【精准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86.437 KB
  • 2025-02-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共(17)页,86.43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e47d8ea2470fdb6f25b411aa48dd7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上期初2018级半期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星期天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中学生()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

越深刻②年龄小,不应该参加③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④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这是无形的财富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培养亲社会行为。题干表述了星期天的时候,同学们一起参加社会生活,这样做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同学们来说,可以提高社会实践

能力,也会对社会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当然因为参加的人不同,感受也不同,这也是一种无形的财富,①③④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与年龄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2.我们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对此看

法正确的是()A.人的身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定的B.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C.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D.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社会关系不同,身份也不同。题干表述了在社区我们是居民,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这说明了,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B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排除。C不是题干主旨的反映,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

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需要①父母的抚育②同伴的帮助③老师的教诲④社会的关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关人的社会化的相关知识。【详解】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需要通过父

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使得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①②③④选项符合题意,选择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懂得,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通过学习知识了解社会,获得社会经验,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4.“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以下符合“正能要求的是()①乱扔垃圾,我制止②

同学打架,我围观③公益活动,我参加④社会公德,我遵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乱扔垃圾,我制止;③公益活动,我参加;④社会公德,我遵守,都是符合正能量的要求,故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②同学打架,应该制止或报告老师,故②说法不符合正能量

要求。故选C。5.中学生李小与好友组建了一支志愿者便民服务队,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此事引来了不少非议。有人说他们是出风头,有人说他们是图表现……连家长也不理解,认为做此事既辛苦又没什么好处,但李晓和好友并未因此有所改变,仍然坚持开展献爱心活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李晓和好友积极参与社

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②大家应只求付出,不管个人的利益得失③从事志愿者活动意味着付出得不到回报④李晓和好友开展献爱心活动,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做负责任的公民。中学生李小与好友组建了一支志愿者便民服务队,

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他们这是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说明他们有责任感,是负责任的公民,①④是正确的,②是错3误的,承担责任也不都是付出,往往也会有回报,排除。③是错误的,从事志愿者活动也会有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等,排除。故本题选C。6.“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这句话

说明了()①网络无所不能②网络交往超越了时空限制③网络交往很诱人④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A.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

力。题文中的观点表明,网络交往超越和时空的限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其中①③观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中国网民已达五亿,网上可上传信息,查询资料,学习求教;可淘宝购物,工作娱乐,结交新友;也可了解政府的施政纲领,利民措施。如今已进入“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时代。请回答下面

小题。7.网络交往对象的特征是()①虚拟性②间接性③神秘性④隐蔽性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以下选项正确的有()①网络无所不能②人人都能够参与信息发布③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④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7.C8.B【解析】【分析】本题属于一托二式选择题,形式是给出一段材料,设置两个选择题,要求学生材料表述和所学知识进行选择。可用排除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再用比较法,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7题详解】本题考查网络交往对象的特征。根据教材内容

可知,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①②④是正确的,③是错误的,神秘性不属于网络交往对象的特征,排除。故本题选C。【8题详解】4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这句话说明了在网络时代,人人都能够参与信息发布。①是错误的,网络无所不能,这句话过分

夸大了网络的作用,排除。③④是正确的,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这都体现了网络的积极作用,②③④是正确的,故本题选B。【点睛】做选择题可用排绝法,即排除表述过于绝对的选项,一般带有彻底、绝对、所有、只要…就字样的句子,均是过于绝对的表述,要排除。在本题中网络

无所不能就是过于绝对的表述,所以排除。9.当你上网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取100万”、“加入XXX,一个月赚30万”、“只付10元,营利10万”之类的诱人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A.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机遇

B.要冷静分析上述信息,区分真伪,以免上当受骗C.看到这些信息时,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D.大胆尝试,积极合作,也许能赚到钱【答案】B【解析】题干表述了当看到骗人的广告时,千万不能轻信,要冷静分析,区分真伪,以免上当,B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这是

轻信虚假信息的表现。C不可取,因为这还不构成犯罪,排除。D是错误的,这是轻信骗子的做法,不可取,排除。故选B。10.上网也要遵守法律。在网络生活中,下列行为中属于遵守法律的有()①语言文明,不侮辱他人人格②不恶意制造、传播

流言,不进行诈骗活动③公开网友的个人隐私④不制造、传播病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规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根据教材知识,上网要遵守法律,语言文明,尊重他人;不制造和传播谣言,尊重他人隐私,不

制造和传播病毒等,所以③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C。11.某大V微博账号持续公开发布违法信息,影响恶劣,2016年2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责令新浪、腾讯等网站依法依规关闭该大V的微博账号。关于此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公众人物无言论自由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5③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

发展建言献策④网络生活中我们要遵守道德与法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题干表述了针对发布违法信息的账号,国家会依法进行关闭的,这说明了上网要遵守网络规则,这件事也启示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③④是正确的。①是错误的,公众人物有言论自由,但行使言论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个人的利益,排除。故本题选B。12.学校的教学秩序、机关的工作秩序、工厂的生产秩序,都是我们必须自觉维护的()A.公共场所秩序B.社会生活秩序C.政

治选举秩序D.交通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秩序。教学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均属于社会生活秩序,B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学校、机关、工厂不属于公共场所,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错误

的,题干表述的内容与交通秩序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13.据说,有一次东京发生5.0级地震,部分电车线路停运,在车站候车的人黑压压一大片,但没有出现胡乱拥挤、大呼小叫的现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日本人树立起按社会生活准则办事,尊重社会生活准则和法律的观念②社会生活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就需要完善的社会规则③只有人人都能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④我们青少年应模范遵守各种社会规则,从小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遵守

规则。题干表述了发生地震后,日本人保持了良好的秩序,这启示我们日本人树立起按社会生活准则办事,尊重社会生活准则和法律的观念,值得我们学习;也说明了社会生活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就需要完善的社会规则,只有人人都能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幸

福;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应模范遵守各种社会规则,从小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①②③④是正确的,故本题选A。614.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大家熟知的交通规则。这一规则虽然在某些时候限制了某些人的自由,但它可以保障更多人的自由。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人

们的心中也有盏红绿灯,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安定和谐。这说明()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②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人们的自由③遵守规则,有利于促进社会有序运行④规则需要强制人们遵守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定了自由的

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遵守规则,有利于促进社会有序运行,①③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自由,不是限制自由,排除。④是错误的,有些规则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不是所有的规则都有强制性,排除。①③是正确的

,故本题选C。15.下列行为中,属于不遵守骑车交通规则的是A.骑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不能驶入机动车道B.骑车时不要揪肩搭背、嬉笑打闹、数车并行C.骑自行车在市区道路上可以带人,但不要双手离把D.不要在骑车时戴耳机收听广播,使用随身听、MP3等【答案】C【解析】【详解】作

为公民,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骑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不能驶入机动车道,骑车时不要勾肩搭背、嬉笑打闹、数车并行,不要在骑车时戴耳机收听广播,使用随身听、MP3等,防止分散注意力,造成交通事故,C是错误的,骑自行车不可以带人,故选C。16.据报

道,某市交警最近在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一位“哲学大妈”面对交警要求绕行的劝导,淡定回复:“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另外一位五旬大妈闯红灯时遭到交警拦截,反驳道:“我都闯了几十年红灯了,要你管!”如

果是你一名维护交通的志愿者,你会对她们说()①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②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③遵守规则,人人有责④主动营造有序的出行环境,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遵守社会规

则。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分析材料中闯红灯者,应该懂得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遵守规则,人人有责;主动营造有序的出行环境,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①②③④说法符合题意;故选D。17.下列选项既体现我们的良好修养,又体现对他人尊重的是()①同学们在食堂打饭时,自觉排队②小明将落在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入垃圾桶内③小伟在看电影时,高声喧哗④大家在阅览室里安静地看书A.①③④B.①②④C.②

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具有良好修养的体现。①是正确的,同学们在食堂打饭时,自觉排队,这体现了同学们的规则意识,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②是正确的,小明具有良好的修养。③是错误的,小伟

的做法打扰了他人看电影,是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排除。④是正确的,大家在阅览室里安静地看书,体现了良好的道德修养。①②④是正确的,故本题选B。18.下列做法违背人格平等精神的有()①某工厂拒绝雇佣女工②某校拒绝农民工子女入学③某幼儿园只招聘男老师④政府给下岗职工进

行再培训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违背人格平等的做法。①某工厂拒绝雇佣女工,这是歧视女性的做法,违背了人格平等的精神。②某校拒绝农民工子女入学,这是歧视农民工的做法,违背了

人格平等的精神。③某幼儿园只招聘男老师,这也是歧视女性的表现,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政府给下岗职工进行再培训,这是关注民生的表现,也体现了尊重他人的人格,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就业歧视、性别歧视均是违背人格平等精神的

现象。19.礼貌是谦虚恭敬的态度和言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下列语句不符合这一观8点的有()A.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B.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C.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D.不学礼,无以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交往的重要

性等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选择。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ABD的内容都是要礼貌,符合题意;选项C“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的意思是节俭,与礼貌没有关系,是错误的

,排除。据题意要求,故选C。考点:交往的重要性20.某中学设立了“诚信考场”,是否进入“诚信考场”由学生自主选择,考场纪律全靠学生自觉遵守。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进入“诚信考场”有面子,便于作弊争高分②诚信是立身之本,考试必须讲诚信③人无信不立,我没有申请进入“诚信考场”也坚

决不作弊④蔑视那些不申请进入“诚信考场”的同学A.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做诚信的人。无论是否进入诚信考场,都应该做诚信的人。①是错误的,进入“诚信考场”不能作弊。②是正确的,诚信是立身之本

,考试必须讲诚信。③是正确的,人无信不立,我没有申请进入“诚信考场”也坚决不作弊。④是错误的,是否进入诚信考场是自己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排除。②③是正确的,故本题选A。21.下列表述与“八荣八耻”中“以辛勤劳

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相一致的是()①积极参加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③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④认真值日,保持校园整洁优美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9【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做一个热爱劳动、讲诚信的人。①是正确的,积极参加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意思相一致。②是正确的,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与“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相一致。③是正确的,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体现的是讲诚信,

与“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相一致;④是正确的,认真值日,保持校园整洁优美,与“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相一致,①②③④是正确的,故本题选D。22.乐乐爸爸脾气暴躁,经常打乐乐,后来邻居报人警。警察告诉乐乐爸爸,不能虐

待孩子,否则将面临行政拘留,严重的将被剥夺监护人的监护资格甚至承担刑事责任。材料反映的两种处罚所涉及的行为性质分别是()A.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

为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警察告诉乐乐爸爸,不能虐待孩子,否则将面临行政拘留,其中行政拘留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严重的将被剥夺监护人的监护资格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其中承担刑事责任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

就是犯罪的处罚方式,C是正确的。ACD的表述均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当承担民事

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2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有的一个共同后果是————————()A.遭受舆论谴责B.受到纪律处分C.承担法律责任D.受到刑罚处罚【答案】C【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所学,一般违法与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AB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C。1024.职校生高某无视学校规定,在教学大楼内踢球,将教学楼的玻

璃窗打碎,受到了学校的处理和教育。第二天,他又故意将马路两边的路灯打坏了十多只。对李某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①高某在教学大楼内踢球违反了校纪校规②高某前后两种行为均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③违纪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容易发展成违法行为④高某故意损坏马路路灯属于违法行为,应受治安管理处罚A.①②

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题干表述了高某将教学楼的玻璃窗打碎,这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表现,后来他又故意将马路两边的路灯打坏,这是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表现,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违纪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容易发展成违法行为,①③④是

正确的,②是错误的,高某将教学楼的玻璃窗打碎,违反的是校纪校规,把路灯打坏,违反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排除。故本题选C。25.五名无业人员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散布世界末日来临的谣言,制造了社会恐慌。武汉市东西湖区

公安分局依法对他们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五名无业人员的行为()A.属于一般违法行为B.属于严重违法行为C.应受到刑罚处罚D.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一般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所学

,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其中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犯罪,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行政拘留10日”,表明五名无业人员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即一般违法行为,所以A符合题意;犯罪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26.汪某等四位中学生在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看到兴奋之处,大叫大闹;为发泄不满又多次用汽水瓶投掷场上的裁判员。经警察教育后,仍不改正错误,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拘留4日。对此你认为A.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行

为上就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B.裁判员判罚不公该受惩罚,汪某等人的行为是在伸张正义C.因为汪某等人年龄尚小,故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D.杜绝不良习气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11【答案】A【解析】【详解】题文中汪某等中学生的行为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

序,是缺乏规则意识,道德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的违法行为,A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因为汪某等学生的行为没有触犯刑法,社会危害性较轻,不是犯罪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而不是刑事处罚,C观点错误;杜绝不良习气有利于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D观点太绝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27

.放学路上,小明走至偏僻处,迎面来了几个不良少年,强迫他把身上的钱交出来。此时,小明较为妥当的做法是①与不良少年巧妙地周旋,机智脱逃②交出钱财,保护自己③不顾一切与不良少年硬拼④记住不良少年的特征,及时报警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依据教材知识,我们青少年要加强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机智勇敢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选项①②④都是正确的方法;③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

表现,没有体现出善于斗争。故选B。28.父母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这说明()A.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B.责任一旦确定就无法改变C.责任意味会着要付出代价D.承担责任会有一定的回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不同

的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题干表述了父母、警察、医生的责任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A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责任确定后也可以更改,排除。C是错误的,题干没有表述承担责任要负出代价的主旨,排除。D是错误的,承担责任也不一定能

够得到回报,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责备,甚至受到处罚。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

对我们而言,12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29.G20峰会召开期间,多国政要齐聚杭州,很多志愿者都主动为他们提供热情报务。你对这些志愿者的认

识是()①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②他们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利益③他们积级参与志愿者活动有利于提升自身价值④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题干表述了在

G20峰会召开期间,很多志愿者都主动为他们提供热情报务,志愿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提升自身价值,①③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为了回报,排除。④是错误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道德义务,不是法

定义务,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道德义务是公民自觉自愿履行的,法定义务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30.“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年过八旬的吴锦泉老人,仅靠磨刀为生,却累计捐款37000多元,被评为2015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体现出他具有()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B.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D.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做负责任的人。吴锦泉老人仅靠磨刀为生,却累计捐款37000多元,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他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D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吴锦泉老人是关爱社会的表现,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无关,排除。B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错误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不是用来形容普通百姓

的,排除,故本题选D。31.9岁,母亲因病早逝;15岁,父亲中风偏瘫在床;16岁,“背”起爸爸去上学……每天一大早,同宿舍的同学还没有起床,陈春林就必须爬起来赶去医院,照顾父亲起床洗漱、喂饭喂水、搓背按摩……安顿好父亲后,她才放心赶回去上课,中午

、晚上也是如此。广西“最美孝心女孩”、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陈春林在贺州高中继续用真情演绎着“带父亲上学”的孝心故事。陈春林的经历告诉我们13①要担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②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③未成年子女都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④要以爱和孝敬来报答父

母的养育之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做一个负责任的人。题干表述了陈春林孝敬父亲,自立自强,她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可见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她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所

以①②④是正确的,③是错误的,赡养父母的义务是由成年子女来履行的,排除,故选B。32.梅梅主动参加班委会竞选,并如愿担当班长一职。梅梅的这一选择意味着()①她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班级管理②她肯定会赢得更多的赞赏和尊重③她会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增强处理事务的能力④她的学习成绩短期内必然会下滑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梅梅当上了班长,这意味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她因此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处理事务的能力,所以①③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她可能会因为做得

好而受到表扬,也可能会因为做得不好受到责备。④是错误的,她的学习成绩有可能受到影响,也有可能不受影响,不是绝对的,排除。故选C。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33.人的身份是在_______________中确定的。【答

案】社会关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的身份的确定。根据教材内容可知,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据此作答。1434.亲社会行为在__________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答案】人际交往【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据此作答。35.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__________,积极利

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答案】媒介素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根据教材内容可知,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据此作答。36.遵守社会规

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_______。【答案】准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的做法。根据教材内容可知,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据此作答。37.责任

来自___________、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答案】对他人的承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责任的来源,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知识目标。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据此作答。三、简要回答题(共

16分)38.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那么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社会规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落实知识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围绕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两方面展开知识点作答。15【点睛】本题均考查教材中的知识点,回答时要紧扣教材内容,运用政治术语总结作答。39.请你说说犯罪的特征有哪些?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答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

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特征和最本质特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知识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围绕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及最本质特征阐述。40.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我们如何做到尊重他人?【答案】(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不冷落、忽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轻视、歧视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

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解析】【分析】【详解】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如何做到尊重他人,是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属于基础

知识部分,我们回答起来应该并不困难。在回答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等角度具体组织答案。注意答题时,围绕着上述内容,稍加说明即可,无需做过多展开。41.要成为一个负

责任的人,我们应怎样自觉承担责任?【答案】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自觉承担

责任的做法,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知识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开拓进取、奉献社会等方面作答。四、辨析题(7分,仅作判断不给分)42.“有事情,发微信”、“有趣事,朋友圈里晒一晒”,微信摇一摇,朋友自然来。眼下,使用微信交友已经成为很

多年轻人热衷的交友方式。然而,“摇一摇”除了摇来了朋友,也摇来了凶险和危机。近来,由于微信网络交友引发的抢劫、诈骗、勒索等犯罪数量增多。因此,有人提出网上交友害处太多,不该在网上交朋友,应多在现实生活中交友。这种看法正确吗?请说明

理由。16【答案】错误,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纵使相隔万里,也是天涯咫尺。

我们应该在网上交朋友,但因为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所以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看待网上交友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的

能力,落实能力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围绕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网上交友要慎重、理性结交网友等方面展开知识点作答。【点睛】观点辨析类的题先回答对错,再根据知识点阐述理由,理由的回答要根据教材内容,运用政治术语总结作答。五、实践

与探究题43.张涛上初中时,学习认真,遵守校纪,学习成绩较好。初中毕业后,他迷上了打游戏机。在一些“哥们儿”的引诱下,他从打游戏机发展到利用游戏机赌博,家里的钱都被他赌光了。为了还赌债,他走上了扒窃的道路。有一天,当张涛正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时,被群众发现后扭送到

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张涛拘留10天的处罚。然而,他恶性不改,最终发展到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张涛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2)张涛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3)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会给张涛哪些建议避免重蹈覆辙?【答案】(1)张涛赌

博、扒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抢劫属于犯罪行为。(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坏习惯,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便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①遵纪守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

不良行为;③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认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知识目标。张涛赌博和扒窃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所以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

处有期徒刑,其中有期徒刑属于刑罚中主刑的一种,可见其行为属于犯罪,据此作答。(2)本题考查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落实能力目标。找准角度,围绕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

,便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阐述。(3)本题考查避免违法犯罪的做法,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知识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围17绕遵纪守法、自觉纠正不良行为、明辨是非等方面作答。【点睛】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判定,所依据的标准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

了何种法律,以及所受的惩罚方式。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