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4(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共(10)页,68.00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e17423d919aca3ed7a5cffec5213ce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新高考专用)04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
活运用。2024年九省联考试卷结构与近2年新高考卷一致,呈现出“适应性”特点,但是在继承的过程中又有部分创新,包括设题方式、选择题数量以及大单元教学方面,这极大可能代表着2024年高考语文命题的方向,也符合
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趋势。2024年高考语文将更强调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教考衔接的命题趋势,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和作文等题型中衔接课本单元研习任务和课内文言实词、虚词;同时注重“因文设题”“以材设题”,
保证题目设置与文本特点的紧密衔接。顺应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新变化,加大客观题考查力度,改变设题方式;强化教考衔接,落实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的衔接,灵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赵树理和
汪曾祺的作品都有地地道道的中国味,赵树理的“山药蛋味”和汪曾祺的“高邮味”都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考察赵、汪作品两种中国味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发掘它们的文化底蕴,就显得十分有必要。②赵树理由于从小受民间故事、鼓词等中国俗文化的
熏陶,形成了以“俗”为主的大众化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趣味,而且在创作理念上又承诺毕生做“地摊文学家”为农民写作,从而使作品的艺术结构形式具有一个突出特点:故事化。而汪曾祺则与之恰好相反,他的小说的结构形式是散文化,他指出:“我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
故事性很强的小说。故事性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太真实。”这样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使他的小说更接近于散文,或者说是一种介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新品种。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上的这种现实主义的美学主张,与他受到了中国雅文化中
庄子散文的影响,接受了鲁迅、契诃夫等大师的美学主张直接关联。③赵小说的故事化,主要表现在小说故事性强,甚至故事套故事,有悬念,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地写下去,脉络格外分明。为此,常用保留关节的方法,按下一个故事暂不表另起一个头绪,使用“扣子”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非
一口气卒读不可。而汪的小说结构与赵的相反,简直与散文区别不大,完全是散文化的结构。他很重视小说的气氛,并认为只要写出了气氛可以不讲故事,没有情节,甚至不必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汪小说散文化的另一个表现是转折自然、形散神不散。以《入千岁》为例,开头先写米店老板“八千岁”
,再由此引出一系列人物,令人感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转来转去最后又回到“八千岁”身上来了,而那些迭次出现的各种人物,又无一不与写好“八千岁”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样既显得异峰迭起,又环环相扣,既舒展散漫,又转折自然有致。④赵、汪
二位刻画人物的方法也大不一样。赵的作品适应农民群众的欣赏习惯,总是像评书体小说那样,把人物放到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发展中去,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也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汪写人的方法与赵殊异。
首先他从中国古典小说以及鲁迅、契诃夫特别是沈从文等大师处悟到了白描手法和捕捉生活中往往被人忽略的具有特殊含义的生活细节的真谛,又把这与汉乐府民歌中喜用的烘托手法进行综合,形成他惯用的“白描——烘托”的艺术手法,用以给人物状貌传神。⑤赵、汪二位作品的审美
特征都是有中国民族特色和审美趣味的,但审美特色迥然殊异....,赵作品的底蕴以俗文化为主,呈现出以“俗”为主的入俗美的审美特色,汪作品的底蕴以雅文化为主,呈现出以“雅”为主的素朴美的审美特色。⑥所谓入俗美是指那些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符合大众
审美趣味、采用本民族通俗乐见的艺术形式的品质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美感形态。入俗美的第一要素是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土味的人物形象。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在群众口头上的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是构成赵作品入俗美的又一要素
。写“大团圆”也是入俗美的重要内容。《登记》等赵树理的一批写婚恋的小说,大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总之,赵树理作品的主要审美特征是入俗美。这种入俗美既渗透了中国俗文化、太行山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地理文化的细胞,又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从而形成一种“山药蛋
味”。⑦汪曾祺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素朴美,是一种自然、本色的审美形态。素朴美是一种自然本色、不假雕琢的天然美。汪曾祺作品的每一个细胞都渗透了素朴美。他的作品不写剧烈的矛盾冲突,甚至不用典型化的方法,人物着色浅淡,一切是那么恬淡、素朴、顺乎自然,笔墨行云流水
,自然天成,毫无匠气。和谐,这是汪作品素朴美的灵魂。所谓和谐,借用汪曾祺自己的话说就是“作品修短相宜,浓淡适度”。“修短相宜”要求写作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顺理成章地进行,“浓淡适度”是指格调,他的作品格调自然恬静,在天然的气氛中流动着与之相适应的淳朴本色的人性美人情美的生命,造成自然
美与人美的合一性。⑧赵是“山药蛋派”的鼻祖,汪是经由沈从文丰富与发展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派的当代代表人物,这两个流派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互为参照系。汪作雅俗共赏,嘉誉鹊起;赵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人们的冷落和拒绝。之所以如此,原因固然复杂,恐怕与
赵持守俗文化传统排斥雅文化和外国文化形成封闭保守心态,人物刻画囿于传统手法,而汪则立足传统文化以开放心态广泛吸纳中外文化营养并有所创新不无关系。(摘编自吕汉东《异中有同的两种中国味:观照赵树理和汪曾祺》)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汪曾祺在创作
实践中,既能从古典小说中汲取营养,学习其中的烘托手法,又能从鲁迅、契诃夫和沈从文等大师那里领悟到白描手法的真谛。B.赵树理作品的艺术形式具有“故事化”的特点,与其所秉持的毕生做“地摊文学家”为农民写作的
创作理念和其本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趣味有关。C.在刻画人物方面,赵树理把人物放到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发展中去,以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示其性格特征。此外,他有时也会使用典型细节。D.第五段中的“迥然殊异”指赵树理和汪曾
祺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色:前者呈现出以“俗”为主的入俗美;后者呈现出以“雅”为主的素朴美。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要研究汪曾祺作品的审美特色,研究者不应该忽视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素朴美。B.赵树理和汪曾祺的作品,都能够体现中国民族特色和审美趣
味,但本文作者更喜欢前者。C.相较于小说的情节,汪曾祺更重视小说的氛围,这使得其小说转折自然、形散神不散。D.赵树理和汪曾祺的作品一俗一雅,可以互为参照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受到了冷落。3.(3分)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六段观点的一项是()A.《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结局是“大团圆”式的。B.陈荒煤说:“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斗争,我们就必须更好地学习赵树理同志!”C.《小二黑结婚》中
,赵树理塑造的农民形象二诸葛、三仙姑,性格各异,栩栩如生。D.《小二黑结婚》中“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这句话,传神、诙谐,符合农民的语言表达习惯。4.(5分)原文画横线处直接引用汪曾祺的话有何作用?请简
要说明。5.(5分)假如你是一名写作爱好者,赵树理和汪曾祺的创作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三人行(节选)王愿坚“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
!”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那棵小树的叶子早被前面的部队摘下来吃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丫,挑着几个干巴叶片。因此,在王吉文看来,它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几天来,他一直用这个办法来给自己打气,而现在这办法却渐渐失去
了效用。头开始有些发晕,腿也软绵绵的,脖子因为用力往前探着,扯得脖筋暴跳作痛,真担心再一用力就会“咯蹦”挣断。特别是胸前的伤口、随着他急促的呼吸,里面那条纱布捻子像一把小矬在来回拉动。一星期以前,他带着他的连队踏进
这茫茫的草地,这草地是多么平坦啊!可是眼前这路却变得坑坑洼洼:水草那么滑,简直站不稳脚;草根太多了,稍不留神就会摔倒……通讯员小周伏在指导员的身上,觉得身体晃动得厉害。凭经验,他看出指导员又撑不住了。他说:“指导员,快休息
一下吧!”“不!”王吉文故意把声音提得很高。他知道第一次休息了,就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为了不让小周那双溃烂了的脚落到泥水里,他把小周的屁股用力往上托了托。他说:“不要紧,只要你再给我增加点‘营养’就行。”小周腾出一只手,把怀
里的车前菜叶子翻了翻,拣了两片嫩叶,摸索着放进指导员的嘴里。他们已经断粮两天了,两个人把吃这种野菜叶子叫做“增加营养”。好不容易走到那棵树底下,王吉文拣块干点儿的地方把小周放下来。刚弯下身,忽然听见小周喊了声:“喂,同志,哪个单位的?”王吉文这才发现树底下还
躺着一个同志。那同志见有人来,慌忙抹了抹眼睛,却没有说什么,伸手揭开盖在身上的那块油布,指着小腿肚上一处被水浸坏了的伤口。“别泄气,同志,我们想办法走!”王吉文安慰他说。“不,自己的伤自己明白……”那同志指指身旁那支步枪,说:“同志,请你把这支枪带着,替我上缴吧
。我是十三团二连的,我叫黄元庆……”说到这里,他喘了口气,从挎包里掏出了一副绑腿扔给小周,深情地说:“给你,小同志,你好好地活着出去,继续革命!”一阵风吹过,树上那几片孤零零的叶子沙沙地响了几声。小周哽咽着接过了绑腿。王吉文也觉得心里一阵酸楚。他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同志,你为什么这
样想?……”他本来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没说出口。他只顾发愁:这两个不能行动的同志,可怎么带他们走?他正在想着,忽然看见远处出现了一簇人影。他心里顿时高兴起来。但是这伙人走到跟前,他却失望了。马上坐着两个
人,牵马的那个人肩上背着两支步枪,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搀着一个病号。王吉文仔细一看,原来是师长。师长向他们三个人看了看,默默地从枪筒上解下已经空了半截的米袋子,抓了一把炒面给王吉文,然后严肃地问:“为什么不走?”“这个同志伤很重……”王吉文指着黄元庆回答。他知道师长是个严厉的人,不由得有
些心慌。“背上他走!”“我,我已经背了一个……”“同——志……”师长向前跨了一步,直看着王吉文的脸,话说得又低又慢,声音还有些沙哑。王吉文看见师长的眼睛里闪过一种焦灼、痛苦的神情。师长没有把话说下去,突然提高了声音说
:“背上他!”说完,师长扭转身,挽起缰绳,扶着伤员,又蹒跚地向前走了。一个人背两个人,王吉文思索着这个似乎不近情理的命令,不禁有些茫然了。但是他面前很快又闪现出师长那焦灼、痛苦的眼神。“对,背上他!”想着师长的话,他忽然想出了办法。他
兴冲冲地抓起小洋瓷碗,从水洼里舀了半碗凉水,拌上一点炒面,给黄元庆吃下去。接着又弄了一份放在小周面前。然后抓起黄元庆的一只手,背向着他蹲下来,果断地说:“黄元庆同志,我以指导员的身份命令你,走!”他背起黄元庆,对小周说:“你在这里等着,我一会儿回来接你!”说完便大
步向前走去。当他到了一个新的目标,觉得体力有些不支的时候,就把黄元庆放下来,然后走一段回头路,再背上小周继续赶上去。一趟,两趟,三趟……目标一个个留在身后了。王吉文实在觉得惊奇:哪里来的力量又走了这么远?可是他也发现,自己是渐渐不能支持了,特
别是这一次,似乎黄元庆的体重忽然增加了许多,脚下的泥水也好像更软了。眼前的景物渐渐变成了两个,身子晃荡得厉害。他觉得眼前一阵昏黑,一口带点腥味的东西涌到了嘴边。他慢慢地歪倒了。王吉文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仰面躺着,身子却在缓缓地移动。“这是怎么啦?……刚才伤口……”他往伤
处摸了一把,一条绑腿已经把它包扎得好好的了。他惊奇地扭头看去,只见自己正躺在油布上,油布旁边的水草里,两条糊满泥巴的腿在往前移动,一条小腿上正流着血水。再往前看,黄元庆和小周并排匍匐在草地上,每人肩上挂着半裁绑腿,拉住了油布的两个
角,正在吃力地拖着往前爬。油布沿着光滑的水草往前移去。他仰起脸,望着天空轻轻地吁了口气。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
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星期以前”草地平坦,而“眼前”却湿滑难行,这引起了王吉文的恼火与沮丧。B.“凭经验,他看出指导员又撑不住了”一句中的“又”字说明了王吉文健康状况很差。C.师长眼中“焦灼、
痛苦的神情”说明他之前可能遇到过其他红军战士无法走出草地的事。D.王吉文看到师长他们后“失望”的原因是,发现他们根本没有余力帮他救助黄元庆。7.(3分)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塑造了王吉文、小周、黄元庆、师长等感
人至深的英雄群像。B.本文结尾用开阔亮丽的环境衬托了人物欣慰、充满希望的内心,对大雁的描写则暗示了小说的主题。C.三位红军战士是不可能走出“无垠”的草地的,作者没有明说,是为了符合本文浪漫主义的风格。D.师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设置,使王吉文的坚韧顽强、为营救战友积极寻找方法的
可贵品格更得以彰显。8.(4分)情节前后照应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9.(6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启示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与前人对话
,为自身人格完善寻找借鉴,为理解当下社会与世界寻找参照。请谈谈这篇小说对我们的现实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庄宗既好俳优,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
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庄宗好畋猎,猎于中
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
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材料二: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
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彼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非窥且望也,势使然也。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老子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管仲曰:“备患于未形,上也。语曰:‘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
斧柯。’智禁于微,次也。”事之适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昔者卫侯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曰:“卫侯辟强。”周行人还之曰:“启强、辟强,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卫侯更其名曰煅,然后
受之。故善守上下之分者,虽空名弗使逾焉。故明者之感奸由也蚤,其除乱谋也远,故邪不前达。(节选自贾谊《新书·审微》)10.(3分)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今大
功始A就B封赏C未及D于一人E而先F以伶人为G刺史H恐失天下心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劳,指犒劳,慰劳,与《屈原列传》“故劳苦倦极”中的“劳”字的含义不相同。B.格,指搁置,推脱,与《大学之道》“致知在格物
”中的“格”字的含义不相同。C.窥,窥视,窥探,与《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中的“窥”字的含义相同。D.墨子,墨家创始人,善辩,主张“兼爱、非攻”,对古代逻辑学形成有重要贡献。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宠幸的
伶人周匝被梁人抓去了,唐庄宗因此而兴兵伐梁,灭梁后救出周匝并重赏了他。B.郭崇韬认为若先封赏伶人会丧失人心,庄宗虽认可此言,但执意封赏,可见他刚愎自用。C.人们登上高处喜欢眺望,看到了深渊就想去探看,其实这并非人性使然,
而是地势作用。D.管仲、老子和俗语三者表达了相同意思,即要扼杀事物可能出现的不良苗头,防患未然。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2)故明者之感奸由也蚤,其除乱谋也远,故邪不前达。
14.(3分)材料二中说“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此观点在材料一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野五首(其四)①杜甫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潜鳞输②骇浪,归翼会高风。砧响家家
发,樵声③个个同。飞霜任青女④,赐被⑤隔南宫⑥。【注】①此诗作于大历二年秋,当时诗人寓居于夔州瀼西。②输:同“愉”。③樵声:樵人的歌唱。④青女:传说为司霜雪之神。⑤赐被:《后汉书·钟离意传》卷四十一载“药崧者,河内人。天性朴忠,家贫为郎,常独直台上,无被
,枕祉,食糟糠。帝每夜人台,辄见崧,问其故,甚嘉之。自此召太官赐尚书以下朝夕餐,给帷被皂袍,及侍史二人”,后“赐被”遂被用为郎官入直之典。⑥南宫:尚书省。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远景,选用“远岸”“秋沙”“连山”“晚照”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晚照图。B.颈联写所闻,“家家”“个个”两组叠词,展示了家家户户都在捣衣、打柴的繁忙景象。C.前六句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自然和生活景象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D.
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虽远在他乡,但仍然牵挂朝廷的家国情怀。16.(6分)本诗颔联历来为人所称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关于变法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职权的批评和质疑,王安石认为变
法乃是秉承皇帝的命令,“,”,名分正当,过程合法,算不得“侵官”。(2)据说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顿生故国悲思。南宋诗人萧德藻认为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也有“黍离之悲”。《扬州慢》中的“,”直接表现了这一典故
。(3)“鬓”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借此表达艰难、哀怨、愁思、欣喜、期待或抱负等情感,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
几岁,就在大江南北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的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事物,也见过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从未因异乡事物不同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是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了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我只感觉她古老,并不感到伤感。
我曾在秦岭中拣过与香山上同样的红叶,在四川蜀中我也看到过与太庙同样古老的古松,我也并没有因而想起过家;虽然那些时候,我穷得像个乞丐,而心中却总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励的精神。我曾骄傲的说过自己:“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到了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
夜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头发一根根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感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没有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
从没离开过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依,依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万紫千红的春天。18.(3分)文中第一段一连使用了多个地名,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将其组织在一起的。19.(3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0.(
4分)校学生会拟举办朗诵比赛,假如你将在比赛上朗诵这段文字,为了达到更好的朗诵效果,你会如何处理以下两句话?请任选一句,谈谈你的朗诵设计。(1)我曾骄傲的说过自己:“我,到处可以为家。”(2)然而,到了美国,情感突然变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附近”可以构建出一个具有现代公共意义的友善空间,用带有共同目的的日常生活状态来消解城市的陌生感。在空间性上,“附近”有着具体的物理空间。例如,小区作为一个社区里的物理空间,提供着生活中重复性极高的交流场所,包括理
发店、快递店、洗衣店、水果蔬菜店等,尽管小区内的①________,但因为生活的共时性和交互性,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总是会有居民伸出帮助之手,从而驱散流动性所带来的陌生与冷淡。在社会性上,“附近”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性交集。这种交集②________,譬如,我们偶然地,会在电梯里遇到
对门的邻居,在拿外卖时遇见小区的保安,在理发时遇到家附近的师傅……但是,在时间的长河里,这种即刻性的交集不断发生、延续……就形成了一种“延续性交集”。③________,“附近”凸显人和人各种交往、交流的网络纽带,并在意义层面形成人和人之间的联结。现代性城市的一个突出特质,就是人和人关系的模糊,在
排他的自我概念下,人们刻意保持一种距离,或是齐美尔笔下“矜持”的“都市人格”,坚持着单一自我的主体,导致公共交往中情感的稀薄。只有透过社会人群的紧密联结,才可以构建出城市特质所必需的喧嚣和生活场景。21
.(6分)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4分)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文中两处省略号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10
月10日,《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显示,随着生活、学习和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急速加剧,国民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其中,作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但是不少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
健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学校的心理教师配比严重不足,一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不知所措,一些学生认为学校的心理课程形式单一……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召开“心理健康,人生基石”的主题班会,你作为代表将在班会上发言,请写一篇发言稿,谈
谈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