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1_3章)(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0.115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1_3章)(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1_3章)(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1_3章)(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1_3章)(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共(14)页,10.11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f0758d7d6213f59282279dcdfd63b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一~三章(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难度系数:0.6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

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珠江

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D.山东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答案】1.A2.C【解析】1.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拔

较高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加上荒地多,因此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A符合题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山东丘陵等三地位于季风区,相对于柴达木盆地,三地降水较多、阴雨天较多,太阳辐射相对较

少,而且人口较多,荒地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从资源条件上不是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排除B、C、D。故选A。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其反光板产生的强光和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C符合题意;反光板铺设在地表,减少了到达地表的

太阳辐射,则不会增加地表温度,排除A;飞机电子导航是用卫星导航,跟地表的光热电站也没有关系,排除B;反光板铺设在地表,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占用土地,遮蔽阳光,影响作物光合作用,不太可能提高作物产量,排除D。故选C。读下列古生物化石图片,完成下面小题。3.化石可以推断地理环境,上面四种化石所在

时期海洋占优势的是()A.①B.②C.③D.①4.图中两种化石之间能够体现地球演化规律的是()A.②→④B.②→①C.③→④D.③→①【答案】3.B4.D【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B正确;始祖鸟、恐龙生活在陆地上的,煤炭古生代茂密森林埋藏在地下经过

长期的地质演化形成,ACD错误,所以选B。4.始祖鸟是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一种,D正确;煤炭是古生代茂密森林埋藏在地下形成的,不能够体现地球演化规律,AC错误,三时虫与始祖鸟之间不能够体现地球演化规律,B错误,所以选D。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

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莫霍界面以下B.古登堡界面以下C.岩石圈D.地幔6.图中各圈层()A.Ⅰ圈层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

射B.Ⅱ圈层位于软流层之下C.Ⅲ圈层是厚度最大的外部圈层D.Ⅳ圈层物质可能为熔融状态【答案】5.C6.D【解析】5.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震源深度22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

以上,不可能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2900千米以下)及地幔(莫霍面以下),ABD错误;岩石圈包括了软流层以的地幔及整个地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岩石圈,C正确。故选C。6.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位于地面上空,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A

错误;图中显示,II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位于软流层以上,B错误;图中显示,III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是厚度最大的外部圈层,C错误;图中显示,IV圈层位于古登堡面

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2023年4月19一20日,甘肃省出现大范围扬沙和浮尘天气。浮尘是指在近地面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大气中的尘土、细沙

飘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易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下图示意浮尘天气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浮尘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8.浮尘天气会使()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散射减弱C.

大气反射增强D.地面反射增强【答案】7.A8.C【解析】7.结合所学知识,大气垂直分层由地面往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包括电离层);浮尘是指在近地面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大气中的尘土、细沙飘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

天气现象,图中显示浮尘现象发生在最底部的对流层,A正确;平流层、高层大气(包括电离层)没有浮尘现象,BCD错误。故选A。8.据图可知,太阳辐射位于大气上层,太阳辐射的强弱与浮尘无关,A错误;浮尘天气会导致空气变得浑浊,大气中的尘土、细沙飘浮在空中,大气散射和反射增强,B错误,C正确

;地面反射的强弱与浮尘天气无关,地面反射不会增强,D错误。故选C。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关于景观图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U形谷地B.谷

地宽阔C.河床多卵石D.两岸地势较平缓10.河谷地貌一般发育在()A.山区B.河流弯曲处C.河流的下游D.河流入海口【答案】9.C10.A【解析】9.U形谷地一般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河流上游,

受流水下蚀作用,形成V形谷地,A错误。峡谷的宽度小于深度,谷地较狭窄,B错误。景观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沉积物多为颗粒较大的卵石等,C正确。峡谷两岸陡峭,相对高度较大,D错误,故选C。10.河谷地貌一般是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说明

当地河流流速快,地势起伏较大,多发育在山区,A正确。河流弯曲处多是由侧蚀作用形成,说明河流流速较慢,不利于河谷的形成,B错误。河流下游多为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慢,不利于河谷地貌的形成,C错误。河流入海口多形成

三角洲地貌,D错误,故选A。抛物线状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沙丘,一般认为是由新月形沙丘演变而来,由于新月形沙丘两翼所在区域植被覆盖条件较好,使得不同部位发育速度产生差异而形成,其形态特征和新月形沙丘相反。下图示意新月形沙丘逐渐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结合新月形沙丘形态

可知()A.迎风坡一侧较陡B.两翼指向下风向C.背风坡一侧较缓D.两翼指向上风向12.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先后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答案】11.B12.D【解析】11.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两翼指向下风向,顺风向不断延伸。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③为新月形沙丘,风从左侧吹来,左侧为迎风坡,右侧为背风坡,后由于新月形沙丘两翼所在区域出现

植被,即②图,有植被处不易被侵蚀搬运,进而演变成①图,抛物线状沙丘形成,随着风力作用继续,出现了④图,抛物线状沙丘两翼被植被固定,迎风坡凹进而坡缓,背风坡凸出且坡陡,故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先后排序是③②①④。故选D。箐口天坑位于重庆市武隆北部,坑壁有较多流

水侵蚀痕迹。天坑坑底与二王洞、三王洞相连,形成独特的天坑——洞穴系统。调查发现,当地岩层的上部多覆盖有透水性较差的页岩。下图为当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冰川广布B.千沟万壑C.奇峰林立D.土壤肥沃14.图中天坑发育的基本条件是()A.降水稀少B

.气候寒冷C.上覆岩石坚固D.石灰岩深厚15.甲、乙、丙三处地貌接受侵蚀的先后次序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乙甲【答案】13.C14.D15.A【解析】13.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崎岖,奇峰林立,C正确;冰川地貌主要

分布在高山高纬地带,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强烈,说明其海拔并不高,气候并不寒冷,A错误;千沟万壑形容的是黄土高原地貌特征,B错误;喀斯特地貌由石灰岩溶蚀而成,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错误。故选C。14.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发育条件是气候湿热,降水量大;地下水丰富;上覆页岩易被外力作用侵蚀

;石灰岩层厚,有发育溶洞的空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甲乙丙均为喀斯特地貌,接受侵蚀的时间越长,地表形态变化越大;甲处地表形态变化最大,乙处其次,丙处地表形态变化最小,故甲、乙、丙三处地貌接受侵蚀的先后次序是甲乙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大气

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据此完成下列题。干洁空气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他气体体积(%)78.0920.950.930.03极少质量(%)75.5223.151.280.05

极少16.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A.氩气B.臭氧C.氧气D.氮气17.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①臭氧的大量减少②变暖越来越严重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④森林大肆破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8.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①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②太阳辐射增

强,利于林木生长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6.D17.D18.D【解析】16.读表可知,氮气的体积、质量在干洁空气中所占比重都超过75%,是各种气体中所占比重

最大的成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17.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大肆破坏,森林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③④正确;臭氧的大量减少,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①错误;变暖越来越严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②错误,故D正确,AB

C错误。故选D。18.臭氧的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总量的减少,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紫外线增多,带来的后果有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③④正确;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与臭氧无关,①错误;臭氧减少,不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但会造成

进入地球大气的紫外线增多,不利于林木生长,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4年05月11日受地磁暴影响,新疆阿勒泰地区出现了壮观绚丽的极光现象。红色的光芒布满天空,伴随着满天繁星,如同钻石镶嵌在红色的幕布上,梦幻无穷。完成下面小题。19.受地磁暴影

响,可能产生的现象有()①影响短波通信②影响人造卫星运行③影响长波通信④影响人类身体健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00千米以下极光偏绿色,200千米以上极光偏红色。新疆阿勒泰地区看到红色极光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稀薄B.纬度较低

C.红光易散射D.空气湿度大【答案】19.A20.B【解析】19.地磁暴会扰乱地球磁场,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人造卫星的正常运行,①②正确;对长波通信、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

相对高纬度地区,新疆阿勒泰地区纬度偏低,地球球体形状使极光到达我国上空时穿过的大气层路程较长,红光不易散射,因此我国观测到的极光多为红色,B正确,C错误;极光与大气稀薄、空气湿度大关系小,A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海滨地区热力环流及小船上的旗帜飘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图示现象发生时间和热力环流示意图标示正确的是()A.B.C.D.22.图中序号处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答案】21.B

22.A【解析】21.读图,小船上的旗帜飘向海洋,说明此时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是陆风,此时为夜晚,CD错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B正确,A错误。故选B。22.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陆地受

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②,海洋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③,故②>③;高空①处气流下沉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上升至④、④形成高压,故④>①;越靠近地面气压越高,②③>①④。综上所述,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序为②③④①,

A正确,BCD错误。故选A。河北省青龙县位于东西走向的山谷中。气象观测显示,该山谷四季都有山谷风。下图示意青龙气象站观测到的2010~2022年逐时最多风向频率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23.该地吹谷风的时段最有可能是()A.9-12时B.0-8时C.13-17时

D.18-24时24.青龙气象站位于山谷的()A.东侧B.南侧C.西侧D.北侧25.仅考虑山谷风的影响,该县城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为()①白天高于夜晚②夜晚高于白天③日落前后最高④日出前后最高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23.C24.D25.A【解析

】23.该山谷是东西走向,则山谷风应为偏北、偏南风,9-12时吹东风,A错;谷风的时段应该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白天时段且风向偏南、北,C正确;0-8时和18-24时都主要是夜晚,吹山风,BD错。故选C。24.该气象站测得的山风为北风,且山谷

为东西走向,根据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气象站位于山谷的北侧,风从北侧山坡吹向山谷,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根据山谷风的原理,白天吹谷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的浓度持续下降,日落前达到一天中最小值,③

错;夜间吹山风,污染物聚集,由于山风的持续作用,导致污染物不断向山谷聚集,日出前后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④正确;污染物浓度白天低于夜晚,①错,②正确。故选A。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长江

干流以宜昌、湖口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下图示意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材料二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期间对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进行研学活动,并沿途利用无人机拍摄了各地地形地貌的景观,如下图。(1)指出②③④景观在长江自上而下

分布的顺序及对应的外力作用。(6分)(2)指出该兴趣小组在研学中拍摄的入海口处地貌类型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3)指出①处地貌成因,并简述该地貌形成过程。(4分)【答案】(1)②④③,②对应冰川侵蚀作用,③和④对应流水堆积作用。(6分,每点2

分)(2)⑤,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6分,每点2分)(3)①处地貌因流水(下切)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从而形成V形谷。(4分)【分

析】本题以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流水堆积地貌和流水侵蚀地貌形成原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解】(1)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多冰川地貌,图②是冰川侵蚀地貌

;冲积扇④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③是由河流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相对于冲积平原,冲积扇位于山前,地势起伏比冲积平原大,所以冲积扇在冲积平原的上游。②③④景观在长江自上而下分布的顺序是

②④③。(2)入海口处的流水堆积地貌是河口三角洲,对应图⑤。其成因是长江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给三角洲提供物质来源;由于长江入海口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由

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三角洲。(3)河流上游地区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下切侵蚀强烈,使谷底河床不断加深,从而形成V形谷(如图①所示景观)。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研学活动小组研

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并根据数据绘制了该城市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及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1)依据多年平均热岛强度曲线,说出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向和风速的异同。(4分)(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指出其可能原因。(8分)(3)

海陆风会引起城区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城区的热岛强度。推测海风会(增强或减弱)城区的热岛强度:请绘制多年平均热岛强度较弱时段海洋与城区之间热力环流示意图。(6分)【答案】(1)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

风速不同,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4分)(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弱,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大。(8分,每点2

分)(3)减弱示意图如下:(6分)【分析】本题目以城市热岛强度为背景材料,考查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

素养。【详解】(1)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城市7时热岛强度较大,17时热岛强度较小,所以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城区温度高,气压低,郊区温度低,气压高,风由郊区吹向城区;7时、17时城区都是城区温度高于郊区,所以风向相同。(2)冬季强降雪后,气温下降,城市取暖需求

增加,城市废热排放增多,且城市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运行的需要,清理积雪较为及时,气温降幅较小;郊区有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较强,且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从而导致城郊之间气温差值加大,热岛强度加强。(3)海风应当是由气温较低的海洋吹向陆地

,能够有效的给城区降温,从而减弱城区的热岛效应。由图可知,多年平均热岛强度较弱的时段为白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热低压,气流上升,海洋升温慢,形成冷高压,气流下沉,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示意图如下。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2022

年10月18日,华北某地气象局发布了未来5天的天气情况(下表),并预报19日凌晨局部地区将会有轻霜冻出现,提醒人们注意农牧业生产。日期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天气状况晴晴转多云多云间阴晴间多云多云转晴3

~18℃8~20℃13~19℃10~22℃7~19℃南风3~4级南风3~4级南风3~4级南转北风3~4级北风3~4级(1)指出该地19日凌晨局部地区出现轻霜冻的原因。(4分)(2)指出未来五天内该地区昼夜温差小的时间及原因

。(8分)为防止秋冬霜冻,该地区农民采用燃烧秸秆的方法预防霜冻,如下图。北方农民燃烧秸秆预防霜冻(3)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燃烧秸秆预防霜冻的原因。(4分)【答案】(1)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易出现霜冻。(4分)(2)10月21日(2分)。该日多

云间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3分);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因此昼夜温差小(3分)。(3)燃烧秸杆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强了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得地面降温速度减慢,预防霜冻。(4分)【分析】本大题以“华北某地气象局发布未来5天的天气情况"为材

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热力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霜冻主要是近地面气温低(低于0℃),水汽凝结。读表可知,19日天气晴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夜晚水汽少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由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所以晴朗的夜晚气温低,易出现霜冻。(2)昼夜温差小,主要指白天气温低,夜晚气温高,可从白天削弱作用和夜晚保温作用的角度展开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10月21日多云间阴

,使未来五天内云量最大的一天。该日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形成的地面辐射弱,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少,地面辐射强、气温不低,所以昼夜温差最小。(3)主

要从提高夜晚气温的角度展开分析。农民燃烧秸杆可以制造烟雾,烟雾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面降温速度减慢,可以起到预防霜冻的目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