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PDF版.pdf,共(4)页,495.21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ebd58c5a57c69a4a29c4a555eb73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二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1.《礼记》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墨子
》中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从中看出三者均主张A.倡导社会和谐B.具有民本思想C.加强道德修养D.推行平等理念2.如图为唐朝贞观年间西部(新疆地区)高昌国
铸行的流通货币。该钱文正面为汉文隶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无文。钱体大而厚重,文字古朴,制作精良。这可用于探究A.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B.唐朝政府的民族政策C.铸币技术的传播轨迹D.西域地区的商品经济3.如图是《19
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a阶段: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推动了两国粮产量的增长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C.c阶段:受欧美经
济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D.d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4.20世纪60年代初,在“浙江省城镇人口回乡下乡安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对被精简人员回乡后的粮油供应问题在返乡途中及回乡后有关经费的开支、各类用品的调配、回乡后的工作安排等作了明确规定。这些
工作A.为有序调整经济提供了保障B.拖累了国民经济发展C.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劳动力D.增强了杜会的流动性5.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垄断了西欧的教育,由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组成。主要教授基督教的教义和一般的读、
写、算的知识,也有的教唱宗教赞美歌等。12世纪开始,西欧各地以大学为标志的新型世俗教育蓬勃兴起,教授内容更加广泛。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封建领主的支持C.基督教会权威的下降D.西欧城市的兴起6.中古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需要更广大的市场和
更便利的经济活动空间,往往以金钱或军队支持国王强化王权;城市的工商业活动,又有助于强化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由此可知,城市的兴起A.削弱了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思想控制B.推动了城市自治和大学教育的发展C.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D.摧毁了封建庄园农奴制的经济基础7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这表明启蒙运动A.否定教会绝对权威B.宣扬自由平等观念C.推崇民主法治理论D.强调理性至上
思想8.“每一个煤筐里都装着动力和文明。煤炭自身的力量把自己输送到了需要它的地方。14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重的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使煤能“运输自己”的发明最初得益于A.复动式蒸汽机的制成B.发电机的发明C.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D.
内燃机的问世9.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每一个地区的农村公社,通过设在中心城镇的代表会议来处理它们的共同事务;这些地区的各个代表会议又向设在巴黎的国民代表会议派出代表,每一个代表都可以随时被罢免,并受到选民给予他的限权委托书的约束。”这表明,巴黎公社A.继承资产阶
级代议制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践行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D.体现人民主权意识10.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
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该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是A.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B.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C.“脱欧”公投方案的实行D.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11.《史
记·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到宫中奏事,他所讲的意见,皇上没有不听的;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之人一下子提拔到年俸二千石的高位。下列选项与之相符的是A.汉武帝设立刺史牵制丞相B.相权膨胀,威胁皇权C.丞相权力大大超过了皇帝D.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
12.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百姓乡化,孝子、悌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这反映出汉代A.开创了德治礼教的治理
方式B.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13.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阅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要14.魏孝文帝改革规定,非太祖拓跋珪之子孙,皆不得封王;已封者,王降为公、公降为侯、侯降为伯;后又进一步对王、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俸禄作出更细致、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重在A.促进宗族团结B.强化中央集权C.完善官俸制度D.学习汉化官制第2页15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
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16.中国古代历代法律中,除北周外其他朝代皆不禁止复仇,甚至认为“畏法不复仇,君子所不齿”。如《唐律》中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私和者,流二
千里。其亲徒二年半。大功以下,递减一等。”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A.注重礼法结合B.过于细密严苛C.形式灵活多变D.维护公平正义17.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朝代
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8.“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
,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19.宋人有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
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一致B.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C.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D.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20.明朝建立后改元朝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
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D
.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21.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
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C.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D.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22.在斯巴达,任何一个“王”出征的时候,都有两个行使同法权的监察官跟随着他,监视他的行动并有权对其进行刑事审判。在雅典,高级官吏从选任到离职都必须
接受严格的审查。这表明古希腊A.由监察官代表平民参与国政B.重视对统治阶层权力的监察C.构建了轮番而治的政治体制D.实现了吏治清明的民主政治23.下表为古代罗马兴盛原因的分析: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罗马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荣誉感,培育了
自由的精神和完善的法律制度”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吸取、发展了希腊文化的自由精神,建立了体现民主、自由精神的坚实政治制度”据此可知,两位学者的共同认识是A.罗马平民是国家治理的主体B.罗马利用军
事扩张推动文化认同C.罗马法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D.自由精神是罗马兴盛的重要原因24.公元前242年,罗马政府设立了外事最高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之间的诉讼,调整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时,除了参照罗马法的规范外,也
吸取了地中海区域其他民族的法律规范。这一措施A.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B.削弱了公民法的法律效力C.解决了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D.丰富了罗马法的法律实践25.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盾
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据此推知,这项改革A.有利于加强王权B.废除了封君封臣制度C.削弱了庄园经济D.客观上加强了教皇权威26.1783~1784年,威廉·小皮特内阁因经济政策遭到下院多
数党攻击要求小皮特内阁辞职,小皮特内阁抛弃传统的做法,不仅没有辞职,反而下令解散了下院,重新选举下院。重新选出后的下院多数党支持小皮特内阁,从此形成了内阁也可以解散下院并进行重新选举的制度。这反映了A.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B.内阁权力的无所制衡C.责
任内阁制得以完善D.削弱议会倒阁的权力27.19世纪初,对英国官吏制度的批评之声已零星出现,但政府并无改变由王公贵族“恩赐”官职做法的打算,直到1855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才被政府接受,议会根据其改革建议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法令。由此可推知,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主要
得益于A.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君主权力被逐渐架空D.人民主权论的传播28.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
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A.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B.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29.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
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
于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30.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要根据“鸟”(经济)的需要,设计“笼”(计划)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即能在“笼”中自由飞翔,又不被“笼”困死。提出“鸟笼经济”的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解释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C.在计划指导下扩
大市场调节D.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第3页31.我国于1994年建立和实施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实行了公务员辞职退职制度,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A.党管干部原则初步形成B
.干部选拔实现民主化C.公务员的素质不断提高D.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D.我国法治建设任务完成二、材料解析题(33题25分,34题15分,35题12分,共52分)33.(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
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
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
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
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
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3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欧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
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摘编自劳埃德·斯宾塞《启蒙运动》材料二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资产阶级
革命的时代来临。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在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了道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摘编自钱进《资
产阶级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及其主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涉及国家的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类型,并简要评价资产阶级代议制对近代资本主义的作用?(9分)35.(12分)小楚同学参加了以“
历史的变革与延续”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观点◆于不变之中,而寓变之制;因已变之势,而复创造之规。——顾炎武◆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
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材料◆赵宋官制虽承前代,如宰相大抵类似于唐,而宋则又以枢密使、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若外官,则宋与唐大有别。藩镇(节度使)之权既夺,大约统率所部者有安抚使、转运使诸官职。——摘编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鼎革之义;对于临时政府组成人选,宋教仁等主张全用革命党,不用旧官僚,但最后不得不妥协。临时政府各部总长名单中,同盟会会员仅居陆军、外交、教育三部,其余六部均为立宪派或旧官僚。——摘编自张海鹏
《中国近代通史》◆1789年7月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之后,国民自卫军总司令拉法耶特侯爵将象征法国王室的白色与巴黎民众武装的色彩(红色与蓝色)结合,创设三色徽章作为国民自卫军帽徽。不久,法国国王到巴黎接受了三色帽徽,表示对革命形势的认可。此后,红白蓝三色配置在全国流行,三色
帽徽、三色服饰成为革命者的标志。几经演变,三色旗成为法国国旗。——摘编自沈坚《三色旗和高卢雄鸡》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变革,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延续,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
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