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1 页
  • 大小 2.546 MB
  • 2024-09-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共(31)页,2.54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778fec7fc607a94cf858578f4d8f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

____分卷I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读“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判断①地的洋流名称是()A.本格

拉寒流B.厄加勒斯暖流C.日本暖流D.墨西哥湾暖流【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①处洋流为日本暖流,C正确。本格拉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均位于大西洋,厄加勒斯暖流位于南印度洋。故选C。【点睛】世界洋流分

布简图如下(该图中洋流的分布位置以及名称需要识记):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

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读图回答下题。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C.裸露地面铺设砂

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答案】B【解析】【详解】绿化带高度低,但与路面颜色不同,也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A错。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B正确。图中裸露地面

铺设砂石,颗粒大,可以减少扬沙天气,C错。绿化带面积过大,利于下渗,不易发生城市内涝,D错。故选B。3.读下图,回答下题。造成该大洲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低B.海拔高低C.植被好坏D.云量多少【答案】D【解析】

【详解】由海陆轮廓可看出该大洲为非洲,结合非洲的气候和地形状况可知,降水越多的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等时数越小。故选D。【点睛】影响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等时数的因素有:海拔高低、天气、昼长、污染程度。4.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

孔,类似于“蜂巢”(下图)。据此分析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答案】C【解析】【详解】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根据地貌特点可知应为风力侵

蚀形成的,C正确。流水侵蚀多发生湿润地区,A错。该地貌的形成受侵蚀作用而非沉积作用,BD错误。故选C。5.下列山脉中,属于新生代形成的是()①喜马拉雅山②安第斯山③大兴安岭④阿尔卑斯山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为高大的山脉,形成于新生代,①②④正确;大兴安岭为低缓的山脉,形成时间较早,③错,故选B。6.三峡大坝建成后,在三峡库区周围形成了一个相对特殊的“小环境”,特别是改变了局部气候。据

此完成下题。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大气运动规律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中等。据图

中信息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知识,白天度假村气温高,气流上升,水平气流自水库流向度假村,夜晚度假村降温快,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流向水库。可确定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③和④图,故B正确。7.读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分析①层空气

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B.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C.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D.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①层上部为逆温层,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导致污染物含量较

高,B正确。逆温层阻挡了大气的垂直运动而不是水平运动,A错。近地面大气的水汽含量增加不会导致污染物含量较高,C错。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增多会导致大气中污染物含量增大,但D选项与图示材料想要展示的信息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B。8.亚洲象是生活在

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分析自3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先北移后南移D.先南移后北移【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可知,3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北界按照甲、乙、丙、丁的顺

序排列。在此过程中,亚洲象分布北界先南移(3000年前至明代),后北移(明代至清代),故选D。【点睛】该题难度不大,但需要细心,需要注意从甲到丁,必须要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来进行分析。9.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

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分析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分析可知,从新生代到古生代,时间越来越早,出现时间最早的是鱼类,D正确;其他选项所示生物出现时

间均较鱼类晚。故选D。10.读“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问题。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从图中高度上可知,

该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开始变化不大,然后随着高度上升气温迅速升高。①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平流层中由于存在大量的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因此平流层气温变化是气温随高度升高。11.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

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读图,回答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①类似于漓江风光、②象鼻山、③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④溶洞

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故选A。【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钟

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12.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回答造成当

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答案】B【解析】【详解】臭氧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出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图示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应该是受南极的臭氧空洞影响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故选B。13.下图为“2

011年日本地震海啸后形成的巨型垃圾海上漂移预测图”。读图,分析垃圾最终漂移至美国西海岸是受()A.顺时针的中高纬度洋流影响B.逆时针的中低纬度洋流影响C.顺时针的中低纬度洋流影响D.逆时针的中高纬度洋

流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流经美国西海岸的洋流是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B错,C正确;中高纬度的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经加拿大西海岸,对美国西海岸影响不大,A、D错。故选C。【点睛】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如下:14.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

是()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魔鬼城”多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正确;流水侵蚀多发生在湿润地区,B错;该地貌是受侵蚀作用形成而非沉积作用,AC错。

故选D。15.《齐民要术》:“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运用所学知识,“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A.雨天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D.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答案】B【解析】【详解】“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受冷气团影响(注意“北风”),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霜,B正确,C错;材料中新晴,说明是晴天的夜晚,A错;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

,地面辐射不会变强,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减弱,D错。故选B。16.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图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A.t1B.t2C.t1

之前D.t2之后【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详解】根据图示:t2之前,进水流量大于出水流量,水库不断上升,则水库最高水位出现在t2时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综合分析能力。根据图中进水流量线与出水流量线

关系,可知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在进水流量等于出水流量并开始小于出水流量时,即t2时。另外学生还需明确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所以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流量趋向稳定,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减小。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可能

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小。17.图乙为测得的图甲中L河流一水文站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正常年份,该季节流域农作物易遭受()A.融雪洪涝B.伏旱C.暴雨洪涝D.病虫害【答案】A【解析】【详解】从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测,L河位于我国东北山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春季积雪融化

,成为河流的重要补给形式,补给量受气温高低影响,在此流域,冬季的积雪集中在春季融化,形成春汛,易造成洪涝灾害,A正确;伏旱多发生在7、8月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B错;暴雨洪涝多发生在夏季,C错;东北地区纬

度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相对较少,且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D错。故选A。18.山东省诸城市恐龙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恐龙于白垩纪晚期灭绝。据此分析白垩纪属于()A.古生代早期B.古生代晚期C.中生代早期D.中生代晚期【答案】D【解析】【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白垩纪属于中生代,AB错;恐龙于中生代晚期灭绝,C错,D正确,故选D。【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对照表如下:19.下面两幅图中,左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甲、乙两

处分别位于大洋的东、西两侧。乙处水温低于甲处。右图为“海水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分析。图中()A.甲处水温低于乙处B.甲处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C.乙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乙处洋流对秘鲁渔

场的形成有直接的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流向,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甲处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乙处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甲处水温高于乙处,AC错;甲处为暖流,应由低纬流向高纬,B正确;秘鲁渔场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秘鲁寒流位于

南太平洋低纬度大洋东岸地区,乙位于大洋的西岸,D错。故选B。【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

;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20.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

蜂巢”,下图是“该地貌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回答。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西北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这种“蜂巢”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B错,C正确;流水

侵蚀多发生在湿润地区,D错;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但其表面“千疮百孔”主要是受风力侵蚀作用而非岩浆活动,A错。故选C。21.有科学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50年之内,由9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

,据此回答。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A.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B.海平面上升C.大气中臭氧含量大量减少D.森林越来越多【答案】A【解析】【详解】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A正确;海平

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不是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原因,B错;臭氧的减少与氟利昂的大量使用有关,C错;森林越来越多会导致CO2含量减少而不是增多,D错。故选A。22.地球上每个生命物种都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历程。回答地质历史上两次最

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发生在()A.中生代和新生代B.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地质年代表”可知,“二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古生代末期(96%的海洋生物

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白垩纪灭绝事件”发生在中生代末期(恐龙时代终结),D正确;地球上一共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发生在奥陶纪大灭绝,发生在古生代早期,第二次是泥盆纪大灭绝,发生在晚古生代早期,第四次为三叠纪大灭绝,发生在中生代早期,相比而言,最为重要的全球性生物灭

绝是第三次的二叠纪大灭绝和第五次的白垩纪大灭绝,ABC错。故选D。【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对照表如下:23.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读“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与贝加尔湖结冰相关性不大的因素是()A.距冬季风的源地B.纬

度位置C.地势高低D.海陆位置【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贝加尔湖纬度高,温度低;冬季,距离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而且该地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受大陆影响较大

,温度降低快,因此温度较低;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判断,结冰原因不是海拔高。故答案选C项。24.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地球内部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②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③地幔以古登

堡面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④地核是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地球内部由外向里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①错误;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②

正确;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幔和地核,③错误;地核是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④正确。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25.下列是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乙水文

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答案】C【解析】【详解】分析图a,甲、乙两个水文站之间有湖泊,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下游水位起调节作用,因而乙水

文站洪峰流量值比甲水文站小,C正确;甲、乙两水文站之间河道淤积不会导致乙水文站洪峰减小,A错;材料中并未显示两水文站之间河谷变宽,B选项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排除B;主要原因在于湖泊的分流,而不是湖泊补给量减小,D错。故选

C。26.森林生长状况不同,其制造氧气的能力不同。森林受气候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落叶林,南方地区主要为常绿林。下图示意我国某省1900年和2009年天然氧气生产量状况,据此回答。导致该省2009年氧气生产量小于19

00年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破坏B.水土流失C.气候变暖D.围湖造田【答案】A【解析】【详解】该省夏季氧气生产量降低,主要是植被覆盖率下降,植被面积减小,不合理砍伐造成的植被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A正确;最直接的原因是植被破坏而非水土流

失和围湖造田,BD错;植被破坏会导致气候变暖,所以气候变暖不是该省氧气生产量减小的原因,C错。故选A。27.下图为“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不同区域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分析,深秋或寒冬的夜间,丁地常常出现霜冻,主要原因是()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B.大气保温作用弱C.夜

晚大气逆辐射强D.地面辐射弱,大气辐射强【答案】B【解析】【详解】丁地与甲、乙、丙相比较,海拔高,多晴天,云层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逆辐射也属于大气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弱,温度低,故在深秋或寒冬常出现霜冻,CD错,B正确;丁地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弱,A错。故选B。28.下图为“我国某水库2009年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图”。读图分析该水库可能位于()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该地区入

库流量的变化,5~6月、8~9月流量大,7~8月较小,判断该地区为长江流域。5~6月受梅雨影响,8~9月受锋面雨和台风雨的影响,降水丰富;而7~8月在副高控制下,降水少,ABD错,C正确,故选C。【点睛】我国雨带推移的规律: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正常年份下,

每年五月前后,雨带登陆我国两广地区;六月,雨带继续北移到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暖气团和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天气连绵阴雨,俗称“梅雨”;七八月,雨带继续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此时我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九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加

强,雨带逐渐退出我国大陆。29.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书,那么地球演化历史的地质年代中,占有页数最多的是()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答案】B【解析】【详解】占有页数最多即是表明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占据时间最长,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占据时间最长的是元古

代,故选B。30.下图是“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据图完成以下小题。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

通过【答案】B【解析】【详解】③为横波,④为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A错;②为古登堡界面,当横波和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B正确;①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

速均明显上升,C错;横波在古登堡界面突然消失,纵波在古登堡界面波速突然下降,所以②界面以下的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D错。故选B。31.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

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回答。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

深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海平面显著下降,则通过涨潮进入潟湖的海水会逐渐减少,潟湖受侵蚀减弱,同时陆地水体进入潟湖后,潟湖水体不断流入外海,必然使潟湖水体盐度降低,B正确,D错;沙坝的位置变动不大,AC错。故选B。32.下列反

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可提高潮汐发电效能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月相和潮汐能开发。【详解】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现天文大潮,潮差大,利于潮汐发电。故选D。33.下图为“水圈

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答案】C【解析】【详解】在水的三

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A错;热带高海拔地区存在固体状态的水,B错;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C正确;我国内流区域依然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过程,只是内流河最终汇入了湖泊或断流,D错。故选C。34.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

示意图。图示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A.冰期ⅠB.冰期ⅡC.冰期ⅢD.冰期Ⅳ【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可知,在冰期Ⅳ时,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纬度位置最低,表示冰川范围最大,气温最低,故选D。35.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

回答问题。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大气的温度变化特征判断,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顶部气温约-50°C左右。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在平流层顶温度约0

°C左右,高层大气的温度是先降低,最低约-80°C左右,然后气温升高。所以②与特征相符合,B对。A、C、D错。36.下图为世界海洋的四个不同海域,同一季节,造成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是()A.纬度B.海陆位置C.径流D.降水【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

知,①②两海域均位于北半球,但纬度差异明显,同一季节,①海域所处纬度较低,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水温较高,②海域所处纬度较高,接受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水温相对较低,因此导致同一季节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纬度因素,故选A。37.读“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图(部分)”,完

成问题。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从图中高度上可知,该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开始变化不大,然后随着高度上升气温迅速升高。

①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平流层中由于存在大量的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因此平流层气温变化是气温随高度升高。38.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题。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反射【答案】C【解析】【

详解】①层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而相应变化,原因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距地面近,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C对。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A错。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释放热量,B错。大气反射的是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很少,D错。故选C。39.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B.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C.M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在N界面下横

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当地震波传至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A错;横波可以通过软流层,B错;M界面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传至莫霍界面以下时波速均明显增加,C正确;N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当地震波传至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D错。故选C。【点睛】地震波的特点:①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②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③当横波和纵波传至莫霍界面以下时,其波速均显著上升;④当横波和纵波

传至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4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各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B.各地区之间的地形差异C.各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D.各地区之间的人类活动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大气运动。【详解】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导致了高低纬

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地面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引起了大气运动。故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C正确。故选C。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4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上图,完成下面的框图。(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_

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图中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最高一级是________,最低一级是________。(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___,地球的卫星是________。(4)下

列几组天体和天体系统,具有从属关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①银河系、河外星系②太阳系、地月系③银河系、太阳系④地月系、地球⑤河外星系、太阳系⑥可观测宇宙、银河系【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

次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月球。(2)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可观测宇宙;地月系。(3)太阳;地球;太阳;月球(4)②③④⑥【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

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可观测的宇宙即为总星系,总星系分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分为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分为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分为地球和月球。(2)宇宙中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在天

体系统中,最高一级的为总星系(可观测宇宙),最低一级的为地月系。(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为地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为太阳,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可观测的宇宙即为总星系,总星系分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银河系分为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分为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分为地球和月球,所以具有从属关系的是②③④⑥。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注箭头_________。(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_____

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G____。(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4)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_。【答案】(1

).A↑D↑(2).蒸发(3).降水(4).地表径流(5).地下径流(6).陆上内循环(7).海上内循环(8).E【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

忆。【详解】(1)A表示湖水蒸发,D表示海水蒸发,箭头指向均向上。(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表示蒸发,E表示降水,F表示地表径流,G表示地下径流。(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为陆上内循环,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为海上内循环。(4)B为陆地上空降水,E为海洋上空降水,降水量较大的是

E。【点睛】水循环的类型以及环节总结如下图:43.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过________米,陡崖崖顶高度范围为________米。(2)简述图示区域

地形特征____________。(3)图中a处附近等高线向右凸出,其地形名称是________,为________走向。(4)若a处附近等高线数值为500,则a处地形为________。若b处等高线数值为400,则b处地形为________。【答案】(1)400100

0~1100(2)图示区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从南部和西部向东北倾斜;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3)山脊东西(4)小丘洼地【解析】【详解】(1)图中P处为陡崖,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

合,等高距是100,可计算出200≤H<400,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过400米;陡崖崖顶高度范围为1000~1100米。(2)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和等高线的疏密可判断出图示区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从南部和西部向东北倾斜;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

3)图中a处附近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地形名称是山脊;为东西走向。(4)根据闭合等值线的判断方法,若a处附近等高线数值为500,则a处地形为小丘;若b处等高线数值为400,则b处地形为洼地。【点睛】等值线“大于大的,水于小的”判读方法:在等值线图中,如果两条等值线之间有闭合等值线,如图中的a

、b两地,两侧有400和500两条等值线,500大于400,则500为大的,400为小的;a外侧等值线是500,取了大的,a处的数值就应比500还大,a处为小丘;b外侧等值线是400,取了小的,b处的数值就应比400还小,b处为洼地。44.下图由北京市城市及近郊的假彩色

卫星影像判读而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原卫星影像上,判读河流和道路的直接解译标志有、、。根据直接解译标志,A为,B的色调为,C、D、E、F中为道路,为河流。(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城市为状,道路、河流为状,湖泊为色。(3)判断D为

河流的间接解译标志是。(4)对比冬季和夏季卫星影像图上的A处,可能会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答案】(1)色调弯曲变化宽度变化湖泊灰白色或浅蓝色C、FD、E(2)面线深蓝或蓝黑(3)连接河流和湖泊(4)色调、范围等都会有所不同。因为A处为一湖泊,季节不同,

水量、水深都有差异,导致湖泊的范围和色调都有差异。【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遥感图像的判断【详解】(1)在卫星影像图上可以直接解译的标志有色调、形状、大小等。道路、河流、城市色调不同,形状也不一样。道路宽度不变且比较平直;河流弯曲,而且宽度有变化。因此由图可知,A靠近引水渠,面积较大且边缘较为

平滑,为湖泊。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水文要素呈现深蓝色或蓝黑色,人工建筑呈灰白色或浅蓝色,植被呈红色。该图由北京市城市及近郊的假彩色卫星影像判读而来,因此原卫星影像图是指该地的假彩色卫星影像图。B地为城市建筑,色调为灰白色或浅蓝色。C、

D、E、F中,C、F较为平直为道路,D、E弯曲度较大为河流。(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根据地理事物的特性不同,城市一般呈面状,道路河流呈线状,湖泊呈现深蓝色或蓝黑色(3)判断D为河流的直接解译标志是形状弯曲。同时D连接了河流与

湖泊,这是河流所具有的特性,也是判断D为河流的间接解译标志。(4)A处为湖泊,靠河水补给,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差异较大。故在不同季节湖泊的面积、水量、水深不同,因此不同季节,在卫星影像图上,A处的范

围和色调都有所不同45.阅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的分布特征。(2)甲、乙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3)海雾是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图中甲海区

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答案】(1)沿海地区等深线密集,坡度陡;远离海岸地区等深线稀疏,坡度缓;最深处位于图示区域西南部。(2)甲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甲处浮游生物富集,)

形成了渔场。乙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在此聚集,形成了渔场。(3)(本格拉)寒流流经,具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

雾。【解析】【详解】(1)从图中看,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最突出的特点是密集与稀疏的差异。沿海地区等深线密集,坡度陡,远离海岸地区等深线稀疏,坡度缓。(2)甲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涌升流,形成了渔场,乙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3

)甲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水汽和降温凝结等方面回答。(本格拉)寒流流经,具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