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992.41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5bf25c24fc619536dd3d1d2eb5d6c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六安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通常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单细胞生
物B.原核生物因为没有线粒体所以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哺乳动物同一个体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可能不同D.小麦根细胞吸收离子消耗的ATP主要由叶绿体产生【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
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它们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结构。原核生物虽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少数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B、原核生物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中含有与有氧
呼吸相关的酶,B错误;C、哺乳动物同一个体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可能不同,如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C正确;D、小麦根细胞不含叶绿体,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小麦根细胞吸收离子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产生,D错误。故选
C。2.我国科学家成功用噬菌体治疗方法治愈了耐药性细菌引起的顽固性尿路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用噬菌体治疗时,噬菌体特异性侵染病原菌B.宿主菌经噬菌体侵染后,基因定向突变的几率变大C.噬菌体和细菌
在自然界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协同进化D.噬菌体繁殖消耗宿主菌的核苷酸、氨基酸和能量等【答案】B【解析】的【分析】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会利用宿主细胞苷酸、氨基酸和能量等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详解】A、噬菌体是一种特异性侵染细菌的病毒,运用噬菌体治疗时,噬菌体特异
性侵染病原菌,A正确;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C、噬菌体和细菌在自然界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协同进化,C正确;D、噬菌体作为病毒,侵染细菌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氨基酸和能量等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3.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多种转运蛋白,如ATP合成酶、电子转运体、Pi转运体。如图所示这三种转运蛋白发挥相应生理功能的示意图,其中膜间隙内的pH低于线粒体基质、膜间隙内的Pi-浓度低于线粒体基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TP合成酶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B.电子转运体属于转运蛋白中的通道蛋白C.Pi转运体可运输H+和Pi-时,依然具有特异性D.Pi转运体运输物质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
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详解】A、图中,ATP合成酶具有催化(催化合成ATP)和运输(运输H+)功能,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H+经电子转运体进入膜间隙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因此电子转运体运输H+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参与主动运输的转运蛋白为载体蛋白,B错误;C、Pi
转运体可运输H+和Pi-,Pi转运体需要与H+和Pi-结合发生构象变化,因此其依然具有特异性,C正确;D、Pi-经Pi转运体逆浓度梯度运输,说明Pi转运体是载体蛋白,载体蛋白运输相应物质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4.肿瘤所处环境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存在题图所示代谢过程。其中,PC酶和P
DH酶控制着丙酮酸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进入有氧呼吸三羧酸循环。增加PC酶的活性会增加琥珀酸的释放,琥珀酸与受体结合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能力,若环境中存在乳酸,PC酶的活性会被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三羧酸循环的代谢反应直接需要
氧B.图中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均产生于线粒体内膜C.肿瘤细胞无氧呼吸会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能力D.葡萄糖有氧呼吸的所有代谢反应中至少有5步会生成[H]【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若环境中存在乳酸,PC酶的活性会被抑制,
而增加PC酶的活性会增加琥珀酸的释放,琥珀酸与受体结合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能力,肿瘤细胞无氧呼吸会增加细胞中乳酸含量,从而抑制PC酶活性,从而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能力。【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三羧酸
循环的代谢反应无直接需氧环节,A错误;B、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均产生于线粒体基质,B错误;C、由题意可知,若环境中存在乳酸,PC酶的活性会被抑制,而增加PC酶的活性会增加琥珀酸的释放,琥珀酸与受体结合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能力,肿瘤细胞无氧呼吸会增加
细胞中乳酸含量,从而抑制PC酶活性,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能力,C错误;D、葡萄糖有氧呼吸的所有代谢反应中至少有5步会生成[H],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及图中的4步,D正确。故选D。5.酵母细胞中的M蛋白被激活后可导致核膜裂解、染色质凝缩以及纺锤体
形成。蛋白K和P可分别使M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三者间的调控关系如图所示。现有一株细胞体积变小的酵母突变体,研究发现其M蛋白的编码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M和P之间的活性调控属于负反馈调节B.
P和K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C.K不足或P过量可能都会导致酵母细胞体积变大D.该突变体变小可能是M增多且激活后分裂间期变短所致【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
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详解】A、据题图可知,当M增多时,会激活促进蛋白P的产生,而蛋白P又会反过来继续激活促进蛋白M的产生,使得M继续增多,故M和P之间的活
性调控属于正反馈调节,A错误;B、据题干信息“蛋白K和P可分别使M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但不能推测P和K具有C、H、O、N、P元素,B错误;C、据题图可知,蛋白K对M有抑制作用,蛋白P对M有激活作用,故K不足或P过量都会使酵母细胞中被激活的蛋白M增多,促
进细胞进入分裂前期,间期蛋白质积累不足而体积变小,C错误;D、据题干信息“M蛋白被激活后可导致核膜裂解、染色质凝缩以及纺锤体形成”可知,M蛋白激活可促进细胞进入分裂前期,导致分裂间期变短,使得间期蛋白质合成量不足,细胞体积变小,
D正确。故选D。6.图示普通韭菜(2n=16)的花药结构。为了快速获得普通韭菜的纯系,科研人员利用其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花粉细胞和花药壁细胞均具有全能性B.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影响愈伤组织再分化C.镜检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可鉴定出单倍体幼苗D
.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所得植株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16【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用量比值低,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用量比值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详解】A、题图可知,花粉细胞含有
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花药壁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都含有该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遗传信息,均具有全能性,A正确;B、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中,如果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同时使用,且生长素用量较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如果同时使用,且细胞分裂素用量较高,有利于芽的分化
、抑制根的形成,所以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将影响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B正确;C、单倍体幼苗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可镜检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鉴定出单倍体幼苗,C正确;D、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可能有些细胞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只含有8条,D错误。故选D。7.李花是两性
花,若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萌发产生的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原因是花柱细胞产生一种核酸酶降解花粉管中的rRNA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一特性表明李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B.这一特性表明李的遗传多样性高,有利于进化C.rRN
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碱基、核糖、磷酸D.该核酸酶可阻碍花粉管中核糖体的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核酸酶水解rRNA(核糖体RNA),导致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详解】A、根据题意,李花是两性花,若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萌发产生的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即李花
不能自花传粉,但可以异花传粉,故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A错误;B、由于李花通过异花传粉繁殖后代,故遗传多样性高,有利于进化,B正确;C、r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ACGU碱基、核糖和磷酸,C正确;D、由于rRNA和蛋白质构成
核糖体,故核酸酶可阻碍花粉管中核糖体的形成,D正确。故选A。8.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
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双链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C.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氢键D.从实验一的甲乙两
桶内各取一个彩球组合的过程可模拟受精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实验一中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
避免人为误差,而绿豆和黄豆的大小、手感不同,A错误;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而着丝粒的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B错误;C、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实验三中用订
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错误;D、从实验一的甲、乙两桶内各取一个彩球模拟形成配子过程,将两个彩球组合的过程可模拟受精作用,D正确。故选D。9.某种昆虫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虫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表型,雄虫只有黄色,控制白色的基
因在雄虫中不表达,各类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力相同。随机选取一只白色雌虫与一只黄色雄虫交配,F1雌性全为白色,雄性全为黄色。继续让F1自由交配,理论上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不可能是()的A.1/2B.3/4C.15/16D.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
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详解】由题意可知控制白色的基因在雄虫中不表达,随机选取一只白色雌虫与一只黄色雄虫交配,F1雌性全为白色,说明白色对黄色为
显性,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亲代白色雌虫基因型为AA,黄色雄虫基因型为AA或Aa或aa。若黄色雄虫基因型为AA,则F1基因型为AA,F1自由交配,F2基因型为AA,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若黄色
雄虫基因型为Aa,则F1基因型为1/2AA、1/2Aa,F1自由交配,F2基因型为9/16AA、6/16AA、1/16aa,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5/16;若黄色雄虫基因型为aa,则F1基因型为Aa,F1自由交配,F2基因型为1/4AA
、1/2AA、1/4aa,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为3/4。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某二倍体动物(2n=4)精原细胞DNA中的P均为32P,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中1个精原细胞进
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甲~丁4个细胞。这些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情况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精原细胞经历了2次核DNA加倍和2次姐妹单体消失B.4个细
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形成细胞乙的过程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易位D.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可能有4个细胞不含32P【答案】B【解析】【分析】DNA中的P均为32P的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
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每个细胞的每条DNA都有一条链含有32P,继续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减数分裂,完成复制后,8条染色单体中有4条含有32P,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理论上,每个细胞中有2条染色
体,四条染色单体,其中有2条单体含有32P。【详解】A、图中的细胞是一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据图所示,这些细胞含有染色单体,说明着丝粒没有分裂,因此该精原细胞2次DNA复制,1次着丝粒分裂,
A错误;B、题干叙述明确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已经完成,因此只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C、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每个DNA上有一条链含有32P,减数分裂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单体含有32P,另一个单体不含32P,减数第一次分
裂结束,每个细胞中应该含有2条染色体,四个染色单体,其中有两个单体含有放射性,但乙细胞含有3个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原因是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互换,C错误;D、甲、丙、丁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至少产生3个含32P的细胞,乙细胞有3个单体含有32P,完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2个细胞都含有32P,因此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至多有3个细胞不含32P,D错误。故选B。11.黑腹果蝇(2n=8)的性别决定是XY型,但性别受胚胎性指数i的影响(i=X染色体数目/常
染色体组数,i=0.5为雄性,i=1为雌性,i=1.5胚胎致死),有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可育,无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不育。常染色体隐性基因t纯合可导致雌蝇变为雄蝇,对雄蝇无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黑腹果蝇体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每组有4
条常染色体B.基因型分别为TtXO、ttXXY和ttXYY的黑腹果蝇均为不育雄蝇C.基因型为TtXX和ttXY的个体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F2雄性子代多于雌性D.某雄蝇(TtXY)减数分裂II后期X染色体不分离,与正常雌蝇(TtXX)杂交,后代中不育雄蝇
占比为1/4【答案】C【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别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黑腹
果蝇(2n=8)的性别决定是XY型,黑腹果蝇体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每组有3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A错误;B、性别受胚胎性指数i的影响(i=X染色体数目/常染色体组数,i=0.5为雄性,无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不育,因此TtXO为不育雄蝇;i=1为雌性,常染色体隐性基因t纯合可导致雌蝇
变为雄蝇,有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可育,无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不育,因此ttXXY为可育雄蝇;i=0.5为雄性,有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可育,因此ttXYY为可育雄蝇,B错误;C、基因型为TtXX的个体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TX、tX,ttXY的个体的个体产生配子的基
因型为tY、tX,二者杂交,F1的基因为TtXY(可育雄蝇)、ttXY(可育雄蝇)、TtXX(可育雌蝇)、ttXX(不育雄蝇),TtXY、ttXY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TY:tX:TX:tY=1:3:1:3,TtXX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TX:tX=1:1,F2的基因型及比
例为TTXY(雄):TtXX(雌):TTXX(雌):TtXY(雄):TtXY(雄):ttXX(雄):TtXX(雌):ttXY(雄)=1:3:1:3:1:3:1:3,由此可知,F2中雌雄比例为5:11,雄性子代多于雌性,C正确;D、某雄蝇(TtXY)减数分裂
II后期X染色体不分离,其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TY:tXX:t=2:1:1或tY:TXX:T=2:1:1,正常雌蝇TtXX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TX:tX=1:1,二者杂交,其中XXX全部死亡,后代全部为雄蝇,Y雄配子占2/3,即可育雄性子代占比2/3,则不育雄蝇占比为1/3,D
错误。故选C。1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异常贮积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肝病。葡萄糖在肝脏中以糖原和甘油三酯两种方式储存。蛋白R1在高尔基体膜上先后经S1和S2蛋白水解酶酶切后被激活,进而启动脂肪酸合成基因(核基因)的转录。糖原合成的中间代谢产物UDPG能
够通过膜转运蛋白F5进入高尔基体内,抑制S1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调控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在肝细胞中优先转化为糖原,糖原饱和后转向脂肪酸合成B.敲除F5蛋白的编码基因会增加非酒精性
脂肪肝的发生率C.降低高尔基体内UDPG量或S2蛋白失活会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D.激活后的R1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启动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转录【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蛋白R1需要经过S1
和S2蛋白水解酶酶切后才被激活,进而启动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转录,而糖原合成的中间代谢产物UDPG抑制S1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据此可知糖原合成的中间代谢产物UDPG可抑制脂肪酸的合成。【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糖原合成的中间代谢产物UDP
G抑制S1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蛋白R1需要经过S1和S2蛋白水解酶酶切后才被激活,进而启动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转录,据此可知糖原合成的中间代谢产物UDPG可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因此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在肝细胞中优先转化为糖原,糖原饱和后转向脂肪酸合成,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
中间代谢产物UDPG通过F5膜转运蛋白进入高尔基体内,抑制S1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因此敲除F5蛋白的编码基因有利于脂肪酸的合成,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中间代谢产物UDPG进入高尔基体不利于脂肪酸合成,降低高尔
基体中UDPG量有利于脂肪酸的合成,从而会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蛋白R1经S1、S2蛋白水解酶酶切后被激活,进而启动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转录,S2蛋白失活不利于脂肪酸的合成,不会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C错
误;D、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因此R1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启动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转录,D正确。故选C。13.癌症的发生涉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系列遗传或表观遗传的变化,最终导致细胞不可控的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膀胱癌患者中,发现
原癌基因H-ras所编码蛋白质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表明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变B.在肾母细胞瘤患者中,发现抑癌基因WT1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表明表观遗传变异可导致癌变C.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发现原癌基因N-myc发生异常扩增,基因数目增加,表明染色体变异可
导致癌变D.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现9号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原癌基因abl过度表达,表明基因重组可导致癌变【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
列顺序进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详解】A、在膀胱癌患者中,发现原癌基因H-ras所编码蛋白质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可能是由于碱基的替换造成的属于基因突变,表明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变,A正确;B、抑癌基因
WT1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表明表观遗传变异可导致癌变,B正确;C、原癌基因N-myc发生异常扩增,基因数目增加,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表明染色体变异可导致癌的变,C正确;D、9号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原癌基因abl过度表达,表明染色体变异可导致癌变
,D错误。故选D。14.如图是某基因编码区部分碱基序列,在体内其指导合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CAU、CAC:组氨酸C
CU:脯氨酸AAG:赖氨酸UCC:丝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②链是转录的编码链,其左侧是3'端,右侧是5'端B.若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变长C.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连续插入两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不变D.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不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
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详解】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由于起始密码子是AUG,故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转录时模板链读取的方向是3'→5',即左侧是3'端,右侧是5'端,A错误;B、在①链5~6号碱基间
插入一个碱基G,将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故合成的肽链变短,B错误;C、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两个碱基G,在起始密码子之前加了两个碱基,不影响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故合成的肽链不变,C正确;D、由于mRNA是翻译模板,但由于
密码子的简并性,故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也可能相同,D错误。故选C。15.单基因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是P基因突变所致。图中所示为某患者及其父母同源染色体上P基因的相关序列检测结果(每个基因序列仅列出一条链,其他未显示序列
均正常)。患者的父亲、母亲分别具有①、②突变位点,但均未患病。患者弟弟具有①和②突变位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未突变P基因的位点①碱基对为A-TB.①和②位点的突变均会导致P基因功能的改变C.患者同源染色体的①和②位点间发生交换,可使其产生正常配子D.不考虑
其他变异,患者弟弟体细胞的①和②突变位点不会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图示可知,患者获得父亲的下面一条链和母亲的下面一条链,均为突变的链,说明未突变P基因的位点①碱基对为C-G、②
位点为A-T。【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患者获得父亲的下面一条链和母亲的下面一条链,均为突变的链,说明未突变P基因的位点①碱基对为C-G,A错误;B、结构决定功能,①和②位点的突变均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均会导致P基
因功能的改变,B正确;C、由图可知,患者同源染色体的①和②位点间发生交换,可得到①、②位点均正常的染色单体,可使其产生正常配子,C正确;D、由父母的染色体可知,父母突变的①、②位点不在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不考虑其他变异,患者弟弟体细胞的①和②突变位点不会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A。
二、非选择题(四题共计55分)16.在光下叶绿体中的Rubisco酶既能催化C5与CO2反应形成C3;当CO2/O2比值低时,Rubisco酶也能催化C5也能与O2反应形成C2等化合物。C2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
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光呼吸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催化①和②两种反应的R酶都是_____酶(填名称)。(2)与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两个场所有_____。(
3)我国科学家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转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转基因株系1和2,测定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图3。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_____(填两种生理过程)。据图3中的数据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
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理由是_____。(4)结合上述结果分析,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判断的依据是_____。【答案】(1)Rubisco酶或RuBP羧化酶(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3)①.光呼吸和细胞呼吸②.不能③.总光
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在图3中,能看到净光合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但无法得知光呼吸速率(4)与株系2与WT相比,转基因株系1的净光合速率最大【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
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
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小问1详解】①是CO2的固定过程,②是光呼吸的过程,催化①和②两种反应的R酶都是Rubisco酶或RuBP羧化酶。【小问2详解】有氧呼吸
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小问3详解】由图1可知,在线
粒体中进行光呼吸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植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光呼吸和呼吸作用。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7-10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与WT相比,株系
1、株系2因转基因,增强了总光合速率,降低了光呼吸强度。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随着CO2浓度增加,光合速率增加,光呼吸速率减弱,图3中有净光合速率,该参数已知。当CO2浓度为0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净光合速
率是个负值,取正后相当于呼吸速率,图3曲线虽然没有与纵轴相交,但稍微延长即可见其与纵轴将交于-10的点,因此呼吸速率也可以大致确定。但公式中的最后一项参数光呼吸速率随CO2的变化完全未知,导致总光合速率无法计算。【小问4详解】由图2、图3可知,与株系2与WT相比,转基因株系1净光合速率最大,
因此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17.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Bt毒蛋白,被棉铃虫吞食后活化,再与肠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插入细胞膜中,直接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内含物流出,直至细胞死亡。科学家将编码Bt毒蛋白的基因转入棉花植株,获得的转基因
棉花能有效防控棉铃虫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Bt毒蛋白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_____(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2)如果转基因棉花植株中Bt毒蛋白含量偏低,取食后的棉铃虫可通过激活肠干细胞的_____(填生命活动)产生新的肠道细胞,修复损伤的肠道,由此导致杀虫效果下降。请据此提出一项可
提高转基因棉花杀虫效果的改进思路:_____。(3)在Bt毒蛋白的长期选择作用下,种群中具有抗性的棉铃虫存活的根本原因是:编码肠道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的_____不同,导致棉铃虫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的(4)将
Bt毒蛋白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混种,可以延缓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产生抗性,根本原因是减缓棉铃虫种群_____基因频率的增加速度。【答案】(1)细胞坏死(2)①.分裂和分化②.抑制肠干细胞的激活(3)控制基因(4)抗毒蛋白【解析】【分析】1、细胞坏死: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
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子及缺氧与营养不良等导致的细胞坏死。2、细胞的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小问1详解】细胞坏死指的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B
t毒蛋白作为损害因子,导致该生物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小问2详解】依据题意可知: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补充到体细胞中去,即肠干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新肠道细胞,修复损伤的肠道,由此导致杀虫效果下降;所以可以选择抑制肠干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激活,来提高转基因棉花杀
虫效果。【小问3详解】在Bt毒蛋白的长期选择作用下,会使肠道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的结构的控制基因发生变化,使该受体蛋白无法正常表达,即无法与Bt毒蛋白结合,导致棉铃虫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小问4详解】该做法为棉铃虫提供
正常的取食环境,始终保持一定的敏感棉铃虫种群,即使部分棉铃虫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了抗性,但因其与敏感棉铃虫交配,后代抗性基因会发生分离,具备抗性的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不会迅速增加。18.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中α-Synuclein蛋白聚积是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发现患者普遍存在溶酶体膜
蛋白TMEM175变异,如图所示。为探究TMEM175蛋白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的(1)帕金森综合征患者TMEM175蛋白的第41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说明TMEM175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替换,神经元中发生的
这种突变_____(从“能”“不能”“不一定”中选填)遗传给子代。(2)TMEM175蛋白的mRNA转移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合成一段肽链后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再由囊泡包裹沿着细胞质中的_____(填结构)由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突变的T
MEM175基因合成的肽链由于氨基酸之间作用的变化使肽链的_____改变,从而影响TMEM175蛋白的功能。(3)如图1所示,溶酶体膜上的H+转运蛋白将H+以_____的方式运入溶酶体,使溶酶体内pH小于
细胞质基质。TMEM175蛋白可将H+运出,从而维持溶酶体内pH约为4~6。(4)据图2分析,TMEM175蛋白变异将影响溶酶体的功能,原因是_____。所以该蛋白变异间接引起了α-Synuclein蛋白的_____现象,进而发病。【答案】(1)不能(2)①.细胞骨架②.空
间结构(3)主动运输(4)①.TMEM175蛋白结构变化使其不能把溶酶体中多余的氢离子转运出去(或到细胞质基质中),进而使溶酶体中的pH下降,而pH会影响酶的活性,最终影响溶酶体的分解功能②.聚积(或无法分解)【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
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益性:大多数突变是有害
的;可逆性: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
糖体上合成。【小问1详解】帕金森综合征患者TMEM175蛋白的第41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说明TMEM175基因发生了突变,突变的结果是蛋白质中某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因而可推测该基因发生突变的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神经元属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其发生的这种突变“不能”遗传
。【小问2详解】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mRNA通过核孔转移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合成一段肽链后转移到粗
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再由囊泡包裹沿着细胞质中的细胞骨架由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突变的TMEM175基因合成的肽链由于氨基酸之间作用的变化使肽链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TMEM175蛋白的功能,进而表现出患病症状。【小问3详解】如图1所示,溶酶体内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膜上的H+
转运蛋白将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入溶酶体。【小问4详解】题干信息:TMEM175蛋白变异是引起α-Synuclein蛋白聚积致病的原因,结合图2可推测,TMEM175蛋白结构改变导致无法执行正常的功能,即使得溶酶体中的氢离子无法
转运到细胞质基质,导致溶酶体中的pH下降,影响了溶酶体中相关酶的活性,导致细胞中α-Synuclein蛋白无法被分解,进而聚积致病。19.自然群体中太阳鹦鹉的眼色为棕色,现于饲养群体中获得了甲和乙两个红眼纯系。为了确定眼色变异的遗传方式,某课题组选取甲和乙品系的太阳鹦鹉做正反交实验,F1雌
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型及比值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已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置未知)表型正交反交棕眼雄3/166/16红眼雄5/162/16棕眼雌3/163/16红眼雌5/165/16(1)太阳鹦鹉的眼色至少由两对基因控
制,判断的依据为_____;其中一对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判断依据为_____。(2)下图为太阳鹦鹉眼色素合成的可能途径,写出色素③的颜色:_____;由此体现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_____。(3)反交的父本基因型
为_____;F1基因型:_____,表型为_____。【答案】(1)①.6:2:3:5(3:5:3:5)是9:3:3:1的变式②.正交、反交结果不同(2)①.红色②.多个基因影响一种性状(多因一效)(3)①.aaZBZB②.AaZBZb和AaZBW③.棕
色【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小问1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无论是6:2:3:5,还是3:5:3:5,均是9
:3:3:1的变式,故可判断太阳鹦鹉的眼色至少由两对基因控制;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说明与性别有关,而已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说明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反交实验中,棕色占比9/16,红色7/16,说
明棕眼性状为双显性个体,红眼为单显性或双隐性个体,故可知基因①为A(或B),控制酶1的合成,促进红色前体物合成红色中间物,基因②为B(或A),控制酶2的合成,促进红色中间物合成棕色产物。由此体现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多个基因影响一种性状(多因一效)。【小问3详解】依据反交结果
,F2中棕眼:红眼=9:7,说明棕眼性状为双显性个体,红眼为单显性或双隐性个体,鹦鹉为ZW型性别决定,在雄性个体中,棕眼为6/8=3/4×1,在雌性个体中,棕眼为3/8=3/4×1/2,故可推知,F1中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表型均为棕色,亲本为纯系,其基因型为:aaZBZB(父本)、
AAZbW(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