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doc,共(17)页,12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09f59289432d2c0d7cb02af208a0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考生须知: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一一井田制的形成B.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形成C.土地兼并一一政府税收增加D.盐铁官营—一官营手工业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
开发了更多私田,加速了井田制瓦解,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小农的分散生产成为可能,小农经济形成,故B项正确;刀耕火种为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当时的土地为氏族公有土地,而非西周井田制,排除A项;封建社
会的土地兼并使大量自耕农破产,地主常隐匿人口与土地,影响了政府财政税收稳定,排除C项;盐铁官营是汉代经济措施,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出现,排除D项。故选B2.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用来炼钢的工具B.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C.灌溉工具D.用来
舂米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故选B;水排是用来鼓风冶铁的工具,A错误;CD错误,排除。3.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
表明()A.崇仁坊中出现了发达的草市B.崇仁坊商业发展突破市的范围限制C.崇仁坊出现实力雄厚的商帮D.长安城商业发展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按照唐代的市坊制度可知,只要当时存在“坊”就
意味着当时崇仁坊是住宅区。依据材料“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可以看出崇仁坊出现夜市,可知崇仁坊在长安城中是最繁华的区域,表明崇仁坊商业发展突破市的范围限制,故B正确;草市是在农村地区的定期集市,不应出现在长安城内,故排除
A;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所以与“唐代后期”这一时间不符,故排除C;由“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可知D的表达与题意不符,故排除。4.《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
。”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唐太宗认为工商业是杂流,不让从事工商业的做官,也不许他们与士大夫站在一起和一起吃饭,这反映了唐太宗的主张
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答案选A。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和重农抑商政策不符,排除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5.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②加速了西
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早期对外殖民扩张①加速了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
的衰落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而掠夺来的劳动力主要是送往美洲而不是欧洲。故A项符合题意。6.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
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择需要修改的一项。依据“19世纪二三十年代”可知,这时还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年,富尔顿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船。
这一情景可能出现。故A项无需修改。工业革命中借助着蒸汽机的推广,机器大生产全面铺开,大量煤炭被燃烧,工厂林立的情景可能出现。故B项无需修改。电力的应用与电灯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时不可能出现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
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的情景。故C项需要修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并于1825年试车成功。这一情景可能出现。故D项无需修改。7.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A.电力工业B.
钢铁工业C.石油工业D.汽车工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钢铁工业是传统行业,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选项B正确;电力行业、石油行业、汽车行业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排除选项A、C、D。8.据当代学者的研究,近代经济作物占
农作物总产值的比重,由19世纪末的约10%增长为1920年的17%。这一研究成果可以有来论证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工业的新生C.洋务运动持续发展D.世界市场的拓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从19世纪末到1920
年经济作物产值比重超过农作物,反映了近代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农业生产结构出现变化,传统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逐渐瓦解,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新生指一战期间西方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排除B项;洋务运动在甲午战败
时破产,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世界市场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9.“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A.批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肯定洋务派“中体”的作用C.反对引进“西用”D.主张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大意是近代世界处于滔滔发展的潮流之中,而近代中国人多数是拘泥于古代传统、思想保守,洋务派提出的“中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及制
度,“西学”是指近代西方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新生事物,必然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与扼杀,洋务派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出“中体西用”,这样评价洋务派的做法,考虑了当时特定历史环境,肯定了洋务派“中体”的作用,故B正确;根据材料的意思没有批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没有反对引进“西用”,排除AC;D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排除。10.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是由于()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答案】C【解析】【详解】一战期间,张謇的企业发展较快,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造成的,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张謇的企业无力与之竞争,很快走下坡路,故选C;民族工业发展缓慢曲折主要是外国对中国侵略造成的,A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D是民族资产阶级先天存在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
除。11.下表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一五”计划()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华东地区西南、西北地区项目数57262449A.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B.工业体
系全面建立C.完全照搬苏联的经验D.工业布局得到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大型项目在东北、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西北地区都有,这样的分布使得原有的工业布局得到改善,D正确
;通过工业布局无法判断出是否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A;B夸大了“一五”计划的作用,而且题干本身提供信息和工业体系无关,排除;工业布局和苏联模式无关,排除C。12.1985年4月30日安庆市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作全面开展。纺织厂等
18家企业为第一批厂长(经理)负责制试行单位。这一工作开展的相关背景是A.安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B.城市经济体制的全面展开C.中央开发14个沿海城市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1985年”这个独特的时间,正是由于1985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所以才出现料材料中所说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的现象。故B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
体制的全面展开【详解】13.现代城市街头“美团外卖”“饿了吗”等送外卖的车辆络绎不绝,人们也随时随地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城市交通建设推动了餐饮业的革命B.经济发展带来饮食
结构的颠覆C.现代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D.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互联网经济,“美团外卖”“饿了吗”等属于互联网服务平台,人们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说明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交通建设,故A排除;“饮食结构的颠
覆”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没有反映饮食结构的颠覆,故B排除;“现代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14.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21974名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
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1932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美国人找不到工作,与1929年——1933经济危机有直接关联性,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正确;A项与“找不到工作”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刚刚开始,应该有利于就业,排除;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5.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
一旦。”这句话说明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C.危机蔓延到全世界D.危机持续时间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题干材料看“交换手段”“工业企业”“农场主”“家庭”说明危机
范围广,“长河冰封”“枯枝败叶”“找不到市场”“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说明危机破坏性强。故选B。ACD均是这场大危机的特点,但是材料未体现出来或者是说的不全面。考点:29—33年的大危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经济危机的表现。经济
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这一对矛盾就无法解决,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无法从根本上避免。16.下表是美国总统胡佛
任期内采取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时间措施1932年1月签署联邦土地银行法,用以扩大富有农场主的救援1932年7月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1932年8月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1932年12月要求国会通过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A.胡佛并非国
家干预经济的坚决反对者B.美国已经大规模对经济进行干预C.美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胡佛对美国经济走势有精准预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从罗斯福新政
开始对经济大规模干预,故BC项是错误的;D项是错误的;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胡佛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坚决反对者。所以答案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7.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
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D.建立了
社会保障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让无功者不劳而获”可知,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法,反对政府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D正确;材料内容与金融无关,排除A;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法,并非各项权利,排除B;举办公共建设
工程有利于解决工人失业问题,无法体现“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让无功者不劳而获”,联系所学罗斯福新政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分析解答。18.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
恩斯在给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A.“自由放任”的经济时代B.发展“新经济”的时代C.“福利国家”的时代D.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的时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一百多今年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遵循
,排除A;新经济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期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排除B;福利国家时代是因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C。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选D。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
斯福新政的内容19.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政府给了工人一定的政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极限。在美国历史上,由国会通过此种内容的法案,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实属罕见。这一现象
反映出A.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发生变化B.部门权力统一不再相互制衡C.总统权力介入立法司法领域D.工人阶级权益全面得到保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由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反映了司法独立传统受到挑战,总
统行政权力扩大,故A项符合题意。B项,最高法院支持新政法案不代表美国三权分立的制衡体制受到破坏,排除。C项,题干并未体现行政权力介入司法,排除。D项,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意在缓和社会矛盾,并不代表工人阶级权益全面
得到保护,排除。20.马克思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第三产业的兴起C.“福利国家”的建立D.“新经济”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据题干材料“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即高福利,“不会消费”的从属关系和剥削即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答案为C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
义国家的新变化·福利国家21.“新经济”的出现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有关“新经济”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B.它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C.“新经济”不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D.
推动了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任何一种经济形式都要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新经济”同样要受到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推动了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A
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22.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混合经济”是指A.工业、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的经济B.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C.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D.重工业、轻工业按比
例协调发展的经济【答案】C【解析】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混合经济”是指在经济危机重新出现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而采取的兼顾市场经济和国有制的经济形式,故选C;ABD与题意不符,
故排除。23.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自由主义;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政策摇摆不定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C.资本主义国家未找到合适经济政策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这本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正确
;A表述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对不同时期具体问题的解决举措,推动了社会发展,而非摇摆不定,排除;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排除C;工业革命后奉行的自由主义与计划
无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而且之后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不等于计划,排除D。24.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C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根据所学,其有利于国内战争取得胜利,选项B正确;十月革命时期并未实行余粮收集制,选项A排除;新经济政策实施时间为1921年,在农业方面关于以实物税代替
余粮收集制,选项C排除;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并未实施余粮收集制,选项D排除。25.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与斯大林工业化相配合的
是农业集体化。故选C。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在苏俄时期一直未出现。考点:苏联的工业化点评:苏联在列宁去世后逐渐地偏离了新经济政策的轨道,1925年实行工业化,为了配合工业化的进行,实行农业集体化,为了向工业积累资金。这一
做法一方面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但是另一个方面对农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26.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③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④国民经济比例长期严重失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斯大林模式
在所有制方面采取单一公有制,是一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强调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长期严重失调,D正确;A、B、C概括不全,排除。27.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
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之间的
矛盾加剧,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AB项包含在D项之中;西方不能学习苏联的社会制度,故C项错误。点睛:材料“20世纪30年代”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28.下表是苏联1960—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1961—19651966—19701
971—19751976—19801981—19856.57.85.74.33.6——根据1985年的《苏联国民经济年鉴》造成苏联25年来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B.与美国长期争霸C.赫鲁晓夫和勃列涅夫改革的失败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数
据反映了苏联1970年后经济增长率持续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僵化导致经济增长乏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与美国长期争霸,极大消耗了苏联经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赫鲁晓夫和勃列涅夫改革没有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经济增长率持续降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失败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符合题意。29.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A.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C.苏共“二十大”的推动D.外国势力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
夫改革和戈巴乔夫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弊端,故B项正确;AD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符合赫鲁晓夫改革,排除。30.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政策共性()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对外开放国内市场D.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20年代苏俄在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实
行符合国情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而中国在90年代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D正确;罗斯福新政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私有,排除A;罗斯福新政实行的是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排除B;罗斯福新政中更多的是采取保护本国市场的举措,排除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
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
卖一空。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他的救国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2)原因:①列强侵略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不能。理由: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救国理想不能实现。(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五谷丰
登”“耕作图”“男耕女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从耕作图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采取的是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说明古代中国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2)原因:秦二爷创办的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列强侵
略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根据材料“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可知,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不能。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救国理想不能实现。(3)政策:根据材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可知,这里描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
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材料二: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1933~1939年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并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
职能发生了怎样变化?(3)材料三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答案】(1)生产力: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作坊
)到机器工厂;社会关系: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措施: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以工代赈。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变化: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3)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
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解析】【详解】(1)生产力:根据材料“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可知,工业革命用近代机器生产取代
手工劳动,使得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组织形式:根据材料“用工厂代替作坊”可知,工业革命中,手工工场(作坊)被机器工厂取代;社会关系:根据材料“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可知,
工业革命中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措施:根据材料“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可知,罗斯福新政中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根据材料“1933~1939年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
的工程建筑”可知,新政中推行以工代赈。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可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解经济危机;根据材料“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可知,联邦救济署的成立以及相关举措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变
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体现了经济政策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的变化。(3)政策:根据材料“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新经济政策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的国情,找到了一条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