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周测(26日)化学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1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45.000 KB
  • 2024-09-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周测(26日)化学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周测(26日)化学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周测(26日)化学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1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周测(26日)化学试题含答案.doc,共(11)页,145.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03f85dc6d7b68816cce13981c5747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周测高一化学检测试题(4.26)一、单选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物质制备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A.铜与浓硫酸共热制备硫酸铜B.Cu(OH)2与稀硫酸反应制

备硫酸铜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制备硫酸铜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制备硫酸铜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其原因相同B.SO2、

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C.漂白粉和氢氧化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反应原理相同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3.CO2气体中含有少量SO2,欲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通过如图所示的洗气瓶,①②两瓶中所装的试

剂应该是()A.①NaOH溶液;②浓硫酸B.①浓硫酸;②NaOH溶液C.①饱和NaHCO3溶液;②浓硫酸D.①浓硫酸;②Na2CO3溶液4.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

途径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5.下列有关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A.浓硫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S或N得电子B.如图,①中为三种酸的一种

,②中为浓氨水,则大烧杯中均观察到白烟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D.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中投入Fe片,均会产生大量的气体6.硝酸与金属反应后所得还原产物与硝酸的浓度和金属的活泼性有关。10mL0.5mol·L-1HNO3与0.048gMg恰好

完全反应。若氮元素只被还原到一种价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NO3作还原剂B.HNO3浓度越低,N元素还原价态越低C.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004molD.还原产物可能为NH4NO37.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满某种

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若a为二氧化碳,b为氢氧化钠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B.若a为氯化氢,b为硝酸银溶液,可出现白色喷泉C.若a为二氧化碳,b为碳酸氢钠溶液,可

出现无色喷泉D.若a为氨气,b为水(预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可出现红色喷泉8.酸雨是对呈酸性(pH小于5.6)降水的统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B.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化肥厂的废气都含有氮氧化物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为了减少酸雨的

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对燃料脱硫处理9.某溶液中含H+、、三种离子,其中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7.0mol·L-1和2.0mol·L-1。取该溶液20mL,加入3.2g铜粉,加热使它们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A.0.75LB.0.336LC.1.5LD.0.448L10.某企业利用下列流程综合处理工厂排放的含有SO2的烟气,以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SO2+SO+H2

O===2HSOB.氨气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HSO+OH-===H2O+SOC.上述流程利用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D.上述流程中SO2可循环利用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硅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2HCl===2Cl-+H2O+SiO2↓B.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O2+H2O===

+H2SiO3↓C.硅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SiO3+OH-===+H2OD.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OH-===+H2O12.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陶瓷、玻璃、水泥容器都能贮存氢氟酸B

.硅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所以硅酸钠可以保存在具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C.用SiO2制取硅酸,应先使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再通入CO2D.由Na2CO3+SiO2CO2↑+Na2SiO3可知,

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13.下列有关物质的转化或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X、Y、Z分别为Si、SiO2、H2SiO3,则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B.若X、Y、Z分别为C、CO、CO2,则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C.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

本原料D.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14.焙烧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制备硅酸钠,可采用的装置为()15.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16.如图所示,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Zn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流从锌

片流向铜片C.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轻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17.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的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式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

gCl,下列对“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5MnO2+2e-===Mn5OB.每生成1molAgCl转移2mol电子C.Cl-不断向“水电池”的正极移动D.Ag电极反应式为2Ag-2e-===2Ag+18.恒容容器内的可逆反应

N2+3H22NH3,达到限度后,再充入一定量的氮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化学反应的限度发生改变B.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都提高C.氢气的转化率提高D.氮气的转化率减低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46分)19.向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通入SO

2气体:①紫色石蕊溶液;②NaOH溶液(滴有酚酞溶液);③品红溶液;④溴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①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管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继续通入过量的SO2,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③中的现象是________,若将吸收SO2的溶液加热,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管④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述实验,SO2表现出酸性氧化物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SO2表现出漂白性的是________,SO2表现出还原性的是____

______。2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图甲图乙(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填序号)。a.碱石灰b.浓硫酸c.五氧化二磷d.氯化钙(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

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不能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乙中的装置(填序号)。(3)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关闭K1、K3,K2连接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①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的气体必须依次通过盛有试剂和试剂的洗气瓶。②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③尾气可用C装置处理,若尾气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1.硅酸盐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硅酸盐材料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下列产品属于硅酸盐的是_

_______(填序号)。①玻璃②陶瓷③石英玻璃④硅芯片⑤光导纤维⑥水泥⑦砖瓦(2)在炼铁、水泥、玻璃的制备时,都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磷酸钙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人造骨骼,这是利用了这类材料的________(填

字母)。A.耐高温的特性B.电学特性C.光学特性D.生物功能(4)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酸性________>________。

(5)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土壤中14种元素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探测。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KAlSi3O8]和橄榄石[Mg2Fe2SiO6]等,则橄榄石中铁

为________价,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属于________(填“氧化物”、“混合物”或“硅酸盐”),辉石[CaMgSi2O6]________(填“难”或“易”)溶于水。答案解析1.D【解析】选项A,该

法有环境污染物SO2生成;选项B,该法原料有Cu(OH)2,不经济;选项C,该法需要灼烧,耗能过多。2.D【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增多,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减少,即二者浓度减小的原因不同,A项错误;漂白粉、过氧化钠具有强氧

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SO2与有色物质化合体现其漂白性,漂白原理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漂白粉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HClO,HClO易分解,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即反应原理不相同,C项错误;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如氯气、二氧化硫等,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D项正确。3.C【解析】CO2和SO2都是酸性氧化物,通过NaOH溶液,全部被吸收,无法得到CO2,A、B错误;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SO

2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然后用浓硫酸干燥CO2,C正确;碳酸钠与CO2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会吸收CO2,D错误。4.D【解析】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氮气与氧气

不能一步转化为NO2,D错误。5.A【解析】浓硫酸、浓硝酸均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S或N得电子,A正确;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B错;浓盐酸没有吸水性,C错;常温下,Fe在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D错。6.A【解析】HNO3与金属反应时,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故A错误;HNO3浓

度越高,氧化性越强,氧化同种金属时,N元素被还原的价态就越高,故B正确;HNO3与Mg反应,还原剂只有Mg,Mg的化合价由0→+2价,0.048gMg的物质的量为0.048g÷24g·mol-1=0.002mol,根据得

失电子守恒,反应中转移电子为0.004mol,故C正确;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1L×0.5mol·L-1=0.005mol,生成0.002molMg(NO3)2,根据N原子守恒,可能生成0.0005molNH4NO3,若生成0.0005molNH4NO

3转移电子为0.004mol,符合电子守恒,故D正确。7.C【解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吸收,使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可形成无色喷泉,A与实验事实相符;氯化氢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被吸收,使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并有白色氯化银生成,可形成白色喷泉,B与实验事实相符;二氧化

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化不明显,不会形成喷泉,C与实验事实不相符;氨气易溶于水,并溶液显碱性遇酚酞变红色,形成红色喷泉,D与实验事实相符。8.C【解析】工业废水任意排放引起江河湖泊污染,而酸雨是由于SO

2和NO2溶于水引起的。9.A【解析】由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可知: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7.0mol·L-1-2.0mol·L-1×2=3.0mol·L-1,20mL溶液中:n(H+)=0.14

mol,n()=0.06mol,n(Cu)=0.05mol,由3Cu+8H++2===3Cu2++2NO↑+4H2O可知:反应中氢离子、硝酸根离子过量,铜全部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的体积=3.2g÷64g·mol-1÷3×2×22.4L·mol

-1≈0.75L。10.A【解析】二氧化硫用(NH4)2SO3溶液吸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2+SO+H2O===2HSO,故A项正确;氨气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HSO+NH3·H2O===NH+SO+H2O,故B项错误;题述流程中各反应都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

项错误;题述流程吸收SO2,不能循环利用,故D项错误。11.D【解析】选项A中的氯化氢不能写化学式,硅酸沉淀应写化学式,不能写成水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即+2H+===H2SiO3↓;选项B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产物为碳酸氢钠和硅酸,离子方程式为+2CO2+2H2O===2+H2SiO3↓;

选项C中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2SiO3+2OH-===+2H2O。12.C【解析】陶瓷、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其含有的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A项错误;硅酸钠是一种黏合剂,能将玻璃塞和瓶体粘在一起,

不便于打开,B项错误;D项中的反应能发生是因为生成的CO2气体不断逸出,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13.A【解析】SiO2不与水反应,由SiO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H2SiO3,A项错误;C在不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CO,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Mg与CO2反应置换出C,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Mg+CO22MgO+C,B项正确;二氧化硅是制取光导纤维的材料,C项正确;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D项正确。14.B【解析】瓷质蒸发皿或玻璃仪器(如试管)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

不能选用瓷质的蒸发皿或玻璃仪器。15.C【解析】由题意知此电池名称叫锂水电池,可推测其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再依据原电池原理写出其电极反应如下:负极:2Li-2e-===2Li+

,正极2H2O+2e-===2OH-+H2↑。结合选项分析A、B、D都是正确的,在原电池内部,放电时OH-向负极移动,故C项错误。16.D【解析】A中Zn发生氧化反应,B中电流的方向从正极→负极,C中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轻,故只有D正

确。17.A【解析】电池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A项正确;每生成1molAgCl转移1mol电子,B项错误;Cl-不断向电池的负极移动,C项错误;Ag是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Ag-2e-+2Cl-===2AgCl,D项错误。18.B【解析】该反应达到限度后,再充入一定

量的氮气,条件发生改变,其反应的限度也将发生改变。增大某一反应物(氮气)的浓度,该反应物(氮气)的转化率降低,另一种反应物(氢气)的转化率提高。19.(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SO2+H2OH2SO3(2)红色变浅SO2+2NaOH===Na2SO3+H2ONa2SO3+SO2+

H2O===2NaHSO3(3)品红溶液褪色溶液恢复红色(4)溴水褪色(5)①②③④【解析】(1)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生成Na2SO3,SO2过量后生成NaHSO3。(3)SO2使品

红溶液褪色表现的是其漂白性。(4)SO2具有还原性,能使溴水褪色。20.(1)a(2)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底部,当C中导管中的水超过C中水面时,撤走毛巾即可引发喷泉Ⅰ(3)①饱和食盐水浓硫酸②3Cl2+8NH36NH4Cl+N2③NaOHCl2+2OH﹣Cl﹣

+ClO﹣+H2O【解析】(1)氨水中氨气易挥发,升高温度可促进氨水分解生成氨气。为促进氨水分解,烧瓶中加入的物质遇氨水后能放出大量热,且和氨水不反应。碱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热,能使氨水温度升高,且和氨水不反应,故a选;浓硫酸和氨水反应,故b不选;五氧化二磷能和氨水反应,故c不选;氯

化钙和氨水溶液中NH3反应生成络合物,溶解不放热,故d不选。(2)利用压强差将烧杯中的水排到烧瓶中,操作: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烧瓶中的空气进入烧杯中,导致大气压强大于烧瓶中气体压强,从而使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烧瓶中产生喷泉实验

。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吸收氨气的装置中应该有缓冲装置,Ⅱ、Ⅲ装置中都有缓冲装置,Ⅰ没有缓冲装置,能产生倒吸,不能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乙中的I。(3)①浓盐酸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防止干扰实验,氯气在

进入烧瓶前,应用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氮气,所以其反应方程式:3Cl2+8NH36NH4Cl+N2。③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导致氯气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气,

反应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21.(1)①②⑥⑦(2)碳酸钙(或CaCO3)(3)D(4)生成白色沉淀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或Na2SiO3+2CO2+

2H2O===H2SiO3↓+2NaHCO3H2CO3H2SiO3(5)+2K2O·Al2O3·6SiO2硅酸盐难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