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修辞手法知识拓展 课件80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pptx,共(79)页,963.35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cc5f5c826e047dfef819b60e28e4b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1de8edf37433d704b07ec582学习目标1、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2、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3、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引入课题•欣赏下列一则短信
,说说其中的妙处:天冷了,大树发抖了,小草打冷颤了,小强冬眠了,老牛烧炭取暖了,小白兔穿羽绒服了,蚂蚁买暖水袋了。你还不多穿件衣服?要问我是谁?当然是这世上最关心你的人!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放眼生活——修辞无处不在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打一植物)來玩
猜一猜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荷塘月色》朱自
清)钱钟书《围城》妙喻录: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2.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3.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
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4.抱行政野心的人最靠不住,捧他上了台,自己未必有多大好处;仿佛洋车夫辛辛苦苦把坐车人拉到了饭店,依然拖着空车子吃西风,别想跟他进去
吃。5.天下只有两种人:假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葡萄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
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者
:文采也,即修辞。一、修辞: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种类:积极修辞:简明、连贯、得体消极修辞:运用各种修辞格修辞语音修辞富于节奏,语音和谐富于节奏,语音和谐词语的选择与锤炼句子的选择、组合与锤炼二、修辞分类对偶、联绵词、叠音词;平仄变
化;押韵;排比、反复、回环等炼字;词语超常搭配;比喻、借代、比拟、夸张、通感、双关、仿词、婉曲等句序调整(倒装等);句子组合(整散句、长短句等);句式选择(反问句、设问句等)语句修辞词语修辞②鬼斧神工,天机独运。③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
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④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⑤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⑥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⑦银崖翠冠,
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⑧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⑨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倒装拟人整句对比夸张对偶比喻阅
读下面文段,分析:各句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方式?你知道哪些修辞方式?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引用、双关、拟物、通感、顶真、反复、回环、互文、仿词等高考考试大纲★常见修辞方法(9个):比喻、比拟、借代、对比、对
偶、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还有:双关、镶嵌、顶真、回环、反语、通感、互文、引用、……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像、似、仿佛、好比、似的、如同……)。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例:他长得很像他哥哥。例:他刚才好像出去了。例:每当看到这
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例: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
是星星。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比喻的特性:相似性◆形似例: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2020年新高考Ⅰ卷)解析: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路上的车流与河中的水流相似◆神似(关注细节
)例: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解析: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4、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
的舞女的裙。2、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2、生活是海洋。(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
叙述喻体。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性,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性。(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
本体比喻词喻体举例明喻西湖绿得像一块玉暗喻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祖国母亲借喻星空中银盘高挂√√√√×××是、等于难点释疑√5、比喻的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化深奥为浅显)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情。(化平淡为生动)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比喻的表达效果➢1运用比喻刻划人物,可以使人物个性鲜
明,容易感染人。例:老通宝……拿起身边的长旱烟管恨恨地敲着脚边的泥块。太阳现在正当他头顶,他的影子落在泥地上,短短地像一段乌焦木头。(茅盾《春蚕》)➢2运用比喻描述事物,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容易吸引人。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
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3运用比喻阐述道理,可以使道理浅显易懂,容易说服人。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
,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具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6、比喻要贴切——判断下列是否合适(没有相似点)(喻体
不当)(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
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阴影。7、准确理解比喻句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似点是“暗淡”。1、设喻要考虑形象具体易懂的特点2、根据本体事物表达的情感特点设喻3、看准本体事物的特点设喻4、为防止相似点空泛无着,有时需要足够的修饰限制8、设喻注意事项距离高考越
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挡市内电线纵横交错,有如星罗棋布。那块大石头造型很奇特,就像司母戊鼎一样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二、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2、构成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拟体。3、分类(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
来写例1: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例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②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
,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②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高尔基《海燕》)➢③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例:现在全县莲塘的生产大发展,莲农们精心培植,把绵绵情意栽种在每一口莲塘里。(何为《山城莲矿》)比拟的特性:转移性◆第一,情感
转移。●例:井冈山上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第二,动作转移。●(1)人的动作转移于物●例1:窗口的两支红烛滴落着一滴一滴红色的泪。●(2)动物的动作转移于人例2: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第三,具象转移。●例: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
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1)形象生动,事物鲜明;——语言;•(2)亲切自然,引起共鸣;——读者;•(3)感情强烈,表意丰富;——作者;•(4)便于对话,富有情趣;——作者。4、比拟的作用4、
拟人的作用(1)、色彩鲜明;例: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2)、描绘形象;例: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3)、表意丰富。5、比拟要注意问题1、必须有真情实感的流
露。2、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必须有相近的地方。•同: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不同:•①比喻重在“喻”,一个主体,一个喻体。•“纪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纪念碑。•“海燕像勇士”就是以“勇士”喻海燕。•比拟重在“拟”,甲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
这里弹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6、比拟与比喻的区别•②比喻,喻体必须出现,强调相似性。•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刚落地的娃娃是人生的开始。二者都有充满活力的相似点,这句中的本体出现。•比拟,本体必须出现,只是把某种品质临时赋予本体。•例:•勇敢的
海燕。•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没出现。1、概念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本事物密切相关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2、特点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3、种类(
1)特征代本体:用事物的特征、标志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然是那么穷。(用“红眼睛”代指“阿义”,特征代本体。)(2)专名代泛称例如: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
特。②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③我们要多读点鲁迅。(3)处所代本体: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例如:“两杯龙井”
,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三、借代•(4)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眉”代“头”。)•(5)具体代抽象•例如:①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
(“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任何东西)•(6)结果代原因•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以制造该事物所
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例如:①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②简洁
、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5、借代要得当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
头脑。如: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6、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翻身的农民愤怒批斗那个寄生虫。翻身的农民愤怒批斗那个歪嘴巴。“寄生虫”是借喻,它和所代
替的人之间有相似关系,可以说成“像寄生虫一样的家伙”;“歪嘴巴”是借代,它和所代替的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关而不是相似,不能说成“像歪嘴巴一样的家伙”。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
障壁)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借喻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借代借用事物:黄口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借代借用事物:烽火代替事物:战争7、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很多,如: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
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终岁不闻丝竹声”中以“丝竹”代“音乐”。③“门前冷落鞍马稀”中的“鞍马”代“客人”(白居易《琵琶行》)。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以“杜康”代“酒”(曹操〈短歌行〉
)。另外,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①“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②“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③“阳关”“折柳”寄托离别。④“鹧鸪”“杜鹃
”寓有悲愤。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⑥“长生殿”代统治阶级……古诗词中42个常用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同窗:同学4.烽烟:战争5.鸿雁、鱼雁:书信6.社稷:国家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手足:兄弟11.汗青:史册12.南冠:囚犯13.伉俪:夫妻14.桑麻:
农事15.三尺:法律16.膝下:幼儿17.华盖:运气18.庙堂:朝廷19.黔首:平民20.阡陌:指田野、田间小路。21.杏坛:教育界22.朱门:富贵人家23.藩篱:边防24.寸管:毛笔25.杜康:酒26.冠缨:本指帽子、帽带。借代仕宦。27.万钟:高官厚禄,本指指优厚的俸禄。2
8.羽檄:军情消息29.提携、垂髫:小孩30.白丁、布衣:百姓31.干戈:战争32.杏林:医学。33.纨绔:富家子弟。34.缙绅:缙,插;绅,束腰的大带。35.拙荆:拙,粗劣,自谦之词。36.婵娟、嫦娥:本指美女、美人,月亮。37.伛偻,黄发:老人38
.垂拱而治:称颂帝王无为而治。39.祝融:代火灾。40.冠盖:本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代指仕宦、贵官。41.解褐:脱去粗布衣服,代入仕为官。42.服除:除去丧服,代守丧期满。8、注意问题1.借体必须具备鲜明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地指代本体。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2.
注意借体的褒贬色彩。如:诸葛亮、三只手。四、对比•1、概念: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方法。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②亲贤
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③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④过去的一切运动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极大多数人的,为极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反物对比反物对比反面
对比反面对比2、种类反物对比是把一正一反两个事物拿来作对比反面对比是把同一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拿来作对比五、对偶1、概念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关联的一组短语或句子,两两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这种辞格叫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
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鹤雀楼》从内容上分,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2)宽对即要求宽松的对偶,它可以冲破一些严格的要求,格
式上放宽了一些,只要结构上基本相同,音韵大致和谐即可,而且相对应的字可以是相同的字。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1)严对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用同一个字。如:①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律诗中的颔联或颈联。)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从形式上分严对和宽对(1)整齐对称,富有美感;(形式)(2)凝练概括,表现力强;(内容:对比或补
充)(3)鲜明和谐,便于吟诵。(节奏)3、作用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
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4、对偶与对比的区别1、概念排比是由三
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2.特点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排比句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词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
关的。六、排比❖3、种类❖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
的气质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③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④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4、排比的作用:(1)表现力:内容集中,增强语言气势;(2)感染力:强化抒情,充分表达感情;(3)说服力:条分缕析,
周密阐明事理。5、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是: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第二,往往重复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第三,排比的各项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抒情
,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刻透辟;用来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周密详尽;用来状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且可以收到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6、对偶与排
比的区别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
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七、反复1、概念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2、种类(1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例: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
的孩子,我喜欢。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②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3、作用(1)强调作用(突出中心,强调感情);(2)渲染作用(描绘画面,
生动形象);(3)回环作用(句式回环,有音韵美);(4)照应作用(前后照应,情节紧凑);(5)延宕作用(有意拖延,激发兴趣)。1、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辞格的综合运用
。2、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4、注意事项•不同点:①数量不同: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短语句子;反复是相同词句出现两次及以上。②侧重不同:排比是增强语言磅礴的气
势,增强表达效果。反复是强调语气或情感。5、排比与反复的区别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2、类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扩大的夸张:超前的夸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
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缩小的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八、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3、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
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例: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例: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
是事实。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改写成夸张句:1、广场上人很多。2、他的歌声很响亮。3、这座楼真高。4、教室里真安静。改:广场上人山人海。改:他的歌声响彻云霄。改:这座楼高耸入云。改:教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5、会场上响起了热烈
的掌声。6、学校的操场真小。7、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8、他很饿。9、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改:学校的操场只有巴掌大。改: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改:他饿得可以吃下一头大象。改: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痛。九、设问1、概念:设问
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2、基本特点:无疑而问。3、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例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十、反问(反诘)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2.分类(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①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②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
入他的美梦去呢?(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②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3、反问的作用:(1)加强语气,发人深思;(2)激发情感,加深印象;(3)增
强气势,说服力强。4、设问与反问的区别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不同点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
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十一、双关1、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2、类别(1)谐音双关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晴却有晴。(2)语意双关例: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3、作用(1)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2)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3)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十五.反语•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作用:•(1
)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2)辛辣讽刺,增强批判性;•(3)幽默有趣。•十六.通感•感觉的转化、迁移。•作用:•(1)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2)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修辞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修辞。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锤炼。•做有心人,说生动话,写锦绣文。1、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在古代不给理解,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
服,用这一特征来代事物本身,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后面的“不以臣卑鄙。”(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产生疑问:“穿布衣服”,怎么就“地位低”呢?在翻译时对这类地方应采取
意译的方法,加以复原(译为“平民百姓”),否则往往会使人莫名其妙。三、文言文的修辞2、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这类句子,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常常可以收到言简意中的效果。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意本是“不
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3、委婉在语文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委婉。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
交场合。如赤壁之战中,曹操给东吴下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对这类句子的翻译,则一定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色彩4、讳饰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了说法。如对于“
死”,帝王死叫“山陵崩”、“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则称为“填沟”,了解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言文。五、修辞在高考中如何考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4.在诗歌鉴
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5.通过微应用文、作文进行考查。1、下列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D.远处的山巅
,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2、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哪一组正确?(D)①大运河通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②这(大运河)就是大街。③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④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
活。⑤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的难得的佳肴。A①明喻②拟人③移用④借代⑤反语B①明喻②借喻③借代④暗喻⑤反语C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借喻⑤引用D①明喻②暗喻③拟人④借代⑤反语AD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富
家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2021广州一模)3、山顶上的千年积雪倒映不出影像,被深沉的蓝得发青的水融解了。白云白雪和山峰都无法在其中投下倒影留下印记,她太深了,抑或是太娴静了,不把任何献媚者收入眼帘?只有太阳是可以骄傲的,可以在那一袭长裙的每一寸裙褶的宝石上撩拨起闪光,她却依然沉静……雾的面
纱又徐徐地遮盖过来了。20.拟人的特征是把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把天池之水(天池)比拟人格化;②将幽深(没有倒影)、平静、纯净的天池之水(天池)写成一位“娴静”“不把任何献媚者收入眼帘”的女性。(4分。第①点1分。第②点3分
。意思对即可。)4、有人说,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使文句整齐;使文章流动;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文章自有活泼之趣,,文章会有古雅之风。下列各项中填入上文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①巧用口语②排比③多用些文言成分④散句⑤偶句⑥反复A.②③⑤①⑥④B.
C.②④⑤①⑥③D.√5、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04年重庆卷)例句: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参考答案:爱心不搞商业投资,一旦付出了,切莫求回报。机遇不办终身保险,一旦
失去了,真难以补偿。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6、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效果?答:三个“一”连用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饮酒之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饮狂歌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限的豪情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