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57.33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c019e3fe76fd475744e9fa9bd0e1ec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
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
,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成就斐然。纵观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桐城派不仅诞生了方苞、方观承、陈用光、邓廷桢、姚莹、曾国藩等朝廷大员,在禁烟、禁酒
、治河、戍边、保疆、治军、通商、洋务等各个方面卓有建树;也涌现出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的一流外交家;并孕育出以姚鼐、吴德旋、祁寓藻、张裕钊等人为代表的书法碑帖艺术,与桐城文章交相辉映。同时,桐城派人物几乎都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翰林院教习
,到省级学政,再到书院山长,可谓人才辈出,令人瞩目。有鉴于此,桐城派实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
理念认同,是传统文化共同体生成的思想基础。共同体是人与人的群体集合,其彼此凝聚的基础是价值认同与思想归属。伊兹欧尼认为,共同体的形成不外两点:一是彼此交织的紧密关系,二是共同的价值规范与意义。从桐城派
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而连接辞章与经世的理念是义法。义法最早是经史之学的通行概念,后来方苞把它引入辞章,开创“古文义法”。简单地讲义法,“义”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两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自现实
,寄托经世济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辞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间流贯生命之气。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后来刘大概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
涤灵府,在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此三合一之论,既欲合真善美而为一,又欲合儒林、道学与文苑
而为一,体现了姚鼐“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经济在孔门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国藩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如此一来,曾国藩挈
揽众长,其文经史百家,其学思辨融通,其事经国济民,通达宏阔,中兴桐城,开辟新境。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启蒙民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
以说,桐城派三百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觉世牖民。当然,考察桐城派三百年历史,不难发现,其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属性,长
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桐城派体量庞大难窥全豹。对于多数非桐城派学者而言,对桐城派的了解主要来自文章,因此视桐城派为文派。对于桐城派学人来说,由于研究对象的限制,也很难触及桐城派全貌。(摘编自任雪山《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
桐城派》)材料二:桐城派的文论滥觞于戴名世,其后方苞提出义法说,刘大櫆在继承方苞的义法说的基础上提出“神气音节”和“品藻”说,至姚鼐集其大成,主张为文要“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而不可偏废。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史绵延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文派。姚鼐所谓义理,主要是儒家经义
,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义理是思想内容,是道的层面;考据是基本功,是文献资料,用来佐证义理的;辞章是文辞,属于创作技巧,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三者是学术的三个层面,是一体三面,“辞章”亦即文章,只是学术的一面,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纯文学”。姚鼐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要追求思想,应当明“道”,所以“义理”最重
要,放在第一位。“道”要通过辞章来传播,也要美,要写得平易畅达,不能像汉学家那样只讲考据。桐城派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崇奉程朱理学,所载之“道”为“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桐城派不单研究散文的创作技巧,还包括创作
目的、材料选择、思想道义、学术倾向等等。桐城派文章不只是审美,还有审智,不只是抒情,还有说理,即重思想性。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在乾嘉时期,于汉学兴盛、摈斥宋明儒学的大背景下,将宋儒之性道与汉儒之经义相结合,考据与辞章相统一,现实针对性是很
明显的。(摘编自方云龙《桐城派的文化品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桐城派既是文学流派,也是文化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绵延时间长,参与人数多,覆盖领域广。B.桐城派成员方苞将经史之学的“义法”引入
辞章,倡导为文既要“言有物”,又要“言有序”。C.桐城派的“义法”理论,强调格律与神气、德行与辞章、立言与立功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D.桐城派在乾嘉时期取得很大成就,姚鼐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其理论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大量列举桐城派在多个领域卓
有建树的人物,体现了桐城派人才辈出,成就显著。B.桐城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长期以来,其传统文化共同体属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C.姚鼐提出他的为文主张,跟乾嘉时期汉学盛行、宋明儒学被摈斥的社会大环境不无关系。D.两则材料都详细阐述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的为文理念,但侧
重点完全不同。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姚鼐弟子姚椿曾写过《运米行》等文章,提议从四川贩米解决两江、两湖灾民以及其他民生问题,被林则徐认为恤民长策。B.邓廷桢任安徽巡抚时,援引梅曾亮、管同、方东树、陆继
辂、宋翔凤等桐城派成员人其幕府,建言献策,参赞政务,政绩斐然。C.桐城派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文化名人如胡适、郭沫若、钱钟书、朱光潜等,都受到过桐城派散文的潜移默化的润泽。D.据查有关资料得知,明清两朝,桐城县画家就达一百多人。一县之中,能涌现如此众多之画家
,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4.材料一作者认为,桐城派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请结合材料阐述其理由。5.曾国藩对姚鼐的思想理念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C2.D3.C4.①桐城派三百年来秉持古文辞章与经世
济民相结合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导向。②桐城派成员之间声气相通,后代成员在继承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本派理论,与时俱进,觉世牖民。5.①继承:曾国藩继承了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结合,并以“义理”为重的为文
理念。②发展:姚鼐所重视的“义理”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而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经济之学,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强调格律与神气、德行与辞章、立言与立功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曲解文意。根据原
文“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可知,“义法”理论强调的是三个方是面的统一,分别是格律和神气、德行与辞章、立言与立功。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都详细阐述”错误,材料一阐述得相对简略。“但侧重点完全不同”表述
不准确,两则材料都重点论述了“义理、考据、辞章”这一为文理念的内涵。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可以支撑材料一桐城派坚持以古文辞章和经世济民为思想基础的观点。BD两项可以支撑材料一中桐城派在诸多领域成就斐然的观点。C.“桐城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于文无据
,材料一中没有关于桐城派对后世影响的论述,反而是“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故此项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
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和“从桐城派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可概括出:桐城派三百年来秉持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相结合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导向。根据“后来刘大概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涤灵府,在
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启蒙民
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桐城派三百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觉世牖民
”,可概括出:桐城派成员之间声气相通,后代成员在继承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本派理论,与时俱进,觉世牖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继承:根据材料三“至姚
鼐集其大成,主张为文要‘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而不可偏废”“姚鼐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要追求思想,应当明‘道’,所以‘义理’最重要,放在第一位”,材料二“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曾国藩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可概括出:曾国藩
继承了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结合,并以“义理”为重的为文理念。②发展:根据材料三“姚鼐所谓义理,主要是儒家经义,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可概括出:姚鼐所重视的“义理”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而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经济之学,强调经
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继父邵宝健不怕你笑话,巷口那个驼背鞋匠是我的继父。他是背上先有座“小山”才不得已弄了个鞋匠的行当,还是因为长期弓着背补鞋钉掌才弄了个“小山”在背上,未可知。我只知道,他在两年前和我母亲结婚时,我正对司画女
神爱得疯狂,而驼背继父的出现使我一度对毕加索和变体、怪诞画法着了迷。20岁的男子汉嘛,是很要面子的。继父刚来我家时,我连出门也不好意思。我没有理由恨母亲。她嫁给那个驼背,完全是为了不务正业的我和尚在初中读书的
小妹。我有了个继父后,画画就有了物质保证。尽管这样,我一点也不喜欢他。我从来没叫过他一声“爸”。依我看来,他活着就为了三桩事:一是鞋匠的活计;二是喝酒;三是和我母亲生活。他那难看的酒糟鼻始终绯红,就是因为酒喝得过多。他对我的游手好闲,并不反感;而对
我钟情于画画,却有点不以为然。这自然是因为我的花销要威胁他的酒钱。我还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他对我的警告。他似乎和我母亲谈过:动笔杆子的人,包括握画笔的,大多是没有好下场的,或者说是靠不住的。我自小爱好画画,水彩、油画、中国画
,无不涉及。也许是天赋不足,抑或是未期机遇,学画多年,至今仍一事无成。我的画进不了画展,偶尔投过稿,均无音信,更不要说能变成小钱。但我不气馁。高考落榜后,我索性关起门来潜心作画。那些画友,自从知道我有了个驼背继父,似乎也不大愿意和我磋商画技了。哼!这天,
我恐怕是向母亲要的钱多了一点,继父也似乎多喝了点酒。他的话特多,且含糊不清。经过母亲的翻译,才知道——他说我已是条汉子了,不能老呆在家里吃闲饭,将来他们两口子总会死的,到时再想到创家立业便来不及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和他学习补鞋,现在补鞋的赚头也很不错。这是什么话!我一气之下,三天
不回家。后来还是母亲和小妹把我从我的同学家找回去。我了解到县城那家裘一品画斋,代人出售画作。我跃跃欲试,手舞之,足蹈之。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战,我终于完成了一幅油画,题为《傍晚》。长1.5米、高0.8米的画面上,是一条铺满落叶的小街,一位美丽的姑娘在街上缓行
,头部斜侧,深情回眸,街尽头是如血的夕阳。我决定用这画去裘一品画斋碰碰运气。一位戴金丝边眼镜的白须长者细细鉴定后,问我想定怎么个价。我踟蹰了。我穷的时间太长了,老做寄生虫,脸上无光啊。我渴望钱。我伸出右手,五个手指撑开:“500元。”那位长者以为定价过高了点,用体恤的口吻要我掉价。按照规定,代
售的画作无论售出与否,都得按定价和滞留的天数收取手续费。我不想掉价,咽了一口唾液:"就这样定了!"几天过去了,没有买主。一个月过去了,画面上蒙上些灰尘。我终于病了。高烧,昏睡,说胡话。我被送进医院。继父的鞋铺停业了半个月。他在我的病榻前守护了许多个夜晚。这是事后听母亲说的。我
在昏睡中还尽说些“傍晚——500,500——傍晚”的胡话,谁也不悟其义。病愈后,我回家养息。我变得终日无力,不思茶饭,人瘦脸黄,判若两人。这天,我接受母亲的劝告,外出散步。头脑里一片空白。不知不觉又踱到裘一品画斋。再也没有勇气进去了。那位白须长者发现了我,走
出店堂喊住我。我的运气像太阳一样升起来了——《傍晚》已在三天前被人买去。我取回巨款,激动得可以。母亲不敢相信,眼眶也湿润了:“原来你的画这么值钱啊。”继父闻悉此事,特意买了些酒菜,以示祝贺。自此,我的身体恢复了元气。我画画的热情高涨,有时通宵达旦地挥笔,家里人也不作干涉。继父
继续拼命地做鞋活,还把鞋铺的门面开大了些。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搭了个绿色的玻璃钢雨棚。记得那天,继父特别高兴,哼着小调,把竹梯靠在墙上。他背了座“小山”往上爬的样子,叫人看了直想发笑。突然,不知怎么一来,只听见他轻轻地“唔”了一声,人便从竹梯上滑落下来。脑溢血。当夜,继父再也说不
出话,心脏停止了搏动。他含着笑睡去了,带走了属于那个已经消逝的岁月里的沉沉的叹息。我在整理继父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幅油画藏品——我的杰作《傍晚》!我捧着画,哀伤和苍凉的情绪急骤地袭来。我号啕大哭。我觉
得能够告慰于继父亡灵的事只有一件,就是振兴他遗赠给我的鞋铺。于是,我就做了鞋匠。至于将来我有没有希望当上画家,那要看我的运气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多次写到继父背上的“小山”,凸显其独特的外貌特征,也交代了“我”不喜欢他的一个原因。B.继父
其貌不扬,却有着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脚踏实地,挑起家庭生活重担,又心地善良,宽厚仁爱。C.小说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先写“我”对继父的排斥,与下文“我”继承继父的鞋铺形成强烈反差。D.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如对继父背上的“小山”和绯红的酒糟鼻的描写,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7
.关于文中“我”携画作去裘一品画斋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我”不了解现在油画行情,所以当画斋让“我”给画作定价时,“我踟蹰了”。B.画斋的老者鉴定画作后,让“我”降低定价,可能是因为他担心定价太高了不好卖。C.“我”坚持不掉价,表明“我”对自己花了七天七夜创作的这幅油画非常有信心
。D.“我”携画作去画斋的情节为下文继父买走“我”的画作鼓励“我”画画埋下伏笔。8.小说的标题是“继父”,可文中却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我”,其用意何在?请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9.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我”,为
的是通过对“我”的心理和行动的描写,表现“我”起初对继父的不好印象和厌恶排斥行为,反衬继父对我的关心和慈爱;②“我”的懵懂无知、不务正业,与继父的肩负责任、脚踏实地品质形成对比,凸显了继父形象;③小说通过结尾的“我”的顿悟,表现了继父对“我”的人生的影响之大,深化了
小说的主旨。9.①小说的结尾写继父脑溢血死亡,“我”在整理遭物时发现竟然是继父买了“我”的油画,而“我”最终做了鞋匠。这样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着造成“吃惊”的艺术效果,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②小说的结尾,“我”改变了对继父的看法,懂得了自己应肩负的责任和应脚踏实地的生活的道
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③小说以“至于将来我有没有希望当上画家,那要看我的运气了”一句收束全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分析错误,“小山
”和酒糟鼻的描写,是“我”对继父外貌的讥讽,小说整体的语言风格是质朴自然,口语化,谈不上诙谐幽默。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由于‘我’不了解现在的油画行情”说法错误,是因为“我”没有卖出过画作,又很渴望钱,所以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定价。
C.“我”对自己花了七天七夜创作的这幅油画非常有信心”说法错误,文中说“我”是去碰运气的,可见“我”对自己的画作并没有十足的信心。D.“‘我’携画作去画斋的情节为下文继父买走‘我’的画作鼓励‘我’画画埋下伏笔”说法错误,该情的节不属于伏笔
,属于铺垫。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小说的标题是“继父”,可文中却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我”,作者的用意是通过“我”来表现“继父”的形象。首先,小说的开头,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我”对继父的印象和感受,如“他是背上先有座‘
小山’才不得已弄了个鞋匠的行当,还是因为长期弓着背补鞋钉掌才弄了个‘小山’在背上,未可知。我只知道,他在两年前和我母亲结婚时,我正对司画女神爱得疯狂,而驼背继父的出现使我一度对毕加索和变体、怪诞画法着了迷”中,“我”对继父的印象不佳,在描写继父的驼背时,称
之为“小山”,而且说“驼背继父的出现使我一度对毕加索和变体、怪诞画法着了迷”,语含讽刺,表现“我”起初对继父的不好印象和厌恶排斥行为,而随着故事的发展,继父对“我”充满慈爱,所以,对我的心理和行动的描写,是为反衬继父对我的关心和慈爱。其次,从“我”痴
迷画画而不管家庭的生活、对家庭不负责任等行为可以看出,“我”的懵懂无知、不务正业。与“我”的表现正好相反,继父踏实工作,通过做鞋匠支撑着一个家庭,这种脚踏实地品质与“我”的不务正业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继父
的形象。最后,小说在结尾写到“于是,我就做了鞋匠。至于将来我有没有希望当上画家,那要看我的运气了”,“我”在整理继父的遗物后发现了是继父买走了自己的画作,从而顿悟继父对自己的爱,也理解了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我”做了鞋匠,小说中“我”的这种转变,表现了继父对“
我”的人生的影响之大,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处写到,在继父死后,“我在整理继父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幅油画藏品——我的杰作《傍晚》”,是继父买走了“我”的画作,这一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者到此方明白“我”的画作
原来是被继父买走,这样的结尾给读者造成“吃惊”的艺术效果,联系继父的种种行为,这种结果也符合小说的发展,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小说结尾写到“我捧着画,哀伤和苍凉的情绪急骤地袭来。我号啕大哭。我觉得能够告慰于继父亡灵的事只有一件,
就是振兴他遗赠给我的鞋铺。于是,我就做了鞋匠”,从中可以看出,“我”改变了对继父的看法,理解了继父,明白继父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对“我”的爱,懂得了自己应肩负的责任和应脚踏实地的生活的道理,这样就深化了小说的
主题。最后,小说的最后写到“至于将来我有没有希望当上画家,那要看我的运气了”,以此收束全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作者在读完小说后对“我”是否成为画家仍充满猜测与期待,增加了小说的余韵,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二、古代诗
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郭璞字景纯,河东人也。周识博闻,有出世之道鉴,天文地理,龟书龙图,爻象谶纬,安墓卜宅,莫不穷微。善测人鬼之情状。李弘范《翰林明道论》:“景纯善于遥寄,缀文之士,皆同宗之。”晋中兴,王导受其成旨,以建国社稷
。璞尽规矩制度,仰范太微星辰,俯则河洛黄图,夫帝王之作,必有天人之助者矣。王敦镇南州,欲谋大逆..,乃召璞为佐。时明帝年十五。一夕集朝士问太史王敦果得天下邪史臣曰王敦致天子非能得天下明帝遂单骑微行直入姑孰城敦正与璞食璞久之不白敦敦惊曰:“吾今同议定大计,卿何不即言?”璞曰:“向见日月星辰之精
灵,五岳四海之神祇,皆为道从翌卫,下官震悸失守,不即得白.将军。”敦使闻,谓是小奚戏马。检定非也,遣三十骑追,不及。敦曰:“吾昨夜梦在石头城外江中,扶犁而耕.,占之。”璞曰:“大江扶犁耕,亦自不成反,反亦无所成。”敦
怒谓璞曰:“卿命尽几何?”璞曰:“下官命尽今日。”敦诛璞。江水暴上市。璞尸出城南坑,见璞家载棺器及送终之具,已在坑侧,两松树间上有鹊巢,璞逆报家书所言也。谓伍伯曰:“吾年十三时,于栅塘脱袍与汝,吾命应在汝手中,可用吾刀。”伍伯感昔念惠,衔
涕..行法。殡后三日,南州市人,见璞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非但一人。敦不信,开棺无尸。璞得兵解之道。今为水仙伯,注《山海经)》《夏小正》《尔雅》《方言》,著《游仙诗》《江赋》《卜繇》《客傲》《洞林云》。《晋书》有传。(节选自《太平广记·卷十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夕集朝士/问太史/王敦果得天下邪/史臣曰/王敦致天子/非能得天下/明帝遂单骑微行/直入姑孰城/敦正与璞食/璞久之不白敦/B.一夕集朝士/问太史王敦/果得天下邪/史臣曰/王敦致天子非/能得天下/明帝遂单骑微行/直入姑孰城/敦正与璞食/璞久之不白敦/C.一夕集朝
士/问太史/王敦果得天下邪/史臣曰/王敦致天子/非能得天下/明帝遂单骑微行直入/姑孰城敦正与璞食/璞久之不白敦/D.一夕集朝士/问太史王敦/果得天下邪/史臣曰/王敦致天子非/能得天下/明帝遂单骑微行直
入/姑孰城敦正与璞食/璞久之不白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逆”,在封建时代指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的罪行,为“十恶”之一。B.“白”意为禀告、告诉,与《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的
“白”字含义不同。C.“耕”,本义指犁地,翻土播种,也喻指从事某种工作或事业。文中为本义。D.“衔涕”意为含泪,“涕”与《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的“涕”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璞读书很多,见识很广,有关天文
地理、占卜、星象等方面的学问他都钻研得很透彻。B.李弘范认为郭璞被做学问的人奉为宗师;王导也接受郭璞既定的旨令来建国家、保社稷。C.郭璞被王敦召去辅佐他后,准确预料到自己必死的结局,对自己的后事预先做出了安排。D.行刑的役卒因感念郭璞曾经的赠袍之恩,偷偷放了郭璞,郭璞最终借兵
解之法得道成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敦使闻,谓是小奚戏马。检定非也,遣三十骑追,不及。(2)南州市人,见璞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非但一人。14.从郭璞与王敦周旋的过程中,可看出郭璞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
括。【答案】10.A11.B12.D13.(1)王敦让郭璞说清楚(怎么回事),(郭璞)回答说是小奴仆在跑马嬉耍。(王敦)检查审定发现不是那样,就派三十名骑兵去追,结果没追上。(2)南州街上的人看见郭璞在卖自己以前穿过的衣服,并和认识的人交谈,不只是一个人见到了他。1
4.①忠于君主,不与谋逆的王敦同流合污。②富有谋略,运用天象占卜之词或婉劝或直言王敦不要谋逆。③临危不惧,在触怒王敦后,甘心赴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有一天,晋明帝召集了朝臣们,问太史说:“王敦造
反最终能得到天下吗?”太史说:“王敦只是想挟制天子,并不能得天下。”晋明帝于是一个人骑上马,换了普通人的衣服,径直进了姑孰城。当时王敦正和郭璞一起吃饭,郭璞很长时间没有和王敦说一句话。“王敦”做“果得天下邪”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姑孰城”是“直入
”地点,做“直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与《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的‘白’字含义不同”错误。《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
姥”的“白”意为“禀告”,与文中加点的“白”含义相同。句意:没来得及告诉将军。/你这就禀告公公婆的婆。D.句意:流着泪。/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偷偷放了郭璞”错误。由原文“伍伯感昔念惠,衔涕行法”
可知,行刑者感念过去郭璞对他的恩惠,流着泪行了刑。由此可知,行刑的役卒并未偷放郭璞。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小奚”,小奴仆;“检定”,检查审定;“及”,追上。(2)“货”,
名词用作动词,卖;“语”,交谈;“但”,只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敦惊曰:‘吾今同议定大计,卿何不即言?’璞曰:‘向见日月星辰之精灵,五岳四海之神祇,皆为道从翌卫,下官震悸失守,不即得白将军。’敦使闻,谓是小奚戏
马。检定非也,遣三十骑追,不及”可知,王敦惊讶地问:“我如今是和你商定夺天下的大计,你怎么总不说话?”郭璞说:“我刚刚看见天上日月星辰的精灵和地上五岳四海的神仙,都护卫着一个人进了姑孰城。我十分震惊,一时没了主张,没来得及告诉将军
。”王敦让郭璞说清楚(怎么回事),(郭璞)回答说是小奴仆在跑马嬉耍。(王敦)检查审定发现不是那样,就派三十名骑兵去追,结果没追上。由此可知,忠于君主,不与谋逆的王敦同流合污。由原文“敦曰:‘吾昨夜梦在石头城外江中,扶犁而耕,占之。’璞曰:‘大江扶犁耕,亦自不成反,反亦无所成’”可知,王
敦说:“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在石头城外的江中扶犁耕田,你给我占卜一下。”郭璞说:“在江里耕田,意思是说你不能造反,即使反了也不会成功。”由此可知,富有谋略,运用天象占卜之词或婉劝或直言王敦不要谋逆。由原文“敦怒谓璞曰:‘卿命尽几何?
’璞曰:‘下官命尽今日。’敦诛璞”可知,王敦大怒,又问郭璞:“你算算你什么时候死?”郭璞说:“我今天就会死。”王敦杀了郭璞。由此可知,临危不惧,在触怒王敦后,甘心赴死。参考译文:郭璞字景纯,是河东郡人。他见识很广,博学多闻,懂得
超脱凡俗的道学真谛,对于天文地理、大禹时神龟背上六十五个字的《洛书》、龙马从黄河中负出的《河图》、占卜、星象、预言未来的《谶书》和《纬书》以及给墓地和阳宅看风水定位置,他没有不探究得很深刻的。他还善于观测人和鬼的情状。李弘范《翰林明道论》中说:“景纯善于抒发
遥远的寄托,做学问的人都以他为宗师。”晋代中兴时,丞相王导接受了郭璞既定的旨令,用来建国家、保社稷。郭璞精通国家的制度规范,他观察天象以太微星辰为规范,观察世情就以《洛书》《河图》为规矩,他认为帝王要建国立业,必须有天神的佑助。丞相王导的堂弟王敦当时镇守南州
,想要谋反夺取皇权,就召郭璞来辅佐他。当时晋明帝才十五岁。有一天,晋明帝召集了朝臣们,问太史说:“王敦造反最终能得到天下吗?”太史说:“王敦只是想挟制天子,并不能得天下。”晋明帝于是一个人骑上马,换了普通人的衣
服,径直进了姑孰城。当时王敦正和郭璞一起吃饭,郭璞很长时间没有和王敦说一句话。王敦惊讶地问:“我如今是和你商定夺天下的大计,你怎么总不说话?”郭璞说:“我刚刚看见天上日月星辰的精灵和地上五岳四海的神仙,都护卫着一个
人进了姑孰城。我十分震惊,一时没了主张,没来得及告诉将军。”王敦让郭璞说清楚(怎么回事),(郭璞)回答说是小奴仆在跑马嬉耍。(王敦)检查审定发现不是那样,就派三十名骑兵去追,结果没追上。王敦说:“我昨晚
做了个梦,梦见我在石头城外的江中扶犁耕田,你给我占卜一下。”郭璞说:“在江里耕田,意思是说你不能造反,即使反了也不会成功。”王敦大怒,又问郭璞:“你算算你什么时候死?”郭璞说:“我今天就会死。”王敦杀了郭璞。长江之水暴涨进了街市。郭璞的尸体被冲到城南一个坑内,只见郭璞的家人早
就准备好了棺木和送终的用品等候在坑的旁边,两棵松树间上有个鹊鸟的窝,这是因为郭璞预先就写信告诉家里自己的死期和地点。郭璞被杀前对行刑者说:“我十三岁那年,曾经在栅塘脱下袍子送给你,那时我就知道我的命应该送在你手里,请用我的刀杀掉我。”
行刑者感念过去郭璞对他的恩惠,流着泪行了刑。郭璞埋葬后三天,南州街上的人看见郭璞在卖自己以前穿过的衣服,并和认识的人交谈,不只是一个人见到了他。王敦听说后不相信,打开郭璞的棺材一看,里面没有尸首。这是因为郭璞借兵解之法成仙了。现在郭璞成了水仙伯,注解过《山海经》《夏小正》《尔雅》《方
言》,他的著作有《游仙诗》《江赋》《卜繇》《客傲》《洞林云》。《晋书》中有他的传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岁(节选)苏轼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且为一
日欢,慰此穷年悲。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注】选诗是苏轼写于嘉祐七年(1062)冬末的组诗《馈岁》《别岁》《守岁》中的一部分。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
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运用互文手法,通过对东邻西舍酒熟肉肥的正面描写,来突出浓厚的新年氛围。B.三四两
句中,“一日欢”与“穷年悲”对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喜变化,情感细腻,令人动容。C.组诗虽是诗人因为在外做官,过年时思念故乡和亲人不得归而作,但其主旨却远不止于此。D.选诗虽然语言平易,但画面感强;虽然情感充沛,但表达
含蓄;虽写吃喝小事,但含义丰富。16.本诗后四句以议论为诗,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答案】15.D16.①最后四句的意思为不要叹息旧岁离我们远去,要和新的岁月一起行走。不要回顾刚刚失去的年华,无情岁月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老迈与衰朽。②结尾四句以议论为诗,使诗歌富有理趣,诗人
的感慨更加深沉,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含蓄”错误。“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意思是不要回顾刚刚失去的年华,无情岁月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老迈与衰朽,诗句直抒胸臆,
抒发了内心的哀伤。【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意思为不要叹息旧岁离我们远去,要和新的岁月一起行走。不要回顾刚刚失去的年华,无情岁月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老迈与衰朽。诗歌第三句“且
为一日欢”写热闹欢饮,末句“还君老与衰”却一落千丈,写对岁月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情。别岁之意交代完毕之后,表面上题意已尽,但诗人忽然又从这一年联想到第二年,使感慨更加深沉,犹如图画,层峦迭嶂,使人有丘壑无尽之感。据此可分析出,结尾四句以议论为诗,使诗歌富有理趣,诗人的感慨更加深沉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直接点明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直接指出秦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抒发了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中,描写诗人回忆夜雪战船、秋风铁马的军旅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夕阳西下④.断肠人在天涯⑤.楼船
夜雪瓜洲渡⑥.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敲、鞭笞、涯、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是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成的,其主题蕴涵深厚,以至于有了“开谈不说《红
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京都竹枝词》)的名士志趣。《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数量众多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形象。有了①的人物刻画,加上动人妙趣的生活情节,使得《红楼梦》在描写人情世态
、生活琐事上②,不能不令我们由衷佩服曹雪芹的绝顶才华。《红楼梦》中,有名有趣之情节,多不胜数,其中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情节甚至连未读红楼的人都③。每个人读《红楼梦》时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的地方,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爱
情找不到寄托和归宿时,《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敞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多处采用了第二人称“你”,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丰富多彩②.独占鳌头③.略知一二19.①引用。②为作者“《红楼梦》主题蕴涵深厚”的观点提供
了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③使语言表达简洁精练,增添感染力。20.①采用第二人称“你”就像是作者面对读者娓娓而谈,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②调动读者情感并融入到文章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的的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有了内容丰富的人
物刻画,所以应该用成语“丰富多彩”。“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红楼梦》在描写人情世态、生活琐事上夺得首位,应该用成语“独占鳌头”。“独占鳌头”,泛称在竞争中夺得首位。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情节甚至连未读红楼的人都稍
微知道一点儿,所以应该用成语“略知一二”。“略知一二”,稍微知道一点儿。【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句子“以至于有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京都竹枝词》)的名士志趣”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为作者“《红楼梦》主题蕴涵深厚”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引用可以使语言表达简洁精练,增添感染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叙述人称、分析表达效果的能力。“向你的心灵敞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给你受
伤的心灵带来慰藉”采用第二人称代词“你”,就像是作者面对读者娓娓而谈,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运用第二人称“你”,可以快速让读者融入到角色中去,而且调动读者感情到文章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
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地球上,如果论气候的恶劣程度,南极可以说是气候恶劣的一个极致。南极大陆,本身被冰雪覆盖,而冰川厚度足足有两千米,因此,①。然而,正是这个超大型冰窖,在全球变暖面前却束手无措。冰川消失就像是把啤酒瓶的瓶盖打开一样,只不过酒
瓶里面放出来的是让人愉悦的酒,而冰川放出来的却是能够淹没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毁灭之水。因此,末日冰川也被称为冰川融化,所以这些冰川一旦完全融化,也就不远了。一般情况下,夏天南极的冰川会发生融化,②,一年到头
融化的冰和结的冰总量大体一致,并不会有多少水流入海洋。随着人类对于资源的利用加大,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就更加严重起来,而温室气体能够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就连南极也不例外。据统计,现在的全球平均温度相比于一百年前已提高了足足1摄氏度,不断上升的温度让冰川加速融化,每年都有大量水资源流入海洋,从而导致海
平面上升。按照目前气候变化的趋势,地球在三十年后的平均气温会上升1—2度。③,末日冰川在未来或许会彻底融化。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此,冰川融化也被称为末日冰川,所以这些冰川一旦完全融化,也就不远了。B.因此,末日冰川也被称为冰川融化,因为这些冰川一旦完全
融化,末日也就不远了。C.因此,冰川融化也被称为末日冰川,因为这些冰川一旦完全融化,末日也就不远了。D.因此,冰川融化也被称为末日冰川,所以这些冰川一旦完全融化,末日也就不远了。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南极大陆可以说是个超大型冰窖②冬天融化的冰又会再次结冰③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错
误,“末日冰川”和“冰川融化”互换位置,以承接前文的“冰川消失”,排除B。二是关联词用错,“所以”改为“因为”,排除AD。三是成分残缺,最后分句加上“末日”,排除A。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被冰雪覆盖,而冰川厚度足足有两千米”“正是这个超大型
冰窖”推断得出的结论是南极是个大冰窖,故可填写“南极大陆可以说是个超大型冰窖”。第二空:依据“夏天南极的冰川会发生融化”“一年到头融化的冰和结的冰总量大体一致”推断融化的冰再次结冰才会总量大体一致,故可填写“冬天融化的冰又会再次结冰”。第三
空:依据“温室气体能够导致全球温度上升”“末日冰川在未来或许会彻底融化”推断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末日冰川在未来或许会融化,故可填写“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是全国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祥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经30多年了。从最初13人开展义务包户到现在,朝阳里社区居民超过70%都已经成为志愿者。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
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如今,在和平区,累计注册志愿者达12.03万人,团队764支,项目3348个,服务时长1467.9万小时;在天津全市,200多万注册志愿者,是一道动人的风景。奉
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化为城市基因,志愿服务已成为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志愿服务,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
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志愿服务有热度,社会更美有温度天津市用它的实践告诉我们:民众的心田里,都埋藏着志愿服务的种子;我们的社区中,都涌动着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只要给渠
道,给平台,勤培育,多支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就能遍地开花,四处流香。由此看来,我们的社会拥有开展志愿服务的肥沃土壤,我们应该给已经点燃的志愿服务之火再浇一些油,让它成燎原之势,从而让我
们的社会更美、更有温度。“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存在一大批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人。当社会发展到商品经济时代,追求报酬和利益,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时时计较金钱,事事讲究报酬,那
么,这样的社会,物质再丰富,都掩盖不了精神的贫穷,都温暖不了冰冷的人心。有温度的社会,必定会有一大批不求回报、甘于奉献的志愿者存在。当留守儿童缺少亲情抚慰、求学困难时,当孤寡老人形单影只、孤苦无依时……不计报酬的志愿者站出来,给孩子以抚慰和教育,给老人以陪伴和关爱,岂不是让我们感觉人心更温暖、
社会更文明、人间更值得?在我们民众的心田里,从来不缺少参与志愿服务的火种。曾经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怀揣大学学历,深入大山做支教志愿者;天津普通工人王娅,忍受着癌症带来的剧痛,做捐资助学的志愿者;儿子被拐卖的张宝艳,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做“宝贝回家”活动的志愿者。他们正是有奉献意识的普通民众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志愿服务的热情之火,从他们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民众的心田里,都有可以激发的参与志愿服务的火种。所以,我们
的社会组织和政府组织,大胆去开掘渠道、搭建平台吧,给民众的奉献精神提供沃土,给民众的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之火再添一桶油。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和平区区政府的科学组织,他们一个区的服务项目能达到3348个;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天津市市政府的全力支
持,志愿者的规模能达到200万。志愿者虽然有热情,但是受制于信息渠道和个体能力,其服务效果有时可能并不理想。这时候就需要社会组织和政府组织站出来,成立公益机构,向愿者发布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岗位、进行服务培训,以促进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健康进行,推动志愿服务活
动更广泛、更有效、更科学地开展。我们要从我做起,让爱心的种子在心田里生根发芽;我们要呼唤他人,让服务社会的热情之火熊熊燃烧;我们也期待社会和政府,为我们的志愿服务提供指导和帮助。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志愿服务有热度,那么,我们的社会必定会更美、更有温度。【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写天津市一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持续的时间很久,居民参与率极高。第二个层次,引用习近平的话,强调志愿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第三个层次,写在和平区乃至整个天津市,志愿者规模非常
庞大,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影响巨大,志愿服务蔚然成风。通观整则材料,它其实是以天津市的社区志愿活动为例,强调志愿服务对于社会治理、社会文明建设、美好生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提供渠道、搭建平台鼓励、支持人民群众投身于志愿服务。题干要求以“志
愿服务,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一主题侧重点在于强调志愿服务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写作时,我们可以以强调志愿服务的意义为主题,兼顾论述怎样有效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选择一件具体
的小事,以小见大地表现主题。比如,写放学时间在学校门口做交通秩序疏导志愿者的经历:维持秩序,与干扰了秩序的同学产生误解、冲突,冲突得以解决,校门口恢复秩序、保持安全畅通。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抓住细节,写出波澜,既写出志愿者的辛苦、机智和奉献精神,又突出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所带来的秩序井然这一美好景象
,从而突出志愿服务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主题。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首先,由材料出发,引出主题:要投身志愿活动,以建设美好社会。然后,论述志愿服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让参与者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收获荣誉感,让群众生活更温馨美好,让社会变得更文明。接下来,可
以从如何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角度进一步展开论述:个人增强奉献意识,社会提供渠道和平台。最后,可以呼吁大家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建设美好社会做贡献。立意:1.做城市河道环境保护志愿者,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2.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共同构建美好生活。3.
志愿服务在行动,人人参与天地暖。4.点燃志愿活动的火把,照亮幸福生活的前程。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