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2课 与朱元思书(教师版)-【帮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docx,共(10)页,243.56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9ff858fe1baacfff15cbf6118990a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2.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1.疏通文意,学习词类
活用现象。2.领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3.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特点。知识点01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作品吴均(469~520),字书庠,吴兴故鄣人。南朝梁文学家。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被时人效仿,称为“吴均体”。主要作品有《庙记》《十二州记
》《钱塘先贤传》等。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最早见于初唐类书《艺文类聚》。《艺文类聚》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其中描绘富春江雄奇秀丽景致的一
部分。这部分写景文字清新美丽,成为了一篇独立的小品文,传诵至今。3、文题解读“与”是“给予”的意思,“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点明人物;“书”就是书信,点明体裁。标题点明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4、主旨点睛本文从作者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
笔触知识精讲目标导航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即学即练1】《与朱元思书》总领全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知识点02内容与写法1、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水和山的?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接着用“千丈见底”写江水之清,再用“游鱼细石”写江水之净。然后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
出富春江水的秀丽、壮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这些山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万籁之奇。然后从色
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空万里,山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作者的笔锋一转,又从动到静,写出了山中枝繁林茂、“在昼犹昏”、“有时见日”的幽暗景象。写山之形、声、色,都紧扣一个“奇”字。【即学即练2】本文写水用了什么写法?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
,动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2、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精细地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首先,作者从空间上的位置不同,情状上的动静不同,听觉上的音响不同和视觉上的色彩不同来观察和把握景物的各种特征,从而使笔下的山水显得姿
态万千。如作者既写水的静态清澈之美,又写它的动态奔腾湍急之美;又如作者化静为动,写山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赋予山以生命活力。其次,作者对不同的描写对象灵活采用不同的写法,善于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来描形摹状。如对江水的具体描写,“水皆缥碧”,是用白描手法描画出江水的颜色;“千丈见
底”,是用夸张手法描写水的深邃澄净。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游鱼细石”,一动一静进行对比,对江水的澄澈进行烘托。3、“鸢飞戾天者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作者观赏美景时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的官场的鄙视,也从侧面突出了富春
江周围景色之秀美,衬托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魅力。既写奇景,又抒感慨。【即学即练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本文在表现富春江的“异水”时采用了多种手法,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修辞手法上
既有夸张,又有比喻。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容水流湍急,运用两个比喻,且“奔”字是形容词作名词,表现出了水急浪猛的特点。C.作者写山,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从侧面烘托了山水的魅力,也
含蓄地传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向。【解析】B.错误,“奔”字是动词作名词。故选B。知识点03字词积累1.字音:缥.(piǎo)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嘤.(yīng)鸢.(yuān)窥.(kuī)柯.(kē)2.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3.古今异义: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今义:或许;称赞;允许等)蝉则千转不穷.(古义:止,息。今义:贫穷)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
管理国家大事)4.一词多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形容词,独一无二的,绝妙的。)一百.许里(数词,指一百)绝百猿则百叫无绝.(动词,断绝)猿则百.叫无绝(众多,多次)直视无.碍(副词,没有)无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5.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伸展))]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比高远)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了解吴均写景文章
的特点①文章短小,以写景为主,兼有述志,先叙述后描写,再抒情;②多用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等写作方法,突出景物特征;③多用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凝练,用词准确,意境深远。题组A基础过关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
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猛浪若奔.(bēn)B.互相轩邈.(miǎo)泠.泠作响(líng)直视无碍.(ài)C.嘤嘤成韵.(yùn)鸢飞戾.天(lì)窥.谷忘反(kuī)D.经纶.世务(lún)好.鸟相鸣(hà
o)疏.条交映(shū)【答案】D【解析】D.“好鸟相鸣”的“好”准确读音“hǎo”。故D错误。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超过)B.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冲击,撞击)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平息)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指
东、西两个方向)【答案】D【解析】“东西”在这里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故选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分层提分能力拓展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
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答案】D【解析】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是以闹写静。故选D。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跟、随)负.势竞上(凭、依)B.水皆缥碧..(缥缈的碧水)嘤嘤成韵..(和谐动听)C.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急湍..甚箭(急流)【答案】B【解析】B.句意:水都是青白色的。缥碧:青白色,淡青色。故选B。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答案】C【解析】正确的划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故选C。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答案】B【解析】骈句要求文字对偶,重视声韵和谐,以此为根据判断即可。7.按原文填空。(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4)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8.《与朱元思书》一文中,面对雄奇秀丽的山水,作者发出了赞叹,你怎么
理解这种赞叹?面对雄奇秀丽的山水,作者由衷赞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衬出景物之怡人。既自述心志,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又或是在劝说朋友,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
这奇妙美景。题组B能力提升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
荡(从:跟、随)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许可)C.互相轩.邈(轩:往高处伸展)D.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答案】B【解析】B.许,表示约数。故选B。(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与.日俱增B.猛浪若.奔上善若.
水C.蝉则.千转不穷以身作则.D.争高直.指直.视无碍【答案】B【解析】A.介词,给/介词,和,跟。B.副词,好像。C.副词,表判断/名词,准则,榜样。D.形容词,笔直地/副词,直接。故选B。(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描
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B.第②段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C.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D.本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多用骈句,韵律和谐。【答案】B【解
析】B.这句话通过写水中的游鱼与水底的细石清晰可辨,表现出水的清澈,这是侧面描写。故选B。(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
就像奔腾的骏马。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
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答案】B【解析】A具有/准备;B.鱼/鱼;C.发出/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D.显现/使动用法,让我去见。故选B。(2)用现代汉
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
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题组C培优拔尖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
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
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互相轩邈..往高处或远处伸展②窥谷忘反.同“返”,返回③蝉吟鹤唳.叫④岂.徒语哉难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猿则.百叫无绝至则.无可用C.与.朱元思书借旁近与.之D.梅溪之.西山川之.美【答案】B【解析】A.……的人;B.连词/却;C.给;D.的。故选B。(3)翻译句子。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译文: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
的心也就平静下来。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译文: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都已经俱全了。(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简要分析。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
含云,深溪蓄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深。(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