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段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354.000 KB
  • 2024-10-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段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段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段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段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0)页,35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742d42cdfa89b1786cd2282a17f0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余市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第1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

价的制度是()A.世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详解】亲属等差递“减”制度体现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嫡长子地位最高然后依次递减,并且嫡长子继承制还能避免因权力争夺而带来的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故B正确;材料不

涉及世官制,故A不正确;材料未体现分封制,故C不正确;周王朝不是中央集权制,故D不正确。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

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宗周到秦朝,国家管理从“礼仪政治”发展到“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政

治文明的演进中,国家管理日趋制度化、规范化,C项正确;现代国家管理中礼仪有了新的标准,不是政治不再需要礼仪,A项错误;古代中国的法治是君主专制的工具,是典型的人治,B项错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为君主服务,秦汉时期国家管

理的制度化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起点,不是民主政治的基础,D项不符合史实。3.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

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C【解析】【详解】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在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和监督,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C项符合题意;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相权虽一分为三,但相互协商、相互牵制,并非独

立施政,故A项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就是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故B项不符合题意;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D项不符合题意。4.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朝代

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影响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必须削弱地方政

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唐朝中叶,唐朝末年发生叛乱主要是地方割据的诸侯或者节度使,他们都是割据一方的势力;因此得出的教训是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矛盾,故D正确;皇帝素质不是决定国家统一,故

A错误;B不是材料主旨;C中地方割据随时会出现。5.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B.文武并重导

致边患危机消除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将军带兵光复幽蓟,驱逐敌寇所获得的荣耀,都比不上科举高中状元所获得的荣誉,反映了宋朝文人地位高于武将,这是宋代重

文轻武观念导致的结果,A正确;题干通过科举中状元与边关大将的对比,表现出的是重文轻武的观念,而不是文武并重的观念,也不能体现科举制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的繁荣,排除BC;武将专权表现最突出的是唐朝的藩镇割据

,排除D。6.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局限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A.领导太平军抗击西方列强侵略B.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C.最早进行“师

夷”设想并实践D.大力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振兴天国的《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符合当时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故B正确;太平军抗击西方列强侵略不符合材料中“社会发展”“近代化”

评价标准,排除A;最早进行“师夷”设想并实践的是洋务运动,排除C;大力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D。故选B。7.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

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C.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

深,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对主权的认识也更加深刻,答案为C;材料只能反映甲午战争对当时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影响,体现不出是近代中国的分水岭,A错误;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失败中国国际地位迅速下降,清朝政府放弃了天朝上国的思

想,B错误;西方主权思想引入中国,在甲午战争之前就有了,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来分析材料。8.叶剑英曾写道:“为继续大量地歼灭敌人,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

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已经成为我军当时战略决策上的重大问题。”此后我军的“战略决策”是A.举行全国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B.开展运动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C.发动战略决战,消灭敌人主力D.进攻

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我军在军事力量上尚未取得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战略决策”是发动战略决战,消灭敌人主力,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开始标志是挺进大别山,

B选项开展运动战,均与“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不符,排除;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进攻南京与“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不符,D选项错误。故选C。9.伯利克里掌管公民大会多年,无论遇到什么事,他总能够向大会提出妥善的建议,使大会作出明智决定。对此亚里士多德曾说:

“表面上推行的是民主制,实际上却是一个人在指挥一切。”对此正确的认识是A.伯利克里破坏了雅典民主制精神B.民主制并不排斥政治精英的作用C.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不符合实际D.雅典的城邦民主已经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

题干反映了政治精英在民主运行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也证实了政治精英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巨大影响作用,B项正确;题干反映了伯利克里通过建议等方式影响公民大会的决议,并没有破坏民主程序和精神,A项错误;材料内容“使大会作出明智决定”可知,体现了政治精英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黄金时期,故D项“雅典的城邦民主已经走向衰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0.古代罗马某一时期,初步司法程序由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执掌,通过初步程序,诉讼当事人确定“争执要点”,即拣出需要审理的问题。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

、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这一时期古罗马A.法律程序繁琐且过于注重形式B.讲究法律实践的公开公正C.严格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律实施具有主观随意性【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法律审判不代表执政官个人主观意见而是公平公开,故选项B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提及法律注重形式,A选项排除;题干中未提交身份不同的人进行同等的法律审判,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

法律审判的公平公开,主观随意性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11.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认为,“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所创造的有力武器,其宗旨是要把封建君主制彻底改造成资产阶级君主制”。关于l9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表述错误的是A.国王服从法律B.议会权力至上C.依法而治D.君主

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被限制,国王服从法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之一是议会权力至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有一系列法

律保障,体现了依法而治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权力被限制,不可能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2.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

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

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1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知推知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

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唐代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D正确;

材料没有法律保障土地自由买卖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不能得出租佃经营兴盛的情况,故B错误;材料没有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信息,故C错误。14.杜甫在田园诗《春水》中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己添

无数鸟,争浴故相喧。”该诗反映当时A.农业耕作工具改进B.水排用于农田灌溉C.出现提水机具筒车D.高转筒车普遍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连筒灌小园”可得出是筒车工具,C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灌溉工具,排

除A项;水排是冶铁的装置,排除B项;普遍使用无法从材料中的信息得出,排除D项。15.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

减少。宋代租佃制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即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

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因为他们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

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促进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加剧,不利于自耕农的发展,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租佃制,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与否无关,故B选项错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但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故无法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故C选项错误。16.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

“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17.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

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D.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答案】B【解

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封建性特征,指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可见该材料意在强调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缺乏根本动力,故选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逆转,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政治地位低下,故AC两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

强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排除。18.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

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B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

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题选择D项;17、18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

航路的开辟。19.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

消费能力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条件恶劣。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为降低劳动力成本,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

度,大量使用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使得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逐渐普及,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答案为B。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但广大普通

民众生活水平有限,不是蔗糖普及的主要原因,A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C错误。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D错误。20.据图所示

内容,可以推知A.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并未突破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新经济出现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关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图示可以看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新的工业部门产生,反之,新的工业部门也进

一步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说明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关键,故选D;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重工业领域,排除A;根据所学,新经济出现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排除B;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第三产业、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排除C。21.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

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遭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榨和阻挠,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根源”的要求,排除B、C、D项。22.陈启源于1873年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厂房占地约为1.44公顷,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带招收男女工,有1500多工人,95%都是女工。由此可知A.当地自然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B.当地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打大C.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诞生D.西方民主思想在华广泛传播【答案】A【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修建厂房占用土地以及附近大量农民成为工厂的工人来看,“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给当地自然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故答案为A项。“继昌隆”缫丝厂是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厂,不是手工工场,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在外商企业诞生,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思

想”,排除D项。【点睛】在做历史选择题时,要注意选项中的名词和表示程度的副词,如本题B项的“手工工场”、C项的“第一批”、D项的“民主思想”等。23.洋务运动时期,工匠和工匠精神开始了近代转型。一方面,一个优秀的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需具有一

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近代工匠又将产业的发展与爱国自强的使命联系在一起。根据材料,近代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A.爱国自强、开放纳新B.精益求精、传承帮带C.求是求实、艰苦奋斗D.诚信友善、民主科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个优秀的工

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需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水平”“又将产业的发展与爱国自强的使命联系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因此洋务运动时期一个优秀的工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具有高超的技艺,体现了开放纳新的工匠精神,

综合材料可知,近代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自强、开放纳新,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近代工匠传承帮带精神,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工匠爱国自强、开放纳新的精神,而不是求是求实、艰苦奋斗,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工

匠爱国自强、开放纳新的精神,没有体现诚信友善、民主科学的精神,故D选项错误。24.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

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答案】B【解析】福州船政局采取“协造”方式生产,显然是出于经费困难,这样做主要是缓解造船经费问题,B正确;洋务运动军事工业仍然是官办企业,A错误;洋务运动军工产品不对市场

开放,C错误;近代轮船制造业并没有走出经济的困境,D错误。25.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为1:30,1928到1938年间,中外商标比例变为1:4,这反映出A.列强侵略的加剧B.民族工业的发展C.自然经济的抵制D.官僚资本的压榨【答案】B【解析】【

详解】据材料“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为1:30,1928到1938年间,中外商标比例变为1:4”可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差值在缩小,这体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正确;据所学可知,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侵略,A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的自然经济对列强的侵略已经不能起到阻碍作用,C错误;据所学可知,官僚资本是凭借手中政权强行占有公共资源,转化为私人资本,材料没有涉及,D与材料无关。26.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

《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此推断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上海的《申报》洋货商品的广告量明显多于重

庆的《商务日报》,这说明重庆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弱于上海,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无法从广告的数量来进行判断;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看出西化程度;C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表现。点睛:本题题中给出了表格,要从表格中读取有效的信息。解答表格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一是表格的名称或者标题;二是

表格中的横纵项目栏,这是解决表格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三是表格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27.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A.

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表中的信息体现了建国以来,中

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其治国方略的日益成熟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逐步完善,故A、B、C三项的表述正确,与设问要求“不能反映出”不符,故排除;表格中未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故D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D项。28.从1961年开始,中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到19

65年,全国共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大城市数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6%(1964年)。这种现象A.终止了人民公社运动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加速“左”倾错误

的发展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61—1965年,中国为应对经济困难时期,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调整国民经济,因此此时的“逆城市化”现象有利于国民经济调整,故选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同时这一运动

此时并没有终止,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1956年,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逆城市化”现象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排除C项。2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

,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人力的浪费,生产的低效率,该制度也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调整的,是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故C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与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有本质区别,A错误,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不会造成土地所有权

的分散,B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从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的产物,而非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排除D。30.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建立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答案】B【解析】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

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由

此可知,B符合题意;A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排除;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排除C;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排除D。第11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31.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

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

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

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3)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原因。【答案】(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

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3)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

观念。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解析】【详解】(1)“主要特点”,据材料信息“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得出: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由材

料信息“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归纳得出: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2)“积极影响”,据材料二信息“(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得出:被西方国家借鉴;由材料三信息“贫若

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由材料信息“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得出: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等角度补充。(3)“原因”

,依据所学知识从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等角度分析西方;依据材料三信息“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得出:近代工业的发展;由材料信息“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

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得出:近代学堂创办;由材料信息“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得出:清末新政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从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等角度补充。32.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管子治国》材料二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

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三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

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赵广

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

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农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不同影响。【答案】(1)认识:重农抑商。目的:富国强兵。(2)原因:多元化(贱商和重商并重)。表现: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成重要财源;出现“交子”;坊市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市镇经济发展

;政府管理放松。(3)表现:垄断贸易,专卖制度;限制商人自由经商;行会制度;征收关税,设立关卡;规定贸易路线。影响:前期: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

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可以知道,对农商的认识是重农抑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可知目的是富国强兵。(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

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可以知道,原因是多元化(贱商和重商并重).第二小问,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可知,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成重要财源;出现“交子”;坊市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市镇经济发展;政府管理放松。(3)第一小问,根

据材料三“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可以得出表现是垄断贸易,专卖制度;限制商人自由经商;行会制度;征收关税,设

立关卡;规定贸易路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回答即可。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

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摘编自安涛《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材料二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大多分布在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的城市。广大的内地与之相比

则远远落后。从1895年至1913年的统计资料看,这18年所建立的549家厂矿企业中,沿海城市占61.35%,内地仅占38.65%,至于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则几乎没有新式企业。——摘编自陈曼娜、陈伯超《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

材料三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成为城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正规经济迅速发展的“加速器”。——摘编自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的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其主

要成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变的表现及影响社会经济转型的因素。【答案】(1)依据:商业市镇的普遍兴起;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特点:近代经济主要集中在城市;近代企业分布严重不平衡(或:近代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近代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体(或: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极不平衡)。成因:沿海或沿江地区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工业文明;中国近代企业技术落后、资金薄弱。(3)表现: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并存。因素: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形态;对外交往;思想开放程度

。【解析】【详解】(1)依据:根据材料一“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可归纳出商业市镇的普遍兴起;依据材料一“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可知是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依据材料一“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和所学知识中可

以归纳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大多分布在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的城市”可知近代经济主要集中在城市;依据材料二“沿海城市占61.35%,内地仅占38.65%,至于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则几乎没有新式企业”可知近代企业分布不

均衡;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体等。成因:依据所学从沿海或沿江地区优势以及中国近代企业技术落后和资金薄弱等回答。(3)表现:依据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可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依据材料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可知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并存。因素:依据所学从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对外交往和思想开放程度等回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