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3.071 MB
  • 2025-01-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24)页,3.07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4dd70abacd2c892436b5ed621fef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成都七中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2021届高三半期考试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中涉及物理变化B.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对其用量不

必严格控制C.丝绸和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的11B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0.6NAB.1L0.1mol·L-1硫酸钠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等于0.4NAC.2.3g钠

被O2完全氧化时,钠得到的电子数目为0.1NAD.常温,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2NA3.关于有机物咖啡酸,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9H8O4B.能使溴水褪色,能发生酯化反应C.1mol咖啡酸最多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D.有多种芳香族化

合物的同分异构体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XYZWQ原子半径/nm0.1600.1430.0750.0740.110主要化合价+2+3+5、-3-2+5、-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B.

元素的金属性:X<YC.简单离子半径:X>WD.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氨水5.用所给试剂与图示装置(夹持仪器略),能够制取相应气体的是ABCDX中试剂浓盐酸双氧水浓硫酸浓氨水Y中试剂KMnO4MnO2CuNaOH

气体Cl2O2SO2NH3A.AB.BC.CD.D6.海水提取金属锂的装置如下图,工作时,在电极C依次检测到两种气体。下列说法A.电子的流向为:电极d→电极b→电极a→电极cB.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C.丁

基锂可用LiNO3水溶液代替D.若导线中转移1mol电子,则电极c产生气体质量在8g和35.5g之间7.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的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加入10mLNaOH时:c(CH3COOH)>c(HCN)B.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点①所示溶液中:c(Na+)>c(HCN)D.已知常温下某碱MOH的Kb=1×10−9,则MCN的水溶液呈碱性8.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事关人类生存、

社会可持续发展。回答下列问题:(1)氮硫的氧化物的转化:①已知:NO(g)+12O2(g)NO2(g)△H=−56.5kJ⋅mol−1K=a(mol⋅L−1)−0.52SO2(g)+O2(g)2SO3(g)△H=−196.6kJ⋅mol−1K=b(mol⋅L−1)−1则反应NO2(g)+

SO2(g)SO3(g)+NO(g)△H=___________kJ⋅mol−1K=___________②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一定比例(不是等物质的量)置于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___。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b.

反应速率v(NO2):v(SO2):v(SO3):v(NO)=1:1:1:1c.NO2和SO2的体积分数之比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2)通常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为:CO(g)+2H2(g)CH3OH(g)△H<0,起始时容器中只有1mol/LCO和2mol/LH2,平衡时测得混合气

体中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φ(CH3OH)]与温度(T)、压强(p)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压强为p1温度T1和T2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___________K2(填“>”“<”“=”)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②若在温度为

T1、压强为p1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O、H2、CH3OH气体,则反应开始时v(CO)正___________v(CO)逆(填“>”“<”“=”“无法确定”)(3)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含碳燃料燃烧中产生的温室气体CO2

,其产物之一是NH4HCO3,常温下碳酸的电离常数Ka1=4.4×10-7、Ka2=4.7×10-11,NH3·H2O的电离常数Kb=1.8×10-5,则NH4HCO3溶液中c(4NH+)___________c(3

HCO−)(填“>”“<”“=”)。9.铅及其化合物有着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利用铅浮渣(主要成分是PbO、Pb,还含有少量的Ag、CaO)制备硫酸铅。制备流程图如下已知:Ksp(PbSO4)=1.6×10-8Ks

p(CaSO4)=4.9×10-5(1)步骤I有NO产生浸出液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阳离子为Pb2+,写出Pb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Ag被溶解进入溶液,步骤I操作

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粗PbSO4产品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要得到纯净的PbSO4,需要用试剂进行多次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最好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

__________。A.稀硫酸B.稀盐酸C.硝酸铅溶液D.酒精(3)母液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NO3,若母液中残留的2-4SO过多,循环利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步骤Ⅱ

中的Pb2+完全沉淀,则溶液中的c(2-4SO)至少为___________mol/L。(5)(CH3COO)2Pb是皮毛行业可溶于水的染色助剂,可用PbSO4与CH3COONH4反应制备,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铅蓄电池是电压稳定、使用方便的

二次电池。PbSO4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写出铅蓄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某学生探究如下实验(A):实验A条件现象加热i.加热后蓝色褪去ii.冷却过

程中,溶液恢复蓝色ⅲ.一段时间后,蓝色重又褪去(1)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____。(2)分析现象i、ii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平衡逆向移动。设计实验如下,“现象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现象a”是____。(3)再次分析:加热后单质碘发生了变化,实验如下:I:取少量

碘水,加热至褪色,用淀粉溶液检验挥发出的物质,变蓝。Ⅱ: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冷却过程中一直未变蓝;加入稀H2SO4,瞬间变蓝。对步骤Ⅱ中稀H2SO4的作用,结合离子方程式,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_。(4)探究碘水褪色后溶液的成分:实验1:测得溶液的pH≈5实验2:取褪色后的溶液,完成如下实验:①产生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②Ag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③依据上述实验,推测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或

离子)可能是_________。(5)结合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实验A中现象i、现象iii蓝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一)选考题:[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1.(1)基态镍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铁的基态

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个。(2)丁二酮肟(分子式为C4H8N2O2)所含的碳、氮、氧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在稀氨水介质中,Ni2+与丁二酮肟(分子式为C4H8N2O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分

子结构如图所示,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3)铁、镍易与CO作用形成羰基配合物Fe(CO)5、Ni(CO)4.1个Fe(CO)5分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__;已知Ni(CO)4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下列溶剂能够溶解Ni(CO)4的是___(填

写字母)。A.四氯化碳B.苯C.水D.液氨(4)经查氯化亚铁的熔点为674℃,沸点为1023℃;而氯化铁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从二者熔沸点差异较大可以初步判断:氯化亚铁为____晶体,三氯化

铁为________晶体。(5)氮化硼晶体有多种结构,其中立方氮化硼具有金刚石的结构(如图)。若晶胞边长为anm,晶胞中N原子位于B原子所形成的正四面体的体心,这种氮化硼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

g/cm3.(用含有a和NA的代数式表示)[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席夫碱类化合物G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合成G的一种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232)/HO1)OZn→R1CHO+②1mol

B经上述反应可生成2molC,且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③D属于单取代芳香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F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⑤RNH2+一定条件⎯⎯⎯⎯⎯⎯→+H2O回答下列问题:(1)由A生成B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2)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4)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_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6∶2∶2∶1的是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5)由苯及化合物C经如下步骤可合成N-异丙基苯胺:1→反应条件H2→反应条件IC→一定条件下J→还原

(N-异丙基苯胺)反应条件2所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成都七中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2021届高三半期考试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是A.“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中涉及物理变化B.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对其用量不必严格控制C.丝绸和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方家以磁石磨针

锋,则能指南”的意思是行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这个过程涉及的性质是磁铁的磁性,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对什么物质可以作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卫生

部门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损害人体健康,在添加食品添加剂时对其用量要严格控制,故B错误;C.丝绸和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正确;D.“瓷”是硅酸盐产品,故D正确;故选B。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的11B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0.6NAB.1L0.1mol·L-1硫酸钠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等于0.4NAC.2.3g钠被O2完全氧化时,钠得到的电子数目为0.1NAD.常温,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2NA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11B原子中,质子数为5,中子数为6,0.1mol的11B含有的中子数目为0.6NA,故A正确;B.1L0.1mol·L-1硫酸钠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等于大于0.4NA,因为水中也有氧原子,故B错误

;C.2.3g钠被O2完全氧化转化为过氧化钠,钠得到的电子数目为0.2NA,故C错误;D.常温,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1NA,故D错误;故选A。3.关于有机物咖啡酸,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9H8O4B.能使溴水褪色

,能发生酯化反应C.1mol咖啡酸最多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D.有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物质结构简式,结合C原子价电子数是4,可知咖啡酸分子式是C9H8O4,A正确;B.

该物质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含有羧基和酚羟基,能够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C.苯环、不饱和的碳碳双键都能够与H2发生加成反应,而羧基具有独特的稳定性,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mol咖啡酸最多

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D.该物质可以形成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如、等,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XYZWQ原子半径/nm0.1600.

1430.0750.0740.110主要化合价+2+3+5、-3-2+5、-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B.元素的金属性:X<YC.简单离子半径:X>WD.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氨水【答案】A【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Z、Q主

要化合价都是+5、-3价,说明二者都是第VA元素,由于原子半径Q>Z,则Q是P元素,Z是N元素,X元素原子半径大于Q,主要为+2价,则X是Mg元素;Y原子半径略小于X,主要为+3价,则Y是Al元素;W化合价为-2价,原子半径小于Z,则W是O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

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Mg,Y是Al,Z是N,W是O,Q是P元素。A.Z是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5,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个,A正确;B.X是Mg,Y是Al,二者是同一周期元素。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

的金属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X(Mg)>Y(Al),B错误;C.X是Mg,W是O,二者形成的离子Mg2+、O2-的电子层结构都是2、8,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X(Mg2

+)<W(O2-),C错误;D.Y是A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Al(OH)3,该物质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够与强酸、强碱反应,但不能与弱酸、弱碱反应,因此不能溶解在氨水中,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5.用所给试剂与图示装置(夹持仪器略),能够制取相应气体的是ABCDX中试剂浓盐酸双氧水浓硫酸

浓氨水Y中试剂KMnO4MnO2CuNaOH气体Cl2O2SO2NH3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浓盐酸和KMnO4固体混合有氯气生成,但氯气会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则不能排碳酸钠溶液收集,故A错误;B.双氧水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

气可排碳酸钠溶液收集,故B正确;C.Cu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酒精灯,且二氧化硫会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排碳酸钠溶液(溶液中有大量水)收集,故D错误;故答案为B。6.海水提取金属锂的装置如下图,工作时,在电极C依次检测到两种气体。下列说法

A.电子的流向为:电极d→电极b→电极a→电极cB.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C.丁基锂可用LiNO3水溶液代替D.若导线中转移1mol电子,则电极c产生气体质量在8g和35.5g之间【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海水提取

金属锂的装置图知,电极d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析出金属锂,则电极c为阳极,依次检测到两种气体即氯离子先放电生成氯气,后氢氧根放电放出氧气,所以电极b是负极、电极a是正极,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电极b是负极、电极a是正极,电极d为阴极,电极c为阳极,所以电子的流向

为:电极b→电极d,电极c→电极a,故A错误;B.因为电极c首先放出氯气,为平衡电荷,所以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C.因为金属锂与水发生反应,所以LiNO3水溶液电解提取不到金属锂,故C错误;D.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若导线中

转移1mol电子,则电极c产生气体全是氯气质量为35.5g,全是氧气气体质量为8g,所以产生气体质量在8g和35.5g之间,故D正确;故答案选D。7.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的CH3COOH

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加入10mLNaOH时:c(CH3COOH)>c(HCN)B.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点①所示溶液中:c(Na+)>c(HCN)D.已知常温下某碱MOH的Kb=1×10−9,则MCN的水溶液呈碱性【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加入10mLNaOH溶液时,两溶液中均存在物料守恒2c(Na+)=c(CH3COO-)+c(CH3COOH)、2c(Na+)=c(HCN)+c(CN-),且两溶液中钠离子浓度相等,所以c(HCN)+c(CN-)=c(CH3C

OOH)+c(CH3COO-),点①溶液的pH>7,c(OH-)>c(H+),根据电荷守恒c(OH-)+c(CN-)=c(Na+)+c(H+)可知,c(CN-)<c(Na+);点②所示溶液的pH<7,c(OH-)<c(H+),根据电荷守恒c(OH

-)+c(CH3COO-)=c(Na+)+c(H+)可知,c(CH3COO-)>c(Na+),由于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所以c(CH3COO-)>c(CN-),则c(CH3COOH)<c(HCN),故A错误;B.

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点②处c(CH3COO-)>c(Na+)>c(CH3COOH),②到③的过程中继续滴加NaOH,所以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故B错误;C.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点①处2c

(Na+)=c(HCN)+c(CN-),c(CN-)<c(Na+),所以c(Na+)<c(HCN),故C错误;D.据图可知0.1mol/L的HCN溶液pH=6,即溶液中c(H+)=10-6mol/L,所以HCN的电离平衡常数Ka=666

0.1101010-−−−≈10-11,则CN-的水解程度大于M+,所以溶液显碱性,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8.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事关人类生存、社会可持续发展。回答下列问题:(1)氮硫的氧化物的转化:①已知:NO(g)+12O

2(g)NO2(g)△H=−56.5kJ⋅mol−1K=a(mol⋅L−1)−0.52SO2(g)+O2(g)2SO3(g)△H=−196.6kJ⋅mol−1K=b(mol⋅L−1)−1则反应NO2(g)+SO2(g)SO3(g)+NO(g)△H=_

__________kJ⋅mol−1K=___________②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一定比例(不是等物质的量)置于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___。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b.反应速率v(NO2):v(S

O2):v(SO3):v(NO)=1:1:1:1c.NO2和SO2的体积分数之比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2)通常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为:CO(g)+2H2(g)CH3OH(g)△H<0,起始时容器中只有1mol/LCO和2mol/L

H2,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φ(CH3OH)]与温度(T)、压强(p)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压强为p1温度T1和T2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___________K2(填“>”“<”“=”)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②

若在温度为T1、压强为p1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O、H2、CH3OH气体,则反应开始时v(CO)正___________v(CO)逆(填“>”“<”“=”“无法确定”)(3)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含碳燃料燃烧中产生的温室气体CO2,其产物之一是NH4

HCO3,常温下碳酸的电离常数Ka1=4.4×10-7、Ka2=4.7×10-11,NH3·H2O的电离常数Kb=1.8×10-5,则NH4HCO3溶液中c(4NH+)___________c(3HCO−)(填“>”“<”“=”)。【答案

】①.-41.8②.ba③.cd④.>⑤.温度:T1<T2,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化学平衡常数减小⑥.>⑦.>【解析】【分析】【详解】(1)①已知:(i)NO(g)+12O2(g)NO2(g)△H=−56.5kJ⋅mol−1K=a(mol⋅L−1)−0.5(ii)2SO2(g)+O2(g

)2SO3(g)△H=−196.6kJ⋅mol−1K=b(mol⋅L−1)−1根据盖斯定律,将12(ii)-×(i),整理可得NO2(g)+SO2(g)⇌SO3(g)+NO(g)△H=-41.8kJ/mol;NO(g)+12O2(g)NO2(g)的化学平衡常数K=2122c(NO)=

ac(NO)c(O);反应2SO2(g)+O2(g)2SO3(g)的化学平衡常数K=23222c(SO)=bc(SO)c(O),则SO2(g)+12O2(g)SO3(g)的化学平衡常数K=31222c(SO)=bc(SO)c(O),则反应NO2(g)

+SO2(g)SO3(g)+NO(g)的化学平衡常数K=311223322212222122222c(SO)c(SO)c(NO)c(SO)c(NO)c(O)c(O)c(SO)b===c(NO)c(NO)c(SO)ac(NO)c(SO)c(O)c(NO)c(O);②a.随反应:

NO2(g)+SO2(g)SO3(g)+NO(g)的进行,气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v(NO2):v(SO2):v(S

O3):v(NO)=1:1:1:1,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b错误;c.反应开始时将NO2与SO2以一定比例(不是等物质的量)加入,二者按1:1关系反应,若反应未达到平衡,则NO2与SO2的体积比就会发生变化,当NO2与S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时,

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正确;d.反应混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气体,其它气体无色,当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时,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反应到达平衡状态,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d;(2)①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

,使得CH3OH的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因此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根据图象可知CH3OH含量在温度为T1时比T2时高,说明温度:T1<T2,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K1>K2;②在温度是T1,压强是P1,起始时容器中只有1mol/LC

O和2mol/L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假设反应产生CH3OH浓度是x,则平衡时各种气体浓度分别是c(CO)=(1-x)mol/L,c(H2)=(2-2x)mol/L,c(CH3OH

)=x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的含量是40%,则x=40%(1-x)+(2-2x)+x,解得x=23mol/L;所以该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223=4.512×(2-2?)33;假设容器的容积是1L,若在温度为T1、压强为p1的条件

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O、H2、CH3OH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则此时的浓度商Qc=21=11?1<4.5,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因此反应开始时v(CO)正>v(CO)逆;(3)在常温下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4.4×10-

7,NH3·H2O的电离常数Kb=1.8×10-5,Ka1<Kb,根据盐的水解规律: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可知在NH4HCO3溶液中离子水解程度:3HCO−>4NH+,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c(4NH+)>c(3HCO−)。9.铅及其化合物有着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

工业上利用铅浮渣(主要成分是PbO、Pb,还含有少量的Ag、CaO)制备硫酸铅。制备流程图如下已知:Ksp(PbSO4)=1.6×10-8Ksp(CaSO4)=4.9×10-5(1)步骤I有NO产生浸出液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阳离子为Pb2+,写出Pb参加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Ag被溶解进入溶液,步骤I操作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粗PbSO4产品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要得到纯净的PbSO4,需要用试剂进行多次洗涤,再用

蒸馏水洗涤。最好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A.稀硫酸B.稀盐酸C.硝酸铅溶液D.酒精(3)母液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NO3,若母液中残留的2-4SO过多,循环利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步骤Ⅱ中的Pb2+完全沉淀,则溶液中的c(2-4SO)至少为___________mol/L。(5)(CH3COO)2Pb是皮毛行业可溶于水的染色助剂,可用PbSO4与CH3COONH4反应制备,写出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铅蓄电池是电压稳定、使用方便的二次电池。PbSO4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写出铅蓄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33223Pb+8HNO=3Pb(NO)+2NO+4HO↑②.控制硝酸的用量使铅浮渣(或Pb)稍有剩余③.CaSO4④.C⑤.浸出时部分Pb2+生成PbSO4随浸出渣排出,降低PbSO4的产率⑥.1.6×10.3⑦.

-432-234PbSO+2CHCOOC=()Pb+OSOHCO⑧.-+2-4224PbSO+2HO-2e=PbO+4H+SO【解析】【分析】铅浮渣(主要成分是PbO、Pb,还含有少量的Ag、CaO)用15%硝酸溶解,控制硝酸的量使Pb

过量,使Ag不溶解,过滤得到含Pb2+、Ca2+的浸出液和含Ag的浸出渣;浸出液加40%硫酸使Pb2+转化为PbSO4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PbSO4,据此解答。【详解】(1)铅与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水和硝酸铅,反应的方程式为3Pb+8HNO3=3Pb(NO3)2+2NO

↑+4H2O,当铅过量时银不能溶解,所以为防止Ag被溶解进入溶液,步骤I操作时应注意控制硝酸的用量并使Pb稍有剩余;(2)根据流程可知,粗PbSO4产品含有的杂质是CaSO4,可以用Pb(NO3)2利用沉淀转化将硫酸钙转化为硫酸铅,答案选C;(3)若母液中残留的2-4SO过多,在步骤I

中就会有硫酸铅沉淀出现,会随浸出渣排出,故答案为浸出时部分Pb2+生成PbSO4随浸出渣排出,降低PbSO4的产率;(4)若将步骤Ⅱ中的Pb2+完全沉淀,c(Pb2+)10-5mol/L,Ksp(PbSO4)=c(Pb2+)c(2-4SO)=1.6×

10-8,则溶液中的c(2-4SO)至少为-8-51.61010=1.6×10-3mol/L;(5)(CH3COO)2Pb是皮毛行业可溶于水的染色助剂,可用PbSO4与CH3COONH4反应制备,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32-234PbSO+2CHCOOC=()Pb+OSOHCO;(6)

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是氧化铅得电子生成硫酸铅,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2-4SO=PbSO4+2H2O。10.某学生探究如下实验(A):实验A条件现象加热i.加热后蓝色褪去ii.冷却过程中,溶液恢复蓝色ⅲ.一段时间后,

蓝色重又褪去(1)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____。(2)分析现象i、ii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平衡逆向移动。设计实验如下,“现象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现象a”是____。(3)再次分析:加热后单质碘发生了变化,实验如下:I:取少量碘水,加热至褪色,用淀粉溶液检验挥发出的物质

,变蓝。Ⅱ: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冷却过程中一直未变蓝;加入稀H2SO4,瞬间变蓝。对步骤Ⅱ中稀H2SO4的作用,结合离子方程式,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4)探究碘水褪色后溶液的成分:实验1:测得溶液的pH≈5实验2:取

褪色后的溶液,完成如下实验:①产生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②Ag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③依据上述实验,推测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或离子)可能是_________。(5)结合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实验A中现象i、现象iii蓝色褪去的原因:___

____________。【答案】①.I2②.加入碘水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不变蓝)③.溶液中存在平衡H++I-+HIOI2+H2O,加入硫酸,c(I-)升高,平衡右移,生成的碘与淀粉作用变蓝④.Ag2O+2I-+2H+=2AgI↓+H2O⑤.同时除去I和H+⑥.HIO⑦.淀粉水解速率较慢,而碘在

水中受热歧化较快,因而实验A中i步骤加热后碘歧化,蓝色褪去;而在ⅲ中经过较长时间,淀粉水解完全,蓝色最终再次褪去。【解析】【详解】(1)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I2。(2)“现象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说明溶液中不存在淀粉,因此“现象a”是

加入碘水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不变蓝)。(3)加入稀H2SO4,瞬间变蓝,这说明有碘生成或碘的浓度增大。这是由于碘溶于水发生类似于氯气和水的反应,即溶液中存在平衡H++I-+HIOI2+H2O,加入硫酸

,c(I-)升高,平衡右移,生成的碘与淀粉作用变蓝。(4)①产生黄色沉淀是碘化银,且溶液显酸性,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g2O+2I-+2H+=2AgI↓+H2O。②根据①的离子方程式可知Ag2O的作用是同时除去I-和H+。③

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亚硫酸钠,然后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有碘生成。而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则推测滤液中含有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是碘,可能是HIO。(5)由于淀粉水解速率较慢,而碘在水中受热歧化较快,因而实验A中i步骤加热后碘歧化,蓝色褪去;而在ⅲ中经过较长时间,

淀粉水解完全,因此蓝色最终再次褪去。(一)选考题:[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1.(1)基态镍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铁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个。(2)丁二酮肟(分子式为C4H

8N2O2)所含的碳、氮、氧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在稀氨水介质中,Ni2+与丁二酮肟(分子式为C4H8N2O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方

式为___________。(3)铁、镍易与CO作用形成羰基配合物Fe(CO)5、Ni(CO)4.1个Fe(CO)5分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__;已知Ni(CO)4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下列溶剂能够溶解Ni(CO)4的是_

__(填写字母)。A.四氯化碳B.苯C.水D.液氨(4)经查氯化亚铁的熔点为674℃,沸点为1023℃;而氯化铁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从二者熔沸点差异较大可以初步判断:氯化亚铁为____晶体,三氯化铁为________晶体。

(5)氮化硼晶体有多种结构,其中立方氮化硼具有金刚石的结构(如图)。若晶胞边长为anm,晶胞中N原子位于B原子所形成的正四面体的体心,这种氮化硼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用含有a和NA的代数式表示)【答

案】①.3d84s2②.4③.N④.sp2、sp3⑤.10⑥.AB⑦.离子⑧.分子⑨.233A10aN【解析】【详解】(1)基态Ni原子价层电子的排布式为3d84s2;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3d轨道有4个电子未

成对,故答案为:3d84s2;4;(2)碳、氮、氧三种元素处于同周期,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VA族的N原子最外层为半满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的O,因此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甲基中C原子形成4

个σ键、C=N双键中的碳原子形成3个σ键,均没有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分别为4、3,分别采取sp3、sp2杂化;故答案为:N;sp3、sp2;(3)1个Fe(CO)5分子有5个CO,每个CO中含1个σ键,Fe与CO之间为配位键,属于σ键,则1个Fe(CO)5分子有10个σ键;

Ni(CO)4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原子,其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中,四氯化碳和苯为非极性溶剂,水、液氨为极性分子,故Ni(CO)4分子能溶于四氯化碳和苯,故答案为:10;AB;(4)根据熔沸点可知氯化亚铁的熔沸点较高,符合离子晶体的性质特点,氯化铁的熔沸

点相对低,符合分子晶体的性质特点,故答案为:离子;分子;(5)由晶胞结构可知8个B位于顶点,6个B位于面心,个数为118+6=482,四个N原子位于体内,则晶胞的质量为:AA(11+14)4100=NN,晶胞

的边长为anm,则晶胞的体积为-73(a10)cm,晶胞密度=mV=A-73100(a10)N=233A10aNcm3,故答案为:233A10aN;[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席夫碱类化合物G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合成G的一种路线如下:已知以下

信息:①232)/HO1)OZn→R1CHO+②1molB经上述反应可生成2molC,且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③D属于单取代芳香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F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⑤RNH2+一定条件⎯⎯⎯⎯⎯⎯→+H2O回答下列问题:(1)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2)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4)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_____

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6∶2∶2∶1的是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5)由苯及化合物C经如下步骤可合成N-异丙基苯胺:1→反应条件H2→反应条件IC→一定条件下J→还原(N-异丙基苯胺)反应条件2所选用

的试剂为___________。【答案】①.②.消去反应③.乙苯④.⑤.⑥.19⑦.或或⑧.铁粉和稀盐酸【解析】【分析】由A的分子式为C6H13Cl可知,A为己烷的一氯代物,A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条件

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B,1molB发生信息①反应可生成2molC,且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B为结构对称的烯烃,碳碳双键的不饱和C原子上没有连接H原子,则B为(CH3)2C=C(CH3)2、C为(CH3)2

C=O、A为(CH3)2CHCH(Cl)(CH3)2;由D属于单取代芳香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F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可知,D的苯环上连有一个侧链,侧链的式量为106—77=29,则侧

链为—CH2CH3,由题给反应条件可知,D发生硝化反应生成E,E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则D为、E为、F为;C与F发生信息⑤反应生成,则G为。【详解】(1)由A生成B的反应为(CH3)2CHCH(Cl)(CH3)2

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2C=C(CH3)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消去反应;(2)D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乙苯;由D生成E的反应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乙苯与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乙苯;;(

3)由分析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4)F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若有3个取代基,可以视作是二甲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所得有机物,其中邻二甲苯的取代物有2种、间二甲苯的取代物有3种、对二甲苯的

取代物有1种,共6种;若有2个取代基,可能为—CH2CH3和—NH2或—CH3和—CH2NH2或—CH3和—NHCH3,取代基在苯环上都有邻、间、对3种情况,除去F,共有3×3—1=8种;若有1个取代基,可能为—

CH2CH2NH2、—CH(CH3)NH2、—N(CH3)2、—NHCH2CH3、—CH2NHCH3,共5种,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6+8+5=19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6:2:2:1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19;或或;(5)由题给信息和图中有机物转化关系可知,H和I为硝基苯和苯胺,硝基苯与铁和盐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苯胺,则反应2所选用的试剂为铁粉和稀盐酸,故答案为:铁粉和稀盐酸。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