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末检测)-【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同步课堂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572 MB
  • 2025-0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专题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末检测)-【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同步课堂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末检测)-【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同步课堂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末检测)-【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同步课堂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专题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末检测)-【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同步课堂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doc,共(11)页,1.572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216a0c2c5d660304f23479e32acf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末测试一、选择题1.现有4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编号为A、B、C、D),已知4瓶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同,现利用半透膜袋进行渗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②萎缩。4种蔗糖溶

液中浓度最低的是()A.A溶液B.B溶液C.C溶液D.D溶液【解析】根据图示按照渗透作用分析,蔗糖溶液浓度A溶液>D溶液、B溶液<D溶液、C溶液>D溶液,因此4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B溶液。【答案】B2.用质量浓度为2mol/L的乙二醇溶液浸润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

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是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因此该种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AB段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BC段由于乙二醇进入细胞内,导致质壁分离复原;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该细

胞,由于K+和N能够进入细胞内,因此也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2【答案】C3.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①②③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h1>h2。在达到平

衡后,①②③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②D.无法确定【解析】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①到②及从②到①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

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故①中溶液浓度大于②中溶液浓度。同理可知,③中溶液浓度大于②中溶液浓度。由于水柱h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①中溶液浓度大于③中溶液浓度。【答案】

C4.植物细胞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示细胞吸水速率的是()【解析】植物细胞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外界水分子进入液泡,使液泡内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之间的浓度差变小,吸水力逐渐下降。注意题干中“质壁分离复原”的含义

。往往有些学生误以为是质壁分离和复原两个过程,实际上是指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理解错误错选D项。【答案】B5.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一个实验,该实验的简易渗透吸水

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3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伊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的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C.图丙中

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解析】漏斗内液面上升是由渗透吸水引起的,水分子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因此,由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可知,实验伊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图乙反映的是随吸水时间的延长,漏斗内

液面的高度趋于定值,这是图甲中c两侧液体浓度差逐渐缩小造成的,因此溶液吸水速率在下降;图甲中c表示半透膜,在图丙中可将细胞膜③、液泡膜⑤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④视作一层半透膜;观察图丙细胞的状态,可以确定图丙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如果把该细胞放在清水中,由于清水一定比细胞液浓度低,所以

细胞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D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H2O进出细胞的方式只有协助扩散一种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解析】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H2O进出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且以协助扩散为主,C错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

。【答案】D7.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可能是()A.该种阴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B.该种阴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C.该种阴离子抑制了细胞呼

吸4D.该种阴离子的载体蛋白和Cl-的相同【解析】玉米根细胞对K+和Cl-的吸收方式均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需载体蛋白协助,加入某种阴离子对K+吸收没有影响,说明能量供应和转运K+的载体蛋白正常,而对Cl-吸

收有影响,说明该种阴离子的载体蛋白和Cl-的可能相同,与Cl-竞争载体,导致Cl-的主动吸收减少。【答案】D8.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到细胞外。VLDL排出细胞的方式最可能为()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胞吐【解析】根据题意,VLDL是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是大分子物质,所以最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答案】D9.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A.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就是自由扩散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

蛋白,需要载体蛋白运输的就是被动运输D.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消耗能量的就是主动运输【解析】胞吞和胞吐通过膜的层数为0,A正确;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错误;协助扩散的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主

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二者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C错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消耗能量,D错误。【答案】A10.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

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解析】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基础是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A正确;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B错误;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5

【答案】A11.如图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①~④表示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醋蒜腌制过程中,蔗糖和醋进入细胞的过程与①③有关B.④可以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C.③的转运速率与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有关D.①②③④均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图

中①表示主动运输、②表示自由扩散、③和④表示协助扩散。糖醋蒜腌制过程中,细胞死亡,细胞膜选择透过性丧失,蔗糖和醋通过扩散进入细胞,A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③运输方式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物质转运速率与膜上通道蛋白的数

量有关,C正确;物质跨膜运输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答案】A12.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均为协助扩散6B.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

均消耗ATPC.抑制细胞呼吸影响K+通过Na+-K+泵的转运D.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的载体不具特异性【解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

输,需要转运蛋白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Na+运出细胞,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B错误;根据图示分析,K+通过Na+-K+泵的转运需要消耗ATP,抑制细胞呼吸

影响K+通过Na+-K+泵的转运,C正确;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的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并不能转运任意的物质,说明其具特异性,D错误。【答案】C13.能够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的实例有()①白细胞吞噬病菌②

细胞膜外K+的浓度远低于膜内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④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⑤海带细胞内的I-浓度远远高于海水中的I-浓度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D.②⑤【解析】白细胞吞噬病菌为胞吞,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运输方式为胞吐,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①④不符合题意;变

形虫的变形运动与流动性有关,③不符合题意;细胞膜外K+的浓度远低于膜内,海带细胞内的I-浓度远远高于海水中的I-浓度与主动运输过程有关,体现的是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②⑤符合题意。【答案】D14.正常情况下,甲、乙

两种物质在同一动物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7B.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C.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的参与D.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解析】甲物质在细胞外浓度高,细胞内浓度低,所以甲物质运出细胞是由低浓度一侧到

高浓度一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此运输方式既需要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正确;甲物质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即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乙物质在细胞内浓度高,细胞外浓度低,进入细胞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协助,出细胞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

一定需要载体协助,C、D错误。【答案】A15.下面四幅曲线图为物质X跨膜运输时的四种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都需要ATP供能B.③不一定是自由扩散C.②和④需要载体协助D.④一定是主动运输【解析】①表示自由扩散,不需要ATP供能,④表示主动运输,需要

ATP供能,A错误;图③中的物质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该物质的运输与能量无关,因此可表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B正确;②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④表示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协助,C正确;图④中物质的运输与氧

气的浓度有关,说明该物质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④表示主动运输,D正确。【答案】A二、简答题16.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的分离,

后者的结构包括[]和[]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内填图中序号)。(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3)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

是。(4)取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的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图c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幼根细胞液浓度。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

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幼根细胞液浓度会。【解析】(1)质壁分离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2)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而植物细胞自身

具备的结构特点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3)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还可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因此,不能判断细胞

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细胞液浓度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4)由图中两种红心萝卜幼根的质量变化结果可知,甲为红心萝卜幼根A的等渗溶液,因此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幼根细胞液浓度高。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溶液浓度降低,红心萝卜A的幼根吸水一段时间后,细胞液浓度降低。9【答案】

(1)原生质层24(2)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3)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4)①高②降低17.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________,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只能依靠胞吞和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2)在上图中的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主动运输的是________,能表示乙醇运输过程的是________,能表示K+从血浆进入红细胞过程的是________

________。(3)与b方式相比,c、d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与d方式相比,a、e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水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为主。(填图中字母)(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填图中字母)【解析】(1)蛋白质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只能依靠胞吞和胞吐

,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图1中a、e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其中a为运进细胞,e为运出细胞,b为自由扩散,c、d为协助扩散,乙醇运输过程为自由扩散,属于b过程;K+从血浆进入红细胞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属

于主动运输,为a过程。(3)与自由扩散b相比,协助扩散c、d的主要特点是需要转运蛋白协助,转运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与协助扩散相比,主动运输a、e方式的不同之处是需要消耗能量。(5)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呼吸作用,减少能量的供应,所以会使主动

运输速率减慢。10【答案】(1)蛋白质(或膜蛋白)一定的流动性(2)a、eba(3)转运蛋白核糖体需要消耗能量(4)b、cc(5)a、e18.如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组成离子通道的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相应的离子通过,①②

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2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1)图1生物膜的功能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________的种类与数目越多。(2)图2与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若需跨膜运输的

物质足够,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②③代表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二者的运输机制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其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方式为________,H2O主要以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4)柽柳是泌

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实验步骤: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

Ca2+、Na+的培养11液中进行培养。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结果及结论:结果结论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

组吸收速率【解析】(1)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2)图2表明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与细胞呼吸有关,需要提供能量,应为主动运输。图1中的④代表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图2中出现BC段主要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4)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作为对照组,因此乙

组必须抑制细胞呼吸。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Na+的吸收速率,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则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若两组植株对Ca2+、Na+的吸收速率相同,则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答案】(1)蛋白质(2)④载体蛋白数量有限(3)协助扩散不同③②(4)①抑制细胞呼吸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Na+的吸收速率②如表所示结果结论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两组植株对Ca2+、Na+的吸收速率相

同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