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32《送东阳马生序》《十五从军行》-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9.183 KB
  • 2025-0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复习32《送东阳马生序》《十五从军行》-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复习32《送东阳马生序》《十五从军行》-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复习32《送东阳马生序》《十五从军行》-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复习32《送东阳马生序》《十五从军行》-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docx,共(5)页,29.18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0100e5ebba4d718f1f1fe922fecc8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初三古诗文复习(32)《送东阳马生序》《十五从军行》作答时间:20分钟(附答案及详解)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

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

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一)解释带点的词①以中有足.乐者②走.送之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尝趋.百里外⑤当余之从.师也⑥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⑦色愈恭,礼愈至.⑧主人日再食..⑨

穷.冬烈风(二)翻译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5.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和“”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2.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的“”字和“”字。全文的总领句是“”;全文的主旨句是“”。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是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B.从第

一段看,我最终能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和虚心请教。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表现宋濂勤学苦读,不畏艰难的品质。D.“余立侍左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用反衬的手法,突出写老师的严厉。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段主要写我求学的事,现身说法是要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B.第二段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我“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增强文章说服力。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告诉我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

学习的D.前两段写作者求学的艰难:幼年抄书之艰;成年叩问之勤;求师奔走之劳;住读生活之苦。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十五从军行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解释下列词语①冢:②累:③窦:④持:⑤一时:⑥贻:2.诗中写老兵家中破败景象的诗句是:。3.对《十五从军征》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

句概括老兵六十五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所受苦难之深。B.中间十二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C.最后写老兵“出门东向看”,做好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盼家人回来吃团圆饭。D.诗歌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兵连祸

结的社会现实。4.对《十五从军征》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整首诗内容取舍剪裁得当,结构布局严谨,独具匠心。B.诗歌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C.这诗语言质朴,不尚雕饰,以短小的篇幅反映深刻的主题,

收到了“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D.运用白描手法,着重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心理,环境描写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府,本义是指音乐机关。它所收集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B.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的悲哀与伤痛。C.老兵出门张望与

老泪纵横的细节凸显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D.诗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回乡后的见闻。6.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A.全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诗句,却写出了战争的残酷。B.全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C.全诗运用白描手法,以哀景写哀情,语言质

朴,情真意切。D.全诗的叙事线索是从十五岁少年出征起到八十岁老泪纵横止。32.《送东阳马生序》《十五从军行》(答卷)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

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一)解释带点的词①以中有足.乐者(值得,够得上)②走.送之(跑)③媵人持汤.沃灌(热水,开水)④尝趋.百里外(快步走)⑤当余之从.师也(求学于)).⑥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⑦色愈恭,礼愈至.(周到)⑧主人日再食..(两次;给……吃,供养)⑨穷.冬烈风(极)(二)翻译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冬天特别寒冷时,砚台里的墨汁都结成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放松抄录书。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

山巨谷中。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5.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现在我虽然年老,没有什么成就,犹且所幸参与到君子的行列里。(三)常识和内容理解41.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和“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2.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

是文章的“勤”字和“艰”字。全文的总领句是“余幼时即嗜学”;全文的主旨句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是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B.从第一段看,我最终能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和虚心请教。C.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表现宋濂勤学苦读,不畏艰难的品质。D.“余立侍左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用反衬的手法,突出写老师的严厉。(突出了我求师的艰难)。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前两段主要写我求学的事,现身说法是要增强

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B.第二段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我“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增强文章说服力。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告诉我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D.前两段写作者求学的艰难

:幼年抄书之艰;成年叩问之勤;求师奔走之劳;住读生活之苦。(成年叩问之难)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十五从军行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

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解释下列词语①冢:坟墓。②累:众多的样子。③窦:洞穴④持:拿着⑤一时:一会儿。⑥贻:送给。2.诗中写老兵家中破败景象的诗句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

旅谷,井上生旅葵3.对《十五从军征》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的开头两句概括老兵六十五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所受苦难之深。B.中间十二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C.最后写老兵“出门东向看”,做好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盼家

人回来吃团圆饭。(应为“下意识”地到门口张望。)D.诗歌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4.对《十五从军征》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D)A.整首诗内容取舍剪裁得当,

结构布局严谨,独具匠心。B.诗歌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C.这诗语言质朴,不尚雕饰,以短小的篇幅反映深刻的主题,收到了“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5D.运用白描手法,着重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心

理,环境描写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诗中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突出了征战带来的家破人亡的祸端,深化了主题,这一作用就不再是辅助性的)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乐府,本义是指音乐机关。它所收集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B.这首诗描绘了一位“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的悲哀与伤痛。C.老兵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的细节凸显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D.诗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回乡后的见闻。(回乡途中与到家后的悲惨情景)6.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全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诗句,却写出了战争的残酷。B.全诗围绕老

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C.全诗运用白描手法,以哀景写哀情,语言质朴,情真意切。D.全诗的叙事线索是从十五岁少年出征起到八十岁老泪纵横止。(不是叙事线索。全诗突出描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