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3 页
  • 大小 800.500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0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3)页,80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d3ac1b14e2a45cbbdd3df67a7458a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大附中2020年高考全真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B.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C.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

2,促进碳循环D.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时需要公布的项目有CO2含量、SO2含量、总悬浮颗粒和氮氧化物含量等【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减少、酸雨、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详解】A、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A正确;B、由于物质可以循环利用,故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B正确;C、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促进碳循环,C正确;D、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时

不需要公布CO2含量,D错误。故选D。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A.蚕豆病和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基因都是有害的B.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风险很低,但之后都有所上升C.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体内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均可导致人类遗传

病D.调查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时,需分别在人群中和患者家系中调查【答案】D【解析】【分析】1、一般认为,引起疾病的基因是有害的,称为“致病基因”。但随着基因技术研究的深入,我们又认识到基因也具有二重性。2、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

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

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蚕豆病致病基因与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同样都是致病基因,但基因具有二重性,因此蚕豆病致病基因与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都不能称为有害基因,A错误

;B、染色体异常在胎儿期发病率较高,青春期和成年期都有所降低,B错误;C、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体内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不一定会导致人类遗传病,如细胞癌变,C错误;D、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调查,调查其遗传方

式需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发育的细胞在通过有丝分裂后,可有秩序地发生分化B.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与细胞衰老有关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D.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未发生改

变【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正常发育的细胞,通过

有秩序地分化形成特定功能的细胞,A正确;B、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与细胞凋亡有关,B错误;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结果,C错误;D、细胞癌变后,细胞分裂速度加快,细胞周期变短,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

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B.一

个新物种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C.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西瓜是新物种D.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不断积累【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

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详解】A、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如多倍体育种,A正确;B、一个新物种可以扩展形成多

个基因库,B正确;C、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是不育的,不能称为新物种,C错误;D、异地的物种形成与自然选择有关,导致种群间的遗传差异需要不断的积累,

D正确。故选C。5.下列是关于成熟B淋巴细胞中物质及运输途径的描述,其中不存在的过程是()A.抗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B.CO2:线粒体基质→细胞溶胶→细胞膜→细胞外C.RNA聚合酶(核内酶):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核D.DNA聚合酶(核

内酶):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核【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A正确;B、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运输到细胞质基质、细胞膜、细胞外,B错误;C、RNA聚合酶(核内酶)的作用部位是细胞核,由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后,通过细胞质基质由核孔进入细胞核,C错误;D、DNA聚合酶

(核内酶)的作用部位是细胞核,由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后,通过细胞质基质由核孔进入细胞核,D错误。故选A。【点睛】注意:成熟B淋巴细胞≠浆细胞6.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进而实现基因

重组B.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生物,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概率都比较大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畸变D.果蝇棒眼性状的出现是X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

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

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详解】A、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进而实现基因重组,A正确;B、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生物,发生基因重组的概率比较大,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B错误;C、单

倍体育种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D、果蝇棒眼性状的出现是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D错误。故选A。7.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病原体为2019-nCoV,这是一类RNA

正链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19-nCoV识别宿主细胞,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B.2019-nCoV的遗传物质被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一共有6种C.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可在其血液中检测到相应的抗体D.与噬菌体相比,2019-nCoV更容易发生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2019-nCoV识别宿主细胞,这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因为病毒没有细

胞结构,A错误;B、2019-nCoV的遗传物质是RNA,其遗传物质被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一共有6种,即分别是四种碱基、磷酸和核糖,B正确;C、由于新冠病毒进入机体后激发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可在其血液中检测到相应的抗体,C正确

;D、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因此,2019-nCoV与噬菌体相比更容易发生变异,D正确。故选A。8.下列关于生物有机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皮细胞内的糖元和叶肉细胞内的淀粉都属于多糖B.多糖、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合成过程需要模板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含量最多的脂质是磷脂D.

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是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等;糖元是动物细胞内特有的多糖,淀粉为植物细胞内特有的多糖;多糖合成是不需要模板的,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合成时,均需要模板。【详解】A、糖

元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种皮细胞内不含糖元,A错误;B、多糖合成是不需要模板的,B错误;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含量最多的脂质是磷脂,C正确;D、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不都是蛋白质,如固醇类激素,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制作果醋时,通气的直角玻璃管内塞有脱脂棉球用以过滤空气B.菊花组织培养形成丛状苗后,要转移至草炭土或者蛭石中进行炼苗C.振荡培养能增加微生物与培养液之间的接触,从而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D.在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时,需以

亚硝酸钠质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高中生物选修课本中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知识点,包括果醋制作、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等,回忆这几个实

验的原理、过程及其注意事项等,据此答题。【详解】A、制作果醋时,通气的直角玻璃管内塞上脱脂棉球的目的是过滤空气,A正确;B、菊花组织培养过程中,丛状苗生根后再转移至草炭土或者蛭石中进行炼苗,B错误;C、振荡培养能使微生物与培养液充分接触,从而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C正确;D、在测定泡菜中亚硝

酸盐含量时,亚硝酸钠质量是自变量,因此绘制标准曲线时应以亚硝酸钠质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D正确。故选B。10.下列有关生物课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健康人的汗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可呈现紫色反应B.进行水质调查时

需要的材料用具包括pH试纸和温度计等C.用硝酸钾溶液或甘油溶液处理植物细胞,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D.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的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实际流向为顺时针【答案】B【解析】【分析】从环境监测角度调查水质需要检测水质五项参数,如PH水温浊度

电导率溶解氧。不同的水质用途的标准有所差别。【详解】A、健康人的汗液不含蛋白质,因此,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会呈现紫色反应,因为双缩脲试剂是检测蛋白质的,A错误;B、进行水质调查时需要调查水温、酸碱度等,因此需要的材料用具包括pH

试纸和温度计等,B正确;C、用硝酸钾溶液处理植物细胞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而用甘油溶液处理植物细胞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因为植物细胞对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能通过主动运输进行选择吸收,而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D、若在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的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实际流向也为逆时针,D错误。故选B。11.为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20℃)、乙(40℃)、丙(60℃)三个实验组,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

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酶的最适温度在20℃~40℃之间B.在T1之后,丙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底物耗尽C.若改变反应体系的pH,则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不变D.在T1之前,若将丙组的温度降为30℃,则三组产物浓度最终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

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据图分析可知,在40℃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20℃时,60℃条件下,由于温度过高,T1时酶已失活。【详解】A、比较三条曲线可知,B组中40℃下产物浓度最先达到最大值,说明

该温度下酶活性较其他两个已知温度条件下高,故该酶的最适温度在20℃~60℃之间,A错误;B、丙组在T1之后产物不再增加是由于温度过高,酶失去活性,B错误;C、pH过高或过低会使酶失活,故改变反应体系的pH,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会发生改变,C错误;D、在T1之前酶仍具有活性,若将丙组的

温度降为30℃,则三组产物浓度最终相同,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蛋白酶能消化细胞中的胶原纤维和其他成分,获得细胞悬液B.细胞进行一次传代培养所需时间等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C.培养基

中添加胎牛血清有助于提高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D.动物细胞只能贴壁生长,不能进行悬浮培养【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注意点:①10代以内细胞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无突变发生,常用于实践或冷冻保存;②超过50

代,极少数细胞突破自然寿命极限,突变成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若超过50代,细胞不再增殖,全部死亡,则说明细胞没有发生癌变;③分瓶之前,称原代培养;出现接触抑制用胰蛋白酶处理,再分瓶培养为传代培养。【详解】A、胰蛋白酶能消化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和其他成分,获得单细胞悬液,A错误;B、传代培

养的实质就是分离后再次培养,进行一次分离再培养称之为传一代,因此细胞进行一次传代培养所需时间应该大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B错误;C、动物血清有利于为细胞增殖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有助于提高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C正确;

D、动物细胞可以贴壁生长,也能进行悬浮培养,D错误。故选C。1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盛夏时节某树林中蝉种群的年龄金字塔为倒金字塔B.附着在石头上的藤壶因为趋湿性而呈现集群分布C.同一种群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型可以不同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能力弱【答案】A【

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

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详解】A、蝉在夏天交配繁衍后代,因此盛夏时节某树林中蝉种群的年龄金字塔为正金字塔,A错误;B、生物因趋光性、趋湿性等特性而聚集在一起的现象称为集群分布,B正确;C、种群内分布型

是组成群落的个体在其生活的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同一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个体、成年个体、幼年个体)的分布型可以不同,C正确;D、遗传多样性低表明种群没有过多的性状,也就很可能被环境淘汰掉,故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D正确。故选A。1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

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时物质A开始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0-T1时细胞体积的变化量同原生质体的变化量C.T1时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

浓度,但T3时相反D.T2时细胞失水量达最大值,此后H2O的运动方向是从外界溶液到细胞液【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图中显示将植物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显然植物细胞能够选择吸收物质A。该过程为,当植

物细胞置入物质A溶液后,由于物质A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同时细胞对物质A的吸收也不足以弥补物质A溶液与细胞液的差值,因此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同时物质A继续进入到植物细胞中,随着物质A的不断被吸收,细胞液浓度大于A溶液的浓度,此时细胞吸收的水量大于细

胞排出的水量,因此细胞表现为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详解】A、在T2之前,物质A已经开始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B、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因此,0-T1时细胞体积的变化量小于原生质体的变化量,B错误;C、根据T1之后原生质

体还在继续缩小可推测T1时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而T3之后原生质体的体积在变大,因此可推测T3时相反,C正确;D、T2时细胞失水量达最大值,此后H2O进入到细胞中的量大于排出的量,因此细胞表现为吸水,D错误。故选C。15.如图①②表示细胞厌氧

呼吸的两个阶段,甲、乙、丙、丁表示各级代谢产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阶段①为糖酵解,阶段②表示柠檬酸循环B.阶段①能产生[H],阶段②不能产生ATPC.乙醇发酵时,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乙醛、CO2、乙醇D.乳酸发酵时,阶段②

可表示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答案】B【解析】【分析】厌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6126343CHO2CHO4H2ATP⎯⎯→++酶(丙酮酸)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3432522CHO4H2CHOH2CO⎯⎯→

++酶(丙酮酸)(酒精)或3433632CHO4H2CHO+⎯⎯→酶(丙酮酸)(乳酸)【详解】A、柠檬酸循环是需氧呼吸第二阶段,而厌氧呼吸中没有柠檬酸循环,A错误;B、阶段①为糖酵解过程,产生[H],阶段②是厌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ATP的产生,B正

确;C、乙醇发酵时,CO2的产生是在第二阶段,所以丙不可能是CO2,C错误;D、乳酸发酵时,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D错误。故选B。16.细胞周期检验点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当细胞周期中某一节点出现“异常事

件”,调节机制就被激活,排除“故障”或使细胞周期中断。如G2期末检验点主要检测复制后的DNA是否损伤,细胞中合成的物质是否够多,细胞的体积是否足够大;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能够检查纺锤体是否正确组装,纺锤丝是否正确连接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上。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G2期末检验通过后,说明具

备分裂条件,细胞将进入分裂期B.SAC检验未通过,细胞将停留在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的状态C.细胞周期检验点往往与相应的分子修复机制共同作用D.有的细胞可能因某些原因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增殖【答案】B【解析】【分析】有

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光镜可见的染色体形态,散乱排列在纺锤体内。每条染色体由连接在一个中心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

单体构成。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着分别移向两极。末期:在两极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形成新的细胞核,纺锤丝消失,染色体解螺旋恢复为染色质丝形态,在原来赤道板的

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成为新的细胞壁,原来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详解】A、细胞周期的顺序是G1→S→G2→M,G2期正常后,细胞将进入分裂期,A正确;B、纺锤体的形成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若SAC检验未通过,细胞将停留在分裂前期,而染色体数

目加倍是在分裂的后期,B错误;C、题干信息“当细胞周期中某一节点出现“异常事件”,调节机制就被激活,排除“故障”或使细胞周期中断”可知,细胞周期检验点往往与相应的分子修复机制共同作用,C正确;D、有的细胞

可能因某些原因暂时脱离细胞周期,处于G0期,如B细胞,当受到抗原刺激时,继续进行细胞增殖,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时期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及获取信息的能力。17.甲和乙是一对夫妇的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对她们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

任何改变,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两条X染色体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4B.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C.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D.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不相同的概率为1/2【答案】D【解析】【

分析】XY型生物雌性个体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X,两条X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Y,属于一对异型的同源染色体,其中X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详解】A、甲、乙的两条X染色体均有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由于母亲含有两条X染色体,假设为X1和X2,甲和乙都获得X1的概率是1/2×1/2=1/4,甲和乙都获得X2的概率是1/2×1/2=1/4,所以甲和乙的两条X染色体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4+1/4=1/2,A错误;B、甲和乙的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都是

来自父亲,所以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不可能都不相同,B错误;CD、甲的一条来自父亲的和乙的一条来自父亲的完全相同,来自母亲的是两条X中的一条,假设为X1和X2,女儿的基因型是XX1或XX2;甲来自母亲的X1的可能为1/2,甲来自母亲的X2的可能为1/

2,乙来自母亲X1的可能为1/2,乙来自母亲X2的可能为1/2,相同的可能为1/2X1×1/2X1+1/2X2×1/2X2=1/2,不相同的可能为1/2,C错误;D正确。故选D。18.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的相关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菌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不同C.噬菌体侵染实验中,32P标记组离心后放射性

集中于沉淀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长短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

实验中,S型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A错误;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存在差异,B正确;C、噬菌体侵染实验中,32P标记组离心后放射性集中于沉淀可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细胞的是DNA

,C错误;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长短无关,D错误。故选B。19.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在植物器官中的含量与其生长的活跃程度呈正相关B.甲、乙、丙是通过传递信息,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C.乙、丙激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协同效应,但并非都具有两重性D.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

裂素、乙烯、脱落酸等,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和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接触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叶片等器官的衰老和脱落。2、根据题意和

图示分析可知:甲是脱落酸,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详解】A、甲是脱落酸,其在植物器官中的含量与其生长的活跃程度呈负相关,A错误;B、植物激素属于信息分子,通过传递信息改变细胞的代谢发挥作用,B正确;C、乙、丙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表现为协调作用,丙具有两重性,乙不具有,C正

确;D、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D正确。故选A。20.下图为人体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的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翻译时,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B.合成ab链时,RNA聚合酶必须与相关基因上的起始密码结合C.镰刀

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也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D.若图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最长,则ab上其余核糖体存在于近b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血红蛋白合成的生理过程示意图。血红蛋白是蛋白质,其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图示为翻

译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tRNA、酶和能量(ATP)。【详解】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A错误;B、转录开始时,RNA聚合酶必须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起始密码子在m

RNA上,B错误;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也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但合成的血红蛋白结构发生了改变,C正确;D、由图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a端到b端,在多核糖体结构中,假如图中肽链为最长,则其他核糖体都位于a端,D错误。故选C。21.图1为膝跳反射示意图,图2

为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给予伸肌感受器适宜刺激,可引起伸肌舒张、屈肌收缩,完成膝跳反射B.在膝跳反射发生过程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D上没有动作电位的产生C.图2CD段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D.图2D点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

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

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A、膝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A错误;B、在膝跳反射发生过程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D上有动作电位的产生,B错误;C、图2CD段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外流有关,C错误;D、图2D点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外侧的钠离子浓度比细胞膜内侧高,D正

确。故选D。22.血糖是人体各组织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胰岛素对血糖的平衡发挥重要作用。图一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存在甲、乙、丙的异常抗体)。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运送到肝细胞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可维持相对稳定D.体内出现丙的异常抗体的糖尿病患者无法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取得疗效【答案】C【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一中,甲是神经递质的受体,乙是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丙是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图二中,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血糖的消耗速率增大,补充速率不断降低,a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b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

运送到全身,包括肝细胞,A正确;B、据图二分析,b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促进肝糖原与肌糖原合成的结果,B正确;C、当胰岛素浓度为40uU/mL时,血糖的补充速率

小于血糖的消耗速率,故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C错误;D、体内出现丙胰岛素受体的异常抗体的糖尿病患者,无法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取得疗效,D正确。故选C。23.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分别标记该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

的A、a、B基因,再检测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的荧光标记。已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检测到分裂进行至①②③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①时期的细胞中可出现3种颜色的6个荧光位点B.③时期的细胞中荧光素的种类有0、1、2

、3四种可能C.③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个数有0、1、2三种可能D.若①时期发生片段交换,则②时期的某个细胞中可能出现3种颜色的4个荧光位点【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

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①时期核DNA和染色单体数量为16,染色体数为8,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精原细胞经过了DNA复制,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含有2个

a基因和2个B基因,故细胞中可出现3种颜色的6个荧光位点,A正确;B、③时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为5条,结合题意“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可知,该细胞可表示精细胞或精子,由于②时期的染色体数正常,所以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则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AAY、a

aXB、aaY、AXBXB、aXBXB、AYY、aYY,所以③时期的精细胞中荧光素的种类有1、2、3共三种可能,B错误;C、根据B项分析可知,③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个数有0、1、2三种可能,C正确;D、②时期含有染色单体,

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若①时期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交叉互换,可导致②时期的细胞含有A、a基因,由于性染色体与A、a基因所在染色体自由组合,所则②时期的某个细胞中可能含有AaXB(此时X染色体上共含两个B基因)、

AaY,若是XY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不影响基因的组合,②时期的细胞中含有AXB(此时细胞中共含两个A基因和两个B基因)、AY(此时细胞中共含两个A基因)、aXB(此时细胞中共含两个a基因和两个B基因)、

aY(此时细胞中共含两个a基因),所以此时期某个细胞中可出现3种颜色的4个荧光位点(如AaXB),D正确。故选B。24.下列与生态学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体内B.当生态系统达到顶极状态时,其总初级生产量和异养生物的呼吸量相等C.与适当

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中植物间的竞争更激烈D.比较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量就越少【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

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详解】A、如蚯蚓就是分解者,蚯蚓体内的能量在蚯蚓被捕食之后流入消费

者体内,A正确;B、当群落演替达到顶极状态时,其总初级生产量和所有生物的呼吸量相等,B错误;C、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植物生长稠密,个体数量较多,植物之间为了获得空间、营养等竞争激烈程度更大,C正确;D、分

解者负责把能量释放到自然界,能量输入越多,输出越少,则分解者数量越少,D正确。故选B。25.下图为甲遗传病的某家系图,II-4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男性人群中的色盲的发病率为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病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B.甲病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II-2是色盲携

带者的概率为651/5000D.III-2与人群中正常女性结婚,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7/428【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遗传图谱,Ⅱ-4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生出的后代全为患病个体,说明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Ⅰ-1和Ⅰ-2生出不患病女性个体Ⅱ-2,说

明该病为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详解】A、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性,则I-1患病,II-2也应患病,不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设甲病的致病基因频率A=p,则a=1-p,

正常个体(aa)概率为(1-p)2,则甲病的发病率为1-(1-p)2,甲病发病率不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错误;C、男性中色盲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频率,即b=7%,则B=93%,I-1个体基因型为XBY,I-2个体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为93/100×93/100,为XBXb的概率为2×7/

100×93/100,则I-2个体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为14/107,故II-2是色盲携带者(XBXb)的概率为7/107,C错误;D、Ⅲ-2的基因型为AaXBY,由C选项分析可知,正常女性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4/107,因正

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后代才能同时患两种病,故概率为1/2×1/4×14/107=7/428,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6.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是指合理利用现有耕作习惯来提高生物防控或对害虫进行直接控制,它包括改变大面积单一耕作模式、减少害虫迁入

量和种群发生数量,以及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等措施。(1)稻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自我调节能力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为解决稻田的病虫害问题,有人建议在稻田中投放一定量的水生昆虫。常见本地水生昆虫的食性如下:类别豆娘螳水蝇摇蚊蕈蚊食性肉食

性食腐或食肉水底有机物或植食性植食性你认为可以投放的昆虫类别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提出实施“稻田养鱼”模式:鱼可以为稻田___________________

,鱼粪还能肥田,这样可以尽量少用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稻鱼共生系统实现了物质___________和能量_________,有利于农业的绿色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水生昆虫种类非常多,对环境水质和底质污染物敏感性高,是水

生生态系统中良好的指示生物,常被用作监测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下图是生态工程技术防控区与农民自防区稻田中豆娘在水稻不同发育阶段的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分析,生态工程技术防控区豆娘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而农民自防区豆娘数量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食物网简单)(2).豆娘、螳水蝇(3).除草、除虫(4).良性循环(5).多级利用(6).2009

、2010年与农民自防区没有显著变化,2011年孕穗期豆娘数量明显增多(2011年情况必须写)(7).农民自防区稻田中使用了农药和化肥等【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

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

环具有全球性。【详解】(1)稻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稻田生态系统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水稻害虫属于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为解决稻田的病虫害问题,投放的昆虫应为肉食性的动物,据表格信息可知,

可以投放的昆虫类别是豆娘、螳水蝇等肉食性动物。鱼可以为稻田除草、除虫,鱼粪还能肥田,这样可以尽量少用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稻鱼共生系统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有利于农业的绿色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据图分析,生态工程技术防控区豆娘数量变化特点是2009、201

0年与农民自防区没有显著变化,2011年孕穗期豆娘数量明显增多。农民自防区稻田中使用了农药和化肥等,因此农民自防区豆娘数量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

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7.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种植。为了合理灌溉,研究人员对初花期紫花苜蓿在不同水分胁迫下的光合生理变化及生长指标进行研究。实验分4组,分别给予充分灌溉

(CK)、轻度水分胁迫(LK)、中度水分胁迫(MK)、重度水分胁迫(SK),结果如下表。(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表示光合速率不再提高时的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等于实际光合速率减去呼吸作用速率)处理方式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1)干草产量

(kg·hm-2)光补点(μmol·m-2·s-1)光饱和点(μmol·m-2·s-1)气孔导度(mmol·mCK23.32571754.7012000.48LK20.36568459.9812000.37MK14.84494061.5710000.21SK6.15451981.438

000.13(1)水是光合作用重要的原料,会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阶段。在上述反应阶段,水被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____。直接促使水发生光解的物质是__________(A.ADPB.失电子的叶绿素aC.ATPD.NA

DP+)。(2)据表中数据分析,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紫花苜蓿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_______(增强/不变/降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SK组,紫花苜蓿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幅下

降,有同学认为是气孔导度下降导致的CO2供应不足,这个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要实现高产节水的目的,应采取灌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CK/LK/MK/SK),采用该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反应(2).H+、O2、e-(3).B(4).降低(5).因为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紫花苜蓿的光补偿点逐渐升高(“光补充点”是关键词)(6).否,因为

SK条件下胞间CO2浓度很高(“胞间CO2浓度”是关键词)(7).LK(8).轻度水分胁迫(LK)与充分灌溉(CK)的干草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轻度水分胁迫能达到高产节水的目的(“甘草产量无显著差异”是要点)【解析】【分析】光反应只发生在光照下,是由光引起的反应。光

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光反应从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激发开始,经过水的光解,电子传递,最后是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以ATP和NADPH的形式贮存。【详解】(1)水是光合作用重要的原料,会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光反应中,水被分解为H+、O2、

e-,其中的电子转移给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即该过程中失电子的叶绿素a能从水中获得电子,因此失电子的叶绿素a能促使水发生光解,即B正确。(2)表中数据显示,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紫花苜蓿的光补偿点逐渐升高,显然随土壤水分胁迫的

加剧,紫花苜蓿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降低。(3)表中数据显示在SK条件下胞间CO2浓度很高,而此时紫花苜蓿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幅下降,因此不能认为是气孔导度下降导致的CO2供应不足引起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此时导致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应该是水分的缺乏。(4)若要实现高产节

水的目的,应让节水程度处于LK状态,因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该状态下,与充分灌溉(CK)的干草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并且在该状态下胞间CO2浓度还有所降低,说明在轻度缺失状态下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可能会增强,据此可知轻度水分胁迫能达到高产节水的目的。【点睛】熟知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

因素的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电子传递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8.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植物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同时出现A和B时,植株开红花,

否则开白花;控制宽叶和窄叶的叶形基因用D、d表示。(1)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某株纯种白花与其它各种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该纯种白花植株基因型为

________(只表示花色基因)。(2)选取两株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PF1(单位:株)雌株白花窄叶红花宽叶:白花宽叶=49∶148雄株白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窄叶=51∶152若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则该两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推测,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填“一对”、“两对”、“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3)选取(2)小题F1中的白花宽叶雌株和白花窄叶雄株进行随机交配。理论上,

F2中白花窄叶雌株的比例占__________,其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___。不考虑变异,F2雄株的体细胞中最多有______个窄叶基因。【答案】(1).5(2).aabb;(3).AabbXdXd、aaBbXDY或aaBb

XdXd、AabbXDY(4).一对或两对(5).双亲均只含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无论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双亲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相同,子代红花与白花的比值都为1∶3(必须答出“双亲均只含一对等位基因”)(6).17/72(7).9/17(8).2【解析】【分

析】1、分析题干: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2、分析表格:关于窄叶与宽叶,子一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若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DY、XdXd;若位于X/Y染色体上

的同源区段,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DYd、XdXd,关于花色,亲本全为白花,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子代雌雄个体中白花:红花(A_B_)=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详解】(1)由分析可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所以白

色有5种基因型,某种纯合白花植株与其它各种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杂交,由于A_bb与aaB_杂交子代会出现A_B_(红花),故该纯种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2)由分析可知:若不考虑同源区段,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XdXd、aaBbX

DY或aaBbXdXd、AabbXDY,关于花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无论两对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分别都是Ab:ab=1:1、aB:ab=1:1,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的比值都为1

:3,所以无法判断A、a和B、b在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3)F1中的白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1/3AabbXDXd、1/3aaBbXDXd、1/3aabbXDXd,白花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1/3AabbXdY、1/3aaBbXdY、1

/3aabbXdY,两者进行随机交配,雌雄个体中Ab%=aB%=1/6,ab%=2/3,理论上,F2中白花的比例=1-1/6×1/6×2=17/18,故F2中白花窄叶雌株的比例=17/18×1/4=17/72,F2中白花窄叶雌株纯合子的基因型有AAbbXdXd、aaBBXdXd、

aabbXdXd,故F2白花窄叶雌株中纯合子比例=(1/6×1/6×1/4+1/6×1/6×1/4+2/3×2/3×1/4)/(17/72)=9/17,F2雄株关于叶形的基因型为XDY、XdY,当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处

于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的细胞中最多有2个窄叶基因。【点睛】本题结合表格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表格数据来判断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型,难度较大。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1)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一些雪“陈泡菜汁”,这相当于加入了一些经过___________的发酵菌种;还可以采取用热水短时间浸泡蔬菜的手段,此项措施能缩短发酵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假丝酵母进行________________呼吸产生的。腌制过程需要控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食盐过量会导致“咸而不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3)家庭制

作泡菜过程并没有实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就能成功,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而它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有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所以需要测定其含量来确定泡菜的可食用时间,通常应用光电比色法进行亚硝酸盐的定量。泡菜样品处理环

节加硫酸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用来________________;样品测定时加60%乙酸创设了显色反应所需要的酸性环境;样品及亚硝酸盐标准溶液加显色剂后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min,使用相同光程的比色杯在55

0nm光波条件下测OD值。(二)回答与基因工程和生物克隆有关的问题:MseⅠ、PstⅠ、EcoRⅠ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GAAT↓TAATTC、C↓TGCAG、G↓AATTC,如图1、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

制酶的酶切点。图3表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的三种途径。图4表示改造哺乳动物遗传特性的三种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要用如图1和图23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需要对质粒进行改造,构建新的限制酶切位点。在构建新的限制酶切位点的过程中需要

使用___________、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等工具酶。(2)图34中的转基因羊通常被称为生物反应器,它基于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援基因导入其基因组并_______________,生产价格低廉的蛋白质药物,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导入受体细胞B常用方法是__

_______,④过程也可以培养到______________,再从培养液中提取。导入受体细胞C首先使用Ca2+处理使其吸收周围的DNA分子,之后将细胞C与图中M溶于_________中,完成转化过程。(3)图4中获得动物1的受体细胞通

常是___________。根据图示操作步骤推测动物2与动物3的不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干细胞科技发展至今,已进入以脐带、胎盘等组织为主要干细胞来源的全新时代。目前国内干细胞临床研

究超过半数采用脐带或胎盘干细胞。利用胎盘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特点,临床上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答案】(1).扩大培养(2).破坏膜的选择透性,使细胞中营养物质外流供发酵菌种快速繁殖所用(3).厌氧(4).盐浓

度过高使发酵菌种大量失水死亡,产有机酸减少(5).乳酸菌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积累乳酸等代谢产物,抑制了大量不耐酸的杂菌生长(6).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7).调节PH(8).暗处静置/避光放置(“避光”或“暗处”是关键词)(9).限制酶EcoRⅠ(10).定位

表达于乳腺(11).农杆菌转化法(12).愈伤组织(13).缓冲液(14).受精卵(15).动物2是嵌合体(或写各器官基因型不完全相同),动物3是利用核移植技术培育的克隆动物(16).器官移植【解析】【分析】1、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

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

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2、分析题图:图1质粒中含有限制酶PstⅠ和EcoRⅠ的切割位点。图2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中含有限制酶PstⅠ、MseⅠ、EcoRⅠ的切割位点,其中EcoRⅠ酶的

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中。图3中表示通过不同途径获得转基因产品。【详解】(一)(1)制作泡菜时加入一些“陈泡菜水”是为了提供乳酸菌菌种,这相当于加入了一些经过扩大培养的发酵菌种;热水可破坏膜的选择透性,使细胞中营养物质外流,供发酵菌种快速繁殖。所用还可以采取用热水短时间浸泡蔬菜的手

段以缩短发酵时间。(2)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所以醇类是由假丝酵母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腌制过程中食盐过量会导致“咸而不酸”,原因是盐浓度过高使发酵菌种大量失水死亡,产有机酸减少。(3)由于乳酸菌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积累乳酸等代谢产物,抑制了大量不耐

酸的杂菌生长,所以家庭制作泡菜过程并不需要实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就能成功。(4)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过程中,泡菜样品处理环节加硫酸锌是为了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氢氧化钠用来调节PH;样品及亚硝酸盐标准溶液加显色剂后需要暗处静置/避光放置

25min,以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使用相同光程的比色杯在550nm光波条件下测OD值。(二)(1)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中含有限制酶PstⅠ、MseⅠ、EcoRⅠ的切割位点,其中EcoRⅠ酶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中,因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不能用EcoRⅠ酶切割

,应该用限制酶PstⅠ、MseⅠ进行切割,则对质粒进行改造时,应该将限制酶EcoRⅠ的切割位点改造成限制酶MseⅠ的切割位点。因此,首先需要用限制酶EcoRⅠ切割,其次需要用DNA聚合酶将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连接上去,最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限制酶MseⅠ的切割位

点。(2)图3中的转基因羊通常被称为生物反应器,是将外援基因导入其基因组并定位表达于乳腺细胞中,生产价格低廉的蛋白质药物。培养转基因植物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B常用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④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也可以培养

到愈伤组织,再从培养液中提取。导入受体细胞C首先使用Ca2+处理使其形成感受态细胞,易于吸收周围的DNA分子,之后将细胞C与图中M溶于缓冲液中,完成转化过程。(3)形成转基因动物,常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

精卵细胞中,所以图4中获得动物1的受体细胞通常是受精卵。根据图示操作步骤可知动物2是嵌合体(或写各器官基因型不完全相同),动物3是利用核移植技术培育的克隆动物。(4)利用胎盘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特点,临床上可以用于器官移植,从而挽救患

者的生命。【点睛】本题综合性强,考查考生对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30.对普通动物使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静脉注射30%链脲佐菌素,可使其胰岛β细胞受损,诱导糖尿病的产生。科学家采取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使移植的干细胞

在糖尿病动物体内分化形成胰岛β细胞,治疗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为验证这一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请利用相关实验材料,完善此实验方案。实验材料:9只健康的大鼠、高糖高脂饲料、普通饲料、30%链脲佐菌素、干细胞悬液、生理盐水、注射器、血糖测定仪。(要求与说明:具体操作不作要

求;实验条件适宜)(1)实验思路与处理:①将9只健康的大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②分组处理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段

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分组处理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每隔一

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处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与讨论:①实验中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

尿病大鼠时,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方法:选用正常雄性大鼠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大鼠体内,干细胞的_________可作为追踪的标记物。②环孢霉素A是一种免疫抑制药物,注射环孢霉素A可提高移植的

成功率,这说明环孢霉素A主要通过抑制______________细胞的功能来发挥作用。【答案】(1).甲、乙组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静脉注射30%链脲佐菌素,丙组饲喂普通饲料4周后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或丙

组仅饲喂普通饲料,不作处理)。(2).利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各只大鼠的血糖浓度,记录并计算平均值。(3).甲组注射干细胞悬液,乙组、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测定各组各只大鼠的血糖浓度,统计分析实验数据。(5).(6).Y染色体(7).T淋巴【解析】【分析】1、在对照试验中,对自然

状态的试验对象施加或减除了自变量的为实验组,对自然状态的试验对象未施加或减除自变量的为对照组。2、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3

、判断糖尿病症状时,检测血液中的指标主要包括血糖和胰岛素含量等。4、雄性猕猴和雌性猕猴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不完全相同,雄性猕猴体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而雌性猕猴体细胞中没有。【详解】(1)为了验证干细胞移植给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的糖尿病小鼠的可行性,具体实验操作思路如下:将9只健康的大鼠随机均分为甲、乙

、丙三组,甲、乙组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静脉注射30%链脲佐菌素,丙组饲喂普通饲料4周后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或丙组仅饲喂普通饲料,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利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各只大鼠的血糖浓度,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再将甲组注射干细

胞悬液,乙组、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各只大鼠的血糖浓度,统计分析实验数据。(2)依据实验目的及实验分组分析,丙组血糖浓度基本无变化,甲组和乙组刚开始血糖浓度升高,甲组注射干细胞悬浮

液后,血糖浓度开始下降,而乙组注射生理盐水血糖浓度无变化,综上,具体的结果以曲线图的形式描绘如下:(3)①实验中雄性大鼠的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大鼠体内,雄性大鼠的干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而雌性大鼠的干细胞中不含Y染色体,因此可以标记雄性大鼠干细胞中的Y染色体,以追踪干细胞成活

、分化等情况。②器官移植时,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是解题的关键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