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Word版无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139.235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Word版无答案.docx,共(7)页,139.2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65eef01757ae0d319145d367ed79f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42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汤之时,

大旱七年,洛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殷太戊时有桑、楮①生于

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楮自亡。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

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楮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闻诸祖己,曰:“桑、楮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

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②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君子③

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

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之谓也。(节选自《说苑•君道》)[注]①楮,一种树。②宋人,这里指宋君。③君子,这里指孔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

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B.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C.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D.盖言未已/

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庄”是谥号。春秋时期,齐、秦国君常称“公”,楚国国君常称“王”。B.“苟有志则无非事者”与“

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两句中的“苟”含义相同。C.“蛮、夷”在文中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在古代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的称谓。D.“拜命之辱”与“拜臣郎中”(《陈情表》两句中的“拜”含义相同,都指授予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汤因为连续大旱七年而令人向山神河神祷告,从政令是否适度、是否使百姓遭受痛苦,是否贪贿成风、是否小人得势等方面进行反思。B.殷商太戊时,有桑秧和楮苗长在朝廷的院子里,这被认为是不好的征兆,太戊后来勤政爱民,早上朝

晚退朝,关心百姓疾苦,吊唁死者。C.武丁看到治国之道被败坏、刑法遭破坏的情况,就约束自己,检点行为,追思先王的政绩,尊老敬贤,后来有少数民族国家前来朝拜。D.孔子肯定宋君对鲁国使臣的回话,是因为他看到了宋君能够反思自己的过错,相信宋君能够改正错误。

后来宋君对于国内的政事尽心尽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2)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与

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宋]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

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与可画竹,初不

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

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

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

予亲厚无间.如此也。(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B.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

纵则逝矣C.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D.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将一段鹅溪绢”与“衡乃拟班固”(《张衡传》)两句中的“拟”字含义不同。B.“足相蹑于其门”与“蹑足行伍之中”(《过秦论》)两句中的“蹑”字含义不同。C.“发函得诗”与“舜发于畎亩”(《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D.“亲厚无间”与“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间”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竹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成巨竹,都是有节有叶的。可人

们画竹时却是一节一叶地堆砌,实在让人叹惋。B.苏轼认为,人们心里明白应该怎样做却做不到,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都是学习不够的原因啊。C.与可并不认为自己画的竹子好,很多人向他求画时,他推荐大家到彭城去,因为画墨竹最好

的人在那里。D.在与可去世后,某一日,苏轼晾晒书画时,看到与可的画作,睹物思人,悲不自禁,写就此文,悼念逝者。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2)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

因而实之。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何若而可取也?”孔子对曰“毋取拑者,毋取健者,毋取口锐者。”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拑者大给利,不可尽用;健者必欲兼人,不可以为法也;口锐者多诞而寡信.,后恐

不验也。夫弓矢和调,而后求其中焉;马悫愿顺,然后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故曰:亲仁而使能,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能行

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夫以言揆其行,虽有奸轨之人,无以逃其情矣。”哀公曰:“善。”周公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贽所师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

则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矣。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

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以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论而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谋也。”桓公曰:“善。”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诗》曰:“自堂

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内及外,以小及大也。(节选自《说苑·尊贤》)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B

.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C.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D.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

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口锐者多诞而寡信”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两句中的“信”字含义相同。B.“夫太山不辞

壤石”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不同。C.“期月,四方之士”与“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两句中的“期”字含义不同。D.“自堂徂基”与“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两句中的“徂”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

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鲁哀公询问选拔人才的标准时,孔子从人才应该首先具备良好的品德出发,认为“拑者”“健者”“口锐者”三类人不可以任用。B.孔子认为,弓与箭协调,才能要求射中目标;马老实善良顺从,才能要求它是--匹好马;人先要忠信敦厚,才能考虑他的才能。C.周公代理天子执政有

七年时间,百姓中,有的被他当作老师对待,有的被接见;而对待贤士,或者举荐,或者教导,或者任用。D.齐桓公为接见贤士专门设置一个有火把的庭院,但贤士们还是有所顾虑,因为都觉得他们的观点不可能及时传达给齐桓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以言揆其行,虽有奸

轨之人,无以逃其情矣。(2)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

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

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

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B.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

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C.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D.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陛下:对太子的尊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如《荆轲刺秦王》说:“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B.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

黔首’。”C.海内:国境之内,也就是指九州全境。古代传说,头上是天,脚下是地,天是半圆形罩在四方形的大地上,大地的四周是四海。D.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是古代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此处泛指粮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

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B.在论说的层次上,作者把用客卿提到“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接着再以前代四位秦君“不却众庶”“无敌天下”去打动秦王。C.文章多个层次都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危险

。D.文章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2)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