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30)页,7.399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5bbf1490d0f78a1a0e146281f145e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共34题,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
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2.5分/题,共80分)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
门撞击坑着陆(图2),并通过“鹊桥”中继卫星和地球建立了通信联系。“鹊桥”中继卫星定位于地月延长线上距月球6.5万千米处的拉格朗日L2点附近(图1)。完成下面小题。1.图1中体现的天体系统级别数为()A.一级B.两级C.三级D.四级2.和月球相比,地球表面的天体撞击坑非常罕见,
主要原因有()①地球上有大气层②地球海洋面积大③地球内力作用明显④地球外力作用明显⑤入侵天体被月球吸引A.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3.某年6月,中国神舟飞船与天宫五号在距地面约370公里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
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问题。“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C.金星、木星
D.火星、木星2019年春节热映的《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
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范围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5.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
D.银河系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7.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点火升空。据
下表回答下题。行星距太阳(地球=1)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表面平均温度自转周期地球1.001.001.0022℃23小时56分火星1.520.110.15-23℃24小时37分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火星与地球的相比()A.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
转周期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8.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球大气中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③地球自转的周期较适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A.①②B.③
④C.①④D.②③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9.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
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B.火星上没有液态水C.火星表面温度高D.火星上大气稀薄10.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A.火星公转速度快B.地球更靠近小行星带C.火星大气稀薄D.火星的质量小读“我国
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1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A.能源生产总量B.能源消费总量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对比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
多发B.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D.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15.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自然原因是()A.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C.上海技术先进,资金充足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下图为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上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负相关B.正相关C.成反比D.无相关性17.上图所反映的问题是()A.太阳活动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影响树木生长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
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树木生长C.太阳活动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影响树木生长D.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影响树木生长18.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重要影响。美国东部时间2015
年5月6日晩6时11分,太阳释放出的最强级别耀斑,造成了太平洋地区无线电通讯中断。结合下面的太阳结构图,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线电通讯中断主要因为太阳活动扰乱了通讯设备B.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甲层
C.太阳活动导致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D.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
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20.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B.炎热,岩浆活跃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两栖类2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2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
物发展阶段进入()A.哺乳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下图为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图示四种化石中最低级的是()A.乙化石B.恐龙化石C.甲化石D.三叶虫化石25.乙化石形成年代()
A.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B.裸子植物开始出现C.蕨类植物高度繁盛D.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内核
D.外核27.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黄金12秒”的成因是()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传播
速度的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28.地质学家常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图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B.C.D.29.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
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30.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
大3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32.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
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二、综合题(共20分)33.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及“火山喷发图”,完成下列问题。(1)D表示____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____。(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速度也迅
速降低,该处称为____界面,其下物质状态为____。(3)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阳光动力2号”于2015年3月9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程,向东开始环球飞行,并于2016年7月26日返回阿布扎比,成为第一家不是用化石燃料,仅凭借太阳能实现环球飞行的飞机。材料二下图为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阳光动力2号”环球旅行路
线示意图。(1)描述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在整个航程当中重庆段的飞行遇到了动力不足的挑战,分析重庆夏季太阳辐射总量低于塞维利亚的原因。(3)说明与石油相比,太阳能作为飞行动力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
。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共34题,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2.5分/题,共80分)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图2),并通过“鹊桥”中继卫
星和地球建立了通信联系。“鹊桥”中继卫星定位于地月延长线上距月球6.5万千米处的拉格朗日L2点附近(图1)。完成下面小题。1.图1中体现的天体系统级别数为()A.一级B.两级C.三级D.四级2.和月球相比,地球表面的天体撞击坑非常罕见,主要原因有()①地球上有大气
层②地球海洋面积大③地球内力作用明显④地球外力作用明显⑤入侵天体被月球吸引A.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读图文材料可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艾特肯”
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图1中的天体有地球、月球和嫦娥四号探测器以及“鹊桥”中继卫星。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只有一级。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地球表面的天体撞击坑少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有大气层作为天然屏障,一些小的陨石
在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就会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①正确。一些大的陨石坠落地表,有的撞击坑被海水覆盖,有的被地质活动掩盖,有的在外力作用下消失,所以②③④正确。地球的质量远大于月球,入侵天体不可能被月球吸引,⑤错误。故选D。【点睛】天体系统
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总星系。其中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3.某年6月,中国神舟飞船与天宫五号在距地面约370公里的轨道成
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问题。“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C.金星、木星D.火星、木星【答案】A【解析】【详解】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
星圆面经过日面,且地内行星、地球、太阳处于同一直线,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太阳系成员由距太阳同近及远的八大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
,是地内行星,因此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水星、金星,A正确,BCD错。故选A。2019年春节热映的《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A.安
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范围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5.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答案】4.B5.D6.D【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意味着地球停止自转,但此时地球还在原来轨道绕太阳公转,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有适中的日
地距离和稳定的太阳光照,A、C、D错误;由于地球停止了自转,就会存在某一地区长时间受到太阳辐射,温度较高,其他地区长时间接受不到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即适宜的温度范围将得不到保障,B正确。故选B。【5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地球抵达的新家园是比邻星,进入了另一个恒星
系统,脱离了太阳系和地月系,AB错误;比邻星距离太阳4.2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远远大于4.2光年,因此比邻星仍在银河系之内,不可能位于河外星系,C错误,D正确。故选D。【6题详解】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错误;八大行
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B错误;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不是地球独有的,其他行星也存在,C错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是地球,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具有适直的温度;地球体
积质量适中,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且成分恰当的大气层;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有充足的液态水。7.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点火升空。据下表回答下题。行星距太阳(地球=1)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表面平均温度自转周期地球1
.001.001.0022℃23小时56分火星1.520.110.15-23℃24小时37分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火星与地球的相比()A.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D.有
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详解】从表中看,火星和地球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A正确。火星的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的多,不可能形成与地球相同的适合生物呼吸大气成分,B、C错。火星上没有大量的液态水,D错。【点睛】地球存在生命
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
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8.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球大气中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②地球具有适中的
质量和体积③地球自转的周期较适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紫外线和臭氧层对地球表面温度影响不大,不是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①不符合题意;地球具有适中的质
量和体积,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对地表温度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②不符合题意;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变化适中,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③符合题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使得地球表面获得的能量适中,使得
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
气。9.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B.火星上没有液态水C.火星表面温度高D.火星上大气稀薄10.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A.火星公转速度快B.地球更靠近小行星带C.火星大气稀
薄D.火星的质量小【答案】9.B10.C【解析】【分析】【9题详解】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正确。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是类地行星,A错误。火星距太
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误。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火星体积和质量较小,产生的引力较小,形成的大气较薄,因此小天体在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发光、发热产生的磨损较少,更容易撞击火星表面,C正确,D错误。火星公转速度快不是容易遭陨
石袭击的主要原因,A错误。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机率差异不大,不是易受陨石袭击的主要原因,B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一直比较稳定,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
条件:①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C;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③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温度适宜。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
面小题。1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1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生产总量B.能源消费
总量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对比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1.A12.C13
.A【解析】【分析】【1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省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故BCD错误,A正确。答案选
A。【1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是: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保障水平反而就越高,故C正确;能源生产总量多不代表能源就能保证,只能证明资源多,放在发达的地区,可能资源不够使用,故A错误;尽管消费总量再大,剩余的资源量少,都证明能源没有保障,故B错误;社会
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保障有一定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不选。故答案选C。【13题详解】阅读图中信息可知,M地区为四川盆地,境内天然气资源丰富,故①正确;地势起伏大,落差就大,水能资源丰富,故②正确;但是四川核能发展较慢,且由于盆地地形,云层较厚,太阳能资源较少,故③④不正确。故①②正确,
答案选A。【点睛】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水汽较多,且四周高,气流难以疏散,因此云层较厚,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烈,太阳能资源缺乏。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
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B.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是人类生产、
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D.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15.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自然原因是()A.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C.上海技术先进,资金充足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答案】14.D15.A【解析】【1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太阳辐射与降水量无较大关系,A项错误;太阳辐射不会扰动电离层,也不会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B项错误;太阳辐射不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C项错误;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等的活动,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D项正确。所以选D。【
15题详解】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清洁无污染,是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自然原因,A项正确;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是其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社会经济原因,B项错误;上海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C项错误;太阳能不稳定,受天气影响大,D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
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下图为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上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负相关
B.正相关C.成反比D.无相关性17.上图所反映的问题是()A.太阳活动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影响树木生长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树木生长C.太阳活动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影响树木生长D.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影响树木生长【答案】16.B17.D【解析
】【分析】【16题详解】图中太阳黑子相对数量多的年份,年轮宽度较大,太阳黑子数量少的年份,年轮宽度较小,两者变化周期相似,因此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呈正相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树木年轮的宽度与树的生长速度有关,当地气候暖湿,树木生长速度较快,年轮宽度较大,因此此图能反映太
阳活动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树木生长,D符合题意;树木的生长与电离层的扰动、磁暴、极光等现象无关,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研究发现,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和极地地区永久冰层研究,证明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
化有约11年的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同,因此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后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产生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宇航器安全;太阳活动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
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18.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重要影响。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5月6日晩6时11分,太阳释放出的最强级别耀斑,造成了太平洋地区无线电通讯中断。结合下面的太阳结构图,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无线电通讯中断主要因为太阳活动扰乱了通讯设备B.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甲层C.太阳活动导致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D.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答案】D【解析】【详解】无线电通讯中断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扰乱了地球的电离层,故A错误;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对应图中的乙层,故
B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气候,但不是我国内陆气候干旱的原因,故C错误;太阳活动可能会导致气候的变化从而产生自然灾害,故D正确。所以选D。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
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20.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炎热,岩浆活跃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答案】19.B20.C【解析】【19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层含有化石,属于沉积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
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海生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B正确,排除ACD。故选B。【20题详解】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温暖湿润的环境,森林茂密,有利于煤炭形成,
C正确,ABD对应的自然条件下都不利于植被生长,ABD错误。故选C。【点睛】岩层先后形成顺序的判定:(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
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
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两栖类2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2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哺乳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答案】21.C22.C23.A【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动物演化进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出现繁盛的时代,考查学生对动物演化进程的掌握程度。【21题详解】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
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古生代爬
行动物开始出现,种类较少,排除A;图中显示,元古代爬行动物还没有出现,排除B;图中显示,新生代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排除D。故选C。【23题详解】图中显示,新生代时,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为速度,
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爬行动物时代在新生代物种较少,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排除C。裸子植物时
代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排除D。故选A。【点睛】地质年代表下图为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图示四种化石中最低级的是()A.乙化石B.恐龙化石C.甲化石D.三叶虫化石25.乙化石形成年代()A.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B.裸子植物开始出现C.蕨类植物高度繁盛D.形成现代
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答案】24.D25.D【解析】【24题详解】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三叶虫化石位于最下面,形成的地层时间最古老,因此化石最低级,D正确。故选D。【25题详解】乙化石形成在恐龙化石之后,可能是中生代
晚期或新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是在早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高度繁盛是在晚古生代,ABC错误;联合古陆在新生代终解体,新生代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D正确。故选D。【点睛】化石层定律:地层形成的时代越早,其中含有的化石构造越简单,形成时代越晚的地层其中含有的化石越高等,构造越
复杂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
.内核D.外核27.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黄金12秒”的成因是()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
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答案】26.A27.C【解析】【26题详解】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
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根据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深度20千米,说明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27题详解】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
上下颠簸,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横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纵波先到达,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
隔约12秒,横波再到达,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C正确;地震发生过程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一样,A错误;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是影响地震损失大小的因素,不符合题
意,BD错误。故选C。【点睛】目前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因此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发生变化。28.地质学家常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
藏,下图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中均可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传播。
图A中实线的速度快于虚线,应代表纵波,虚线代表横波;横波在一定深度波速度骤降为0,因此海底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大,A正确;图BCD两种波均能正常传播,表明海底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小,BCD错误。故选A。29.有关岩石圈
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并不包括整个地幔,①错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②正确;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③正确;岩石圈厚度不一,一般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30.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
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3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答案】30.C31.C【解析】【分析】【30题详解】从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分析,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同一经度区南北变化较小,
BD错误;数值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所以表示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C正确、A错误。故选C。【31题详解】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地壳和地幔以莫霍面为界,所以地壳最底部即地壳厚度0千米为莫霍界面,C正确;海平面为大气层下垫面;岩石圈底部和软
流层中部位于地幔,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在大陆部分地下平均约33km处的莫霍界面和2900km处的古登堡界面为分界,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一般来说,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壳较薄;海拔高处较厚,海拔低
处较薄。32.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地表四大圈层包括岩石
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相对位置特征大致是:岩石圈居下,大气圈居上,水圈居中,生物圈最为特别,没有独立的圈层,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由此判断,图中A、B、C分别表示生物圈、水圈和岩石
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二、综合题(共20分)33.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及“火山喷发图”,完成下列问题。(1)D表示____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____。(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速度也迅速降低,该处称为____
界面,其下物质状态为____。(3)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答案】(1)①.莫霍②.地壳(2)①.古登堡②.液态(3)D【解析】【分析】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为材料,涉及
地震波以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D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表示莫霍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地壳。【小
问2详解】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固、液、气态中传播,图中F处,地震波A横波完全消失,地震波B纵波的速度也突然下降,该处称为古登堡界面,其上下物质状态分别为固态和液态。【小问3详解】地震发生时,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面,横波后达到地面,故在农田里耕
作的农民的感受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阳光动力2号”于2015年3月9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程,向东开始环球飞行,并于201
6年7月26日返回阿布扎比,成为第一家不是用化石燃料,仅凭借太阳能实现环球飞行的飞机。材料二下图为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阳光动力2号”环球旅行路线示意图。(1)描述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在整个航
程当中重庆段的飞行遇到了动力不足的挑战,分析重庆夏季太阳辐射总量低于塞维利亚的原因。(3)说明与石油相比,太阳能作为飞行动力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答案】(1)整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值最高的在同归线附近。(答出极值区域即可)(2)重庆夏季降水多,得到的人阳辐射较少;重
庆纬度较低,夏季日照时间较短。(3)太阳能受天气影响大,不稳定;太阳能能量不集中,动力效果欠佳;技术水平要求高。【解析】【详解】(1)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主要读数值、读差值、读疏密、读弯曲位置、读闭合曲线。据图可知,在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可达70亿焦耳/米²•年以上,在两极地区
只有25亿焦耳/米²•年。故整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最大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2)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因素为纬度、天气、海拔和日照时间等。重庆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塞维利亚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航行过
程中主要为北半球夏季,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重庆较塞尔维亚纬度较低,白昼时间较短。(3)太阳能受天气和昼长影响,不稳定,太阳能难以收集利用,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
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