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5 页
  • 大小 2.150 M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35)页,2.15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36777ac8c6708be3bc31aab9edebb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资阳中学高2021级第三学期期末检测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没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

期和后期,都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自交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一、基因突变容易出错的知识细节:1.误认为基因突变就是“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点拨:基因突变≠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可发生碱基对的改变。(2)有些病毒(如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改变引起病毒性状变异,广义上也称基因突变.。2.误认为基因突变只发生在分裂间期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

素对DNA的损伤不仅发生在间期,而是在各个时期都有;另外,外部因素还可直接损伤DNA分子或改变碱基序列,并不是通过DNA的复制来改变碱基对,所以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间期。3.将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新基因”与“产生等位基因”混淆不同生物的基因组组

成不同,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也有资料认为,广义上说控制原核生物也有等位基因,但高中生物一般认为原核生物没有等位基因)二

、基因重组: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详解】A

、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A错误;B、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常常进行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会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D、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自交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D错误。故选C。2.下列与白化病的遗传方式相同的疾病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红绿色盲C.21三体综合征D.猫

叫综合征【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与白化病相似,A正确;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白化病不同,B错误;C、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与白化病不同,C错误;D、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与白化病不同,D错误。故选A。3.下列关

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

数的高等植物,如人、果蝇、玉米等。3、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详解】A、根据染色体组的概念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不含

同源染色体,A正确;B、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C、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正确;D、人工

诱导多倍体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处理,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正确。故选B。4.自从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动物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品种的改良,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育种可以通过汰劣留良的方法来选择和积

累优良性状B.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C.杂交育种的方法只适用于植物而不适用于动物D.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答案】C【解析】【分析】诱

变育种: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详解】A、种植农作物时通过汰劣留良来选择,积累优良基因

,这种育种方法是选择育种,但这种方法的弊端是育种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A正确;B、杂交育种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B正确;C、杂交育种不仅适用于植物,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也适用于家畜、家禽的育种,C错误

;D、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D正确;故选D。5.现用高秆抗病(AABB)品系小麦和矮秆不抗病(aabb)品系小麦培育矮秆抗病(

aaBB)品系小麦,下列对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A.F1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B.F2中出现重组性状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C.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D.通常利用F2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D【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将优良性状组合到同一个体的方法,所以用高秆抗病(AABB)和矮秆不抗病(aabb)的两种小麦作亲本,能培育矮秆抗病(aaBB)的良种小麦。高秆抗病(AABB)和矮秆不抗病(aabb)杂交后代F1为AaBb,F1AaBb自交后代

为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9:3:3:1。【详解】A、根据题意:高秆抗病(AABB)和矮秆不抗病(aabb)杂交,F1全为高秆抗病(AaBb)可知,F1中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

因(a、B),A正确;B、高秆抗病(AABB)品系和矮秆不抗病(aabb)杂交,F1全为高秆抗病(AaBb),F1自交,F2出现高秆不抗病和矮秆抗病的新组合类型,是F1在产生雌雄配子的过程中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导致的,即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C、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开始出现了所需的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系,C正确;D、F1全为高秆抗病(AaBb),如果为了缩短育种年限,通常利用F1花粉(AB、aB、Ab、ab)进行单倍体育种,D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B.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C.基因工程所有步骤都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核苷酸序列【答案】C【解

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

: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详解】A、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用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NA连接酶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所以基因工程操

作中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等多种酶参与,A正确;B、基因工程中运载体的作用是携带外源DNA片段进入受体细胞,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B正确;的C、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

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不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D、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D正确。故选C。7.在一

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则该种群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A.70%、30%B.80%,20%C.55%,45%D.45%,55%【答案】D【解析】【分析】已知种群的基

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详解】由题意知,AA=20%,Aa=50%,a

a=30%,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A=20%+1/2×50%=45%,a=30%+1/2×50%=55%。故选D。8.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观点,其核心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

择D.适者生存【答案】C【解析】【分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A、过

度繁殖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之一,是自然选择的前提条件,A错误;B、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之一,是自然选择的动力或手段,B错误;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C正确;D、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之一,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故选C9.

肌细胞、小肠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共有内环境是()A.血浆B.淋巴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分析】1、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2、内环境:(

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2)内环境的成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无机盐、淋巴因子、血液运送的物质(如葡萄糖等)、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详解】A、血浆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A

不符合题意;B、淋巴液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B不符合题意;C、组织液是肌细胞、小肠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共有内环境,C符合题意;D、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10.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红细胞、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尿素、CO2和氨基酸④激素、血红蛋白和抗体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和蔬菜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

.②③⑦B.②④⑥C.①②③⑦D.③⑤⑦【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组成。【详解】

①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红细胞是细胞成分,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③尿素、CO2和氨基酸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④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⑤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

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⑥口服抗菌药物以及摄入的蔬菜进入的是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⑦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综上所述,

②③⑦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稳态表现:①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对稳

定:血糖和血氧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物质的供应。②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体温的相对稳定和pH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正常;渗透压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稳定。2、内环境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会引起机体相应系统的剧烈反应,并且可能会致使部分器官有所损伤,从而改变内环境的稳态,尤其是免疫能力较弱的人

群,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体温的相对稳定和pH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正常,从而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例如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也是处于动态平

衡之中的,C正确;D、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致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成分发生剧烈变化,由此引起细胞代谢所需物质无法供应或细胞代谢酶的活性不正常,或细胞形态结构不稳定,从而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的紊乱,D错误;故选D。12.高

等动物通过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来调节机体多方面的功能。下列关于人体中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都需与特定分子结合B.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胰高血糖素分泌会

增加D.服用外源甲状腺激素制剂可治疗甲亢【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

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A、激素和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A正确;B、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调节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C、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提高血糖浓度,C正确;D、

对于甲减患者可通过外源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进行治疗,而甲亢是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再外源服用甲状腺激素,会使病情更加恶化,D错误。故选D。1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B.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无特

异性;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

挥免疫作用;2、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组成;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A、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

、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A正确;B、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即作用范围广、无特异性;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即作用范围

小、针对性强,B正确;C、免疫活性物质是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C正确;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错误。故选D。14.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的的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D.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低于乙处【答案】A【解析】【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

升高。【详解】A、如果器官为肝脏,饭后血糖会进入组织细胞储存,则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A错误;B、如果器官为肝脏,饥饿时血糖偏低,在肝脏中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B正确;C、血液经过肾之后,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最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所以乙处的尿素浓度较低,

C正确;D、如果器官为胰腺,饭后血糖偏高,胰岛素分泌增加,甲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乙处,D正确。故选A。1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

立有关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答案】D【解析】【分析】1、各

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

(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

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B、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和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B错误;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而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错误;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由于语言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因此与此

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D。16.我国科学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发现河飩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结合,从而阻断Na+流入神经元。下列关于河飩毒素中毒病人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盹毒素通过抑制细胞呼吸而阻断Na+内流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

续处于静息状态C.神经细胞兴奋性丧失,会出现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等D.抑制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飩毒素中毒症状【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分析可知: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通道蛋白打开,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

流,产生兴奋,使电位发生改变,而河飩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结合,从而阻断Na+流入神经元,使电位一直维持静息电位。【详解】A、Na+通过Na+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进入神经元,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错误;B、

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Na+的内流,因此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C、神经细胞兴奋性丧失,会导致很多反射活动无法完成,从而导致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等,C正确;D、河飩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结合,由此阻断Na+通道致人中毒,所以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

河鲀毒素中毒症状,D错误;故选C。17.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神经中枢参加C.手指不小心碰到烫的东西,感到疼痛后手缩回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C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A、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A正确;B、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由完整的反射弧完成的,而神经中枢是反射弧的结构之一,B正确;C、手指不小心碰到烫的

东西,先发生手缩回再感到疼痛,C错误;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故选C。18.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为细胞提供能量,从而促进植物生长B.单侧光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侧合成生长素,从而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C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是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D.成熟的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

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详解】A、生长素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只能起调节作用,可促进植物生长,A错误;B、单侧光促进胚芽鞘尖端合成的

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从而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B错误;C、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作为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具有微量、高效的特征,C正确;D、幼嫩的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识记生长素

使植物相关弯曲生长的机理是解答B项的基础。19.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脱落酸、细胞分裂素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赤霉素、脱落酸D.赤霉素、乙烯【答案】

C【解析】【分析】赤霉素的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的作用: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详解】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生长,脱落酸和乙烯

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赤霉素逐渐增加。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脱落酸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或幼嫩部位,而种子贮藏过程不会有变化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贮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a表示是赤霉素,b表示脱落酸的含量。故选C。20.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相关历史事件不正确的是()A.19世纪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性,并设计了实验探讨其中的原因B.1910年,鲍森.詹森

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D.1928年,温特从人尿中分离出生长素并证明其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

素的研究从1880年英国达尔文→1910年丹麦的鲍森·詹森→1914年匈牙利拜尔→1928年荷兰温特→1931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直到1946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该物质。【详解】A、19世

纪末,达尔文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并设计了实验:①胚芽鞘+单侧光→向光生长;②去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③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生长,不弯曲;探讨向光性的原因,A正确;B、1910年,鲍森·詹森设计实验:①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②胚芽鞘尖端下

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C、1914年,拜尔设计实验: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C正确;D、1928年,温特实验是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得出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但未从人尿中分离出生长素,未发现“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为吲哚乙酸,D错误。故选D。21.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携带致病基因也可能会患遗传病B.男性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等于该病的致病基因频率C.产前诊断可用于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青少年型糖尿病【答

案】D【解析】【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

方式。【详解】A、不携带致病基因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等,A正确;B、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正确;C、通过产前诊断技术,医生可以确定胎

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C正确;D、青少年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D。22.某同学对一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女孩家系的其他成员进行了调查,记录结果如下(“O”代表患者,“✓”代表正常,“

?”代表患病情况未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祖父祖母姑姑外祖父外祖母舅舅父亲母亲弟弟?O✓O✓✓OO✓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B.若祖父正常,则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若祖父患病,这个家系中所有患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该患病女性的父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答案】B【解析】【分析】1、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

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2、由题意分析,该女子的父母均患病,但他们却有一个正常的儿子,即“有中生无为显性”,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且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该病是单基因遗传病,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

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而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A正确;B、若祖父正常,则该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B错误;C、若祖父患病,则根据患病的双亲生成正常的女儿(祖父、母患病,姑姑正常),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这个家系中除了该女孩其他的患者均为携带者(Aa),而该女孩的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该患病女儿的

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则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是1/4;若该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XAY,则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是1/4;D正确。故选B。23.如图表示我国科学家培养八倍体小麦的流程,每个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其中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普通小麦(AABBCC,♀)×黑麦(DD,♂)→杂种植株⎯⎯⎯⎯→秋水仙素八倍体小黑麦A.杂种植株含有同源染色体B.杂种植株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或8个染色体组C.秋水仙素处理的是杂种植株的幼苗或种子D.该过程利用了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

体植物【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A、B、C、D表示的是染色体组,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黑麦为二倍体,其产生的配子分别含有3个和1个染色体组,其产生的后代为异源四倍体。由于该后代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为高度不育,必须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加倍成

异源八倍体,才能产生正常配子,正常结籽。【详解】A、据题意可知,杂种植株含有4个染色体组ABCD,这四个染色体组内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杂种植株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ABCD,如果某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含有8个染色体组,B正确;C、该杂种植物虽然是四倍体,但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因此不能形成种子,秋水仙素只能处理的是杂种植株的幼苗,C错误;D、该过程没有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没有单倍体植株,杂种植株是异源

四倍体,D错误。故选B。24.中国新闻网报道,阿根廷科学家近日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头携带有两个人类基因的牛,因此有望生产出和人类母乳极其类似的奶制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②在这个过程中要使用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等工具③该基因牛能否产生类似人乳的奶制品,需要对目的基因

进行检测与鉴定④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的工具

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基因的载体。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详解】①该技术需要经过基因工程操作,将导

致定向变异(基因重组),①正确;②基因工程的工具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等,②正确;③携带人类基因的牛,人类基因能否表达,该基因牛能否产生类似人乳的奶制品,需要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与鉴定,③正确;④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导入目的基因的受精卵可以发育为转基因牛,④正确;B

CD错误,A正确。故选A。25.在农业生产上,害虫的防治是夺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人们在害虫防治的过程中发现,一种农药使用若干年后,它对某种害虫的杀伤效果逐年减小,害虫对该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图解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

正确的是()A.害虫抗药性产生时间落后于农药使用的时间B.农药定向选择害虫,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C.图中显示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D.抗药性个体后代全为抗药性,不可能出现非抗药性个体【答案】B【解析】【分析】变异是不

定向的,且不受农药的控制,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不能决定或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抗药性一开始就已经产生,农药使用后起到筛选的作用,A错误;B、农药起到选择的作用,具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强的害虫得以

存活并繁殖增加其数量,故农药定向选择害虫,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个体后代可能出现非抗药性个体,D错误。故选B。26.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共同进化的有关概念进行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田鼠打洞

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虫媒花与传粉昆虫相互适应、共同进化C.狗的牙齿锋利,是因为狗经常啃食骨头,牙齿被磨得锋利D.现有的猫头鹰夜间视力好,是因为夜间视力差的猫头鹰捉不到足够的田鼠作食物而被淘汰了【答

案】C【解析】【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用进废退: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拉马克的错误: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只有在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时,才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

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详解】A、生物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总是与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虫媒花与传粉昆虫互为环境,相互选择,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B正确;C、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错误;D、现有的猫头鹰夜间视力好,是因为猫头鹰因视力差、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表现,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D正确。故选C。27.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③四种菌株中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

】【详解】①使用诱变剂后菌株由a变为b、c、d,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①正确;②诱变剂可以加快变异频率,但不能决定变异方向,②错误;③由题图可知,四种菌株中d的产量最高,最符合人们的生产要求,③正确;④青霉菌是原核生物,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④错误。故选D。28.如图为体内细胞与

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图,a、b、c、d代表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d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b代表血浆,d可代表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b和cD.稳态是指a、b和c中化学物质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

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详解】A、根据a、b与a、d之间的双向关系,且b中成分一部分会转化到c中并最后回到a中,可确定b为组织液,a为血浆,d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c为淋巴液,内

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A错误;B、a代表血浆,d可代表血细胞的细胞内液,B错误;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和c淋巴液,C正确;D、稳态是指机体在调节作用下,内环境(主要由a、b和c构成)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等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故

选C。29.在夏季高温环境中,若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减少皮肤分泌的汗液量。但长时间排汗减少,会使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性损伤,该病症称为热射病。下列相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1/3,若体液大量丢失将严重破坏人体的内环境稳态B.高温时通过神经系统调节,能使皮肤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C.热射病病人排汗量持续减少,是由于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大量

减少造成的D.人体的体温调控中枢位于下丘脑,及时降温和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答案】C【解析】【分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

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约占体液量的1/3,若体液大量丢失将严重破坏人体的水盐平衡,严重破坏内环境的稳态,A正确;B、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关联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

节,最终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B正确;C、下丘脑会合成抗利尿激素,C错误;D、热射病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而引发的,及时降温和补水可以预防热射病,D正确。故选C。30.“酸

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

烈变化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CO3-、H2PO4-等离子有关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1、关

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

l-。【详解】A、血浆中有缓冲物质,能将正常人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A正确;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CO3-/H2CO3、HPO42-/H2PO4-等离子有关,B正确;C、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D

、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D正确。故选C。31.下列关于下丘脑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在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对垂体的调控,是通过分

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②下丘脑可作为效应器分泌和释放抗利尿激素③下丘脑中有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④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感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⑤下丘脑中的某些细胞能传导兴奋⑥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A.3项B.4项C.5项D.6项【答案】

C【解析】【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

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

,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①下丘脑对垂体的调控,是通过分泌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①正确;②下

丘脑可作为效应器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②错误;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③正确;④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变化,④正确;⑤下丘脑中的某些细胞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

渴觉,⑤正确;⑥生物有内在的生物钟,调节代谢、行为等的昼夜节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故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⑥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③④⑤⑥,共5项。故选C。【点睛】32.下面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①②为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的电流表,a点为电流表①两接线端之间的中

点,d点为电流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a点,电流表①不发生偏转,电流表②偏转两次B.刺激d点,电流表①和电流表②均不发生偏转C.刺激a点,若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D.刺激b点,若检测

到d、e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分析可知:(1)a点为电流表①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若刺激a点,电流表①两侧同时兴奋,同时恢复,电流表①指针不发生偏转。(2)若刺激b点,由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电流

表①无法检测到电位变化,而电流表②两侧,左侧先兴奋,右侧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d点为电流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若刺激d点,电流表②两侧同时兴奋,同时恢复,电流表②指针不发生偏转。【详解】A、a点为电流表①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若刺激a点

,电流表①两侧同时兴奋,同时恢复,电流表①指针不发生偏转,而兴奋会沿突触传递至b点,后在第二个神经元上传导至电流表②两侧,随即电流表②左侧先兴奋,右侧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B、d点为电流表②两接

线端之间的中点,若刺激d点,电流表②两侧同时兴奋,同时恢复,电流表②指针不发生偏转,B正确;C、若刺激a点,兴奋会沿突触传递至b点,后在第二个神经元上传导至c点,若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会使b和c两点仍维持原有电位,电位不发生变化,C正确;D、刺激b点

,若检测到d、e点有电位变化,不能表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因为e点位于下一个神经元上,与d点并未在同一个神经元,D错误;故选D。33.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的信息分子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

.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②和④可分别表示神经递质和胸腺激素D.①②③④都是信号分子,都能直接参与代谢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

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③是神经递质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胸腺激素等。【详解】A、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③是神经递质等,④是肾上腺

皮质激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①包括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C、②③表示神经系统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表示神经递质,④表示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作用到免疫系统,可表示胸腺激素,C正确;D、①②③④都是信号分子,都

不直接参与代谢过程中,而是对代谢做出调节,D错误。故选D。34.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C.辣椒开花后,喷洒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D.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植物,可使植株增高【答案】D【解析】【详解】A.脱落酸是促进植物脱落的,故A错误。B.乙烯利是促进果实成熟的,而不是发育的,故B错误。C.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

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但生产中我们需要有种子的辣椒,故C错误。D.赤霉素可以促进植株增高,故D正确。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35.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与作用效应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燕

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甲可知,不同种类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B.由图甲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C.图乙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

B段进行极性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1.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

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3)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其中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4)“高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大于

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5)图中AA′、BB′、CC′段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变化特点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的作用特点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2.题图分析:图甲: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

度分别为10-10mol/L、10-8mol/L。图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图丙A段为胚芽鞘尖端,B段为伸长区。【详解】A、由图甲可知,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芽,体现了不同种类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A正确;B、图甲中生长素浓度等于10-9mo

l/L时,根和芽的生长状况均为促进,B错误;C、根据生长素受到重力作用,图乙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但是根对生长素更加敏感,因此a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b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被促进,进而出现根向地生长,C正确;D、图丙

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36.以二倍体野生水稻甲品种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乙品种高秆抗稻瘟病(DDRR),进行如图Ⅰ的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过程③④培育矮秆抗稻瘟病水稻时,F2矮秆抗稻瘟病水稻中dd

RR所占比例为____。(2)过程⑤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得到的单倍体幼苗还需用秋水仙素处理,才能得到矮秆抗稻瘟病的纯合水稻植株,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3)通过⑥得到的植株,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____

___个染色体组。(4)若发现甲品种的2号染色体有三条,其组成如图Ⅱ所示,此变异类型为_______。假如甲在减数分裂过程时3条2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最终形成具有1条和2条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甲为母本与一个染色体数正常的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只考虑图Ⅱ的基因)及比例为_

______。【答案】(1)1/3(2)①.花药离体培养②.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3)8(4)①.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②.Dd:ddd:Ddd:dd=1:1:2:2【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①是诱变育种,原

理是基因突变;②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③④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③⑤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⑥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小问1详解】将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其

基因型为DdRr,若F1自交产生F2,F2中矮秆抗稻瘟病水稻中(ddRr、ddRR)ddRR所占比例为1/3。【小问2详解】过程⑤是得到单倍体植株,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还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

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小问3详解】通过⑥得到四倍体植株,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组也加倍,因此细胞中有8个染色体组。【小问4详解】由图Ⅱ可知,甲品种的

2号染色体有三条,此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由于图Ⅱ基因型为Ddd,其产生配子及比例为D∶dd∶Dd∶d=1∶1∶2∶2,故以甲为母本与一个正常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只考虑图II的基因)及比例为Dd∶ddd∶Ddd∶dd=1∶1∶2∶2。37.全球现存穿山甲有8种,分布于我国的

穿山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猖獗的非法捕杀是穿山甲濒危的根本原因,牺息地丧失是导致穿山甲野外种群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假若湖南的穿山甲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10%。请回答问题:(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

_(填序号)。A.生活在全球的穿山甲B.一个水库中的全部藻类C.某森林中全部的大熊猫与小熊猫D.一片草地的所有车前草(2)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三年后,A基因的颜率变为60%,该种群是否

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填“是”或“否”)。(3)湖南穿山甲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提供进化的原材料。(4)中国的穿山甲与印度的穿山甲是两个物种,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地理隔离,还存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1)D(2)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是(3)①种群②.突变③.基因重组(4)①.生殖隔离②.隔离【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

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

成的必要条件。【小问1详解】A、生活在全球的穿山甲不在同一个地点,属于多个种群,A错误;B、一个水库中的全部藻类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种群,B错误;C、大熊猫与小熊猫为不同的物种,不属于同一个种群,C错误;D、一片草地的所有车前草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故选D。【小

问2详解】根据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内容,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倒如三年后,A基因的频率变为60%,即A和a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变化,故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因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小问3详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故湖南的

穿山甲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小问4详解】中国的穿山甲与印度的穿山甲是两个物种,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地理隔离,还存在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8.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

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缓冲物质。(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

低,图中[]_______________部分的液体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________。(5)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__________,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图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

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胞内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___________。(7)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内环境中的pH略为___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答案】(1)②③(2)②中含有较多蛋白质,③中蛋白质较少(3)①.7.35-7.45②.H2CO3和NaHCO3③.NaH2PO4和Na2HPO4(4)①.③组织液②.组织水肿(5)①.⑤红细胞②.基因突变(6)①.②血浆②.增大(7)①.下降②.呼吸不

畅导致机体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增多,同时CO2排出不畅【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⑤为红细胞;A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①②③④⑤分别为组织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红细胞。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细胞组成,其生活的内环境一面是血浆②,另一面是组织液③。【小问2

详解】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小问3详解】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HCO3-和H2CO3、HPO42-和H2PO4-),它们

能与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或碱发生反应,从而将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小问4详解】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减小,组织液中的成分不容易渗透到血浆中,导致图中[③]组织

液含量增多,结果引起组织水肿。【小问5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基因突变,使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⑤是红细胞。【小问6详解】肝炎病人由于肝组织损伤,导致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致使原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的转氨酶扩散到血浆,所以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②血浆进行化验。【小问7详解】肺

气肿病人由于氧气摄入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加上CO2排出不畅,导致内环境中的PH变小。39.Ⅰ.鱼类的体色是由鱼体内色素细胞的多少、分布的区域、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的,鱼的体色经常会随生长发育及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有些鱼类体色调节的部

分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鱼类的眼和松果体中感受光照刺激并产生兴奋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__,鱼类体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2)人体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可参

与人体血糖浓度的调节,在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岛素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因为该过程中胰岛素可以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3)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

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4)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______________分化。Ⅱ.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5)观察图甲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

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另一方面,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

功能减弱。(6)为研究钙离子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否必需,研究者做了以下两个实验:①.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____________________定向移动,释

放神经递质;②.将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突出前神经元动作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

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7)在免疫过程中,除了效应T细胞外,下列细胞中还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A.吞噬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浆细胞E.记忆细胞。【答案】(1)①.感受器②.神经—体液(2)①.拮抗②.组织细胞加速

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4)T淋巴细胞(5)①.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②.防卫、监控、清除③.淋巴因子(6)①.突触小泡②.不改变③.减少(7)BCE【解析】【分析】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机体产生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吸收、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血糖浓度降低

,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小问1详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鱼类的眼和松果体中感受光照刺激并产生兴奋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分析图示可知,鱼类的眼和松果体中感受光照刺激并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到肾上腺

,使其分泌肾上腺素,此过程属于神经体哦阿姐,肾上腺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到靶细胞,引起体色变化,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因此鱼类体色的变化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小问2详解】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两者属于拮抗作用。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降低血

糖浓度。【小问3详解】激素作用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小问4详解】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所以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进而促进T淋巴细胞的

成熟分化。【小问5详解】观察图甲,神经末梢能释放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等、血液能运输激素等,都能作用到免疫细胞,因此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

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另一方面,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小问6详解】①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

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出小泡的定向移动,和突触前膜膜融合,进而释放神经递质,又利用兴奋的传导;②将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

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小问7详解】在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具有识别作用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具有识别作用,效应T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BCE,BC

E正确,AD错误。故选BCE。40.利用胚芽鞘进行下列实验,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图甲、图乙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后,图甲中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胚芽鞘D发生的现

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A用阿米妥(一种呼吸抑制剂)处理后,甲和乙实验现象相同,推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①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______

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对侧芽作用。②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5换用赤霉素类似物处理,效果更明显且持久,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绘制的曲线应该在曲线5的___

____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或“重叠”)。【答案】(1)①.向左弯曲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从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④.主动运输(2)①.抑制②.生长素③.细胞分裂素④.侧芽的生长⑤.植物缺少分解赤霉素类似物的酶⑥.上方【解

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组实验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上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乙组实验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干形态学上端。若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则胚芽鞘C向左弯曲生长,胚芽鞘D不生长不弯曲;

若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则胚芽鞘D向左弯曲生长,胚芽鞘C不生长不弯曲;若生长素既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则胚芽鞘C和D均向左弯曲生长。【小问1详解】甲图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上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下端,生长素可以从

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供应块的生长素能运输到接受块,因此胚芽鞘C向左弯曲生长。乙图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上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接受块

中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D不生长不弯曲。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后,甲组也无法运输生长素,可知生长素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又非大分子物质,所以运输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小问2详解】比较1和4,自变量为顶芽的有无,实验

结果是去掉顶芽后的豌豆植株侧芽的平均长度长,说明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2和4这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去顶芽的切口是否涂抹生长素,实验结果是切口涂抹生长素后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进一步说明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在1和3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结果是涂抹细胞分裂素后的豌豆植株侧芽

的平均长度比不涂抹长,侧芽生长明显,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抑制的作用。通过比较曲线4与5,可知在这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侧芽的生长状况,其观测指标是侧芽的平均长度,结果是去顶芽切口涂抹赤霉素后侧芽生长的平均长度大于没有涂抹赤霉

素的的一组,由此说明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赤霉素类似物的酶,因此换用赤霉素类似物处理,效果更明显且持久。作用效果更明显且持久,那么侧芽长度平均值更大,因此曲线应该在曲线5上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关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实验分析能力

。通过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曲线的对比分析,找出实验的自变量,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得出相关的结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