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市蓟县擂鼓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3)页,79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2fcea5cbb8b3a1963e263440972fb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我国A市某中学(左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答案】1.C2.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理位置的判断、太阳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1题详解】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12:00,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4:08,则根据地方时原理和计算方法可得:当地的经度=120°-(14:08-12:00)×15°/h=88°E,天津市经度为117°E,则
该地位于天津市以西,排除A、B;A市冬至日昼长=(14:08-10:00)×2=8小时16分,教材上冬至日40°N昼长为9小时9分钟,根据冬至日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可知,A市的纬度较天津(39°N)高。因
此,A市位于天津市西北。故选C。【2题详解】日落时旗杆的影子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由东北逐渐移向东南,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根据一年中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春秋分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地的日落方位由西南移向正西,再移向西北,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北移到赤道,再北移到北半球。结合选项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立夏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过程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以某中学旗杆影子的变化和我国的24节气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判断和太阳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6题,要能够利用时间、昼
长的相关计算判断出该地的经度和昼长,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该地与天津的昼长的比较结果,得出该地与天津的南北方位;第7题,一是要明白题意,二是要掌握太阳日落方位的年变化规律,三是要根据24节气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
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朋友李先生家的顶楼阳台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为了更好地采光晾晒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节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还是要调一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
光射入?()A.18天B.36天C.25天D.50天4.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A.冬季长,夏季短B.冬季长,夏季长C.冬季短,夏季长D.冬季短,夏季短【答案】3.D4.
D【解析】【3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在冬季的正午直到1月16号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12月22日,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1月16日距离12月22日相差24日,因此在12月22日之前的24天内,也没有阳光照到阳台,即一共48天左右,结合选项,D正确,故选D。【4题详解】上海的纬度较天津的低,因此李先生家的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都较小,楼顶的影子较长,遮光面积较大,所以在晾晒衣物时,相同情况高度晾衣杆的高度可以高一点,绳索则需要短一点,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较短,据此分析选D正确。故选D。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10
月7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8日。图中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其绕地球转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5.对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B
.M公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C.M公转周期为24小时D.在a点观察到M为自西向东运动6.此时北京时间为()A.10月6日8时B.10月7日16时C.10月6日16时D.10月8日8时【答案】5.B6.D【解析】该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及地方时计算。【5题详解】M公转的线速度比a点自转的线速
度大,但是角速度相同;M的公转周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a点观察到M自东向西运动。所以选B。【6题详解】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表示的日期不相同,即两条分界线一个是180°经线,一个是0点所在经线,根据图中90°E和地球自转方向可知,0
点坐在经线为0°,即北京时间为7月8日8时。所以选D。下图是世界一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列各题。7.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A.甲乙之间的裂谷、海洋B.甲丙之间的海沟、海岭C.甲丙之间的褶皱
山脉、高原D.甲丁之间的海沟、岛屿8.甲板块A.参与了地质循环B.漂浮在莫霍面上C.周边多地震活动、少岩浆活动D.以海岸线与其它板块分割【答案】7.D8.A【解析】【7题详解】根据形态和边界分布判断,甲板块为太平
洋板块。图中显示,甲、乙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碰撞挤压边界,属消亡边界,一般不会形成裂谷、海洋,A错误。图中显示,甲、丙板块相离运动,形成张裂边界,属于生长边界,而海沟形成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边界,B错误。图中显示,甲、丙板块相离运动,形成张裂边界,属于生长边界,
而褶皱山脉、高原一般形成于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C错误。图中显示,甲、丁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碰撞挤压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板块之下,形成典型的海沟、岛屿等地貌,D正确。故选D。【8题详解】根据形态和边界分布判断,甲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包括甲板块在内的所示板块都参与了地质
循环,A正确。板块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岩石圈的单元,因此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是漂浮在莫霍面之上,B错误。太平洋板块周边是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既多地震活动、也可岩浆活动,特别是太平洋板块东南边海岭处,岩浆活动非常频繁,C错误。太平洋板块东
南边不是以海岸线与其它板块分割,而是以海岭与南极洲板块分割,D错误。故选A。【点睛】板块张裂地区(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大洋中脊等);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区(消亡边界)往往形成高大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等);海
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消亡边界)常形成海沟,以及山脉或岛弧(如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美洲西岸的山脉)。读110°E经线M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
差40°,回答下面小题。9.M地的纬度位置为()A.23°26′NB.20°NC.23°26′SD.20°S10.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A.46°34′B.43°26′C86°34′D.83°26′【答案】9.B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学生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
公式。【9题详解】南北回归线上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由材料可知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0°,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C错误;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22日,所以说该地位于北半球,B对D错误。所以选B。【10题详
解】从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2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46°34′,选择A。下表为我国某城市高二年级上期期末考试时间安排表(该市的正常午餐时间为13:30左右),读表完成下列各题。11.按正常作息时间,做出此考试时间安排最可能的城市是A.哈尔
滨B.天津C.武汉D.乌鲁木齐12.此次考试期间,该城市与重庆相同的是A.昼长逐渐变短B.地球公转速度变快C.正午太阳高度变大D.气温升高13.地理科考试结束时,该市某中学门口路灯的日照杆影,其方位最可能指向下图中的A.①处B.②处C.③
处D.④处【答案】11.D12.C13.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方时、区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昼长的变化规律,日影的朝向判断。【11题详解】按正常作息时间,午餐时间是当地正午12点左右,该市的正常午餐时间为
13:30左右,说明当北京时间13:30时,该市地方时是12点。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可以计算该地经度约东经88度左右,做出此考试时间安排最可能的城市是乌鲁木齐,D对。所以选D。【12题详解】根据表中的考试时间,此次考试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该城市
与重庆相同的是昼长逐渐变长,A错。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约是1月初,此时正变慢,B错。太阳直射点北移,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C对。此时正值冬季,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多,不能判断气温升高,D错。所以选C。【13题详解】根据表格,地理科考试结束时,时
间是17:10。结合前面分析,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30分,此时地方时为15:40,是下午时间,太阳位于西南天空,该市某中学门口路灯的日照杆影与太阳方向相反,朝向东北方向,其方位最可能指向下图中的②处,B对。所以选B。【点睛】昼变短夜变长不等于昼短夜长,如北半球昼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动,但其可能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也可能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亦是同样道理。日影朝向:始终在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正午,直射点日影消失;直射点以北,日影朝北;直射点以南,日影朝南。极点例外,北极点日影都朝南、南极点日影都朝北(出现极昼时
)。14.图7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
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区域距海遥远,降水少,风力作用强,①区域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要外力作用;②区域风速降低,出现“降尘”,说明该区域以风力风力沉积为主。③④区域降水多,以流水作用为主,其中③区域地势起伏大,因流水侵蚀
作用为主,④区域地势平坦,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16.甲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甲丙之间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解】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知是亚洲的日本,日本多山地和丘陵,且主要在日本的中部,故海岛的四周较为平坦,铁路主要在岛屿的四周,故主要受
地形影响,B正确。故选B。【16题详解】交通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坡度的陡缓,坡度陡,使交通运行增加危险性,要避开,D正确。等高线稀疏、河谷、鞍部等地形不是交通线避开的原因,ABC不对。故选D。二、综合题17.2010年北京时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
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结合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⑴在图中画出“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时地球绕日公转的位置。(用小圆圈在轨迹上表示地球位置,同时画出地轴)⑵当我
国“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时发射地西昌(约100ºE)的地方时是。⑶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或北)半球向(南或北)运动。⑷当地球位于_______(字母)处至_______(字母)处之间,盐城昼长由最短到最长。⑸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是从_______(字母)处到______(字母)处。⑹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热量带是。【答案】(1)如图:(2)10月1日17时39分57秒。(3)南、南。(4)C、A。(5)B、C
(2分)(6)北温带和北寒带。【解析】【详解】(1)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此时地球位于B与C之间,靠近B,如下图所示:(2)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卫星发射时,2010年北京时间10月1日18时59分57
秒,此时西昌(约100ºE)与北京相差20°,时差80分钟,计算可得时间为10月1日17时39分57秒(3)此时为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继续向南移动。(4)盐城昼长由最短到最长。地球位于冬至日至夏至日之间,对应图中C和A。(5)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是从夏至日A到冬
至日C。(6)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热量带是北温带和北寒带。18.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质构
造看,戊为,乙为。(2)从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看,乙处由作用形成,丙、丁处由作用形成。(3)从地形上看,戊处是,成因是什么。(4)若在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要在甲、乙两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处,请说明理由。【答案】(1)向斜断层(2)内力外力(3)山地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4)甲处背斜岩层结构稳定,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地质构造形成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要求学
生能够正确判读地质剖面图,从图准确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规律等能力。【详解】(1)从岩层的弯曲形体即可判断出向斜和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运动,形成断层。从地质构造看,戊为向斜,乙为断层。(2)由上题解析可知,乙处为断层
,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冲积扇,丁处位于河口,为河口三角洲,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3)从地形上可以看出戊处为山地,从岩层弯曲状况可以看出该处为向斜,为向斜山,向斜底部岩层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
侵蚀,反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地。(4)由上题解析可知,乙处为断层,甲处岩石向上弯曲,为背斜,断层出两侧岩层有相对运动,不易修建隧道,而背斜岩层结构比较稳定,修建隧道比较安全,也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所以应选择甲处修建隧道。【点睛】背斜与向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
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开发石油、天然气多寻找背斜构造(包括海底油、气开采)与之相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因其拱形结构,受力均匀,隧道、铁路等对地质要求较高的工程多在背斜选址。背斜岩
层的走向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背斜顶部地带岩石破碎,易开采,适宜建采石场。1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属_____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
,选择的海拔应为()A.240~250mB.250~260mC.260~270mD.270~280m(2)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__。(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
(4)乙图为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剖面图,如在该处修一高架桥,桥桩应打在①~④的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江南丘陵(2).B(3).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4).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5).④(6).背斜地区,拱形结构较稳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
移应用能力。【详解】(1)据图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域为江南丘陵;在图中找出A、B两点,可以发现A、B两地的海拔高度介于250~260米。(2)考查交通线路的建设。山区道路要保证地势起伏小,不穿过山脊和山峰;故该地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考查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适合在山
区修建,因为公路建设的成本较低、且难度较小。(3)考查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修桥要选在背斜构造,背斜地区拱形结构较稳固;图中显示④地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20.下图为某地区域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哪一个?原因是什么?(2)从地形
条件来分析,D城市到B城市之间公路没有修建成直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图示区域山地东、西两侧交通线路密度较大的是哪一侧?导致这种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什么?【答案】(1)A城市;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2)山地地形
的限制。(3)东侧;东侧临海,且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而西侧沙漠广布,且有山脉阻隔。【解析】【详解】(1)早期形成城市主要靠自然条件,如地形、河流等,据图可知,A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
便利,而其他城市则没有这种条件。(2)由图可知,B、D之间有山脉。为降低坡度D城市到B城市之间公路没有修建成直线。(3)影响交通线路密度的自然条件有地形、河流等。据图可知,东侧临海,且地形平坦开阔,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因此交通线路密度较大;而西侧沙漠广布,且有山脉阻隔,因此交通线路密度较小
。【点睛】山区的聚落多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分布相对稀疏,聚落规模小;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棋盘式布局。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聚落的分布、规模受地形的限制较小,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大;山区地形则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聚落多分布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而聚落的分布较为分散,规模也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