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答案和解析.docx,共(11)页,41.83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69182878e68febb87e9ca9e58aae1f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答案1.C2.A3.D4.①文艺作品,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才有生命力。②《三国演义》内容的“七分史实”,使得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基本真实,因而能够感动读者。③《三国演义》的“三分虚构”,是作家把深藏在文献中的故事进
行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因而更能打动读者。5.①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要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②文艺工作者要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态度,又要有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的创造能力。③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将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将生活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创造性劳动的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能够直接决定创造出精品佳作”错误。原文“文艺工作者是否具有‘创造性劳动’的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直接决定了他能否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
础上创造精品佳作”,“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直接决定”的是他能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精品佳作”。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说明文艺作品的生命
力只能源自生活真实”错误。原文“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说明文艺作品的生命力还可以建立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艺术创造、
艺术进步的前提。A.《倚天屠龙记》是依靠想象力的作品。B.《流浪地球》是科幻作品。C.《大秦帝国》是历史小说,主要依靠文献资料而创作,这三项都不能直接支持材料二的观点。D.《山乡巨变》是“作家在湖南体验生活期间的杰作”,正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创造”,能支持材料二的观
点。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可见文艺作品,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才有生命力。《三国演义》内容的“七分史实”,使得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基本真实
,属于“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因而“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能够感动读者。材料二“没有这种创造性劳动,生活就只能是原料,而不可能转化为艺术”“文艺工作者不是生活原料的‘搬运工’,不是理论、概念的‘画图员’,而必须既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态度
,又有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的创造能力,从而能够以优秀作品艺术地、审美地、丰盈地表现生活、照亮生活”,可见要打动读者还需要“创造性”的艺术加工。《三国演义》的“三分虚构”,是作家把深藏在文献中的故事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属于“创造性劳动”“艺术地
、审美地、丰盈地表现生活、照亮生活”。因而更能打动读者。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可得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要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的基础上。由材料二“文艺工作者不是生活原料的‘搬运工’,不是理论、概念的‘画图员’,而必须既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态度,又有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的创造能力,从而能够以优秀作品艺术地、审美地、丰盈地表现生活、照亮生活”可得出:文艺工作者要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态度,
又要有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的创造能力。由材料二“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将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将生活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才能以高峰之作写透生活本质和时代精神,写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可得出: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
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将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将生活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6解析:选A。《三国演义》也不是写史实。7解析:选D。从小说内容上看,赵六爷话少主要是因为他在认真思考办寿宴和防疫情的事情。8答案:①“欧·亨
利式结尾”的特点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本文结尾出乎意料,是因为赵六爷自始至终对做寿非常在意,让儿子宝山认真准备做寿,但是,自己却打举报电话,制止了寿宴。③结尾又在情理之中,赵六爷有一定的文化,思想觉悟不低,深明大义,他对疫情下停办寿宴是深思熟虑的,自己举报自己,既让宝山
尽了孝心,又让自己释然(心安)。9答案:①为防止疫情扩散,果断采取封城、封村等措施;②疫情防控信息及时、透明,使人清楚应该怎么做;③人民群众理解疫情防治大局,不计个人得失支持抗疫大局;④基层组织担当负责,人民群众
同心协力。10.B11.A12.D13.(1)现在陈国这些修城门的人,不能在这里实行其中的一条,我所以不用扶轼向他们表示敬意。(2)便让人对他说:“我借东西给别人,总是忘了它。我送东西给别人,如同丢弃了它。”14.①要爱国。孔子鄙视不爱国的人。②不随便接受别人的
馈赠。③要有礼让之心。【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目夷推辞说:“兄长立为嗣君而弟在下位,这是符合礼义的。如果弟弟立为嗣君而兄在下位,就不符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事却要我来做,我将要出逃。”“下”指“下位”即臣下之位,是“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目夷”是人名
,是“为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相同”错误。“孔子过”的“过”是“经过”的意思,“而行无过”的“过”是“过失”“过错”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句意:孔子经过这里。/并且行
为没有过失。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目夷逃往卫国,他才听从父命”错误。原文“乃逃之卫,兹父从之”意思是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父随后也跟他到了卫国。这里的代词“之”指代的是“目夷逃到了
卫国”这件事,“从”是“跟从”的意思。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行一”,实行其中的一条;“于此”,状语后置,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放在动词“行”之前;“不为轼”,不用扶
轼向他们表示敬意,要把“表示敬意”的意思补充出来。(2)“因”,于是,便;“假”,借;“与”,给,送给。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要爱国。原文孔子“过之,不轼”的原因是“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
;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可见孔子鄙视不爱国的人。②不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原文曾子不接受鲁君的馈赠,认为“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子思也不接受田子方的馈赠,认为“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仍虽贫也,不忍以身为
沟壑,是以不敢当也”。③要有礼让之心。原文兹父与目夷都推辞不做太子,并为此而出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参考译文:楚人攻伐陈国,陈国西门被烧毁,于是便命陈国的降民修理西门。孔子经过这里,在车上没有手扶横木表示敬意。子路说:“按照礼节,在车
上遇见三人经过时就要下车,遇见两人经过时就要扶轼表示敬意。今天陈国修城门的人数众多,先生您为何不扶轼表示敬意?”孔子说:“我听说过,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不智;知道了却不斗争,这是不忠;忠于国家却不殉死,这是不廉。现在陈国这些修城门的人,不能在这里实行其中的一
条,我所以不用扶轼向他们表示敬意。”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采邑,并说:“请以此来置办衣物。”曾子不肯接受,使者返回,再次又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不是先生有求于人,而是别人奉送给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
:“我听说: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惧怕别人,给予别人东西的人会对别人傲慢。即使国君赏赐我,不对我傲慢,但我能不惧怕吗?”曾子终于没有接受。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这些话,能够保全他的气节。”孔伋居住在卫国,他穿的乱麻絮成的
袍子连罩衣也没有,二十天才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了这件事,便派人赠送他狐白皮衣,恐怕他不接受,便让人对他说:“我借东西给别人,总是忘了它;我送东西给别人,如同丢弃了它。”孔伋辞谢不接受。田子方说:“我有您没有,为什么不接受呢?”孔伋说:“我听说:随便给人东西,不如把它当成废物丢在山沟溪谷中。我
虽然贫穷,但也不愿意把自己当作山沟溪谷,因此不敢承受。”宋襄公兹父是宋桓公的太子,宋桓公还有个后妻所生的儿子叫公子目夷,桓公很宠爱他。兹父因为父亲宠爱目夷,想要让他立为嗣君,就向宋桓公请求说:“请让目夷立为嗣君,我做他的国相来辅助他。”桓公问:“为什么呢?”兹父回答说:“我的舅家在卫国,很疼爱
我,如果最终立我为嗣,就不能前往,不能再去卫国,这是背弃了母亲。况且我知道自己才能也不足以居于目夷之上。”桓公没有准许,他便坚决向桓公请求,桓公便同意了他。桓公将要立公子目夷为嗣君,目夷推辞说:“兄长立为嗣君而弟在下位,这是符合礼义的。如果弟弟立为嗣君而兄在下位,就不符
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事却要我来做,我将要出逃。”于是他就逃到了卫国,兹父随后也跟他到了卫国。过了三年,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如果你不回来,将使我忧愁而死。”兹父这才返回,桓公又立他为嗣,让他做太子,然后目夷也回国了。15.D1
6.①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祝福与赞美,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17.(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江娥啼竹素女
愁芙蓉泣露香兰笑(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18.①一穷二白②鲜为人知(默默无闻)③刮目相看19.李恒德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这是他回国25年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也标志着我国开始在这一研
究领域崭露头角。20.①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他……”的句子,构成排比句。②这组排比句是用来表明李恒德在国内最早开始研究核材料所做的工作,三个句子分别从“制定标准”“开创方法”“实际工作”几个方面体现了李恒德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③用排比句表达,显得更有气势,凸显了李恒
德在核材料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前面有“李恒德负责筹建我国第一个核材料专业”,后面有“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可见“当时中国在核材料研究方面”底子差、基础薄,可用“一穷二白”。一穷二白:比喻基础差,底子薄。②此处前面有“为了
国家利益,他从未就这些研究成果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后面有“他是一名默默奉献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因此“他的真实工作”应该很少有人知道,可用“鲜为人知”或“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默默无闻: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没人知道。③中国在核材料研究
方面原来是“一穷二白”,现在“在这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因而获得了“国际同行”看法的改变,可用“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公开”应
该放在“发表”之前,“公开论文”表意不明,由前文“他是一名默默奉献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可知,李恒德此前没有公开发表过论文;二是搭配不当(或表意不明),“标志着……初出茅庐”,“初出茅庐”有“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
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的意思,而后文说“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因而应该是“标志着……崭露头角”。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他带领团队……”“他利用凝胶沉淀
法……”“他提出并主持了……”,连用三个“他……”的句子,构成排比句。画线句是对前面“他在国内最早开始研究核燃料材料及带电粒子束辐照效应”的具体表述,用来表明李恒德在国内最早开始研究核材料所做的工作;其中“他带领团队研究制定铀
的晶粒度标准”“他利用凝胶沉淀法最早在国内研制出二氧化铀的燃料微球”“他提出并主持了我国锆合金管材的氢氧化物分布研究”三个句子分别从“制定标准”“开创方法”“实际工作”几个方面体现了李恒德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排比的效果是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表达充分,富有气势,凸显了李恒德在核材料研究
方面的突出贡献。(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1.(1)可不是都能吃的;(2)但不可食用;(3)又不能入药。22.D作文【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审材料:材料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句话交代了
习近平主席讲这句话的背景,以及这句话的出处和强调的重点,明确指出了“法者,治之端也”的现实意义。第二句话点明按规矩行事的作用。第三句话强调国际交往、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遵循规则的必要性。立意时,应该围绕“举凡行事,循规则成,逾规则废”展开。“规矩”,
就是法律、法规,就是纪律、准则,就是制度、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底线、不能愉悦的红线。世界便没有了规矩,便无约束。生活中要懂得适时行事的方圆,严以律己方,宽以待人圆;精神操守方,思想方法圆;目标志向方,行动决策圆。审任务:根据材料的启示意义,并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感悟与思考。【立意】1.心中有规矩
,行事定方圆;2.规矩,和谐关系;3.遵守规则走向美好未来。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素材】1.“规矩”,古代工匠所使用的两种工具,“规”指圆规,用以打造圆窗,圆桌等。“矩”指曲尺,所谓曲尺指一横一直为直角的尺,用以打制方形物件必备的工具。没
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和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一句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后被人们引用于凡事都有它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方圆也不再特指方形、圆形物体。遵守规则和尊重规矩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道德底线,
但是往往会有一些人有意无意的去挑战或者破坏规矩,这样所产生的后果也可想而知!比如现在有很多人为了图快,图方便而随意的穿马路,闯红灯,从而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每年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被事故夺取生命的事例数不胜数,也使得多少家庭支离破碎!2.除了人
类的生活中存在规则,动物间也会有既定的规则。比如蜜蜂分工合作的规则,一般情况下,一群蜜蜂有一只蜂王,大批的工蜂和雄蜂组成,它们的形态在蜂群中,职能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生活规律也各有特点,蜂王和雄蜂共同完成生殖任务,而工蜂将完成一切巢内
外的工作。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发生过人类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这正是因为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
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尘粒沙土卷气流卷起升入高空,便形成了这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这就是人类不尊重大自然的规矩而讨来的苦果。也正是因为人类不遵守自然规则,地球上许多动物已经走向了灭绝,而更多的动物正濒
临灭绝。许许多多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不断变化,这样经历了很长时间演化而来的规则,正是目前最适合我们的,遵守规则会让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创建一个充满秩序,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3.冯玉祥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当年担任陕西督军的时候,一次接待了两个
外国人。他很有礼貌地请他们坐下,谈话。两个外国人打开旅行袋。拿出一块新鲜的野牛肉,要送给冯玉祥。冯玉祥问:“哪里弄来的野牛肉?”外国人回答:“是我们在终南山打猎打来的。野牛凶得很,不好打。”冯玉祥皱起了眉头:“你们到
终南山打猎,和谁打过招呼?领过许可证吗?”外国人忙说:“我们打的是野牛,没有主人,用不着和谁打招呼。”冯玉祥沉下脸说:“终南山在我们中国,是我国的领土。野牛生在这里,自然归我国所有,怎么说没有主人?你们不经允许,私自猎牛,这
是犯法的!我作为地方官,有保护国家主权的责任。你们在中国就要守中国的规矩,不能蛮不讲理!”两个外国人理屈词穷,只得承认做了错事。【答案】例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如俗话所说
,人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规矩。人为了社会能正常运转,各种事情能被正确处理,所以制定了规则。不遵守规则就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曾几何时,两名游客因为未遵守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猛兽区严禁下车的规定擅自下车,结果导致了两名游客一死一伤的惨剧。这个惨案的发生,给我们一个警告;旅行、游玩需遵守规则。莱蒙特曾
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秩序各就各位。规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亭台楼阁,它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则如一位严正的法官,评判着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每个国家的处事举措;规则如一架天平,它绝不故意地偏袒一方,也不带有成见地过分
惩处。规则衡量着国民的素质与良知,帮我们不断纠正、调整着偶尔偏离的航向或轨道……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怎能使国家海清河晏,屹然崛起,跻身于强国之列?如果一个军队没有严明的军规,怎能做到屡
战屡胜,所向披靡,雄霸于四方?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家规家训,怎能做到其乐融融,怡然自乐,家和万事兴呢?故而,莫要无视规则,莫要逞能任性,莫让前行的步伐太过洒脱不羁。规则意识体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秩序的维持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日本的道路十分狭窄,
所谓的国道只有上下两条车道,赛车的场景蔚然壮观,但没有一个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没有看到一辆车从空荡荡的下行车道向前超速行使,甚至没有人鸣笛催促前面的车辆。一百多公里的公路大塞车,日本人竟然临窄不乱,七八个小时的等待,日本人竟然不急,如此守规则,万众一心的民族
,真是令人可怕又可敬。规则一旦约定俗称,就必须重视,并且严格遵守。朗德纳克率领军舰从英国偷渡到法国,由于炮队长没有把最后一门大炮固定好,大炮在暴风雨中随着颠簸的舰身翻滚,幸亏炮队长挺身而出,制服了这个钢铁怪兽,然而在欢呼声中,朗德纳为炮队长带上奖章的同时,厉声说道:“把他拉出去枪毙,他的勇敢
应受到奖励,然而他的疏忽几乎毁了这条军舰。“规则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我控制,规则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阿米尔如是说。反观中国当下,人们乘上“经济发展“这辆高速列车,奔波于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丛林中,规则意识早已淡化
或者消失。无视他人利益和规则,以自我为中心已成为国人的信条。于是,一些人的行为和现象都被打上了“中国式”的烙印。中国式过马路,方便了个人,却拉低了国民素质,终究会自食苦果。中国式企业,假冒伪劣商品时时刻刻
无处不在;中国式饮食,有害添加剂防不胜防……无视规则失去良心和道德,破坏了生存空间,伤了未成年孩子,最终也伤了自己。试问,地球上唯一有高级智慧的生命——人类,漠视规则,害人害己,情何以堪?人世间,一切都有法度,一切皆有规矩,莫让放任的私心杂念
驾驭理智的心,莫让无规则成为永远的伤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