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生物 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1.511 M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生物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生物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生物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生物 答案.docx,共(22)页,1.51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680320c9245ad694a4917daa164786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题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绿藻(含叶绿体)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细菌)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C.绿藻

和螺旋藻都具备能够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D.绿微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

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详解】A、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都是细胞生物,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B、绿藻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和核仁,而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核仁

,B正确;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因此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正确;D、螺旋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藻是真核生物,含有叶

绿体,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故选D。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化合物都含有C、H、O三种元素B.细胞中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的不同,但种类相同C.无机盐有维持细胞内酸

碱平衡的作用D.Mg2+是叶绿素、血红素等分子的组成成分【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

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详解】A、细胞中的水不含C元素,无机盐一般不全含C、H、O三种元素,A错误;B、

细胞可以有选择性的从外界获取物质,故细胞内的元素含量、种类与无机自然界差异很大,B错误;C、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如人体内环境中的碳酸氢根和磷酸氢根等,C正确;D、Mg2+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成分,Fe2+是血红素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

选C。3.脂肪肝通常是由于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引起的常见病,属于可逆性疾病,其发病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调整生活习惯可恢复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是肝细胞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B.人体适量摄入胆固醇有利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均属于

脂肪D.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答案】C【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详解】A、磷脂是细胞膜重要的组成成分,是肝细

胞膜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A正确;B、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适量摄入胆固醇有利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C、磷脂和胆固醇不属于脂肪,C错误;D、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中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

转化为糖类,D正确。故选C。4.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菌中,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鱼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D.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详解】A、细菌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

DNA,A错误;B、核酸分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B错误;C、鱼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C正确;D、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D错误。故选C。【点睛】该题解题关

键在于了解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DNA的初步水解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含氮碱基。5.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或梨的

实验效果要好一些B.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黄色C.双缩脲试剂B液经蒸馏水处理后也可用于检测还原糖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答案】A【解析】【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

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详解】A、在选择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时,可以使用富含还原糖的苹果或梨的匀浆,A正确;B、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B错误;C、双缩脲试剂B液的浓度小于斐林试剂的乙液,故双缩脲试剂B液经蒸馏水处理后不可以用于检测还原糖,C错误;D、斐林试剂应现配现用,D错误。故选A。6.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也叫质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植物细胞中细胞

壁是边界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细胞内的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面,细胞外的有害物质也不能进入细胞C.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一定依赖细胞间接触D.动物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

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详解】A、细胞膜也叫质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也是植物细胞的边界(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作为细胞的边界),A

错误;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控制能力是相对的,如病毒等病原体可能会进入细胞,B错误;C、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只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高等植物相邻细胞之间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C错误;D、动物细胞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正确。故选D。7.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现象,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如图乙所示。将一个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中液体的浓度大于a中液体的浓度B.当图乙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再发生

变化时,图甲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答案】B【解析】【分析】水渗透的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一侧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一侧。溶液失水越多,导致其浓度越变大,吸水能力越强;溶液吸水越多,导致其浓度越小

,吸水能力越弱。图丙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什么过程,是不能确定的。【详解】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中液体的浓度大于a中液体的浓度,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A正确;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液面上升的速率(单位时间上升的高度)在减慢,直至不再上升,当图乙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

再发生变化时,由于b含有一定的高度,会产生一些重力势能,此时图甲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应b大于a,B错误;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半透膜结构的是原生质层,由③④⑤组成,即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C正确;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或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

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正确。故选B。8.细胞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细胞内外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物质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是协助扩散B.胞吞、胞吐的过程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C.水分子更多的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D.O2、

葡萄糖和Ca2+均可以借助转运蛋白通过细胞膜【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

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还可能是主动运输,A错误;B、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B错误;C、水分子主要以通道蛋白介

导的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C正确;D、O2通过细胞膜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D错误。故选C。9.“自身酿酒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患者即便滴酒不沾,但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也会像醉酒一样。过去一些病例表明,这种疾病往往由肠道菌群发酵引起,酵母

菌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结合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酒精时能产生ATP但不产生CO2B.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只转化为酒精中的能量C.患者在饮食方面减少面食的摄入,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酒精的产生速率D.给患者肠道提供抗病毒

药物,可以对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可以将葡萄糖彻底分解成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详解】A、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和CO2,A错误;B、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有三个去路

,散失的热能、ATP中储存的化学能和酒精中的能量,B错误;C、呼吸作用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面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进入肠道水解为葡萄糖被吸收,所以减少面食的摄入会降低呼吸速率,C正确;D、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对象是病毒,该病主要是由肠道中菌群发酵引起,所以抗病毒药物对该

病无效,D错误。故选C。10.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韭黄进行相关实验,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如图一所示。再以色素扩散距离为横坐标,色素含量为纵坐标,绘制韭菜色素含量与扩散距离的关系图,如图二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

被破坏,过滤时选用滤纸效果更好B.图一韭黄中缺少的色素是图二中的丙丁,它们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小的是图中的4和甲D.画滤液细线时要连续画2-3次,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色素

在滤纸上扩散的距离,可以判断:甲是叶绿袁b,乙是叶绿素,丙是叶黄素,丁是胡萝卜素。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刊中,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密更充分,各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大的,最先在纸上层析,

扩散的距离最远,溶解度最小,最后在滤纸上层析,扩散的距离最近。【详解】A、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滤纸对色素具有吸附作用,若用其过滤,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色素含量少,使实验效果不明显或失败,A错误;B、韭黄缺少的色素3、4为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为图二中的乙和甲,不是丙丁,B错误;C、溶解度高的色素距离滤液细线远,所以溶解度最小的为4和甲,C正确;D、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接触滤液细线,画滤液细线时需要等上一次划线干了以后再划线,不能连续划,D错误。故选C。11.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麦芽中多酚

氧化酶(PPO)会降低啤酒品质。如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PPO能催化麦芽中的葡萄糖的氧化反应B.在相同温度时,经过相同时间pH=8.0的酶促反应剩余底物比pH=8

.4的少C.麦芽酿酒过程中应控制在温度为80°C、pH=8.4的条件下D.据图推测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最适pH值不会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

度和pH值。【详解】A、PPO是多酚氧化酶,能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不能催化麦芽中的葡萄糖的氧化反应,A错误;B、由图可知,pH为8.4时酶活性最强,催化效率最高,故在相同温度时,经过相同时间pH=8.0的酶促反应剩余底物比pH=8.4的多,B错误;

C、在温度为80°C、pH8.4的条件下,PPO的活性高,此时会降低啤酒质量,C错误;D、据图可知,在不同的温度下,PPO的最适pH值均为8.4,可推测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最适pH值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12.当肌肉受损时,免疫细胞迅速进入组织并在肌肉干细胞开始修复之前去除

坏死组织。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受损肌肉的修复主要通过肌肉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来实现B.肌肉干细胞和肌肉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同C.肌肉受损时,肌肉组织的坏死属于细胞凋亡D.衰老的肌肉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

胞萎缩,细胞核体积变小【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调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调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受损肌肉的修复实质是肌肉干细胞分裂并分化为肌细胞的过程,A正确;B、肌肉干细胞和肌肉细胞来源于一个受精卵,其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B错误;C、肌细胞的坏死属于细胞坏死,细胞坏死和细胞调亡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C错误;D、衰老的肌肉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细胞核体积变大,D错误。故选A。1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在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C.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

细胞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多,使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A正确;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具有全能性,B正确;C、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差异,这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D

、细胞分化不会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使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D。14.植物根细胞吸收的含氮无机盐主要为NO3﹣和NH4﹢,对这两种离子的吸收机制如下图(已知NH4﹢的吸收由根细

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进出根细胞所需转运蛋白不同的B.根细胞吸收NH4﹢需要直接消耗细胞内ATPC.ATP合成抑制剂会影响根细胞对NO3﹣的吸收D.根细胞吸收NH4﹢的速率与载体蛋白a的数量有关【

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NH+的吸收需要蛋白a,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属于主动运输;H+的排出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蛋白b,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H+运输进入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蛋白c,属于协助扩散;NO3-运输进入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c,属于主动

运输。【详解】A.根细胞依赖蛋白c吸收H+,而依赖蛋白b排出H+,A正确;B、NH+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不需要直接消耗ATP,B错误;C、根细胞在H+浓度梯度内流时同向吸收NO3-,但是细胞内H+排出需要消耗ATP,所以ATP合成抑制剂会抑制根细胞对NO3-的吸收,C正确;D

、根细胞吸收的NH4+需要通过转运蛋白完成,蛋白的数量会影响吸收速率,D正确。故选B。15.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分子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的“A”代表腺嘌呤B.同一细胞内合成的ATP,其用途可能不同C.ATP末端的磷酸

基团转移势能较低,导致远离A的化学键易断裂D.ATP水解释放的Pi能与其他分子相结合,但不伴随能量的转移【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详解】A、ATP分子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的“A”代表腺苷,A错误;B、同一细胞内合成的ATP,其用途可能不同,例如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中的用于暗反应,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用于生命活动的消耗,B正确;C、ATP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势能较高,导致远离A的化学键易断裂,C错

误;D、ATP水解释放的Pi能与其他分子相结合,并伴随能量的转移,D错误。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16.甲状腺细胞可以利用氨基酸和碘离子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b、c是相关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b是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酸的—COOH,完成该过程的场所是图乙中的①B.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与图甲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图乙中③②⑤D.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加工、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

不变的有②和④【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主动运输,b表示脱水缩合,c表示加工和分泌: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细胞膜,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囊泡.【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涯白质,在该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氨

基脱去一个H,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个OH,所以产生的水中氧仅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完成的场所是乙图①核糖体,A正确;B、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是胞吐,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甲图c过程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

,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乙图中的③内质网至②高尔基体再到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⑤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D、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②高尔基体膜,④细胞膜的面积增大,D错误。故选D。17.蛋白水解酶分内切酶和外切酶2种,外切酶专门作用于肽链末端的肽键,内切酶则作用于

肽链内部特定区域的肽键。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氨基端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切酶和外切酶发挥作用时,都会消耗细胞中的水分子B.短肽A、B、C比该四十九肽多1个氧原子

C.该四十九肽只有第22和49号位为赖氨酸D.该四十九肽的苯丙氨酸存在于第17、31和32号位上【答案】B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后,形成的短肽A、B、C中,

肽键减少了5个,苯丙氨酸减少了3个,多了2个羧基,所以短肽A、B、C比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1个,N原子数减少3个;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氨基端的肽键,所以形成的短肽D、E中,肽键减少了3个,赖氨酸为位点2

2、23、49,苯丙氨酸为位点17、31和32。【详解】A、内切酶和外切酶发挥作用时,都会断裂肽键,所以都会消耗细胞中的水分子,A正确;B、短肽A、B、C的形成过程中共去掉第17、31和32位苯丙氨酸,此过程共

需要断裂5个肽键、消耗5个水分子,脱掉3个苯丙氨酸,每个苯丙氨酸含有2个氧原子、每个水分子含有1个氧原子,所以短肽A、B、C比该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1个,B错误;C、酶2切开后,22、49位氨基酸都没了,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氨

基端的肽键,22位赖氨酸整体脱落,说明右侧也被切开,说明22位赖氨酸右侧也是赖氨酸,所以该四十九肽的赖氨酸存在于第22、23、49号位,C错误;D、酶1切开后,第17、31、32号位都没了,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两侧的肽键,故该四十九肽的苯丙氨酸存在于第17、31、32号位

,D正确。故选BC。18.在温度适宜和一定CO2浓度的条件下,测定作物甲和作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项目光补偿点的光强(klx)光饱和点的光强(klx)光饱和时CO2的吸收量(mg/100c

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甲13115.5乙393015A.作物甲适合生长在光照较弱环境中,作物乙则适合生长在较强光照条件下B.当光强为3klx时,作物甲比作物乙的光合速率低C.当光

强在3~9klx范围内的某一点时,两种作物的CO2吸收量相等D.当光强为9klx时,作物甲和作物乙的CO2固定量分别为11和30mg/100cm2叶·小时【答案】BD的【解析】【分析】1、光补偿点是指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

;2、光饱和点是指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不再提高的光照强度,此时限制光照强度的原因可能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指的是呼吸速率,光饱和时CO2吸收量指的是在光饱和点时的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与甲相比,作物乙的光补偿点大,光饱和点较高,故作物乙是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物甲适合生长在光照较弱的环境中,A正确;B、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作物甲的光合速率为11+5.5=16.5,作物乙的光合速率为15,所以作物甲比作物乙的光合速率高,B错误;C、光照强度为3kl

x时,植物甲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为11,植物乙为0,光照强度为9时,植物乙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为30,植物甲为11,这范围一定存在一点,二者吸收量相等,C正确;D、CO2固定量代表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乙植物的C

O2固定量,即总光合速率=30+15=45mg/100cm2叶•小时,甲的CO2固定量是16.5mg/100cm2,D错误。故选BD。1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B.温度过高、过低或pH不适宜都可能导致酶结构破坏而使其丧失催化功能C.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酶既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也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答案】AB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

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而少数酶是RNA,不是在核糖体合成的,A错误;B、低温只是降低了酶的活性,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活性还能恢复,B

错误;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这些都是生物大分子,所以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如唾液淀粉酶可被胃蛋白酶分解,C正确;D、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D

错误。故选ABD。20.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下列叙述正确是()A.图中M为赤道板、N为细胞核、P为星射线B.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⑤②③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同一时期D.处于④

所示时期的细胞内有蛋白质的合成,且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模式图可知,图中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②表示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③表示末期,形成了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核;④表示间期,核膜核仁还存在;⑤表示中期,着

丝粒排列在赤道板尚。M是细胞板,N是核仁,P是纺锤丝。【详解】A、图中M为细胞板、N为核仁、P为纺锤丝,赤道板不是客观存在的结构,星射线存在于动物细胞中,A错误;B、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前期、⑤中期、②后期、③末期,④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⑤②③

,B正确;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都发生在间期,C正确;D、④所示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存在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正确。故选A。三、非选择题的21

.(12分)下图1为某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与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相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标号)(1)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______。图1中③是____________,其功能为__________

_。(2)图1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除了⑥线粒体外,还有___________(填写序号),图1中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是[]____________。图1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填写名称)。(3)①小窝蛋白分

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②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

酸)和肽段2(102~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3,据图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________(填“肽段1”或“肽段2”)中。(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__

________结构会发生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1)①.动物细胞②.核仁③.与核糖体的形成及某种RNA的形成有关(2)①.①⑧⑨⑩②.⑧细胞膜③.中心体和核糖体(3)①.疏水性②.肽段1(4)空间【解析】

【分析】1、分析图1可知:①~⑩分别是内质网、细胞质基质、核仁、染色质、核糖体、的线粒体、中心体、细胞膜、核膜和高尔基体。2、分析图2可知,小窝是细胞膜的一部分,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了膜的基本骨架,由于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分析图3可知,肽段1+胆固醇曲线与肽段1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与肽段2+胆固醇曲线与肽段2比,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由此结果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小问1详解】由于图

1所示的细胞中无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且有中心体,故此细胞是动物细胞;图1中的③是核仁,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及某种RNA的形成有关。【小问2详解】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图1所示结

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①内质网、⑥线粒体、⑧细胞膜、⑨核膜、⑩高尔基体;图1中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是细胞膜,对应图中的⑧;图1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小问3详解】①由题图可知,小窝分为三段,中间由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位于图1细胞的②细胞质中。②图

3中结果显示,在肽段1中加入胆固醇之后荧光强度下降很多,而在肽段2中加入胆固醇之后荧光强度几乎无变化,显然在肽段2中加入的胆固醇并未与肽段2发生结合,因此可推测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小问4详解】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

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因为结构影响功能和形态,小窝会变扁平,进而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22.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左侧密闭透明的容器中,给予恒定且适宜的光照;右侧容器只充满氮气(氮气对生物的代谢无影响),并

放置有酵母菌培养液,开始时阀门关闭(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阀门始终关闭,则左侧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2)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短时间内该植物叶肉细胞中C5/C

3的值将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叶肉细胞中C5生成C3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称作_____________。(3)打开阀门后当容器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填

“大于零”、“小于零”或“等于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若将酵母菌培养液换为乳酸菌培养液则打开阀门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2)①.变小②.叶绿体基质③

.二氧化碳的固定(3)①.大于零②.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与植物和酵母菌的呼吸速率之和相等(4)①.下降②.乳酸菌无氧呼吸不释放C02,打开阀门后,C02由左侧容器向右侧容器扩散,引起容器中C02浓度下降,因此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解析】【分

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左侧容器内有绿色植物、恒定且适宜的光照和空气,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植物产生了大量的氧气,打开阀门后可以为酵母菌有氧呼吸提供氧气;右侧装置内有酵母菌培养液、氮气,酵母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

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当阀门打开后,可以利用左侧提供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为左侧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小问1详解】由于阀门始终关闭,且左侧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左侧容器内CO2浓度先逐渐降低,后来由于二氧化碳的

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又趋于稳定。【小问2详解】一段时间后,在打开阀门的短时间内,右侧的二氧化碳进入左侧,导致左侧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增强,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

基本不变,所以短时间内该植物叶肉细胞中C5/C3的值将变小;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该过程被称作二氧化碳的固定。【小问3详解】当容器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时,说明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

化碳与植物和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之和相等,所以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小问4详解】若将酵母菌培养液换为乳酸菌培养,由于乳酸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打开阀门后不能为左侧提供二氧化碳,导致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仍然有

所下降。23.如图所示,图甲为由磷脂分子组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侧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____

______,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依靠胞吞和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2)将图乙所示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由于_______________,该细胞会吸水涨破。涨破后所获得的膜面积与该细胞的细胞膜面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____。(3)图甲所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但离子不能通过该膜。若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通过该膜的方式是________。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

高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侧液面。(4)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加上图乙中的蛋白质①,再作为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高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侧液面。【答案】(1)①.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②.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

)①.细胞内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蒸馏水浓度②.相等(膜面积等于细胞膜面积)(3)①.协助扩散(易化扩散)②.等于(4)低于【解析】【分析】甲图: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乙图: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从

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丙图: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运输到高浓度溶液。A侧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1mol/L的乳酸溶液,达到渗透平衡时,两侧的液面高度相同。【小问1详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

质和蛋白质,细胞膜的功能主要能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承担;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这两类物质运输都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实现胞膜运输。【小问2详解】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由于红细胞内部细胞

质的浓度大于外界蒸馏水浓度,红细胞会吸水胀破。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获得的膜面积与细胞膜的面积相等。【小问3详解】图甲所示为磷脂双分子层,离子不能通过该膜,而在人工磷脂双分子层中

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后,K+可以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说明缬氨霉素是K+通过人工膜的特异性转运蛋白,K+通过该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此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葡萄糖和乳酸通过;A侧

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1mol/L的乳酸溶液,达到渗透平衡时,两侧的液面高度相同。【小问4详解】图甲所示人工膜加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再作为图丙的半透膜,A侧的葡萄糖能进入B侧,而B侧的乳酸不能进入A侧,一段时间后

,B侧的浓度高于A侧,A侧水分子进入B侧,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低于B侧。24.图1表示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NADH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成酶内部的通道流回线粒体

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反应过程①②③④中,能在酵母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_(填序号)。(2)若剧烈运动时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和有氧呼

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6,则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___________。消耗同样多葡萄糖,①④过程比①②过程释放能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图2中的NADH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生成场所是__________,膜上蛋白质的功能有______

(答出2点)(4)由图可知H+以__________的方式由线粒体内外膜间隙运回线粒体基质,同时伴随ATP合成。【答案】(1)①.丙酮酸②.①②③(2)①.1:1②.①④过程分解有机物不彻底,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3)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②.催化ADP和磷酸合成ATP、协助H+

进出线粒体内膜(4)协助扩散【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a是丙酮酸,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③是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的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阶段(无

氧呼吸第二阶段);图2所示膜结构为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小问1详解】根据题图分析,图1中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a代表的是细胞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图1中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

二、第三阶段,③是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的阶段,④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阶段,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所以能在酵母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①②③。【小问2详解】人体肌细胞

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比为1:1;消耗同样多葡萄糖,①④过程比①②过程释放能量少的原因是:①④过程分解有机物不彻底,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小问3详解】图2中的NADH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故生成场所是细

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据图可知,膜上蛋白质的功能有:催化ADP和磷酸合成ATP、协助H+进出线粒体内膜等。【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H+由线粒体内外膜间隙运回线粒体基质,同时伴随ATP合成,此过程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

呼吸过程,意在考查的审题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25.下图为两种不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填字母),图甲中与前一时期相比较染色体数目倍增的时期是__________(填字母)。(2)图乙所示细胞的

染色体与核DNA之比为__________,图乙所示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用胰蛋白酶处理图乙中结构3后,剩余的细丝状物质是__________。(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与__________有关。用光学显微镜观

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图甲中位于图丙中DE段的时期是__________。【答案】(1)①.A

、C②.B(2)①.1:2②.8③.DNA(3)①.中心体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无分裂能力,染色体在细胞中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4)①.着丝粒分裂②.后③.B、D【解析】【分析】分析图甲:A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

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中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分析图乙:该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图丙:AB段表示细

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每条染色体上由一个DNA分子变成两个DNA分子;BC表示每条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CD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上由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小问1

详解】染色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形成到着丝粒分裂后消失,因此图甲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A、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图甲中与前一时期相比较染色体数目倍增的时期是B有丝分裂后期。【小问2详解】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

期。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图乙所示细胞中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图乙中结构3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用胰蛋白酶处理图二中结构3后,剩余的细丝状物质是DNA。【小问3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形成纺锤体与中心体有关,在前期中心体发

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由于细胞高度分化,无分裂能力,染色体在细胞中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故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染色体。【小问4详解】图丙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由两个DNA分子变成

一个DNA分子,形成的原因是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该过程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丙中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所以图甲中位于图丙中DE段的时期是B、D。【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

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

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