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二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线上考试理综I卷化学试题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1.253 MB
  • 2024-09-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二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线上考试理综I卷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二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线上考试理综I卷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二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线上考试理综I卷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二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线上考试理综I卷化学试题.doc,共(22)页,1.25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62aac89018672402862e4c077c3a9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建二中2020届高三理科综合线上试卷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Al-27Si-28Ca-40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型冠状病毒病正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下是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均要用到有机高分子材料C.过氧化氢、乙醇、过氧乙酸等消

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目的D.84消毒液是以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可以提升消毒效果【答案】B【解析】【详解】A.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

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有机物种,因此新型冠状病毒除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N、P等元素,故A错误;B.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主要采用PP(聚丙烯,占总数的62%)无纺布材料,适用于农用薄膜、制鞋、制革、床垫、均要用到有机高分

子材料,故B正确;C.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目的;乙醇能渗入细菌体内,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而达到消毒目的,原理不同,故C错误;D.如果将酒精和84消毒液混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乙醇被次氯酸钠氧化,使

消毒效果降低,故D错误;答案选B。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5mL16mol/L浓硫酸与足量锌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B.5.8g熟石膏(2CaSO4•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

.02NAC.4.6gC2H6O中含C-H键数为0.6NAD.1L甲醛气体完全燃烧消耗O2的数目约为AN22.4【答案】B【解析】【详解】A.浓硫酸与锌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变为

稀硫酸时发生反应:Zn+H2SO4(稀)=ZnSO4+H2↑,n(H2SO4)=c·V=16mol/L×0.0125L=0.2mol,若完全发生第一个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若发生第二个反应,

转移电子数目为0.4NA,因此反应转移电子数目大于0.2NA,小于0.4NA,故A错误;B.熟石膏(2CaSO4•H2O)摩尔质量是290g/mol,则5.8g熟石膏的物质的量n=5.8g290g/mol=0.02mol,由于熟石膏中

(2CaSO4•H2O)~H2O,所以0.02mol该物质中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故B正确;C.C2H6O相对分子质量都是92,则4.6gC2H6O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C2H6O可能有的结构为CH3CH2OH和CH3OCH3,两种结构中1分子含有的C-H键分别为5

个和6个,所以4.6gC2H6O中含C-H键数不一定为0.6NA,故C错误;D.甲醛气体,若在标准状况下1L的物质的量为n(甲醛)=1L1=mol22.4L/mol22.4,1mol甲醛完全燃烧消耗1molO2,则1L甲醛气体完全燃烧消耗O2

的物质的量是1mol22.4,消耗氧气的分子个数约为AN22.4,而题目中缺少“在标准状况下”限制,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易错点为A,解题时要注意硫酸的浓度,浓硫酸和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的产物不同,浓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

气。3.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A.制取蒸馏水B.制取收集氨气C.乙酸乙酯的制备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答案】C【解析】【详解】A.温度计应安装在通向冷凝管的侧口部位,故A项错误;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伸入试管底部,故B项错误;C.该装置可以制

备乙酸乙酯,C项正确;D.加热固体试管口应朝下,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4.β一l,3一葡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功效,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β-l,3一葡聚糖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6Hl2O6)nB.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C.可以发生氧化反应D.葡萄糖发生加

聚反应可生成β-l,3一葡聚糖【答案】C【解析】【详解】A.如图所示每个节点为一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缺化学键的碳原子用氢原子补齐,则分子式为(C6Hl0O5)n,故A错误;B.根据同系物的概念

:结构相似,类别相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同系物,该有机物与葡萄糖,结构不相似,组成上差别的也不是CH2原子团,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C.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有醇羟基,具有醇的性质,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β-l,3一葡聚糖的结构简

式分析,葡萄糖发生分子间脱水的缩聚反应可生成β-l,3一葡聚糖,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醇可以氧化成醛,醛也可以氧化成酸,醇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直接氧化成酸。5.化合物M(如图所示)可用于制备各种高

性能防腐蚀涂料。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Z>XB.X元素的族序数是Y元素的2倍C.工业上电解熔融Y2X3化合物制备单质YD.

W与X形成的所有化合物都只含极性共价键【答案】D【解析】【分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则W为第一周期主族元素,W为H,Z应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

可知,Z可形成3个单键和1个双键,因此,Z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Z为P,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X的质子数=1512+=8,则X为O,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Y可形成+3价阳离子,则Y为Al,以此解答。【详解】A.X为O,第二周期元素,Y为Al,

Z为P,Y、Z为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Y>Z>X,故A正确;B.X为O元素,第ⅥA族元素,Y为Al元素,第ⅢA族元素,X的族序数是Y元素的2倍,故B正确;C.X为O,Y为Al,Y2X3为Al2O3,

工业上制备单质Al的方法为电解熔融Al2O3,故C正确;D.X为O,W为H,W与X形成的化合物有H2O和H2O2,H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答案选D。【点睛】氢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形成水,含有极性键,或

是过氧化氢,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6.中国科学家研究出对环境污染小、便于铝回收的海水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Ⅰ为阴极,其反应为:O2+4H++4e-=2H2OB.聚丙烯半透膜允许阳离子从右往左通过C.如

果电极II为活性镁铝合金,则负极区会逸出大量气体D.当负极质量减少5.4g时,正极消耗3.36L气体【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电极Ⅰ为正极,其反应为:O2+4H++4e-=2H2O,故A错误;B选项,根据图中信息右边酸性溶液,左边为碱性海水,右边氢离子不能通过聚丙烯半透膜,故B

错误;C选项,如果电极II为活性镁铝合金,镁铝形成很多细小的原电池,镁失去电子,铝上氢离子得到电子,因此在负极区会逸出大量气体,故C正确;D选项,当不是标准状况下,无法算正极消耗气体的体积,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点睛】通过体积算物质的量时,一定要

看使用条件,1、是否为气体,2、是否为标准状况下。7.甲胺(CH3NH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一元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CH3NH2+H2OCH3NH3++OH-常温下,向20.0mL0.10mol/L的甲胺溶液中滴加V

mL0.10mol/L的稀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相关微粒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点对应加入盐酸的体积V<20.00mLB.常温下,甲胺的电离常数为Kb,则Kb=10-3.4C.b点可能存在关系:c(Cl-)>c(CH3NH3+

)>c(H+)>cOH-)D.V=20.00mL时,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7mol/L【答案】C【解析】【详解】A.若加入20mL的盐酸,则盐酸和甲胺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NH3Cl溶液,CH3NH3Cl是强酸弱碱盐,所得溶液呈酸性,b点溶液呈中性,所以b点对

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小于20mL,故A正确;B.由甲胺的电离方程式为:CH3NH2+H2OCH3NH3++OH-可知,甲胺的电离常数为Kb=c(OH-)c(CH3NH3+)/c(CH3NH2),a点溶液的pH=10.6,

c(H+)=10-10.6,c(OH-)=10-3.4,lgc(CH3NH3+)/c(CH3NH2)=0,则c(CH3NH3+)/c(CH3NH2)=1,代入Kb=c(OH-)c(CH3NH3+)/c(CH3NH2)中,得出Kb=10-3.4,故

B正确;C.b点pH=7,中性溶液,c(H+)=c(OH-),故C错误;D.若加入20mL的盐酸,则盐酸和甲胺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NH3Cl溶液,CH3NH3Cl是强酸弱碱盐,所得溶液呈酸性,CH3NH3+水解促

进水的电离,常温下KW=1×10-14,故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7mol/L,故D正确;故选C。【点睛】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一定。8.肉桂酸()主要用于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有机合成等方面,它的合成原理为23KCO⎯⎯⎯→+CH3COO

H主要试剂及其物理性质:名称相对分子质量性状密度/(g·cm-3)熔点/℃沸点/℃溶解度/(g/100mL溶剂)水醇醚苯甲醛106无色液体1.044-26178~179微溶溶溶乙酸酐102无色液体1.082-73138~140反应溶难溶肉桂酸148白色粉末1.248

133~134300微溶溶溶试剂用量:试剂名称苯甲醛乙酸酐无水碳酸钾10%氢氧化钠浓盐酸活性炭试剂用量3.0mL5.5mL4~5g40mL25mL1.0g实验仪器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准备阶段:在组装实验仪器前要确保反应回流装置彻底干燥,其原因是:_______。(2)将3.0m

L苯甲醛、5.5mL乙酸酐和4.00g无水碳酸钾依次加人250mL三颈烧瓶中摇匀,烧瓶底部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生成,上部液体无色透明,反应剧烈,有白烟冒出。搭建好回流装置后,开始加热回流。加热回流时控制反应呈

微.沸状态,加热温度不能太高的原因:_____。(3)实验结束后,向三颈烧瓶中加人40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0mL的水,可观察到母液体系分为油相和水相。将装置改为水蒸气蒸馏装置,开始加热蒸馏,使油相中的苯甲醛随水蒸气离开母液,开始收集。加人NaOH的

作用是:__________。B装置中的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水蒸气蒸馏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____(填装置序号)。(4)对蒸气发生器进行加热,待蒸气稳定后再通人烧瓶中的液面下,开始蒸气蒸馏,待检测馏出物中无油滴后停止蒸馏。加人1.0g活性炭

脱色,热过滤。活性炭脱色的原理是______。(5)加入25mL的浓盐酸,冰水浴,烧杯中有白色颗粒出现。抽滤(用冰水洗涤),烘箱干燥,称量。称重得m=0.35g。则该反应的产率约为_____(结果精确至0.1%)。【答案】(1).防

止乙酸酐与水反应而变质(2).防止乙酸酐(和苯甲醛)挥发(2分,苯甲醛不写给分)(3).将肉桂酸转化为肉桂酸钠,便于分离(4).调节体系和大气压强,判断水蒸气蒸馏系统是否畅通(5).B、C(6).吸附(7

).8.0%【解析】【分析】(1)(2)由题中所给试剂及其物理性质,可推导出答案;(4)考活性炭脱色的原理;(3)NaOH是为了将肉桂酸转化为肉桂酸钠,B装置中的长玻璃导管也叫安全管,据此作答;(5)先根据表中密度计算出苯甲醛、乙酸酐的质

量,再计算出它们的物质的量,然后理论上生成肉桂酸的质量,最后计算出肉桂酸的产率。【详解】(1)由题中所给试剂及其物理性质可知乙酸酐会与水反应,故准备实验时要将反应回流装置彻底干燥,故答案为:防止乙酸酐与水反应而变质;(2)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乙酸酐的沸点较低,因此加热回流

时,应控制反应呈微沸状态,以防止乙酸酐挥发而影响产量,故答案为:防止乙酸酐(和苯甲醛)挥发;(3)由分析可知,加入NaOH是为了将肉桂酸转化为肉桂酸钠,便于分离。答案:将肉桂酸转化为肉桂酸钠,便于分离;B装置中的长玻璃导管也叫安全管,如果体系

内压强增大,水会沿导管上升,起到调节压强的作用,即可通过观察导管内液面来判断水蒸气蒸馏系统是否畅通。答案:调节体系和大气压强,判断水蒸气蒸馏系统是否畅通;B为产生水蒸气的装置,C为蒸馏装置,故B、C处都需要加热

,故答案为:B、C;(4)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它的吸附性,故答案为:吸附;(5)由反应已知的实验原理可知,肉桂酸的理论产量为,则其实际产率,故答案为:8.0%9.由含碘废水制取碘酸钾的一种工艺如下:(1)H2O2的结构式为___。“制I2”过程中加入的硫酸

不能过多的原因是_____。(2)制CuI(s)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3)工艺中五种物质的制备反应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是“制___”。(4)“制KI(aq)”时,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Kw=1.0×10

-13,Ksp[Fe(OH)2]=9.0×10-15。为避免0.9mol·L-1FeI2溶液中Fe2+水解生成胶状物吸附I-,起始加入K2CO3必须保持溶液的pH不大于________。(5)“制KI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6)KCl、KI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

示。流程中由“KIO3(aq)”得到KIO3晶体的操作步骤为____。【答案】(1).H—O—O—H(2).会导致在“制KIO3(aq)”步骤中加入的KOH量过多,浪费试剂(3).2SO2+I2+2Cu2+

+4H2O=2CuI↓+2SO42-+8H+(4).KI(aq)(5).6.0(6).5Cl2+I2+12OH-=2IO3-+10Cl-+6H2O(7).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2分,“过滤”答不答都给分)【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含碘废水中加入二氧化硫和

硫酸铜发生发应:2SO2+I2+2Cu2++4H2O═2CuI↓+SO42-+8H+制备CuI(s),过滤,滤液1含硫酸,向滤渣中加入铁粉、水,发生反应:2CuI+Fe=2Cu+FeI2,制得FeI2(aq),过滤得到的滤渣1为Fe和Cu

,滤液中加入碳酸钾发生反应:K2CO3+FeI2=FeCO3↓+2KI,滤渣2为FeCO3,酸性条件下,KI、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I-+2H++H2O2=H2O+I2生成碘单质,滤液2含有硫酸钾,碘单质、氯气、

KOH发生反应5Cl2+I2+12OH-═2IO3-+10Cl-+6H2O,得到含有KIO3的溶液,经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得到KIO3晶体。【详解】(1)H2O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H—O—O—H;答案为H—O—O—H;硫酸后面要加KOH,故答案为:会导致在“制KIO

3(aq)”步骤中加入的KOH量过多,浪费试剂;(2)通入SO2的目的是将I2还原为I−,其自身被氧化为为SO42−,离子反应为:2SO2+I2+2Cu2++4H2O=2CuI↓+2SO42-+8H+,故答案为:2SO2

+I2+2Cu2++4H2O=2CuI↓+2SO42-+8H+;(3)根据分析,KI(aq)的生成无化合价升降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KI(aq);(4)已知:Ksp[Fe(OH)2]=9.0×10−15,现测得c(

FeI2)=0.9mol⋅L−1,则由公式算的c(OH−)=L=10−7mol/L,此温度下,Kw=1.0×10−13,则c(H+)=(1×10−13/10−7)mol/L=10−6mol/L,故pH=6.0,故答案为:6.0;(

5)根据分析,“制KI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2+I2+12OH-=2IO3-+10Cl-+6H2O,故答案为:5Cl2+I2+12OH-=2IO3-+10Cl-+6H2O;(6)根据KCl、KIO3的溶解度曲线,将“KIO3(aq)”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得到KIO3晶体,故

答案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流程和方案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应用,题干信息的分析理解,结合题目信息对流程的分析是本题的解题关键,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处理信息应用的能力,注意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灵活运用,综合性强,题目难度较大。10.CO、H

2是煤的气化产物,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1)CO还原法处理大气污染物SO2①2CO(g)+SO2(g)S(s)+2CO2(g)∆H=-270kJ·mo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②在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若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则已达平衡状态b达平衡后若再充人一定量CO2,平衡常数保持不变c分离出部分S,正、逆反应速率均保持不变,平衡不移动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③向2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人2molCO、1molSO2,分别进行a、b、c三组实验。在不同催化剂件下

发生反应:2CO(g)+SO2(g)S(s)+2CO2(g)∆H=-270kJ·mol-1,反应体系总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则三组实验温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用a、b、c表示),实验a从反应开始至45s达到平

衡,则该过程反应速率v(SO2)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0s40s45s60sa175142140140b160120120120c160130125120(2)利用CO、H2可制备天

然气,主要反应为:CO(g)+3H2(g)CH4(g)+H2O(g)∆H1=-206.2kJ·mol-1;CO(g)+H2O(g)CO2(g)+H2(g)∆H2=-41.0kJ·mol-1;H2O(l)═H2O(g)∆H3=+44k

J·mol-1。回答下列问题:①反应CO2(g)+4H2(g)CH4(g)+2H2O(l)的∆H4=________kJ·mol-1。某温度下,分别在起始容积相同的恒压容器A、恒容容器B中加人1molCO2和4

molH2的混合气体,两容器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__(填“A”或“B")。②在恒压管道反应器中按n(H2):n(CO)=3:1通入原料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备合成天然气,400℃p总为100kPa时反应体系平衡组成如下表所示:组分CH4H2OH2C

O2CO体积分数/%45.042.510.01.501.00则该条件下CO的总转化率α=____。③制备合成天然气采用在原料气中通入水蒸气来缓解催化剂积碳。积碳反应为:反应I:CH4(g)C(s)+2H2(g)∆H=+75kJ·

mol-1;反应Ⅱ:2CO(g)C(s)+CO2(g)∆H=-172kJ·mol-1,平衡体系中水蒸气浓度对积碳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曲线1在700~800℃积碳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反应Ⅱ逆向移动B曲线1在550~700℃积碳量增大的原因

可能是反应I、Ⅱ的速率增大C曲线2、3在550~800℃积碳量较低的原因是水蒸气稀释作用使积碳反应速率减小D水蒸气能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降低体系温度至550℃以下,有利于减少积碳【答案】(1).2222c(CO)K=c(CO)gc(SO)(2).ac(3).a>b=c(4).0.

0067mol/(L·s)(5).-253.2(6).A(7).97.9%(8).AD【解析】【分析】(1)①平衡常数直接根据表达式得出答案;②气相为主的反应中,固相物质的浓度项不列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结合常用判断化学平衡的

方法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据此逐项分析;③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结合表格数据,可以比较出温度大小;计算反应速率,要计算出过程中SO2的消耗量即可。(2)①①CO(g)+3H2(g)CH4(g)+H2O(g)∆H1=-206.2kJ·mol-1;②CO(g)+H2O(g)

CO2(g)+H2(g)∆H2=-41.0kJ·mol-1;③H2O(l)═H2O(g)∆H3=+44kJ·mol-1。将方程式①-②-2x③得CO2(g)+4H2(g)CH4(g)+2H2O(l),△H进行相应的改变;A为恒温恒压、B为恒温恒容条

件,如果是恒温恒容,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开始时AB压强相等,B中压强逐渐减小A中压强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压强A>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②设n(H2)=3mol、n(CO)=1mol,恒容恒温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分数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分数之比,设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C原子守恒得,得x=2.11,则CO的转化率=,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③A.反应II的逆反应是消碳反应;B.反应I

、II的正反应都是积碳反应;C.高温条件下水蒸气和C反应生成CO和氢气;D.温度至550℃以下,几乎没有积碳。【详解】(1)①平衡常数表达式2222c(CO)K=c(CO)c(SO),故答案为:2222c(CO)K=

c(CO)c(SO);②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进行可以反应,a.混合气体密度为ρ=m/v,恒容容器容积V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改变,则当反应到达平衡时,气体总质量m不变,因此若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可知a正确;b.充人一定量

CO2,反应移向移动,吸热,容器绝热,温度降低,平衡常数保持变化,b错误;c.固体不影响平衡反应进行,故都不变,c正确;d.反应达到平衡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发生改变,则体系压强改变,d错误;ac正确,故答案为:ac;③体系c

和体系b反应起始时和平衡时的压强都相等,则二者平衡常数相同,体系c和体系b的温度相等,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初始时刻压强a>b,则实验温度a>b,因此三组实验温度的关系是a>b=c,故答案为:a>b=c;实验a从反应开始至平

衡时,压强由175kPa改变至140kPa,设反应过程转化了xmolSO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压强与气体总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有,解得x=0.6mol,则反应速率,故答案为:0.0067mol/(L·s);(2)①①CO(g)+3H2(g)CH4(g)+H2O(g)∆

H1=-206.2kJ·mol-1;②CO(g)+H2O(g)CO2(g)+H2(g)∆H2=-41.0kJ·mol-1;③H2O(l)═H2O(g)∆H3=+44kJ·mol-1。将方程式①-②-2x③得CO2(g)+4H2(g)CH4(g)+2H2O(l),△H=-253.2kJ·mo

l-1,;A为恒温恒压、B为恒温恒容条件,如果是恒温恒容,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开始时AB压强相等,B中压强逐渐减小A中压强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压强A>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253.2;A;②设n(H2)=3mol、n(CO)=1mol,恒容恒温条件下

气体的体积分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分数之比,设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C原子守恒得,得x=2.11,则CO的转化率=,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③A.反应II的逆反应是消碳反应,曲线1在

700-800℃积碳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反应Ⅱ逆向移动,且反应II的消碳量大于反应I的积碳量,故A正确;B.反应I、II的正反应都是积碳反应,曲线1在550-700℃时两个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积

碳量增加,故B错误;C.高温条件下水蒸气和C反应生成CO和氢气,从而使积碳量减少,故C错误;D.温度至550℃以下,几乎没有积碳,所以水蒸气能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降低体系温度至550℃以下,有利于减少积碳,故D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易错点在(1)②,针对平衡问题,一定要

先看清楚题目所给的条件,气相为主的反应中,固相物质的浓度项不列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结合常用判断化学平衡的方法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据此逐项分析。11.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图)为__

__,O2-核外电子有___种运动状态。(2)锂的紫红色焰色是一种_______光谱,LiFePO4中阴离子VSEPR模型名称为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3)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固态时密度比液态大,但普通冰的密度比水小,原因是____________;H2O2难溶于

CS2,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4)Li2O是离子晶体,其晶体能可通过如图甲的Born-Haber循环计算得到。可知,Li2O晶格能为____kJ/mol。(5)磷化钛熔点高、硬度大,其晶胞如图乙所示。①磷化钛晶

体中Ti原子周围最邻近的Ti数目为____;设晶体中Ti原子与最邻近的P原子之间的距离为r,则Ti原子与跟它次邻近的P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②设磷化钛晶体中Ti、P原子半径分别为apm、bpm,它们在晶体中紧密接触,则该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用a、b表示

)。【答案】(1).(2).10(3).发射(4).正四面体(5).sp3(6).液态水中分子间相对自由,冰中每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共参与形成4个氢键,水分子形成正四面体,分子间距离增大,密度减小(7).H2O2为极性

分子,CS2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H2O2难溶于CS2(8).2908(9).12(10).3r(11).3334π(a+b)43×100%2a+2b)(【解析】【分析】(1)Fe的电子排

布式是[Ar]3d64s2,O2-核外电子总数为10,其原子核外有10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2)PO43-中P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该微粒空间构型及P原子的杂化形式;(3)液态水中分子间相对自由,冰中每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共参与形成4个氢键,水分子

形成正四面体,使水分子之间间隙增大,密度变小,导致固态H2O的密度比其液态时小,H2O2为极性分子,而CS2为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4)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mol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5)①有一个Ti原子位于体心,在三维坐标中,体心

Ti原子可以形成3个面,每一个形成的面上有4个Ti原子;由晶胞的截图可知,顶点Ti原子与小立方体顶点P原子最邻近,与体对角线的P原子次近邻;②磷化钛晶胞为面心立方密堆积,晶胞中P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上,Ti位于棱边上和体内,利用均摊法计算。【详解】(1)Fe的电子排布式

是[Ar]3d64s2,价电子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O2-核外电子总数为10,其原子核外有10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答案为10;(2)紫红色波长介于380-435nm之间,是一种发射光谱,故答案为:发射;PO43-中P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且不含孤电子对,据价层电子

对互斥理论判断该微粒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形、P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p3;故答案为正四面体、sp3;(3)液态水中分子间相对自由,冰中每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共参与形成4个氢键,水分子形成正四面体,使水分子之间间隙增大,密度

变小,导致固态H2O的密度比其液态时小,故答案为:液态水中分子间相对自由,冰中每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共参与形成4个氢键,水分子形成正四面体,分子间距离增大,密度减小;H2O2为极性分子,而CS2为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H2O2难溶于CS2,故答案为:H2O2

为极性分子,CS2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H2O2难溶于CS2;(4)图中:2Li(晶体)+1/2O2(g)=Li2O(晶体)的△H=-598KJ·mol−1,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Li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需

要的能量,所以其第一电离能为1040/2kJ·mol-1=520kJ·mol-1;O=O键键能为氧气分子变为氧原子所需能量,其键能=2×249kJ·mol-1=498kJ·mol-1;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mol

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所以其晶格能为2908kJ·mol-1,故答案为:2908;(5)①根据磷化钛晶体可知,有一个Ti原子位于体心,在三维坐标中,体心Ti原子可以形成3个面,每一个形成的面上有4个Ti原子,则该Ti原子最邻近的Ti的数目为3×4=12

个;由晶胞的截图可知,顶点Ti原子与小立方体顶点P原子最邻近,与体对角线的P原子次近邻,Ti原子与跟它最邻近的P原子之间的距离为r,则跟它次邻近的P原子之间的距离为22(2)rr+=3r,故答案为:12;3

r;②磷化钛晶胞为面心立方密堆积,晶胞中P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上,Ti位于棱边上和体内,每个晶胞中含有的P原子个数为8×18+6×12=4,含有的Ti原子个数为12×14+1=4,P原子和Ti原子的体积之和为43π(a+b)3×4pm3,晶胞的

边长(2a+2b)pm,体积为(2a+2b)3pm3,则在磷化钛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3344322abab++()()×100%,故答案为:3344322abab++()()×100%;【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侧重于考查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注意电子排布式书写、晶胞的计算方法是解答关键,难点是晶胞的计算。12.某研究小组试通过以下路径制取偶氮染料茜草黄R。已知:①重氮盐与酚类(弱碱性环境下)或叔胺类(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偶合反应,偶合的位置优先发生在酚羟基或取代氨基的对位。(1)G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D的系统命名为___

________。(2)从整个合成路线看,设计A→E步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3)D与乙酸酐反应可制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提纯时可将产品溶于饱和碳酸钠后除去其副产物中的少量高分子,试写出生成高分子化合

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M是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28的同系物,则含有苯环的M的同分异构体有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6:2:2: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任写一种)。(5)

写出茜草黄R的结构简式:_____。(6)设计由甲苯和N,N-二甲基苯胺()合成甲基红()的合成路线:________。【答案】(1).硝基(2).2-羟基苯甲酸(3).保护氨基不被硝酸氧化(4).(5).20种(6).或或(7).(8).【解析】

【分析】从合成路线图可知,C→D过程用酸,可知D为,D与H的反应,结合信息反应①可知,偶合反应的实质是重氮盐中的Cl原子被取代,故茜草黄R的结构简式为。(6)合成过程推导,利用题干信息,整个过程通过偶合反应增长碳链,并在

合成过程中通过保护氨基引入羧基即可合成。【详解】(1)G中官能团名称为氨基、硝基;故答案为:硝基;D是通过C酸化得到,故D的结构简式为,化学名称为2-羟基苯甲酸。故答案为:2-羟基苯甲酸。(2)A→E过程中氨基被取代,在

F→G过程中氨基重新生成,起氨基保护作用。故答案为:保护氨基不被硝酸氧化。(3)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4)由题意可知,M应该比A多2个CH2基团,分子式为C8H11N,含有苯环存以下几种情况:如果含有1个侧链,则应该是-CH2CH2NH2、-

CH(CH3)NH2、-NHCH2CH3、-N(CH3)2、-CH2NHCH3,共计5种;如果含有2个取代基,则可以是乙基和氨基或甲基和-NHCH3或甲基和-CH2NH2,其位置均邻间对三种,共计是9种;如果是3个取代基,则

是2个甲基和1个氨基,其位置有6种,总计20个。故答案为:20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6:2:2: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根据上面情况分析,可能情况有或或,故答案为:或或。(5)结合信息反应①可知,偶合反应的实质是重氮盐中的Cl原子

被取代,故茜草黄R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6)整个过程通过偶合反应增长碳链,并在合成过程中通过保护氨基引入羧基即可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难点在第(4)小题,在已知分子式的情况下,做题时,根据已知条件,分侧链取代情况,罗列清楚,能达到快速解题效

果,并且不会出现遗漏问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