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学案1)-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解析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701.529 KB
  • 2024-12-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学案1)-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学案1)-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学案1)-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学案1)-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解析版).docx,共(12)页,701.52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ca3445cf680161a02514d23ad0eb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学案1)【复习目标】1.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2.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3.认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知识梳理】考点一氧气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①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②密度: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的一瓶氧气,要正放在桌面上),③溶解性: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④三态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2.化学性质:①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②性质比较活泼,与许多物质

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小结:a.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b.物质燃烧时的现象,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时,一般都会产生烟;C.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3.用途:①供呼吸(如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②支持燃烧(如宇宙航行、炼钢、气焊)考点二二氧化碳

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①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②密度:密度比空气大③溶解性:能溶于水④三态变化: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2.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关的实验①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实验现象非金属木炭红磷氢气一氧化碳现象空气中发红光,纯氧中发白光,生

成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淡蓝色的火焰、放热,生成小水珠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化学方程式C+O2CO24P+5O22P2O52H2+O22H2O2CO+O22CO2金属镁条铁丝铝片铜片现象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

白色粉末空气中变红热,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化学方程式2Mg+O22MgO3Fe+2O2Fe3O44Al+3O2====

2Al2O32Cu+O22CuO补充与石蜡反应:空气中发红光,氧气中发白光,放热,生成水雾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将CO2倒入装有高、低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将水倒入装满CO2的软塑料瓶,旋紧瓶塞,振荡,软塑料瓶变瘪。

分析:CO2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变小,大气压使瓶子变瘪。化学性质:①CO2不可燃;②不助燃;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的大。物理性质:CO2能溶于水注:因为CO2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供给呼吸,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

前,做灯火实验。②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资料: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实验操作①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喷稀醋酸②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喷水③把干燥的小花放进CO2气体中④把用水湿润的石蕊小花放入CO2气体⑤取出实验④取出用吹风机烘干现象变红不变红不变红变红红色变为紫色分析稀醋酸能使石

蕊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使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分解结论CO2不显酸性,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碳酸分解生成CO2和H2O,化学方程式:

H2CO3H2O+CO2↑③证明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小结:CO2化学性质:“两水,三不”三不:不可燃,不助燃,不能供给呼吸;两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使澄清石灰水变浑。3.用途:CO2的用途依据的性质①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用于食品冷藏、制造

舞台雾景、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物理变化)②灭火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密度比空气的大③温室肥料(气肥),可以增大农作物的产量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促进光合作用④制汽水饮料(碳酸饮料)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化工原

料,制纯碱、尿素等能与多种物质反应4.温室效应①温室效应加剧产生的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增多;森林因为天灾和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CO2的消耗减少,引起全球气候变暧;②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极端气候事件

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③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清洁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植树造林;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提倡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中的“低碳”就是较

低二氧化碳排放。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基础巩固】1.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A.水果腐烂B.酥脆饼干

久置变软C.木炭燃烧D.动植物呼吸【答案】B【解析】A、水果腐烂是因为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与氧气无关,符合题意;C、木炭燃烧,是

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了反应,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D、动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2·湖南长沙)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3天,在

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氧气极易溶于水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D.氧气能供给呼吸【答案】D【解析】A.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选项错误。B.氧气

不易溶于水,选项错误。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体积分数占了78%,氧气才有21%,选项错误。D.氧气能供给呼吸,正确。故选:D。3.(2022·湖南娄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B.镁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D【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发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不符合题意;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故选D。4.(2022·北

京)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气焊B.食品防腐C.供给呼吸D.医疗急救【答案】B【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不符合题意;B、食品中的物质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腐败,氧气不能防腐,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氧化性,能

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故选B。5.(2021·山东潍坊)“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

”和“碳中和”的是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答案】B【解析】A、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A不符合题意;B、加大煤和石油的

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B符合题意;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可以缓解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C不符合题意;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有利于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下列应用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用作燃料B.用作气体肥料C.固态可作制冷剂D.生产碳酸饮料【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二氧化碳不可用作燃料,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所以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此选项正确

;C、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所以可作制冷剂,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此选项正确;故选A。7.(2022·南平)2021年12月,我国首座自主研发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发电机组正式投运,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混合物B.每个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C.它与干冰化学性质完全不同D.它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答案

】B【解析】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只有一种物质二氧化碳,是纯净物,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C、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与干冰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

,错误;D、它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时,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错误;故选B。8.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

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能使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变红,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D。9.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的气体

,可用的方法是A.闻气味B.用澄清石灰水C.观察颜色D.用燃着的木条【答案】D【解析】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鉴别,故A错误;B、空气、氧气中滴入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无法鉴别氧气和空气,故B错误;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C错误;D、空气中插入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氧气中插入燃着的木条会燃得更旺,二氧化碳中插入燃着的木条会熄灭,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D正确。故选:D。10.氧循环

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

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说法正确;

B、氧气还可以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错误,符合题意。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确。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正

确;故选B。11.(2020·江苏淮安)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过程1和过程2的变化都属于分解反应C.此

流程中有炭黑生成,还有氧气生成D.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答案】B【解析】A、过程2的变化中有太阳能的参与才能进行,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B、过程1中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也为两种,不符合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过程1中有炭黑生成,过程2中有氧气生成,故C正确;D、因为炭黑和Fe3O4不易分离,所以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故D正确。故选B。12.(2021·青海)按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填空:(1)A中的实验现

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2)B中的现象是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C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______。【答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322CO+CaOH=CaCOHO+CO2与水反应有碳酸生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解析】(1)实验现象是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故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2322HOCaOHCOCaCO+=+;(3)C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说明CO2不能使石蕊变色,能使石蕊变色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故填: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色。【拓展提升】13.(2020·山西)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

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CO2,每年的排放量

大约1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1)“碳捕捉与封存”

技术有利于控制__________的加剧。(2)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_____________。(4)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_______。(5)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答案】温室效应22C+OCO点燃变小2223CO+HO=HCO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合理即可)【解析】(1)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根据题文“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

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可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2)根据题文“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CO2”可知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C+OCO

点燃;(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变小;(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3CO+HO=HCO;(5)固态二氧化(干冰)升华吸热,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

食物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收热量。【点睛】解科普阅读题,一是注意阅读文中所提供的信息,利用信息解题;二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4.(2022·贵州)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1)途径①消耗空气中的_______。(2)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_______(填“多”或

“少”)。(3)途径③中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4)途径④可使空气中CO2含量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5)“碳中和”指采取各种措施使CO2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径②碳的消耗量

,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是_______。【答案】(1)氧气##O2(2)多(3)CH4+2O2点燃CO2+2H2O(4)减少(5)植树造林(合理即可)【解析】(1)途径①中动物、人类的呼吸消耗空气中的氧气;(2)途径②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白天光照较强,消耗的二氧化碳较多;

(3)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属于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4)途径④中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消耗二氧化碳,则能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5

)途径②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多植树造林能加快二氧化碳的消耗。15.二氧化碳一直备受人类关注,它对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常在一些洞穴底部发现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二氧化碳。

资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资料三: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一切液体的沸点都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1)二氧化碳常在洞穴底部被发现的原因是_____。(2)如图甲,在室温下

将容积为300mL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缓慢地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在量筒中收集到100mL的水,则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约_____mL。(3)如图乙是小科实验的情景(外界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滴管中装有少量的蒸馏水,当小科将蒸馏水挤入右边的烧瓶后,再打开止水夹,可

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但实际看到的现象并不明显,有同学建议将滴管中的水换成石灰水现象将会更明显,该同学的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有人设计了一个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该实验装置是通过_____来判断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温室效应强弱的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焚烧秸秆B.利用太阳能、风能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答案】(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400(3)烧瓶中水沸腾CO2+Ca(OH)2===CaCO3↓+H2O(4)水柱的移动(

5)BCD【解析】(1)二氧化碳常在洞穴底部被发现的原因是常温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在室温下将容积为3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缓慢地通入二氧化碳,在量筒中

收集到100毫升的水,说明溶解了300mL二氧化碳,则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约400mL,故填:400;(3)一切液体的沸点都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分析图乙可知,将水挤入右边的烧瓶后,一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再打开止水夹,可能看到的现象是烧瓶中

水沸腾;将滴管中的水换成石灰水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现象会更明显,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烧瓶中水沸腾;CO2+Ca(OH)2===Ca

CO3↓+H2O;(4)由于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在阳光照射下,升温较高,气体遇热膨胀,压强变大较快,水柱向左移动,因此该实验装置是通过水柱的移动来判断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温室效应强弱,故填:水柱的移动;(5)A、焚烧秸秆,会增大二氧化碳的

浓度,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利用太阳能、风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题意;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题意;D、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降低二氧化

碳的浓度,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CD。16.(2022·山西·中考真题)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人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水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问题:(1)上述设备中,有化学变化

发生的是______。(2)练泥机将水和坏料充分调和,其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______。(3)施釉机先将蓄光釉料印刷在坯体上,再涂抹一层透明釉料的作用是______(合理即可)。(4)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利用

稀有气体的性质是______。(5)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答案】(1)烧成炉(2)搅拌(3)保护蓄光釉料/提高釉面性能(4)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合理即可)(5)2343F

e+2OFeO点燃【解析】(1)如图前几步中,都是物质的形状等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烧成炉中陶坯经过加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烧成炉;(2)练泥机将水和坏料充分调和,其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搅拌;(3)施釉机先将蓄光

釉料印刷在坯体上,再涂抹一层透明釉料,这样就将里面的蓄光釉料覆盖起来起到保护作用,故填:保护蓄光釉料或提高釉面性能;(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釉料发生化学反应,故填: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或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5)根据题意,残留的铁会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

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2343Fe+2OFeO点燃。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