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226.676 K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226.67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c9afd689efdf61dae1c5bf221440c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八中2022-2023学年度(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英美传教士在华团体广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因持续报道、评论甲午中日战争,“遂引起朝野官绅之广泛注意”。1896年底,《万国公报》公开声言:经甲午之役,本刊发行量“从每月一千本逐渐加增,今已盈四千本。”据

此可知当时中国()A.国人关注时局变化B.大众传媒发展迅速C.朝野官绅奋发图强D.维新变法蓬勃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万国公报》因持续报道、评论甲午中日战争受到朝野广泛关注,”,“从每月一千本逐渐加增,今已盈四千本。”表明当时国人关注时局变化,A项正确;材料涉及只有一种报刊,

不能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朝野对报纸报道的关注,未涉及他们自身的奋发图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维新变法,排除D项。故选A项。2.1926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建立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四川

全省党组织。到1927年7月,在原有的中共中央直属支部基础上,四川地方党组织发展到28个、地方团组织发展到10个,全川党员也由重庆地委成立时的42名发展到400余名。这()A.反映出重庆战略地位的重要性B.有力的配合了北伐军胜利进军C.说明四川成为国

民革命的中心D.有利于川渝地区革命继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川渝地区的党团组织和党员人数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有利于川渝地区革命的继续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庆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排除A项;

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四川并没有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3.观察下表,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年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半成品制成品机器大工具原料建筑用品等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手工

机器手工机器19101.50116.017.065.413.111.928.36.919203.20225.116.954.68.212.331.28.219303.71.921.317.355.83.512.227.17.519366.12.735.61

3.042.56.75.632.47.1A.工业生产获得一定发展B.对外贸易净值基本持平C.城市化推动了经济发展D.农业手工业竞争力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910到1936年,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进口比重上升,消费资料下降,出口商品中,半成品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业化有所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对外贸易净值,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农业手工业竞争力强,排除D项

。故选A项。4.如图为1949年前后中国民歌歌词云图。图中的变化()A.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B.有利于构建新的国家认同C表明“双白”方针推动了文化繁荣D.反映出新旧文艺观念冲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1949年后的民歌歌词中出

现频率较高的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等,这体现了对中共政权的认可,从而有利于构建新的国家认同,B项正确;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到1956年才建立起来,排除A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才提出的,排除C项;图示内容无法体现观念的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5.1965年,全国工农业

总产值达到2235亿元,比1962年增长55%,1963年至1965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超过了“一五”期间的速度。这说明()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上完成B.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得到了改变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D.计划经济

体制的优势逐渐显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材料中的1962到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及年增长速度即为其表现,C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

作完成,排除A项;“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排除B项;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逐渐显现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D项。故选C项。6.古埃及神话中,玛阿特神是唯一的主神,地位至高无上,所有人的一生都被玛阿特神控制:古希腊神话中诸

神各有专长,具有人的七情六欲,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种差异反映了()A.两大文明间缺乏经济文化交流B.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C.人文精神根植于原始宗教信仰D.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玛阿特神是唯一的主神,地位至高无上,所有人的一生都被玛阿

特神控制......古希腊神话中诸神各有专长,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可知,神话中的神的形象与人间普通人的形象相似性高,说明神是以人为标准,创造出来的,证明了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统一性,D项正确;两大文明间缺乏经济文化交流,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在材料中的信息不足,排除B项;人文精神根植于原始文化之中,而非原始宗教信仰,排除C项。故选D项。7.在希腊世界长期将疾病和瘟疫视为“神意”的浓厚氛围中,修昔底德提出雅典瘟疫应源于埃塞俄比亚,是通过海洋传播而来的,由于伯利克里

的错误政策,致使雅典城内人满为患,空气污染严重,导致瘟疫暴发。他还明确指出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与病人接触最频繁”的医生,这些说法A.反映了精英阶层对疾病的理性思考B.旨在为雅典向外扩张寻找借口C.成为阻断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手段D.成为瘟疫成因的最早科学结论【答案】A【解析】【详解】根

据材料“修昔底德提出雅典瘟疫应源于埃塞俄比亚,是通过海洋传播而来的”、“他还明确指出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与病人接触最频繁”的医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昔底德看到了瘟疫并不是“神意”,而是由其他地区传播而来的,反映了精英阶层对疾病的理性思考

,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为雅典向外扩张寻找借口,排除B项;修昔底德目的不是阻碍伯利克里改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这并不是瘟疫成因的最早科学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8.亚历山大的部

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菲斯的神牛化身阿皮斯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殖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A.笼络埃及神

职人员B.改变马其顿宗教信仰C.确立统治的合法性D.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在入侵埃及后,供奉埃及诸神,希望借助神的威望确立其统治埃及的合法性,C项正确;笼络埃及神职人员只是表面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其顿的宗教信仰,

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希腊文化对埃及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9.公元4世纪早期,罗马帝国大土地所有者残酷剥削奴隶和隶农,并以托庇为名,不断兼并个体农民土地,同时他们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倾向也日益加强。这表明当时的罗马A.庄园经济开始分裂B.社会转型进

程加快C.农业生产日益衰退D.封建生产关系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罗马帝国大土地所有者残酷剥削奴隶和隶农,并以托庇为名,不断兼并个体农民土地,同时他们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倾向也日益加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统治后期,大田庄日益成为自足的经济单位,

在奴隶社会的母胎内,孕育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表明当时的罗马社会转型进程加快,B项正确;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庄园经济解体,排除A项;材料反映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渐衰落,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庄园经济逐渐兴起,排除CD项。

故选B项。10.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议会下院形成的过程,其主要构成成员是城市市民和骑士,而且议会下院逐渐独立议事,一定程度上支持国王,这说明

当时的城市市民和国王实现了联合,C项正确;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增加新税,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排除B项;英国下议院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议会,而且当时的贵族议会并未掌握国家行政权,排除D项。故

选C项。11.葡萄牙亨利王子(1394—1460)在世期间,在葡萄牙西南海岸的萨格拉什创办航海学校,培训本国水手;设立专门研究航海技术的观象台,广泛收集地理、气象、造船、海流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聘请热那亚和加泰罗尼亚等地的航海人才为师。这些措施()A.促使葡萄牙成为殖民霸主B

.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C.旨在发展本国的海事教育D.推动了葡萄牙的社会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亨利王子创办航海学校、研究航海技术、聘请航海人才等措施,都是在为开辟新航路作准备,B项正确;

促使葡萄牙成为殖民霸主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项;发展海事教育只是途径,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D项夸大了这些措施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2.读如表,下列选项说法合理的是()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

百万)1400年1500年1600年1700年1750年欧洲456989115140亚洲224254292402508非洲7482909090美洲304115910A.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B.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C.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人口稳步增长D.近代化运

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5世纪以后,欧洲和亚洲人口快速增长,非洲人口增长陷入停顿,美洲人口减少,结合所学,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入和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使得欧洲和亚洲人口快速增长,非洲由

于殖民入侵和奴隶贸易人口增长陷入停顿,美洲土著人口因为西方殖民者的屠杀、奴役和疫病等原因锐减,可见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B项正确;美洲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西方殖民者的屠杀、奴役和疫病等,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C项;亚洲中国、印度等人口大

国的近代化运动大规模展开是在19世纪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13.几乎所有人文主义者都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腐败和虚伪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但他们不同于宗教改革家,他们的志向不是去革除教会的腐败和教皇的专制,

而是在不触动现行体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基督教多一点人性色彩。这说明文艺复兴()A.借助古典文艺B.促进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C.推崇理性主义D.保持着对天主教会的忠诚【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材料“而是在不触动现行体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基督教多一点人性色彩”反映的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也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借助古典文艺只是手段,排除A项;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有关,排除C项;材料与保持对天主教会的忠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

4.法国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在《国家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国家的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众多的家庭为了共同利益和防卫需要而最终结合起来,共同接受一个主权,即国家,该主权应由君主享有。这一思想()A.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C.体现社会契约论的观点D.追求建

立君主立宪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国家的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众多的家庭为了共同利益和防卫需要而最终结合起来,共同接受一个主权,即国家,该主权应由君主享有。”可知,博丹认为,主权是国家的的特征,是众多的家庭为了共同利益和防

卫需要而最终结合起来,不可分割,主张由君主享有国家主权,这一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提升了国王的政治地位,A项正确;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社会契约论是一个社会内部组成的,让渡自己的权力交给国家,去保护自己的

权力,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契约论,排除C项;追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在材料中维护君主的利益,但为提及建立君主立宪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5.对于赎罪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马丁路德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

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基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此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材料表明德意志宗教改革()A.彻底打击了封建势力B.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产生众多的新教教派D.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答案】B

【解析】【详解】由材料“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可知,德国宗教改革传播到广泛的社会层面,B项正

确;结合所学知识,彻底打击了封建势力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德国宗教改革产生了众多的新教教派,排除C项;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6.《世界知识画报》曾刊载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近代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

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马六甲河口”、“西欧”、“首次远航”等信息可知,这艘船应属于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过马六甲海峡的必定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

伦率领的船队,故A项正确,B项错误;CD项都晚于A项。点睛:“马六甲河口”、“西欧”、“首次远航”是关键信息;从中判断出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17.17世纪,荷兰进口用于交换非洲黑奴商品中,既有南非的小麦,也有印度的贝壳,

因为贝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可以充当货币,荷兰人就用贝壳到那里购买黑人然后运往美洲贩卖。这说明()A.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B.美洲经济的快速发展C.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D.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答案】D【解析】的【详解】根据材料,荷兰

人用印度的贝壳到非洲购买黑人然后运往美洲贩卖,表明荷兰人与印度、非洲、美洲都有商贸往来,结合所学,17世纪,荷兰控制海上贸易,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商业贸易,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D项正确;材料论及黑奴贸易,但主要说交换黑奴的商品,而非黑奴贸易的残酷血腥,排除A项;材料

不能体现美洲经济发展情况,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排除C项。故选D项。18.如图是16—17世纪英格兰南部地租和主要产品价格指数变化曲线(以1510年为100)。这幅图反映出英国当时()A.对外贸易迅速发展B.粮食种植面积减少C.社会转型进程加快D.农业丧失主导地位【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英国价格革命的特征,价格革命促使地租市场化趋势加强,促进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加快了社会转型的进程,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项。19.西方人用机械力学原理解释一切自然现

象和过程,以物理学、几何学的概念作为逻辑起点去推断人体运动的模式,研究人体在时间、空间对抗自然的极限能力,从而创造出多种体育运动形式。由此可见,西方体育运动()A.以挑战自然作为目标B.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物C.重在挖掘人体的潜能D.具有

科学和理性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用机械力学原理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过程”“以物理学、几何学的概念作为逻辑起点去推断人体运动的模式”,这些方式蕴含着明显的科学和理性精神,D项正确;西方体育运动不是为了挑战自

然,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西方体育运动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物,材料没有提供两者的关系,排除B项;挖掘人的潜能是目的,材料主旨是西方体育运动产生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20.康德把人类历史的发展视为“大自然的一个隐蔽计划”的实现,认为这是一种“合乎规律的进程”,大自然通

过人的“非社会性”迫使人类“建立起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状态”,并最终发展为一种“普遍的世界公民状态”。可见,康德认为()A.历史的演进具有理性法则B.历史的发展缺乏秩序C.历史演进的道路异常曲折D.个体的作用微不足道【答案】A【解析】【详解】人类历史是大自然计划使然,符合规律发展进程,最

终人类建立了“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状态”,这个状态最终发展为“普遍的世界公民状态”,这种发展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计划使然,而计划是理性思考的结果,由此可知,康德认为历史演进是符合理性法则的,A项正确;历史演进符合自然计划,有有序的,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

有强调个体的作用,并不意味着个体的作用微不足道,排除D项。故选A项。21.库柏(1789—1851)有“美国小说之父”之称,他的“边疆五部曲”反映了在美国边界西移过程中战胜法国殖民者和掠夺印第安人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可知,库柏的小说()A.有助于培

育美利坚民族意识B.推动了北美民族解放运动C.打上了美国内战的文化烙印D.具有反对种族歧视的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在美国边界西移过程中战胜法国殖民者和掠夺印第安人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并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等信息可推知,在这一过程中,独立后不久的美国民众民族意识会增强,这

种事情不难理解,所以说,库柏的小说有助于培育美利坚民族意识,A项正确;根据库柏(1789—1851)出生、生活及写作的时代可知,成书于19世纪的“边疆五部曲”不可能推动18世纪后半期的“北美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美国反对法国殖民者和掠夺印第安人的斗争

不属于内战性质,美国内战特指1861-1865年间的美国南北战争,而且当时库柏已经去世,其作品不可能“打上了美国内战的文化烙印”,排除C项;美国人掠夺印第安人本身就带有种族歧视,从材料中也看不出“具有反对种族歧视的色彩”,排除D项。故选A项。22.在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过

程中,当宪法危机产生时,威廉四世(1830—1837年在位)和他的父辈们一样,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频繁更换首相的人选,挑选自己满意的内阁首领。这表明英国()A.内阁集体对君主负责B.君主立宪制有待于完善C.《权利法案

》遭到破坏D.宪政改革扩大君主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宪法危机产生时”“频繁更换首相的人选,挑选自己满意的内阁首领”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初期,国王可以挑选自己满意的首相任选,而不是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出任,B项正确;内

阁对议会负责,排除A项;《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英国的宪政改革在不断缩小君主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23.拿破仑本人对法律输出作出过如下表态:“《拿破仑法典》的种种利益,公开审判,采用陪审团制,要成为你政府的主要特色。……对

于一个像在你的职位上的人来说,宪治将是好政策;你会发现公众舆论的支持会给你以优于四邻专制国王的天然的优势地位。”这说明()A.拿破仑借助法典扩大影响力B.《拿破仑法典》巩固了封建帝国C.法国已战胜了欧洲封建势力D.《拿破仑法典》对世界影响深远【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拿

破仑法典》的种种利益,公开审判,采用陪审团制,要成为你政府的主要特色”“你会发现公众舆论的支持会给你以优于四邻专制国王的天然的优势地位”体现的是拿破仑借助法典对影响力的扩大,A项正确;《拿破仑法典》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当时法国仍然存在强大的封建势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典对世界的影

响,排除D项。故选A项。24.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

变化说明了()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B.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

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专业工匠,体现经验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科学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取决于”,表述绝对,排除A项;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

项;“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不能直接进行对比,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5.发明飞梭的英国钟表工人凯伊拿到专利后,因为生意上和别人不断打官司,一气之下到法国去发展。.结果他发现在法国,很多人都可以盗用他的专利,

他自己根本挣不到钱,最后只好又回英国,以此可以推测A.法国国民法律意识普遍不强B.法国科技应用程度高于英国C.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科技中心D.英国制度环境催生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英国工匠凯伊在英国和法国的不同境遇,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制度更加完备,便

于工匠利用革新技术来获利,这为工业革命的产生奠定了制度基础,D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推导出法国国民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而且出现材料中的现象主要与英国制度环境有关,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比较两国科技的应用程度,不能得出

法国科技应用程度高于英国,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英国工匠凯伊在英国和法国的不同境遇,无法说明英国是欧洲的科技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26.俾斯麦说:“忠于德意志帝国这种思想是随着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感情才能培养出来的。谁渴望一份

养老金,谁就会比没有这种可能的人满足”。这表明德意志帝国()A.运用柔性方式缓解阶级矛盾B.建立起较完善的福利制度C.满足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D.具有封建专制统治的本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忠于德意志帝国这种思想是随着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感情才能培养

出来的”体现的是俾斯麦试图利用社会保障制度来强化公民对德意志帝国的认同感,即运用柔性方式缓解阶级矛盾,A项正确;当时德意志帝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完善,排除B项;材料与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无关,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虽然具有封建色彩,但是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27

.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这三次议会改革()A.最终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使英国国王的权力完全丧失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

演变相适应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中,获得选举权的阶级、阶层越来越多,这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演变的状况是相适应的,C项正确;三次议会改革并未涉及实现公民普选权的问题,根据所

学知识,英国直到1969年才最终实现公民的普选权,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国王的权力只是越来越受到限制,“使英国国王的权力完全丧失”的表述过于绝对,属于错误选项,排除B项;英国三次议会改革赋予不同阶级以选举权,这与议会权力中心地位巩固

与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8.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把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是1783—1842年的“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是1842—1897年的“蒸汽和钢铁时代”或“世界上的铁路化时代”;第三个是1897年以来的“

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这样的划分()A.揭示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特征B.着眼于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推广C.以机器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为依据D.突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熊彼特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划分,都将起点时间后移,同时在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突出了蒸汽

机和钢铁工业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这是着眼于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即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和推广,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推广,不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特征,排除A项;材料中的划分是着眼于工业革命成果

的应用推广,不是以机器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为依据,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推广,不仅仅涉及交通运输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9.19世纪中期,法国、德国的工人阶级组织始终并肩作战,反对两国反动政府的侵略战争政策;巴黎公社建立后,选举和吸收了外国的一些著名

革命活动家参加公社的工作。这表明,当时的欧洲工人运动A.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由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C.蕴含着国际主义精神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法国、德国的工人阶级组织始终并肩作战;巴黎公社建立后,选举和吸收了外

国的一些著名革命活动家参加公社的工作;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欧洲工人运动国际合作的精神,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此时还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0.20世

纪初,比利时将刚果变为殖民地后,在当地开展有组织的可可种植,刚果成为欧洲重要的巧克力原料产地。同一时期,欧洲人掌握了生产固体巧克力的技术,巧克力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材料说明()A.比利时人垄断了欧洲巧克力产业

B.列强的殖民活动影响了国际分工C.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开启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争夺【答案】B【解析】【详解】比利时将殖民地刚果作为可可生产基地,负责提供原料,而欧洲人通过掌握生产固体巧克力的技术,使得巧克力逐渐走进千家万

户,这体现了国际分工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列强殖民活动背景下形成的,B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是哪一个国家垄断了欧洲巧克力产业,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D项错在“开启”,排除D项。故选B项。二、综合题31.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重镇,见证

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设立商会24个。工商业者在拥护政府“振兴工商”政策的同时,强烈反对政府的害商行为,要求“速开国会”、分享政权。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抵制美货、地方自治、国会请愿等维护自身利

益的民主运动,还出面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教育变革。——摘编自王春雷《辛亥革命前夕武汉工商业的早期现代化》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大变局中,武汉成为世界聚焦的大都市。1926年底,革命浪潮从珠江席卷到长江中游。轰动世界

的大革命在这里进入高潮,继而大革命在这里彻底失败,继而土地革命又从这里开始。——摘编自田子渝《武汉曾是赤都》材料三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三年来,在人力、

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摘自《人民日

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北商会建立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轰动世界的大革命”能够在武汉进入“高潮”的历史条件。(3)根据材

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历史背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或:设立商埠,奖励工商);收回利权运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2)历史条件: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较为充分提供了物质条件;民族资产阶级注重反帝和民主斗争提供了政治基础;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武昌起义发生地)革命基础较好;北伐胜利进军。(3)有利因素:“一五”计划的实施(或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勘测设计。历史意义:促进

南北交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解析】【详解】(1)由材料“1904年”,结合所学,当时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由材料“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可得出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由材料“商会参

与了收回利权”,可得出收回利权运动;由材料“振兴工商”,可得出实业救国思潮影响。(2)由材料“1926年底”,结合所学,可得出北伐胜利进军;从武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斗争、基础革命基础较

好等方面归纳。(3)关于“有利因素”,由材料“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结合所学,当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由材料“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可得出苏联的援助;由材料“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

可得出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勘测设计。关于“历史意义”,可从促进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和提振民族精神等方面作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中海示意图材料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

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①选择“伟大的海”,可结合名言:伟大的罗马展开论述,具体为

,罗马的扩张以及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伴随的罗马法从十二铜表法发展到民法大全的历程等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②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论述,但是这块知识相对来说考生更加陌生,不建

议选择这个论题,当然,主要史实有罗马的衰落、封君封臣制、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赎罪券等。③选择“智慧之海",主要以人文主义这一线索展开,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此后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艺术三杰等,以及宗教改革以

及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④选择“贸易之海",可结合古希腊的对外贸易、罗马帝国的扩展促进贸易的发展以及连接中国丝绸之路的旧航路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以及新航路开辟也可展开论述,比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是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人。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解析】【详

解】题目要求任选一称呼为题,并运用世界史具作史实,予以论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较熟悉的知识选择一个称呼进行论述。比如选“伟大的海",可结合罗马的扩张以及伴随的罗马法扩展到地中海世界等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

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论述,但是这块知识相对来说考生更加陌生,不建议选择这个论题;选择“智慧之海",结合所学的古希腊智者运动和近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进行小结即可;选择"贸易之海"可结合古希腊的对外贸易、罗马帝国的扩展促进贸易的发展以及连接中国丝绸

之路的旧航路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世纪时,十字军东征将蔗糖带回英格兰,作为宫廷烹饪的香料使用,价格昂贵。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各类蔗糖的进口量逐渐增长,蔗糖不仅仅作为香料,还出现在医生开具的滋补药处方中。到18世纪,英国的大众稳步消

费越来越多的蔗糖。蔗糖与其他三种进口货(茶、咖啡和巧克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大放光彩。对于穷人而言,蔗糖除了把茶加甜以外,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以初糖的形式来补充复合碳水化合物,作为热量(卡路里)的来源。经过烘焙加工而成的甜味食品最终成为千百万英国劳动人民的标准食品。哥伦布于1493年的第二次远

航将甘蔗带到新大陆,此后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甘蔗种植园逐渐遍及整个美洲地区。甘蔗种植园也承担了加工甘蔗的许多工业化流程。甘蔗成熟时必须进行砍伐,立刻榨汁、蒸煮、除沫、脱水、干燥。繁重的劳动与疾病使美洲劳动力大量死亡,种植园

主用非洲奴隶替换美洲土著。17世纪时英国人把蔗糖的生产与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当时不列颠获得巴巴多斯、牙买加以及其他产糖的岛屿,广泛扩展它的非洲奴隶贸易,打破了葡萄牙所控制的洲际蔗糖贸易,最早建立其广阔的内部消费市场。到18世纪著名的“贸

易三角”趋于成熟,工业制品、奴隶、美洲的热带商品(特别是蔗糖)在大西洋上不断运转交换。——摘编自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1)根据材料指出蔗糖在英国消费市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蔗糖生产与消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解析【答案】(1)变化

:从香料、药品变为食品;从贵族的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原因: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美洲甘蔗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欧洲与美洲贸易的不断发展。(2)影响:改变人类的饮食习惯;为人类提供新的热量来源,提高人类体质;促进欧洲资本原

始积累;促进美洲开发种植园经济发展;导致残酷的黑奴贸易,给非洲和黑人带来灾难。【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各类蔗糖的进口量逐渐增长,蔗糖不仅仅作为香料,还出现在医生开具的滋补药处方中”得出从香料、药品变为食品;根据“到18世纪,英国的大众稳步消费越来

越多的蔗糖”得出从贵族的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原因:根据“哥伦布于1493年的第二次远航将甘蔗带到新大陆,此后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甘蔗种植园逐渐遍及整个美洲地区。”得出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美洲甘蔗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欧

洲与美洲贸易的不断发展等。【小问2详解】影响:结合材料的内容,可从生活习惯的改变、资本的积累、美洲经济发展、带来灾难等角度概括。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工业革命冲击了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为寻求就业,大量劳动力进入新兴工业聚集区

,这导致了两方面问题的出现:一,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很多劳动力,但一些农村人口失去生计而成为“危险的职业讨饭阶级”;二,许多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和身体等原因,不能获得工作,而且由于各地区的劳动力分布不均衡,劳动力过剩的地方会出现失业、贫困现象。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吉尔伯特法》对贫民

实行“院外救济”。1795年,英国实施“斯宾汉姆制度”,根据食品价格决定基本工资标准,对不能达到这一基本工资标准者,由政府给予救济补贴。19世纪中叶,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斯宾汉姆制度提出批评,认为这种制

度有可能带来英国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强烈要求对济贫法制度进行改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济贫法》,主要内容有:1837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将救济对象严格

局限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幼身上;废除以教区为单位的救济行政,实行中央督导制,组建济贫法实施委员会管理救济工作。——摘编自《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劳动力政策及其特点》(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2)结合材料和

所学知识,归纳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的内容,并对《新济贫法》进行评价。【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问题的暴露;议会制度的改革;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原有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任答三点即可)(2)内容

:缩小救济对象的范围;提高国家对救济的管理力度。评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阶级矛盾依然尖锐。【解析】【详解】(1)背景:依据材料“英国工业革

命冲击了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为寻求就业,大量劳动力进入新兴工业聚集区”,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问题的暴露;依据材料“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吉尔伯特法》对贫民实行院外救济”,得出议会制度的改革;从思想思潮分析,得出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依据材料“认为这种制度有可能带来英国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强烈要

求对济贫法制度进行改革”,得出原有制度存在诸多弊端。(2)内容:依据材料“1837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将救济对象严格局限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幼身上”,得出缩小救济对象的范围;依据材料“废除以教区为单位的救济行政,实行中央督导制,组建

济贫法实施委员会管理救济工作”,得出提高国家对救济的管理力度。评价:从工业化分析,得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财政角度分析,得出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从制度本身分析,得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