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10 初中考点综合训练十+作文指导-2020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doc,共(8)页,427.56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abfbc85c6186aaf7b913056bc315c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专题10初中考点综合训练十+作文指导讲义(带答案)【01七上新知衔接】《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
越规矩。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
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2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
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12、子夏说:“广
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并称“四
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02现代记叙文阅读】不知有花张晓风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
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
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3④忽然
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
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
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
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⑨年年桐花开的时
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点的词
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4.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5.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4【03课外文言文阅读】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日:“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日:“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日:“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日:“善。”使内勿服,逾月,
而国莫之服。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2)公使吏禁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2)逾月,而国莫之服。3.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04作文衔接
训练】【佳作赏读】分享我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总希望在短短的人生历程中寻找到美丽的人生,于是,许多的发现与沉思便在笔下徘徊开来。海带着蔚蓝色的心情,在蔚蓝色的海中感受无限的快乐。无论曾经在陆地上多么澎湃的江河,纳
百川的海都以平和的心接受它,然后以无限广阔的胸襟将快乐分给每一朵浪花、每一位在海中尽情嬉戏的游人。海接受江河的激情,分给它汹涌的浪花;海容纳游人的快乐,同时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海就是这样,人们给予它的不全要,它留下该留的,将自己的快乐无私地与别人分享,造就了最美丽的人生。我仿佛听到海与鱼
儿的对话:“没人知道我流泪,因为我活在水中!”“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的心中,你的痛苦和忧愁由我来与你一同分享!”5就连珍珠闪烁的海滩上偶尔闪动的几块黑礁石,也是海微笑时跳动的眉毛。海螺海螺的壳总是盘旋着尖尖地指向天空,既不圆润也不柔和。在布满沙粒和礁石的海底,海螺
缓缓地移动着。每当有海浪冲过来,邀请它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的时候,海螺总是把自己藏在厚实又沉重的壳里,它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它总是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它不知道,分享快乐,就会得到双倍的快乐;分享痛苦,就会减少一
半的痛苦。海浪失望地离开了,奔向了海的怀抱。盲目的自闭使海螺在海里显得卑微,它一生都只能躺在自己的世界里唱着独角戏,所以它注定不会像海那样永生。它终究会死去。海螺死后,它的壳还在,只是留不住海浪,留住的只有海浪声。后记:与人分享的海、盲目自闭的海螺无法同时赢得上帝的青睐,于是上帝不假思索地
将最美丽的人生赐予了海,而孤独的海螺,只能永远生活在人们的脚下。于是海轻轻地告诉我:“最美丽的人生是将自己的欢乐与悲伤与别人分享,把别人的快乐、痛苦和自己一起分享!”望着海我使劲地点了点头。【写法指导】【写作实
践】分享将这篇作文的中间部分构思的内容写出来,不少于300个字67附答案:《论语》十二章【答案】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8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不知有花【答案】1.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2.反衬,用我们“为之绝倒发痴”(或“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反衬山村农妇“视而不见”(或:不为所动)3.表情【点拨】答“神态”也可。4.没有游离主题,叙述少年看落霞落日,是为了引出老尼面对晚霞落日的
态度,用以衬托农妇对桐花的态度。说明这些融入自然造化的人,心理是一样的,这种写法正是散文“形散”的特点体现。5.第一处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的议论,第二处的作用是收束全文,同时呼应第一处。【答案】1.(1)喜欢(2)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2.(1)
君主您为什么不让宫中的人不要女扮男装呢?(2过了一个月,齐国都城里再没有人(或女子)穿着这种服装了。3.比喻。挂羊头没羊肉。4.上行则下效;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的以身作则比法律制止更有效。【写法指导】面对“分享”这一极具思想性的命题,作者别出心裁地跳出了凡
俗的生活圈,用寓言的方式,形象生动地给人们诠释了一个道理——“生活因分享而美丽,人生因分享而精彩,万物因分享而永恒!”完全符合命题的规范,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完美境界。表现出作者在“寻找”与“发现”中的细腻心思以及融情于物、融物于理的巧妙构想。文中比拟手法活灵活现,生动地刻画出一副寓言的画
面,同时以对比对话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观点融入文中,使人在故事性的讲说中简明易懂地领悟到作者的意向。文章选材新颖,构思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