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 地理 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3.806 M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 地理 答案.docx,共(24)页,3.80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a3d7168b6dcdb67e255b55a63a212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沈阳市第120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科目:地理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命题人:刘海、赵婧;审题人:刘海一、单选题(共86分)2019年7月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超级地球”的质量至少

是地球的6.1倍,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每55.7天运行一周。结合天体系统层次图,完成下面小题。1.“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若“超级地球”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A.与其

主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B.有固体表面C.大气中有丰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D.有较丰富水【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超级地球”与地球的距离约31光年,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可知其仍然处于银河系之中,但是在太阳系之外。因此可知“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银河系,C正确,AB

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超级地球”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因为其主恒星比太阳小,可推测释放出来的热量比太阳少。“超级地球”若有生命,就应该具有同地球相似的温度,所以“超级地球”与

其主恒星距离比日地距离近,A错误。固体地表、有二氧化碳不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B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若“超级地球”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其要有较为丰富的水,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

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下图示意不同天气条件下,祁连山某冰川区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阴天相比,该比值晴天低的主要原因是晴天()A.冰川积雪消融量大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C.冰川积雪消融量小D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4.该比值7、8月最低的根本原因是()A.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降水量大,云层厚度较大C.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D.风力强劲,积雪不易保留5.随着气候变暖,该比值的变化趋势是()A.阴天增大,晴天减小B.阴天和晴天都增大C.阴天减小,晴天增大D.阴天和晴天都减小【

答案】3.B4.A5.D【解析】【3题详解】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是指由于地面反射率较高(如冰雪水域)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反射走的短波的太阳辐射量,一般来说地面反射率越低,反射走的短波的太阳辐射量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是

指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一般来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多。根据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与阴天相比,晴天的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更低,推出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越小,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越大,则两者比值越小。

冰雪积雪消融量越大,则冰雪面积越小,地面反射率越低,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越小,C选项错误。但高海拔地区气温低,阴天与晴天的冰雪面积差异不会太大,因此不是主要原因,A选项错误。晴天由于大气透明高,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多,使晴天比值更小,因此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B。【4题详解】7、8月份为祁连山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气温相对较高,因此冰川积雪消融量大,导致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小,因此比值最低,A选项正确。降水

量大,云层厚度较大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减少,比值增大,B选项错误。植被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较小,因此植被覆盖率不是主要因素,C选项错误。7、8月份不是祁连山风力最大的时候,因此风力不是主要因素,D选项错误。故选A。【5题详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冰川积雪

消融量会增大,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因此会使阴天和晴天的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都减小,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指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

,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较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读下面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有关地球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①是重要的成煤时期B.③地层中有海生藻类植物化石C.④末期恐龙灭绝D.⑤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7.⑤时期出现的生物

有()①鱼类②恐龙③蕨类植物④哺乳动物⑤被子植物A.②④⑤B.①②⑤C.①④⑤D.②③⑤【答案】6.B7.A【解析】【6题详解】图中①为冥古宙,重要的成煤时期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A错误;③为元古宙,海生藻类繁盛,地层中有海生藻类植物化石,B正确;④为古生代,恐龙灭绝主要在中生代末期,C错误;

⑤为中生代,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7题详解】图中⑤时期为中生代,开始出现了恐龙、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因此②、④、⑤符合题意;鱼类出现在古生代,①不符合题意;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海陆变迁过程: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以海洋为主。

古生代: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华北东北抬升为陆地。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如喜马拉雅等山脉隆起,由此形成现代地貌的基本格局及海陆分

布。读下面“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各处气温变化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a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B.b层:臭氧大量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C.c层①处:二氧化碳较少,吸收的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较少D.c层②处:氧

原子大量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9.下列关于图中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自上而下变化较小,有利于飞机航行和无线电短波通信B.温度自上而下变化较大,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以平流运动为主,温度自下而上降低D.以对流运动为主,温度自上而下降低10.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层热量来源的叙述,正确

的是()A.高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顶部B.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部C.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D.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答案】8.B9.B10.C【解析】【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的热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部分和地

面长波辐射,其主要的热量来自地面长波辐射,A错误。b层中有臭氧层,臭氧可以吸收波长大于0.175微米(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升温,B正确;C层①处降温是因为没有臭氧不能吸收紫外线,C错误;C层②处是氧原子大量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升温,D

错误。因此,B选项正确。【9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a层为对流层,气温自下而上逐渐降低且变化较大,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天气复杂多变,不利于飞机航行。对流层没有电离层,与无线电短波通信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流层热量主要

来自地面辐射,C正确,D错误;平流层的热量主要是由于臭氧大量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故随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升高,B错误;高层大气的上层热量主要来自氧原子大量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因此随海拔的上升,气温在升高,A错误。故选C。【点睛】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十分显著,天气现象复杂

多变。某综艺节目组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下面左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右图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其原因分别是()A.①强、③弱B.②弱、③强C.②强、④强D.②强、④

弱12.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晴朗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主要是因为()A.①的减弱B.①的增强C.③的增强D.④的减弱13.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目的是对应上图中()A.削弱①,提高

夜间的温度B.阻止②,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削弱③,减少作物水分蒸腾D.增强④,提高农作物存活率【答案】11D12.D13.D【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

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其原因分别是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②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④弱,保温作用差,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深秋,晴朗的夜晚

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下降快,容易出现霜冻;据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故④的减弱于出现霜冻有关,①②③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

色尼龙网主要目的是因为黑色尼龙网可以通过增强大气逆辐射来提高夜间的温度,据增强④,从而提高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正确;黑色尼龙网不能削弱太阳辐射①,A错误;黑色尼龙网可以阻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会使地面温度降低,削弱地面辐射③,

进而降低气温,但不是其主要目的,B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的两大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中的水汽、云层、臭氧、杂质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弱。(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读到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时,对巴山多夜雨这一现象展开了讨论。下图为该小组绘制的当地夜晚热力环流示意图(n、p海拔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关于该小组绘制的示意图及

气流运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画法正确n地气温较m地低,气流沿坡面下沉B.画法正确n地气温较p处低,气流沿坡面下沉C.画法错误m地气温较n地低,气流应垂直下沉D.画法错误m地气温较p处低,气流应垂直下沉15.有关巴山多夜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

降温迅速,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谷底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夜晚山谷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D.夜晚谷底冷空气聚集,水汽易凝结成雨16.同一山坡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后,一天中山谷风()A.出现时间滞后,风速变小B.出现时间提前,风速变大C.出现时间滞后,风速变大D

.出现时间提前,风速变小【答案】14.B15.C16.A【解析】【分析】【14题详解】据材料可知,该图为当地夜晚热力环流示意图,夜晚山坡降温较山谷快,冷空气收缩沿山坡下沉,将谷底温暖的空气往上顶,温暖的空气上升冷凝,形成巴山夜雨,图中画法正确,n地

气温较p处低,气流沿坡面下沉,故B正确,ACD错。【15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夜晚山谷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故C正确,D错,夜晚谷底地形封闭降温慢,故A错,逆温层抑制气流上升,不易成云致雨,故B错。故选C。【16题详解】同一山坡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后,山坡的增

温和降温的速度变慢,山谷风出现时间滞后,植被增加会降低风速,故A正确,BCD错。【点睛】山谷风指由于山坡与山谷同高度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山谷风的形成与地形密切相关。2016年12月,入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

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海平面与相应5000米高空等气压差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7.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偏北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东风1

8.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A.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B.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C.上海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短D.长沙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答案】17.B18.

A【解析】【17题详解】要读懂图中数值的含义,通过数值能够判断出气压的高低,判断出风向,判断出风力的大小。要判断南昌的风向,可根据南昌附近的等压线分布状况来分析。但图中给出的是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分布情况,因此需要根据气压差

推断出地面气压分布形势。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高压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大,近地面低压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小。因此根据图中等气压差等值线分布情况可知,武汉位于近地面低压中心附近,过南昌做垂直于等压线的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中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向右偏转,南昌的风向为偏南风,故B正确,ACD错,本题选B。【18题详解】根据等气压差等值线分布情况,重庆位于近地面的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武汉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

气流,污染物能迅速扩散,雾霾持续时间短。上海等压线稀疏,说明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长沙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故A正确,BCD错,本题选A。【点睛】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

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2)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我国近海海域的海流可分为两大系统,即外来洋流系统——黑潮暖流主干及其分支、近海海域内就地形成的海流系统。下图为我国近海表层海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19.与同纬度黑潮暖流所经海域相比,我国近海海流所经海域的海水一般盐度较低,主要原因是()A.洋流性质差异B.蒸发量大C.受陆地径流影响D.水温低20.黄海沿岸流使所经海域表层()A.等温线向北弯曲,水温升高B.等温线向北弯曲,水温降低C.等

温线向南弯曲,水温升高D.等温线向南弯曲,水温降低21.东海沿岸流在2月和8月流向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①季风②长江入海水量的季节变化③海陆轮廓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9.C20.D21.A【解析】【分析】【19题详

解】由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年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大,注入近海的淡水多,对海水起稀释作用,因此盐度偏低,而黑潮暖流距离陆地比较远,淡水注入少,故盐度偏高,C正确。据图可知,与黑潮暖流同纬度地区的近海地区,2月为寒流,8月为暖流,因此与黑潮暖流所经海域相比,冬季

水温偏低,夏季水温偏高,因此洋流性质和水温不是盐度低的主要影响因素,AD错误。受洋流的性质影响,与同纬度黑潮暖流所经海域相比,我国近海海流所经海域的海水水温冬季较低,夏季较高,受其影响,蒸发也因季节而异,冬季蒸发比较弱,夏季蒸发较强,B错误。故选C。【20题详解】据图可

知,黄海沿岸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性质上为寒流,会使流经海区的水温降低;且受洋流由北向南流动影响,海水等温线也向南弯曲,ABC错误,D正确。故选D。【21题详解】冬季时,东海受偏北风影响,表层海水向南流。夏季时,长江入海水量大,使东海表层海水向东流,①②正确。海陆轮廓和人类活动不会造

成表层海水流向的季节变化,③④错误。故选A。【点睛】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河流注入;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咸海水量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影响其演变进程。1960年以来咸海

持续萎缩,但南、北咸海变化程度不同。北咸海蒸发量小幅增加,南咸海蒸发量大幅减少。下图示意咸海研究区及其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影响咸海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①入湖径流量②湖面蒸发量③湖区降雨量④湖区下渗量⑤植被蒸腾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23.咸海

水域地下水变化量由负转正的原因是()A.流域大气降水减少B.湖区蒸发水量增加C.大坝拦截水量增加D.流域灌溉水量减少24.南、北咸海蒸发量变化程度不同的原因是()①南咸海湖泊面积减小②南咸海湖水温度降低③北咸海湖水盐度增加④北咸海湖泊水量增加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答案】22.A23.D24.B【解析】【22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咸海水量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影响其演变进程”及图示信息可知,咸海面积萎缩,水量减小,主要从湖水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来考虑。咸海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由于气候变暖,湖面蒸发

旺盛,湖水量减少;注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河水蒸发,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由于人口增多,为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①②③正确,A正确。咸海水量变化与湖区下渗量关系不大,④错误;湖区蒸散量

下降,植被蒸腾量减少,对咸海水量变化影响不大,⑤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故选A。【23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咸海水域地下水变化量由负转正说明地下水位上升;由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流域内大气降水量减少,水位下降,与题意不符,A错误。湖区蒸发水

量增加,水位下降,与题意不符,B错误。图中北咸海附近修建了大坝,大坝拦截蓄水增加,使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小,水位下降,与题意不符,C错误。流域灌溉水量减少,可以使咸海水域地下水位上升,D正确。故选D。【24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北咸海蒸发量小幅增加,

南咸海蒸发量大幅减少”可知,北咸海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导致咸海水面面积增加,湖泊水量增加,咸海湖水盐度减小,③错误,④正确;南咸海由于湖泊面积减小,导致湖水蒸发量大幅减少,对湖水温度影响不大,①正确,②错误;B①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咸海

面积减小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导致湖泊水量减小;人们引注入咸海的河流水灌溉进行工农业生产,作为生活用水,使注入咸海的水减少,湖泊萎缩,面积变小。下图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25.世界表层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A.潮汐能B.地球内能C.太阳辐射能D.波浪能26.据图可知().A.①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B.②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C.③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27.海水的密度()A.在赤道处最低B.在

副热带地区最高C.同纬度的两地密度一定相等D.在南半球中低纬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答案】25.C26.B27.D【解析】【25题详解】太阳辐射能是表层海水温度的最主要来源,C正确。潮汐能、波浪能是海水的能量的表现形式,故AD错误;

地球内能对世界表层海水影响不大,故B错误;故选C。【26题详解】读图,温度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③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故C错误;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低纬地区递减,所以②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则①为

海水表层密度分布,故B正确,AD错误。故选B。【27题详解】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①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读图可知,海水的密度在10°N处附近最低,在两极地区最高,故AB错误;整体上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在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故D正确;南北半

球纬度相等的两地密度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故选D。【点睛】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

水密度就小。下图表示我国某港口2021年11月11日(农历初七)的潮汐表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B.钱塘江大潮与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形状有关C.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一次大潮,一次小潮D.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

引力有关29.具备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以下进港时间最合理的是()A.3时B.5时C.10时D.18时30.利用潮汐能发电,通常一天最多可以发电()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答案】28.B29.A30.D【解析】【28题详解】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在白昼的成为潮,夜间的成为汐,总称“潮汐”,所以并不是海水的上升和下降,A错误;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倒三角形海湾的形状会使钱塘江大潮时水位增高,所以钱塘江大潮与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形状有关,B正确;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大潮,两

次小潮,C错误;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D错误;故选B。【29题详解】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涨大潮时,进港停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并结合表格中判断,3时的时候潮高的水位较高,且3时到4时潮高继续升

高,有利于最大吨位船舶进港作业,A正确;5时以后潮高下降,不利于进港作业,B错误;10时潮高水位最低,不利于进港作业,C错误;18时以后潮高下降,不利于进港作业,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利用潮汐发电,涨潮、落潮时,潮水都能带动水轮机发电,一天之中有两次涨潮,两次

落潮,故一天能发四次电,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得江河下游发生潮汐。由于夏历是以月相变

化为依据,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夏历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指南。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远近不同,正对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心力作用下

,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胀,也会出现涨潮。已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X、Y为闭合等高线内的两点,a、b代表所在等高线的数值,粗实线代表河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图中河流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南向东北C.自东南向西北D.自西北向东南32.闭合等高线内X点和Y点

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200米B.300C.400米D.500米33.若某人在图中陡崖处探险攀岩,则其携带的安全绳应为()A.150米B.200米C.280米D.508米【答案】31.C32.C33.D【解析

】【31题详解】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中指向标指示正北方向,故图中河流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32题详解】据所在等高线数值,闭合等高线内X点的海拔范围在a-100和a之间,Y点的海拔范围在b和b+100之间,两点

的高差范围是b-a和b-a+200之间,图中b=a+300,相对高度范围是300-500米之间,可能是40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33题详解】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是(n-1)d≤H<(n+1)d,其中n是等高线的条数,d是等高

距。图中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100米,计算可知,陆崖的相对高度在300~500米之间,若某人在图中陡崖处探险攀岩,则其携带的安全绳最短应为500米,不少于陡崖的最大高度,故D正确,ABC错。故选D。【点睛】在等高线中存在闭合等高线,闭合等高线的数值等于其中一个

,则闭合等高线内的数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

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的34.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35.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A.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D.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36.据图可以推知,近10

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A.结冰期长短由短到长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C.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答案】34.D35.A36.C【解析】【34题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因河流由高处往地处流,读图得出:河流从上游到下游

河床的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丙甲乙,排除A、B、C,选D。【35题详解】读图,得出“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且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宽度变大,故A正确

;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故B、C排除;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使河床降低。故排除D。因此选择A。【36题详解】由图可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海拔降低,河道变宽。丙位于中游河段的上游,若前期河流流速快,以下蚀为主,海拔逐渐降低:一段时间后,河流流速降低,下蚀

减弱,侧蚀增强,河道变宽,因此C正确;从图当中无法得出径流量、结冰期、河流含沙量对河床的影响,且影响有限,因此A、B、D排除,选C。【点睛】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

程。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剥蚀分离向上游源头后退。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7.与泰加林形态特征相符是()A.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C.叶子为针状,树冠呈

塔形D.全年深绿色常有板根、茎花现象38.导致泰加林南界在大兴安岭东、西坡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B.光照C.水分D.热量39.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推测其原因是()A.北坡是阴坡,蒸发较弱B.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C.南坡是阳坡,光照

较强D.南坡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答案】37.C38.D39.A【解析】【分析】【37题详解】读图,泰加林位于大兴安岭西北一侧,根据所学,属于针叶林,应该是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C正确;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这是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的特点,A错误;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B错误;全年深绿色常有板根、茎花现象,这应该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D错误。故选C。【38题详解】读图可以看出,泰加林南界在大兴安岭东坡分布的纬度较高,大致在52°N,而在西坡分布纬度较低,大

致在49°N。由于泰加林适合在寒冷地区生长,我国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大兴安岭西侧冬季处于西北季风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低,因此泰加林分布纬度较低;而大兴安岭东侧处在背风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一些,气温较高,因此泰加林分布纬度较高。因此主导因素是热量,D正确,

排除ABC。故选D。【39题详解】大兴安岭西坡处在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水分条件是影响当地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向西延伸的山脊北侧是阴坡,光照较弱,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比山脊南侧好,因此山脊北坡泰加林

覆盖率高于山脊南坡,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界线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植被与土壤类型多样。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地区自然土壤景观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原广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乙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山地丘陵,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40.与乙地相比,甲地土壤有机质含

量高的原因是()A.森林植被稀疏B.降水淋溶作用强烈C.有机质分解慢D.成土母质矿物质少41.有关乙地土壤改良的措施不包括()A.添加熟石灰B.掺入沙土,改良土壤黏性C.增施有机肥D.大量施用化肥,增加土壤酸性【答案】40.C41.D【解析】【40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甲纬度高,气

温低,生物循环慢,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含量多,C正确;甲地土壤矿物质含量比乙地丰富,但矿物质含量多少与有机质含量无关,D错误;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枯枝落叶多,A错误;甲地降水少,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弱,B错

误。故选C。【41题详解】乙地位于南方,属于红壤,土质黏重,掺入沙子,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B不符合题意;添加熟石灰调节酸性,A不符合题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C不符合题意;乙地土壤呈酸性,应降低土壤酸性,而大量施用化肥,增加土壤酸性不能起到改良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点睛】广义上,土壤有机质是指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狭义上,土壤有机质一般是指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

一类特殊、复杂、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酸)。读我国地震和地震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2.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多西少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C.西藏和台湾是

地震多发区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43.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D.科技进步,抗震

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答案】42C43.D【解析】【42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地震分布是东少西多,A错误,虽然我国东部地震比西部少,但由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震灾情重于西部,B错误,西藏和台湾由于地处世

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区,C正确,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是地震和火山多发地区,但并不是所有地震都发生在板块交界处,D错误。故选C。【43题详解】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

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BC错误,D正确,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趋势,A错误。故选D。【点睛】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

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二、综合题(共14分).4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暑期赴甘肃进行考察,下图示意祁连山北麓绿洲及周边地区。(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张掖气温日较

差大的原因。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学生在图甲所示采样点的某处无人干扰土地进行采样,测量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数据,并绘制连续两日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图

(图乙)。(2)据图乙说出“逆湿”发生的主要时段及深度,并分析成因。同学们发现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丙)。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

质较好。(3)说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对种植西瓜的好处。【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2选1),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

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2)1~6时(或凌晨),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原因:临近绿洲,水汽较多,此时气温低,地表水汽凝结量较大。土壤水分蒸发少,表层土壤湿度大,出现逆湿现象。(3)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积累;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

蒸发,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覆盖土壤表面,减少对土壤侵蚀,保持水土。(4选3)【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加强对课本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详解】(1

)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即是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张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晴天多,云层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地温高,地面辐射强,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得白天气温

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大。(2)根据材料信息: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可知逆湿是指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而减

小的现象。读图可知,大致在1~6时(或凌晨)前后,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读图甲可知,采样点位于绿洲附近,水汽相对较多,在1~6时(或凌晨)前后,气温低,水汽凝结在地表,加之此时土壤蒸发少,从而出现表层土壤湿度大的现

象,即出现逆湿现象。(3)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首先,砂石的比热容小,增温快,降温快,有效进一步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其次,当地气温干旱,砂石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水分下渗至土壤后,砂石覆盖表层削

弱了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最后,当地多大风,风蚀作用较强,砂石覆盖能有效减少风力对表土的侵蚀,保证土壤肥力。【点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