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零模化学试题 Word版.docx,共(13)页,2.94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8020383ca076475aae1ed656710b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零模测试高三年级化学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1
9题;答题纸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Ca40Fe56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一种可吸附甲醇的材料,其化学式为[C(NH2)3]4[B(OCH3)4]3Cl,
部分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C(NH2)3]+为平面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晶体中存在N-H…O氢键B.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C<N<OC.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B<C<OD.晶体中B、N和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相同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A.HClO
的电子式: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88OC.NH3分子的VSEPR模型:D.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3.下列实验的颜色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向紫红色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浓KI溶液,紫红色变浅B.向CuSO4溶液中滴加过量
氨水,溶液变为深蓝色C.氯水在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D.向橙色的K2Cr2O7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为黄色4.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卤化银沉淀的转化B.配制3FeCl溶液C.溶解淀粉在不同条件下水解D.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环境下的
反应5.氯碱工业能耗大,通过如图改进的设计可大幅度降低能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极A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222HO+2eH+2OH−−=C.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在右室获得浓度较高的NaOH溶液D.改进设计中通过提高电极B上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
能耗的6.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酸性KMnO4标准液滴定草酸:16H++52-24CO+2-4MnO=2Mn2++8H2O+10CO2↑B.用NaClO溶液吸收少量SO2:2ClO-+SO2+H2O=2HClO+2-3SOC.向NH4HCO3
溶液中加入含Mn2+的溶液生成MnCO3:Mn2++-3HCO=MnCO3↓+H+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3Ag+4H++-3NO=3Ag++NO↑+2H2O7.某同学在培养皿上做如下实验(如图所示),a、b、c、d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上滴
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a处试纸
变蓝氧化性:Cl2>I2Bb处试纸变红Cl2+2Fe2+=2Cl-+2Fe3+Cc处试纸褪色Cl2与H2O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Dd处红色褪去Cl2和NaOH反应使溶液呈中性A.AB.BC.CD.D8.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
验目的的是ABC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分离酒精和水A.AB.BC.CD.D9.贝诺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是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前体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贝诺酯完全水解的产物有四
种分子结构B.1mol乙酰水杨酸最多消耗2molNaOHC.可用FeCl3溶液鉴别对乙酰氨基酚和乙酰水杨酸D.对乙酰氨基酚中甲基C—H键极性与甲烷中C—H键极性相同10.下列叙述中,事实与对应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酸性:HCOOH>CH3COOHH3C–是推
电子基团,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减小B在CS2中的溶解度:H2O<CCl4H2O为极性分子,CS2和CCl4是非极性分子C硬度:金刚石>石墨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只含共价键,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既存在共价键又存在范德华力D热稳定性:H2O>H2S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A.AB.BC.CD.D1
1.光学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材料聚碳酸异山梨醇酯可由如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高分子材料可降解B.异山梨醇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C.反应式中化合物X为甲醇D.该聚合反应为缩聚反应12.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Zn与溶液中Fe3+发生反应的原理。实验试剂现象I2mL0.1mo
l·L-1FeCl3溶液、过量锌粉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接着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Ⅱ2mL1mol·L-1FeCl3溶液(pH≈0.70)、过量锌粉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出现红褐色浑浊,30min左
右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产生少量铁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I说明Fe3+被还原为Fe2+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实验I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C.实验Ⅱ发生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D.实验说明Fe3+、H+与Zn的反应与离子浓度有关13
.“肼合成酶”以其中的2+Fe配合物为催化中心,可将2NHOH与3NH转化为肼(22NHNH),其反应历程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NHOH、3NH和2HO均为极性分子B.反应涉及N-H、N-O键断裂和N-N键生成C.催化中心的2+Fe被氧化为3+Fe,后又被还原为2+FeD
.将2NHOH替换为2NDOD,反应可得22NDND14.分析含有少量NaOH的NaClO溶液与FeSO4溶液的反应。已知:①图1表示将FeSO4溶液逐滴滴加到含少量NaOH的NaClO溶液中的pH变化;②图2表示Na
ClO溶液中含氯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注: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Ksp[Fe(OH)3]=2.8×10−39]。关于上述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点溶液的pH约为13,主要原因是ClO−+H2OHClO+OH−B.AB段pH显著下降的原因是5ClO-+2Fe2+
+5H2O=Cl−+2Fe(OH)3↓+4HClOC.CD段较BC段pH下降快的主要原因是HClO+2Fe2++5H2O=2Fe(OH)3↓+Cl-+5H+D.反应进行至400s时溶液中产生Cl2的原因
是:ClO-+Cl-+2H+=Cl2↑+H2O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8分.15.Ⅰ.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探测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橄榄石矿物(MgxFe2-xSiO4)。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Fe原
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橄榄石中,各元素电负性大小顺序为_______,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Ⅱ.已知一些物质熔点数据如下表:物质熔点/℃NaCl800.74SiCl-68.8的4GeCl-51.54SnCl-34.1(2)SiCl4的空间结
构为_______,其中Si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3)以上四种氯化物熔点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铁镁合金是目前已发现的储氢密度最高的储氢材料之
一,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4)距离Mg原子最近的Fe原子个数是_______。(5)铁镁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Ⅳ.已知的晶胞属于立方体,晶胞参数a=287pm,密度为-37.8gcm。(6)α-Fe晶胞中含有Fe的原子数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1pm=
10-12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N)。16.研究2CO氧化26CH制24CH对资源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Ⅰ26242CH(g)CH(g)H(g)+-11ΔH=136kJmolⅡ262242CH(g)CO(g)CH(
g)HO(g)CO(g)+++-12ΔH=177kJmolⅢ2622CH(g)2CO(g)4CO(g)3H(g)++3ΔHⅣ222CO(g)H(g)CO(g)HO(g)++-14ΔH=41kJmol已知:298K时,相关物质的相
对能量(如图1)。可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反应或变化的ΔH(ΔH随温度变化可忽略)。例如:22HO(g)HO(1)=()-1-1-1Δ=-286kJmol--242kJmol=-44kJmolH。请回答:(1)①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3Δ=H_____1kJmol−。②下列描述正确
的是_____A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增大B加压有利于反应Ⅰ、Ⅱ的平衡正向移动C反应Ⅲ有助于乙烷脱氢,有利于乙烯生成D恒温恒压下通水蒸气,反应Ⅳ的平衡逆向移动③有研究表明,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Ⅱ分两步进行,过程如下:262CH(g)CO(g)+【】242
2CH(g)H(g)CO(g)→++【】242CH(g)CO(g)HO(g)→++【】,且第二步速率较慢(反应活化能为1210kJmol−)。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画出反应Ⅱ分两步进行的“能量-反应过程图”,起点从262CH(g)CO(g)+【】的能量1477
kJmol−−,开始(如图2)_____。(2)①2CO和26CH按物质的量1:1投料,在923K和保持总压恒定的条件下,研究催化剂X对“2CO氧化26CH制24CH”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催化剂转化率26CH/%转化率2CO/%产率24CH/%催化剂X
19.037.63.3结合具体反应分析,在催化剂X作用下,2CO氧化26CH主要产物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的②采用选择性膜技术(可选择性地让某气体通过而离开体系)可提高24CH的选择性(生成24CH的物质的量与消耗26CH的物质
的量之比)。在773K,乙烷平衡转化率为9.1%,保持温度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选择性膜技术,乙烷转化率可提高到11.0%。结合具体反应说明乙烷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17.Balanol是是酶一种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其前体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ⅰ.NaCNRBrRCN−⎯⎯⎯→−ⅱ
.22H32PtORNHOCHRNH−⎯⎯⎯→−ⅲ.不稳定,立即分解为回答下列问题:(1)A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2)BD→的反应中23KC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3)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4)已知试剂H能与3NaHCO反应,则GI→的化学
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5)已知JK→的反应中224SO−被氧化为24SO−,则J与224NaS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6)N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___________.a.AB→的反应中NaCN使用应过量,提高B的产率b.J存在分子内氢键,且能发生显色反应c.OP→的反应条件是NaOH水溶液加热(8)LM→的过程如下:其中经历了含过氧键...的
中间体L1,LL1→的过程是()2OOO=与L的加成.已知L1含多于3个的六元环,且其中2个是苯环.请写出中间体L1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18.BiOCl是一种新型的高档环保珠光材料。已知:i.Bi3+易与Cl-形成3-6BiCl;
pH>3,3-6BiCl易发生水解为BiOCl。ii.几种离子沉淀与pH离子开始沉淀pH沉淀完全pHMn2+8.110.1Fe2+6.38.3Fe3+1.93.3I.以辉铋矿和软锰矿为原料制取氯氧化铋和超细氧化铋的工艺流程如下:(1)“联合焙
烧”时,Bi2S3和MnO2,在空气中反应生成Bi2O3和Mn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酸浸”时需及时补充浓盐酸调节浸取液的pH。一般控制浸取液pH小于1.4,其目的是_______。(3)①“转化”时加入金属Bi的作用是
________。②得到BiOCl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4)铋能被有机萃取剂(简称TBP)萃取,其萃取原理可表示为3-6BiCl(水层)+2TBP(有机层)BiCl3·2TBP(有机层)+3Cl-(水层)。“萃取”时需向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调节Cl-浓度,取率随c(Cl-)变
化关系如图所示。c(Cl-)最佳为1.3mol·L-1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5)“沉淀反萃取”时生成草酸铋[Bi2(C2O4)3·7H2O]晶体。为得到含Cl-较少的草酸铋晶体,“萃取”后有机相与草酸溶液的混合方式为_
_____。Ⅱ.以铋精矿(主要成分是Bi2S3,还含有FeS2、CuS2、Pb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BiOCl的一种示意图如下。(6)“加压氨浸”过程中,反应物中的S元素均转化为2-4SO。该过程中Cu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7)“酸浸还原”过程中,铋的浸出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在高于40℃左右时“铋的浸出率”开始下降,其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8)“沉铋”时需控制溶液的pH=3.0,且反应中有气体放出,此时BiCl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19.某小组同学研究了不同起始
pH条件下溴酸钠和硫化钠的反应。(一)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在50mL溶液中,NaBrO3起始浓度为0.08mol/L,Na2S起始浓度为2×10-3mol/L,改变HNO3的起始加入量,测量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序号实验Ⅰ实验ⅡHNO3的起始加入量/mo
l1.3×10-41×10-4实验结果液体迅速变浑,随后浑浊逐渐减少,10min时溶液基本澄清,过程中pH变化如图:液体变浑,pH变化如图:已知:a.HBrO3属于强酸,-3BrO还原产物只有Br-,实验中HNO3不表现氧化性;b.硫化钠被氧化的产物可能
是S、2-3SO、2-23SO、2-4SO;c.pH>3溶液中,-3BrO与2-23SO的反应可忽略不计;d.CaS和CaS2O3易溶于水;为研究实验I中pH的变化情况,进行实验Ⅲ和实验Ⅳ:取少量实验I进行10min左右的液体,离心分离浑浊,得到溶液
A,进行实验Ⅲ:实验Ⅳ:步骤1:取一定量的溴酸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混合,反应液温度未有明显变化,测定反应中-3BrO的反应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步骤2:实验前先在容器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和溴化钠固体,重复步骤1,测得-3B
rO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与如图几乎完全重合。的(1)实验Ⅲ中,白色沉淀1完全溶于稀盐酸,能否说明溶液A中没有2-4SO,理由是________,进一步检验溶液A中是否有2-4SO的方案是________。(2)实验Ⅲ中,由无色溶液1加入足量稀盐酸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3)结合离子
方程式,解释实验I中2min之后pH变化可能原因:________。(二)研究实验Ⅱ中pH的变化情况,设计测定溶液中S2-、2-3SO、2-23SO浓度的方法如下:已知:a.碘标液的浓度为c1mol/L,硫代硫酸钠标液的浓度为c2mol/L;b.Ksp(CdCO3)=1×10-12、Ksp[Cd(
OH)2]=7.2×10-15、Ksp(CdS)=8×10-27;CdSO3和CdS2O3微溶于水;c.2-3SO能与甲醛反应,产物不被I2氧化d.22-23SO+I2=2-46SO+2I-步骤1:取10mL待测液,加入一定体积的过量碘标液,充分反应后,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液的
体积是V1mL;步骤2:取20mL待测液,加入过量CdCO3,充分反应后,过滤并洗涤沉淀,将滤液合并后等分为两份,一份用碘标液滴定,消耗碘标液的体积是V2mL;另一份加入过量甲醛溶液后,再用碘标液滴定,消耗碘标液的体积是V3mL。(4)步骤1中滴定时使用
的指示剂是__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5)步骤2中加入CdCO3的作用是________。(6)待测液中2-3SO和2-23S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_______。(7)实验Ⅱ中未检测到2-3SO和2-4SO的生成,用
离子方程式表示18min后溶液pH下降的原因:________。结果表明,不同起始pH条件下,溴酸钠和硫化钠的反应速率和反应产物会有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