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1)页,19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72827c23d344aa06cf3e4e554ea1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六月模拟考试试题高三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西文化有巨大的,中国文化在18世纪的葡萄牙等国没有掀起任何涟漪,但
英国人却对中国园林艺术。翻看“中国文化”在欧洲流行的历史,人们发现那更多的是一种想象。当想象,只留下珍贵的艺术品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中国真正走向欧洲还时日遥远呢?A.差异情有独钟烟消云散B.差距一往情深烟消云散C.差距情有独钟风流云散D.差异一往情深风流云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
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题干要求“在下面一段话的
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差异”指差别,不相同;“差距”指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特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依据所填词语前后的文句“中西文化有巨大的”“中国文化在18世纪的葡萄牙等国没有掀起任何涟漪,但英国人却对中国园林艺术”可知,此文段谈的话题是“中西文
化有差别,不相同”,无“差别程度”之比较。故此处填“差异”。②“情有独钟”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一往情深”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从语意上考虑,两词皆可,但从程度上考虑,所填成语的语意无“不能克制”之程度,故应填“情有独钟
”③“烟消云散”是指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风流云散”风吹过,云飘散,踪迹全消。比喻人飘零离散。此处结合所填成语前面的“当想象”可知,此处要表达的语意是“想象力消失得干干净净”,无“比喻人飘零离散”之意,
故应填“烟消云散”。故选A。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书斋”在知识者心中自有其特征。书斋与日常琐屑生活的分与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永久地在书的环绕之中。①书斋,不必拘泥于形式。②关键是是否给自己一个纯粹的心灵与精神
的空间。③书中化出的境界让自然成了最大的书斋。④它让知识者保持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姿态。⑤当我们与一本好书融为一体,这不是书斋吗?⑥书斋是物质化、精神化的符号。A.①④②③⑥⑤B.②①④③⑤⑥C.④②③①⑤⑥D.⑥④⑤③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⑥是总说,④是具体表现,所以⑥应在④前面。③中“书中”承接⑤句中“好书”而来,所以③在⑤后面。①②可通过
关联词语“不必”“关键在于”辨析前后关系。故选D。3.下列诗句与“科举馆”里展示的科举画面,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③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④禁漏初停兰省开,
列仙名目上清来。A.①放榜日②落第时③登科后④看榜日B.①放榜日②登科后③落第时④看榜日C.①登科后②落第时③看榜日④放榜日D.①登科后②看榜日③落第时④放榜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文化常识的能力。需要学生平时识记积累,准确理解诗句
意思,抓住诗句关键词分析其描绘的对象。①“榜已悬”指放榜;②“春风得意”指考中得意;③“耻”“失路人”指未考中的失意、羞愧;④“兰省”即兰台,指秘书省。“列仙名”指名字公布在榜上。故选C。4.阅读下图,对图表内容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A.三年内,该教育机构的课程总收入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B.三年内,入读学生总人次从约9.7万人增长至约24.1万人,增幅近150%。C.三年内,学习中心数量从28个增长至54个,增幅超过
90%。D.总培训人次和学习中心数量是该教育机构营业收入的强有力保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实质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的能力。图表本身或图表中提供的文字数据都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出其中规律。然后根据图表数字分析选项正
误。A项,“该教育机构的课程总收入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错误,2017年是37.580,2018年是49.312,因此2018年没有翻番增长。故选A。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汤潜庵先生逸
事方苞睢州汤公内召时,吴人已建生祠,刻石纪德政。其殁也,巷哭里奠,搢绅学士争为诔表传记其家有状有志铭,有编年之谱。而德教在民及诈不信之先觉,耳目众著,甚为万世标准者。公巡抚江苏时,上言:“岁祲免租,民困少苏而已;必屡举于丰年,富乃可藏于民,
免当年之租,半中饱于有司胥吏。故每遇国有大庆,或水旱形见,不肖者转急征以待赐除。必豫免;次年然后民不可欺,吏难巧法。”圣祖皇帝深嘉与之,遂定为经.法。康熙年间,特谕户部。自今以往海内农田正赋编折银,通三年轮免一年,周而复始,直省均以遍皆豫免,不问丰凶。其后虽以西边事起中辍
,而大训炳然。是公之訏谟,实受其福者,非一世也。淮泗涨漫,山阳等七州县,荡析.离居。上南巡,命浚海口以泄积水。敕于成龙主工值寻以廷臣议,使受靳辅节制。成龙议工费八十余万,辅议海口沙淤,非起高邮车逻镇筑高堤,束内水高丈余,不能出海,费二百七十八万。上
召辅及成龙面询。成龙力排辅议。淮南士大夫惧伤坟墓田庐,亦廷争之。乃命尚书萨木哈、学士穆成格会公及总漕徐旭龄合勘,兼问七州县耆老云何辅。淮南士民言海口不宜罢工者十八九,谓宜并罢者亦十之一二,使者意向之。公力争。使者曰:“公言
吾当口奏。”及公内召,上语及海口。公对:“开一丈有一文之利,一尺有一尺之利。”上愕然曰:“尔时汝胡不言?”公乃俱陈前事。诘旦,召使者质对,使者强辩。公徐曰,某故知有此。汝行后,即汇士民呈牒并某议,具文书印册存漕臣所,漕臣亦如之,存巡抚所。檄取,旬日后
可覆视也。使者语塞,上怒,立罢之。而发官帑,遣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浚下河。公里人有受业公门者,以黄门奉使过苏。谒公曰:“吾师方严,孰敢以事请?但东南盐政,大病于商民,已闻知否?”公曰:“吾不知。”因条举数
事。每发,公诘难,正言其非。乃出谢.商人曰:“吾师素明达,独于兹事未谙见,谓无一可行。”比使归逾月,次第禁革,一如所言。黄门每语人曰:“吾师至诚,而或以术御人。贤者固不可测也。”苏之巨室,有优恃容仪,每闯入民宅,多见貌相悦而与之私,或结党行强,所犯
累累。有司不敢诘。闻公至,数月不出。公使人微迹而得之,痛予杖。戒勿仿筋骨,严伺守,故疮将合,更薄笞。朔望载以徇于市及四郊。久之,肤剥见骨。逾半岁,始瘐死。由是,奇邪浮淫者心悸,相劝改前行。盖公之诚明仁勇,皆自学问中出,故道足以济物而政无所偏。即
此四事,已足征公治法之全矣,而记述者乃逸之。(有删改)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定为经.法经:经典的B.荡析.离居析:分离,分散C.乃出谢.商人谢:道歉D.已足征.公治法之全矣征:证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公坚持
道德教化,对于奸诈之事常有先见之明,这两方面众所周知,堪称表率。B.汤公上书康熙减轻民赋,不论丰年灾年,轮流预作减免,此项谋画让百姓长期获利。C.治理淮泗水患时,围绕治理方案产生诸多分歧,汤公能秉持正见,支持于成龙观点。D.汤公最善吏事,从对苏州盐政伤民之事和浮淫
之徒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其独特才能。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岁祲免租,民困少苏而已;必屡举于丰年,富乃可藏于民,免当年之租,半中饱于有司胥吏。(2)公使人微迹而得之,痛予杖。戒勿伤筋骨,严伺守,故疮将合,更薄笞。8.请简要概括汤公为政
的特点。【答案】5.A6.C7.(1)如果年景不好才免除租税,老百姓的困顿仅仅能够稍稍缓解罢了,一定要在丰年釆取这个措施(免除租税),财富才可以藏于民间,如果仅是减免当年的租税,一半会被大小管理者(官员)侵吞。(2)汤公让人暗中(偷偷)追寻踪迹找到了他,严厉施加
拷打。告诫手下(行刑时不要)伤筋动骨,严加看守,等到旧伤将要痊愈时,再轻轻地鞭(抽)打。8.诚明仁勇,体恤民生,精于谋算,御人有术(有治理能力)【解析】【5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
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A项解释错误,“遂定为经法”意思是:于是把它定为治理的法度。经,治理,管理。故选A。【6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
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C项,“支持于成龙观点”分析错误,于文无据。故选C。【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
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祲,不祥之气;困,困顿;苏,缓解;有司,有关部门。(2)微迹,暗中追寻踪迹,“迹”,名词
作动词;伺,看管;笞,鞭打。【8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通读全文,找到汤公为政的有关内容,再进行分析概括。汤公上书康熙减轻民赋,不论丰年灾年,轮流预作减免,此项谋画让百姓长期获利。可见其体
恤民生。汤公坚持道德教化,对于奸诈之事常有先见之明,这两方面众所周知,堪称表率。汤公对苏州盐政伤民之事和浮淫之徒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其独特才能,表现出诚明仁勇、精于谋算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汤斌在睢州任上被内召进京时,苏州人
已经为他建了生祠,刻石碑记载他的德政。知道他病逝后,苏州人巷哭里奠,缙绅学士争相为它诔表传记,因此,他死后有行状,有墓志铭,有年谱。他在民间施行德政,对奸诈之事常有先见之明,他的行为,被百姓看在眼中,听在耳中,清清楚楚,可以称得上为官的万世标准
。汤公在江苏任巡抚时,上书皇上说:“如果年景不好才免除租税,老百姓的困顿仅仅能够稍稍缓解罢了,一定要在丰年釆取这个措施(免除租税),财富才可以藏于民间,如果仅是减免当年的租税,一半会被大小管理者(官员)侵吞。所以,每遇到国家大庆,或者水旱灾害已现苗头的时候,一些违
法乱纪的人就急忙向百姓征收赋税,等待皇上免除赋税,从而中饱私囊。所以一定要事先免除。第二年,官吏提前征收赋税的事老百姓就会知道,民心不可欺,让百姓知道,哪一年要免除赋税,这样官吏就难以从中投机取巧了。”圣祖皇帝非常赞赏并同意他的这一观点,于是就把它定
为朝廷管理的方法。康熙年间,特下旨到户部。从今以后,海内的农田正赋折合成银两,三年轮免一年的赋税,周而复始,直辖的省份都要这样提前免除,不管丰年还是灾年。这以后,虽然在西边的事情发生后才中断,但是大的政策都是很清楚的,汤公这项远大宏伟的谋划,让实际
受到益处的,不止一个朝代。淮河和泗水涨水,山阳等七个州县百姓流离失所,皇上南巡,命令挖开海口来泄排内部积水。命令于成龙主持这件事,并在朝廷上让大臣们商议,并让他受靳辅的管辖。于成龙预算工程费用有八十多万两银子。靳辅提出,海口有淤积的沙,不从高邮车逻镇筑起高高的堤坝,挡住内部的
一丈多高的水,不能出海,费用需要二百七十八万两银子。皇上召集靳辅与于成龙当面询问。于成龙极力排斥靳辅的意见。淮南的士大夫担心筑堤坝会损坏到坟墓、田地和房屋,也在朝廷上争论。皇帝于是命令尚书萨克哈、学士穆成
格会公以及总漕运的官员徐旭龄共同勘察现场,同时也询问那七个州县的老人征询方案。淮南的官吏和百姓都说海口不适合泄洪,罢工的有八九成,说海口适宜泄洪并且罢工的有一二成。使者的意见偏向后者。汤公据理力争。使者回答说:“汤公的话,我将亲口奏报皇上。”等到汤公被召回京城任职,皇上说到
海口泄洪这件事。汤公回答说:“打开一丈宽的口子泄洪,有开一丈的利益,打开一尺宽的口子泄洪,有开一尺的利益。”皇上感到吃惊,说:“那个时候你为什么不说?”汤公才把那件事向皇上作了详细的报告。第二天清晨,皇上招来了使者质问核对,使者强词辩解。汤公说,我早知道使者会强词辩解。你走后,
我召集官民呈上文牒和我的建议,准备好文书印册存放在漕臣那里,漕臣也这样做,存放在巡抚哪里。你下令去取,十日后便可以看得到。使者无言以对,皇帝大怒,立即罢了他的官职。发放官币,派工部侍郎孙在丰前去开挖泄洪的河道。汤公家乡有人在官府任职的,因奉黄门差使经过江苏。拜见汤公说:
“老师公务繁忙,我怎么敢轻易打扰您呢?但是东南盐政,让商人和百姓深受其苦,您已经听说过这件事了吗?”汤公回答说:“我不知道。”于是同乡人就一条一条地说出了很多件事来。每说一条,汤公都进行反驳批评,并说出正确的
做法是什么。同乡人离开后向商人道歉说:“我的老师一向明白通达,唯独这件事他没有发现,说东南盐政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可行的。”等到使者回去一个多月后,朝廷对之前的盐政一条一条进行禁止与废除,完全依照先前说的做了。黄门使者每次都对人说:“我的老师极为诚恳,有时用方法管理人。他的贤能是我们难以揣测的。江
苏有一个大户,有美好的容貌仪表,经常闯入百姓家中,看到喜欢的美貌女子就行非礼,也经常纠集同伙实施抢劫,犯下很多罪行。有关部门不敢查处。听说汤公的到来,连续几个月不敢出来。汤公让人暗中(偷偷)追寻踪迹找到了他,严厉施加拷打。告诫手下(行刑时不要)伤筋动骨,严加看守,等到旧伤将
要痊愈时,再轻轻地鞭(抽)打。每逢初一和十五,把他装在车上在市区以及四面郊区进行游行并宣告其罪行。时间长了,这位罪犯皮肤脱落露出了骨头。半年之后,因受刑、冻饿死在狱中。从此以后,那些为非作歹的邪恶之人感到害怕,相互劝勉改掉之前的错误行为。汤公的忠诚明白仁爱勇敢
,都是从学问中产生,所以说圣人的治国之道对于做事都有帮助,从而可以保证政事不出现偏差。这四件事,已经足以证明汤公治理手段的全面,记述的人于是记述了这些事情。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
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等四人皆姓黎,海南黎族人。②翁:苏轼自称。9.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简括用典的作用。10.请结合作者的思想
以及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9.《论语》。含蓄委婉,简洁凝练,抒情言志,借古喻今,有表现力,有感染力。10.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答,诗
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
法的表达效果。“溪边自有舞雩风”中的“舞雩风”出自《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为曾皙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文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运用典故,可使诗歌语言含蓄委婉,简洁凝练。本诗借这一典故,表现出曾点曾有的那种逍遥自在
、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1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人人生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
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儋州时期,他在城南建造泥房居住,和当地百姓结下深厚感情。“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生动活泼地写出了作者和当地百姓的亲密关系,几个少年口吹葱叶迎送微醉的“我”,怡
然自得之情寄寓其中。“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蕴含哲理思考,使用对比手法,“莫作”说得斩钉截铁,态度何等坚决;“自有”说得颇具炫耀之意,何等自在;“天涯万里”“溪边舞雩”对举,一舍一取,足见词人志趣。苏轼的思想是驳杂的,兼融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淡泊和佛家的超脱,我
们在《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经典名篇中已经领略。诗人虽被流放生活艰辛,但是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
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
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
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
暗示主旨。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2)_____,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3)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屈原《离骚》)(4)____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7)出入相友,_____,疾病相扶持。(《孟子•滕文公上》)(8)两间余一卒,_____。(鲁迅《题<彷徨>》)【答案】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管弦呕哑(3).肇锡予以嘉名(4).蚕丛及鱼凫(5).必能裨补阙漏(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守望相助(8).荷戟独彷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
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阏”“哑”“锡”“肇”“凫”“裨”“属”“望”“戟”“彷徨”。【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
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父亲一个人住米丽宏母亲去世以
后,老院子,只剩下父亲一人居住。他尽平生之力,帮我弟盖了高屋大院,漂亮得像别墅一样的房子;但等搬新家时,却固执地拒绝一块儿搬到新家去。他一个人在那座老旧的石头院子里,形影相吊地做饭、喝茶、吸烟、回忆,筹谋农事。我每次回去看望他,都竭力劝说他搬出来,他不肯。他固执地待在老屋,被一层暮年
的“锈”和一种孤独,紧紧包裹。水一样的寂寞,在老屋里荡漾。老屋的每一件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面孔,一如既往地用那个时候淳朴的眼神看着我。沙发上,铺着的,还是娘在世时编织的毛线垫子;床沿,搭着娘做的绣花床帘儿;墙上两
大玻璃框照片,有我们家族所有人的旧时记忆……父亲当年动不动就爆发的雷霆火气,却不复出现。或许是生活境况的改观,卸去了他心上的一些重负,或许人老心软,本就是一种自然规律。我有时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使父亲冰雪般严苛的脾性,一点点融化如水,从此进入了温软
季节。我记得,我生日前两天,他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别忘了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我简直骇异,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我去看望他时,他向我们絮叨的话题,不外是村里谁谁走了,谁谁又生病了;南园该施肥了,西沟的山地该耘一遍了;麦子该上三水了,
谷子该间苗了。随着越来越少的土地和村子里一辈儿故人的离去,他的内心世界,正在慢慢萎缩。我想,更大的孤独,正在向他走近。我看到父亲的背,弯下去,弯下去。那是不停的劳作和几十年光阴的合谋。在我的记忆里,父
亲是“干活”的代名词,村人说起他来,总会啧啧两下:“老米,那是牛一样的。”他不停地劳作,似乎是他活着的证据和意义。我们小时,跟他一块儿下地。他将我和妹妹,从腋下一掐,一个筐里放一个,挑上筐就走;我娘牵着小黑驴在后,边走边用扒锄这里一下那里一下,锄些猪草。我在筐里坐着,看着父亲,他的腰杆
儿挺得笔直,轻悠悠地走着,像是散步;而劳作半日,再往回走时,他的腰身就像笔直的树干上挂了老沉的物儿,有一点点弯。等吃过午饭,再往地里去,他的腰杆就重新变直了,力气又回到了他身上。在田里,父亲做的是出大力的活儿,母亲打些下手。我和妹妹呢,不捣乱就不错了。我们俩总是一边看父亲举镐扬锨用力刨地的
样子,一边蹦蹦跳跳去踩他活动着的影子。有时候,他由直到弯、由弯到直的腰骨间,会发出“咯叭”一声脆响,我感觉那就是跑掉的力气。我们看惯了他在田里劳作的样子: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擦着了那轮大如簸箕的彤红夕阳。他轻松
铲一锨泥土,改畦引水,水里流着破碎的弯月,玉米地刹那享受着畅意的吮吸;他一手挥动镰刀,一手揽起金黄的麦子或谷子,像揽着金黄的儿女;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谷个子,蹀躞走向地头。他有时疲惫至极的神态,让我心疼;有时我几乎怀疑倒在床上的父亲
,明天是否还能起来。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往田里去了。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在他的劳作中流走和逝去;一天又一天,被他的农具刮擦得亮晶晶地薄下去;一年一年,他的腰板,弯下去,弯下去,再也直不过来了。到了老年
,他身边没了说话的人,他决绝地将自己关进了寂寞的壳内;孤独像“铁锈”一样,沾满全身。然而,只有农事,像一道雷,促他从孤独里一跃而起,走向门去,跟大地融汇。也许都是这样吧,人都脱不了孤独;而把孤独打开一个口子,让光和暖涌进来的,是雷声一样的力量。对于我父亲,那道雷,永远是农事。(选
自2018年6月14日《羊城晚报》)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将眼前的生活场景与回忆的片段穿插描写,文字平和冲淡却饱含深情,凸显人物形象。B.文章描绘了一位固执、倔强、勤劳的父亲形象,壮年时的父
亲为家庭打拼、任劳任怨,晚年时的父亲历经沧桑、孤独守望。C.文章以“我”的视角看父亲,用对比的方法描写父亲的种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心疼与理解。D.父亲一个人守着老屋,不愿搬到新家,是因为暮年的固执,习惯了被孤独围绕,拒绝从中走出
。13.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4.请探究标题中“一个人住”的意蕴。【答案】12.D13.①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描写出父亲劳作时的踏实、满足与珍视。②以“他”开头的三组动作细节描写形成了排比,表现
父亲劳作时的辛劳、卖力与畅快。③选取色彩鲜明的意象,勾勒出了父亲劳作的乡村环境。14.①“一个人住”是父亲的生活现状:独居老屋,老伴、村里的同辈故人纷纷离去。②“一个人住”是父亲孤独的心理状态:暮年的寂寥。③“一个人住”是父亲的情感坚守,离不开母亲、儿女曾与之共住的老屋、离
不开耕耘一生的土地。【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是因为暮年的固执,习惯了被孤独
围绕,拒绝从中走出”错误,父亲“守着老屋,不愿搬到新家”是因为不舍老屋中的回忆,不舍土地和劳作,不愿改变朴素的生活习惯。故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
)指出手法,分析句子。(4)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擦着了那轮大如簸箕的彤红夕阳。他轻松铲一锨泥土,改畦引水,水里
流着破碎的弯月,玉米地刹那享受着畅意的吮吸;他一手挥动镰刀,一手揽起金黄的麦子或谷子,像揽着金黄的儿女;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谷个子,蹀躞走向地头”中,“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运用比拟修
辞,将父亲比作老黄牛,将“夕阳”比作“簸箕”,将“金黄的麦子或谷子”比作“金黄的儿女”,“他深深弯下腰”“他轻松铲一锨泥土”“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弯”“吃入”“直起”“挥动”等动作描写和这一系列修辞手法写出了父亲辛勤劳作的情景,表现
了父亲对劳作的珍视,劳作时内心的愉悦。“彤红夕阳”“金黄的麦子或谷子”通过“红”“黄”鲜明的色彩描绘出父亲劳作的乡村环境。【14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标题含义及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
、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通过“老屋的每一件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面孔,一如既往地用那个时候淳朴的眼神看着我。沙发上,铺着的,还是娘在世时编织的毛线垫子;床沿,搭着娘做的绣花床帘儿;墙上两大玻璃框照片,有我们家族所有人的旧时记忆……”可知,“父
亲一个人住”是父亲的情感坚守,离不开母亲、儿女曾与之共住的老屋、离不开耕耘一生的土地。由“水一样的寂寞,在老屋里荡漾”“不外是村里谁谁走了,谁谁又生病了”“沙发上,铺着的,还是娘在世时编织的毛线垫子”可知,“一个人住”是
父亲的生活现状;由“到了老年,他身边没了说话的人,他决绝地将自己关进了寂寞的壳内;孤独像‘铁锈’一样,沾满全身。然而,只有农事,像一道雷,促他从孤独里一跃而起,走向门去,跟大地融汇”可知,“一个人住”是父亲孤
独的心理状态:暮年的寂寥。【点睛】赏析句子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
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
使描写细腻深刻。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
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发挥”不是“发泄”——谈谈朗诵及相关的几个概念王群一说起“朗诵
”,很容易想到与之相近或者相关的几个概念:“朗读”、“诵读”、“吟诵”,甚至还有“吟唱”,以及新近冒出来的“演诵”一词。这些概念在实际运用时不少人多少有些困惑。其实这里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概念外延的认知问题;一个是对概念内涵的认知问题。有人觉得
所谓的演诵确实感动了现场不少观众——诚然,是否能够感动观众的确是评价朗诵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但文本和基调(感情色彩和分寸)应该是朗诵艺术创作的依据,任何离开文本和基调(感情色彩和分寸)的朗诵艺术创作都是无本之木。而如果认为所谓的演诵也是一种风格的话,那
么我想说,创新不是别出心裁,风格也不能出格,个性化非个人化,必须建立在共性基础之上。当下朗诵,有人轻有声语言而重辅助手段,这一般存在于初学者之中;比如有人用尽洪荒之力,声音和情感有释放而无节制,这一般存在有一定基础的朗诵者之中;比如有人混淆朗诵与
演戏的区别,这一般存在有“专业”水平的朗诵者,例如所谓的演诵者。汪曾祺曾说:“作品是流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米兰·昆德拉曾言:“古希腊哲学探寻世界问题,并非是为了满足所谓的某种实际需要,而是为了受到了认知激情的驱使。”因此,朗诵者应该明白大道至简的道理。如果“为了
满足所谓的某种实际需要”而喧宾夺主地运用辅助手段,大声嘶吼,满台飞舞,不是一心表达作品(斯坦尼语:“心中的艺术”),而是刻意表现自己(斯坦尼语:“艺术中的我”)的“做”法,则离朗诵艺术的本质渐行渐远,永远达不到朗诵艺术的最高境界。目前,把诗词特别是古诗词当成了台词或其他文
体在诵读的现象非常普遍。产生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朗诵者缺乏古诗词文体和语体特征的认知;二是朗诵者错把发挥当作了发泄,因刻意追求效果,展现自己的各种能力而故意忽略之。我认为,无论哪一种原因,但凡丢弃了文本类别(文体)和语言风格(
语体)的朗诵,无疑严重违背了朗诵艺术创作的根本规律:朗诵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对文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艺术活动。否则将会严重破坏了古诗词原本应有的高古、幽远、隽永、深邃之神韵。因此,为了能正确引领、推动朗诵艺术,我们一定要认清朗诵艺术的本质:朗诵
不是综艺节目,更不是杂耍;朗诵者不是在演戏,不是在念台词;朗诵舞台不是施展各种才能的秀场。当然,舞台朗诵不仅是听觉的享受,也是视觉的享受。我们不反对舞台朗诵“戏剧化”的艺术处理,可以调动“灯、服、道、效、化”等一切手段,可以设置舞
台情境,但必须以有声语言表演为主,必须以作品的文体和语体为基础,必须掌握态势语言表演的分寸。(有删改)15.下列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朗诵概念的困惑主要是由对朗诵概念外延的认知问题和对朗
诵概念内涵的认知问题的引起的。B.大声嘶吼,满台飞舞,不是一心表达作品,而是刻意表现自己,这样永远达不到朗诵艺术的最高境界。C.以有声语言为主对文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朗诵,严重破坏了古诗词原本应有的高古、幽远、隽永、深邃之神韵。D.要正确引领、推动朗诵艺术,我们一定
要认清朗诵艺术的本质,在认识本质、抓住本质的基础之上,也可以适度地进行形式创新。16.下列对于“演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诵常常能够感动现场的观众,但往往会忽视文本,过分夸张感情,从而受到专业人士的批评。B.演诵者常常混淆朗诵与演戏的区别,重演而轻诵,将舞台当
成施展自己各种才能的秀场。C.演诵者常常是被“心中的艺术”所诱惑,而忽视了“艺术中的我”,忽视了对有声语言艺术规律的深刻认识。D.让夸张的演诵回归朗诵,需要朗诵者必须以有声语言表演为主,必须以作品的文体和语体为基
础,必须掌握态势语言表演的分寸。17.汪曾祺曾说:“作品是流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请结合全文,理解汪曾祺这句话的含义。【答案】15.C16.C17.(1)“流”,指抓住有声语言表达的规律,巧妙发挥,给听众自然而然的享受。(2)“做”,指过分依靠舞台、布景及其他表演手段,喧宾夺主
,让朗诵艺术成了带有发泄意味的个人表演。(3)作者引用汪先生对文学作品创作规律的理解,巧妙类比,说明朗诵的一般规律。【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
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C项,“……二度创作的朗诵,严重破坏了古诗词原本应有的高古、幽远、隽永、深邃之神韵”错误,原文是“但凡丢弃了文本类别(文体)和语言风格(语体)的朗诵,无疑严重违背了朗诵艺术创作的根本规律:朗诵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对文学作品进
行二度创作的艺术活动。否则将会严重破坏了古诗词原本应有的高古、幽远、隽永、深邃之神韵”,是说“丢弃了文本类别(文体)和语言风格(语体)的朗诵”将会严重破坏了古诗词原本应有的高古、幽远、隽永、深邃之神韵。故选C。【16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和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
命题需要准确理解文本内容,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
,“演诵者常常是被‘心中的艺术’所诱惑,而忽视了‘艺术中的我’”错误,原文是“如果……不是一心表达作品(斯坦尼语:‘心中的艺术’),而是刻意表现自己(斯坦尼语:‘艺术中的我’)的‘做’法,则离朗诵艺术的本质渐行渐远”,可见,原文意思是忽视
了“心中的艺术”,被“艺术中的我”所诱惑。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意和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考生找到该句所在位置,抓住句中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和作者观点进行分析。由“当下朗诵,有人轻
有声语言而重辅助手段,这一般存在于初学者之中;比如有人用尽洪荒之力,声音和情感有释放而无节制,这一般存在有一定基础的朗诵者之中;比如有人混淆朗诵与演戏的区别”可以看出,当下朗诵大多忽略了朗诵和语言本身,汪曾祺强调“作品是
流出来的”,旨在说明朗诵时应当让语言自然而然地出来,少藻饰,给听众自然而然的享受。根据下文“如果‘为了满足所谓的某种实际需要’而喧宾夺主地运用辅助手段,大声嘶吼,满台飞舞,不是一心表达作品(斯坦尼语:‘心中的
艺术’),而是刻意表现自己”可以得知,“做”,指过分依靠舞台、布景及其他表演手段,远离了朗诵艺术的本质,一味发泄,成了个人的表演。此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的名言,将“作品”与“朗诵”同类相比,旨在说明朗诵的一般规律。【点睛】论述类文
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
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
扰项,确定正确答案。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重金属污染防治背后:被保护的科研秘密尽管确立了“15%”的削减目标,锁定了“4452家重点企业”,但新近出台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仍没有完全消弭公众对于重金属污染的追问,这超过四千家重
点防控企业姓甚名谁,仍未见公开披露。早在2005年,谢学锦院士便向湖南有关部门告知“湘江流域要出大问题了”,结果未获重视。数年之后,湘江沿岸接连爆发重金属中毒事件,一语成谶。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相关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多篇学术论
文显示,数年前,科学家早就预警,遍及广东、广西、湖南的多个矿区存在大量砷渣废弃,而矿区周围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高达百倍。然而,与88岁的谢院士一样,研究者们的努力无一例外地遭受冷遇。“无法对公众传播学术成果,我们只
能表示遗憾。”另一位年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电话里语调寥落。时至今日,坚持汞污染研究30年的王起超不无遗憾地表示——“目前,对汞的生产、进口、加工、利用、排放情况还处于底数不清的状态,基础统计数据或不完整,或相互支持性差”。他甚至断
言,“当前中国汞污染研究已经严重滞后于形势要求”。一位环保观察者如是总结:“对于早期科研,坚持不够,投入不够,两条先期治理的江河没有带来普适的经验,仅仅留下沉痛的教训。”而针对相对隐形的土壤污染,谢学锦院士表示,“在
以往难以获得与水体同等的重视,甚至我们的理解都有偏差”。尽管在1980年代中期,便有学者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展土壤环境与肝癌死亡率的关联研究。此后陆续展开的调研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失调与区域性肿瘤高发有明显关联。但土地的“健康标准”,
整整迟到了十年——1995年国家颁布《土壤质量环境标准》,甚至全面摸清全国土壤“家底”的时机也被一再推后。针对摸清重金属“家底”,谢学锦院士还有过远期构想,调研范围甚至扩及整个生态系统。此种思路,得到了多数人士的支持,尤其是“大气的重金属污染不能再被忽视”,而以
汞为代表的大气重金属污染被重视,甚至来自国际压力,因为“可能排放到大气环流之中,进而引发全球影响。”早在联合国环境署第25届理事会上,中国政府便对一项关于全球汞问题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的决议表示支持
,着手对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进行控制。“除开早期针对饮水砷中毒的人道援助之外,国际社会对中国重金属污染的关注,仅限于大气汞污染,”马军坦承,“重金属问题不可能像生物多样性等其他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会认为这是完全的中国内政,需要我们自己
解决。”(文本选自南方新闻网赵一海)18.纵观全文,对我国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域广,全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污染。B.我国被重金属污染的领域广,涉及土壤、大气和水等。C.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危及到人民的健康,已
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抗议。D.我国重金属污染持续的时间长,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1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题中“被保护的科研秘密”的含义是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难以公开和推广。B.国际社会对中国大气污染比较关注,说明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是大
气。C.只要公开披露重点防控企业,政府就能完全消弭公众对于重金属污染的追问。D.无法对公众传播学术成果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常态,表明作者对此持讽刺态度。20.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8.D19.A20.①对于早期科研,要坚持到底,加大投入;②要畅通对公众
传播学术成果的通道,增大信息的透明度;③国家要明确污染标准制定好规划;④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寻求国际帮助。【解析】【18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
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D项,“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错误,原文只是说“但土地的‘健康标准’,整整迟到了十年”,文中并没有标明我国重金属污染
是10年时间。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
答案。B项,“国际社会对中国大气污染比较关注”,不能“说明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是大气”,根据原文得知是因为“可能排放到大气环流之中,进而引发全球影响”;C项,“公开披露重点防控企业”并不能“消弭公众对于重金属污染的追问”;D项,“表明作者对此
持讽刺态度”错误,作者仅仅是否定意味。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由“对于早期科研,坚持不够,
投入不够,两条先期治理的江河没有带来普适的经验,仅仅留下沉痛的教训”可以概括出“对于早期科研,要坚持到底,加大投入”;“早在2005年,谢学锦院士便向湖南有关部门告知‘湘江流域要出大问题了’,结果未获重视”“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相关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多篇学术论文显示,数年
前,科学家早就预警,遍及广东、广西、湖南的多个矿区存在大量砷渣废弃,而矿区周围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高达百倍。然而,与88岁的谢院士一样,研究者们的努力无一例外地遭受冷遇”可以概括出“要畅通对公众传播学术成果的通道,增大信息的透明度”;由“但土地的‘健康标准’,整整迟到了十年——1995年
国家颁布《土壤质量环境标准》,甚至全面摸清全国土壤‘家底’的时机也被一再推后”“早在联合国环境署第25届理事会上,中国政府便对一项关于全球汞问题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的决议表示支持,着手对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进行控制”可以概括出“国家要明
确污染标准制定好规划”;由“‘除开早期针对饮水砷中毒的人道援助之外,国际社会对中国重金属污染的关注,仅限于大气汞污染,’马军坦承,‘重金属问题不可能像生物多样性等其他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会认为这是完全的中国内政,需要我们自己解决’”“而以汞为代表的大气
重金属污染被重视,甚至来自国际压力”可以概括出“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寻求国际帮助”。【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
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
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八、作文(70分)21.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相距一甲子,相携沐夕阳”:2020年3月5号,疫情严重的武汉,27岁的援鄂医生在护
送病人做CT途中,特意停下来,与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手指夕阳,驻足眺望,霞光漫天,落日余晖。这张照片瞬间刷屏,对生活的热爱让人动容。如今,老先生已痊愈出院。这张“落日余晖”巨幅照片被悬挂在医院的大楼外,写着:人间值得,我们一
起拼搏。【答案】范文示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冠肺炎席卷全国,让我们原本轻松的生活紧张起来,朋友见面、微信聊天、朋友圈分享,三句话不离最新疫情的进展、最新防控的举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要众
志成城,抗击疫情。抗击新型肺炎病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容不得半点侥幸,也来不得半点疏忽。治疗感染者、切断传染源、排查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防护……在疫情防控的一盘棋中,任何力量都要尽锐出战,任何环节都不容麻痹大意。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2020年
3月5号,在疫情严重的武汉,27岁的援鄂医生与87岁的病人,留下了一起欣赏晚霞的动人照片,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让人动容。抗击疫情,不仅是武汉一地的“战役”,更是一场全国性的“战役”;不仅是一场医疗人员的“战役
”,更是一场全民的“战役”。面对严峻形势,医疗人员加班加点奋战在防控一线,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加强重点地区和关键地方疫情防控,落实属地责任,严把车站等体温筛检关口,防止疫情扩散蔓延。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狡猾、凶狠的“敌人”,很多人自觉加入到抗击疫情的战争当中去,
关停饭店,关闭网吧,尽量不出门,坚决不聚会,外出带口罩,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多锻炼、常通风。但是也有一些人,为了博取眼球,在网络上制造传播散布谣言营造恐怖氛围,不帮忙反添乱,不仅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更影响社会秩序。散布疫情
谣言和不实信息的网民,已经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希望大家不要步他们的后尘,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大家团结一心,相互关爱,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如今,那张曾经温暖千万人的“落日余晖”的巨幅照片还在给我们加油鼓劲,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
兴。我们要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们坚信,“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我们坚信,17年前我们能战胜非典,今天我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也能战胜新型冠状病毒,一起打赢这场防控疫情的攻坚战。【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
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本作文题目要结合提示语“这张照片瞬间刷屏,对生活的热爱让人动容”“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分析,这是引导我们要热爱生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同抗疫潮,共克时艰。
材料里的“我们”,指的是全国人民。考生写作时,需要找典型人物、代表性人物。由他们的表现来体现“我们一起拼搏”:党中央英明决策,解放军冲锋在前,医护工作者不辞辛苦,志愿者默默奉献。考生围绕这些分析进行具体立意即可。参考立意:1.众志成城,凝聚伟大的中国力量2.众志成城,彰显人民的壮志豪情
3.众志成城,弘扬民族的守望相助4.同舟共济,汇聚疫情防控强大合力5.热爱生活,共克时艰可用素材:1.面对疫情,中国脊梁表现了顽强的战斗力。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
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84岁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院士钟南山,身患渐冻症却仍然战斗在抗争肺炎最前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请战书上按下一个个鲜红指印的白衣天使们,不计报酬、日夜开工的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们,坚守岗位的
警察、基层工作者,还有后方保障民生的超市营业员、环卫工人、快递员……虽然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但为了这个国家默默奉献的人们,都是英雄!疫情阻击战虽然艰苦,但是好消息不断传来,成功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治愈的病例不断增加……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2.每一次战胜灾难,都是一
次中国精神的洗礼、都是一次中国力量的凝聚。面对疫情,我们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中华民族必将战胜此次危机,在战胜疫情的斗争中提升自我、创造生机、愈战愈强。3.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14亿中国人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从群众到党员干部,从物资保障到科研攻关,充分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而这强大的“中国力量”,正是最有效的抗疫“良药”。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无论中国人身在何处,我们都有着同样炙热的“中国心”,这是14亿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爱国之心。5.与生俱来的“中国心”为我们“充电蓄能”,万众一心的“中国人”尽己所能,并肩作战。若是要将同心竭力的“中国力量”炼制成抗疫“良药”,还需添加“中国智慧”,发挥制度优势,彰显“中国之治”。6.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正在进行的这场防控疫情的严峻斗争,深刻印证了这一结论。7.“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到2003年的抗击非典,
再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告诉我们:越是面对挑战,越需要团结的力量;越是攻坚克难,越需要群策群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中国人民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信心,我们有能力!8.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
争,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强调全民抗疫,全国上下一盘棋,团结一心,相互关爱;并引“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来激励大家,相信疫情会在大家的努力下终将过去。行文思路: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
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我们要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
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
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盖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广陵陈子迴、颜方,今尚书郎班固,兰台令杨终、傅毅之徒,虽无篇章,赋颂记奏,文辞斐炳,赋象屈原、贾生,奏象唐林、谷永,并比
以观好,其美一也。当今未显,使在百世之后,则子政、子云之党也。韩非著书,李斯采以言事;扬子云作《太玄》,侯铺子随而宣之。非、斯同门,云、铺共朝,睹奇见益不为古今变心易意实事贪善不为并肩以迹相轻好奇无已故奇名无穷
。扬子云反《离骚》之经,非能尽反,一篇文往往见非,反而夺之。(节选自王充《论衡·案书》)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23.文中的“贾生”“扬子云”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4.对待文章作品,作者批评了什么错误态度?并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请加以概括。【答案】22.睹奇见益/不为古今变心易意/实事贪善/不为并肩以迹相轻/好奇无已/故奇名无穷。23.(1).贾谊(2).杨雄24.作者批评盲目崇拜古人古书,提出评价人物与作品要不分古今,实事求是,对优秀
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亲眼目睹奇异之书,
不根据作品的年代而改变评价标准,实事求是,凡是好的都仰慕不已,不因为是同时代的人就认为经历平凡而瞧不起,喜爱奇特的书没有止境,所以奇特的书名声久传不绝。句中,“不为古今变心易意”与“不为并肩以迹相轻”句式相同,分别与前面的句子一起,语意并列。因此,在这两句的前后分别断开。“故”
有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之意,前面需要断开。因此,正确的断句为:睹奇见益/不为古今变心易意/实事贪善/不为并肩以迹相轻/好奇无已/故奇名无穷。【2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
,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文中的“贾生”指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扬子云”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名杨雄。【2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
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本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并加以概括。①作者批评盲目崇拜古人、古书,作者认为,
著书人的才能有高有低,言论有对有错,不分好坏而只是珍贵古代的书,这就是说古人比今人贤明,这是错误的。②作者提出评价人物与作品,要不分古今,要实事求是,给予优秀作品以正确的评价。作者认为,广陵的陈子迥和颜方,当
今的尚书郎班固,兰台令史杨终、傅毅这些人,虽然没有大部头著作,但他们写的赋颂记奏,言辞极有文采,赋就同屈原、贾谊的一样,奏就同唐林、谷永的一样,把它们放在一起来比较长处,其优美程度是一样的。当今他们没有出名,假如在百代以后,他
们就是刘子政和扬子云一类的人物了。【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
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跳读法”是筛选信
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
字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3.剔除无效信息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
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干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参考译文:实际上古代现代是一样的,著书人的才能有高有低,言论有对有错,不分好坏而只是珍贵古代的书,这就是说古人比今人贤明。考察东番的邹伯奇、临淮的袁太伯和
袁文术、会稽的吴君高和周长生这些人,地位虽然达不到公卿那么高,但确是才智博大精深,是一批文雅的英雄人物。看邹伯奇的《元思》、袁太伯的《易章句》、袁文术的《咸铭》、吴君高的《越纽录》、周长生的《洞历》等书,连刘子政、扬雄也不能超过他们。人的才智有浅有深,这是不分古今的;文章
有假有真,这是不分新旧的。广陵的陈子迥和颜方,当今的尚书郎班固,兰台令史杨终、傅毅这些人,虽然没有大部头著作,但他们写的赋颂记奏,言辞极有文采,赋就同屈原、贾谊的一样,奏就同唐林、谷永的一样,把它们放在一起来比较长处,其优美程度是一样的。当今他们没有
出名,假如在百代以后,他们就是刘子政和扬子云一类的人物了。韩非写的书,李斯引用来议论事理;扬子云作《太玄》,侯铺子随着就宣扬它。韩非与李斯同在一个老师门下,扬子云和侯铺子共在一个朝代,亲眼目睹奇异之书,不根据作品的年代而改变评价标准,实事求是,凡是好的都仰慕不已,不因为是同时代的人就认为经历
平凡而瞧不起,喜爱奇特的书没有止境,所以奇特的书名声久传不绝。扬子云反其意而用《离骚》中的话,并不能完全相反,一篇文章往往由于被非难,反而使它更加突出。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中,刘备携新野、樊城
百姓渡江而逃,见百姓凄惨,大恸欲投江;投奔刘琮遭拒后,又不忍弃襄阳百姓,一起望江陵而走,可见刘备爱民如子,施恩于民。B.《茶馆》中,王利发说:“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可他一直守着自己的茶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矛
盾的言行折射出他内心的苦闷和不满。C.《家》中,觉慧对家中为爷爷驱病而请来巫师“捉鬼”非常愤怒,于是痛斥家人,使得仪式草草收场,他最终赢得了意料之外的“全胜”,却遭到了爷爷的责怪。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喜欢飞鱼,夸赞海豚是“好样的”,为柔弱
的鸟儿、被杀害的海龟伤心,这是老人孤独、善良的体现,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礼赞。E.《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得知父亲被害的真相后,并未及时行动,甚至放弃了最好的复仇良机,根本原因是自己势单力薄,理想与现实的失衡增添了戏剧的悲剧色彩。【答案】CE【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C项,“却遭到了爷爷的责怪”无中生有,高老太爷此时已病重,觉慧
本来以为爷爷“至少要骂他几句”,但是爷爷并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很温和。捉鬼一事都是家中长辈的安排,觉慧反对封建迷信,斗争非常坚决彻底,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E项,“根本原因是自己势单力薄”分析错误,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根本原因是人文主义信念发生了动摇,觉得存在本身是不是有意义,进
而否定了复仇的意义。故选CE。26.简答题(1)《红楼梦》中,有“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也有凤姐“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这两个“弄”分别体现了凤姐什么样的性格?(2)《边城》中,傩送寻找天保尸骸无果后,返回茶峒,遇到老船
夫,他望着老船夫屋后的白塔,“似乎想起了过去那个晚上,那件旧事,心中十分惆怅。”请说明他“惆怅”的原因。【答案】(1)“王凤姐弄权铁槛寺”表现了凤姐嗜好权力、热衷权力、迷恋权力、玩赏权力的性格;“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表现了凤姐的阴险毒辣。(2)傩送心中惆怅的原因是,那
个晚上他向翠翠表白,导致大老天宝出走溺亡,在亲情与爱情面前,他显得十分无助、伤感、后悔、自责。【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红楼梦》情节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求考生熟读《红楼梦》,并熟悉小说全部情节、细节,这样考试时考生才能按要求选取原文中相关段落,根据相关情节分析概括人物形
象。“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中,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表现了凤姐以嗜好权力、热衷权力、迷恋权力、玩赏权力为生活常态。“弄小巧用借剑杀人”中,凤姐(弄小巧)借剑(秋桐)杀人(尤二姐),凤姐恨秋桐,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表现了凤姐阴险毒辣的性格特征。(2)本题考查学
生对《边城》情节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求考生熟读《边城》,并熟悉小说全部情节、细节,这样考试时考生才能按要求选取原文中相关段落,根据相关情节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那天晚上,傩送对着翠翠的房间在对面的山上唱了一夜的情歌,表达了对翠翠的爱慕之情。那一夜,天保出走,无
情的湖水吞噬了他年轻的生命,只留下傩送站在岸上决绝地观望。亲情难舍,傩送心中无比后悔与自责,如果不是自己爱上翠翠,天宝也不会出事。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每到茶季,大小规模不一的斗茶便在安溪的各乡村城镇的家
户或茶叶交易市场上演。一户户,一村村,一乡乡地比出高低和等级,从而确定茶价。同时,斗茶的主角让位于市场上更受欢迎的铁观音,北部新茶区旧有的铁观音“正味”逐渐衍化为清香、浓香、陈香等类别。南部茶区西坪镇的魏氏和王氏两大制茶世家,在茶价突飞猛进的十年中,也相继“发明”了一套完全不同的铁观音起源传说
来佐证本家族在制作工艺上的正统性。中国早在明代就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美国人葛希芝用“小资本主义”来概括中国民间资本主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斗茶是这一概念的生动写照。安溪茶的种种竞争性展演均通过滚水、好茶及白瓷碗构筑的“斗茶”场景来实现,安溪人从中获得了乐趣。斗茶固然刺激了价格
的上涨,但并不意味着参与者个个都是理性经济人;斗茶固然创造了多样性,但他们也不是单纯被动应激——反射式地做内部调整。功利主义经济学的看法轻易地将安溪视为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分,斗茶即是其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弱者的武器”。斗茶者深深了解其所身处世界之“总体性”。为了
脸面,斗茶过程中大家必定讲究礼法,讲求公平。茶王赛选出的“茶王”是顶级的荣誉,是声望的最高表现。它指的既是茶,也是人,崇尚一种“物我混融”的“总体性的呈现”。伴随着茶叶带来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危机,其根源在于人类文明对自然的无度索取。安溪的危机命题,亦是在自然资源
不断消耗,人类的自大、傲慢和欲望被无限放大的当代,所有民族国家需要面对的危机命题。列维-斯特劳斯说:食物从来不只是用来吃的,食物教我们思考。如果实用主义者非得要求一个具体可行的解决之道的话,那么,先俯身低头,喝一杯茶吧。(节选自孙
静《“斗茶”的社会文化逻辑》,有删改)27.斗茶对安溪茶叶产业产生了哪些影响?28.为什么功利主义经济学认为斗茶是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弱者的武器”?29.关于“总体性”,作者由“斗茶”作出了哪些思考?请简要概括。【答案】27.①斗茶有利于分
出茶的高低和等级,从而影响茶价;②铁观音的味道分出了清香、浓香、陈香等类别,说明斗茶有利于对茶的“正味”作出更细的划分;③魏氏和王氏两大制茶世家相继“发明”了一套完全不同的铁观音起源传说来佐证本家族在制作工艺上的正统性,说明斗茶有利于深入考证茶的起源,促进茶经济的发展。28.一方面,中国
民间资本主义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斗茶只是安溪人实现竞争的一种场景,尽管安溪人能从斗茶中获得乐趣,斗茶也能促进茶价的上涨,但这些都是他们适应外部市场化而做的内部调适;另一方面,功利主义经济学只是轻易地将安溪视为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说斗茶即是其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
市场的“弱者的武器”。29.①斗茶崇尚一种“物我混融”的“总体性的呈现”;②斗茶带来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所有安溪人需面对自然资源不断消耗的社会危机;③所有民族国家都需要面对这种危机。【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
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本题题干的关键词是“影响”,
提示我们筛选的内容和答题的要点。文章第一段论述了斗茶对安溪茶叶产生的影响,原文“一户户,一村村,一乡乡地比出高低和等级,从而确定茶价”写斗茶对茶价的影响;“斗茶的主角让位于市场上更受欢迎的铁观音,北部新茶区旧有的铁观音‘正味’逐渐衍化为清香
、浓香、陈香等类别”写斗茶对茶“正味”的影响;“南部茶区西坪镇的魏氏和王氏两大制茶世家,在茶价突飞猛进的十年中,也相继“发明”了一套完全不同的铁观音起源传说来佐证本家族在制作工艺上的正统性。”写了斗茶对铁观音起源考证的影响,
考生整理即可。【2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整理归纳。从原文内容看,答案在第二段。文章第二段以斗茶为例论述了中国资本
主义萌芽时“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安溪茶的种种竞争性展演均通过滚水、好茶及白瓷碗构筑的‘斗茶’场景来实现。安溪人从中获得了乐趣。斗茶固然刺激了价格的上涨,但并不意味着参与者个个都是理性经济人;斗茶固然创造了多样性,但他们也不是单纯被动应激——反射式地做内部调
整”,说明尽管安溪人能从斗茶中获得乐趣,同时斗茶也能促进茶价的上涨,但这些都是他们反射式地做内部调整,即为适应外部市场化而做的内部调适。“功利主义经济学的看法轻易地将安溪视为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分”则说明功利主义经济学对斗茶定位较为片面且简单,所以说斗茶即
是其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弱者的武器”。【29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归纳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本题题干的关键词是“总体性”
和“思考”,“总体性”提示我们筛选的内容,“思考”提示答题的要点。第三段第一层点明观点,世界具有“总体性”的特点;第二层写作者从茶王赛的过程中悟出其选出的“茶王”指的既是茶,也是人,崇尚一种“物我混融”的“总体性的呈现”;第三层写斗
茶带来的经济发展透出的社会危机,即人类文明对自然的无度索取,并由此悟出人类的自大、傲慢和欲望使自然资源不断消耗,成为所有民族国家的危机;考生分条整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