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热身卷(二)—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地理》之第3步中考热身卷(全解全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01.677 KB
  • 2025-03-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年中考热身卷(二)—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地理》之第3步中考热身卷(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中考热身卷(二)—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地理》之第3步中考热身卷(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中考热身卷(二)—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地理》之第3步中考热身卷(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年中考热身卷(二)—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地理》之第3步中考热身卷(全解全析).doc,共(6)页,301.67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6d038ef3604d9d86c61cf3788622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年中考热身卷(二)地理·全解全析12345678910ABDDAADDDC11121314151617181920BABACBCCCB21222324252627282930CDADC【答案】1.A2.B3.D【解析】1.从图中可知,地球和木星都是球体,不会发光,只是大小不一样,A符合

题意。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题中赤道的周长描述的是地球的大小,B符合题意。3.电影场景中,地球已停止自转,对话中提到:“我们即将进入到永久夜半球”,说

明停止自转,昼夜之分现象依然存在,只是更替周期变长了;D符合题意。【答案】4.D5.A【解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

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

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4.(1)读图可知,图中“S”表示南纬,根据南纬向南增大判断方向可知,图中经

度向西增大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因此可知,图1中甲点的地理坐标是(130°W,70°S);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和五带的划分可知,甲点位于西半球,南寒带,读图2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北极圈有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所以此时南寒带内会出现极夜现象。故正确的是D。5.读图可知,根

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判断,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故A正确;B不正确,此时太阳高度更大的是B点,因为B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C不正确;图示白昼更长的是A点,因为A点的纬度高,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2【答案】6.A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温线图的判读以及

气温差异产生的原因,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6.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由图可知,甲图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乙图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7

.图中甲乙两地展示的是北半球某区域的等温线图,甲图为1月平均气温图,乙图为7月平均气温图,1月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较低,7月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较高,所以造成两图中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D项正确,A、B、C三项。

故选D。【答案】8.D9.D【解析】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利用便利的海上运输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该国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矿产资源出口国,位于印度洋板块。8.据图可知,甲为日本,乙为澳大利亚,日本矿产资源缺乏,主要依靠

进口,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有利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其文化具有东西方融合的特点;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有“坐在矿车里的国家”之称,煤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铁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这两个国家都四周临海,经济发达,属于发达

国家。故选:D。9.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日本位于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所以当澳大利亚的首都进入盛夏,日本北海道正值白雪皑皑的冬季。故选:D。【答案】10.C11.B【解析】10.图中可知,该区域是中南半岛,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是北部高,南

部低,地势不平坦。故C符合题意。选C。11.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注入南海,其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该河流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图中①是红河,②是湄公河,③是湄南河,④是伊洛瓦底江。故B符合题意。选B。【答案】12.A13.B【解析】12.由日本的樱花开

放时间分布图可以看出,小明如果要在5月份去日本看樱花,应该去北海道岛,其余三个岛在5月份基本凋谢,故选A。13.日本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国家,东方文化主要受中国的影响,在日本能够看到的传统服饰是B表

示的和服,故选B。3【答案】14.A15.C【解析】14.美国的铁矿分布在东北部五大湖区,巴西铁矿分布在东南沿海,A符合题意。巴西甘蔗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制造乙醇的原料,B不符合题意。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其工农业高度发达,巴

西位于南美洲,热带面积广大,盛产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C不符合题意。美国大部分领土位于温带,热带农产品较少,巴西热带农产品产量大,所以每年从巴西进口大

量热带农产品,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新移民和当地农民滥砍滥伐,是导致巴西热带雨林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他们大量砍伐森林,扩大牧场,种植大豆,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修路、挖矿等造成热带雨林在巴西面积急剧减少。②③符合题意。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

植被已适应当地的环境,不存在被淹、虫害导致大面积减少点情况。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16.B17.C【解析】16.海南省是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的省份,其简称是琼,行政中心是海口市。故选B。17.海南岛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所以该岛全部位于热带地区,A不符合题意。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呈放射状分布,B不符合题意。图中①为广东省雷州半岛,C符合题意。读图可知,海南岛的城市主要沿海分布,D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18.C19.C【解析】18.粤港

澳大湾区能源矿产缺乏,但这里濒临南海,交通便利;紧邻东南亚,有利于同东南亚国家进行经贸往来,地理位置优越,C正确。故选C。19.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便利了香港、澳门与祖国的交通;加强了香港、澳门与祖国的联系;促进了港、珠、澳三地的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内地与港澳的优势互补、互惠互

利;有助于吸引香港投资者到珠江口西岸投资,由此可知选项ABD说法是正确的。香港人多地少的压力需要靠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来缓解,港珠澳大桥并不能缓解香港人多地少的压力,C说法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一项,故选C。港珠澳大桥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经济发展中正在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包括促进港、珠、澳三地的旅游业发展,利于内地与港澳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有助于吸引香港投资者到珠江口西岸投资等。【答案】20.B21.C22.D【解析】20.据图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西侧为秦岭,东侧为

淮河。故选B。21.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1月0℃等温线,此线以北低于0℃。甲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应低于0℃。故选C。2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分界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4的分界线;是我

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所以,①②③⑤⑦正确,故选D。秦岭—淮河一线部分地理意义:1、气温:①1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②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分界线。2、降水:①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②湿润区(南)与半湿

润区(北)分界线(之一)。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分界线。4、河流: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以北反之。5、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分界线。6、种植业:①旱地农业(北)与

水田农业(南)分界线(大致);②农作物一年三熟、一年两熟(南)与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北)分界线。7、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答案】23.A24.D25.C【解析】23.读西柏坡的位置可知,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上。故选A。24.沃野千

里是东北平原的特征,读图可知,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这里地形起伏,交通不便,但是便于防御。所以根据题意选D。25.延安是革命纪念地,井冈山也是革命纪念地。故根据题意选C。【答案】26.(1)陡崖(2)2千米(3)自西北流向东南(4)570米(5)P处P处等高

线密集,坡度较陡。【解析】26.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相抵触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1)读图可知,

③处位于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2)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是1: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所以若①地和②地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2千米。(3)根据图中指向标1可判断,图中小河的流向是指西北流向东南。(4)

读图可知,图中④地的海拔是670米,①地的海拔是1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670-100=570米。(5)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破换的地方等高线稀疏,比较可知,P处的等高线较为密集,所以坡度就较陡。【答案】27.(1)南回归线南温带大陆D(2)春季昼短夜长5(3)羊、牛

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年降水量一般高于1000mm,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4)沿海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解析】27.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

悠久,经济发达,首都堪培拉是一座经过规划建设的城市,环境优美,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澳大利亚大量出口羊毛、小麦、煤和铁矿石,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

业和工矿业,称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1)读图可知,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地跨了热带和南温带。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特有的两种特有动物包括袋鼠和鸸鹋。故D正确。(2)2019年10月23日,《协议》签署期间,北半球正值秋季,昼夜长短情况

是昼短夜长,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堪培拉正值春季,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3)读图1与图2可知,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年降水量一般高于1000mm,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年降水量在500﹣1000mm,粗放牧羊带年降水量为200﹣

500mm。(4)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答案】28.(1)土耳其苏伊士(2)F(3)波斯湾伊斯兰教【解析】28.中东地区地处“五海三洲”之

地,其五海是指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亚、非、欧三大洲的汇合点和交通枢纽,由此向东可通住印度洋和南亚、东南亚各国,向西进入地中海,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

。中东气候炎热干燥,热带沙漠面积广大。(1)沟通①地中海和④黑海的海峡是土耳其海峡,该海峡也是亚欧分界线之一;⑤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2)图中所示的国家中,跨了亚洲和非洲的是F表示的埃及,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所以埃及跨了亚非两个洲。(

3)海域⑥是波斯湾,是中东地区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中东地区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答案】29.(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3)跨流域调水6(4)一水多用;采用节水器具。(合理即可)【解析】29.(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具有相似性,该图反映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西北地区降水少,蒸发强,其农业发展依赖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西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少,蒸发强,自然环境的

主要特征是干旱,其农业发展依赖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3)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4)为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做到:随手关掉水

龙头;在洗脸、刷牙时不要任凭水管里的水哗哗流出等。为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做到:随手关掉水龙头;在洗脸、刷牙时不要任凭水管里的水哗哗流出;洗完衣服的水用来擦地板;缩短洗澡时间等。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