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共(16)页,50.0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4c8f18dc80a622118e8d3e316a1f8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下表为秦朝部分律法,这些选段内容的现象主要反映了秦朝律法部分选段《仓律》隶臣每月发粮二石,隶妾一石半。小城旦或隶臣
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小城旦、隶妾或舂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二斗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没有母亲的婴儿每人发粮半石……《廄苑律》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的,赏赐。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饲牛
者资劳两个月,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田律》有旱灾、暴风雨、涝灾、蝗虫及其他虫害等损伤了禾稼,要报告受灾顷数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C.经济管理的法制化D.农户制度规划细致2.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
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这一现象说明A.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B.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C.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D.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3.唐代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
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许多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后逐渐成为固定官职。这反映出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B.治安形势好转C.坊市制度松动D.市镇经济崛起4.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
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其中秦、汉、唐、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封建统治对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王朝兴衰影响经济政策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5.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
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C.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D.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6.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
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7.表2英国从欧陆商品进口统计(单位:千英镑)产品1699—17011722—17241752—1754亚麻布8
46922853其他339220100食品864843659原材料150717482200表2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A.工业革命导致原料进口增加B.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C.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D.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8.马
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A.英国有权利征服较为落后的印度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C.先进文明侵
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9.1791年,美国人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谴责英国对美实施帆篷布和亚麻布倾销;1814年,美国人又指责英国制造商和贸易公司联合起来在美国倾销商品,力图摧毁美国
独立战争以来发展起来的产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B.工业革命加剧市场竞争C.重商主义思想根深固D.美国是英国的经济附庸10.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
,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A.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B.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
个过程11.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B.近代化
需突破体制束缚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D.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12.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
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13.1980年9月一份中央文件强调: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
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这一文件A.彻底的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意在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4.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
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5.20世纪30年代,有人主张“从婚姻方面着想”来解决缠足问题,即“
凡未订婚的女子,若不解放缠足,暂时不允许她订婚。已订婚的女子,若不解放缠足,暂时不许她结婚”。这一主张的出现说明A.女子不缠足较为普遍B.社会习俗变迁较艰难C.政府强力推行不缠足D.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16.“1908年,虹口大戏院仅能容纳观
众250人。十多年后,上海电影院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而20世纪30年代,电影院的平均观众容量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最大容量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B.电影成为民众娱
乐主流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17.表3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2—19331933—1934收入216100344169196576153116892130084022表3是1929—1
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单位:美元)据此可知,当时美国。A.大学教学质量快速下降B.经济发展状况急速恶化C.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D.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18.钱乘旦认为,美国的创新在于: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
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由此可见,美国的创新A.有效地防止了资本主义的盲目竞争B.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C.强调国家权力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D.破坏了分权制衡的体制19.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
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
障,缓解失业压力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20.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
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21.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正式提出干部更新制度,规定:每次选举,苏
共中央委员及其主席团成员至少更换四分之一,主席团委员只能连任三届。这一制度有助于A.清除个人崇拜的影响B.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C.改变权力集中的局面D.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22.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
(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及英镑之后第五个加入全球货币篮子的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领域的合作B.
为成员国经济复兴建设提供长期贷款C.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的地位被动摇D.人民币此后开始成为最重要世界货币2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逐渐联合,但是英国拒绝参加;此后,联合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1973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欧元推行后,英国不肯做第一批“欧元国”
,2016年英国退出欧盟。英国与欧盟(共同体)关系的一波三折反映了A.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受害者B.区域集团化更利于发展中国家C.民族国家的利益影响“一体化”D.欧洲分化促进多极化局面形成24.截至目前,在美的非法移民已达1100万之多。2015年,美国公布的研究报告显
示,排除通胀等其他因素,1990年至2013年,没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降低了20%,仅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也降低了13%。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大了美国贫富差距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引发经济"滞胀"C.经济全球化造成国际资源分配不平衡D
.美国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2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B.推动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发展C.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第Ⅱ卷(主观题/非选择题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斯福上任不久,便亲自制订新计划,以保全人力和自然资源。1933年4月,罗斯福政府一方面将大批“流浪的孩子”和城市失业青年投入有报酬的劳动中以养家糊口;另一
方面致力于自然资源保护。之后拨款3亿元,雇用了领取救济家庭的青年25万人,在大约1500个营地劳动……1935年5月6日,罗斯福以总统行政命令的方式成立了工程振兴局,该局进行了极为广泛的活动,普遍吸收失业者,其任务就是将救济名册上无力工作的人交各州直接救济,而其
余可以就业的人就由联邦给予工作。从1935年到1941年,工程振兴局主办过25万个工程项目,不仅为体力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还为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和作家提供了帮助。——摘编自万雪梅《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失业
问题》材料二1978年197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达到5.3%和5.4%。1979年,城镇积累的待业人员总数有1500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待业人数的最高峰。……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的讲话中指出:要继续广开门路,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体劳动的多种形式,尽可能
多地安排待业人员。……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很快就成为安置劳动力的主要形式。仅全国城镇集体所有制部门职工人数,就从1978年的2048万人,增加到1981年的2568万人。截至198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劳动者就有113万人。——摘编自张曙《20世纪7
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就业危机是如何化解的》(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造成我国待业问题的原因,并说明我国解决待业问题与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的不同之处。(10分)27.(
16分)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
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材料二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
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
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8分)28.(18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从地理
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
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材料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
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吴志成、吴宇《逆全球
化的演进及其应对》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开始第一次逆转”主要表现。(8分)(2)据材料二,“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答案CACADCCBB
ABDCDBCBBAABACCD1、【答案】C【解析】A.题干信息重点在强调秦朝对经济的管理,没有涉及精耕细作,故A错误。B.单凭这几部法律不能说明秦朝法律体系十分完备,故B错误。C.题干信息反映了秦朝以法律的形式对经济生活进行了管理,体现了经济管理的法制化,故C正确。D.此项不符合题
干主旨,故D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唐代邢窑白瓷在安史之乱后衰落,越窑青瓷代之而兴盛,这一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密切关系,故A项正确;社会动乱影响了南北交流,但不是阻断,故C项错误;B项错在“全面衰退”,不符
合史实,故错误;休养生息政策是在唐初,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据材料“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说明街道上存在被占据现象,说明严格的坊市界限存在松动,故选C项;据材料“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说明是兼职不是重叠机构,排除
A项;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说明治安形势变得复杂需要新的管理机构,排除B项;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可知是城市不是市镇,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其
中秦、汉、唐、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以秦、汉、唐、明、清时期更具有典型性,这是政府干预经济,A正确;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的说法错误,B错误;据材料重农
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可知与重农抑商王朝兴衰无关,C错误;据所学可知,商业的发展会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D说法错误。5、【答案】D【详解】由材料中的“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等信息可以看出,清代广东地区农业领城产
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故答案为D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农户竞争的结果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未体现农业集约化生产,也未体现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排除B、C项。6、【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封建势
力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西班牙、葡萄牙的价格革命并没有巩固西葡霸主地位,故A错误;价格革命与阻碍国际贸易交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价格革命的原因是金银大量输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故D错误。7.【答案】C【解析】亚麻布、食品等成品的进口额呈下
降趋势,而原材料进口额持续上升,说明英国本土的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另据所学知18世纪的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故选C项;材料截止时间是1754年,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排除A项;不难看出,英国从欧洲大陆进口的亚麻布、食品及其他商品皆呈现下降趋势,且当时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即便从欧陆进口的原材料也有充足的
替代原料产地,实质是减弱了对欧洲大陆的依赖,排除B项;英国从欧洲大陆进口商品应向其支付货款,是买,而不是卖,“赚取了”说法错误,排除D项。8、【答案】B【解析】从马克思这段话来看,马克思认为印度被英国侵略殖民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相比于其他国家,英国带去的是更加现代的技术,有利于印度的近代化,因
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不是马克思的本义;C选项错误,这种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传达出这一观点。9、【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791年”“1814年”以及美国人对英国的帆篷布和亚麻布倾销进行谴责、职责英国制造
商和贸易公司向美国倾销商品,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急需寻求市场倾销工业品,从而加剧了市场竞争,影响美国的工业,故选B;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A错误;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
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是一种资本原始积累,而材料的背景是工业革命,英国主要是寻求市场,倾销商品,C错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错误。10、【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1870年以后”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流程日趋复杂,
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可知,生产技术的复杂化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而垄断组织的出现也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故A项正确。B与材料所述不一致,应
排除。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垄断产生的主要动力,C项因果关系与材料相反,排除。垄断只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洋务企业不是资本主义,不能将其视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其本身对封建体制的坚持压制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极大束缚了近代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讲述旧体制对近代化发展的制约,不是只局限在官商一体上,故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由时间“19
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
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13、【答案】C【详解】从材料中的“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
,都应加以支持”等信息来看,这一文件肯定了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答案为C项。人民公社体制在1983年结束,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后全面展开,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
初,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邓小平提到中国人“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可知该思想是正确的,遵循实事求
是的路线,符合题意的是D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排除A项;B项中的“正式”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开始”表述错误。15、【答案】B【解析】20世纪30年代,为了解决缠足问题,有人竟然主张“
从婚姻方面着想”来解决,这说明了缠足问题很难解决,即社会习俗变迁较艰难,故B正确;女子缠足较为普遍,故A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意志,故CD错误。16、【答案】C【详解】从材料“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
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将近2000个”中可以看出,上海电影院的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观影人数逐步增长,观看电影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电影院规模的扩大,不能反映电影业的竞争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民众消费情况进行对比,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的是上海影
院的发展情况,不能说明中国电影制作和发行的情况,故D项错误。1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单位:美元)和表格数据”得到1929—1934年美国高校197所教育收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结合所学时代特征当时处
于世界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发展状况急速恶化,故选B项;“大学教学质量快速下降”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在题干中也是无法体现,排除C项;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是在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是在1973年
世界经济危机中,面临西欧和日本的挑战,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材料中提及的美国创新应为罗斯福新政,即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无法从根本上防止资本主义的盲目竞争,排除A项;美国的创新强调的是不完
全对经济自由放任、开展一定程度的干预,而非使国家权力居于主导地位,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经济改革,并未涉及美国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只是提供了基本的养老金,要求企业和职工交一部分,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当时英
国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福利国家的规模,体现的是国家减少干预政策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的措施不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推行的是养老金制度,没有缓解社会失业压力,故B项错误;材料可以看出国家还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说明没有放弃社会保障
的责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缩减福利国家的规模,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没有体现出扩大政府职能的表现,故D项错误。20、【答案】A【解析】材料中“1932年”,即处于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有大量的外国
专家,其中美国工程师就有1700人,同时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分别占两国机器出口量的50%和90%。可见西方各国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故A项正确;C所述过于绝对化,B在材料中无体现,D与材料的角度不符,故排除此三项。21、【答案】B【解析
】材料中关于干部选举更新的制度有利于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干部选举更新,其目的是防止专制集权,与清除个人崇拜的影响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改变权力集中的局面也是为了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故C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并未
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D错误。故选B。22、【答案】A【解析】据材料提到,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领域的合作,故A正
确;为成员国经济复兴建设提供长期贷款,属于世界银行,故B排除;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的地位被动摇,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人民币此后开始成为最重要世界货币,故D排除。故选A。2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
知,英国和欧共体亲疏关系变化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而非受害者,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和欧共体关系的演变,未提及发展中国家,B选项排除;材料中英国退出欧盟而非欧洲分化,D选项排除。24、【答案】C【解析】A、B材料无法体现;“在美的非法移民
已达1100万之多”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促进劳务的国际化,“没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降低了20%,仅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也降低了13%”表明文凭较低的人群收入减少,社会政客精英阶层增长快,资源分配不
平衡,故C正确;D不符合事实,排除。25、【答案】D【解析】D.根据材料中韩非子“集权”学说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宋代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修为,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对
君主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因此都体现了对君主统治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君主执政水平,故D项正确。A.题干中韩非子的“集权”思想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不是儒家,故A项错误。B.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C.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
为客”体现的是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C项错误。故选D。26、【答案】(1)措施:组织失业青年保护自然资源;发放社会救济金;兴办公共工程吸纳失业人员。(6分,每点2分)(2)原因:工业化水平落后;社会劳动力大量剩余;计
划经济体制的束缚。(6分,每点2分)不同之处:罗斯福新政是举办公共工程以促进就业,而我国则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来解决待业问题;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对市场的管理以促进就业,而我国则是放宽对经济的管理以扩大就业。
(4分,每点2分)【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城市失业青年投入有报酬的劳动中以养家糊口;另一方面致力于自然资源保护。之后拨款3亿元,雇用了领取救济家庭的青年25万人……1935年5月6日,罗斯福以总统行政命令的方式成立了工程振兴局,该局进行了极为广泛的活动,普
遍吸收失业者”可知措施为组织失业青年保护自然资源;发放社会救济金;兴办公共工程吸纳失业人员。(2)原因: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8年、1979年”并结合所学从工业化水平落后、社会劳动力剩余和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等方面来分析造成我国待业问题的原因。不同:根据材料“要继续广开门
路,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体劳动的多种形式”并结合所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可知我国是通过放宽对经济的管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来解决待业问题;根据材料一“1935年5月6日,罗斯福以总统行政命令的方式成立了工程振兴局”结合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知罗斯福新政是通过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举办公共工程以促进就业。27、【答案】(1)措施: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每点2分)影响: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推动城
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4分,每点2分)(2)特点:从边缘到中心;自下而上;从外围向核心;农村推动城市;开放推动改革;先试点后推广。(8分,每点2分,答到4点即可)【解析】(1)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
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使农民重获“经济自由”的措施指的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制度实质上是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解放了生产力。对于农业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农村社会面貌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2)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到逐渐深入,体现出了从边缘到中心;自下而上;从外围向核心;农村推动城市;开放推动改革;先试点后推广等特点。28、【答案】(1)特点: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6分,每点2分)表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2分)(2)变化: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由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政治力量主导)。(2分)原因: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干预自由市场;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部分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消减;民族(民粹)主义思想抬头。(8分,每点2分,答到4点即可)【解析】(1
)“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概括得出: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角
度分析。(2)“变化”,依据材料二信息“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得出: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部分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消减、民族主义思想抬头等角度分析。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