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单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4.068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单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单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单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单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共(6)页,34.06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49d50d8f74fa2e7f6cd4ee324b0ee8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促进了

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2021·江西重点高中协作体联考)明清时期,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等内河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

,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据此可知()A.这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网络体系形成B.地域性商帮地位不断提高C.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D.重农

抑商的政策难以推行3.(2021·山东烟台高二期中)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据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项目开凿时间河道走向起止点隋朝运河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涿郡—余杭元朝运河

元世祖时呈南北垂直形状大都—杭州A.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4.(2021·天津高二期中)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且目前仍在通航。这条运河是()A.苏伊士运河B.米迪运河C.京杭大运河D.巴

拿马运河5.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C.彰显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

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6.(2021·湖北名校联考)15世纪左右,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

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下列对这一说法认识正确的是()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B.16世纪后地中海商业更兴旺C.利益驱动下的海洋积极探索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7.(2021·福建三明三模)1825—1835年,英国国会通过了50多项各式

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838年末已经有了500英里的铁路:1844—1846年间、1862—1865年间又有两次“铁路热”。1870年,全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材料反映了()A

.政府成为铁路建设的主要力量B.英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C.铁路成为城乡往来的主要工具D.英国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8.(2021·浙江诸暨适应性考试)刘豁公作的一首《上海竹枝词》中写道:“有美姗姗入电车,座中争起示谦虚。幡然一老当门立,众客缘何不让渠。”电车中给女性让座,而忽视了对男性老

者的照顾,刘豁公对此情形表示不满。下列各项与该情形无关的是()A.西方的绅士礼节传入导致的一种新风尚B.1906年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上海建成C.上海社会风俗在近代化的过程中的转变D.中西习俗碰撞冲击了民众的固有观念9.1876年3月,轮船招商局花费222万两白银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后来因与英商太

古公司竞争,使太古公司半年少赚取利润10多万两,之后与太古公司议和,仅1878年轮船招商局就获利76万余两。这一现象表明()A.西方列强减少了对华的资本输出B.中国近代航运业走出了困境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分割了洋商利润D.清廷大力扶持民族工业发展10.

(2021·北京昌平高二期末)近代上海“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这说明()A.外洋钟表彻底取代了传统的计时工具B.交通的

发展缩短了人们的通行时间C.新式交通工具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D.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沟通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11.(2021·北京顺义高二期末)史载,秦朝“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这反映出

秦朝修建驰道的目的是()①加强与诸侯国的联系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宣扬皇威④维护统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清朝末期,京城官员士大夫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后来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

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A.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B.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C.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D.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13.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了,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对材料中

“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A.交通工具的发明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船和火车C.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D.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14.(2021·广东二模)1790—1909年在英国制

造并首次注册的船舶吨位统计表(单位:千吨)时间帆船(风力)轮船(蒸汽机、内燃机)1790—1799年79.801820—1829年80.03.01850—1859年160.046.31860—1869年206.4107.91880—1889年122.6377.21900—1909年37.4674.

2上表数据主要表明这一时期英国()A.新旧动力航运长期并行发展B.技术迭代呈现延续和渐进性C.航运业近代化趋势出现反复D.风帆动力航运持续走向衰落15.(202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月考)据《清代北京竹枝词》载,光绪年间

(1875—1908年)京津一带有人作竹枝词咏道:“报单新到火轮船,昼夜能行路几千。多少官商来往便,快如飞鸟过云天。”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①最早是由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②光绪年间首次在中国设计建成③相关的航运企业最早在上海创办④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A.①②B.②

④C.①③D.③④16.(2021·新疆乌鲁木齐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褒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道。尤其秦之驰道,“为驰道于天下

,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

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

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道路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

括交通对社会变迁的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1763年以前,这些大陆上的欧洲殖民地主要限制在沿海一带。但在后一世纪中,大陆的内地被横越。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使由陆路侵入成

为可能。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原住民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

变迁”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所拟的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有史有据。)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1.C根据材料“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

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可知,秦朝建立后所修建的通向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故C项正确。秦朝建立后全国已经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秦朝建立的交通网络的影响,无法得出中央对地方加强武力控制的结论

,故B项错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长期发展和交融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2.A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使得商帮得以奔走于全国各地从事商业活动,这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网络体系形成,故选A项;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从事商业活动,不等于地

域性商帮地位提高,排除B项;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指晚清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此时交通方式陆路是马车,水路是舟楫,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明清时期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3.C隋朝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弃洛阳,直取北京连至杭州,体现两朝

都城的变化,即政治中心的变化,故选C项;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是在宋代后,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不是隋朝与元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与农耕文明外向特征无关,排除D项。4.B17世纪法国开凿的米迪运河连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是欧洲历史上最悠

久的运河之一,故选B项;苏伊士运河连接的是地中海和红海,排除A项;京杭大运河是中国运河,排除C项;巴拿马运河连接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排除D项。5.C根据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增强了明朝的影响力,故选C项。海禁政

策是严格限制民间贸易,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不能反映开创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局面,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不能推动明朝经济走向繁荣,排除D项。6.C15世纪左右正是新航路开辟前,这一时期的远洋航行受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驱动,故C项正确。7.B与1838年相比,

1870年英国的铁路通车里程有了大幅增加,铁路的修建是英国工业化发展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是铁路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没有说明铁路是用来沟通城乡交通,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英国全国铁路的发展,并未提到通往城乡的铁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铁路通车里程的增加,没有提到流动的区域范围,因

而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无关,排除D项。8.B材料描述上海电车内中西习俗的碰撞,无法得出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的具体时间,故选B项;电车中给女性让座是西方的绅士礼节(女士优先)传入导致的一种新风尚,排除A项;“电车中给女性让座,而忽视了对男性老者的照顾”说明上

海社会风俗在近代化的过程中的转变,排除C项;“忽视了对男性老者的照顾,刘豁公对此情形表示不满”体现的是中西习俗碰撞冲击了民众的固有观念,排除D项。9.C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的成立冲击了外国列强在华轮船公司,说明洋务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洋商的利润,故选C

项;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只能证明轮船招商局的成就,不能证明整个航运业走出困境,排除B项;材料提到轮船招商局竞争力提高,看不出清廷的态度,排除D项。10.C定时的轮船、火车的通行使得钟表在近代上海开始盛行,这说明新式交通工具的

出现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故选C项;“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时间观念的强化,并没有说明缩短了通行时间,排除B项;材料中仅有上海地区,“各地之间的沟通”无法体现,排除D项。11.D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已

经没有诸侯国,故①错误;修建驰道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故②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的驰道修建非常宏伟,有利于宣扬皇威,故③正确;修建驰道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本身就是为了维护统治,故④正确;故选D项。12.A从材料中“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

、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后来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可以看出,清朝官员开始接受近代交通工具,反映出近代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官员思想的解放,故选A项。13.A材料主旨是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对生产力

的影响,而不是生产力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的影响,故A项正确,C、D两项错误;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开始时并没有汽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故B项错误。14.B材料表明轮船(蒸汽机、内燃机)虽在

1790—1909年吨位逐年上升,但同时传统的帆船(风力)也经历了一个上升的阶段后才迅速衰落,说明技术迭代呈现延续和渐进性,故选B项;表中新旧动力航运并非长期并行发展,排除A项;表中现代化的航运工具轮船的吨位逐年持续上升,并未反复,排除C项

;表中风帆动力航运的吨位自1790年至1869年都处于上升趋势,并非持续走向衰落,排除D项。15.D材料反映的是轮船,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机车,故①错误;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9世纪60年代,中国建成“黄鹄号”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而光绪年间是1875

年—1908年,故②错误;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故③正确;据材料可知,近代轮船航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们出行,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故④正确;故选D项。16.参考答案(1)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四

通八达,道路宽阔牢固,美观实用。作用: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对后世影响深远。(2)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并进一步完善;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并不断推进,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影响:交通的

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17.参考答案示例论题: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推动了英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变。阐述:火车、轮船等高效交通工具的出现,带动了冶铁业、采矿

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密切了英国城乡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交通工具的进步也间接壮大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代议制

民主政治的完善;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推动了平等意识的形成,同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