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初中语文入门知识 》初中语文第1讲 古诗鉴赏入门知识学习(教案).docx,共(17)页,231.75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492b506479c3a4c311f1d02961422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1讲——古诗鉴赏入门知识学习1.掌握古诗的基本文学常识2.了解古诗的常见考点教师引导学生从已学的小学诗歌中引出对诗歌的理解。【知识梳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教学目标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会想起哪些诗呢?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古诗分类2格律诗的特点:律诗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均有一定规则。包括五律和七律。一、二两句叫首联或起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
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结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颔联和颈联必须须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的主要特点:①句法相同②不能用相同的字③词性要相对绝句的特点:绝句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均有一定规则。包括五绝和七绝。词的
特点: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是合乐的歌词,有“令、引、近、慢”等四种体裁。按字数分小令(58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特点:每首都
有调名,称为词牌;大都分为数段;字数一定;长短句句式;讲究平仄;押韵位置因词调不同。词必有词牌,题目则可有可无。书写格式如:两大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山水诗:以山川风物为诗歌内容,如谢灵运、王维的诗,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
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风格流派3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田园诗:以田园生活为诗歌内容,如陶渊明、孟浩然、范成大,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边塞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诗歌内容,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诗,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送别诗:以临行送别为诗歌内容,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咏史诗:以历史兴衰、前朝旧事、怀古讽今为诗歌内容,杜牧、李商隐写了许多,如李商隐的《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咏物诗:借物抒怀言志的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间。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
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词的思想内容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词的形式不为规定的腔调、声律所束缚。苏轼、辛弃疾、岳飞都是豪放派词人,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路云
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爱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柳永、李清照、姜夔、李煜、温庭筠、周邦彦等都是这一派作家,如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下面是唐宋一
些主要作家的风格: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丽清纯;韩愈——雄博奇险;杜牧——峭健俊逸;李商隐——绮丽缠绵;陆游——豪岩丰腴;姜夔——清刚疏岩;温庭筠——细实秀密;苏轼——雄奇清俊,豪放婉约;辛弃疾——雄浑雅健,激昂豪放;柳永—
—清丽遒劲,婉转细密;周邦彦——浑厚圆润,和婉明密;秦观——清新倩丽,柔情婉约;王安石——思深学博,爽健峭拔;李煜——清新秀丽,深沉凄婉;李清照——新巧清丽,婉约刻挚;黄庭坚——深沉奇岖,挺拔瑰丽;作家风格4下面这些词常常用来描述作品的风格:含蓄,直率
;婉转,自然;雄奇,平淡;沉郁,风趣;隐约,明朗;繁丰,简练;刚健,柔婉;清新,绮丽;严密,疏放;深沉,平易;虚灵,朴实;高妙,浅俗;豪放,谨严。意象是诗歌中渗透了诗人感情的诗歌形象;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
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象的整合形成特定的意境,鉴赏诗歌就是要通过意象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通过月光、山鸟、春涧等意象描绘
了春季夜晚山中的美好景色:月光皎洁,鸟鸣宛转,山林空寂。我们有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思乡,登高怀远;见落花而伤春,闻蟋蟀而悲秋;杜鹃啼血,黄鹂欢鸣;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整
理一、送别类意象原因、含义例句杨柳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亡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恩,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神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
达怨别、怀远等情恩。《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代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芳草喻离恨、离愁。汉乐
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恩远道。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江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作品风格意象意境5笛、箫、笙多传达离别之苦
、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思乡类意象原因、含义例句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
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中以鲤鱼代指书信。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李白《子夜吴歌》
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沙鸥喻飘零,伤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青鸟传书的信使。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三、愁苦类意象原因、含义例句梧桐在中国古
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6系。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和哀愁。李
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鹃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
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夕阳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霜渲染思念之愁苦;也比喻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饮酒多传达豪情壮志或悲愁、苦闷、郁郁不得志。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黄昏象征时光流逝、惆怅幽思、对青春的惜怀。到黄昏点点滴滴。四、抒怀类意象原因、含义例句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
它清高的气质。陶渊明将菊花素雅、淡薄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松柏《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
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7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予怀怆然,感慨今夕,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冰雪、草木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
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露喻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采薇借指隐居生活,也表现坚守贞操。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南山指代隐居的地方。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五、爱情类意象原因、含义例句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
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琴瑟比
喻夫妇感情和谐。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六、战争类意象原因、含义例句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莫学班超投
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长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代指边疆之敌,用“破(转)楼兰”指建功立业。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柳营指军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8请缨以其喻杀敌报国。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指清河路。羌笛唐代边塞诗中常提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表达建功立业。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击楫立志报效国家,收
复失地。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意象歌路边青草门前柳,月洒清辉是离愁。风急雨密霜露重,烟斜雾横多烦忧。浮萍秋蓬惹飞絮,游子漂
泊似云游。豪情悲情同举杯,壮怀相思俱登楼。落花残红感伤逝,斜阳余晖寄哀愁。梧桐芭蕉生惆怅,落叶萧萧水悠悠。松竹梅菊高格调,瓦松桃李多下流。杜鹃啼血猿哀鸣,行不得也是鹧鸪。鸡豚狗彘闹田园,雁去衡阳不停留。南浦长亭离别地,举手劳劳送
行舟。笙管笛箫吹乡思,折柳捣衣思远游。更深漏断人徘徊,烛尽灯残意踟蹰。请君多唱意象歌,鉴赏诗词不用愁。1.理解诗歌的词句正确理解词句是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基础。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林并,草径入荒原2.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高度
凝练,富有跳跃性,含义丰富,耐人寻味。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理解它的表层和深层含义,它所传达的意境,它的表达效果。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3.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不是凭空抒情、言志,它总要借助一定的诗歌形象,这些形象可以是人,可以是景,
也可以是物。《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塑造了与肮脏官场决裂后回到农村过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古诗常考题型94.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一般不是平白直露的,而是含蓄的,有时甚至是隐
晦曲折地加以表现的,鉴赏时需要借助于特定的意境才能把握。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运用修辞、构思技巧等。当然,诗歌鉴赏往
往是多角度的综合鉴赏。如对“僧敲月下门”一句的鉴赏:这句诗写一个僧人在月夜敲门;“僧”点明来访者的身份,“月”不仅点明时间,而且给人朦胧、寂静、恬淡之感,“敲”是动作,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静夜中“哒哒”的敲门声,暗示出了李凝的隐居生活,尤为人称道的是“敲”字,它以动写静,渲染出了月
夜的寂静;整句诗流露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例题精讲】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南宋•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本词上阕咏赞
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这首宋词的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3.阅读下
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海棠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10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月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11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余干旅舍①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参考答案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而
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2.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沽的节操。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3.“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
1分)、颜色红艳(1分)、姿态美丽(1分);“独含秋气”写秋天开花(1分);“暗有清香”写自有香气(1分)。(答出任何四点即可得满分4分).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意象至少答出4个,得1分;凄清、孤寂各1分。)5.“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6.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流人"的。一腔愁情,“孤舟”写
出孤寂之情,12“微月”借传统意象月光点染羁旅之愁,(1分)“枫林”借深秋之景渲染凄凉之情。7.主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8.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
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容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9.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一、用线将诗题、诗句、作者连起来:《春晓》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回乡偶书》杜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江雪。《小池》柳宗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草》孟浩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山行》贺知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绝句》杨万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江雪》白居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游园不值》苏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
蜓立上头。《渔歌子》叶绍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惠崇春江晚景》张志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二、按要求填空。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2.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
我不禁想起句,。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4.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因为(2)坐下(3)
座位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13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的创造有何作用?四、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答柳恽①吴均【南北朝】清晨发陇西,日暮飞
狐谷。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②。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③。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注:①这首诗是吴均与朋友柳恽的赠答之作,此诗源于柳恽要出门远行而作了《赠吴均诗三首》,吴均这首诗正是答他的诗而作。②催轴:即催车上路。这两句也是说晓行露宿,饱尝风霜之苦。③原陆:高原
和平陆。这两句是说,你这一去远隔高原和平陆,究竟去到哪里呢?本诗的第三至六句选取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参考答案:三、这两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离别时的悲凉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四、答:选取“秋
月”、“层岭”、“寒风”、“高木”、“雾露”、“关山”等意象,勾勒了一幅凄清幽冷的图景。一、请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湖光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课堂小结1.本次课我学会了什么?2.本次课我还有哪些知识点不清楚?3.我的课堂练习完成情况: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14二、填写动物名、植物名。1.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3.枯老树昏,小
桥流水人家。4.儿童急走追,飞入无处寻。三、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及诗的作者、朝代及诗题。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季《》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季《》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季《》④借问
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季《》⑤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季《》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季《》四、活学活用春天,我漫步在江边,看见江水里,几只鸭子在嬉戏着,真是“”啊!我来到一座花园旁,那伸
出墙头的花枝,使我不禁想起宋代叶绍翁的名句“,。”走累了,想找个地方喝杯酒,可那个侧坐在草丛里钓鱼的小孩却“”摇手不答。正好有个牧童过来了,我亲切地问小朋友“?。”我快步向前走去。五、仿照例子各写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例:表达思乡之
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1.表达思乡之情:2.表达朋友之间的情谊:3.有哲理的诗句:4.描写四季的诗句:(各写一句)六、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
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15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②底处:何处。③枰:棋盘。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
落而架田不颠覆。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七、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八、阅读下面宋
诗,然后回答问题。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①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何人一纸防秋疏②?却与山窗障北风。①林景熙(1242~1310)宋末诗人,宋亡不仕,流落江湖。故朝:宋朝。封事:臣下呈皇帝的
奏章。②防秋疏:指有关军事的机密奏章。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九、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16十、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醉花间(唐)冯廷巳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2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
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参考答案:一、请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1)泰山(2)西湖(3)庐山(4)洞庭湖二、黄鹤白鹭鳜鱼藤鸦黄蝶菜花三、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及诗题。1.春季唐、贺知章《咏柳》2.冬季宋王安石《咏梅》3.冬季唐、柳宗元《江雪》4.春季唐、杜牧《清明》5
.秋季唐、杜牧《山行》6.夏季[清]袁枚《所见》四、春江水暖鸭先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怕得鱼惊不应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五、略六、林间寺(古寺)葑上田(架田)独鸟夕阳寒烟七、中写了春天的落花、寒雨、晚风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凄风苦雨打落花的悲凉画面
。八、作者四处漂泊,远离人烟,大雪将至,宿于山村,室内地炉火红。为后文发现山窗新糊故朝封事,抒发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九、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
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十、作者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1分)词句中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1分)十一、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
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