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7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PPT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4.477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7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7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7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7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27)页,4.47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443b60e525f866a5b004b78c8f500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春秋无义战,华夏有仁政——齐桓晋文之事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理清行文脉络;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政治理想,赏析孟子说理的艺术。孟子名,字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孟子简介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童年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

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青少年成年与晚年时代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

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滕国,滕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滕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滕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

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孟子著作《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反映

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孟子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1、性善学说:“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浩然正气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反对不义的战争:“春秋无义战”,“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解题齐桓:齐桓公(公子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晋文:晋文公(姬重耳),第二位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郑庄公—四方是维

、“春秋小霸”晋悼公—复霸中原吴王阖闾—纵横江淮越王勾践—东南称雄二、读音1、无以,则王乎2、胡龁3、衅钟4、觳觫5、褊小6、忖度7、彼恶知之8、舆薪9、莅中国10、便嬖11、商贾12、吾惛13、罔民14、不赡15、衣帛16、孝悌17、豚、彘18、庠序19、畜妻子wànghéxìnhúsùbiǎn

cǔnduówūyúlìpiánbìgǔhūnwǎngshànyìtìtúnzhìxiángxù三、结构第一部分:“齐宣王问曰”至“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第二部分:“曰,若寡人者”至“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第三部

分:“王说,曰:‘《诗》云’”至“王请度之!”第四部分:“抑王兴甲兵”至“其若是,孰能御之?”第五部分:“王曰:吾惛”至“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四、第一部分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

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四、第一部分思考:孟子为何撒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孔子论及齐桓公4次,论及晋文公1次,论及管仲11次。《孟子》中也

多处记录孟子关于齐桓、晋文事的言论。“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

第一层次:三王之道(尧舜禹)第二层次:商汤、周文、周武(三代)第三层次:齐桓、晋文(霸主)第四层次:五霸中其他霸主第五层次及以下:其他诸侯——完美的圣君——仁义的贤君——尊王攘夷但骄傲的诸侯——表面尊王但不听指挥的诸侯——都目无天子孔子的大一统和尊王攘夷政

治理想五、第二部分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

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五、第二部分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

,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五、第二部分思考1:孟子是如何推出“以羊易牛”

的心理和仁政有关联的?思考2:孟子这部分论证是否有漏洞?王以羊易牛王于牛不忍王为何于牛不忍?王见牛未见羊君子至于禽兽见之皆不忍君子远庖厨王于臣民不忍六、第三部分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

,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六、第三部分“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

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王曰假的,怎么可能?他是有这个能力的六、第三部分思考1:请梳理此部分的论证思路。仁心为何合乎仁政?大

力士和目明者的现象你有仁心却无仁政就是这样的,你是有能力的,却不做不做和不能做如何区别你无仁政就是你不做的结果你的仁心推及于民就是仁政六、第三部分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

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思考2:请从论证逻辑、论证方式、论证效果或段落作用某方面谈谈你对上述论证片段的赏析。明确:比喻论辩的魅力——用自相矛盾的命题,故意违反逻辑中的矛盾律,达到让齐宣王自我否定的目的。六、第三部分思考3:孟子说齐宣王“王之不王”是

“不为”的结果,齐宣王听后会不悦吗?为什么?观微处:①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②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③“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⑤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你会看到一个怎样的齐宣王?诸侯国林立的政治格局中,齐宣王的最高政治追求就是“王天下”,齐宣王和当时许多诸侯王一样,虽有称霸天下的理想,但没有魄力和勇气来真正实践,于是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国成为保民行王道的君王。“王之不王,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大量的比喻深入浅出的论说“王天下”对于齐宣王来说就像为长者折枝一样容易,这样的比喻既能满足齐宣王的自尊心,也坚定了齐宣王称霸天下了信念,最终达成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投机。第二、三部分总结以羊易牛吝啬?不忍?先主动肯定齐宣王不合逻辑的推理过程满足王的虚荣心举百钧不足以举一

羽察秋毫不足以见舆薪你信吗?让齐宣王自我否定照顾王的自尊心选择题的圈套心理比喻论证七、第四部分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觉得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行以敌大,寡固不行以敌众,弱

固不行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故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全国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全国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七、第四部分思考:请从论证逻辑、论证方

式、论证效果或段落作用某方面谈谈你对上述论证片段的赏析。明确:此处运用到了反面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强调了想靠武力实现“王天下”是不可能的,是有巨大危害的,顺势凸显了施仁政所达到的“王天下”的美

好前景。知识拓展人有四端犹有四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知之端也拓展思考从“王说”、“王度”到“王惛”、“言不敏”,齐宣王虽然被孟子说服了,但最终并没有实施孟子的主张,也没有给

孟子一官半职,只是把他当作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来尊重,而不是实现他那一套政治理想。你觉得孟子的思想齐宣王为什么不采用呢?追问:21世纪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孟子思想?总结2310年前,一位哲人怀着对和谐社会的无限憧憬离开了人世。他一生以继承孔子学说为职志,游说诸国客卿于齐,却始终

没有一个君王愿“发政施仁”来实现他心中所畅想的圣王之治。最终,他,孟轲,这位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只得退而著书立说,怀着满腔遗憾给后人留下了被奉为经典的《孟子》一书。但他不会想到,2310年后,在他长眠的这块神州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以“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建设着自他而下历代仁人志士夙夜追求的和谐社会。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