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四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上期末联考高二历史科试卷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47.259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州四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上期末联考高二历史科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州四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上期末联考高二历史科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州四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上期末联考高二历史科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州四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上期末联考高二历史科试卷.docx,共(6)页,247.25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407c51a261d2ee608b280d7bdc48ec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福州四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1-4班)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长乐高级中学审核:福清元洪中学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

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他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和宗教化,使其成为一种社会规律来加

以宣扬,从而提出“灾异谴告”说。由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A.意在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C.有利于限制皇权的滥用D.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3.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

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B.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D.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4.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

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炎武也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虫纂刻,亦何益哉!”这说明他们都()A.提倡公平法治B.强调社会责任C.批判君主专制D.反对程朱理学5.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

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6.传统京剧《汉明妃》和元杂剧《汉宫秋》中,王昭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形象,

在黑龙江附近的番汉交界处,她选择以死来保持自己坚贞不屈的人格,完成对国之大义的秉持与坚守,多少人因她的舍生取义而潸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A.更好适应市民阶层需求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C.满足统治

阶级宴乐需要D.实现社会教化功能7.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出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元)《西游记》小说(明)形象特点“妖精”,取经过程中的护

法,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白衣秀才猴行者”。身上残留妖性较浓,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剔除市井小民恶劣负面形象,抽离妖性,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A.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B.因作者知识层次不同而不同C.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D.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8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9.戊戌年间,康有为上书光绪

帝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上书的本质意图是()A.学习西方先进器物B.推翻满洲贵族统治C.学习西方

现代文明D.革除旧有社会陋习10.有学者指出:“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只要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视,文言总会或多或少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肯定与提倡”。这说明()A.提倡白话文违背新文化学者的初衷B.文言文是传

统文化的重要载体C.使用白话文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D.文言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环境11.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指出:“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能做的。劳工主义的胜利也是庶

民的胜利。”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据此判断()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密切结合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C.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D.这一时期中国人普遍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2.孙中山认为:只有实行节制私人资本的政策,才可使社会分配做到相对公平合理;必须由国家管理资本,所得的利益归人民大家所有。还必须实行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解决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这一思想()A.完全继承了儒家大同思想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C.与中共革命纲领完全一致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13.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

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A.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14.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

实际情况相结合。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者的本质共同点是()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B.坚持独立自主的群众路线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5.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该时期我国()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D.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16.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科技工作“面向,依靠,攀高峰”的方针。在此指导下,我国()A.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武器B.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C.诞生了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D.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发射成功17.苏格拉底将自己的研

究对象转向人类的内心世界,对当时流行的四种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都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提出“德行可教”。其主要目的是()A.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B.宣传智者学派的主张C.完善雅典的民主制度D.树立人的尊严与价值18.

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19.启

蒙运动中有位思想家提出“行政权力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或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在此,这一思想家强调的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三权分立20.“我们觉得有必要在这样的时刻来纪念这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还没有人能向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不仅作为某种关键性方法的发明者来说是杰出的,而且在善于运用他那时的经验材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还对于数学

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这位杰出的天才”()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B.开辟了物理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C.挑战了神学创世学说,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D.扩展了天文学的领域

,提供了辩证看世界的途径21.它的创立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们把眼光从至高无上的、全智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勇敢地转向大自然,向自然本身去寻求自然界的各种答案。该理论()A.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属性C.加速了人类工业化的历史进程D.阐明了生物物种演变发展规律22.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三则资料。若从这些资料内容所反映的史实中提炼出一个共同的研究主题,这个研究主题应该是()A.绘画艺术的演变B.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C.中外文化的交流D.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23.浪漫主义文

学在19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到30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A.逐渐以想象为其特征B.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C.在发展中呈现融合性D.其优秀元素逐

渐丧失24.这一画派的画师们“他们确信风景是依时刻、季节、气候不同而变化的,这种短暂瞬间的诱惑把他们引向逐渐消逝和不可触知。画的真正主题变成了光和它无穷无尽的变化,然后逐步地缩小为水面、河面对光的反映。”

下列作品属于该画派的是()25.1956~1957年,《文艺报》先后介绍了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印度诗人迦梨陀娑、奥地利钢琴家莫扎特、保加利亚艺术家玛依斯捷尔等人的作品。这得益于()A.外交领域的巨大成就B.双百方针的正确指导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二、材料阅读26.(16分)“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

05年)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材料三“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

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2分

)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2分)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2分)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2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2分)“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

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2分)(3)据材料三,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2分)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2分)27.(18分)人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人性是善,还是恶?人是神的创造物,还是自然和社会的产物?自古

以来,东西方的很多哲人不断思考对人的认识问题,争论也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轲《孟子·告子上》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

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苟况《荀子·性恶》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韩非子·心度》材料二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

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

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苏格拉底材料三天主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原罪说),肮脏的,下贱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人甚至是没

有资格被表现的。在中世纪,艺术是被用来歌颂神的。——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人只要有信仰,无须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无

须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无须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摘编自李平晔《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孟子、荀子、韩非子在人性论

方面的观点。根据各自的人性论观点,他们对统治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9分)(2)基于对材料二所述问题的思考,苏格拉底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他对哲学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什么?(5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16世纪初时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

点有何不同。(4分)三、小论文题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

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

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