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824 M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1.82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338a909ff9d2293b26552fab96003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模拟试卷(二)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指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职业、身份、地位、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向城市市民全面转化,并获得与城市市民相同的

社会权利、福利待遇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下图示意2001-2018年中国四个超大城市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01-2018年间()A.上海常住人口持续减少B.广州户籍

人口持续增加C.北京户籍人口增速最快D.深圳流动人口增速最慢2.推测深圳2014-2018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条件改善B.生育政策调整C生活成本降低D.落户政策放宽3.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上,超大城市吸引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要优先考虑()①生活

资源②医疗资源③绿地面积④人口素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B2.D3.A【解析】【1题详解】由图可知,上海常住人口总体增加,A错误;广州户籍人口持续增加,B正确;比较斜率,深圳户籍人口增速最快,C错误;户籍人口与常住

人口的差值可以反映流动人口的变化,可知深圳流动人口增速不是最慢,D错误。故答案选B。【2题详解】2014-2018年深圳户籍人口增速较快,明显高于人口自然增长,所以和大量外来人口落户转化有关。深圳经济快

速发展,对优秀人才需求量大,通过放宽落户政策,把常住人口转化为户籍人口,D正确;近些年来,我国医疗条件总体水平较高,所以近些年来医疗条件的改善对户籍人口的变动影响较弱,A错误;生育政策调整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不是主要增长动力,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201

4-2018年深圳生活成本应不断增加,C错误。故答案选D。【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国超大城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决定这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和绿地相比,生活资源是更加需要考虑的限制性因素,①正确、③错误;材料明确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关注流动人

口向户籍人口转化的市民化进程,也就是说不再像以前的城镇化那样,人口素质是人才落户的唯一标准,④错误;医疗资源的提高,有利于缓解当前超大城市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新型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

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我国某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菜农利用地膜覆盖、小拱棚育

苗等简易设施种植的韭菜就闻名省内外。进入90年代,实现由零星种植向规模发展转变,设施结构也向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高档次转变,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但设施大棚的建设,使得大棚内环境因子与周围露地截然不同,引发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降低了大棚的生产效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县设施农业起步阶段,菜农利用简易设施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规模,提高产量B.提高品质,增加销量C.提前上市,增加收益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5.与露地相比,大棚内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影响小B.日照时间长C.土壤湿度小D.地下水位高【

答案】4.C5.A【解析】4题详解】地膜覆盖、小拱棚育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地温,使幼苗能提前生长,从而使韭菜能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增加收益,C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县进入90年代开始推进生产基地规模化,A错误;地膜覆盖、小拱棚育苗,使幼苗能提

前生长,从而使韭菜能提前上市,不能提高品质,B错误;地膜覆盖、小拱棚育苗等简易设施与普通种植相比,需要投入更多成本,D错误。故答案选C。【5题详解】露地受降水影响,可以达到淋盐的作用从而减轻土壤盐渍化,而大棚内受降水影响小,A正确;露地与大棚内的光照时

间、地下水位差别不大,BD错误;大棚内土壤湿度更大,C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与结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

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持续时间长,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地膜覆盖成本低、使用方便、增产幅度大,是一项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高作物产量的常用措施。研究发现城区居民通勤碳排放量与收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密切相关。我国某城市随着地铁1、2号线的运营,

沿线居民人均通勤碳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左图示意该城市1、2号线站点分布,右图示意1、2号线开通前后沿线不同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位于地铁1、2号线交汇处的社区可能是()A.陈三桥社

区B.郑上路社区C.21世纪社区D.顺河路43号院【7.地铁开通后鑫苑国际城市花园人均碳减排量较少,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通勤距离较远B.离地铁站较远C.居民收入较高D.共享交通较多【答案】6.D7.C【解析】【6题详解】由材料信息“研究发现城区居民通勤碳排放量与收入、公

共交通基础设施等密切相关”可知,地铁1、2号线属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读右图可知,地铁1号线开通后人均减排量最高的是陈三桥社区和顺河路43号院;地铁2号线开通后人均减排量最高是顺河路43号院;地铁1、2号线开通后人均碳排放量最

少的是顺河路43号院,所以位于地铁1、2号线交汇处的社区顺河路43号院,D正确。陈三桥社区、郑上路社区、21世纪社区的在地铁1、2号线开通后的人均通勤碳排放量较高,说明公共基础设施对人均通勤碳排放量较顺河路43号院高,说明三者没有位于地铁1、2号线交汇处,A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由材

料信息“研究发现城区居民通勤碳排放量与收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密切相关”及右图可知,鑫苑国际城市花园在地铁1、2号线开通后,人均减排量较小,人均碳排放量最多,说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收入高是人均碳排放量高的

原因,C正确,D错误。鑫苑国际城市花园距离地铁站不远,B错误。图中无通勤距离的信息,A错误。故选C。【点睛】由材料信息可知,城区居民人均碳排放量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呈负相关,即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越完善,人均碳排放量越少。城区居民

人均碳排放量与收入呈正相关,收入越高,人均碳排放量越大。2019年2月底,北美寒潮爆发,伊利湖中的冰块滚滚而来,冲上岸边的马路,形成高达12米的冰墙。这种大量的冰块从湖或海中涌上陆地的现象被称为冰啸或冰海啸。下图示意北美2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

a)及伊利湖轮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四地最可能发生强冰啸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9.应对冰海啸的合理措施是()①加强对天气的预报②设置湖岸警戒区③加高加固湖岸大堤④使用炸药破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湖面完全冻结后,该

地()A.水汽含量变低B.水气温差减小C.湖陆风增强D.冰海啸增强【答案】8.B9.A10.A【解析】【8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形成冰海啸需要有:①结冰期较长的湖泊或海域,以便形成的冰层厚度较厚,这些厚厚的冰层就是冰海啸的物质来源;②推动冰块运动的强劲

水流,所以发生冰海啸的区域往往有十分强劲的盛行风。由北美2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可知,伊利湖区盛行西北风,因此最可能发生强冰啸的地点在伊利湖的东南岸,图中乙地位于伊利湖的东南岸,其他三地都不位于伊犁河的东南岸,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9题详解】由材料“伊利湖中的冰块滚滚而来,冲上岸边的

马路,形成的冰墙可达12米”可知,冰海啸的危害性极强,因此应对冰海啸应以预防为主,可以加强对天气的预报,设置湖岸警戒区,加高加固湖岸大堤,①②③正确;使用炸药破冰太危险,不宜采取这种措施,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10题详解】湖面完

全冻结,湖水蒸发量减少,该地水汽含量减少,A正确,湖面完全冻结后,湖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增强,湖水热量不易散失,水气温差增大,B错误。湖面完全冻结后,湖面与陆地的热力差异缩小,湖面与陆地的温差减小,湖陆风减小,C错误。湖面完全冻结后,盛行风难以将

冰块吹向陆地,冰海啸将减弱,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冰海啸,亦称冰壅,是指大量的冰从湖或海中涌上陆地的现象。冰壅会摧毁沿岸建筑。他们可能是由洋流、强风或者温店凳趋炼度剧烈变化导致的,其高度可达12米(39英热碑趋尺),虽然一些时候被称为"冰海啸",但其成因更像是某些

冰山。据目击设盼灶者描凝祖榜述判订格,这种现采凝协乃象伴随着巨大的类似火车寻胶或者雷声的轰鸣。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鸟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每年10月中下旬,黑颈鹤结群飞至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越冬,南木林县湘河下游地区

(左图)是黑颈鹤越冬的重要场所。黑颈鹤在湘河下游的夜宿地主要分布于河口区域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域,水深不超过30cm,湘河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工程建设引起的河流流量变化(右图),对黑颈鹤的夜宿地产生了一定影响。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11.黑颈鹤夜宿地选择在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的原因()①黑颈鹤不善游泳,浅水区较安全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黑颈鹤体内营养物质积累③河道隔离有效减少天敌威胁和人类影响④浅水区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黑颈鹤生长A.①②B.①

③C.②③D.②④12.推测湘河水利枢纽工程对黑颈鹤夜宿地的影响()A.建库后下泄流量总体增加,沙洲与浅水区减小,夜宿地规模减小B.建库后下泄流量总体增加,沙洲与浅水区增大,夜宿地规模扩大C.建库后工程下游流量变化幅度减小,使夜宿地点变化减小,趋于稳定。D.建库后

工程下游流量变化幅度减小,使夜宿地点变化加大,趋于不稳定。【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结合材料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鸟的能力弱;不善游泳等可知,黑颈鹤夜宿地选择在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的原因是黑颈鹤不善游泳,浅

水区较安全,①正确;河道隔离有效减少天敌威胁和人类影响,③正确;四周环水的沙洲,当地的气温受到水体的调节作用,昼夜温差不会太大,且昼夜温差大与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积累无关,②错误;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少,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低,且根据黑颈鹤生长条件分析,水体富营养化不适宜生长,因此浅

水区富营养化程度低,水质好,④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根据工程建设引起的河流流量变化图进行判断,湘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使下游水量减少,AB错误;湘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受其调节作用,下游河段的水量季节变

化幅度减小,水深水面宽度等趋于稳定,使夜宿地点变化减小,黑颈鹤夜宿地点也将趋于稳定。据此判断,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水利枢纽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从流量、流速、落差等进行分析。上盖孜村位于东帕米尔高原

的盖孜河谷,河谷中分布着大量巨大的石块。这些巨石上发育各种各样的风化穴,该地风化穴的形成与盐风化密切相关,盐风化在有一定水分参与的情况下能发挥更好效力。图2示意该地某种风化穴形成中的某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形成盖孜河谷巨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冰川搬运B.重力崩塌C.风化作用D.流水

搬运14.上盖孜村附近巨石上的风化穴多面向()A.河流上游方向河谷B.河流上游方向山坡C.河流下游方向河谷D.河流下游方向山坡【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发育有冰川,且巨石体积巨大,最

有可能是冰川搬运沉积形成的冰川漂砾。A正确;重力崩塌不是一种地质作用,B错误;风化作用、流水搬运可能会影响这里的巨石,但不是这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CD错误。故答案选A。【14题详解】读图文信息,风化穴是风由谷地或者河床吹响山坡对岩石进行风化侵蚀作用

形成的,河流下游或河谷地区水汽较多,对巨石的风化作用较强,风化穴多面向河流下游方向河谷,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盖孜大峡谷,古书上称之为剑末谷,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市西南127公里处。是中巴友谊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前往帕米尔高原的第

一站。汉朝政府曾在盖孜设立驿站,如今遗址还留在盖峡谷左侧有浩白浪滔天,轰鸣如雷。特色:盖孜峡谷中怪石嶙峋,奇峰陡壁,地势险峻,怪石林立,雪山巍峨冰峰高耸。然而最为奇特的是,这里的山体崖壁大多呈现出五颜六色,或赭红、或青绿、或铁灰,

或桔黄,鲜艳夺目的颜色五彩纷呈,就像是被人用染料淋过一样。而且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这些岩石又会显现出不同的色彩,特别是在早晚时分金色的阳光下,大峡谷更是显得多彩美丽、梦幻神奇,景色奇险多姿。祁连山脉北坡自东向西荒漠带上限高度上升

明显,海拔跨度变大。平均温度露点差是指平均气温与露点温度差值,它可以反映当地温度情况,表示空气中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平均温度露点差越大,说明水汽距离饱和程度越大。下表为祁连山北坡东、中、西段3个气象站点获取的同一海拔的多年平均温度露点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气象站

点平均温度露点差(/℃)甲19.96乙15.56丙11.7715.导致祁连山北坡荒漠带从东到西范围变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16.据表判断下列选项正确是()①从东往西各气象站

依次为甲、乙、丙②各站点空气湿度大小比较:甲>乙>丙③从东往西各气象站依次为丙、乙、甲④各站点空气湿度大小比较:甲<乙<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解】祁连山北坡东西侧气温变化不大,降水存在差

别,所以植被分布主要由降水(水分)决定。由于西侧降水比东侧少,所以基带的荒漠带海拔上限西侧比东侧高,A错误,B正确;土壤主要受气候影响,对植被类型的影响较小,C错误;北坡东西侧光照差别较小,北坡山腰地带多地形雨,自西向东降水增加,

西部光照条件会强于东部,但不是影响荒漠带分布的主因,D错误。故答案选B。【16题详解】祁连山位于内陆地区,夏季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祁连山山脉的抬升,降水多;由东到西,获得水汽由多到少,由此可知,由东到西水汽含量由多到少,湿度由大到小;因此同一海拔高度上平均温度露点差由小到大

,即由东到西,气象站依次为丙、乙、甲,①错误,③正确;由东到西湿度由大到小,故各站点空气湿度大小比较:甲<乙<丙,②错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选D。【点睛】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有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

及铜、铅、锌等多种矿产,八宝山的石棉为国内稀有的“湿纺”原料。祁连山区冷湿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带,分布有大片草原、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场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六大

走廊之一。2022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途经蒙古国、通往中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年输气量可达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项目也正在规划建设中。该走廊发展面临着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下图示意中蒙俄经济走廊。的(1)分析“西伯利

亚力量东线”线路弯曲度大的原因。(2)简述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对图示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3)指出制约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的环境因素。【答案】(1)与多个气源地相连,增加天然气输出量;原有油气基础设施好,可降低建设成本;连接中国多个城市,靠近天然气市场。(2)缓解能源不

足,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升级;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大气质量;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发展。(3)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降水少且变率大,多风沙;多冻土;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解析】【分析】本题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背景材料,涉及到交通线路选线的区位因素、交通线路的建设对区

域经济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西伯利亚力量东线”与多个气源地相连,可以增加天然气输出量,使其弯度增加;原有油气田,基础设施好,可降低线路建设成本;连接中国多个城市,天

然气销售市场广阔。【小问2详解】增加气源,缓解能源不足,优化沿线能源消费结构,加快能源结构升级;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小问3详解】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

长而寒冷,气温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且变率大;大风日数多,多风沙;气温低,多季节性冻土;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碛是由于支流发大洪水时挟带

大量泥沙和石块注入主河道,在河道上形成许多浅滩。磧口古镇(下图)位于黄河中游,黄河的碛口古镇河段河道骤然收缩,成了行船的一道险关。位于黄河与湫水河交汇处的口古镇虽地处乱石丛生的险滩,但其商贸在明末清初十分兴盛,发展为当

时联系晋、陕、内蒙古、甘等地的水旱码头,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走进磧口古镇,可以发现有十几条小巷的路面都是用石头砌成的缓坡,不置台阶。(1)分析碛口古镇乱石丛生的险滩形成的原因。(2)说明碛口古镇处河道成为黄河行船险关的原因。(3)根据材料,推测碛口古镇中小巷不置台阶的目的

。【答案】(1)雨季时湫水河从上游侵蚀搬运大量泥沙石块到与黄河交汇处,受黄河水顶托作用,湫水河流速下降,导致泥沙石块沉积;古镇位于黄河干流中游,地势相对平坦,干流中的乱石在此沉积。(2)碳口古镇所处险滩乱石丛生,

导致船只与石头相撞;支流水河汇入黄河,导致黄河干流水量大增;湫水河搬运大量泥沙,在与黄河交汇处大量沉积,使黄河水道变浅,增加通行难度;黄河的口古镇河段河道骤然收缩,导致水流速度加快。(任答三点)(3)小镇位于山区,且为水运和陆运的中转站,货物运输量大,不置台阶方便货物运输;小镇地处

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量大,山区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不置台阶能方便排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解析】【分析】本题以河流地貌的形成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河流侵蚀与沉积地貌、外力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雨季时黄河支流湫水河水量增加,搬运能力

增强,湫水河从上游侵蚀搬运大量泥沙石块到与黄河交汇处,地势变得平坦,流速变慢,加之受黄河河水顶托作用,湫水河流速急剧下降,搬运能力减弱,导致泥沙石块沉积;古镇位于黄河干流中游,整体地势相对平坦,流速变慢,搬运能力减弱,干流中的乱石在此沉积。【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

碛口古镇所处险滩乱石丛生,导致行船与石头相撞,易发生不安全事故;支流河水汇入黄河,导致黄河干流水量大增,水流速度湍急;支流湫水河在汛期搬运大量泥沙,在与黄河交汇处,由于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导致黄河水道变浅,变窄,增加船只通行难度;黄河在古镇河段河道骤然收缩

,河道变窄,导致水流速度加快,影响船只通行。【小问3详解】由图文材料可知,小镇位于黄土高原山区,且为当时联系晋、陕、内蒙古、甘等地的水旱码头,货物运输量大,没有设置台阶,方便货物运输;小镇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汇集迅速,不设置台阶,利于行洪排洪,减少洪涝灾

害的发生。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伦支海属于北冰洋的陆架边缘海,是大西洋暖水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之一,被誉为北冰洋“暖池”。高温高盐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挪威海后分为两支进入北冰洋。其中通过巴伦支海北边连接北冰洋的通道和东面连接喀拉海的通道

进入巴伦支海,成为北极区域海—气—冰相互作用的关键海区,使得巴伦支海的海水性质越来越接近大西洋水,称为北冰洋“大西洋化”。下图示意北冰洋地形和巴伦支海环流。(1)分析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暖池”的原因。(2)说明

巴伦支海海—气—冰相互作用强烈的原因。(3)阐释北冰洋逐渐“大西洋化”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汇入,带来温暖海水;属于陆架边缘海,海水浅,接受更多的太阳辐射,水温高;北侧、东侧岛屿阻挡了大量海冰。(2)巴伦支海位于北大西洋向北冰洋的过渡海域,该海域海水性质差异较大;来自北大

西洋的温暖海水降温,向周围大气和海洋释放大量热量;在温度较高的暖季,北冰洋海冰大量融化,融化的海冰进入巴伦支海,加大该海域海水温差,使海—气—冰相互作用加剧。(3)使北极地区升温,高纬度地区温度有明显的上升;导致高低纬度地区热量失衡,低纬度地区变

得更加炎热(或者高纬度对低纬度的降温作用变得不明显);加剧局部大气热运动,引发极端天气(或者洋面变得不稳定,引发极端天气)。【解析】【分析】本题以北冰洋地形图和巴伦支海环流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海水水温的影响因素、海冰分布的影响因素、海气相互

作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小问1详解】来自于低纬地区温暖的北大西洋暖流汇入,带来温暖的海水,增温明显;巴伦支海属于大陆架边缘海域,海水浅

受气温影响大,同时能够接受更多的太阳辐射,水温高;由图可知北侧、东侧有岛屿,岛屿阻挡了东西两侧大量的海冰。【小问2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到,巴伦支海连通大西洋和北冰洋,位于两大洋的过渡区域,该海域由于存在过渡性质,的其海水的性质差异相对较大,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来自北大西洋

温暖的海水与北冰洋南下的冰冷海水在该海域进行热量交换,受低温低盐的北冰洋海水的影响,使来自北大西洋的温暖海水产生降温,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暖季,北冰洋的海冰大量融化,其融化的海冰顺洋流进入巴伦支海,使得该海域的海水温差进

一步增大,使得该区海一气一冰的相互作用加剧。【小问3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到,所谓北冰洋大西洋化,是指巴伦支海的海水性质越来越接近大西洋海水,而这些大西洋海水逐渐使北冰洋有明显的增温趋势。而北极地区的增温会加剧该区域的大气的热力运动,易引发极端天气,同时由于高纬度地区温度有明

显的上升,使得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失衡,高纬度对低纬度地区的降温作用变得不明显,使得低纬度地区会变得更加炎热,而该海域温度升高,温差增大,使得该区域的海一气一冰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加剧,洋面变得极不稳定,极端天气系统数量增加

。20.某中学学生到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黑龙庙村开展主题为“乡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活动,同学们搜集了该村产业结构及发展变化的相关资料,制作了“黑龙庙村产业发展”资料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黑龙庙村产业结构调查:1.黑龙

庙村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北靠小海陀山,南邻官厅水库。2.该村总面积2787亩,其中耕地1200亩,林地1387亩。总人口417人。3.2000年以前,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玉米种植占90%以上,同时种植少量葡萄。4.2000年以前,人均年

收入低于1000元,有69户低收入户,近半数青壮年外出务工。5.近年来,延庆区加强助农惠农政策落实,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体系建设,鼓励乡村发展高端民宿,促进一、三产业融合。6.在政策的引导下,黑龙庙村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17年后增加了葡萄、苹果、蔬菜、金银花等多

种特色农产品,如图(a),该村的葡萄更是成为国宴精品水果。7.2016年至今,借着冬奧的东风,黑龙庙村共发展起21个“冬奥人家”民宿小院,如图(b),周末接待游客约为200——300人,村民们不仅将房屋租金收入囊中,还

在民宿担任起管家、保洁、修理工、咖啡店员等。外出务工的青年人也纷纷回村创业。8.2020年,该村在进一步调研后,形成了“北果南林东菜西粮中民宿”的发展格局。9.2019年,黑龙庙村58户低收入户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1万元。10.黑龙庙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北京市美丽乡村

重点建设村”。结合实例,论述“特色农业+民宿”发展模式对黑龙庙村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答案】(1)实例随意从材料中选取一个均可,如黑龙庙村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延庆区加强助农惠农政策落实,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体

系建设等,只要有文字表述就可得分。地理意义从以下三个视角描述即可:①社会视角: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②经济角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生态角度: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区域环境改善(涵养水源,

美化环境)。【解析】【分析】本题以黑龙庙村产业发展相关资料为例,考查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点,重在考查对题干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内容适中,难度较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区域认知。【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要求结合实例,论述“

特色农业+民宿”发展模式对黑龙庙村可持续发展地理意义。因此首先要有实例。实例只要有文字表述就可得分,可以从材料信息中任意选取一个“特色农业+民宿”发展模式的具体措施即可,如黑龙庙村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延庆区加强助农惠农政策落实,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体系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地理意义应从这三个角度作答,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应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角度作答;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应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角度作答;生

态可持续发展应从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区域环境改善(涵养水源,美化环境)角度作答。总之本题标准:材料实例+上述三个角度,表述准确,能做到上述要求即可。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