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易错题(新高考专用)专题07 人口与城市易错突破(6大易错) Word版含解析.docx,共(43)页,5.04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32fdb0ee7727ff73d0e286122ddf6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07人口与城市提分突破人口与城市是历年高考的考查重点,通常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多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除了要掌握人口与城市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外,还要结合时政常识以及图表的阅读能力。易错点01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及其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辨析易错点02人口金字塔图
的判读易错点03人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易错点04人口示意图的判读易错点05城镇乡村的区位因素及形态特征易错点06城镇化的形成、表现及其动力易错点01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及其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辨析(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
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01易错归纳02易错剖析易错典题错因分析防错要诀变式题练03易错通关1.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与
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A.老年人口比重大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3.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A.经济规模B.经济发展趋势C.
人口规模D.人口职业构成【解析】1.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
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③和④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题意,CD错误。故
选A。2.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人口迁移为主。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为人口净迁入区,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AD错误,C正确;其他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远
大于市辖区人口,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故选C。3.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1.A2.C3.B考生在解此类
题目时易错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图不细致,第1小问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通过观察图形发现箭头有粗细之分,则其含义为箭头表示流动方向,粗细表示流动规模,如考生没有发现此规律,则很难做对此题。
二是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关系,例如本题组第2小问,考生往往因为不能很好的掌握我国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或不能掌握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则很容易错选。1.在做有关人口的题目时,考生首先应仔细阅读
材料,读懂示意图,此为解题的前提条件。2.考生应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促使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②土壤及土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③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④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
引大量人口的迁入。⑤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⑥环境污染:人们生活环境恶化或者遭到污染引起的人口迁移。(2)经济因素①经济发展: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②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3)社会因素①社会文化: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婚姻家庭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②政治: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3.我
国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特点:总的来说由内陆到沿海,由农村到城镇,由山区到平原。(2023·广东广州·统考模拟预测)研究表明,我国人口迁移具有多次流动的特征。表反映2017年我国人口流动抽样调查中流动频次最高的人
口流向及特征。完成下面小题。首次流动再次流动(距首次流动10年内)个体流动占75.81%;家庭流动占24.19%个体流动占25.68%;家庭流动占74.32%安徽(六安、阜阳、淮南)→上海重庆、湖南(邵阳、衡阳)→广州、深圳苏州、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东莞1.与首次流动
相比,再次流动()A.以个体为主B.流入地与流出地空间距离更近C.人口更年轻D.流入地与流出地经济水平差异更大2.为吸引并留住人口,人口再次流动的流入城市应()①完善交通建设,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的联系②提升公共服务的平等性,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④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创建宜居宜业智慧城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B2.C【解析】1.读表可知,首次流动以个体为主,故A错误。再次流动流入地与流出地空间距离更近,故B正确。首次流动以个体为主,再
次流动以家庭流动为主,说明首次流动人口更年轻,故C错误。再次流动流入地与流出地经济水平差异更小,故D错误。故选B。2.为吸引并留住人口,人口再次流动的流入城市应提升公共服务的平等性,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②正确;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创
建宜居宜业智慧城市,④正确;完善交通建设,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的联系,不能留住人口,①错误;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城市发展,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C。(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2016年后,中国大幅度放宽城镇落户政策。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下表示意中国2016—2020年户
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年)2016201720182019202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1.2042.3543.3744.3845.4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3558.5259.5860.6063.89差值(%)16.1516.1716.2116.
2218.493.2016年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值表明()A.城镇劳动力需求日益减弱B.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迅速C.城镇流动人口落户意愿增强D.城镇常住人口人户分离现象明显4.近年来,户籍人口城镇化
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①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变小②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变大③城市落户门槛提高④城乡交通通勤条件变好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3.D4.C【解析】3.据材料可知,2016年至
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增加,说明城镇产业发展水平高,就业岗位多,城镇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强,A错误;2016年至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41.2%增长到45.4%,没有迅速增长,B错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值增加,说明城镇流动人口落户意愿减弱,城镇常住
人口人户分离现象明显,C错误,D正确。故选D。4.随着乡村振兴效果逐步呈现,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变小,①正确;随着乡村振兴效果逐步呈现,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降低,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变小,②错误;据材料知,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说明城市落户门槛降
低,③错误;城乡交通条件提升,城乡通勤条件提高,④正确。综上,C正确。易错点0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2022·河北·高考真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某省2020年人口总数为7461万人。据学者预测,该省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之后到2030年将
降至7437万人,下图示意该省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30年与2020年相比,该省人口结构呈现出()A.少儿人口占比增加B.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C.老年人口占比减少D.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减少2.面对该省未来人口结构问题,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
()A.放开生育、延迟退休、推进社会养老B.适度生育、提前退休、推进社会养老C.适度生育、延迟退休、倡导健康养老D.放开生育、正常退休、倡导健康养老【解析】1.在少儿人口中,0~4岁、5~9岁、10~14岁的人口占比都在减少,故少儿人口占比总体上在减少,A错误;在劳动力
人口中,较高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增幅大于较低年龄段的人口,如30~34岁人口占比大幅减少,导致劳动力人口结构逐渐老化,B正确;老年人口中各年龄段占比都有增加,故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增加,C错误;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占比增加幅度大于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占
比,故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增加,D错误。故选B。2.放开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A、D错误;推进社会养老会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B错误;适度生育既可以缓解老龄化,又不会造成人口的过度增长,延迟退休可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健康
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正确,故选择C项。【答案】1.B2.C1.本题组的第1小问,只凭印象中的典型人口金字塔图进行解题,没有仔细分析人口年龄结构。2.第2小问,对人口金字塔图的结构判读不准确,不能准确区分人口金字塔图的几种类型(
扩张型、静止型和收缩型)。从而不能准确确定所面临的人口问题。1.学生需要掌握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正确判断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塔状
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段男女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的原则和“下小上老”的年龄顺序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纵向排列的横条形。(2)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
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①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较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会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②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
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③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
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率不变,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2.判读技巧:(1)读构成,定比重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
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找塔型,析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处于人口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找比重,判内容通
过对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4)找特殊,析原因影响人口
金字塔结构的因素包括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或鼓励生育)、较大的自然灾害、战争、生育观念、工业发展、人口迁移等。以下图为例,分析其特殊变化的原因。①处1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变小,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a.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b.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c.人口
的大量外迁。②处20~2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增加,其变化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③处30~34岁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工业生产等导致对女性职工需求增加。(2023上·山东德州·高三统考期中)人口结构会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根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某省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若干年后是指大约()A.10年后B.15年后C.20年后D.25年后2.预测时期内,该省()A.人口数量快速减少B.少儿人口占比增加C.高龄人口占比减
少D.劳动力的结构老化【答案】1.A2.D【解析】1.读图可知,若干年后的人口30-34岁年龄结构比值和2020年20-24年龄结构比值大致一样,由此可以推测若干年后应该是10年之后,A正确,BCD错误,故选A。2.读图可知,若干年后比2020年该省少儿所占比重虽然下降,但不知道自然增长率的情况,
因此不能说明人数量快速减少,AB错误;若干年后与2020年相比,65岁以上各年龄段人口占比均增加,说明高龄人口占比增加,C错误;若干年后与2020年相比,30-39岁劳动力占比在减少,40-64岁劳动力占比整体增多,说明劳动力的结构老化,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上·江苏常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性别比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通过对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的研究,可以及时反映本省产业发展状况和部分社会问题。2020年浙江省省外迁入人口达1618.6万,居全国第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与2010年相比,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反
映了本省()A.制造业吸引力强化B.养老产业吸引力下降C.义务教育对男童的吸引力下降D.卫生事业吸引力强化4.2020年,以下年龄段中,因性别比失衡而导致社会问题较严重的是()A.0-9岁B.9-18
岁C.30-39岁D.54-63岁5.专家据图分析得出:“近十年来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化,导致由个体迁入逐步转变为举家迁入。”其主要判断依据为()A.6-18岁B.45-56岁C.57-69岁D.70-81岁【答案】3.A4.C5.B【解
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相比于2010年,15-45岁年龄段2020年性别比上升幅度大,且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迁入数量大于女性,通常情况下制造业对男性劳动力需求较多,A正确;从2020年浙江省省外迁入人口
金字塔图可知,浙江省省外迁入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很低,且养老产业对男性女性的吸引没有差别,B错误;相比于2010年,2020年0-15岁人口性别比下降,与我国人口性别比接近,且义务教育是法定义务,对男女童无差别对待,C错误;本材料中无法看出与卫生事业发展相关因素,D错误;故选A。4.性别比失衡
主要造成婚姻家庭等社会问题,与0-18岁年龄段关系不大,A、B错误;据图浙江省2010-2020年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30-39岁年龄段性别比高达140以上,该年龄段的未婚男性择偶问题突出,已婚男性面临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C正确;54-63岁年龄
段性别比虽然也较高,达140以上,但考虑其子女普遍已成年,且结婚时间长,感情稳固,造成的社会问题较少,D错误。故选C。5.题设中“举家迁入”意味着性别比均衡化。2020年1-12岁人口较之于2010年虽然性别比趋于均衡,但该年龄段人口不具有迁移的主动性,A错误;45-5
6岁年龄段性别比显著下降,意味着男女比例趋于均衡化,B正确;57-69岁,该年龄段2020年和2010年性别比变化不大,C错误;70-81岁年龄段性别比降低到80左右,趋于不均衡,D错误。故选B。易错点03人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
题)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三角图中的点坐标记作(C,L,A),C、L、A分别表示少儿、劳动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C+L+A=100%,如下图a点P所示。任意点0的运动方向含义如左图所示。图b描述了1966-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966-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呈现出的显著特征为劳动力比重(%)()A.少子化、红利化B.多子化、年轻化C.少子化、老龄化D.红利化、年轻化2.假设自2020年到210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数)由1.3逐步提
升到2.1,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趋势如右图中()A.①B.②C.③D.④【解析】1.读右图可知,1966-1982年,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往图的右方移动,少子化和红利化明显;路径上下变
化不大,说明年轻化或老龄化区时不明显。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如果我国总和生育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数)由1.3逐步提升到2.1,那么少年儿童比重应逐步上升,人口年龄结构路径应逐步变到往左移动;人口预期
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老年人口的比重会逐步上升,老龄化的程度会逐步加深,人口年龄结构路径应逐步往上移动。综上所述,人口年龄结构路径应逐步变到往左上方移动,④符合题意,D正确;①②③都明显往下移动,
不符题意。故选D。【答案】1.A2.D考生无法正确判读三角形统计图致错,在解决本题时应首先明确字母A、C、L的含义,其次在判读时应首先找准坐标方向,逐一判读,考生往往找错坐标,导致判读错误。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
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
口比重,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
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2023上·江苏苏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老龄人口超过10%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于20%属于高龄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60
%为人口红利窗口开启;少儿人口比重低于20%即步入少子型社会。下图为中国、日本、苏丹、澳大利亚四国1950~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图。读图完成小题。1.图中关于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对应国家正确的是()A.
①澳大利亚②苏丹③日本④中国B.①日本②澳大利亚③中国④苏丹C.①澳大利亚②中国③苏丹④日本D.①中国②日本③澳大利亚④苏丹2.参考图中人口年龄结构演化的规律,可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演化顺序是()A.
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3.④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演化滞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生育观念B.经济水平C.生育政策D.医疗条件【答案】1.B2.A3.B【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中国、日本、苏丹、澳大利亚四国中,日本经
济最发达,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①为日本;苏丹经济落后,出生率相对较高,少年儿童占比高,④为苏丹;中国在1980年左右执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速趋缓,有明显转折,且中国老龄化比例低于澳大利亚,③为中国,②为澳大利亚,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故
选D。2.读图,图中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年龄结构会按照④—③—②—①的顺序演化。根据材料“老龄人口超过10%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于20%属于高龄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60%为人口红利窗口开启;少儿人口比重低于20%即步入少子型社会。”可知,④阶段少儿占比高于25%,老人占比不足5%,新增
人口多;③阶段后期少儿占比降至17%,劳动力人口比重开始大于60%,开始出现人口红利;②阶段后期少儿比重不足20%,劳动力人口比重大于60%,老龄人口超过10%步入老龄化社会;①阶段后期少儿占比约13%左右,老年人口占比大于20
%,老龄化严重。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亡率会逐步降低,人们的生育观念也会发生改变,由早生多育向晚婚少育转变。苏丹作为世界经济最为落后的几个国家之一,
其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化受经济水平影响大,B正确,AD错误;生育政策会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化而发生改变,一般不会导致人口年龄结构演化的滞后,C错误。故选B。(2023上·重庆渝中·高三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人口学家将三段式年龄
结构表示为三角图中的点,其时序轨迹可以表达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过程,即:少儿人口比重<20%即步入少子型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60%为人口红利窗口开启,老龄人口>10%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于20%为高龄社会。下图中示意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甲示意我国
人口演化轨迹,2010年后我国()A.步入多子型社会B.劳动力的比重上升C.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D.育龄妇女的比重降低5.乙国最可能是()A.日本B.加拿大C.德国D.沙特阿拉伯【答案】4.C5.D【解析
】4.读甲曲线可知,我国自2010年起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到2020年超过10%,经历了一个快速老龄化的过程,2010年至2020年,少儿人口比重<20%,可以说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少子红利化向少子老龄化、负债老龄化转折的拐点年份。老年人比重在2014年越过10%的门槛,2020年进
一步提升至13.5%;同期的劳动力比重从74.5%回落到68.5%,少儿比重从低谷的16.6%略升到18.0%,少子化的过程已经从极限状态缓慢回转。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5.乙国少儿比重不断下降,呈现出持续的少子化趋势,老
年人比重一直较低,而劳动力比重持续升高,这类国家的这种情形最可能是劳动力输入国,选项中的只有沙特阿拉伯与此相符,该国由于石油资源开发吸引了周边国家大量劳动力输入,D正确,ABC错误,故选D。易错点04人口示意图的判读(202
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七普”与“六普”
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A.京、沪B.黑、吉C.粤、鄂D.渝、黔2.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
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
;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所以选C。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高于
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正
确,D错误;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误;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错误。所以选A。【答案】1.C2.D3.A人口示意图的判读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往往应看不懂示意图,而
导致无法正确理解题目而出错,本题组第1小问,考生如若没有发现经过一三象限的虚线实际上是表示六普和七普自然增长率相等的含义(类似于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则出错的概率比较大;本题组第2小问,考生如若不能准确读出六普和七普自然增长率的坐标,
则此题考生多会凭借对我国近几年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错选B选项。人口示意图的判读:(1)先读问题:考生如果直接读图,则没有方向,也很难读懂,一般此类题在读完材料时,应先读问题和选项,对考查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带着问题读图。(2)读图的标题:示意图的标题
往往可以大致反应图中各量之间的关系,漏读示意图的标题通常会影响对示意图的理解。(3)读坐标轴:做人口统计图表和示意图时,有坐标的一定要读坐标轴,分清楚坐标轴的名称和变化方向是读懂图形的关键,尤其是坐标轴的变化方向,有时两个坐标轴的方向相反,这一点应加以重视。(2023上·河南南阳·高三统考
期中)下图为2017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及城市发展潜力图(除港澳台外),气泡大小表示近一年的人口增量,气泡越大,增量越大,空心气泡表示人口减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017年广东、浙江两省常住人口增加的主
要原因是()A.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多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收入较高C.人口老龄化降低,死亡率降低D.医疗教育水平较高,环境优美2.西藏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农牧业为主,农村人口比例大B.自然条件恶劣,总人口少
C.经济欠发达,人口大量外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1.B2.A【解析】1.广东、浙江常住人口增加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因素影响,位于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B正确。A选项产业转移方向表述有误,广东、浙江两省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
业转移到内地,导致两省自身就业岗位变少,A错误。迁入人口多会导致广东浙江人口老龄化降低,这是常住人口增多的结果,不是原因,C错误。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医疗、教育、环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B。2.西藏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
低,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村人口占比大,A正确。该题设问指向人口比重,不是讲人口数量,自然条件恶劣,总人口少,是西藏实际情况,对西藏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小影响小,B错误。经济欠发达表述正确,但人口大量外迁不符合事实
,西藏人口流动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人口外迁一般以乡村人口为主,会导致迁出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C错误。D选项错误。故选A。(2023上·宁夏银川·高三银川二中校考阶段练习)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三角三省一市流动人口总量为
7357.3万人,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9.6%。提高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并使其在城市稳定居住,是实现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来源一居留意愿组合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区流动人口在I类城市长期居留意愿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是()A.迁移
距离短,心理认同度高B.经济收入水平较高C.迁移距离长,城市归属感强D.就业机会较多4.Ⅱ类和Ⅲ类城市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不同,主要由于Ⅱ类城市()A.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便捷B.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C.经济水平突出,发展前景广阔D.自然环境优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答
案】3.A4.C【解析】3.Ⅰ类城市中省内流动人口比例大,由于多在省内流动,所以迁移距离较短,心理认同度高,A正确,C错误;Ⅰ类城市主要是安徽省的城市,经济收入水平并不高,就业机会并不是很多,BD错误。故选A。4.Ⅱ类城市主要为上海、南京、苏州等,经济发达,经济水平突出,发展前景广阔
,长期居留意愿更高,C正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自然环境优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不是Ⅱ类城市特有的,且相比于收入和个人发展前景而言,这些均不是长期居留意愿高的最主要的原因,A、B、D错误。故选C。易错点0
5城镇乡村的区位因素及形态特征(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
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风向B.地形C.资源D.河流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
要因为()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解析】1.由材料可知,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
分布在浑河南岸,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分布位置,C正确,风向、地形、河流对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2.南岸煤炭开采时间长,环境污染更严重,A错误;城区煤炭资源枯竭不利于南岸城市发展,B错误;读图可知,北岸为丘陵,受地形限制,发展空间狭小,C正确;作为工业基地,资
源分布会影响城市布局,但不会成为影响城市发展重心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C。3.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但由图可知东侧为水库,不适宜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A错误;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
宜业新区,B错误;抚顺北部海拔高,发展条件不好,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错误。抚顺市西侧临近沈阳市,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C正确,故选C。【答案】1.C2.C3.C本题组第1小问中城镇形态特征的影
响因素问题,考生易分不清主导因素而致错,城镇呈带状分布的原因中地形和河流是最常见的两个原因,而本题中恰有河流经过,考生多会误选B选项,但实际上抚顺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型城市,而图中明确标出了煤矿的分布特点。
第2小问考查城市区位,考生多会与工业区位混淆,在工业区位中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加大,考生多会误选A选项,由图可知浑河北岸由于地形和市界的限制,发展空间严重受限。1.城市形态特征:(1)团块状: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例如北京、郑州等。(2)条带状:有的因地形受限原因,如兰州;有的沿河流分布,如干旱区,城
市发展依赖水源,多沿河流呈条带状;有的因资源分布呈带状,如抚顺。(3)组团状:有的因地形分割成多个部分,而成组团状,如重庆;有的因河流交汇分割成组团状,如武汉;有的因资源分布较为分散,而形成组团状,如我国北
方的一些矿业城市。2.城市的区位因素:(2023上·江苏盐城·高三统考期中)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图为“湘江上游某村寨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村寨民居呈密集分布,
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洪灾2.为实现乡村振兴,该村镇最宜发展()A.苹果种植B.木材加工C.特色旅游D.风力发电【答案】1.A2.C【解析】1.民居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该村寨位于湘江上游,地形起伏大,平地少,但图示村寨位于河流凸岸,地形较
平坦,因此该村寨民居呈密集分布,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形,A正确。湘江上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如果主要考虑气候因素,应通风散热,民居呈分散布局,B错误。当地气候湿润,水源不是影响民居分布的主要因素,C错误。如果主要考虑洪灾,民居
分布应远离河流,在地势较高处,D错误。故选A。2.该村镇可以依托舒适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民俗文化发展特色旅游。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自然环境的保护,C正确。该村寨是亚
热带季风气候,苹果是暖温带水果,不适宜在本地种植,A错误。木材加工需要以树木为原料,不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B错误。风力发电投资成本高,不宜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发展项目,D错误。故选C。(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秦代形成的任嚣城,乃广州筑城之始,其时的球江,水面宽阔,潮
汐涌退。2000多年来,广州港是我国经久不衰的南方火港。下图为“古代广州城市空间拓展及港口位置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秦代任嚣城取甘溪水而非珠江水为生活水源,主要考虑甘溪()A.水量更大B.水质更佳C.汛期较短D.水流稳定4.导致
古代广州港口码头位置不断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是()A.城市扩张B.地价上涨C.水陆变迁D.运具扩大5.古代广州港口码头附近区域的主要功能是()A.行政管理B.居住生活C.军事防御D.商业贸易【答案】3.B4.C5.D【解析】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珠
江水相对于甘溪水来讲,水量更大,取水更加便捷,水流更加稳定,排除A、D;两者位于同一气候区,汛期一致,故排除C;甘溪水位于越秀山边,没有大量的船只往来,因此水质条件更好,B正确。故选B。4.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古代广州港口码头位置不断迁移,对应不同时期珠江岸线的变化,因此,导致其不断迁移的决
定性因素在于水陆的变迁,C正确;城市扩张,地价上涨以及运具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港口码头位置的变动,但都不是决定因素,A、B、D错误。故选C。5.结合材料可得,“广州港是我国经久不衰的南方火港”
,码头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因此主要功能是商业贸易,故D正确;行政区和居民区不会主要安排在码头旁边,故A、B排除;码头主要是商业区,故军事防御功能较少,故C排除;故选择D。易错点06城镇化的形成、表现及其动力(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由阶段I发展到阶段II,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A.人口增长、社区改造B.社区改造、政府引导C.企业参与、人口增长
D.政府引导、企业参与2.与阶段I相比,阶段Ⅲ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A.产业分布均衡B.产城融合加强C.空间结构单一D.居住功能弱化【解析】1.由图可知,阶段I向阶段II发展主要表现为远郊区产业园、工业区数量变多,规模变大,新
建了开发区、高新区,生产要素、居住要素、消费要素流动更趋于远郊,流动更为频繁。综上分析可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规划引导和企业的参与。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读图可知,阶段Ⅲ相较于阶段I,远郊区形成了更多产业园、工业区,并逐步
形成了新城、新区各要素也流向新城、新区,产城融合加强,B正确;产业分布并不均衡,A错误;空间结构更加复杂,C错误;居住功能并未弱化,D错误。故选B。【答案】1.D2.B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本题组第1小问主要考查城镇化的推力,可以很明确的确定有企
业的参与,考生易将人口的增长与工业化混淆而错选C选项,但是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因为制度的原因有着特殊性,即政府的参与和引导,使得我国的城镇化更加科学和合理,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应该是D选项。1.城镇化进程:2.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
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拓展】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图表特
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有以下几种类型。【判读方
法】1.读图名,明确图像内容如图1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2.读纵、横坐标,明确图像含义如图1纵坐标为城市化水平,横坐标为江苏、贵州两省,其图像含义为两省的城市化水平比较。图2纵坐标分别
代表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横坐标代表年份,其图像含义为安徽省不同年份的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3.读图例,明确各图例的含义4.读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柱状图、折线图中的数值判断城市
化水平高低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一般小于30%,中期阶段介于30%~70%之间,后期阶段一般大于70%。如图1的城市人口比重,2010年江苏省为60%左右,贵州省为35%左右,大致为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5.读变化幅度,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根据柱状图变幅大小判断
城市化速度快慢。如图1中江苏省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快于2000~2010年。根据曲(折)线斜率大小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如图2中1985~1990年城市化速度较慢,1995~2010年则较快。6.读数值变化,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
异从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速度等方面的数值变化分析比较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如图1,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于贵州省,发展速度快于贵州省。(2023上·广东·高三校联考期中)就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近距离迁移到户籍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城镇就业和居住,实现农民非
农化、生活城市化和身份市民化的过程,其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来自本镇、县内及省内。2000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发展迅速。图示意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200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是()A.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B.
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C.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升级D.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2.城镇化劳动力来自本镇的部分称之为本镇贡献率。研究显示,中西部地区本地工业化水平提高能提高本镇贡献率,而本地服务业水平提高却能降低
本镇贡献率,主要是因为()A.工业化主要承接外地农村劳动力转移B.服务业主要承接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C.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D.中西部地区服务业水平较高【答案】1.A2.B【解析】1.就近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产业
的转移,从而导致本地人员远距离外出务工减少,就近迁移比例增大,A正确;基础设施完善可以促进城镇化,但不是就近城镇化的根本原因,B错误;中西部地区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小,C错误;就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近距离迁移到户籍所在
地附近的中小城镇就业和居住,不是人口回流导致的,D错误。故选A。2.工业化水平是承接本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要素,服务业水平是承接省内劳动力转移的关键要素,工业化初期,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主要来源于本镇农村劳动力
转移;到工业化中后期,随着服务业水平的提高,本省其他市和本县其他镇劳动力迁移成为就近城镇化的新动力,从而降低了本镇贡献率(本镇贡献率和县内、省内贡献率此消彼长),B正确,A错误。东部地区的工业化、服务化水平高,CD错误。故选B。(2023·全国·模拟预测)在我国乡村
发展历程中,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县城和乡村的投资。当前,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镇逐渐成为城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下图示意广东某典型县域县-镇-村空间服务结构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阶段Ⅱ的服务结构模式主要得益于
()A.建成区范围扩大B.交通条件改善C.农业规模化推广D.建制镇企业发展4.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的建制镇()A.吸引村民就业比例降低B.服务空间范围缩小C.医疗教育设施水平降低D.商品交易类型减少5.当前建制镇服务农村地区的现象主要出现在()A.大城市的周边县B.平原上以农业为主的
县C.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D.行政区划面积较小的县【答案】3.B4.A5.C【解析】3.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县-镇-村的空间联系,结合图示内容可知,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县与镇的空间联系增强,村与镇的空间联系渠道由单一向多点多重联系转变,服务结构
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与建成区范围变化、农业规模和建制镇企业发展关系不大。故选B。4.读图可知,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以建制镇为局域中心的半封闭式服务网络解体,县城对乡村的服务功能增强,这会使更多村民到县城就业,建制镇吸引村民就业比例降低,A正确;由于交
通条件改善,建制镇之间联系增强,建制镇的服务空间范围可能会扩大,B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建制镇的医疗教育设施水平将有所提高,C错误;各建制镇之间及其与县城联系增强,建制镇的商铺进货渠道更通畅,商品交易类型不会
减少,D错误。故选A。5.由材料可知,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故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交通不便,县城难以辐射县域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仍然需要局域中心即建制镇发挥服务功能,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一、选择题(2023上·
吉林长春·高三东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在老龄化和流动迁移活跃的双重推动下,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异地养老与家属随迁是两类典型的老年人口流动原因。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原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流动方式;家属随迁是指以照顾孙辈为主要目的而流入子女家庭所在地。这两类老年
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存在一定差异(表)。完成下面小题。异地养老家属随迁城市规模人数占比/%居留意愿/%人数占比/%居留意愿/%。小城市18.480.512.658.0中等城市9.888.49.271.0大城市43.8
78.033.869.0特大及超大城市28.184.844.467.81.总体来看,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高于家属随迁的老年群体,其主要取决于()A.自身消费观念B.迁入地医疗条件C.自身经济能力D.迁入地人口政策2.异地养老群体中,流入
大城市的居留意愿比流入中等城市的低,可能是因为()①大城市人均资源少②大城市定居成本高③中等城市亲朋好友少④部分中等城市环境质量好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C2.D【解析】1.由材料可知
,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可推断选择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通常自身收入水平较高,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能够接受在自己所喜欢的异地养老定居,C正确;家属随迁受家庭等观念影响大,与消费观念关系不大,A错误;异地养老迁入的城市也有
不同的等级类型,未必医疗条件都比原住址好,B错误;迁入地的人口政策不会区别对待异地养老和家属随迁这两种类型的老年人,D错误。故选C。2.大城市虽然人口多,但公共服务完善,人均资源未必少,①错误;大城市定居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年
群体的长期定居意愿,部分在这里异地养老的老人只想在刚退休后的一段时间内且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此居住,②正确;异地养老,不同等级的城市亲朋好友都少,③错误;选中等城市异地养老,很大程度上会考虑环境因素,即往往选择环境质量好、生活安逸的中等城市,④正确。故选D。(2023·全国·模拟预测)
下图示意第六次人口普查(“六普”)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湖南省各市州人口增长率,图中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六普”人口)/“六普”人口。完成下面小题。3.长沙市人口增长率与其他市州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长沙市()A.居民生育意愿下
降B.生态移民政策实施C.环境容量大幅下降D.跨区域城镇化显著4.湖南省不同市州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会导致区域间()A.环境质量差异增大B.人口密度差异增大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D.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缩小5.未来五年湖南省人口数量
显著增长的区域最可能是()A.洞庭湖沿岸地区B.湘西丘陵山区C.长沙市中心城区D.长沙市近郊区【答案】3.D4.B5.D【解析】3.湖南省生态移民所涉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沿岸及西部山区,长沙市生态环境条件比较稳定,生态移民较少,B错误;居民生育意愿下降或环境容量下降
会导致长沙市人口增长率较小,与实际情况不符,且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容量不会大幅下降,A、C错误。读图可知,湖南省各市州人口增长率正值与负值并存,其中长沙市的人口增长率为正,且增长幅度最大。长沙市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其他市州快,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其他
市州人口大量迁入,因此跨区域城镇化是长沙市人口增长率与其他市州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D。4.人口正增长的区域,人口密度较之前变大,反之人口密度会变小,因此湖南省不同市州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会导致区域间人口密度差异增大,B正确;环境质量的好坏与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有关,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不一定
导致环境质量差异增大,A错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使人才和资源更集中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扩大,C错误;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是劳动力人口的迁移,会加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缓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
人口老龄化,区域间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会增大,D错误。故选B5.洞庭湖沿岸地区距离长沙较近,但发展水平与长沙差距较大,受长沙虹吸效应影响,人口可能会下降,A错误;湘西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数量可能持续下降或缓慢增长,B错误。长沙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强,未来五年应会继续吸引人口迁入,但考虑到中心
城区人口密度已经较大,生产生活成本较高,而长沙市近郊区存在成本优势,将承接更多产业转移并吸纳更多迁入人口,因此长沙市近郊区最有可能是未来五年湖南省人口数量显著增长的地区,C错误,D正确;故选D(2024·江苏·模拟预测)康养依托型旅居地是避寒、避暑、
避霾的理想疗养地,下图示意乡村旅居养老发展的概念模型,图中左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客源地,右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目的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①②③④表示()A.推力、拉力、中间障碍、促进带动B.拉力、推力、中间障碍、促进带动C.推力、拉力、促
进带动、中间障碍D.拉力、推力、促进带动、中间障碍7.影响图中社会支撑力的因素有()A.医疗机构数量B.城镇人口密度C.老龄化系数D.温湿指数【答案】6.C7.A【解析】6.图中左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客源地,结合“经济动因”
“社会动因”“政策动因”等,可知①表示推力;右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目的地,结合“自然生态功能”“传统文化功能”“健康生活功能”等功能属性具有吸引作用,说明②为拉力;④位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表示中间障碍;通过交通发展所形成的时空
压缩效应,来促进带动(③)旅居养老。综上所述,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推力、拉力、促进带动、中间障碍,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社会支撑力属于旅居目的地的拉力影响要素,医疗机构数量越多,对旅居养老的拉力作用越强,A正确;城镇人口密度、老龄
化系数都是旅居客源地的推力影响要素,B、C错误;温湿指数属于旅居目的地的环境支撑力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A。(2023·全国·模拟预测)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具有次序性,总体上定居意愿在长居意愿
的基础上产生,落户意愿在定居意愿的基础上产生,层层递进;但一线城市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梯次关系不确定。图1示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梯次关系与决定机制,图2示意我国部分不同等级城市居留意愿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长居意愿指在流入地继续居
留至少5年的意愿;定居意愿指在流入地购房定居的意愿;落户意愿指愿意把户口迁入流入地的意愿。8.影响暂居意愿向长居意愿转变的主要因素有()①社会融合②经济收入③家庭随迁④城市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研究表明,一线城市定
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梯次关系不确定,图中直辖市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说明()①高昂的定居成本影响定居意愿②公共资源(如子女教育)影响定居意愿③高昂的定居成本影响落户意愿④公共资源(如子女教育)影响落户意愿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8.C9.C【解析】8.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具有次序性。由图可知,影响暂居意愿向长居意愿转变的因素有人力资本、社会融合和城市因素;影响长居意愿到定居意愿转变的因素有人力资本、经济收入、家庭随迁、城市因素;影响定居意愿到落户意愿转变的因素是城
市因素和身份认同,由此可知,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9.由注释可知,定居意愿指在流入地购房定居的意愿,落户意愿指愿意把户口迁入流入地的意愿。梯次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因为一线城市房价高,购房定居难度大,人们多放弃定居,但为了享受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的公共资源(
如子女教育),人们愿意选择落户,①④正确;而定居则意味着在定居城市购房,若在定居城市不能购房则无法实现定居意愿,则公共资源并不能对定居意愿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是落户不一定需要在定居城市购房,故落户意愿受定居成本影响不
大,故②③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3上·江苏·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城镇化中后期,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将对人口再分布和城镇化及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2010年和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类型及规模示意
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A.乡—城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率最高B.各类型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的占比发生大的变动C.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且在增长D.城—城流动成为当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主流类型11.与其他类型比,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
可能是()A.城镇化水平高B.城镇空间结构优化C.城镇基础设施完善D.城镇环境改善12.应对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可以()①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量迁出人口②迁入地城镇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③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均衡分布④流出地营
造适合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的良好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0.C11.A12.D【解析】10.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中乡—城流动人口规模最大,城—城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率最高,A不正确。各类型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的占比,2010年和2020年
未发生大的变动,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乡—城、城—城、乡—乡、城—乡,所以B不正确。从合计的数值看,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且在增长,C正确。从材料和统计图可知,城—城流动成为当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增速最快的类型,但占比最大的类型依然是乡—城流动,D
不正确。故选C。11.从材料可知,城镇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数量多,乡村人口占比较少,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向更合适的城市流动,导致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快速增长的类型从原来的乡—城转变为城—城,是城镇化中后期的表现,所以A正确。城镇空间结
构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镇环境改善不是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B、C、D不正确。故选A。12.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量迁出人口,不利于大城市的发展,应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社会发展环境,满足流动人口个性
化和自我发展需求,吸引人才,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在不同规模、等级和功能城镇间的合理分布,引领其高效集约发展,而不是促进人口均衡分布。流出地需营造适合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的良好环境,推进本地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
。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所以D正确。故选D。(2023·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2019年新疆城镇化率为51.87%,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区域地理环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91个县域城市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即区域人口累计百分比对应的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①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均匀②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不均③城市空间分布集中④城市空间分布较分散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
域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最可能是()A.天山山地B.塔里木盆地C.阿尔泰山D.准噶尔盆地15.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A.城镇人口容量扩大B.生态环境压力减轻C.农业人口大量剩余D.城市竞争力明显减弱【答案
】13.C14.D15.A【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即区域人口累计百分比对应的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先急剧升高后缓慢升高,斜率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城市人口空间分布
不均,相对集中,城市空间分布较分散,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所以选C。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城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最可能是准噶尔盆地,因为准噶尔盆地的水源比较充足,农业发达,人口密度大,D正确;天山山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适宜人类活动
,A错误;塔里木盆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不适宜人类活动,B错误;阿尔泰山为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适宜人类活动,C错误。所以选D。15.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镇人口容量扩大,A正确;人口数量增多,导
致生态环境压力增大,B错误;农业人口大量转移,C错误;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D错误。所以选A。(2023上·广东·高三校联考期中)现代商业街区是政府对城市原有的工业区、传统商业区进行现代化改造而形成的专业街区。西安现代商业化街区形
成了五大组团,多集中分布在二环线以内,形成了休闲服务类、家居建材类、服装批发类、轻工业品等不同的组团。图示意西安二环内主要现代商业街区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I、V对应的商业街区类型依次为()A.家居建材、休闲服务B.服装批发、休闲服务C.水果批发
、家电销售D.休闲服务、家居建材17.IV组团商业街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主轴线的北侧,南侧稀少主要受制于()A.地租价格B.城市规划C.交通条件D.人口数量【答案】16.D17.B【解析】16.I组团分布
在城市中心区,地租价格高,交通便利,多分布占地面积小、付租能力强的零售商业类型,休闲服务比较适合在中心区布局,水果、服装批发等适宜布局在城市外缘。V组团位于郊区,对内、对外交通便捷,适合布局占地广的家居建材,D
正确,ABC错。故选D。17.由材料“现代商业街区是政府对城市原有的工业区、传统商业区进行现代化改造而形成的专业街区”可知,IV组团商业街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主轴的北侧,主要受城市早期规划影响,在早期用地基础上改造而形成新的商业街区,B正确;主
轴线南、北两侧的地租价格、交通条件和人口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排除ACD。故选B。(2023上·吉林长春·高三东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城镇化促使居住、产业等诸多要素向郊区迁移。传统郊区化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
的近郊区,而后郊区化则更倾向于远郊区。上海已经进入后郊区化时代,远郊功能空间更加复杂多元。图示意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模式演变。完成下面小题。18.后郊区化初期,上海市城市扩张主要体现在()A.商业中心外迁B.远郊设施完善C.近郊住房剧增D.工业企业外迁19.随着后郊区化的推进,上海远郊
区的住房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主要得益于远郊区()A.居住条件优越B.金融机构增加C.轨道交通发展D.土地面积广阔【答案】18.D19.C【解析】18.根据材料可知后郊区化主要是指居住、产业等诸多要素向远郊区迁移,读图可知,相对于阶段二,阶段一更倾向于后郊区化初期,结合图
例可知该阶段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流动,而消费要素流动和居住要素流动次之,因此表现为工业企业外迁,并非商业中心外迁,D正确,A错误;近郊住房剧增为传统郊区化的表现,C错误;远郊设施完善主要体现在后郊区化中后期,B错误;故选D。19.随着后郊区化的推进,上海远郊区的住房
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主要得益于远郊区轨道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从而带动了城市化,C正确;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存在差异,相对于远郊地区,中心区域的居住条件更加优越,A错误;金融机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住房市场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远郊区土地面积一直相对广阔,广阔的
土地得到开发主要是因为该地交通发展,与中心城区联系更便利,D错误。故选C。(2023上·河南周口·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为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和衡水市长远发展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城乡建设,实现社
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该市特编制《衡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规划形成“一核三轴三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如图示意衡水市都市圈规划图。完成下面小题。20.根据规划,衡水市将形成“一核三轴三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其中的“
轴”指的是()A.连接县域城镇的发展轴B.沿衡水湖的生态发展轴C.由中心向外的放射状发展轴D.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发展轴21.衡水市规划将市域各城镇分为不同的职能类型,其主要职能类型可能有()①农业型②工业型③旅游型④商贸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④22.衡水市大生态心的主要功能有()①涵养水源,减轻洪涝对城镇威胁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农业提供基因物种③供居民观光旅游,尽享美丽风光④促进水循环,净化生产生活水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20.D21.C2
2.A【分析】20.衡水市将形成“一核三轴三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其中的一核:衡水都市发展核心:三轴:京九一大广复合发展轴,石黄复合发展轴、衡德城镇发展轴,即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发展轴;三区:衡德经济协作区、饶安城镇协作发展区、大营一营东城镇协调发展区,即城市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和农业发展区。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衡水市规划将市域各城镇分为不同的职能类型,其主要“三片区、十基地”的农业发展格局,即农业型;“一区一轴一带三基地”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即工业型;“一轴两心三区”现代服务业发
展格局,即商贸型;所以其主要职能类型可能有:①农业型②工业型④商贸型,而旅游型不是衡水市的主要职能,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衡水市的大生态心,是以衡水湖为中心,所以其主要功能即为:“湿地的功能”。①湿地具有调节径
流的功能,可以涵养水源,减轻洪涝对城镇威胁,故①正确;②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故②正确;③湿地具有供居民观光旅游,尽享美丽风光的功能,故③正确;④湿地具有促进水循环的功能,但不能有效净化生产生活水质,故④
错误。故选A。(2023上·江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北极村位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兴建于1860年,定居人口以林木工人为主。近十年来,北极村重点发展主题旅游,兴建大规模民宿区,并将原先自发形成的停车场、售票处等
游客接待设施外迁,在游客接待区与民宿区之间“留白”。图示意北极村目前的空间结构。完成下面小题。23.推测近十年来,北极村减少最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林地B.耕地C.水域D.住宅用地24.该地大规模民宿区未建在最北部的半岛上,主要是为了()
A.改善地基条件B.便于游客抵达C.增加旅游空间D.减轻生态干扰25.游客接待区与民宿区之间的“留白”未来最适合建设()A.林木产品工厂B.跨境旅游基地C.豪华度假庄园D.冰雪主题公园【答案】23.B24.C25.
D【解析】23.根据所学知识,林地主要分布于山地;该地邻近河流,地势平缓,发展耕作条件较好,近年来可能存在侵占耕地发展旅游的不良现象;该地为了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仍需保留湿地和水域;随着北极村旅游业的发展
,民宿区住宅用地增加。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目前的民宿区和其北方的半岛都位于黑龙江沿岸,地基条件差异不大,排除A;两地距离较近,对外交通条件差异不大,排除B;将最有特色、最宝贵的最北部土地(半岛上土地
)留作旅游开发,可以增加旅游空间,C正确;区域内生态环境差异不大,在任何位置建设大规模民宿区都应减轻对生态的干扰,排除D。故选C。25.根据所学知识,建设林木产品工厂不利于保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排除A;北极村聚落
等级较低,不适合作为跨境旅游集散地,排除B;豪华度假庄园占地面积大、资源消耗多,不利于环境保护,排除C;冰雪主题公园能响应区域特色,且放在入口处能强化区域旅游特色,D正确。故选D。(2023上·广东汕头·高三金山中学校联考期中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结果。研究表明,现阶段兰(州)西(宁)城市群民营企业投资网络呈现“双核分离”结构(下图),不同产业可呈现不同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关于“双核分离”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城镇联系以横向为主B.城镇联系以纵向为主C.同等级城镇联
系密切D.以节点城镇为增长极27.甘肃省民营投资网络始终以省际分离树状结构为主,企业外省投资意愿低的原因可能是()①省会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强②省级行政区界线阻碍③充分利用本省的优势区位④企业自身规模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26.B27.C【解析】26.由图可知,
不同等级城镇之间的联系强于同等级城镇间的联系,说明城镇联系是以纵向为主,所以B正确,A、C错误。由图可知,以核心城市为主形成联系流,说明核心城市辐射强,联系强而广,是区域的增长极,而节点城镇联系较弱,D错。故选B。27.省会城市自身区位条件处于优势,本身拥有的行政力量更有能力集聚资源,
①正确;行政界线对投资不会产生实际阻碍,是行政区间政策、配套设施等条件的差异阻碍要素流动,影响企业投资意愿,②错误;民营企业更依赖“原生地”资源,可利用本省的资源、信息、政策等优势降低成本获得更高收益③正确;企业规模小时,服务范围小,承担风险能力弱,且不熟悉外省情况,
更倾向本地投资,④正确,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28.(2023上·辽宁铁岭·高三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情况下,劳动力人口是指15~64岁的人口。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
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越重。下图示意甘肃省2015年—2020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情况。(1)简述甘肃省2015年—2020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2)推测甘肃省2015年—2020年老
人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原因。(3)针对甘肃省人口变化现状,请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答案】(1)变化趋势: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都呈增长趋势。影响:加快了甘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加重了劳动力的抚养负担。(2)甘肃省人口自然增长有所放缓;人口预
期寿命持续增加;人口跨区域迁移与流动。(3)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强智慧养老网络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提高生育福利,强化生育保障等。【详解】(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从2015年—2020年,当地的总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都呈增长趋势。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
劳动力的抚养负担越重,当地的总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都呈增长趋势,甘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劳动力需要抚养的人数增多,加重了劳动力的抚养负担。(2)结合上题,从2015年—2020年,当地老人抚养比呈增长趋势。一是由于人们生育观念改变,人口自然增长
有所放缓,二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人口预期寿命持续增加,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甘肃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迁出的青壮年劳动力多,人口跨区域迁移与流动也促使了当地老人抚养比增加。(3)结合前面分析,一方面其人口老龄化加剧,一方面其人口自然增长放缓。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从制度层面、
产业发展、服务水平、服务效率等角度完善养老,如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与养老相关的服务产业的发展;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强智慧养老网络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针对人口增长放缓的问题,要提高生育率,可以出台相应的鼓励
生育的人口政策,提高生育福利,强化生育保障等,促进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善,提高人口生育率。29.(2023上·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其以科技和绿色为核
心,创造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亚运盛会,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智慧、可持续和创新的体育赛事。下图1示意场馆建设前某学者提出的亚运会场馆分布与城市空间关系三种模式,图2示意杭州亚运会场馆分布。(1)指出杭州亚运会场馆分布所属模式,并
说明该模式的优缺点。(2)简述除政府政策支持外,杭州举办亚运会的优势条件。(3)体育场馆的有效利用是大型赛事举办地赛后亟需解决的问题。请为减少体育场馆闲置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所属模式:内置集群式。优点:(大部分场馆集中位于城市中
心区及其边缘地区,)有利于对城市中心区进行重构和更新;(场馆之间的道路和公交设施进行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网络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城市中心的范围,为其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与空间特征。缺点:(城市中心内置场馆的建设过程中,)容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形成较大
干扰;可能对原有城市街区造成影响;征地成本相对较高。(2)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等。(3)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最大限度发挥比赛功能;承接大型会议会展,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承接大型演唱会,助力文化事业;向社会大众开放,服务老百姓日常锻炼;开发体育场馆为主题的旅游活动。【详解】(1)结合图1和图2,发现杭州亚运会场馆大都分布在城市中心附近,所属模式为内置集群式。其优点有:大部分场馆集中位于城市中心区及其边缘地区,有利于对城市中心区进行重构和更新;场馆之间的道
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网络的发展,从而扩展城市中心的范围,为其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与空间特征,增强城市特色。缺点:城市中心内置场馆位于城市中心附近,在其建设过程中,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较大干扰;可能改变了部分
原有城市街区面貌;因城市中心附近土地有限,征地相对困难且成本相对较高。(2)由材料信息“杭州亚运会以科技和绿色为核心,创造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亚运盛会,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智慧、可持续和创新的体育赛事”可知,杭州经济发达,经济实力和科技科技较为雄厚;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城市交通便
捷,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较强;以绿色为核心,说明城市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3)亚运会结束后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方式主要从比赛、会议使用、旅游等方面分析。体育场管体育设备完善,可以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最
大限度发挥比赛功能;场馆空间相对较大,能够容纳较多人员,可以承接大型会议会展,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杭州市交通便捷,演唱会举办吸引力较强,承接大型演唱会,助力文化事业;运动场馆可以发挥公益性,向社会大众开放,服务老百姓日常锻炼,开发体育场馆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服务大众社
会等。30.(2023上·山东临沂·高三统考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型城镇化以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城市群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表征其空间结构和组织演变的城市建设用地具有明
显“群态化”特征。下图示意长三角城镇建设用地群态化演变模式。(1)简述1978~2017年长三角城镇群态化演变的总体特征。(2)与萌芽期相比,说明发展期长三角城镇群发展的有利条件。【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镇化
水平提高;城市间联系更紧密;向组团方向发展,群态化趋势加强;演变速度呈现缓慢-快速-平稳增长的趋势。(2)人口素质高,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水平高,资金雄厚;交通通信发展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政策支持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强。【详解】(1)读图可知,1978~2
017年长三角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间联系由简答到复杂;城镇向组团方向发展,组团区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向群态化演变,群态化趋势加强;城镇演变速度呈现出由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再到平稳增长的趋势。(2)读图可知,发展期城镇化加速发展,说明城镇经济水平高,资金
雄厚;人口素质高,科技发达;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组团区增多,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说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加强了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政策对城市发展支持力度加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