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临湘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1.85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30b89917e05c25da2ca03d979b7f6a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高三上学期生物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32分)1.2022年6月,《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肉眼看到的、有史以来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它可长到2厘米,形状、大小和人类睫毛相似。下列有关华丽硫珠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B.与酵母菌一样,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同时含有DNA和RNAD.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
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D、华丽硫珠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染色体,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AD正确;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及其他细胞器,B错误;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C正确。故选B。2.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功能是以mRNA为模板精确地合成多肽。rRNA能催化肽键的形成,是翻译过程的主要功能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是蓝细菌和酵母菌
唯一共有的细胞器B.附着在内质网表面的核糖体只能合成分泌蛋白C.rRNA能降低肽键合成时所需要的活化能D.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
、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蓝细菌是细菌,酵母菌是真菌,因此核糖体是蓝细菌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A正确;B、附
着在内质网表面的核糖体能合成分泌蛋白、膜蛋白和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等,B错误;C、rRNA能催化肽键的形成,具有酶的功能,因此rRNA能降低肽键合成时所需要的活化能,C正确;D、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往往比较大,D正确。故选B。3.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
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小分子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中含有C、H、O、N、P等元素,这些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总量减少,但种类增多C.若种子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
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葡萄糖D.若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脂肪【答案】C【解析】【分析】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种子萌发时,细胞内大分子有机物需要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才能氧化供能或转化为其他物质,淀粉初步水解产物是
麦芽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该过程需要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参与。从萌发到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之前,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是有机物种类增多,含量减少。【详解】A、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所以种子中含有C、H、O、N、P等元素,这些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正确;B、种子
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生成简单有机物增多,导致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B正确;C、若种子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还原糖,C错误;D、脂
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D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中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DNA复制时子链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沿5'→3'的方向延伸
C.RNA聚合酶读取到基因上的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转录D.通常基因碱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越高,基因表达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答案】D【解析】【分析】1、DNA复制: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DNA分子的双螺旋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
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子链沿5'→3'的方向延伸。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2、柳穿鱼Lcyc基因和
小鼠Avy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通常基因碱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越高,基因表达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像这样生物体基因的
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详解】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中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但是15N是稳定的同位素,没有放射性,A错误;B、DNA复制时子链在DNA聚合酶的作用
下沿5'→3'的方向延伸,B错误;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当RNA聚合酶读取到基因上的终止子时停止转录,C错误;D、通常基因碱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越高,基因表达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D正确。
故选D。5.实验设计应注重科学性、遵循实验设计原则。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自变量为催化剂,因变量为O2生成量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选用唾液淀粉酶,并且需要设计空白
对照组C.探究“pH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可选用胃蛋白酶,在pH为6~8范围设置不同实验组D.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可用斐林试剂鉴定产物中有无还原糖【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详解】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自变量为高温、Fe
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或反应条件),因变量为H2O2的分解速率或单位时间内的O2生成量,A错误;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选用唾液淀粉酶,可设置不同温度的组相互对照,无需设计空白对照组,B错误;C、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2,在pH为6~8时酶会失活,因此探究“pH影响
酶活性”的实验,可选用胃蛋白酶,在pH为1~3范围设置不同实验组,C错误;D、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非还原性糖)分解为麦芽糖(属于还原糖),不能催化蔗糖(非还原性糖)的水解,可通过用斐林试剂检测有无还原糖来证明
酶的专一性,D正确。故选D。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pH是由血浆中的氢离子维持的,与其他物质无关B.发高热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5℃,说明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相应的靶
器官和靶细胞以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内环境的稳态【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血浆中的pH是由血浆中的多种缓冲物质共同维持的,A错误;B、发高热患者体温维持在38.5℃,说
明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C、激素通过体液被运输到全身,但不能定向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C错误;D、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内环境的稳态,因为内环境稳态的内涵包括内环境中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7.冰冻蚀刻技术是将在超低温下冻结的组织或细胞骤然断开,依照组织或细胞的断裂面制成复模进行观察的技术。科学家常用冰冻蚀刻技术观察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分布和膜面结构。下图是正在进行冰冻蚀刻技术处理的细胞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BS和PS
侧均为磷脂层的亲水侧B.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是不均匀分布的C.冰冻蚀刻技术冻结的细胞膜依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冰冻蚀刻技术中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的【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形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而膜上的蛋白质则和脂
类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者嵌入脂类层,或者贯穿脂类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详解】A、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疏水端在膜中央,亲水端在膜两侧,据此推测,BS和PS侧均为磷脂层的亲水侧,A正确;B、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
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分布不均匀,B正确;C、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超低温下细胞膜被冻结,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失去了运动能力,故冰冻蚀刻技术冻结的细胞膜不再具有流动性,C错误;D、冰冻蚀刻技术观察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分布和膜面结构,需要利用电镜进行观察,D
正确。故选C。8.如图为某野生动物野外科学观测点内某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代表出生率和死亡率C.当种群数量小于20时,在自然状态下该种群会逐
渐消亡D.当地该动物种群的K值为80,通过人为迁入该动物,可使K值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详解】A、种群密度是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B、当种群数量很少的时候,种群中的个体之间交配率低,种群的出生率接近于零,因此曲线Ⅱ代表出生率,曲线Ⅰ代表死亡率,B错误;C、当种群数量小于20时,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该种群会逐渐消亡,C正确;D、该种群在种群数量为20~80时,出
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当种群数量大于80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下降,因此该动物种群的K值为80,种群的K值是由环境决定的,通过人为迁入该动物,不能使K值增大,D错误。故选C。9.1970年美
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提出真核细胞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假说。学说认为,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叙述中不能支持该学说的是()A.叶绿体内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远大于外膜,接近于细菌质膜的成分B.叶绿体
内的DNA呈环状,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或染色体C.叶绿体tRNA可与细菌相应的酶交叉识别,而不与细胞质中相应的酶形成交叉识别D.叶绿体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叶绿体的内共生
假说:叶绿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或蓝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详解】A、叶绿体内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远大于外膜,接近于细菌质膜的成分,说明叶绿体可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细菌,该事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A不
符合题意;B、蓝细菌为原核生物,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呈环状形式存在,叶绿体中的DNA也不能与蛋白质结合且是环状的,这一共性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B不符合题意;C、叶绿体tRNA可与细菌相应的酶交叉识别,而不与细胞质中相应的酶形成交叉识别,说明叶绿体可能是一类细菌,该事
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C不符合题意;D、叶绿体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细胞核DNA复制方式相同,不能支持该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假说,D符合题意。故选D。10.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图中的X、Y、Z代表稻作区“水稻→昆虫→河蟹”这条食物链中的三种生物。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X、Y、Z分别代表河蟹、昆虫、水稻B.该图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特点C.昆虫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粪便流向分解者D.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可减少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增加水稻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水分、无机盐、空气;②能量:热能、光能;2、生产者:①范围:主要是绿色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的菌类,比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②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
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3、消费者:①范围:主要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病毒也是;②作用: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4、分解者:①范围:主要是细菌和真菌;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有机物
分解成无机物。【详解】A、当X增加时,Y减少,因此Y的营养级比X低,当Z增加时,Y增加,因此Y比Z的营养级高,由此可知Z→Y→X,由此可知图中的X、Y、Z分别代表河蟹、昆虫、水稻,A正确;B、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
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该图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特点,B正确;C、昆虫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河蟹的粪便流向分解者,C错误;D、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可减少昆虫对水稻的取食,从而增加水稻产量,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
益的部分,D正确。故选C。11.马达蛋白是细胞内运输大分子颗粒和囊泡的载体,是一类利用ATP水解所产生的化学能量驱动自身沿细胞骨架定向移动的蛋白质,其部分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马达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具有专一性B.马达蛋白与细胞骨架的基本组成单位均
是氨基酸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功能之间的联系可能依赖于细胞骨架D.胰岛素的分泌不受马达蛋白功能异常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
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详解】A、由图可知,马达蛋白只能运输能与其尾部特异性结合的颗粒性物质,因此具有专一性,A正确;B、由题干可知,马达蛋白是一种蛋白质,细胞骨架的成分也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
基酸,B正确;C、由题干可知,马达蛋白是细胞内运输大分子颗粒和囊泡的载体,并且沿着细胞骨架定向移动,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通过囊泡运输物质,因此可推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功能之间的联系可能依赖于细胞骨架,C正确;D、马达蛋白是细胞
内运输大分子颗粒和囊泡的载体,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运输,因此马达蛋白功能异常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D错误。故选D。1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中培育香蕉脱毒苗常用的方法是进行远缘植物
体细胞杂交B.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会影响离体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D.进行体细胞杂交前,必须用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去除细胞壁【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就是
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详解】A、生产中培育香蕉脱毒苗常用的方法是取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A错误;B、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增殖,B错误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会影响离体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生长素含量偏高时有利于生根,而生长素含量偏低时,可促进生芽,C正确;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进行体细胞杂交前,必须用纤
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共4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13.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机理如下图所示,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即“开”的过程;形成无活性的蛋白是一个去磷酸化的过程,即“关”的过程。
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分子开关中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B.分子开关可能是通过改变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来实现“开”和“关”的C.由图示过程可知:无活性的蛋白质被磷酸化的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D.
从反应条件、反应物等角度看,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不属于可逆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没有产生ATP。【详解】A、由图可知,ATP水解产生的磷
酸基团可参与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A正确;B、结构决定功能,分子开关可能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来实现“开”和“关”的,没有改变氨基酸的序列,B错误;C、无活性的蛋白质被磷酸化的过程消耗了ATP,是一个吸能反应,C正确;D、蛋白质的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两个过程所需的酶的种类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D正确。故选B。14.原尿中葡萄糖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
等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则会导致尿量增加B.据图分析可知,钠钾泵具有催化功能C.无论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还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都不需要ATP供能D.加入呼吸抑制剂不会影响钠钾泵运输Na+和K+的速率【答案】D【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胞吐胞吞。【详解】A、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增多,使原尿的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从而使尿量增加,A正
确;B、分析题图可知,ATP在钠钾泵的作用下形成了ADP和Pi,说明钠钾泵具有催化功能,B正确;C、由图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且消耗Na+在细胞内外浓度差而形成的势能,不直接消耗ATP提供的能量,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
量,C正确;D、钠钾泵运输Na+和K+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水解供给,所以加入呼吸抑制剂会影响钠钾泵运输Na+和K+的速率,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等相关内
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5.为了研究瑞香狼毒(一种草本植物)根提取物能否抑制杂拟谷盗(一种粮食害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科研人员将杂拟谷盗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用相同浓度的瑞香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熏蒸处理不同时
间后,挑选每组中依然存活的杂拟谷盗放入研钵中,经研磨和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即为待测酶液,测定AChE活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的A.AChE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并分解乙酰胆碱B.对照组
测定的是用等量石油醚熏蒸处理的等量杂拟谷盗体内AChE的活性C.若将待测酶液先置于高温环境中保存,实验前再调整到所需温度,结果与图示结果基本一致D.瑞香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能抑制杂拟谷盗体内AChE活性,且一定时间内处理时间越长其活性越低【答案】ABD【
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显著特点: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专一性),高度催化效率。酶是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机制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详解】A、AChE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AChE能够迅速分解乙酰胆碱,A正确;B、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瑞香狼毒根提取物能否抑制杂拟谷盗体内AChE的活性,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就是是否用瑞香狼毒提取物来处理杂拟谷盗,因此对照驵测定的是未用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处理的杂拟谷盗体内AChE的活性,B正确
;C、由于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且变性后不可恢复活性,因此若将待测酶液先置于高温环境中保存,然后再调整到实验所需温度,所测结果与图示结果相比,对照组和处理组的AChE活性都会显著降低,C错误;D、据图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经瑞香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处理后杂拟谷盗体内ACh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
,且一定时间内AChE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D正确。故选ABD。16.下图为我国科学家获得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重构胚中基因A的正常表达是克隆成功的关键;重构胚基因组
中大量被甲基化的组蛋白H3会抑制核的全能性;组蛋白H3的乙酰化能使小鼠克隆成功率提高5倍以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Kdm4d组蛋白去甲基化酶;TSA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A.细胞a指的是培养到MⅡ期的卵母细胞,通过显微操作去掉的是完整细胞核B.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短暂处理的目的是促进两细
胞融合,也可用电融合法促融C.Kdm4d可使H3去甲基化,TSA可使H3保持乙酰化,进而促进了基因A的正常表达D.“中中”和“华华”的培育用到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过程属于有性生殖【答案】BC【解析】【分析】1、克隆动物概念:将动物的一
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2、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
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详解】A、图中细胞a指的是卵母细胞,待其培养到MⅡ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再通过显微操作去掉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A错误;B、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短暂处理的目的是促进两细胞(体
细胞和卵母细胞)融合,通过电融合法也能使两细胞融合,B正确;C、研究显示,重构胚中基因A的正常表达是克隆成功的关键,重构胚基因组中大量H3被甲基化是克隆成功的巨大阻碍,H3乙酰化能使小鼠克隆成功率提高5倍以上,因此图中将Kdm4d的mRNA注入重构胚和用TSA处
理重构胚后,能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的机制可能是Kdm4d使H3去甲基化,TSA使H3保持乙酰化,进而促进了基因A的正常表达,C正确;D、“中中”和“华华”培育用到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过程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故选BC。三.
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2分)17.植物内的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甘蓝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为的酶,设计实验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l%焦性没食
子酸/mL2%H2O2/mL缓冲液/mL甘蓝梗提取液/mL煮沸冷却后的甘蓝梗提取液/mLl222--222-2-322--2注:表中“-”表示没有添加。(1)过氧化物酶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分解H2O2的原因是过氧化物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___。(2)1、
2号试管中,___试管是对照组,若只分析试管l和2,则实验的自变量是___。(3)2号试管显橙红色,并不能证明甘蓝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可在试管l的基础上增设一组,该组的与试管l的不同是__。(4)若3号试管不显橙红色,推测其原因是__。(5)
已知白菜梗内也含过氧化物酶,经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植物提取液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同,从其分子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答案】(1)活化能(2)①.l号②.甘蓝梗提取液的有无(3)将试管l中的缓冲液换成了2mL过氧化物酶(4)高温使甘蓝梗提
取液中的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5)两种植物提取液中过氧化物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或种类、数目、多肽空间结构不同)【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使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实验的自变量是甘蓝梗提取液的有无,其中1号试管是对照
组,2号和3号试管是实验组。【小问1详解】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过氧化物酶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分解H2O2的原因是过氧化物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小问2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甘蓝梗中是否存在过
氧化物酶,所以1、2号试管中,1号试管是对照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甘蓝梗提取液的有无。【小问3详解】若2号试管显橙红色,并不能证明甘蓝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需要再增加一组实验,把缓冲液换成2mL过氧化物酶,其他条件与1号试
管相同。【小问4详解】若3号试管加入的是煮沸冷却后的甘蓝梗提取溶液,而高温使甘蓝梗提取液中的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所以试管中不显橙红色。【小问5详解】已知白菜梗内也含过氧化物酶,经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植物
提取液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同,过氧化物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从其分子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两种植物过氧化物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或种类、数目、多肽空间结构不同)。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
mg/100mL(不含80mg/100mL)属于酒驾,而≥80mg/100mL则属于醉驾。酒精对人体细胞有毒害作用,肝脏具有解毒功能,酒精能在肝脏中发生氧化分解。其过程如下:(1)由以上反应式可以看出,酒精彻底分解的阶段是_________(编号)。人喝酒后,酒精首先通过_____________
__(填“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消化道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血液运输至肝脏发生分解(解酒)。(2)据专家分析指出目前市面上所谓的“解酒药”只是普通的化学药剂。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探究某种“解酒药”X是否具
有解酒功效。请完善以下实验内容。(观察方法和指标:交管部门提供的吹气式微电脑数控酒精测试仪,显示酒精含量值)①实验组服用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服用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当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当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解酒药”X不具解酒功效。【答案】(1)①.③②.自由扩散(2)①.适量酒精和解酒药X②.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③
.实验组(酒精测试仪显示)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④.实验组的酒精含量值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解析】【分析】分析题意:由题意知:肝脏具有解毒功能,乙醇能在肝脏中发生氧化分解,①将酒精分解成乙醛,②为将乙醛分解成乙酸,③将
乙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小问1详解】的由分析可知:乙醇彻底分解的阶段是③,其分解的实质为有机物(乙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酒精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小问2详解】为探究某种“解酒药”X是否具有解
酒功效,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服用“解酒药”,依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可知:①实验组应服用适量的酒精和解酒药X,对照组应服用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②预期结果及
结论:当实验组(酒精测试仪显示)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时,说明“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当实验组的酒精含量值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时,说明“解酒药”X不具解酒功效。19.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三种物质基本单位均为______,其中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并能调节血糖含量的是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___。(2)图乙中,①所代表碱基的中文名称是______,嘌呤与嘧啶的数量比为_____
_。某同学认定该模型表示的生物大分子是DNA,其判断依据是碱基中__________________。(3)图丙中,①表示氨基酸经______反应形成多肽链的过程。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r,通过化学反应形成m条肽链,再经盘
曲折叠构成分子量为n的蛋白质,则该蛋白质中的肽键数目是______(用代数式表示)。【答案】(1)①.葡萄糖②.糖原③.纤维素(2)①.胞嘧啶②.1:1③.不含碱基U而含有碱基T(3)①.脱水缩合②.(n-rm)/(r-18)【解析】【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为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小问1详解】甲图表示的是多糖,三种物质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动物细胞中能调节血糖含量的多糖是糖原。在这三种物质中,纤维素主要构成植
物细胞壁,在功能上与糖原和淀粉截然不同。【小问2详解】图乙中,①所代表碱基的中文名称是胞嘧啶。在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数量比为1:1。判断该模型表示DNA的依据是碱基中不含碱基U而含有碱基T。【小问3详解】图丙中,①表示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的过程。设肽
键数目为x,则氨基酸的数目为x+m,根据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水分子量×肽键数目,可得n=r(x+m)-18x,化简可得x=(n-rm)/(r-18)。20.铝(Al)是土壤中含量较多的金属元素之一,当含量超过50μmol·L-1时会抑制植物
根系的生长发育。本试验以番茄为研究材料,通过外源施加生长素类似物(NAA)和生长素合成抑制剂(yucasin),分析其对铝胁迫下番茄主根生长的影响(CK为对照组),结果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甲分析可知,外源施加NAA会_________(填“加重”“减轻”或“不
影响”)铝胁迫对番茄主根的生长抑制;当施加_________处理时,铝胁迫诱导产生的根生长抑制得到显著缓解。(2)番茄植株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在这些部位,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3)研究人员进一步以含生长素报告基因D
R5:GUS的转基因番茄为实验材料,分析铝胁迫对番茄根尖生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乙。据图乙分析,铝胁迫通过________抑制根的伸长生长,而外源yucasin可以通过__________缓解铝胁迫导致的生
长抑制。若为处于相同铝胁迫下的番茄植株根尖表皮细胞施加外源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后,可能对根抑制现象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4)通过台盼蓝染色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铝胁迫处理导致根尖组织细胞染色明显加深,yucasin可以减弱根尖的染色,该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加重②.生长素合成抑制剂(或yucasin)(2)①.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②.色氨酸(3)①.促进根尖生长素的积累②.减少根尖生长素的积累③.加重根抑制现象(4)yucasin可以缓解铝胁迫
导致的根尖组织细胞的死亡【解析】【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小问1详解】据图甲可知,外源施加NAA会加重铝胁迫对番茄主根的生长抑制;当施加生长素合成抑制剂(yuc
asin)处理时,铝胁迫诱导产生的根生长抑制得到显著缓解。【小问2详解】番茄植株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小问3详解】据图乙分析,铝胁迫通过促进根尖生长素的积累抑
制根的伸长生长,而外源yucasin可以通过减少根尖生长素的积累缓解铝胁迫导致的生长抑制。生长素运输抑制剂会抑制生长素的运输,因此若为处于相同铝胁迫下的番茄植株根尖表皮细胞施加外源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后,会进一步加重生长素在根部的积累,因此
可能会加重根抑制现象。【小问4详解】台盼蓝可使死细胞染色,而不能进入活细胞。通过台盼蓝染色观察发现,铝胁迫处理导致根尖组织细胞染色明显加深,yucasin可以减弱根尖的染色,该结果表明yucasin可以缓解铝胁迫导致的根
尖组织细胞的死亡。21.某研究以宁夏白芨滩自然保护区内(气候干燥、降水量少)不同种植年限(树龄分别为3、5、10、20、30、40、50、60、70年)的柠条固沙林林下草本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树龄的人工柠条
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和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结果见下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为Ⅰ~Ⅳ四个群落,以研究不同年限柠条固沙林林下草本群落的演替规律。群落树龄(年)丰富度指数盖度(%)林下草本优势种林下草本物种数(种)Ⅰ33.4414.11蒙古虫实、沙蓬353.
0011.56蒙古虫实4Ⅱ101.1110.40蒙古虫实2205.6711.53沙鞭、白沙蒿9Ⅲ308.0034.05狗尾草14407.0036.62狗尾草16Ⅳ507.5678.71猪毛蒿11607.0060.56短花针茅13706
.1170.81猪毛蒿13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_发生较大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研究人员可选用_______法调查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2)柠条是豆科灌木,因其具有发达的根系、耐旱、抗风沙能
力强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3)已知不同种植年限柠条固沙林样地的初始状态均为流动沙丘,因此研究样地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演替;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4)群落Ⅲ的优势种
是狗尾草,成为优势种往往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的特点。(5)据表可知,群落Ⅳ与群落Ⅲ相比,林下草本物种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案】(1)①.物种组成②.样方(2)协调(3)①.初生②.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
的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人类的活动等(4)数量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大(5)群落Ⅳ的盖度比群落Ⅲ大,一些茎秆矮小的植物因不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在竞争中被淘汰【解析】【分析】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要注意随机取样,减少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小问1详解】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较大变化。研究人员可选用样方法调查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小问2详解】柠条是豆科灌木,因其具有发达的根系、耐旱、抗风沙能力强等特点,由于柠条会适应干旱
环境,因而被广泛用于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小问3详解】已知不同种植年限柠条固沙林样地的初始状态均为流动沙丘,因此研究样地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人类的活动等。【小问4详解】群落Ⅲ的优势种是狗尾草,是因为该物种具有数量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大的特点。【小问5详解】题表显示,群落Ⅳ与群落Ⅲ相比,林下草本物种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群落Ⅳ的盖度比群落Ⅲ大,一些茎秆矮小的植物因不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在竞争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