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758.387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1)页,758.38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2fb42d74e9883b2d1ab5ce1adfdfc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范围:必修二1-3章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D.所有圆粒豌豆的基因型都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

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A正确;B、在实验中进行杂交时,要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母本雌蕊成熟后,进行传粉,然后再套袋,B正确;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

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C正确;D、圆粒豌豆是显性性状,纯合子和杂合子都有可能,D错误。故选D。2.孟德尔在研究中提出了很多假说,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F₂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

传因子分离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

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

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中的内容之一,A不符合题意;B、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这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不属于假说的内容,B符合题意;C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中的内容之一,也是分离定律的实质,C不符合题意;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中的内容之一,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是显性性状,对苯硫脲没

有味觉是隐性性状,叫味盲。有几对夫妇的子代味盲分别是25%、50%、100%,则双亲的基因型依次是()①BB×BB②bb×bb③BB×bb④Bb×Bb⑤Bb×bb⑥BB×BbA.①③④B.④②⑤C.⑤④②D.④⑤②【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

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①BB×BB→BB,子女均表现为味苦;②bb×bb→bb,子女均表现为味盲,即味盲占100%;③

BB×bb→Bb,子女均表现为味苦;④Bb×Bb→BB(味苦):Bb(味苦):bb(味盲)=1:2:1,其中味盲占25%;⑤Bb×bb→Bb(味苦):bb(味盲)=1:1,其中味盲占50%;⑥BB×Bb→BB

(味苦):Bb(味苦)=1:1,子女均表现为味苦。故选D。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D.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间自由组合【答

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自由组合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交换重组)两种类型。【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即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确认同源染色体的准确依据是()A.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B.一定是大小形状相同的两条染色体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D.由一条染色体复制

而成的两条染色单体【答案】A【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详解】A、在减数

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能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而不是一定相同,如X和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它们的形态和大小不同,B错误;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

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C错误;D、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单体来源相同,属于姐妹染色体单体,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6.如图为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A.③→⑥→④→①→②→⑤B.⑥→③→②→④→①→⑤C.③→⑥→④→②→

①→⑤D.③→⑥→②→④→①→⑤【答案】D【解析】【分析】①图中有2个细胞,各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②图所示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③图所示细胞中形成四分体,但四分体不在赤道板两侧,细胞

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④图中有2个细胞,细胞中均没有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不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⑤图中有4个细胞,表示减数分裂Ⅱ末期结束。⑥图所示细胞中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

板两侧,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图①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图⑤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图⑥处于减数第

一次分裂中期,故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③一⑥一②一④一①一⑤,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7.某同学以蝗虫精巢作为实验材料制成装片观察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染色体数目少、材料易得B.观察装片时不可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C.在低倍镜下能

找到处于减数分裂Ⅰ、Ⅱ时期的细胞D.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减数分裂应该选取植物的雄蕊或动物的精巢;制作装片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详解】A、蝗虫作

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且材料易得,A正确;的B、实验材料是蝗虫的精巢,精巢中也有体细胞或精原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有可能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B错误;C、蝗虫的精巢内存在多个精原细胞同时在减数分裂,因此在低倍镜下能找

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即能找到减数分裂I、Ⅱ时期的细胞,C正确;D、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制作装片时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正确。故选B。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

互融合B.受精卵中染色体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C.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D.受精卵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作用的过程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详解】A、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A正确;B、受精结果是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

),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所以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且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正确;C、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C错误;D、精子和卵子的细胞膜融合成为受精卵,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

正确。故选C。9.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W和w表示眼色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的A.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B.实验结果说明果蝇的眼色和性别相关联C.摩尔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F2中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后代中

雄蝇全部是白眼果蝇【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红眼与白眼杂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显性性状;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在X染色体上。【详解】A、红眼(雌)和白眼(

雄)杂交后代全部为红眼,说明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A正确;B、F2中白眼全部为雄果蝇,说明果蝇眼色和性别相关联,B正确;C、摩尔根通过一系列实验,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D

、F2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Xw,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后代中雄果蝇既有白眼(XwY)又有红眼(XWY),D错误。故选D。10.芦笋是石刁柏的幼苗,营养丰富,可供蔬食。石刁柏(2n=20)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石刁柏的

抗锈病、不抗锈病和长叶、短叶两对相对性状各自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得到F1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长叶抗锈病短叶抗锈病长叶不抗锈病短叶不抗锈病雌株(株)8903

20雄株(株)43481513A.亲本石刁柏均为杂合子,但基因型不同B.F1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值为1:5C.控制抗锈病、不抗锈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石刁柏的一个配子中有10条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是的【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

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C、若抗锈病、不抗锈病受到等位基因A、a控制,长叶、短叶受到等位基因B、b控制,据表

中数据可知,长叶:短叶=3:1,且雌性中没有短叶,说明控制长叶和短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锈病:不抗锈病=3:1,且雌雄比例相等,所以抗锈病、不抗锈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亲代石刁柏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AC正确;B、亲代石刁柏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中雌

性有关长叶和短叶的基因型为XBXb和XBXB,有关抗锈病、不抗锈病基因型为AA、Aa、aa,故雌株的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值为1:3,B错误;D、石刁柏(2n=20)表明石刁柏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

10条形态和功能不同的染色体,D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DNA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氢键相连B.DNA分子中A—T碱基对所占的比值越大,热稳定性越高C.同一物种不同个体,DNA中的碱基序列相近D.磷酸与核

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

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B、DNA分子中A—T碱基对之间有两个氢键,C—G碱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C—G碱基对所占的比值越大,热稳定性越高,B错误;C、相对于

不同物种比较,同一物种不同个体,DNA中的碱基序列相近,C正确;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C。12.在1958年,科学家设计了DNA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证实了DNA复制的方式,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需要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B.以DNA分

子的一条链作为模板C.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D.A与U互相配对、G与C互相配对【答案】A【解析】【分析】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

)合成子链:以解开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

、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3、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详解】A、复

制时DNA需要解开双螺旋结构,解旋后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A正确;B、复制时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B错误;C、DNA复制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D、DNA复制是A与T互相配对、G与C互相配对,D错误。故选A。13.

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的DNA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DNA进行梯度离心,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的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B.第二次分

裂的子代DNA应为①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D.亲代的DNA应为⑤【答案】A【解析】【分析】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双链分离后的两条单链均可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详解】A、细菌的DNA被15N标记后,放在14N培

养基中培养,复制1次形成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一条含有14N,离心形成中带,即图中的②,A错误;B、复制两次后形成了4个DNA分子,2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

有14N,离心形成中带;另外两个DNA分子都只含有14N,离心形成轻带,即图中①,B正确;C、随着复制次数增加(三次及三次以上),离心后都含有中带和轻带两个条带,轻带相对含量增加,即图中③,C正确;D、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

有15N,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含有15N,离心形成重带,即图中的⑤,D正确。故选A。14.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T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证明了烟草的遗传物质是RNAD.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

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

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证

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D、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D正确。故选D。15.关于人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关系

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中并非全部片段都含有遗传信息B.细胞中三者数量最多的是基因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或RNA片段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线粒体中也有DNA的分布【答案】C【解析】【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3、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详解】A、遗传信息是

指基因中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分子中并非全部片段都含有遗传信息,A正确:B、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三者中,在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基因,B正确;C、在人体细胞

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错误;D、在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线粒体中也有DNA的分布,D正确。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

多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型,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

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和CCppB.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4种C.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D.F1测交结果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答案】BD【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为9∶3∶3∶1的变式,可知F1基因型为CcPp,紫花基因型为C_P_,白花基因型为C_pp、ccP_、ccpp,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亲本白花的基因型分别为CCpp与ccPP。【详解】A、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为9∶3∶3∶1的变式,紫花基因型为C_P_,白花基因型为C_pp、ccP_、ccpp,可知F1基因型为CcP

p,故可推断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A正确;B、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分别为CCpp、Ccpp、ccPP、ccPp、ccpp,B错误;C、F2纯合紫花的基因型为CCPP,该个体所占比例为1/16,F2子代中紫花所占比例为9/16,所以紫花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C正确;D

、F1测交,即CcPp×ccpp→CcPp(紫)、Ccpp(白花)、ccPp(白花)、ccpp(白花),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3,D错误。故选BD。17.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是初级精母细胞

中的一半B.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均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D.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次级精母细胞是由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其核DNA分子数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A正确;B、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同,B错误;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质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Ⅰ,C正确;D、初级精母细胞含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B。18.若某DN

A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DNA分子的20%,其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的2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片段中(A+G)/(T+C)=1B.该DNA片段一条链上嘌呤比例为44%C.该DNA片

段另一条互补链上鸟嘌呤占36%D.该DNA分子共含有氢键260个【答案】ACD【解析】【分析】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详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分子中

的A和T相等,G和C相等,因此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即该DNA片段中(A+G)/(T+C)=1,A正确;B、该双链DNA中腺嘌呤占20%,胸腺嘧啶也占20%,则每条单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共占40%,无法计算出单链上腺嘌呤的比例,

故无法计算出嘌呤的比例,B错误;C、该DNA分子中腺嘌呤和鸟嘌呤共占50%,则鸟嘌呤占30%,一条链上鸟嘌呤占24%,则另一条互补链上鸟嘌呤占30%×2-24%=36%,C正确;D、该DNA片段中有腺嘌

呤和胸腺嘧啶碱基对40个,有鸟嘌呤和胞嘧啶60个,前者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后者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共有氢键40×2+60×3=260个,D正确。故选ACD。19.下表是一系列有关生物遗传的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方法(

研究方法)A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概念模型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化学分离、细菌培养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A.AB.BC.CD.D【答案】BC【解析】【分析】模型法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特

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详解】A、DNA的双螺旋

结构的发现利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A错误;B、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链球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别加入相应的酶处理后,再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运用了化学分离和细菌培养方法,B正确;C、噬菌体中只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

物质,DNA中含有C、H、O、N、P元素,蛋白质中含有C.H、O、N、S元素,故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D、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BC。20.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肺炎之一,主要是患者感染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具有一个环状的双链DNA,还有RNA、核糖体等结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支原体的DNA分子中共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支原体的DNA分子中嘌呤之和等于嘧啶之和D.支原体中共有4种碱基【答案】ABD【解析】【分析】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两

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螺旋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就是DNA,A错误;B、支原体的DNA分子是

环状的,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C、DNA分子中嘌呤碱基包括A和G,嘧啶碱基包括T和C,在DNA分子中,A=T,G=C,因此A+G=T+C,所以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C正确;D、支原体含有DNA和RNA,共有A、G、C、T、U5种碱基,D错误。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55分)21.下面有两组材料,请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I.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基因Y、y控制,如图为豌豆的两组杂交实验。(1)豌豆子叶颜色中黄色为__________性状,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2)实验一

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Ⅱ.果蝇的灰身(D)对黑身(d)为显性,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为探究灰身果蝇是否存在特殊的致死现象,研究小组用多对杂

合灰身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统计并分析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完善预期结果及结论。(3)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灰身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4)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存在d配子50%致死现象。【答案】(1)①.

显性②.YY、Yy(2)2/5(3)灰身∶黑身=2∶1(4)灰身∶黑身=8∶1【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实验二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表现为黄色子叶∶绿色子叶=3∶1,说明黄色子叶对绿色子叶为显性,说明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为Yy,其自交产生的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为Yy和YY。【小问2详解】实验一中子代

的比例为黄色子叶∶绿色子叶=1∶1,说明亲本黄色子叶甲的基因型为Yy,子代黄色子叶丙的基因型为Yy,其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2/3Yy和1/3YY)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3×1/4=5/6,子代中YY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3×1/4+1/3×1/2=2/

6,因此,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2/5。【小问3详解】为探究灰身果蝇是否存在特殊的致死现象,研究小组用多对杂合灰身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统计并分析子代

的表型及比例,若灰身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多对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之间进行交配,后代出现DD(致死)∶Dd∶dd=1∶2∶1,即灰身∶黑身=2∶1。【小问4详解】若存在d配子50%致死现象,则群体配子D∶d=2∶1,则多对杂合的灰身雌雄果

蝇之间进行交配,后代会出现dd的比例为1/3×1/3=1/9,即灰身∶黑身=8∶1。22.下图1表示某动物(2n=4)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图2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数量的柱状图,图3表示细

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中的______细胞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由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继续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选填其中一项:A、只能有丝分裂

;B、只能减数分裂;C、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都可能)(2)图2中白色柱状图代表______数量,黑色柱状图代表______数量。(3)图1中乙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组(用罗马数字表示)。(4)下图A是上图1丙细胞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可能

与其来自同一个初级性母细胞的有______。若图A细胞内b为X染色体,则a为______染色体。【答案】(1)①.丙②.次级精母细胞③.C(2)①.染色体②.核DNA(3)Ⅰ(4)①.①、③②.常【解析】【分析】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物质变化规律可知,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2中I代表有丝分裂后期,II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Ⅲ代表正常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Ⅳ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Ⅴ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小问1详解】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故根据丙图可以判断该生物性别为雄性。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代表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精原细胞,因此可以继续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C正确,AB错误。故选C。【小问2详解】据图2可知,黑色柱

状图有的时期与白色柱状图相同,有的时期是白色柱状图的2倍,且他们两个在各个时期都存在,因此推测白色柱状图代表染色体数目,黑色柱状图代表核DNA数目。【小问3详解】图2中,I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加倍,代表有丝分裂后期;II每条染色体

上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可以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Ⅲ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没有染色单体,因此可以表示正常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Ⅳ中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DNA

分子,染色体数为2,只有正常体细胞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Ⅴ中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和DNA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1中乙细胞代表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的I

。【小问4详解】来自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的两个子细胞所含染色体应该相同(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只有少数部分不同),因此与图A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的是图B中的③,①的两条染色体都是黑色的,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也是来自于同一个初级性母细胞,因此

图B中可能与图A一起产生的生殖细胞有①和③。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生成的生殖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若图A细胞内b为X染色体,则a为常染色体。23.下图是甲、乙两个家族系谱图,甲家族只患甲病(用A、a表示),乙家族只患乙病(用B、b表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2)图甲中Ⅲ₇与Ⅲ₈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就A、a这一对等位基因来看,III₇的基因型为______。(3)若乙家族患的是红绿色盲,就B、b这一对等位基因来看,图乙中Ⅰ₁的基因型是___

_,Ⅰ₁和Ⅱ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4)若乙家族患的是红绿色盲,如果图甲中的III8与图乙中的III₅婚配,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______。【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aa

(3)①.XBXb②.100%(4)0【解析】【分析】分析甲图:I1和I2均患病,但他们的女儿II5正常,所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且如果甲病是伴X遗传,则父病女必病,但其女(II5)正常,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

传,乙图中,乙家族若患红绿色盲,则II3的基因型为XbY,III5的基因型为XbXb。【小问1详解】I1和I2均患病,但女孩II5正常,所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且如果甲病是伴X遗传,则父病女必病,但其女儿(II5)正常,故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问2详解】由于甲病是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图甲中Ⅲ₇表现正常,所以,就A、a这一对等位基因来看,III₇的基因型为aa。【小问3详解】图乙中,乙家族若患红绿色盲,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因III5患病,其基因型为XbXb,其中必有一个

Xb来自II4,则II4基因型为XBXb。Ⅰ2基因型为XBY,说明II4的Xb只能来自I1,I1表现正常,则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1和II4的基因型都是XBXb,所以,Ⅰ₁和Ⅱ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或1)。【小问4详解】图甲中

的III8甲病乙病均不患,则其基因型为aaXBY,图乙中的III₅不患甲病患乙病,则其基因型为aaXbXb,图甲中的III8与图乙中的III₅婚配,他们生下患乙病男孩的概率为1/2,生下患甲病的概率为0,故如果图甲

中的III8与图乙中的III₅婚配,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01/2=0。24.下面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以看出,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主要发

生在______(部位)中。(2)甲图中,酶A和酶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酶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酶A是______,酶B是______。(3)写出乙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④______⑧______。(4)若

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DNA分子经过3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5)如果甲图中a链的序列是3'-AGGTCC-5',那么它的互补链d的序列是______。A.3'TCCAGG-5'B.3'-GAT

ACC5'C.3'-AGGTCC-5'D.3'-GGACCT-5'【答案】(1)①.半保留复制②.细胞核(2)①.解旋酶②.DNA聚合酶(3)①.氢键②.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4)1/2##50%(5

)D【解析】【分析】1、分析甲图可知,该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DNA解旋酶,B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B是DNA聚合

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2、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①是碱基C,②是碱基A,③是碱基G,④是氢键,⑤是磷酸,

⑥是碱基T,⑦是脱氧核糖,⑧是脱氧核糖核苷酸,⑨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小问1详解】从甲图可以看出,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条亲代DNA链,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

胞核中。【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可知,A酶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因此A酶是解旋酶,B酶的作用是催化形成DNA子链进而进行DNA分子的复制,B酶是DNA聚合酶。【小问3详解】据图乙可知,④是碱基

之间的氢键。⑧是一分子磷酸⑤,一分子脱氧核糖⑦、一分子碱基T⑥组成,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小问4详解】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当一条链出差错时,以此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会发生差错,依此类推,若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

,则该DNA分子经过3次复制后,正常链为模板形成的DNA都正常,而发生差错的链为模板形成的DNA都出现差错,因此经过3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2。【小问5详解】如果甲图中a链的序列是3'-AGGTCC-5',那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它的互补链d的序

列是3'-GGACCT-5',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对于遗传物质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三个先后进行的经典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共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一科学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格里菲斯和艾弗里均使用肺炎链球菌作为实验材料,

其常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有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其中______型菌具有荚膜,有毒性。(2)格里菲思提出“转化因子”的推断。支撑这一推断的重要证据之一是:其中一组实验成功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并导致小鼠死亡。该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向小鼠体内注射_____

_。(3)艾弗里等人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该实验运用______原理(加法/减法)控制自变量,发现只有用______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提取物才会失去转化活性,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因传统观念“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阻碍、艾弗里等人的结论并没

有被人们广泛接受。(4)赫尔希和蔡斯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下图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①不能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______。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所用的原料由_

_____(选填: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提供。③图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a、b两管中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中。若保温培养的时间过长,对b管中放射性分布的影响是______。【答案

】(1)S型(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菌(3)①.减法②.DNA酶(4)①.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不能在培养基独立繁殖②.大肠杆菌③.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④.上清液⑤.沉淀物⑥.上清液中放射性增

强【解析】【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采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

)→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小问1详解】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均使用肺炎链球菌作为实验材料,其中S型型菌具有荚膜,有毒性。【小问2详解】格

里菲思利用肺炎链球菌与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只有当注射了活的S型细菌的小鼠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混合注射时,小鼠会死亡,由此提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问3详解】依据自变量控制中的

“减法原理”,在每个实验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特异性的除掉一种物质。发现只有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提取物才会失去转化活性,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问4详解】①噬菌体侵染菌实验不能用含35

S的培养基直接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不能在培养基独立繁殖。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所用的原料由大肠杆菌提供。③图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a管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b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若保温培养的时间过长,对b管中放射性分布的影响是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原因是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了子代噬菌体。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