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含解析.doc,共(51)页,95.0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2f6046f5c9f4638a786452b9bbae1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文言文阅读专题江苏省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
”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得释,引为三卫。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进至峡州阻铣兵不得前帝谓逗留诏都督许绍斩靖绍为请而免开州蛮冉肇则寇夔州
,赵郡王孝恭战未利,靖率兵八百破其屯,要险设伏,斩肇则,俘禽五千。帝谓左右曰:“使功不如使过,靖果然。”靖遂陈图铣十策。有诏拜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武德四年八月,大阅兵夔州。时秋潦,涛濑涨恶。诸将亦
请江平乃进。靖曰:“兵机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禽也。”孝恭从之。九月,舟师叩夷陵,铣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
取之。”孝恭不听,自往与战,大败还。贼委舟散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趋江陵,薄城而营。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或请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
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止不籍。由是江、汉列城争下,南方悉定。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以岭海陋远,久不见德,非震威武、示礼义,则无以变风。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远近欢服。(节选自《新唐书
·列传第十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进至峡州阻铣兵/不得前/帝谓逗留诏都/督许绍斩靖/绍为请而免/B.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进至峡州/阻铣兵不得
前/帝谓逗留/诏都督许绍斩靖/绍为请而免/C.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进至峡州/阻铣兵不得前/帝谓逗留诏都/督许绍斩靖/绍请而免/D.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进至峡州阻铣兵/不得前/帝谓逗留/诏都督许绍斩靖/绍为请而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变指事关重大的紧要奏疏。B.谊士指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C.兼摄指在本职之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D.长老是对德高望重的地方长官的敬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A.李靖博识经史,富于才干。在隋朝担任殿内直长时,吏部尚书牛弘认为他是能够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人才。B.李靖忠于旧朝,胆识过人。他察觉高祖有异志,便设计向隋帝密告;在临刑时,他大声疾呼触动高祖
而改变命运。C.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他在险要处设伏,斩杀冉肇则;平定萧铣时,出其不意,抓住战机,纵兵击破其精锐。D.李靖治军仁义,性情沉厚。他认为不能把萧铣视为叛匪逆贼,不赞成没收萧铣部将的家资来犒赏军队的主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若乘水傅垒,震霆不及塞耳。(2)以岭海陋远,久不见德,非震威武、示礼义,则无以变风。14.李靖认为不能马上进击文士弘的理由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
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
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至峡州”为完整的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排除AD。“都督”为官职名,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句子的翻译是: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进军到达陕州,被萧铣阻挡不能前进
,皇帝认为他延误战机,下令给都督许绍让他杀掉李靖,许绍为李靖请求,李靖得以免除死刑。(2)D.“地方长官”错误,“长老”是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的一种敬称。(3)D.“他认为不能把萧铣视为叛匪逆贼”错误,根据原文“或请
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可知,李靖认为不能把抵抗朝廷军队的萧铣的将领视为叛匪逆贼。(4)①“乘”,趁着;“傅”,靠近,到达;“塞”,掩住,堵住;“是震霆不及塞耳”,判断句。译文: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这
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②“以”,因为;“陋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之地;“震威武”,状语后置句兼省略句,“以威武震”。译文:因为岭海地处边远之地,很久不见皇帝的恩德,如果不用威武震慑、展示礼仪,就不能
改变风俗。(5)根据原文“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可知,从文士弘的才能来看,他和手下骁勇善战,不可贸然进攻;从文士弘的兵力分析,部队的精锐士兵与我们对抗,实力不容小觑;从文士弘部队的处境来看,文士弘新败,刚刚失掉了荆门,这是挽救危败的军队,锐不可
挡,不能马上进攻。答案:(1)B(2)D(3)D(4)①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②因为岭海地处边远之地,很久不见皇帝的恩德,如果不用威武震慑、展示礼仪,就不能改变风俗。(5)文士弘
本人和手下都骁勇善战;部队的精锐士兵与我们对抗,实力很强;文士弘新败,是挽救危败的军队,锐不可挡。参考译文: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风姿壮美,精通经史。在隋朝做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看到他说:“李靖,是辅佐君王的人才啊!”大业末年,做马邑丞。
高祖进攻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向朝廷报告事变,到了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
?”于是就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进军到达陕州,被萧铣阻挡不能前进,皇帝认为他延误战机,下令给都督许绍让他杀掉李靖,许绍为李靖请求,李靖得以免除死刑。开州蛮冉肇则进犯夔州,赵郡王孝恭作战没有胜利,李靖率兵
八百人攻破他的营寨,在险要之地设置埋伏,斩杀了肇则,俘获五千多人。皇帝对身边的人说:“使用有功的人,不如使用有过错的人,李靖果然是这样的。”于是,李靖上奏平定萧铣的十条计策。皇帝下令授予李靖行军总管的官职,兼任孝恭行军长史。武德四年八月,
在夔州大阅兵。当时正是秋天发大水,水势暴涨。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现在将士刚刚集结,萧铣还来不及得知,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
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被我们俘虏。”孝恭听从了李靖的建议。九月,率领水军进攻夷陵,萧铣的将军文士弘率领数万士兵驻扎在清江,孝恭想要进攻,李靖曰:“不可以。文士弘是猛将,手下都是勇士,现在刚刚失去了荆门,用全部
的精锐士兵与我们对抗,这是挽救危败的军队,锐不可挡。应该驻扎在南岸,等待他们士气衰微就可以攻破他们的军队了。”孝恭不听李靖的建议,亲自前往与文士弘作战,失败归来。贼人放弃船分散抢劫,李靖看到他们军内混乱,带兵进攻打败了他们。李靖立刻率领五千轻装的部队作为先锋军,奔向江陵,逼近城池扎营。大败萧铣的
将领杨君茂、郑文秀。孝恭的军队继续进攻,萧铣很是害怕,第二天投降。李靖进入他的都城,下令整肃。有的人请求李靖没收萧铣抵抗的将领的家财来犒劳士兵,李靖说:“天子的军队,安慰受降的人却要给他们定罪,驱赶着他们来,
把抵抗的军队登记在册,这不是我想做的,不能用叛逆衡量他们。现在刚刚平定了荆、郢,应该展示朝廷的宽容,来抚慰他们的心。”停止了没收的做法。因此江、汉各城纷纷攻下,南方全都平定。皇帝下令慰问勉励,授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的官职。因为岭海地处边远之地,很久不见皇帝的恩德,如果不
用威武震慑、展示礼仪,就不能改变风俗。李靖立刻带兵南巡,到过的地方都要问百姓的疾苦,接见年长者,宣布天子的恩德道义,远近的人都很欢悦敬服。【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
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
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
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敬心,山东人,太学生也。洪武二十五年,诏求晓历数者,敬心上疏极谏,且及时政数事。略曰:臣闻国祚长短,在德厚薄,不在历数。三代尚矣,三
代而下,最久莫如汉、唐、宋,最短莫如秦、隋、五代。其久也以有道,其短也以无道。陛下膺天眷命,救乱诛暴。然神武威断则有余,宽大忠厚则不足。陛下若效两汉之宽大,唐、宋之忠厚,讲三代所以有道之长,则帝王之祚可传万世,何必问诸小道之人耶?臣又闻陛下连年远征,北出
沙漠,为耻不得传国玺耳。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石敬瑭乱,潞王携以自焚,则秦玺固已毁矣。敬瑭入洛,更以玉制。晋亡入辽,辽亡遗于桑乾河。元世祖时,札剌尔者渔而得之。今元人所挟,石
氏玺耳。昔者三代不知有玺,仁为之玺,故曰:“圣人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陛下奈何忽天下之大玺,而求汉、唐、宋之小玺也?方今力役过烦,赋敛过厚。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昔汲黯言于武帝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方今国
则愿富,兵则愿强,城池则愿高深,宫室则愿壮丽,土地则愿广,人民则愿众。于是多取军卒,广籍资财,征伐不休,营造无极,如之何其可治也?臣又见洪武四年录天下官吏,十三年连坐胡党,十九年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二十三年罪妄言者。大戮
官民,不分臧否。其中岂无忠臣、烈士、善人、君子?于兹见陛下之薄德而任刑矣。水旱连年,夫岂无故哉!言皆激切。报闻。赞曰: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明史·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
十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B.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C.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
/治乱兴废/皆不在此。D.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武:明朝朱元璋在位时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
号。B.国祚:祚,国运气数,也用于专指帝王宝座。文中的“国祚”引申为封建王朝理论上应维持的时间。C.国玺:即传国玺。相传秦始皇得和氏璧,雕为印,视为传国玉玺。历经汉、唐、宋、元,此玺代代相传。D.世祖:帝王的庙号
。一般用于开国之君,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文中指元朝的皇帝忽必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太学生,在皇帝朱元璋下诏访求通晓历数之人时,周敬心就上疏劝谏,谈及了当时的几件政事。B.周敬心认
为,皇帝顺应天命的垂爱并被赋予重任,治理混乱局面,清除强暴势力,然而宽大忠厚则不足。C.周敬心认为当今朝廷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兵力强大,城池高深,宫室壮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愿望。D.周敬心观察到皇帝起初能任用官吏,后来连坐胡惟庸余
党,之后又对妄言者判罪。这些人中有忠臣、烈士、善人、君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今力役过烦,赋敛过厚。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2)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14.周敬心主要针对哪些问题向
皇帝进谏?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
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
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昔楚平王时”是时间状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C、D;“历代递嬗”和“以讫后唐”都是在说玉玺,是各自独立的句子,应在“递嬗”后断开,排除A。故选:B。句子翻译为:昔日楚平王时,雕琢了卞和发现的璧玉,到了秦代才定名为“玺”,历代依次传承,而到了后
唐时,天下不再太平兴盛。石敬璃作乱,潞王携带玉玺而自焚,而那块秦国制作的玉玺本来就已经被毁灭了。(2)C.“历经汉、唐、宋、元,此玺代代相传”错,到五代的后唐,国玺因石敬塘叛乱而被潞王携玉自焚了,不可能传到宋、元。(3)C.“当今朝廷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来实
现……”变已然为未然。原文表达是“方今国则愿富,兵则愿强,城池则愿高深,宫室则愿壮丽,土地则愿广,人民则愿众”,注意几个“愿”字,文本是朝廷希望实现国家富强,兵力强大,城池高深,宫室壮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愿望,并没有说朝廷已经采取了正确的
措施。(4)①方今:当今;力役:劳役;烦:多;溥:薄弱。句子翻译为:当今劳役过多,赋敛过重,教化薄弱而百姓不高兴,法规制度严厉而百姓不依从。②信:得到信任;义:道理,或做法;原:推究;厥:他的。句子翻译为:周敬心谈论天下大计,虽然违背了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的道理,然
而推究他的本心,是因为忠心爱国。(5)第一个针对的问题是“臣闻国祚长短,在德厚薄,不在历数”“陛下若效两汉之宽大,唐、宋之忠厚,讲三代所以有道之长,则帝王之祚可传万世,何必问诸小道之人耶”,可见是针对“
访求国运气数以求国运长久”的问题;“臣又闻陛下连年远征,北出沙漠,为耻不得传国玺耳”“故曰:‘圣人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陛下奈何忽天下之大玺,而求汉、唐、宋之小玺也”,可见是针对“寻求失传的传国玉玺而不求守成”的问题;“臣又见洪武四年录天下官吏,十三年连坐胡党,十九年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
,二十三年罪妄言者。大戮官民,不分臧否”,可见是针对“不注重道德教化,滥用刑罚”的问题。答案:(1)B(2)C(3)C(4)①当今劳役过多,赋敛过重,教化薄弱而百姓不高兴,法规制度严厉而百姓不依从。②周敬心谈论天下大计,虽然违背了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的道理,然而推究他的本心,是因为忠心爱
国。(5)①访求国运气数以求国运长久;②寻求失传的传国玉玺而不求守成;③不注重道德教化,滥用刑罚。参考译文:周敬心,山东人,是太学生。洪武二十五年诏令访求通晓历数者,敬心上疏进谏,并及时纠正几件事务。奏章简要的叙述是:我听说国祚长短,在于
德的厚薄,不在于历数。夏商周三代的国运很久远,三代而下,朝代最长的莫过于汉、唐、宋,最短的莫过于秦、隋、五代,长久是因为有道,短命是因为无道。陛下接受上天的垂爱赋予重任,拯救乱世诛灭暴政,然而你的神明威武有余,宽大忠厚不足。陛下如果效法两汉的宽大,唐、宋的忠厚,讲求夏商周三代有道之
长处,则帝王国统可以传至万世,又何必向小道之人问这件事呢?我又听说陛下连年远征,向北越过沙漠,是因为把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作为耻辱罢了。昔日楚平王时,雕琢了卞和发现的璧玉,到了秦代才定名为“玺”,历代依次传承,而到了后唐时,天下不再太平兴盛。石敬瑭作乱,潞王携带玉玺而自焚,而那块秦国制作
的玉玺本来就已经被毁灭了。石敬瑭进入洛阳,重新用玉制作了一个相同的玉玺。后晋被灭亡后,玉玺流入了辽国,辽国灭亡时又遗失于桑乾河。元世祖时,札剌尔部落百姓打鱼得到了这个玉玺。现在元人所拥有的玉玺,只不过是石敬瑭重新制作的玉玺罢了。过去夏商周三代不知道有玉玺,用
仁义作为玉玺,所以说:圣人拥有玉玺就可以登上帝位,用什么守住帝位还是要靠仁义。陛下为什么轻视天下最大的玉玺——仁义,而去求取汉、唐、宋那种小的玉玺呢?当今劳役过多,赋敛过重,教化薄弱而百姓不高兴,法规制度严厉而百姓不依从。当年汲黯对武帝说:“陛下对内多欲,对外施仁义,又怎么能效仿尧舜的太平盛世
呢?”当今朝廷希望国家富强,兵力强大,城池高深,宫室壮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在这个时候穷兵黩武,广敛资财,征伐不休,修建宫室没有穷尽,如此天下怎么能大治呢?我观察到洪武四年,任用天下官吏,十三年惩治了牵连胡惟庸的余党,十九年逮捕多年危害百姓的官吏,二十三年对妄言者判
罪,对官民大开杀戒,不分好坏。他们当中难道没有忠臣、有抱负有志向的人、善人、君子吗?由此可以看出陛下轻视德治而滥用刑法。水旱连年,难道没有原因吗?他的奏章言辞激烈感情真切,皇上回复说知道了。赞词说:周敬心凭借儒家的一个国子监的学生,谈论天下大计,虽然违背了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的道理(
做法),然而推究他的本心,是因为忠君爱国。用他与衰微时期沽名钓誉之类的人相比,那些人真的不能与周敬心相提并论了。【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
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
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
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直史馆。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大略假汉事以明之:“……下诏感励边
人,使知取燕蓟旧疆,非贪其土地;内则省官以宽经费,抑文士以激武夫,信用大臣以资其谋,不贵虚名以戒无益,禁游惰以厚民力。”帝深嘉之。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
,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
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讣闻,甚悼之,厚赙其家。禹偁词学敏赡,遇事
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已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有《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议》十卷、诗三卷。(节选自《宋史·王禹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B.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C.孝章皇后崩/迁
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D.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
试的考试者。殿试由皇帝主考,应试者为贡士,第一名称状元。B.正言,即正直的话、合于正道的话。文中是指官名,相当于唐代的拾遗,负责规谏讽谕皇帝。C.宣室,古代宫殿名。文中王禹偁借汉文帝在宣室向司马迁问鬼神之事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慨。D.儒雅,风度温文尔雅的意思
,也指儒术。还指文辞典雅。文中是指博学的儒士或文人雅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禹偁懂得治边方略。他借用汉朝守卫边疆的先例,向朝廷进献《御戎十策》,从多方面提出自己的治疆建议,深得皇帝的称赞。B.王禹偁性格刚直。他违抗诏令坚持为徐铉
洗雪冤情,对皇帝诏书中不当的地方多次加以论奏,在编修《太祖实录》时能直书其事。C.王禹偁能够反躬自省。在他主管黄州时,境内出现老虎吃老虎、群鸡夜间鸣叫冬天雷声大作的异象,他写奏章检举自己的过失。D.王禹偁才思敏捷,才学丰厚。皇帝召他赋诗,他--挥而就;他编写的书籍很多。这些书籍都得到有词学才
能晚辈的极力称赞褒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2)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14.王禹偁为何给郑褒买马?买马的事引起怎样的事端
?其结果怎样?【答案】10.B11.C12.D13.(1)文末写道:“身体受辱,但道德操守却没有改易,那么即使屡遭贬谪,又有什么可损失的呢?”(2)他作文著书,多涉及规劝讽谏,因此很不被流俗所容,所以屡次
被贬斥。14.因为他欣赏郑褒的温文尔雅的风度;买马之事引发少付钱一事;太宗认为王禹偁都能拒绝别人赠送的五十匹马,怎么可能亏欠一匹马的价钱。【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
是状语后置句,“于故燕国长公主第”是后置状语,所以在“第”后断开,排除AC。“后尝母仪天下”中“后”是“尝母仪天下”的主语,所以“后”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汉文帝在宣室向司马迁问鬼神之事”错误,是向
贾谊询问鬼神之事。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这些书籍都得到有词学才能晚辈的极力称赞褒扬”错误,文章最后说“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他的文章因涉及规劝讽谏很不被流俗所容;而且最后一段“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是说对有文学才能
的年轻晚辈,他总是极力称赞褒扬他们。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卒章”,文章最后;“屈于身”,状语后置、被动句,在身体上受辱;“虽”,即使;“亏”,损失。(2)“为”“著”,都是动词,写;“涉”,涉及;“
规讽”,规劝讽谏;“以是”,因此;“为……所”,被动句;“见摈斥”,被动句,被贬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问的是“王禹偁为何给郑褒买马?买马的事引起怎样的事端?其结果怎样”。首先要找到设题的区域,在文章第四段。然后圈出设题的内容,并
理解其意思,并据此分析得出答案。“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这段话是是说“等到出任滁州知州,闽人郑褒徒步前来拜谒他。王禹偁喜欢他温文尔雅的风度,给他买了一匹马。有人说
王禹偁买马时少给了卖马人钱,太宗说:‘他能拒绝李继迁送的五十匹马,岂肯亏欠一匹马的价钱呢?’”由此可知,王禹偁是因为欣赏郑褒的温文尔雅而买马送给他,但别人认为王禹偁少付钱,而太宗认为王禹偁都能拒绝别人五十匹马,不可能
会亏欠一匹马的钱。参考译文:王禹偁字元之,是济州钜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考取进士,被授予成武主簿。端拱初年,太宗听闻他的名声,召试王禹偁,让他在史馆任职。当时北疆没有安定下来,皇上向群臣询问应付边事的策略。王禹偁献上一篇《御戎十策》,大略是借汉朝的事以阐明当时的策略:“……
下诏感动边区人民,让他们知道是拿回燕蓟过去的疆域,不是贪图他们的土地;对内则应精简官员以使经费宽松,抑制文人来激励武将,信任重用大臣来帮助谋划,不看重虚名来戒除无用之人,禁止游荡懒惰以增强人民实力。”皇帝高度地赞扬了他。端拱二年,皇帝亲自考试贡士,召王禹偁赋诗,他立刻一挥而就
。皇上高兴地说:“这诗不出一个月就可传遍天下。”不久,署理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应当反坐治罪,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犯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四年,被召回京城,任左正言,皇上因为王禹偁性情刚直,不能容人,命宰相劝诫他。(宋太宗)
至道元年,被召入翰林院做翰林学士。对皇上诏令中不适当的地方,他多有议论上奏。(宋太祖)孝章皇后去世,棺材被移放在已故(太祖同母妹)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不穿丧服。王禹偁对门客说:皇后曾是天下人母的仪范,应该遵用旧礼(予以安葬服丧),因此被认为有议论讥刺朝
廷之罪,降职为工部郎中、滁州知州。起初,王禹偁曾经起草《李继迁制》。李继迁送他五十匹马当作酬劳,他推却不受。等到出任滁州知州,闽人郑褒徒步前来拜谒他。王禹偁喜欢他温文尔雅的风度,给他买了一匹马。有人说王禹偁买马时少
给了卖马人钱,太宗说:“他能拒绝李继迁送的五十匹马,岂肯亏欠一匹马的价钱呢?”咸平初,他参与修订《太祖实录》,照实书写本事。当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和,他们认为禹偁在书中的议论有所偏向。禹偁(因此)被贬官到黄州任知府,曾写下《三黜赋》来表达自己的心
志。文末写道:“身体受辱,但道德操守却没有改易,那么即使屡遭贬谪,又有什么可损失的呢?”四年,黄州境内两虎相斗,其中一只死了,几乎被吃掉了一半。群鸡夜里鸣叫,整月不停。冬雷大作。禹偁上疏引《洪范传》说服皇帝,并且自我弹劾。(但)皇上爱惜禹偁的才华,当天,就让他改任蕲州。王禹偁上表谢恩
,表文中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的语句。皇上对此感到奇怪,果然到蕲州不过一个月禹偁就死了,死时四十八岁。消息传到皇上耳中,皇上非常哀伤,送给他家丰厚的礼物。王禹偁作文章敏捷迅速,词采富丽渊博,遇事敢
于发言,喜欢品评人物,以直道立身、履行道义为己任。他作文著书,多涉及规劝讽谏,因此很不被流俗所容,所以屡次被贬斥。跟他交游的必定是儒雅之人,对有文学才能的年轻晚辈,他总是极力称赞褒扬他们。作品有《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议》十卷、诗三卷。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
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后晋高祖①寝疾,冯道独对,帝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帝殂,道与景延广议,乃奉齐王重贵为嗣。延广以为己功,始用事,禁都下人毋得偶语。大臣议奉表称臣告哀
于契丹,景延广请称孙而不称臣。李崧曰:“他日必躬擐甲胄与契丹战,于时悔无益矣。”延广固争,冯道依违其间,帝卒从延广议,契丹大怒。延广复大言曰:“翁怒则来战,孙有十万横磨剑,足以相待!”契丹主大怒,入寇之志始决。桑维翰屡请逊辞以谢契丹,每为延广所沮。或谓帝曰:“冯道,承平之良相,今艰
难之际,譬如使禅僧飞鹰耳。”或谓帝曰:“陛下欲御北狄,安天下,非桑维翰不可。”以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数月之间,朝廷差治。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然为相颇任爱憎,一饭之恩、睚眦之怨必报,人亦以此少之。
夏四月辛酉,延广出为西京留守,郁郁不得志,遂日夜纵酒。开运元年三月癸酉朔,契丹主自将兵十余万陈于澶州城北。晋军与契丹战,自午至晡,互有胜负。万弩齐发,飞矢蔽地,苦战至暮,两军死者不可胜数。二年十二月甲子,
契丹遥以兵环晋营,杜威②潜遣腹心诣契丹牙帐邀求重赏。契丹引兵而南,杜威将降兵以从。癸酉,张彦泽自封丘门斩关而入。帝于宫中起火,自携剑驱后宫十余人将赴火,俄而彦泽传契丹主与太后书慰抚之,帝坐苑中,与后妃相聚而泣,召翰林学士范质草降表,自称“孙男臣重贵”,太后亦上
表,称“新妇李氏妾”。先是,契丹主遣兵趣河阳捕景延广,延广苍猝无所逃伏,往见契丹主。契丹主诘之曰:“致两主失欢,皆汝所为也。十万横磨剑安在!”(节选自司马光等著、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有删改)【注】①后晋高祖,即石敬瑭,他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称“儿皇帝”为代价,借契丹兵灭后唐。②杜威,
石敬瑭妹婿,原名杜重威,避晋出帝石重贵讳改名杜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B.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
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C.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D.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11.下列对“开运元年三月癸
酉朔”中相关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运是年号,年号有纪年的作用,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B.元年指第一年,从文中看,开运元年应是石重贵即位后所做的改元。C.癸酉是以干支纪日,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壬戌
”用法不同。D.朔从月、屰声,指阴历每月初一。三月初一这一天,石重贵被俘请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道遇事优柔寡断,态度暧昧。石敬瑭临终嘱托冯道拥立幼子石重睿,冯道
不置可否;等与景延广商量后,一同拥立了齐王石重贵。B.桑维翰治政审时度势,爱憎随心。面对契丹决定入侵的局势,他多次提议用谦恭的言辞消泯契丹怒火;对内恩怨必报,不受人尊敬。C.景延广居功自傲,毁坏邦交。他拥立石重贵后,做主让重贵向契丹报丧时称孙不称臣,惹怒契丹;契丹灭后晋之前,先派兵追捕他。D.杜
威迫于形势,降敌求荣。杜威军队被契丹军队围困,他就排遣心腹到契丹主帅营帐投降以求重赏;后又率军随契丹军队进攻后晋。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延广以为己功,始用事,禁都下人毋得偶语。(2)契丹
主诘之曰:“致两主失欢,皆汝所为也。十万横磨剑安在!”14.请根据石重贵在降表中自称“孙男臣重贵”的表现,推断契丹主为什么对石重贵即位时“称孙不称臣”感到非常恼怒。(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
、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
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
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
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通过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梳理文章叙事线索,总结文章大意,分层概述原因。【解答】(1)句子大意是:当时,军务、国事很繁重,百官及各地使者来请示、报告的人车水马龙,接连不断,桑维翰随事裁决,起初好像是没有
经过思虑人们怀疑他有粗疏忽略,但退下来后仔细斟酌,终于没有可改变的。“辐凑”是形容“百司及使者咨请”的情况,不能断开,排除A、C;“疏略”意思是“粗疏忽略”,做“疑”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
。(2)D.“三月初一这一天”错。“开运元年三月癸酉朔”是指癸酉日是开运元年三月十日凌晨,朔,在这里不指“农历每月初一”,是表示时辰的。故选:D。(3)A.“冯道不置可否”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帝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帝殂,道与景延广
议,乃奉齐王重贵为嗣”,文中没有提到冯道当时的表现。故选:A。(4)①知识点:以为,认为;用事,掌权;偶语,相聚议论或窃窃私语。译文:景延广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刚开始掌权,就禁止京都的百姓不许聚集在一起私下议论朝政。②知识点:诘
,责问;失欢,失和;安在,宾语前置句,在安。译文:契丹主责问他说:“致使两国国君失和,都是你干的事啊。你的十万精兵在哪里!”(5)首先看两个称呼的差别在哪里,石重贵即位时“称孙不称臣”,而在兵败投降后称“孙男臣重贵”,既称孙又称臣,可见关键在一个
“臣”字。后晋向契丹称儿称臣源于石敬瑭,当年石敬瑭在同李从珂争夺帝位时处于不利形势,于是他派了一个叫做桑维翰的心腹之人去契丹,请求契丹人来帮他,当时开的条件是:称臣、称儿皇帝、割地燕云十六州。现在石重
贵改变了两国间交往的惯例,不称臣,显示晋国不是契丹的属国。因此契丹主才非常愤怒。答案:(1)D(2)D(3)A(4)①景延广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刚开始掌权,就禁止京都的百姓不许聚集在一起私下议论朝政。②契丹主责问他说:“致使两国国君失和,都是你干的事啊。你的十万精兵在哪里!”(5)石敬瑭对
契丹称儿称臣,石重贵改变了两国间交往的惯例;石重贵不称臣,显示晋国不是契丹的属国。参考译文:后晋高祖卧病在床,将冯道召来单独对话。高祖又命令小儿子重睿出来拜见冯道。高祖去世后,冯道和当时担任天平节度使兼禁军侍卫马步都虞候的景延广商议,于是拥立齐王石重贵为继承人。景延广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刚开
始掌权,就禁止京都的百姓,不许聚集在一起私下议论朝政。大臣讨论向契丹奉表称臣,通报本国国丧的事,景延广主张在信中称孙不称臣。李崧反对说:“日后必定得亲自披甲戴胄与契丹作战,到那时后悔也没有用了。”景延广据理力争,冯道则模棱两可。后晋出帝最终听从了景延广的意见
,契丹大怒。景延广再次以傲慢的语言回复说:“老头子生气了就来作战,孙儿自有十万精锐部队,足够来对付你了!”契丹主大怒,入侵中原的决心开始坚确定下来。桑维翰多次请求用谦逊的语言向契丹道歉,但都被景延广所阻止。有人对后晋出帝说:“冯道是和平时期的好宰相,现
在是艰难之际,比如让参禅僧人去飞鹰搏兔,非其所擅。”有人对后晋出帝说:“陛下想要抵御北狄,安治天下,非用桑维翰不可。”任命桑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几个月之间,朝廷的事稍见治绩。当时,军务、国事很繁重,百官及各地使者来请示、报告的人车水马龙,接连不断,桑维翰随事裁决,起初好像是没有经
过思虑人们怀疑他有粗疏忽略,但退下来后仔细斟酌,终于没有可改变的。然而他当宰相时颇以自己的爱憎办事,一饭之恩、瞪眼之怨,必定报复,人们也因此轻视他。夏四月辛酉,景延广出京任西京留守,郁郁不得志,于是日夜纵酒。开运元年三月十日凌晨,契丹主亲自率领军队十余万在澶州城北布开阵势。
晋军与契丹交战,自午时到晡时,双方互有胜负。万箭齐发,遍地都是落下的飞矢,苦战到天黑,两军战死的士兵不可胜数。二年十二月甲子,契丹派兵从远处包围了后晋军营,杜威暗中派遣了心腹到契丹主的牙帐里,邀功求取重赏。契丹主率兵从邢、相二州南下,杜威率降兵跟随。癸酉(十七日),天还没亮,张彦
泽已从封丘门破关冲入城中,后晋出帝在宫中放起了火,自己提着宝剑驱赶后宫的十几个人将跳入火中,一会儿,张彦泽从宽仁门外传进契丹主给太后的书信以示抚慰,后晋出帝坐在御苑中和后妃们相聚哭泣,召翰林学士范质草拟降表,自称“孙男臣
重贵”,太后也上表称“新妇李氏妾”。早先,契丹主来到相州,旋即派兵开往河阳捕捉景延广。景延广仓促之间无处逃跑藏匿,就到封丘去见契丹主。契丹主责问他道:“导致两主不和,全是你所干的事!你所说的‘十万横磨剑’在哪里?”【点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
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
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
,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遂,字.去非,枢密副使韶之玄孙。
嘉泰二年进士,调富阳主簿。绍定三年,福建寇扰甫定,朝廷选贤能吏,劳来安集,以遂知邵武军兼福建招捕司参议官。遂过浦城道中,遇邵武避地之人,即遗金为归资,从者如市。至郡,抚摩创痍,翦平凶孽,民恃以安。未几,言者以遂妄自标致
,邀誉沽名,罢。改知安丰军,拜监察御史。疏奏极论进君子,退小人。又言正风俗,息奔竞。又言:“朝廷谓史嵩之小黠为大智近功为远略忽臣之言必欲侥幸嵩之于不败非为国至计也。欺君误国,天下知之,而朝廷犹且惑焉,势甚凛凛也。”迁右正言,寻拜殿中侍御史。疏.言:“三十年来凶德参会,未有如李知孝、梁成大、莫泽
肆无忌惮者。三凶之罪,上通于天,乞重其刑。”又取刘光祖为殿中侍御史时奏格,择其风化切于时宜者,请颁示中外,皆从之。又请于并淮置屯田..,且条上边事曰:“当今之急务:在朝廷者五,定规模,明意向,一心力,谨事权,审号令;在边间者六,恤归
附,精间谍,节财用,练士兵,择将才,计军实。”又言:“君德必纯乎刚。”帝皆善之。迁户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时暂兼左侍郎。以宝章阁待制差知遂宁府。进焕章阁待制、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知成都府。进敷文阁待制、知庆元府,改知太平州,以论罢
。进显读阁待制、知泉州。召赴阙,授权工部..尚书。遂与同里刘宰素同志,宰尝称遂为文雅健,无世俗浮靡之气,足以名世。遂守平江,宰赠之言曰:“士友当亲,而贤否不可不辨;财利当远,而会计不可不明。折狱以情,毋为私意所牵;荐士以才,毋为权要所夺。当言则
言,不视时而退缩;可去则去,不计利而迟回。庶几名节之全,不愧简册所载。”盖格言也。(选自《宋史》,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谓史嵩之小黠为大智/近功为远略/忽臣之言/必欲侥幸嵩之于不败/非为国至计也B
.朝廷谓史嵩之小黠/为大智/近功为远略/忽臣之言必欲侥幸/嵩之于不败/非为国至计也C.朝廷谓史嵩之小黠为大智/近功为远略/忽臣之言必欲侥幸/嵩之于不败/非为国至计也D.朝廷谓史嵩之小黠/为大智近功/为远略忽臣之言/必欲侥幸嵩之于不败/非为国至计也11.下列
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取字,以表其德。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常称字。B.疏,古代用于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文中意为上疏。C.屯田,汉以
后历代政府利用兵士在驻扎的地区种地,或者招募农民种地的措施叫做屯田。D.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隋唐时期主要掌管祭祀、屯田、水利等事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遂心系百姓。因为救济百姓,铲除奸凶,百姓
赖此得以安定,却遭议者诽谤。B.王遂敢于直言。担任监察御史时,多次向皇帝进言,劝其亲贤才,远小人,正风俗。C.王遂仕途通达。从侍郎到知府,再到知州、尚书,一路升迁,一直得到朝廷重用。D.王遂文风刚健。没有世俗浮华之风,刘宰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十分欣赏他的文风。13.把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遂过浦城道中,遇邵武避地之人,即遗金为归资,从者如市。(4分)(2)折狱以情,毋为私意所牵;荐士以才,毋为权要所夺。(4分)14.王遂在担任殿中侍御史时多次上疏,请简要概
括他上疏的内容。(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断句前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
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姓名称谓、官职爵位、服饰建筑、天文历法、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等。要全面识记,突出重点,准确理解,认
真推断。平时注意系统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事实情况。主要关注是否弄错对象、
时间、事件、原因等。(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
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界定有效阅读区域,筛选出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解答】(1)“史嵩之小黠”是主语,“为大智”是谓语,“史嵩
之小黠为大智”构成主谓短语,作谓语“谓”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臣之言”作“忽”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C。故选:A。译文:朝廷认为史嵩之的小聪明是大智慧,浅近的功劳是远大的谋略。忽视我说的话,一定是想要心存
侥幸,认为史嵩之不会失败,这不是治理国家最好的计策啊。(2)D.“工部……隋唐时期主要掌管祭祀……”错误,“祭祀”属礼部负责。礼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故选:D。(3)C.“王遂仕途通达。从侍郎到知府,再
到知州、尚书,一路升迁,一直得到朝廷重用”错误,王遂仕途并不通达,也并非一路升迁,期间“改知太平州,以论罢”,说明他改任太平知州,曾因为议论朝政被罢免。故选:C。(4)①避地:迁地以避灾祸;遗:赠送;归资:回
乡的资本;如市:像集市上的人一样多。译文:王遂在经过浦城的路上,遇到来自邵武躲避战乱的百姓,就施舍给他们钱作为回乡的资本,跟随他的人像集市上的人一样多。②折狱:判案;为……所,被动句;权要,权贵;夺,强行改变。译文:判案要凭借情理(
要凭借情理判案),不要被个人想法所牵制;推荐贤人要凭借才能(要凭借才能推荐贤人),不要被权贵强行改变。(5)根据题干提示,找到“担任殿中侍御史时多次上疏”的内容。根据“三十年来凶德参会,未有如李知孝、梁成大、莫泽肆无忌惮者。三凶之罪,上通于
天,乞重其刑”可知,王遂上疏说,三十年来违背仁德的恶行汇集,还没有像李知孝、梁成大、莫泽如此肆无忌惮的人。三个恶人的罪行,连上天都知晓,请求对他们施以重刑。据此概括为:上疏要惩治奸凶恶人;根据“又取刘光祖为殿中侍御史时奏格,择其风化切于时宜者,请颁示中外”可知,王遂又拿来刘光祖担任殿中侍御
史时的奏章,选择其中合乎时宜的风俗教化,请求通告朝廷内外。据此概括为:宣扬风俗教化;根据“又请于并淮置屯田,且条上边事曰:‘当今之急务:在朝廷者五,定规模,明意向,一心力,谨事权,审号令;在边阃者六,恤归附,精间谍,
节财用,练士兵,择将才,计军实’”可知,他又请求在并州淮河附近实行屯田,并分条上奏边境事务。并概括出在朝廷的五条急务,在边境的六条急务。据此概括为:请求处理边关急务;根据“君德必纯乎刚”可知,王遂希望君主的德行
能美好刚毅。据此概括为:希望提高君主德行。答案:(1)A(2)D(3)C(4)①王遂在经过浦城的路上,遇到来自邵武躲避战乱的百姓,就施舍给他们钱作为回乡的资本,跟随他的人像集市上的人一样多。②判案要凭借情理(要凭借情理判案),不要被个人想法
所牵制;推荐贤人要凭借才能(要凭借才能推荐贤人),不要被权贵强行改变。(5)惩治奸凶恶人;宣扬风俗教化;处理边关急务;提高君主德行。参考译文:王遂,字去非,是枢密副使王韶的玄孙。嘉泰二年进士及第,调任富阳主簿。绍定三年,福建的盗贼侵扰刚刚
平定,朝廷任用贤能的官吏去慰问百姓,以使他们安定下来,就让王遂管理邵武军队兼任福建招捕司参议官。王遂在经过浦城的路上,遇到来自邵武躲避战乱的百姓,就施舍给他们钱让其作为回乡的资本,跟随他的人像集市上的人一样多。王遂到郡中,
抚平百姓创伤,铲除邪恶之人,百姓赖此得以安定。不久,议论的人认为王遂胡乱炫耀,沽名钓誉,朝廷于是罢免了他。后来王遂改任管理安丰军队,担任监察御史。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极力争论要提拔君子,斥退小人。又说要端正风俗,平息官吏对名利的追求。还说:“朝廷认
为史嵩之的小聪明是大智慧,浅近的功劳是远大的谋略。忽视我说的话,一定是想要心存侥幸,认为史嵩之不会失败,这不是治理国家最好的计策啊。史嵩之欺骗君主、损害国家,天下人都知道,然而朝廷仍然受其迷惑,使他权势熏天。”后来王遂升迁担任右正言,不久又被授予殿中侍御史。他上疏
说:“三十年来违背仁德的恶行汇集,还没有像李知孝、梁成大、莫泽如此肆无忌惮的人。三个恶人的罪行,连上天都知晓,我请求对他们施以重刑。”王遂又拿来刘光祖担任殿中侍御史时的奏章,选择其中合乎时宜的风俗教化,请求通告朝廷内外
,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他又请求在并州淮河附近实行屯田,并分条上奏边境事务,说:“如今最紧要的事情:在朝廷中有五条,确定规模,阐明意图,统一思想力量,谨慎处理军事上的权宜之计,明确号令;在边关有六条,抚恤归附之人,查明刺探军情的间谍,节省财务用度,训练
士兵,选拔将领,核算兵器和粮饷。”他又说:“君主的德行必须美好刚毅。”皇帝都认同了他的建议。王遂升迁为户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当时又暂时兼任左侍郎。他又凭宝章阁待制被指派为遂宁知府。后来晋升为焕章阁待制、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后又晋升为敷文阁待制、庆元知府,改任太平知州,因
为议论朝政被罢免。后又晋升为显谟阁待制、泉州知州。后来被皇帝召见,被授任工部尚书。王遂河同乡刘宰向来志同道合,刘宰曾经称赞王遂写文章典雅刚健,没有世俗浮华之气,足以流传后世。王遂担任平江太守时,刘宰赠言说:“朋友应当亲近,然而贤能与否不能不分辨;财务利
益应当疏远,而财务管理不能不明晰。判案要凭借情理,不要被个人想法所牵制;推荐贤人要凭借才能,不要被权贵强行改变。应当建言就建言,不要因为审时度势而退缩;应当离开就离开,不要因为权衡利害而迟归。希望你能保全名节,不要愧对后世史籍的记载。”这都是可以奉为准则的话啊。【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
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
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
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
期期末抽测高二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①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至于涕泣。王尝久与驺奴宰人
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今大王亲近
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宜有益。”王许之。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
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荒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②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谓遂曰:“君欲何以息其
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
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弃其兵弩而持钩锄。遂乃开仓廪假贫民。③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数年,拜为水
衡都尉,以官寿卒。(节选自《汉书·循吏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
黄金/B.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C.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D.遂曰
/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相,是教导辅佐国君或诸侯王之官,文中指辅佐刘贺的人
。B.辟,文中指授予官职,和“荐”、“拔”、“察”、“举”等类似。C.城旦,是古代的刑罚名,指一种筑城的劳役,后也可指流放或徒刑。D.桀纣,分别是夏、商的最后一位君主,暴虐荒淫,后成为暴君的代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龚遂忠心耿耿,刚毅正直。他多次因刘贺昏聩骄纵而苦心劝谏,时常痛心流涕,并要求其他的大臣也要进到辅佐的责任。B.龚遂刚正不阿,遭遇不公。刘贺被废除之后,许多旧臣被诛杀,此时,龚遂通过多次进谏辩解,才免于一死,但还是遭受髡刑。C.龚遂才能出众,颇受赏识。渤海盗贼作乱,龚遂被
推荐为渤海太守,在和宜帝的交谈中,提出治乱重在安民,深受赞许。D.龚遂注重生产,重视农桑。看到齐地风俗奢侈,他厉行节俭以作表率,鼓励百姓从事农桑,春夏督促百姓到田野耕作,秋冬催促百姓收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
之机,不可不慎也。(4分)(2)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4分)14.请根据文章第②段,概括龚遂的形象特点。(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
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断句前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姓名称谓、官职爵位、服饰建筑、天文历法、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等。要全面识记
,突出重点,准确理解,认真推断。平时注意系统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事实情况。主要关注是
否弄错对象、时间、事件、原因等。(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
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要通过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梳理文章叙事线索,总结段落大意,概括人物性格,最后分层概述。【解答】(1)“乱”是“民”的修饰成分,“
乱民”是“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以文法”是介宾结构,作动词“拘”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便宜从事”中“便宜”是状语,修饰“从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D。译文:“我听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慢慢地来,然后才能治理
。我希望丞相御史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呈报上级而按照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事情。”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外加赏赐黄金给龚遂。(2)B.“辟,文中指授予官职,和‘荐’‘拔’‘察’
‘举’等类似”错误。原文中“王辟左右”的意思是“昌邑王让左右侍从回避”,从中可以看出,“辟”应该是“屏退”的意思,不是指“授予官职”。故选:B。(3)B.“龚遂通过多次进谏辩解,才免于一死”错误。根据原文“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可知,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正言直谏而得以免去死刑,并不是“
通过多次进谏辩解,才免于一死”。故选:B。(4)①群小,众小人;渐渍,沾染、浸润;机,关键。译文:如今大王亲近众小人,沾染上各种恶习,这是存亡的关键,您不可以不谨慎啊。②宽,宽松、宽厚;去,离开、离职;阳,假装;戮,羞辱、耻
笑。译文:古代法制宽厚,大臣见国君无道可以隐退,如今却不能离职,想假装疯癫,辞官避祸,又怕被别人知道,一朝身死,为世人耻笑,这该怎么办呢?(5)题干要求根据文章第②段,概括龚遂的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能体现其形象特点的句子。根据原文“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
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可知,龚遂来到渤海郡边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来了,派出军队迎接,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捕捉盗贼的官吏全部撤回。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
,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据此可以概括,龚遂深察民情。根据原文“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弃其兵弩而持钩锄。遂乃开仓廪假贫民”可以看出,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一片安宁、和顺的气
氛,盗贼们也都纷纷解散,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弓箭而拿起了锄头镰刀。龚遂于是就打开地方的粮仓,赈济贫苦百姓。据此可以概括,龚遂体恤百姓。根据原文“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可知,龚遂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
慢慢地来,然后才能治理。他希望丞相等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自己,让自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呈报上级而按照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事情。据此可以概括,龚遂不拘格套,做事能灵活变通。根据原文“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弃其兵弩而持钩锄”可以看出,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一片安宁、和
顺的气氛,盗贼们也都纷纷解散,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弓箭而拿起了锄头镰刀。据此可以概括,龚遂极具才干,处理事情措施得当。根据原文“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可以看出,龚遂直面皇帝,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您是想要我用武力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他勇于到有问题的地方去任职。据此可以概括
,龚遂富有勇气,敢于担当。答案:(1)D(2)B(3)B(4)①如今大王亲近众小人,沾染上各种恶习,这是存亡的关键,您不可以不谨慎啊。②古代法制宽厚,大臣见国君无道可以隐退,如今却不能辞职,想假装疯癫,辞官避祸,又怕被别人知道,一朝身死,为世人耻笑,这该怎么办呢?(5)①深察民情,体恤百姓
;②不拘格套,灵活变通;③极具才干,措施得当;④富有勇气,敢于担当。参考译文: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举止大多不合正道,龚遂在朝堂内对昌邑王进行规谏,在朝堂外批评昌邑王的太傅、丞相等左右大
臣,(有时甚至)到了落泪的地步。昌邑王曾经长期与养马驾车、宰杀牲畜的奴仆一起饮酒作乐,随意赏赐,没有节度。龚遂入宫拜谒昌邑王,哭泣着用膝盖爬行。昌邑王说:“郎中令为什么哭泣?”龚遂说:“我为社稷危亡而痛惜!希望(大王)给我机会诉
说我的看法。”昌邑王让左右侍从回避(后),龚遂说:“我听说胶西王有个谀臣叫侯得。胶西王的所作所为与桀纣一样,而侯得却认为可以与尧舜相比。胶西王很喜欢他的谄谀之辞。如今大王亲近众小人,沾染上各种恶习,这是存亡的关键,您不可以不谨慎啊。请允许我选择一些通经术有品行
的侍从郎官与您共处,这样,或许对大王有些帮助。”昌邑王答应了。(后来)赶上汉昭帝驾崩,(因为)没有子嗣,昌邑王刘贺承嗣即位。相国安乐调任长乐宫卫尉,龚遂去见他,流着眼泪对他说:“大王立为天子以来,一天比一天骄傲自满
,不再听别人的劝谏。古代法制宽厚,大臣见国君无道可以隐退,如今却不能辞职,想假装疯癫,辞官避祸,又怕被别人知道,一朝身死,为世人耻笑,这该怎么办呢?您过去是皇上的国相,应当直言规劝啊。”昌邑王即位二十七天,最终因淫乱而被废黜。原昌邑群臣因犯了纵容大王陷于于邪
恶不道的罪行,都被处死,(因为这)被杀掉的有二百多人,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正言直谏而得以免去死刑,被剃去头发服徭役。汉宣帝刘询即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渤海及其邻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皇上想选拔善于治理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胜任,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对他说:“先生准备怎样平息那里
的盗贼,使我称心满意呢?”龚遂回答说:“您是想要我用武力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应对,很高兴,就回答说:“本来就是想要安抚百姓。”龚遂说:“我听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慢慢地来,然后才能
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呈报上级而按照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事情。”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外加赏赐黄金给龚遂。龚遂来到渤海郡边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来了,派出军队迎接,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然后下达
文件命令所属各县捕捉盗贼的官吏全部撤回。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一片安宁、和顺的气氛,盗贼们也都纷纷解散,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弓箭而拿起了锄头镰刀。龚遂于是就打开地方的粮仓,赈济
贫苦百姓。龚遂看见渤海一带风俗很奢侈,喜欢从事那些不切于民用的行业,而不爱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春夏季节不允许不到田里劳动生产,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种植和储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多种经济作物。郡中人们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实。
过了几年,皇上让他担任水衡都尉一职,龚遂在官任上寿终。【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
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
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江苏省扬州
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武功苏湛,字景僬,魏侍中则之后也。晋乱,避地河右。湛少有器行,颇涉群书。年
二十余,举秀才。除奉朝请,领侍御史,转员外散骑侍郎。萧宝夤之讨关西,以湛为行台郎中,深见委任。孝昌中,宝夤大败东还,朝廷以为雍州刺史。后自猜惧,害中尉郦道元,乃称兵反。时湛卧疾于家,宝夤令姜俭报湛云:“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与卿契阔,故以相报
,死生荣辱,与君共之。”湛闻之,举声大哭。俭遽止之日:“何得便尔?”湛曰:“百口居家,即时屠灭,云何不哭!”哭数十声,徐谓俭曰:“为我白齐王,王本以穷乌投人,赖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属国步多虞,不能竭忠报德,乃欲乘人间隙,有不臧之心。信惑行
路无识之语,欲以羸败之兵,守关问鼎。今魏德虽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义,未洽于民,但见其败,未见有成。苏湛不能以百口居家,为王族灭。”宝夤复报曰:“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湛复曰:“凡为大事,当得天下奇士。今但共长安博徒小儿辈计校,办有成
理不?湛恐荆棘必生庭阁。愿乞骸骨还乡里,脱得因此病死,可以下见先人。”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宝夤败,庄帝即位,征补尚书郎。既至,庄帝曰:“前闻卿答萧宝夤,甚有美辞,为我说也。”湛顿首谢日:
“臣虽言辞不如伍被,始终不易,自谓过之。然臣与宝夤周游契阔,言得尽心,而不能令其不反,臣之罪也。”庄帝悦,拜散骑都尉,仍领郎。寻迁中书侍郎。出帝初,病还乡里,终于家。赠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雍州刺史。(选自《魏书.苏湛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B.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C.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
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D.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文中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功名。B.契阔,《短歌行》有“契阔谈讜,心念旧恩”。文中指两者是生死之交。C.不臧,意思为不善,不良。文中是指齐王萧宝夤有起兵谋反
之心。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文中苏湛是借病要还乡避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苏湛学识渊博,有判断力。他是官宦之后,年少有才,博览群书,见识不凡,这是他日后对萧宝夤结局有准确判断的原因之--。B.苏湛历任多职,颇受器重。他在萧宝
夤手下担任过行台郎中这一-要职,萧宝夤在谋反前也特意派人征求他的意见。C.苏湛顾念家族,有责任感。得知消息后,他放声大哭,因为他觉得家族行将灭亡,希望能够事先病死,不愧对自己祖先。D.苏湛对国忠诚,反省自身。当庄帝打听详情时,他没有直接说明,而是自认没有尽到劝阻
的责任,负有罪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4分)(2)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4分)14.苏湛认为萧宝夤会失败
的主观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断句前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
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姓名称谓、官职爵位、服饰建筑、天文历法、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等。要全面识记,突出重点,准确理解,认真推断。平时注意系统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事实情况。主要关注是否弄错对象、时间、事件、原因等。(4)本题考
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通过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梳理文章叙事线索,总结文章大意,分层概述原因。【解答】(1)“见除”意思是“除掉我”,其中“见”是副词,意思是“我”,作动词“除”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事”作“不可测”的主语,不是“来”的宾语,“事不可测”意思
是“事情不可揣测”,中间不能断开;“今”是现在的意思,是时间状语,“今便为身计”意思是“现在只好为自身打算”,故应在“今”前断开,排除D。故选:B。译文:元略接受萧衍的意旨,竟然想要除掉我。郦道元来到这里,事情不可揣测。我不能坐以待毙,现在只好为自身打算,不再作魏国的臣子了。(2)A.“文
中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功名”错误。“秀才”在汉朝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而科举制度是从隋朝才开始。故选:A。(3)B.“萧宝夤在谋反前也特意派人征求他的意见”错误。根据原文“乃称兵反。时湛卧疾于家,宝夤令姜俭报湛”可知,萧宝夤举兵反叛朝廷。当时苏湛在家中因
病卧床不起,萧宝夤派姜俭告诉苏湛。所以,萧宝夤没有在谋反前特意派人征求他的意见。故选:B。(4)①“尔”,这样;“所以”,表原因,……的原因;“相白”,告知你;“沮”,阻止。译文: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
②“素重”,向来器重;“以”,由于,表原因。为,表被动,被;“听”,允许,听任。译文: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允许他回到武功。(5)苏湛认为萧宝夤会失败的主观原因的语段是第三段,根据“王本以
穷乌投入,赖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属国步多虞,不能竭忠报德,乃欲乘人间隙,有不臧之心”可知,萧宝夤本来是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仰赖朝廷给予的保护,才有像今天这样荣华宠耀。适逢国家多难,不能尽忠报德,竟想利用可乘之机
,怀不善之心。据此可以看出,萧宝夤对朝廷不知恩图报。根据“信惑行路无识之语,欲以羸败之兵,守关问鼎”可知,萧宝夤听信迷惑于路旁之人没有见识的话,想要凭弱败之兵,据守函谷关造反窥伺皇位。听信浅薄人之言,贸然起兵,这是不可能成功的。根据“且王之恩义,未洽于民”可知,齐王的恩义,没有广
施于人民,这也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据此整理即可。答案:(1)B(2)A(3)B(4)①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②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
会为自己所用,就允许他回到武功。(5)①对朝廷不知恩图报;②听信浅薄人之言;③未对人民广施恩义。参考译文:武功人苏湛,字景儁,是曹魏侍中苏则的后代。晋朝大乱,苏氏家族避居到黄河以西。苏湛年轻时有器量和操行,博览群书。二十余岁时,被举荐为秀才。任奉朝请,领侍御史
,改任员外散骑侍郎。萧宝夤征讨关西的时候,任命苏湛为行台郎中,他很受信任。孝昌年间,萧宝夤大败东还,朝廷任他为雍州刺史。后来自己猜疑畏惧,杀害中尉郦道元,于是举兵反叛朝廷。当时苏湛在家中因病卧床不起,萧宝夤派姜俭告诉苏湛说:“元略接受萧衍的意旨,竟然想要除掉我。郦道元来到这里,事情不可
揣测。我不能坐以待毙,现在只好为自身打算,不再作魏国的臣子了。我与你是死生之交,所以把事情告诉你,死生荣辱,与你共同承受。”苏湛听了这番话,放声大哭。姜俭急忙劝止他说:“你怎么能就这样痛哭?”苏湛说:“我百口之家,即将遭到屠
灭,为什么不痛哭!”又大哭了几十声,才慢慢对姜俭说道:“你替我禀告齐王,他本来是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仰赖朝廷给予的保护,才有像今天这样荣华宠耀。适逢国家多难,不能尽忠报德,竟想利用可乘之机,怀不善之心。听信迷惑于路旁之人没有见识的话,想要凭弱败之兵,据守函谷关
造反窥伺皇位。如今魏国德政虽然衰落,但天命并未改变。况且齐王的恩义,没有广施于人民,我只能看到他的失败,看不到他成功。我苏湛不能让自己百口之家,为了他而受到族灭。”萧宝夤又告诉他说:“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苏湛回复
说:“凡是要做大事,应当得到天下奇士的支持。如今你只同长安的赌徒小儿们计议,有办成的道理吗?我深恐在庭院中必定会生荆棘。只希望能退职回归乡里,倘若因这次生病而死去,就可以到地下去见我的祖先了。”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
己所用,就听任他回到武功。萧宝夤失败,庄帝即位,征召苏湛补任尚书郎。他到任以后,庄帝对他说:“先前听说你回答萧宝夤时,有很多美妙的言辞,给我说说吧。”苏湛叩头谢罪说:“臣虽然言辞不如伍被,但(志节)始终不改,自认为超过了他
。但是我与萧宝夤交游深厚,是生死之交,言语能够尽心,却不能使他不反叛朝廷,这是臣的罪责。”庄帝听了心中喜悦,任命他为散骑都尉,仍兼任尚书郎。不久迁任中书侍郎。出帝即位之初,苏湛因病回到乡里,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他为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雍州刺史。【点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
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
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
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
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
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
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
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
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
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
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B.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C.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D.蒙麾下士/是汝南人/
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授予官职。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还有晋、进、擢、陟、拔、升。B.“左右”,文中意与宋濂《送东阳
马生序》“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意思相同。C.“耆老”,六十曰者,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用来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D.“中郎将”,官名。《苏武传》“武以中郎将使”的“中郎将”职责是专门出使他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蒙出身低微。小时候
,他为了出人头地,偷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邓当呵斥也不改变。B.吕蒙轻率莽撞。年少时,邓当手下小吏轻视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C.吕蒙严明宽厚。攻占南
郡后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生病的给医药,挨饿受冻的送衣粮。D.吕蒙作战勇猛。带头冲锋陷阵,杀死陈就,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吕蒙因此得到孙权赏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4分)(2)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4分)14.成当、宋定、徐顾三将死后,吕蒙为什么不愿收纳他们的部众?请简要概括。(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主谓宾句子成分,进
行断句,也可运用排除法。(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重在积累。有时也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理解。(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最重要的是要在文中找到和选项对应的相关句子,然后仔细比对
。(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等,然后进行逐句逐字翻译。(5)本题考查筛选并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和题干相关的句子,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概括。【解答】(1)句子大意为:吕蒙帐下有一
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是公家物品,但吕蒙仍然认为他违犯军令,不能因为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这个兵。“不可以乡里故”的意思是“不能因为同乡的关系”,这里“不可”是对后文的修饰,不可
单独成句,排除A、C两项;“而”为连词,表因果,前后关系紧密,其前不可断,排除D项。故选:B。(2)D.“中郎将”非专职使臣。西汉时,宿卫宫中的中郎分属五官、左、右三署,各设中郎将统率。故选:D。(3)C.“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错,原文为“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是吕蒙让亲近的人早晚慰问。
故选:C。(4)①勒,统帅,指挥;枭,砍,杀。译文:吕蒙指挥前锋部队,亲手杀了陈就,将士乘胜进攻黄祖镇守的江夏城。②轻,轻视;故,过去或者旧的;顾,拜访,看望。译文:鲁肃心里还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可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5)由“三将死,子弟幼弱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可知,三将死后,三将的子弟幼弱,吕蒙给三位年幼的将领选择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体现了吕蒙怜悯三将的子弟及待人仁爱宽厚。由“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可知,吕蒙坚决推辞,并上书给孙权说徐顾等人都
为国事辛勤劳苦,他们的子弟虽然幼小,不应该废除他们子弟继承统其军队的权利,前后三次上书。这些都是因为吕蒙对三将心存敬佩。由此可以概括出吕蒙不愿收纳他们部众的原因。答案:(1)B(2)D(3)C(4)①吕蒙指挥前锋部队,亲手杀了陈就,将士乘胜进攻黄祖镇守的江夏城。②鲁肃心里还轻视吕蒙
,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可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5)①怜悯三将的子弟;②吕蒙待人仁爱宽厚;③对三将心存敬佩。参考译文:吕蒙字子明,是汝南富陂县人。年轻时南渡长江,投靠姐夫邓当
。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领兵讨伐山越。吕蒙十五六岁时,暗中跟随邓当攻打山贼,邓当回头看见吕蒙,大惊失色,呵斥也不起作用。邓当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吕蒙的母亲,母亲很生气,想处罚他,吕蒙说:“贫穷卑贱的地位实在不能久居,我这样万一立下功劳,便可获得富贵。而且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吕母也感到悲哀而没有处罚他。邓当手下的小吏因吕蒙年纪小而轻视他,说:“那个小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不过是想拿肉来喂老虎罢了。”有一天和吕蒙相见时,又拿言语侮辱他。吕蒙大怒,抽出刀来杀了那个小吏,因此逃亡,逃避到同乡郑长的家里。后来通
过校尉袁雄自首,袁雄又趁机向孙策为他求情,孙策召见吕蒙,觉得他是个人才,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几年以后,邓当死了,张昭举荐吕蒙代替邓当领兵,任命为别部司马。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让都督陈就率水军迎战孙权。吕蒙指挥
前锋部队,亲手杀了陈就,将士乘胜进攻黄祖镇守的江夏城。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士兵追击捉住了他。孙权说:“这次战事能够取胜,是由干先捉住陈就的缘故。”任命吕蒙为横野中郎将,赏钱一千万。鲁肃代替周瑜,将去陆口驻防,路过吕蒙的军营。鲁肃心里还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
:“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可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于是鲁肃前去拜访吕蒙。酒喝到兴头上,吕蒙问鲁肃说:“您接受重任,与关羽防区相邻,打算用什么策略,防备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呢?”鲁肃很随便地回答说:“根据情况临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吕蒙说:“现在东西两方虽然结成同盟,而关羽实在是一员虎将,怎么能不预先计划好应对的谋略呢?”因此他给鲁肃提出了五条策略。鲁肃当即高开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轻拍吕蒙的背说:“吕子明,我想不到您的才能计略竟达到这样的水平。”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
他结成朋友后告别。当时吕蒙与成当、宋定、徐顾的军营相邻很近这三位将领死后,他们的子弟幼小,孙权准备把他们的兵马全部交给吕蒙统领。吕蒙坚决推辞,并上书给孙权说徐顾等人都为国事辛勤劳苦,他们的子弟虽然幼小,但不应该废除他们子弟继统其军队的权利。前后三次上
书,孙权才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吕蒙又给三位年幼的将领选择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吕蒙的操守心志大都像这件事一样。后来关羽征讨樊城,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公安、南郡。吕蒙进据城中,尽得关羽和其他将士的家眷,对他们进行安抚慰问,约定吴军不得干扰百姓,不能索要任何东西
。吕蒙帐下有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是公家物品,但吕蒙仍然认为他违犯军令,不能以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这个兵。于是全军需惊,做到路不拾遗。吕蒙日日派出亲近的将士去尉问抚恤老年人,询问他们缺少什么,有病者给他派医送药,饥寒者
给他送粮送衣。关羽府中所藏的财货,都封存起来等待孙权前来处置。于是吕蒙平定了荆州。【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
、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
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