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3 页
  • 大小 142.000 KB
  • 2024-12-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含解析.doc,共(53)页,142.0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78c8662137c1521d3c9c84a03c7e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江苏省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月11日,中国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本刊为此专访了中国与全球化

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三联生活周刊: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人口总量为141178万人。你怎么看这一数字?黄文政:普查人口总数达到14亿与之前官方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基本吻合。这验证了过去十年的实际生育率没

有抽样调查显示的那么低,但也已经非常低了。从对经济社会的实际影响来说,总人口数据是超过还是不到14亿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三联生活周刊:除了总人口这个数据之外,你认为本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还有哪些点值得关注?黄文政:我比较担心的是,人口总

数超过14亿了,会淡化人们对超低生育率的感受,从而让很多人认识不到大力鼓励生育的紧迫性。“七普”公布实际数据表明,2020年的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非常低的生育水平。这些才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三联生活周刊:与总人口14.1亿相比,

为何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这些数据更值得关注?2黄文政:因为我们之前预判,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拐点”大概会在2023-2025年之间出现。不过,这些判断是基于2010年的“六普”人口结构数据以及近年的出生人口数据,而且也没有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

局数据,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死亡人口为998万人。中国的出生人口自2016年开始是逐年递减的,分别是1786万人、1723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到2020年是1200万。由于二孩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以及育龄妇女人

数减少等原因,这个下降趋势将会持续,而死亡人口则逐年上升。因此,中国人口大概率在“十四五”期间进入负增长。疫情发生可能会导致一个短期的生育低潮以及随后的补偿期,这有可能使这个拐点提前,并导致拐点在几年的时间内拉锯式地摆动。但长远来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出生人口塌陷。三联生活周刊:为什

么说这将是一种“塌陷”?黄文政:因为首先,当下育龄女性的数量在快速萎缩,育龄女性就是潜在的母亲数量。近年来中国育龄妇女数量平均每年减少500万左右。目前22岁到35岁的女性是生育主力,在未来10年,这一育龄高峰年龄段的女性

也将锐减30%以上。其次,新一代人的生育意愿更低。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结婚,结了婚也是丁克,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提升,以及房价、养育孩子的成本过高等,都导致女性可能推迟生育时间,甚至是减少生育数量。三联生活周刊:生育意愿下降的确在这些年特别明显。另一

方面,“全面二孩”的政策就没有起到效果吗?黄文政:“全面二孩”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它有明显的堆积效应,在这些年已经在慢慢地释放出来,导致效果也在逐步减弱。3各种生育意愿的调查显示,生育了一孩的家庭愿意生二孩的比例不到50%,这意

味着在年龄结构和生育状态逐渐趋于稳定后,以后二孩的数量只会有一孩的一半,也就是说目前所生的二孩中,有一半是暂时性的堆积。如果不是二孩放开的话,这几年的数据就会不如现在,所以“全面二孩”的效果还是很大。三联生活周刊:本次“七普”人口数据公布之后,你怎么判断中国人口在未来10年甚至更远的走向?黄文

政:中国未来的人口会很快进入负增长“拐点”。但如果根据过去几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那么未来10年人口下降的幅度会趋缓,可能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三联生活周刊:从政策角度,我们应该做哪些调整?黄文政:首先应该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我们认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后,今年应该就可以全面放开了,但仅仅

全面放开可能也无法逆转这个下降趋势。因此,我们不只要全面放开,还要鼓励生育。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很多国家都在做。鼓励生育真的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做,这个具体取决于政策高度了。如果政策提升到比经济短期发展更重要、关乎国家未来的角度,跟环保、扶贫等政策相提并论,肯定还

是有办法的,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我们要花非常大的力气,才再进一步提高到更替水平。这个是高度,取决于政策的选择,取决于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人口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占总人口18.70%

,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你一直强调“少子化”才是最大的危机。为什么?黄文政:老龄化其实是“少子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因为孩子少了,老年人才相对多了,如果小孩足够多的话,老龄化的问题就没有这么糟糕。4(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次普查人口总数超过14亿,证明过去十年对实际生育率的抽样调查是不可靠的。B.相比于人口总数超过14亿,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这些普查数据更值得我们关注。C.“全面二孩”政策有明显的堆积效应,促进生育的效果会相对集中在

某一时段释放。D.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有助于解决我们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2.下列对《三联生活周刊》提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问由浅入深,从普查数据反映的问题到发展趋势,再到

政策调整建议。B.根据专家的回答作追问,有助于访谈深入,但不利于与受访者的互动。C.站在读者的立场,提出大众关心的问题,回应了读者对人口问题的关切。D.既有预设的问题,更有现场生成,体现了对采访内容和进程的良好掌控。

3.下列引文不能支持黄文政观点的一项是()A.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B.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国语》)C.不患土之不广,患民之不育。(《宋书·周朗传》)D.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文献通考·自序》)4.解释“塌陷”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5.根据材料,简

要阐述人口普查的意义。【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

相对。5(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要联系上下

文进行理解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1)A.“证明过去十年对实际生育率的抽样调查是不可靠的”错误。由原文“普查人口总数达到14亿

与之前官方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基本吻合。这验证了过去十年的实际生育率没有抽样调查显示的那么低,但也已经非常低了”可知,本次普查人口总数超过14亿,验证了过去十年的实际生育率没有抽样调查显示的那么低,但也已经非常低了。故选A

。(2)B.“但不利于与受访者的互动”错误。常根据专家的回答作追问,有助于访谈深入,也有利于与受访者的互动。故选B。(3)由原文“因此,我们不只要全面放开,还要鼓励生育。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很多国家都在做。鼓励生育真的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要花很大的力

气去做,这个具体取决于政策高度了”可知,黄文政观点是“鼓励生育”,推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A.“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的意思是“土地辽阔而百姓却不富足,君子认为这也是耻辱”,表明应该“鼓励生育”,是人口增多,符合黄文政观点。

B.“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的意思是“鼓励早婚并奖励生育”,推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符合黄文政观点。C.“不患土之不广,患民之不育”的意思是“不担心土地不广阔,而担心百姓不生育”,可见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符合黄文政观点。6D.“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兴衰并不是由人口数量决定的,人口多的国家可能会兴也有可能会衰,这是多因素决定的事情,并不能单纯的依靠国家的人口来判断一国兴盛。可见并不是“鼓励生育”,推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所以不能支持黄文政的观点。故选D。(4)含义:由原文

“中国的出生人口自2016年开始是逐年递减的,分别是1786万人、1723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到2020年是1200万。由于二孩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以及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等原因,这个下降趋势将

会持续,而死亡人口则逐年上升。因此,中国人口大概率在‘十四五’期间进入负增长”可知,中国的出生人口自2016年开始是逐年递减,并随着二孩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以及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等原因,这个下降趋势将会持续,而死亡人口则逐年上升,中国人口将进入

负增长,出生人口塌陷。所以“塌陷”的含义是指“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表达效果:由原文“老龄化其实是‘少子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因为孩子少了,老年人才相对多了,如果小孩足够多的话,老龄化的问题就没有这么糟糕”可知,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孩子少了,老年人才相对多了,如果小孩

足够多的话,老龄化的问题就没有这么糟糕,所以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5)由原文“我比较担心的是,人口总数超过14亿了,会淡化人们对超低生育率的感受,从而让很多人认识不到大力鼓励生育的紧迫性”可知,使人们了解到人口生育率水平低,鼓励生育的紧迫

性。由原文“国人口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7亿,占总人口18.70%,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可知,使人们认识到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由原文“首先应该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我们认为第七次

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后,今年应该就可以全面放开了,但仅仅全面放开可能也无法逆转这个下降趋势。因此,我们不只要全面放开,还要鼓励生育。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很多国家都在做。鼓励生育真的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做,这个具体取决于政策高度

了”可知,使政府调整政策,应该尽快全面地放开并鼓励生育。答案:(1)A(2)B(3)D(4)含义: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表达效果: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5)使人们了解到人口生育率水平低,鼓励生育的紧迫性。使

人们认识到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使政府调整政策,应该尽快全面的放开并鼓励生育。【点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

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火星车是在火星登陆并

用于火星探测的可移动探测器,是人类发射到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的一种“特殊车辆”。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②祝融号火星车看上去像一只美丽的蓝色闪蝶,四只翅膀是用于能源供给的太阳能电池板。祝融号火星车配备了先进的主动悬架

,具有蠕动、抬轮、车体升降等多种运动模式。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车总体主任设计师陈百超介绍,配备主动悬架的火星车,不再担心车轮下陷,甚至发生单个车轮故障也不会丧失移动能力。祝融号自主移动能力也非常杰出,相对传统巡视器,最大自主导航速度和自主移

动距离均有大幅度提升。④祝融号火星车由结构与机构、移动、天线、热控、供配电等10个分系统组成,具有四大主要功能:一是能够承受整个任务过程中的力学、热、辐射等空间环境;二是落火后火星车与进入舱配合完成释放、分

离任务;三是在火昼时完成火面感知、探测、移动等工作,在火夜时进入待机状态;四是能够适应火面环境,具有自主休眠唤醒能力。火星车还配置了导航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等6种科学载荷,可以进行科学探测。按任务要求,拥有90个火星日的设计寿命。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副总师贾

阳介绍,为了确保火星探测一次任务完成环绕、着陆和巡视的工程目标,研制团队针对火星独有的光照、沙尘、大气、温度、土壤等特点,量身打造了祝融号火星车。⑥众所周知,火星距离地球最远长达数亿公里,所以我们无法对火星车进行实时测控,祝融号火星车基本以自主工作为主,按照

火星日进行工作规划,进行长距离自主移动,并以中继9通信作为主要遥控、遥测、数传手段。火星沙尘沉积将影响太阳电池阵发电,为此研制团队专门针对光照、沙尘等情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⑦为了应对火星表面的沙尘暴天气,火星车可根据沙尘天

气的轻重程度自主转入到最小工作模式、休眠模式或唤醒模式。火星表面气压大约是地球大气的1%,为应对火面的低气压以及昼夜温差,研制团队为火星车配置了两套集热器,并采用纳米气凝胶保温。⑧火星表面岩石分布密度大约是月

球表面的2倍,其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虽然与月壤类似,但存在侵蚀而导致的表层土壤坚硬、里层土壤松软的情况。对此,研制团队精心采用了主动悬架设计并开展了内场下陷脱困试验,通过主动悬架构型的变化,祝融号火星车可以实现抬轮和蠕动,便于车轮下陷后脱困。⑨此外,火星表面弱光照、低温、地火

通信严重受限、地面通过性差以及不可预估的沙尘天气是阻碍火星车生存及完成巡视探测的主要困难,为闯过这些难关,研制人员开展了自主及故障容限设计,确保了火星车能够有效应对严酷的环境和任务约束。(摘编自胡喆《“一只美丽的蓝色闪蝶”——揭

秘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材料二:①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既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重要一环,也是奠定任务成功的关键一步。待到“祝融号”火星车驶出,中国首次火星探索计划也将圆满实现预期目标,中国将成为

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软着陆任务的国家,并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火星漫游的国家。②现代天文学崛起后,人类一直行进在通往火星的道路上。那么,为何火星能引来各国的争相探索?甚至有观点认为,这是不是各国在开展

对火星等天体上资源的争夺?对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表示绝非如此。10③他指出,即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研究宇宙,但就目前的探测水平来看,还远远达不到对火星探测清晰明了的程度,

更谈不上是对火星上资源的争夺。之所以各国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相比于其他太阳系内的星球,火星更具有科学探索价值和条件。“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

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暂时实现不了我们希望的科学目标。④焦维新介绍,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会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

何种原因导致各大行星演化结果的不同,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过去。“我们通过对其他天体的探测考察,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他说。⑤关于普通民众对“移民火星”的遐想和一些商业公司的设想计划,焦维新表示理解,但他向记者强调,基于科学的严肃性和重

要意义,探测火星这样巨大投入的重大航天工程需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正确理解和支持,大众传媒负有重要责任。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在科普上准确把握,提高大家的科学素养,以正视听,不能为了“博眼球”“争噱头”而给予大众错误导向,造成理解偏差。“将来我们还要去更远的天体,要让人们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花大力

气这样做。这些都有赖于媒体深入细致、科学有力的传播与解读。”(摘编自杨舒《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祝融号火星车配备了先进的主动悬架,因此

,相对传统巡视器,其导航速度和移动距离均有大幅度提升。B.祝融号火星车的10个分系统使其能够完成火面感知、探测、移动等工作,并随时进入待机状态。11C.为了对火星车进行实时测控,研制团队以中继通信作为主要遥控、遥测、数传手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

,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D.研制人员在设计祝融号火星车时,需要克服沙尘暴天气、低气压以及昼夜温差、土壤外硬内软等诸多难关。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火星探测一次任务完成环绕、着陆和巡视的工程目标,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次探索即完成软着陆任务的国家。B.祝融号火

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预示着我国的火星探测水平将达到清晰明了的程度。C.在太阳系内,人类之所以选择火星作为探测星球,是因为火星距离地球比较近,人类的探测器能够到达。D.人类探测火星,是为了通过对各大行星演化结果不同的原因剖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过去。3

.根据材料推断,下列内容不属于祝融号火星车巡视探测任务的一项是()A.通过拍摄照片研究火星表面形态B.寻找适合人类迁移的地区C.测量火星地表气候及环境特征D.探测火星上土壤的构成与特性4.祝融号火星车具有哪些特点?请依据材料一概

括。5.面对一项未知的科技项目,人们通常会有各种遐想。结合材料,你觉得如何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遐想。12【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根据文本观点进行推断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材料的观点,其次理解选项句子的意思,看其是否和材料的观点一致。(4)本

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解答】(1)A.

材料一第③节。错误有两处:①“因此”强加因果,“祝融号火星车配备了先进的主动悬架”的作用是“不再担心车轮下陷,甚至发生单个车轮故障也不会丧失移动能力”。②“其导航速度和移动距离均有大幅度提升”错误,应该是“最大自主导

航速度和自主移动距离均有大幅度提升”。B.“随时进入待机状态”错,从第④节“在火昼时完成火面感知、探测、移动等工作,在火夜时进入待机状态”可知它在火星上白天是在工作状态,晚上进入待机状态。不是“随时”。C.“实时测控”

错,从第⑥节“火星距离地球最远长达数亿公里,所以我们无法对火星车进行实时测控”得知实时测控是无法做到的。故选:D。(2)B.“将达到清晰明了的程度”错,材料二第③为“但就目前的探测水平来看,还远远13达不到对火星探测清晰明了的程度”。(3)B.从材料二第⑤节整体阅读可知,“移民

火星”作为普通民众的遐想和商业公司的设想计划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求主流媒体要科普上准确把握,提高大家的科学素养,不要给予大众错误导向。(4)结合材料一“祝融号火星车看上去像一只美丽的蓝色闪蝶,四只翅膀是用于能源供给的太阳能电池板”概括出外形美观。结合材料一“祝融号火星车配

备了先进的主动悬架,具有蠕动、抬轮、车体升降等多种运动模式”“研制团队专门针对光照、沙尘等情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概括出配置高端。结合材料一“祝融号火星车基本以自主工作为主,按照火星日进行工作规划,进行长距离自主移动,并以中继通信作为主要遥控、遥测、数传手段”概括出自主

运行。结合材料一“祝融号火星车由结构与机构、移动、天线、热控、供配电等10个分系统组成”概括出结构复杂。结合材料一“具有四大主要功能:一是……四是能够适应火面环境,具有自主休眠唤醒能力”概括出功能多元。(

5)结合材料二“关于普通民众对‘移民火星’的遐想和一些商业公司的设想计划,焦维新表示理解,但他向记者强调,基于科学的严肃性和重要意义,探测火星这样巨大投入的重大航天工程需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正确理解和支持”概括

出科技工作者要主动做好专业的科普工作。结合“基于科学的严肃性和重要意义,探测火星这样巨大投入的重大航天工程需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正确理解和支持,大众传媒负有重要责任。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在科普上准确把握,提高大家的科学素养,以正视听,不能为了‘博眼球’‘争噱头’而给予大众错误导

向,造14成理解偏差。‘将来我们还要去更远的天体,要让人们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花大力气这样做。这些都有赖于媒体深入细致、科学有力的传播与解读。’”概括出大众传媒要勇于担当科学有力的传播与解读工作。结合材料二不能为了“博

眼球”“争噱头”而给予大众错误导向,造成理解偏差概括出普通民众要保持理智,不盲目跟风、轻信一些观点及言论。答案:(1)D(2)B(3)B(4)①外形美观;②配置高端;③自主运行;④结构复杂;⑤功能多元。(5)①科技工作者主动做好专业的科普工作。②大众传媒勇于担当科

学有力的传播与解读工作。③普通民众不盲目跟风、轻信一些观点及言论。【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

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粤产电影《白蛇传·情》将一段荡气回肠、跨越千年的传

说以符合时代的样貌呈现在观15众面前。上映后,“惊艳”“浪漫”等赞美之声不绝。年轻人的热捧让传统粤剧文化成功打破了圈层壁垒。该电影的实验和探索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戏曲电影在保留传统戏曲精髓的同时,又在电影形式下完成了与当代大众审美的链

接。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在戏曲表演中,“歌舞”不仅是戏曲的叙述方式,同时也承载着戏曲艺术的美学表达。这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决定了戏曲在故事影像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叙事节奏。一般来说,戏曲舞台的节奏通常要比现实生活的节奏慢很多,这是因为前者属于审美

节奏。针对叙事节奏问题,电影主创团队对音乐进行了改编,在保留戏曲经典唱段中歌舞的同时融入西方古典音乐和电影音乐。由于戏曲音乐配器相对单调平实,在情感表达和气氛铺陈方面广度和深度不足,因此主创团队在电影音乐

中加入弦乐、圆号等西方古典乐器和尺八等中国古代乐器,以增加环境气氛的渲染力度,同时深化演员内心情感的表达。例如,在白素贞和昆仑山仙童及法海对峙的武打戏份中,与原戏曲中用节奏单调的锣鼓点不同,电影加入了打击乐、电子乐和交响乐来推动动作戏份的发展。第二个问题是叙事逻辑。戏曲中

许多著名的段落并不具有剧情展开、矛盾激化、人物性格揭示等作用,而仅是为了展示演员高超的表演技艺。戏曲中的“歌舞”与戏曲的内容存在若即若离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暂时游离于内容之外。相反,电影是强调叙事结构、矛盾冲突、布局严密的艺术。电影的叙事结构必须环环相扣,有起有伏。处理这一问题时,

主创团队取消了与叙事无直接关系的唱段中的歌舞,并大胆使用“折子戏”手法,将影片分为五折,以增强影片的节奏感。同时,影片致力于立体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开篇就点明许仙和白蛇的前缘——千年佛前,许仙以莲花救助陷于困境的小白蛇,并将其送回水中,白蛇铭记恩情。这样一来,该片较传统戏曲舞台的抽象表达就

更加真实可感,前后逻辑也大大加强。16通过音乐和叙事内容的双重改编,《白蛇传·情》在保留戏曲抒情性之余,也保证了电影的节奏感和逻辑感。戏曲电影化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寻求中国传统美学在电影中的合理表达。只有在深层次的美学精神的观

照下,电影与戏曲两种艺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真正的结合。(摘编自孙金华《论戏曲电影<白蛇传·情>的虚实美学实践》)材料二:中国戏曲作为一个独特的剧种,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表现手段,歌和舞更是贯穿于戏曲表演的全过程,所谓“无词

不歌、无动不舞”。表演中,不仅仅要有一定的舞蹈动作(如《霸王别姬》中的舞剑),就是演员的寻常台步姿态,也无不带有一种舞蹈美。戏曲表演中许多程式化的动作,其实就是规范化、舞蹈化的表现,都能给人以美感。著名戏曲导演阿甲说:“略形传神,以神制形,往往是戏曲表演的

重要特点。”这个概括十分精到。戏曲采用这种方式表现生活,除了戏曲是在物质低下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舞台条件十分简陋等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观使然,即在处理艺术和生活的美学上,不是一味追求形似而是极力追求神似。戏曲

美的虚拟,首先表现在赋予舞台时间、空间以极大的自由,空全打破了西方戏剧时空固守的“三一律”结构形式。综合种种虚拟手段,在戏曲表演中不胜枚举。这种形象创造的虚拟,能够调动观众的幻觉,观众似乎见到了有形的存在物,在意象中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这就是戏曲虚拟性表演美取得成功的真

谛所在。虚拟性表演理念不能依据于实景实物,就要求演员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特征,予以强调、夸张,才能使观众意识到。况且,古代戏剧没有正式剧场,大多露天搭台,观众又多,动作不夸张就不能看清。从艺术角度看,夸张又是以形传神的一种现实方式。虚

拟性与夸张性的组合,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定型的表演模式和方法,这就是程式。17它由一代代戏曲表演家在长期表演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积累成型,并被戏曲界认同且普遍采用。程式几乎贯穿于戏曲的全过程,具有某种规范性、普遍性。所以“程式化”构成了我国戏曲的一

个重要特征。戏曲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经过许多戏曲艺人的苦心经营,有的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然而,虚拟性和程式化难免带来单调性和保守性,古老性和传统性则使它日益滞后于时代的节律,显得陈旧板滞、缺乏时代气息。不少经典戏曲作品都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如何弘扬光大戏曲传统,如何把握戏曲美学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摘编自程宏宇《中国戏曲艺术与审美文化传统及其对中华总体美学的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蛇传·情》在戏曲电影化方面的实验和探索是比较成功的,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有利于传统粤剧

文化的传播。B.《白蛇传·情》在电影音乐中加入西方古典乐器和中国古代乐器,弥补了戏曲音乐在情感表达和气氛铺陈方面的不足。C.传统戏曲采用虚拟化的方式来表现生活,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观是在物质低下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D.程式几乎贯穿戏曲

的全过程,具有规范性、普遍性,是由一代代戏曲表演家在长期表演实践中探索创造、积累成型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白蛇传·情》的主创团队改编了音乐,将电影的叙事节奏变为审美节奏,使之更紧凑。B.《白蛇传·情》开篇交代许、白前缘主要是为了突出起

伏有致、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C.中国传统戏曲善于运用虚拟手段,调动观众的幻觉,使其在意象中获得艺术上的享受。D.我国的传统戏曲虽然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还要注意避免保守,并跟上时代节律。183.结合材

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传统戏曲表演程式化特点的一项是()A.白素贞急切地冲进金山寺救许仙:舞台上白素贞首先表演一段经典的“踢枪”动作。B.白素贞与小青姐妹情深:改变外化表演的形式,更加注重人物之间内在的情感交流。C.“水漫金

山”一幕戏:由二十几位女演员通过不断加快的甩水袖动作来展现水浪滔天。D.青蛇表达情绪:开心时,或拍手或跺脚;生气时,嘴翘得老高,头摆向一边,手一甩。4.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加以说明。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待戏曲中“歌舞”的态

度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C2.C3.B4.(1)引证法,引用王国维的话,表明“歌舞”对于戏曲表演的重要性。(2)例证法,举主创团队在电影音乐中加入弦乐、圆号等西方古典乐器和尺八等中国古代乐器的

例子,论述他们是如何改变叙事节奏的;(3)对比论证,将戏曲的叙事逻辑与电影的叙事逻辑进行对比,强调二者的不同。5.相同点:二者都强调“歌舞”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歌舞”是戏曲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

段,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不同点:材料一作者认为这种特点的表现形式制约了戏曲的发展;材料二作者认为戏曲中的“歌舞”是无处不在的,恰恰是艺术高于生活的反映。【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19C.“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观是在物质低下的条件下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错,原文是“戏曲采用这种方式表现生活,除了戏曲是在物质低下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舞台条件十分简陋等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观使然”。可见“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观使然”。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将电影的叙

事节奏变为审美节奏”错。原文是“一般来说,戏曲舞台的节奏通常要比现实生活的节奏慢很多,这是因为前者属于审美节奏”,可见“审美节奏”是指“戏曲舞台的节奏”,应当是将审美节奏变为电影的叙事节奏。B.“主要是为了突出起伏有致、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错。原文是“同时,影片致力于立体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开篇

就点明许仙和白蛇的前缘……这样一来,该片较传统戏曲舞台的抽象表达就更加真实可感,前后逻辑也大大加强”,可见是为了增强叙事逻辑。D.“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错。原文是“戏曲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经过许多戏曲艺人的苦心经营,有的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注意是“有的”。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传统戏曲表演程式化,是指虚拟性与夸张性的组合,逐渐形成一系列相对定型的表演模式和方法,这样的表演方式比较“外化”,是做个观众看的。B.“改变外化表演的形式,更加注重人物之间内在的情感交流”,不属于传统戏曲表演程式化的特点,而是电影表演的特点。20故

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采用引证法,引用王国维的话说明“歌舞”“不仅是戏曲的叙述方式,同时也承载着戏曲艺术的美学表达”;“例如

,在白素贞和昆仑山仙童及法海对峙的武打戏份中,与原戏曲中用节奏单调的锣鼓点不同,电影加入了打击乐、电子乐和交响乐来推动动作戏份的发展”,采用例证法,论述电影《白蛇传•情》的主创团队“在电影音乐中加入弦乐、圆号等西方古典乐器

和尺八等中国古代乐器,以增加环境气氛的渲染力度,同时深化演员内心情感的表达”,从而改变了叙事的节奏;“戏曲中许多著名的段落并不具有剧情展开、矛盾激化、人物性格揭示等作用,而仅是为了展示演员高超的表演技艺……

相反,电影是强调叙事结构、矛盾冲突、布局严密的艺术”,采用对比论证,说明戏曲的叙事逻辑松散,而电影的叙事逻辑较严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待戏曲中“歌舞”的态度上有何异同。先看相同点:材料一中有“在戏曲表演中

,‘歌舞’不仅是戏曲的叙述方式,同时也承载着戏曲艺术的美学表达”,材料二中有“中国戏曲作为一个独特的剧种,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表现手段,歌和舞更是贯穿于戏曲表演的全过程,所谓‘无词不歌、无动不舞’”。可见二者都强

调“歌舞”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歌舞”是戏曲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再看区别:材料一中有“这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决定了戏曲在故事影像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遇21到两个问题”,可见材料一作者认为这种特点的表现形式制约了戏曲的

发展;而材料二中有“表演中,不仅仅要有一定的舞蹈动作(如《霸王别姬》中的舞剑),就是演员的寻常台步姿态,也无不带有一种舞蹈美。戏曲表演中许多程式化的动作,其实就是规范化、舞蹈化的表现,都能给人以美感”“中国传统的美学观使然,即在处理艺术和生活的美学上,不是一味追求形似而是极力

追求神似”,可见材料二作者认为戏曲中的“歌舞”是无处不在的,恰恰是艺术高于生活的反映。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材料一:乡愁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文学抒写的永恒母题。以农耕文明为特色的中华文化有着浓郁的安土重迁和落叶归根的乡愁文化传统,中国文学对乡愁的抒写因此也延绵不绝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传统。传统乡愁是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因离乡出走而产

生的对家园的自然风物、风俗习惯以及依附于其上的伦理道德、文化习俗和审美情趣等传统文化的眷念。传统乡愁最显著的心理特点便是怀旧眷念,但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乡风民情,它都进行了过滤,“丑”的部分被有意识地遮蔽,留下的是过去美好的或者被美化了的过去。尽管有感伤甚至痛苦

的情感,但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倾向。传统乡愁一般是由空间转换或者人之离散而形成的,其引发物一般是物质家园所拥有的自然与文化等现实客体,这些现实客体尽管在乡愁的想象中可能被美化,但被乡愁意识加工的原初材料仍源自真实存在的物质家园与文化家园。

传统乡愁在美化过22去时伴随着诗意的生成,这种诗意正是乡愁主体试图重返现实中物质家园的情感冲动,因而传统乡愁追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诗意栖居。现代乡愁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17世纪西方由怀旧的文艺复兴阶段进展到一个充

满乐观向上精神的历史时期,怀旧作为传统乡愁的心理特征被现代社会的“乐观情绪”所取代,人们不再回望过去的家园,而是对建构未来理想家园作前瞻式的展望,这赋予了乡愁更多的新质素,从而形成了现代乡愁。(摘编自廖高会《时间维度下乡愁意蕴的嬗变与叠加》)材料二:乡愁文学是一种心理现象。

它通过想象的方式接续中断的生活,对中断的生命历程做想象性“完形”,追念已然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秩序。乡愁情感的浓稠度,取决于时空距离的张力以及主体的故乡意识。时空的“距离”孕育了离愁别绪,促成了记忆的反顾。有流浪,才有远离;有远离,才有乡愁;乡愁就像一根橡皮筋,

拉得越远,张力越大,拉得越久,乡愁越浓。一个故乡意识越是浓厚的人,他的乡愁情感就越浓重。乡愁是一种审美的情感。它在朦朦胧胧之间,既实有又虚幻。乡愁情绪笼罩下的故乡叙述,是不真实的。乡愁文学大多是回忆性叙事,它是一种白

日梦文学。乡愁是游子思乡之时被泪水打湿了的双眼,是游子欲回而难回之时的满脸的忧郁和踟蹰徘徊的脚步。乡愁文学,哪怕是纯粹的叙事,也是抒情性的。游子在儿时记忆的复活中,回到故乡的怀抱、母亲的怀抱、情人的怀抱,也照出自己生命的影像。乡愁文学都是自

恋的,它柔肠百结,所造出的影像,大多是经过情感过滤的,或者就是依照自己的情感幻化出的别样的故乡。23乡愁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乡愁文学一般都怀念或追忆故乡的生活场景,如故乡的土地、亲朋好友、过去的生活等等。乡愁文学尤以书写童年生活居多

。农耕民族依赖土地而世代繁衍生息,所以对土地怀有特别的深情,以至于形成“安土重迁”的文化心理。而在中国的儒家伦理文化结构中,祖宗和土地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故乡是祖宗的土地,也就是游子的神圣之所。乡愁中故土和母亲是互文的,故乡就是母亲,母亲就是故乡。农耕文明中的

人,把自己比作一棵植物,而不是大雁,要把根深深地扎入土地,伸展根系茁壮成长。乡愁是中国古代诗歌最为持久的母题。从《诗经》《楚辞》到李白、杜甫、李煜、李清照等,历代诗人都写作了大量的思乡之作。中国传统文人的儒家信仰,造就了他们的乡土意识,也造就了他们的乡土想象。

在浓郁情感之下的故乡想象中,故乡是理想主义的存在,也是人生的终极归憩之所。不管人生是得意还是失意,总有一个故乡在最后的地方等着自己。然而诗人们对故乡的真正的境况,并不加以考察,也不追求实在的展现,他们只在自我情感的驱使下,做了一个乌托邦。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具有浓郁

的“乡愁”情结,这种情结甚至成为一种流行病和文化格调。“忧郁感伤”的“阴柔之美”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一种典范性审美风格。中国古代文人的乡愁,主要来源于羁旅客居的漂泊感,以及故土那根人伦之线的牵系。而到了现代,故乡的概念就由土地扩展到家园,因此都市也在乡愁的吟诵之中。张

爱玲的《小团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王家卫的电影《2046》也是将上海、北平、香港作为故园记忆的集散地。但相较于传统,现代知识分子的乡愁更来自于他们对于现代社会的拒斥,来自于对新道德的反感,来自于乡下人对工业文明的恐惧。24

(摘编自方维保《“归去来兮”:中国现代乡愁文学及其叙述伦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基于农耕文明而产生的安土重迁与落叶归根的文化传统是乡愁成为中国文学抒写的永恒母题的重要原因。B.传统乡愁对将“丑”的部

分进行了过滤,留下被美化了的过去,因此总体上是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情感倾向。C.现代工业文明下,乡愁被赋予了更多的新质素,传统乡愁伤感的心理特征被现代社会的“乐观情绪”所取代。D.中国古代文人“忧郁感伤”的乡愁情结生成了“阴柔之美”的文化格调,

使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呈现病态的审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空间转换或者人之离散是传统乡愁产生的原因,物质家园所拥有的自然与文化等现实客体则是乡愁情感的触发物。B.乡愁情感的浓稠度取决于时空距离的张力及主体的故乡意识,时空距离与乡愁浓度成正比,故乡意识

越浓,乡愁情绪越稠。C.农耕文明中的人把自己比作一棵植物,而不是大雁,说明乡愁源自对土地的眷念及对农耕文明稳固的生活方式的怀恋。D.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知识分子不断融入现代社会,新道德越来越被广泛接受,乡愁消解的

那一天终究会到来。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材料二中“乡愁文学,哪怕是纯粹的叙事,也是抒情性的”的一项是(3分)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5B.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C.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D.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4.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以王维的《杂诗》为例,说明该诗是如何传达乡愁的?(4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5.材料二画线句“做了一个乌托邦”体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

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概念的分析

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并做迁移训练的能力。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

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A.正确。B.强加因果。依据材料一“传统乡愁最显著的心理特点便是怀旧眷念,但无论是一草一木还26是乡风民情

,它都进行了过滤,‘丑’的部分被有意识地遮蔽,留下的是过去美好的或者被美化了的过去。尽管有感伤甚至痛苦的情感,但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倾向”,原文并无因果关系,且“留下被美化了的过去”错,是“留下的是过去美好的或者被美化了的过去”。C.依据材料

一“尽管有感伤甚至痛苦的情感,但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倾向”,“传统乡愁伤感的心理特征”错,传统乡愁总体上是积极的。D.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具有浓郁的‘乡愁’情结,这种情结甚至成为一种流行病和文化格调。‘忧郁感伤

’的‘阴柔之美’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一种典范性审美风格”,本项表述混乱杂糅,不符文意。故选:A。(2)D.依据材料二“但相较于传统,现代知识分子的乡愁更来自于他们对于现代社会的拒斥,来自于对新道德的反感,来自于乡下人对工业文明的恐惧”,

“乡愁消解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错,不能从反面做肯定推论。故选:D。(3)C.本项借叙事中的细节“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以抒发思乡之情,AD两项借景抒发思乡之情,B项用议论的方式抒发面对短暂人生的豁达之情。故

选:C。(4)依据材料一“传统乡愁最显著的心理特点便是怀旧眷念,但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乡风民情,它都进行了过滤,‘丑’的部分被有意识地遮蔽,留下的是过去美好的或者被美化了的过去”、材料“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将“寒梅”作为故乡风情的代表,将思乡的眷念和感伤寄托在“问梅”中。(5)依据材料一“传统乡愁最显著的心理特点便是怀旧眷念,但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乡风民情,它都进行了过滤,‘丑’的部分被有意识地遮蔽,留下的是过去美好的或者被美化了27的过去”,乡愁文学

的抒写对象是被美化的(理想主义的)。依据材料二“乡愁文学是一种心理现象。它通过想象的方式接续中断的生活,对中断的生命历程做想象性‘完形’,追念已然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秩序”“乡愁文学一般都怀念或追忆故乡的生活场景,如故乡的土地、

亲朋好友、过去的生活等等”,抒写乡愁的方式是回忆式的(怀旧的)、虛构的(想象的)。依据材料二“乡愁文学都是自恋的,它柔肠百结,所造出的影像,大多是经过情感过滤的,或者就是依照自己的情感幻化出的别样的故乡”,抒发的情感是自恋的、被过滤的。答案:(1)A(2)

D(3)C(4)①将“寒梅”作为故乡风情的代表。②将思乡的眷念和感伤寄托在“问梅”中。(5)①乡愁文学的抒写对象是被美化的(理想主义的)。②抒写乡愁的方式是回忆式的(怀旧的)、虛构的(想象的)。③抒发的

情感是自恋的、被过滤的。【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

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8材料

一:学者散文提出自我精神启蒙,是自我“干预”当下一些知识分子“精神休克”的现实需要。而对“精神休克”的现状,很多作者与读者还缺乏清醒的认识。董健先生指出,中国的士子们经历了各种思想解放运动,潮起潮落,风风雨雨,其变化、其分化是十分惊人的,从

而提出了需要“补钙”与“启蒙”的问题。当下很多士子的精神上,则出现了文化竞争力背后悖失传统的人性错谬,出现了传统士子道德操行的悖谬。为此,董健、丁帆等学者主张为当代知识分子“招魂”而必须“启蒙”。在“文化休克”与西方现代理论的各种“主义”从负面冲击中国文化传统之当下,我们必须重提鲁迅“立人”的

思想,借鉴传统士子的精神情操,重新激活知识分子自身的传统文化基因。丁帆的随笔集《先生素描》为今天士子素描了垂范于今天与未来的精英群体,通过对章培恒、程千帆、钱谷融等已故当代士子精英的品鉴,为读者注入了一剂“清醒剂”。尽管他们曾经历过政治文

化运动给予的各种遭遇与人生坎坷,但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独善其身的人文情怀,把自己的文学研究事业做好做大做强,为此而鞠躬尽瘁。学者散文的作者应该从他们身上,传承为人、为文的“风骨”,同时之于自我解剖,也就有了效法人格精神的楷模。自我解剖是批判自我“国民性”中“瞒”和“骗”

的阿Q性,是面对读者而进行的自我“审美”与“审丑”之间的“一个人的战争”。巴金将个人“国民性”中丑陋的东西,比喻为自己身上挤出的“毒疮”与“脓血”。他将本真的、赤裸裸的自我灵魂,交给自己的读者并让读者为

之“审丑”,这为文学史树立了严格自我解剖的典范。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的巴金,都以自我解剖、救赎自我的途径,期待由个人推及全民的觉醒与社会行动。无疑,巴金的经验,具有自背十字架、杀身以成仁的悲剧人格色彩。余光中的名篇《假如我有九条命》,从自我道德完善出发,检视自己在方方面面的不是,想象自己

能有“九条命”即分身化成九29个人,逐一去弥补自己在事业与做人方面的错失。揭自己的疮疤是很疼的,同时,也需要勇气与胆量。惟其如此,散文创作中这类自我“审丑”的作家与作品太少了。学者散文所期待的,是有更多这样

的作家与作品能够直逼自己的灵魂而写作。学者散文作家必须针对当下的“精神休克”,自觉传承先秦先哲、历代名儒以及《先生素描》中那些“先生”的人文精神传统,努力将自己修养为知识渊博、思想健康、情操高尚、人格真诚的智者,才能在读者面前自觉地进行自我的审美与“审丑”,自塑为一个完善与

完美的自我形象。同时,自我精神的启蒙,需要脚踩中西文化整合的理念,需要历史主义和人类发展的逻辑理性,需要一种先进的、穿越的、引领世界的文化姿态与身份认同。自我精神的启蒙是学者散文亟待养育的先锋性,也是当下真正实现文化自信所必需的、不可或缺的

另一种“补钙”。(摘编自吴周文《学者散文的启蒙性和自我的精神启蒙》)材料二:中国古人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又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理想,讲的都是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的过程。长期以来,我

们的散文也包含着这种精神,《谁是最可爱的人》对英雄的赞颂,都可作如是观。然而,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散文的境界和品位开始走低,呈现出“小我”被放大,“大我”贬值的不良倾向。在散文家自己内心变得封闭与粗劣,于作品也就日益下滑甚至坠落,散文的异化也就在所难免。其实,横亘于新时代散文创新面前的最大障

碍还是作家自己,即他们如何从自我修养和自我革命开始,摆脱低级趣味和世俗功利,进入“大我”、民族精神、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像季羡林的《喜雨》,因北京喜降甘霖,于是他表示,“我的幻想,从燕园飞到故乡,又从故乡飞越了千山万水,飞到了非洲”。这是一种

希望干旱的故乡以及非洲都普降“喜30雨”的愿景。该文是一篇透着人类情怀的佳作。以往,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以GDP为绝对追求目标。今天,我们应以环保生态、文化发展、人类美好生活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

心,推动国家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这就要求散文改变观念,进入一个像马克思所说的“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和价值遵循,即立足长远,重视人的身心健康、幸福指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以及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福社。与此同时,让散文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特别是

摆脱以西方为价值旨归、进入一个更具价值合理性的人类理想境界。没有这样的宏大视野,散文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创新,也不可能超越自我的狭小格局。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散文不能置身事外,而应参与其中,并发挥特殊的价值功能。要达到这一点,改变散文观念就变得尤其重要——超越长期以来

散文的狭小格局,确立中国立场,强调问题意识,抓住战略发展机遇,放眼全球,有人类视野和天地情怀。(摘编自王兆胜《散文创新与观念的突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期以来,散文包含

着“大我”的精神,但是近年来不少散文境界和品位开始走低了。B.只要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散文就可能获得真正的创新,并且超越自我的狭小格局。C.知识分子“精神休克”的现实需要自我精神启蒙,可学者散文作者对此

无清醒认识。D.历史主义和人类发展的逻辑理性,将是今后学者散文亟待养育的先锋性的一种必要。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时代的散文杰作《喜雨》传达出了季羡林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确实是一篇展现“大我”情

怀的佳作。B.随着国家建设中心任务的转移,散文观念也应随之改变,可以“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遵循。31C.如今,像巴金散文创作中那样自我“审丑”的作家与作品相当少,只因为缺乏自我解剖的勇气和胆量。D.学者散文的创作者自我解剖,可

以从丁帆随笔集《先生素描》一书中找到自身效法的人格精神的楷模。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知识分子的表现一定不会“精神休克”的一项是(3分)A.科研立项,自得其乐B.腹有诗书,修身养性C.著书立说,成名成家D.人在书斋,胸怀黎元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5.

学校拟举办经典散文作品展评活动,“学者散文”专栏特邀你为“学者散文”写一段“文字说明”。要求:①体现“学者散文”的特征。②结合材料列出要点。(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

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

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

型。(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32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

以概括。【解答】(1)A.依据材料二“然而,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散文的境界和品位开始走低”,“近年来”错,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B.正确。C.依据材料一“而对‘精神休克’的现状,很多作者与读者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可学者散文作者对此无清醒认识”错

,是“很多作者与读者还缺乏清醒的认识”。D.依据材料一“同时,自我精神的启蒙,需要脚踩中西文化整合的理念,需要历史主义和人类发展的逻辑理性,需要一种先进的、穿越的、引领世界的文化姿态与身份认同。自我精神的启蒙是学者散文亟待养育的先锋性”,“历史主义和人类发展的逻辑理性,将是……”错,是“自

我精神的启蒙”。故选:B。(2)C.依据材料一“尽管他们曾经历过政治文化运动给予的各种遭遇与人生坎坷,但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独善其身的人文情怀,把自己的文学研究事业做好做大做强,为此而鞠躬尽瘁”,“只因为缺乏自我解剖的勇气和胆量”错,强加因果,更多需要“怀着忧国忧民、独善其身的人

文情怀,把自己的文学研究事业做好做大做强,为此而鞠躬尽瘁”。故选:C。(3)D.依据材料一,所谓“精神休克”是指“出现了文化竞争力背后悖失传统的人性错谬,出现了传统士子道德操行的悖谬”,而“人在书斋,胸怀黎元”,绝不会“精神休克”,本项符合题意。故选:D。(4)依据材料

二“然而,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散文的境界和品位开始走低”,首先33提出许多散文的境界和品位开始走低的问题,依据材料二“其实,横亘于新时代散文创新面前的最大障碍还是作家自己,即他们如何从自我修养和自我革命开始,摆脱低级趣味和世俗功利,进入‘大我’、民族精神、

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思考”,然后分析造成该问题的最大障碍是作家自己,依据材料二“这就要求散文改变观念,进入一个像马克思所说的‘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和价值遵循,即立足长远,重视人的身心健康、幸福指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以及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福祉

。与此同时,让散文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特别是摆脱以西方为价值旨归、进入一个更具价值合理性的人类理想境界”,最后提出具体做法:转变散文观念,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5)依据材料一“尽管他们曾经历过政治文化运动给予的各种遭遇与人生坎坷,

但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独善其身的人文情怀,把自己的文学研究事业做好做大做强,为此而鞠躬尽瘁。学者散文的作者应该从他们身上,传承为人、为文的‘风骨’,同时之于自我解剖,也就有了效法人格精神的楷模”“自我解剖是

批判自我‘国民性’中‘瞒’和‘骗’的阿Q性,是面对读者而进行的自我‘审美’与‘审丑’之间的‘一个人的战争’……揭自己的疮疤是很疼的,同时,也需要勇气与胆量。惟其如此,散文创作中这类自我‘审丑’的作家与作品太少了。学者散文所期待的,是有更

多这样的作家与作品能够直逼自己的灵魂而写作”,学者散文是知识分子期望通过自我解剖、救赎自我的途径,由个人推及全民的觉醒与社会行动的散文写作。学者散文是知识分子能够直逼自己的灵魂的散文写作。依据材料二“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散

文不能置身事外,而应参与其中,并发挥特殊的价值功能。要达到这一点,改变散文观念就变得尤其重要——超越长期以来散文的狭小格局,确立中国立场,强调问题意识,抓住战略发展机遇,放眼全球,有人类视野和天地情怀”,学者散文参与中国未来的发展过程。34答案:(1)B(2)C(3)D(4)首先提出许多散

文的境界和品位开始走低的问题,然后分析造成该问题的最大障碍是作家自己,最后提出具体做法:转变散文观念,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5)①学者散文是知识分子期望通过自我解剖、救赎自我的途径,由个人推及全民的觉醒与社会行动的散文写作。②学者散文是知识分子能够直逼自己的灵魂的散文写作。

③学者散文参与中国未来的发展过程。【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

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0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又称新“限塑令”)规定:到2020年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

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35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根据新“限塑令”,自2021年1月1日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已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不少吸管生产商和奶茶、饮品店商家积极响应,推出纸吸管、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供消费者选用。但很多消费者表示,“纸吸管口感不好”、“纸吸管容易泡软,不好用”、“很多商店都不提供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据悉,普通塑料

吸管原材料每吨约8000元,纸质吸管原材料每吨约2.2万元,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PLA)塑料吸管原材料每吨近4万元。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在餐饮行业里,塑料杯、塑料盖的使用非常普遍,正如网友所言,“吸管换了,但杯盖、杯子还是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材料”。

这样的“环保”,让不少网友怀疑部分餐饮店铺的环保行动实际上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曹淑艳今年年初曾带领团队对我国农村居民塑料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年使用塑料袋394个,73.2%的家庭去年单独购买过塑料袋。曹淑艳指出,薄膜塑料袋是“限塑”的长

期难点领域,收费虽然可以显著减少塑料袋使用,不过却存在效应“退坡”问题;而大型超市的线上业务多倾向于免费提供塑料袋,以吸引与黏住客户。对此,专家表示,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仍然存在成本问题和物理特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以可降

解塑料袋为例,这种塑料袋生产成太高,相比不可降解塑料袋更易破损。虽然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出现被视为应对塑料污染,特别是解决一次性吸管等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环境污染问题的利器,但部分公众和行业对生物降解塑料的概念理解并不清晰。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卢倩强调,“在条件不具备的

情况下,许多降解塑料36不仅无法实现完全的生物降解,还可能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降解成肉眼看不见的塑料微粒,可见,生物降解塑料并不是解决塑料污染的灵丹妙药,负责任的使用才能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摘编自光明日报《从“限塑”到“禁塑”,还有多远》)材料二:塑料作为一

种基础材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不规范、不环保地生产、利用塑料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使得塑料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而“限塑”也就相应地成为全球防治塑料污染的共同选择。关于“限塑”,有两种常见的认识误区:一种是不加区分地给塑料贴上“灰色”标签,认为塑料

就是“污染环境的坏东西”。其实,塑料无论是替代钢材、木材,还是作为包装材料替代纸质、玻璃及金属,都是相对更节能、更环境友好的东西。塑料污染主要是由那些易耗损、难回收、易泄露的塑料造成的,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塑料包装。

因而,选择塑料替代品,要综合权衡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不能为替代而替代、逆环境影响而替代。另一种误区是不加区分地给可降解塑料贴上“绿色”标签,认为可降解塑料就是由可再生资源制取,环境影响相对低,用后无污染。首先,在塑料领域,可降解不等于可再生。可降解塑料包括光降解、热氧降解和可生物降解

三类,它们可能由生物质原料制得,也可能与传统塑料一样由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合成。其次,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影响不一定较传统塑料低。例如,同样重量的可降解塑料的完全碳足迹是传统PE塑料的2.6倍,而且在功能一致的情况下,前者需求的物料普遍更高。以承重

15公斤的塑料袋为例,现在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是传统PB塑料袋的2.5倍重,而且易破损。37最后,可降解塑料用后的环境影响依赖末端处理的方式、条件。用后的可降解塑料袋属于其他垃圾,将它送去焚烧厂,既违背了利用可降

解塑料的初衷,也没能通过替代降低塑料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一一相反,环境影响增加了。若将可降解塑料随意填埋在自然环境中,其降解能力则大打折扣。(摘编自光明日报《关于“限塑”,还有哪些认识误区和热点领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新“限塑令”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在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的同时,也为企业生产转型和消费者使用习惯转变提供了缓冲期。B.可降解塑料还需在降低成本、提高物理特性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更经济环保地替代不可降解塑料。C.很多消费者认为纸吸管影响饮品口感,说明他们对“禁

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并不支持。D.可生物降解塑料是应对塑料污染的利器,但并非绝对环保,甚至有可能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部分商家选用纸吸管,不选用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是和商品成本有着密切关系的。B.可降解塑料袋与

传统PE塑料袋相比,在承重性和重量方面占有一定优势。C.并非所有塑料制品都需要被替代,塑料与很多材料相比,有相对更节能、更环境友好的一面。D.用后的可降解塑料袋如果采用焚烧或随意填埋的方式,依然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

项是(3分)A.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因价廉易得且方便,在遍布各地的小型农贸市场、小超市,依然38随处可见。B.因可降解塑料袋易破损,外卖食品常被套上好几层可降解塑料袋,外卖员认为这样做并不会污染环境。C.我国无纺布、纸、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

的年供应量约有40万吨,替代产品产能能够满足消费需求。D.利乐公司研发的‘利乐峰’包装,其塑料薄膜和开盖由甘蔗提取物聚合而成,完全碳足迹比普通塑料包装优越。4.材料二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5.某市政府有关部门举行“市长在线”活动,请你结合文本给某市

市长提出几条关于“限塑”的合理化建议。(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

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

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39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

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C.原文“但很多消费者表示,‘纸吸管口感不好’‘纸吸管容易泡软,不好用’‘很多商店都不提供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消费者表达的是对纸吸管的体验感受,而非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的看法。故选:C。(2)B.原文“以承重15公斤的塑料袋为例,现

在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是传统PB塑料袋的2.5倍重,而且易破损”可知可降解塑料袋在承重性和重量上不占优势。故选:B。(3)B.材料二论证了人们在“限塑”上的认识误区。B项外卖员的行为和认知,属于“不加区分地给可降解塑料贴上绿色标签”,能够证明材料二的观点。故选:B。(4)依据材料二,作者在论证可

降解塑料的环境影响不一定较传统塑料低的时候,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可降解塑料和传统PE塑料的例子,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将可降解塑料和传统PE塑料在碳足迹等方面进行对比,生动形象地论证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影响不一定较

传统塑料低,消除了人们印象上的误区,富有说服力。(5)①依据材料二“关于‘限塑’,有两种常见的认识误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走出“限塑”认识误区。②依据材料一“2020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又称新‘限塑令’)规定……”,加强监管

,严格执行新“限塑令”。③依据材料一“对此,专家表示,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仍然存在成本问题和物理特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以可降解塑料袋为例,这种塑料袋生产成太高,相比不可降解塑料袋更易破损”,加大对可降解塑料的科技研发力度

。④40依据材料二“然而,不规范、不环保地生产、利用塑料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使得塑料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对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加强监管。答案:(1)C(2)B(3)B(4)①举例论证,举了可降解塑料和传统PE塑料的例子。②对比论证,将可降解塑料和

传统PE塑料在碳足迹、需求物料、重量、牢固度方面进行对比。(5)①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走出“限塑”认识误区。②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新“限塑令”。③加大对可降解塑料的科技研发力度。④对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加强监管。【点评】阅读新闻类非连续性

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新闻中的导语、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

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41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隔与不隔”,王

国维认为无论抒情写景,都以“不隔”为佳。所谓不隔,就是指诗人以艺术思维的方式来进行审美观照。诗人扫尽一切雾障阻隔,把自己深入到事物当中。如是,观景则明晰清真,观情则深切动人,写景写情,则“语语都在目前”。“大家之作,其言情也

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从中可看出王国维的不隔观:一篇作品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应该真实、生动、自然,都需要作者本身具备真挚的情意,这样才能做到言情真切,写景鲜明

和文辞自然的统一,如此才能令读者真正领会感知作者状写的情与景。《词话》中所称赏推举的词人如李后主、苏东坡、纳兰容若等,其词无一不真情流露、自然动人,都是“不隔”之作。为此他在《词话》第三十六则批评白石咏物词不如美成:“周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

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第三十九则中又言:“白石写景之作,如‘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因为他们作词皆喜在表面文字

辞藻.上下功夫,刻意追求婉曲文饰之美,使读者欣赏时常有“隔雾看花”之恨。所谓的“隔”,绝不是单纯指观看不清楚、描写不清晰、意象迷糊,或是细节不真实,而是达不到“语语都在目前”的境界。“语语都在目前”,即是作感性直观。笔者从禅宗语录中找出若干证据,以证明“语语都在目前”的提法其实来自禅宗。但

禅学作为中国人的创造,完全是道家化了的佛学。准确地说,审美境界论的真正思想来源是道家的.道论,它的深层含义就是宇宙本体的呈现,是心物相遇。(摘编自周栋《<人间词话>的道家思想探微》)材料二:4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

物。”可以看出这些观点都没有摆脱庄子思想的影响。庄子的自然观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回归自然天性,取消自我,即“无我”;二是超脱人生世俗的樊篱,了解宇宙变化真性,寻求“真”,即天人合一,超旷逍遥。所谓“无我”,是指诗人对自我的超越,把我视为万物中的一物,对它物没有任何欲求,从而使所创造

的意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追宗寻源,“以物观物”的渊源在庄子那里。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可视为“以物观物”的一种表达,更重要的是庄子所谓的“道”也是“以物观物”的思维方式。道家之道存在的一大特点是恍恍惚惚、浑浑沌沌、若有若无、亦明亦暗,表现在物

我关系上是物我不分,或物我两忘,在心理上泯灭了物我界限,我已化进了自然中去,无我私我欲。庄周梦蝶的寓言,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特点,即:“吾丧我”,“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所谓“丧我”,就是丧失了世俗的自

我,消除了我对万物的欲望:所谓“万物与我为一”,就是我与万物为一体,成为万物中的一物,即观物的人“物化”。这正是“以物观物”的表现方式。“以物观物”既然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那么“无我之境”也必然是道家的哲思审美境层。因此,“无我之境”乃是指审美主体“我”与外物“无利害之关系”,审美时“吾心宁静之

状态”全部沉浸于“外物”之中,达到了与物俱化的境界。如陶渊明《饮酒》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元好问《颖亭留别》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表达了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淡远静穆的景物之中,从而创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

。这种“无我之境”不是无感情、无个性的境界,而是一种对“无利害之关系”的外物静观而产生的物我浑化的“优美之境”。王国维对陶渊明《饮酒》43一篇较为偏爱,在其“无我之境”及“‘隔’与‘不隔’”的论述中均提及此诗,且列为佳品。(摘编自王劲松《<人间词话>无我之境的道家文化阐述》)材料三:梓庆削木为

鎵,鈹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日:“子何术以为焉?”对日:“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鎵,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

成见鎵,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节选自《庄子●达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篇作品想要实现写景写情“语语都在目前”,需要诗人扫尽一切阻隔,把自己深入到事物当中进行审美观照。

B.王国维赞周美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得荷之神理,在于他咏物时真情流露、自然动人。C.梦窗诸家写景虽格韵高绝,然读者欣赏时常有“隔雾看花”之恨,主要原因是作者在表现物我关系时物我不分。D.对于物

我合一的“无我之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进行的深入阐述,折射出道家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4A.庄周梦蝶的寓言,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道家之道在物我关系上的表现,即在

心理上泯灭物我界限,达到无我私我欲的审美境层。B.道家的“天人合一”指我与万物为一体,成为万物中的一物,即观物的人“物化”,达到无利害、无感情、无个性的境界。C.王国维提出的“不隔”与“无我之境”的理论,虽然在内涵上存

在着差异,但都强调了诗人能将自我深入到自然事物中去。D.庄子借梓庆的故事说明,人只有忘掉“庆赏爵禄”“非誉巧拙”,才能达到“无我”之境,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3.王国维指出诗歌意境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下列诗句中,最属于王国维所说“无我之境”的

一句是(3分)A.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作。C.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D.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4.请根据材料,简要推断“有我之境”的内涵。(4分)5.王国维认为“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是“不隔”之句,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

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

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45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

分析,认真推敲。(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

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C.归因错误。依据材料一“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主要原因是作者在表现物我关系时物我不分”错,“物我不分”是一种不隔的状态。故选:C。(2)B.依据材料二“这种‘无我之境’不是

无感情、无个性的境界,而是一种对‘无利害之关系’的外物静观而产生的物我浑化的‘优美之境’”,“达到无利害、无感情、无个性的境界”错,原文的“无我之境”不是无感情、无个性的境界。故选:B。(3)A.“自在飞花轻

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自在”“愁”是作者主观情感的直接表现。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我”将孤独的情感投射外物之中,将春寒袭人、夕阳西下、杜鹃啼血这些凄凉的景象集中在一起。C.依据材料二“‘无我之境’乃是指审美主体‘我’与外物‘无利害之关系’,审美时‘吾心宁静之

状态’全部沉浸于‘外物’之中,达到了与物俱化的境界”,“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符合“无我之境”。D.“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作者将自我的愁苦心境,移落到客观景物“篱46菊”“渚莲”之上。故选:C。(4)依据材料二“庄子的自然观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回归自然天性,

取消自我,即‘无我’;二是超脱人生世俗的樊篱,了解宇宙变化真性,寻求‘真’,即天人合一,超旷逍遥。所谓‘无我’,是指诗人对自我的超越,把我视为万物中的一物,对它物没有任何欲求,从而使所创造的意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与“无我”相反,“有我”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和在写作过程中,不能超脱人生世俗的藩篱,不能物我各自独立,所创造的意境不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它物有欲求。(5)依据材料一“所谓不隔,就是指诗人以艺术思维的方式来进行审美观照。诗人扫尽一切

雾障阻隔,把自己深入到事物当中。如是,观景则明晰清真,观情则深切动人,写景写情,则‘语语都在目前’……从中可看出王国维的不隔观:一篇作品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应该真实、生动、自然,都需要作者本身具备真挚的情意,这样才能做到言情真切,写景鲜明和文

辞自然的统一,如此才能令读者真正领会感知作者状写的情与景”,作者选取菊、东篱、南山等意象,描绘出一幅人闲逸而自在,山高远而静穆的画面,“都表达了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淡远静穆的景物之中,从而创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把自己深入到自然中的一景一物当中,创造出天(自然)与人合一、物我两忘的

境界,“超脱人生世俗的樊篱,了解宇宙变化真性”,审美主体“我”与外物超脱人生世俗的樊篱,无利害之关系,“才能令读者真正领会感知作者状写的情与景”,感知诗人已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生命在那一刻达到完美的境地。答案:(1)C47(2)B(

3)C(4)①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物我各自独立,界限分明;②在写作过程中,受利害关系的影响,不能超脱人生世俗的藩篱。(5)描写对象:作者选取菊、东篱、南山等意象,描绘出一幅人闲逸而自在,山高远而静穆的

画面;描写态度:把自己深入到自然中的一景一物当中,创造出天(自然)与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个人情感:审美主体“我”与外物超脱人生世俗的樊篱,无利害之关系;读者感受:能真正领会作者状写的情与景,感知诗人已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生命在那一刻达到完美的境地。【点评】阅读社会科学

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

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材料一:戏曲改良要求的提出早于五四。戊戌维新失利后,社会维新派归因于民智不开,鼓吹时事新戏以启迪民心。1904年柳亚子为陈去病、汪笑侬主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所写发刊词直接祭出“戏剧改良”旗号,企盼“民智大开,河山

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一时应者云集,形成风潮。为了增强宣传效果,于48是借鉴西方话剧的所谓长于演说。新文化主帅陈独秀1904年呼吁戏曲“采用西法:戏中夹些演说,大可长人见识”。戏台上逐出现许多脱离剧情议论时事的“

言论老生”“言论小生”,直接对社会发言,而穿西装、旗袍扯四门唱西皮、二黄的怪诞形式屡见不鲜,诞生出许多不古不新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怪胎。后来欧阳予倩批评改良新戏说:“他们的言论都是即兴的。因此不可能有什么标准。

高兴起来就完全不顾剧情,大放厥词,把其余角色僵在台上,说完一通再来做戏,最初是为了宣传革命,后来就成了演员自我表现……像顾无为、潘月樵就往往说得很长而词句不通,有时前后矛盾……不久观众也就厌倦了。”加之加装电灯和机关布景的新式戏台蜂起,演出中不乏以时装和舞台设备的光怪陆离来取

悦观众,造成罢花一现式的轰动,终究短命。改良新戏就在这样的哄闹声中很快走向失败,连一出剧目也未保留下来。其中有价值的是欧阳予倩的京剧探索。欧阳予倩从演改良新戏转为演改良京剧,带着新文艺的想法、用自己的办法去改造京剧。他认

为戏剧是综合艺术,而以剧本为统领。“戏剧者,必综文学、美术、音乐及人身之语言动作,组织而成。有其所本焉,剧本是也。”“演剧者,根据剧本,配饰以相当之美术品(如布景衣装等),疏荡以适宜之音乐,务使剧本与演者精神之一致表现于舞台之上,乃可利用于今日鱼龙曼衍之舞台也。”因而他坚持自己编剧,

并且坚持一定要按照剧本演出,这就使他的戏不同于当时众多的幕表戏之随意。他还注意克服旧戏结构松散、缺乏一盘棋精神的毛病,例如他编演红楼戏,“虽然是照着二黄戏编的,却是照新戏分幕的方法来演,因为嫌旧戏的场子太碎

,所以就把许多情节归纳为一幕来做,觉得紧凑些,而且好利用布景”,另外“非常注意配角”,“不专求一人出风头,要注意整个的平均”。由舞台价值方面衡量,欧阳予倩可说是有效推行戏曲改革第一人。(摘编自廖奔、刘彦君《百年“戏改”》)材料二:49时装戏在上海京剧舞台的流行,引领了反映现实的剧目的编

写和演出。与此相应,观众对戏中角色的扮相“像不像”与舞台背景的设置“真不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京剧中男旦演员的化妆而言,以往只是在脸上抹点胭脂,整体给人的观感与所扮演的女性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

在上海,由于洋行林立,资讯发达,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都能了解与购置,从而为海派京剧演出追求“求真写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派京剧的男旦演员冯子和为了使所扮演的旦角面部更俊俏,“用锅胭脂(眉膏)加深眼圈,把传统的一字眉改画为柳叶眉

,把清末盛行的点唇樱桃小嘴,改成用胭脂板(口红)涂抹整个嘴唇,增强了女性的自然美”。并用日本进口的最新化妆品进行化妆,整体塑造成更仿真的女性形象,因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梅兰芳看后认为,“南方旦角的贴法似乎更为好看……回到北京,就在眼圈

、片子方面已经开始有了新的改革”。并据此排出《孽海波澜》《生死恨》《一缕麻》等时装新戏,对传统旦角妆扮进行了贴片子、画眼圈的改革,进而带动整个京剧女性人物扮相的创新改善,给人一种更贴切的真实之美。求真写实的理念不仅促进了京剧化妆术的演进,也促进了京剧舞台演出的变革。传统京剧在舞台表演上追

求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舞台道具极其简单,往往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后面挂一幅帐幔,边上有两个门,用门帘遮挡。舞台上再没有其他东西。如演员需要演爬山,便临时搬上几张桌子搭起来虚拟为山。观众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这一方面是中

国传统京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京刷在经营舞台布景上的简陋。海派京剧受新理念的驱使,首创拟真布景道具的运用,使观众能在看戏时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海派京剧的著名演员欧阳予倩回忆道:“上海的舞台第一个大规模用布景的就是新舞台……他们的布景最初是完全仿效日本,他们

派人到日本去……聘了一个布景师和一个木匠,又照日本造了转台,因此演戏的形式也就跟着变了……他们的办法,在当时正算一种大50改革。”这种仿真的舞台布景的设置,实物道具的上台应用,以及力求真实的舞台表演,使观众看戏从完全的虚拟化领悟转变为设身

处地的感受,心灵感触的深度和审美欣赏的效果自然大大强化了,演新戏的受欢迎程度也就更加水涨船高了。(摘编自陈伟《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

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号,并且希望借鉴西方话剧的演说。B.受到冯子和对旦角面部化妆的启发,梅兰芳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使得这些角色更富有真实之美。C.注重剧本作用、凝练戏剧情节和平衡舞台角色使得

欧阳予倩的改良京剧获得了一定的舞台价值,成为有意义的戏曲改革。D.海派京剧仿真布景道具的运用,改变了此前观众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的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戏曲改良的时代背景并非五四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才是那些被改良的新戏陆续登上舞台的时代背景。B.和维新派提倡的改良戏曲的立场完全不同,欧阳予倩主要是带着新文艺的想法按照自己的办法对京剧进行了改良。C.世

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是海派京剧演员在“求真写实”的理念下能够对旦角的形象进行成功改良的必要条件。D.材料二分别引用的梅兰芳关于改变传统男旦形象和欧阳予倩关于仿真舞台背景的话,提高了论述内容的可信程度。51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各项中最不可能是社会维新派所提倡的时事新戏的一项是()A.《新罗马》B.《二十世纪新茶花》C.《民国万岁》D.《曾公平逆》4.请将材料二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5个字。(4分)5.同样是对舞台设备进行改良,材料一中的改良新

戏失败了,但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却深受欢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

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

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1)A.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号,并不是为了“增强宣传效果”,而是启迪民心。B.不是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D.“传统京剧在舞台表演上追求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舞台道具极其简单”“国

传52统京剧在经营舞台布景上的简陋”来看,以前的观众并不是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想象具体内容。故选C(2)B.曲解文意。依据原文“欧阳予倩从演改良新戏转为演改良京剧,带着新文艺的想法、用自己的办法去改造京剧”

,并没有说“和维新派提倡的改良戏曲的立场完全不同”。故选:B。(3)D.(《曾公平逆》讲述的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事。与社会维新派所提倡的时事新戏不符。)故选:D。(4)依据原文“求真写实的理念不仅促进了京剧化妆术的演进,也促进了京剧舞台演出的变革”,求真写

实促进京剧化妆术演进和舞台演出变革。(5)①依据原文“戏台上逐出现许多脱离剧情议论时事的‘言论老生’‘言论小生’,直接对社会发言,而穿西装、旗袍扯四门唱西皮、二黄的怪诞形式屡见不鲜,诞生出许多不古不新不中不西不土

不洋的怪胎”“加之加装电灯和机关布景的新式戏台蜂起,演出中不乏以时装和舞台设备的光怪陆离来取悦观众,造成罢花一现式的轰动,终究短命”,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使用光怪陆离的设备来取悦观众,失败在“怪”上。②依据原文“并用日本进口的最新化妆品进行化妆,整体塑造成更仿真的女性形象,因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

欢迎”“这种仿真的舞台布景的设置,实物道具的上台应用,以及力求真实的舞台表演,使观众看戏从完全的虚拟化领悟转变为设身处地的感受,心灵感触的深度和审美欣赏的效果自然大大强化了,演新戏的受欢迎程度也就更加水涨船高了”,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的

改良重在求真,通过“真”打动了观众。从观众真实需要和审美欣赏效果出发的改良才能成功。53答案:(1)C(2)B(3)D(4)求真写实促进京剧化妆术演进和舞台演出变革。(5)①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使用光怪陆离的设备来取悦观众,失败在

“怪”上。②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的改良重在求真,通过“真”打动了观众。③从观众真实需要和审美欣赏效果出发的改良才能成功。【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

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