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单元测评含解析.docx,共(11)页,101.60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2296da71ac95ddf306e2e8e778c6c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含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
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自尊自重,也是尊重他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己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
》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
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
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
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
”“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这启示人们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摘编自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
汲取人文精神养分》,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思想中的“仁”这一概念有丰富的伦理含义,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核是敬。B.在塑造人品方面,儒家思想要求人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臻于至善之境。C.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进行转化和发
展,以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D.正因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伟大的。答案B解析A项,原文中是“礼的精神内核是‘敬’”,并不是“仁”。C项,我们要转化和发展的是“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D项,以
偏概全,“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只是原因之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立论基础,论证了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B.文章援引《论语》记载的孔子家马
棚失火的故事,说明了中华文化很早就确立了人本理念。C.文章关于自然观的论述中,将中西方观念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D.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答
案C解析“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曲解文意,目的应是论证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而非突出中西方哪个更优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可以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B.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
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使得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相得益彰,这符合时代的要求。C.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而庄子却不一样,他认为世间所有生命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D.天地人三才之道,同时强调人和自然的重要地位,其中人道顺从天道的主张对当今社会发展更有意义。答案
C解析曲解文意,孟子所说的亲人之爱、人类之爱、万物之爱并没有等级差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2020课标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
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
对此进行深刻反思。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
长篇非虚构作品?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
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
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
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
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
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
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年5月13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
,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
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
撼效果。答案D解析D项,“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错误,原文“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选项曲解文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
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
、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答案D解析D项,根据原文“因
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可知人类所关注的是新冠疫情,并非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问题,换言之,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问题,只是作家关心的问题。选项错误。6.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
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②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
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2020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
没把我气死。父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
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
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
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
经失传了。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
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老董说,咱们看秋去。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
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你爷爷那次带了
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我问,橡碗是什么呢?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
这壳子就是橡碗。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
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
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有删
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
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稀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
用武之地。答案C解析C项,“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错误,前文是老董看橡树,心情沉重。由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可知,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借松鼠的动作引出老董对“橡碗”作用的叙述;是为了让“我”明白如何去用心搜集修复古籍的原料;为“我”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做铺垫,
而非借此烘托“老董的童心与快乐”。故C项错误。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
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
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
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
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
余家。(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
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查;
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辨析出四个选项的差异,排除干扰项。本题句子停顿差异有三处。看第一处差异(战胜之名),“名”为“名声”之义,应放在“战胜之”的后面,充当宾语,据此排除D项。A项,根据文意,鲁国国君任用吴起,是抛
弃卫国,故“弃卫”后应断开,排除A项。B、C两项的差异在“则是”处的断句,“则”为副词,一般要在其前停顿,故排除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
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
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三晋”是战国时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合称。春秋末,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各立为国,史称“三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
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
害,于是逃往楚国。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错误,原文是吴起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满,而不是对“公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
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参考答案(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体旁并伏在尸体上。解析本题考
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相对简单,包括考查判断句式、虚词、重点实词等。(1)关键词:第一个“乃”是副词,表示肯定,就是。“所以”,表原因。第二个“乃”,表顺承,才。“弗”,不。“如”,比得上。(2)
关键词:“走”,跑。第一个“之”,动词,往,到……去。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他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鲁国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
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替士兵们分担
劳苦。有个生了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吮吸毒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于是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
任命他担任西河太守,来抗拒秦国、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险要壮美,这是魏国的宝贝啊!”吴起回答说:“先前殷纣的领土,左到孟门山,右到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
南面,因为他不施德政,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势的险要。”武侯说:“好。”吴起做西河守,有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
我跟你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交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
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国的公主,却嫉妒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去了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各诸侯国对楚国的强大
感到忧虑。原来楚国的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体旁并伏在尸体上。攻击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
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0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
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
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答案A解析A项,由诗歌题目《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可知,陆龟蒙写这首诗的原因
是皮日休抱病在家,给陆龟蒙写了一封信,陆龟蒙回信以示酬和。由此可见,皮日休与诗人陆龟蒙互通书信,唱和诗歌,故“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1)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
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2)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以一
个“夫”字领起,抒发个人“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感慨的句子是:“;。”(2)《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的句子是:“,。”(3)《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答案(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2)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近来,5G热度逐步攀升。5G,又称为第五代
移动通信系统。如果说3G让人们跨入了互联网门槛,能够在网络上地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4G刺激了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即时消息、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在线视频
和在线游戏等等应用;那么,5G则带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全景视频、虚拟现实等等都将不再是电影里的虚构。5G网络具有速率极高、容量大和时延极低三个特征,()5G牵动着许多企业的神经,足以改变移动通信产业的格局,甚至关及国家利益,如此,因而,许多国家包括各
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我国自成立“IMT-2020推进组”以来,5G建设持续快速推进,目前建成了金球最大的5G试验网,而华为的多项关键技术已被采纳为5G国际核心标准,中国成为的5G领跑者。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游刃有余遍地开花举足轻重名不虚传B.随心所欲遍地开花不可或缺当之无愧C.游刃有余层出不穷不可或缺名不虚传D.随心所欲层出不穷举足轻重当之无愧答案D解析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随心所欲:
一切都由着自己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第一处和后面“处理……媒体形式”搭配,应选“随心所欲”。遍地开花:形容好事情到处出现或普遍发展。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第二处强调连续不断,应选“层出不穷”。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不可或缺:
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第三处从所处地位而言,应选“举足轻重”。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须感到惭愧。第四处从领跑者来说,应选“当之无愧”。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用户可以获得光纤般的接入速率
,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B.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用户可以获得“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光纤般的接入速率。C.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实现“信
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D.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答案C解析主语一致,并列短语与前面三个特征的照应,由具体功能到宏大愿景的内容逻辑。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B.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C.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
领者。D.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答案A解析“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不是包含关系;“纷纷”应放在“在”之前;“抢抓”与“先机”搭配,“占领”与“制高点”搭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天上的星星,如果用望远镜看,数以万计、亿计。如此多的星星,①?对一些较亮的星星,古人已起了专名,如天狼、老人、大陵五、天津一等等。每个星座里较亮的一些星星又有一个以希腊字母标记的名字,那是按照星座内星的亮度顺序,配上相应的希腊字母,并
②,来当成星的名字,像天狼星就是大犬座α,大陵五是英仙座β,天津一是天鹅座γ。在一个星座内,一般来说,α星比β星亮,β星比γ星亮,依次类推。但是,③,譬如,猎户座β星就比猎户座α星亮一些。这种用希腊字母命名的方法是于17世纪初提出来的,那时候唯有靠肉眼来估计
星星的亮度,不如后来用仪器测定准确,所以把星的亮度排列顺序颠倒了。参考答案①(我们)怎样称呼它们呢(我们怎么给它们起名呢)②加上星座的名字③倒过来的情况也有(也有字母顺序与亮度相反的情况)21.下面是我国地面站与“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
通讯过程的示意图,请据此转写一段文字介绍地面站与“嫦娥四号”之间的通讯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不超过80字。(5分)参考答案地面站遥控中继星“鹊桥”,“鹊桥”通过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实现与着陆器、
巡视器的信息传递,再将收集的信息通过对地数传传到地面站。(内容3分,表述2分。超出3字扣1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当仁,不让于师。——孔子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诗歌《生与死》
,绿原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此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前提是准确理解两句话的含意,审题立意的关键是把握两句话的内在联系。孔子的话的意思是,在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时,即使是对自己
的老师,也不能谦让。诗歌《生与死》中的话容易理解,它强调的是“不与人争”。将两则材料联系起来分析,可知孔子的话强调的是“不让”,诗歌强调的是“不与人争”。这样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就确立了。学生在作文时应
兼顾两则材料,辩证分析“不让”与“不与人争”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立意点。例文争与不争,智慧其中争,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理由;不争,是人对待生活的淡然态度。争与不争,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争,似乎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生物必备的能力:植物要发
芽、生长,就要与其他植物争空气、阳光、水分;动物要发展、壮大,就要与其他动物争领地、水源、食物。“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成了这个世界中生物的真实写照。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是相对的,这种不争是生存的智慧,当然也是争的最高境界。不争,不是逃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旷达胸怀,是
一种博大包容。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晚清重臣、洋务运动健将张之洞在科举考试中考中探花。按理说,名列三甲的成绩已经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但张之洞很是沮丧。他认为自己应该独占鳌头。但张之洞也不是处处都要“争”,在为人处世上,他曾经评价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
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彰显了人生的智慧:争,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选”的人生信条;不争,是内敛孤傲、不染杂尘的人生境界。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人没有争诗坛“老大”
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争中为唐诗的辉煌贡献着各自的力量。不争,是从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一生都在“争”:一场大战,越国亡国,勾践到吴国为奴;随即,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一战雪耻
。“争”,关系到了生存。争与不争,不是随机选择,而是要考虑面对的境遇:争,不是皆争、乱争、必争;不争,不是放纵、胆怯、逃避。桉树因为“争”而成为干旱地区首选的树种,它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各种养料,即便是营养过剩,还要不停地吸收养分。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争”,造成周围树木死亡,甚至地
下水干涸。于是,人们不得不忍痛割爱,砍伐桉树,种植其他树种。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它们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海葵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在身体表面分泌一种黏液,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小
丑鱼与海葵的“不争”,使得它们更加快乐地生活。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所以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又说“当仁,不让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