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测评含解析.docx,共(10)页,83.80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2fb436bd9727b5f1150e3dc726d42c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
、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
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
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
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
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
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20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
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
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
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
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
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
费需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A项,由文本第二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选项中,“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过于绝对;C项,“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错,由文章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
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可知,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相反;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错,由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无须考虑”过于绝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
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错,属于对观点分析不当
,结合第五段内容,可知文章末段阐释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且根据文段中“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可知,选项中“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那些认为现
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
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观点和逻辑推断能力。D项,由第五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
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可知,D项前句判断正确,“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2020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
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
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
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又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
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
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材料三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
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
取了这一教训。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
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代信息网络、5G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助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4.0”过渡的基础设施。(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4.0”》,《参考消息》2020年6月6日)4.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基建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是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之一。B.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
的基础设施体系。C.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D.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
渗透率下降的挑战,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答案B解析B项,“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错误,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首先,由材料二第三段“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
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可知,文中只是说“基础设施体系”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应进行战略性调整,且“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而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其次,由原文“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
来,服务长远”可知,选项无中生有。B项错误。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
的大趋势。B.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C.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今年所以采取审慎的经济措施,不再匆忙
将资金注入经济,是因为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D.2020年我国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目的是保障城市就业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答案A解析A项,“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错误,由材料
二第二段“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可知,是“深刻洞察和把握”,而非“改变”。故A项错误。6.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
案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了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铁匠铺马宝山①那时候,冯氏铁匠铺没名。冯铁匠不打钉,不造镰,不锻钎,不铸犁。冯铁匠专给驴马骡挂掌。冯铁匠最拿手的是使马绊子。客家要挂掌,牲畜拴到冯氏铁匠铺门前的木桩上,冯铁匠手端半瓢苞米粒儿送到牲畜嘴边,另一只手在它身上搔痒。那生灵
嘴里吃得香,身上搔得舒服,却不防被冯铁匠猛地一个绊子按倒在地,膝头压住脖颈,从腰间抽出一节绳索在四蹄上结了死扣。接着刮蹄、配掌、挂钉。牲畜的主人一袋烟还没抽完,冯铁匠的活利落脱手了。那新挂掌的牲畜站起身抖出一身的威仪,四蹄生风,踏出一路清脆。②
多烈的马、多倔的骡,冯铁匠只要一个绊子,就没有绊不倒的。③冯铁匠从小练就一条神腿。④小镇南街建起一座炮楼,里边住着四五十个皇协军和一小队日本鬼子。小鬼子队长吉田喜欢摔跤,炮楼里几十号人摔个遍,没对手就到小镇街上找。见到身强力壮的汉子就拦住:“哟西
,摔跤的有……”不管人家愿不愿意,扯着胳臂就摔。赢了,叉开腿一站,让摔输的人从他胯裆里钻过去。⑤一天,吉田在冯氏铁匠铺门前拦住一个乡下汉子摔跤。赢了又要叫乡下汉子钻他的胯裆。乡下汉子不从,被吉田一阵踢打。这时冯铁匠走过来问
吉田:“摔输了就钻胯裆?我替他钻!”说完趴下身子从小鬼子的裆下钻了过去。在一片唏嘘声中,冯铁匠慢慢站起身,立到吉田面前,煞了煞腰带,拽住他的胳膊,脚下猛地一个绊子,将吉田啪地摔倒在地,扶起来连着又使两个绊子,摔得小鬼子吉田鼻青脸肿,赢得满场喝彩。冯铁匠抱住膀子叉
开腿,做出让吉田钻裆的架势儿。在冯铁匠淋漓的大笑声中,吉田脸上憋出猪血似的紫红溜出人群。⑥几天后,小鬼子吉田从保定城请来一个叫大雄的摔跤手。听说大雄在入伍前是日本北海道的职业摔跤手。大雄与冯铁匠要一决雌雄。⑦场地就圈在铁匠铺门前。第一
回合摔了个平手,都摸了一下对方的招式。第二回合,冯铁匠输了,第三回合冯铁匠也输了。又摔两跤,冯铁匠的那条神腿都没用上。吉田拧出一脸淫笑,逼冯铁匠去钻大雄的胯裆。大雄摆手不让,要冯铁匠喊一声“日本万岁”就饶他。⑧冯铁匠额上青筋暴突,忽然从墙角抱过一个石磙,将
一条腿搁在铁砧上,双手高举石磙,“咔嚓”一声,砸断了那条神腿,晕厥倒地。⑨大雄脸上一阵抽搐。吉田令人打来一桶冷水,泼醒冯铁匠仍逼他喊“日本万岁”。⑩此时场上围观者众,极肃穆,肃然盯住冯铁匠拖着鲜红如旗的腿,一步一步爬到大雄面前。大雄退一步弯下腰欲将这位铁汉子扶起来
,却被冯铁匠一手甩脱。大雄又后退三步,摘下军帽深深地给中国的这位铁汉鞠了一躬,然后拉着吉田慢慢退出人群。半年后,冯氏铁匠铺又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震得满街铿锵。冯铁匠单腿独立,站在铁砧前,打钉,造镰,锻钎,铸犁。炉火纯青,映得冯铁匠通体紫光。(有删改)7.下列对小
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主体用顺叙的手法叙述冯铁匠和日本鬼子吉田、大雄之间的故事,冯铁匠的形象立体而感人。B.小说中大量使用短句,铿锵有力,节奏分明,使读者从语势上感
受到小说富有震撼力的主题。C.第③段独句成段,紧承上文,进一步突出冯铁匠的神腿,衬托出下文他砸断腿的决绝的勇气。D.大雄被“围观者众,极肃穆,肃然”的情形所震慑,于是鞠躬,然后“拉着吉田慢慢退出人群”。答案D解析D项,“被‘围观者众,极肃穆,肃然’的情形所震慑”错,应为“被冯铁匠的行为所震撼”。8
.小说在高潮中着力刻画了冯铁匠的哪种性格品质?主要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第一问:突出他为保民族气节而不惜牺牲自我(大义凛然的爱国精神);为了维护民族气节,冯铁匠用石磙砸断自己的神腿,晕厥过去。(2分)(答“爱国”或“民族气节”即可给2分)第二问:①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用“抱”“举”“砸”“爬”等一系列动作来塑造冯铁匠的形象。(写“神态描写”“场面描写”不给分)(2分)(指出手法给1分,分析1分)②侧面衬托:用大雄“脸上一阵抽搐”“后退三步”“摘下军帽深深地给中国的这位铁汉鞠了一躬”以及场上“
围观者”的“极肃穆,肃然”侧面烘托。(2分)(如写“正侧面结合”也可酌情给分)9.小说反复铺陈冯铁匠的“神腿”之“神”,可文末不仅“神腿”败了,冯铁匠还亲手用石磙砸断了它,像这样看似“矛盾”的构思文中还有多处,请另外找出两处并分别简析这样处理的好处。(6分)参考答案①失败和英雄
(或者单腿独立的铁匠和顶天立地的中国铁汉)的“矛盾”。失败了的冯铁匠却是拥有高贵品格的真英雄,使冯铁匠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能引发读者思考,使情节富有变化,增强了小说的审美震撼力。②主动钻胯裆与宁愿断腿也不喊“日
本万岁”的“矛盾”。前者看似懦弱,与后者的刚烈矛盾,主动钻胯裆是敬重乡下汉子的骨气而为了保护他,后者宁愿残疾也不肯做有损民族大义的事,前后映衬,丰富人物形象,更能体现冯铁匠的大义凛然的爱国形象,突出赞美其民族
气节的主题。③文末从正面塑造“反面人物”大雄,塑造的人物看似“矛盾”。这样写既客观地揭示了“坏人也有好的一面”的道理,又烘托出冯铁匠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辉,使主题更深刻。(答出一点3分:明确内容2分,分析1分。写出两点即可,指出其他合理
处也可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
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
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
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
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
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
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年虽少”与“有奇才”对应,中间应断开;“王即不听用鞅”承前“听之”,中间不应断开;“举国而听之”
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应断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
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汤武”指商汤与周武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
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
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的表述与原文事实不符,原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惩罚太子本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参考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苟”,如果;“强”“利”,使动用法;“法”,效法;“故”,陈规;“循”,遵守。(2)“期年”,一年;“之国”,到国都;“初令”,新法。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君妾所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
来姓姬。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事奉魏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逢公叔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
王若不能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全国求贤,想要重整穆公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就向西入秦,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几天仍不知疲倦。景监问商鞅:“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国君?他特别高兴。”商鞅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他进言,他
就格外高兴。”孝公任用商鞅后,商鞅想要变法,孝公担心秦人议论自己。商鞅说:“行动上犹豫,搞不出名堂;事业上犹豫,建不成功绩。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商鞅
说:“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必依照古法。所以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桀纣不变旧礼,却遭到了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能非难,遵循古礼的人不值得称赞。”孝公说:“好。”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最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
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新法实行了十年,秦人非常满意,路不拾遗,深山里也没有盗贼,家家富裕,人人饱暖
。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斗,乡镇安定。于是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孝公派商鞅率兵攻魏。商鞅埋伏的士兵突然袭击,俘虏魏公子卬,并乘势攻打魏军,大胜回国。魏惠王屡次被齐秦打败,国内空虚,势力渐衰,恐慌起来,就派人说割河西地区给秦
以求和。而魏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后悔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商鞅破魏返秦,秦把於、商等十五邑封给他,称商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春日山中对雪有作杜荀鹤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牢系鹿儿防猎
客,满添茶鼎候吟僧。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散”“凝”二字准确凝练,将春雪时散时凝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B.颔联写春雪到来时的山中景色:岭梅似乎再次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也开始结冰。C.颈联“鹿儿”“茶鼎”可见诗人
情趣的高雅,身处山中苦寒之地,却闲适宁静、恬淡自适。D.诗歌尾联写春雪和春雨发挥了同样的作用,使得松间小路上的青苔又密密覆盖了一层。答案D解析D项,理解有误,漏掉了“好将”,诗句意思有所不同。尾联是说
,希望这春雪和滋润大地的春雨一样,发挥同等作用,使万物更加生机勃勃。15.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视听结合。霏霏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岀沙沙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雪落春山的场景。②巧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因雪而成的雾凇景观想象成梅
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新奇形象。③虚实结合。后两句由实入虚,希望春雪与春雨一齐发力,让万物早日复苏。④融情于景。通过春山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山中雪景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共6分,答岀三点即可得满分,答比喻修辞手法
也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其中“,”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景的诗句是“”。答案(1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
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
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
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遐想限制亢奋不已源源不断B.联想限制亢奋不已不绝如缕C.遐想制约兴奋不已不绝如缕D
.联想制约兴奋不已源源不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根据原文“有一个大坑
,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中“巧克力蛋糕”是人们日常所见,第一个横线处应用“联想”。“制约”,是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第二个横线处应用“制约”。“亢
奋”,极度兴奋。“兴奋”,振奋,激动。第三个横线处应用“兴奋不已”。“源源不断”,继续不断的样子。“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根据原文“更多科学数据”“传回地面”,第四个横线处应用“源源不断”。故选D项。18.下
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D.所以
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结合原文,空缺的主语应是“人们”,排除B项。A项虽然主语是“人们”,但后半句采用被动句,语气不流畅。排除A项。D
项,结合下文“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月球的正面”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B.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
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C.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D.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的语病是表意不明和主宾搭配不当。“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表意不明,排除B项。“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主干提取为“历史是深坑”,主宾搭配不当,排除C、D两项。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②密切相关。如果花芽
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③,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答案示例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第①
处,根据前后语境进行推测,前面是“先开花后长叶”,后面是“花叶同时生长”,此处应该填“有些先长叶后开花”;第②处,根据后面语境“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推测,“与……密切相关”的是“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第③处,分号前是“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
低……则先花后叶”,横线后“则先叶后花”,判断此处应该填“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
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
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答案示例①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②4月24日③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④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⑤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在仪式上公布。四、写作(60分)22.阅读
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有位诗人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蔚蓝色的原野;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连绵的群山。”阳光照在脸上,温暖留在心里。这个世界的美丽与感动就像太阳,虽然有时候会被乌云
遮住,但是她存在着,永远把我们的道路照亮。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材料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诗人的诗句写了包括“太阳”在内的自
然之物对人的重要性;第二层,进一步阐释“太阳”的内涵,“美丽与感动就像太阳”,并说明它的永恒性。这样看来,“太阳”应该是作文的话题。在文中“太阳”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分析“太阳”的特征——珍贵、纯净、明亮、多彩、温
暖、导向、不停地散发光与热,可象征自由、圣洁、纯粹、光明、希望(乐观、自信)、多彩的生活、爱、理想、奉献等美好的事物,从而表达赞颂之情。例文散落在诗词间的阳光于清冷的午夜手执诗卷,一首首诗词犹如一缕缕阳光,给我温暖,让我感动、痴狂
。那诗词间或踯躅或轻快的跫音,破空而来,真切得让人迷茫。诗词是有温度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明明是如此地忧伤,心已经泛痛,我却热泪拋尽;明明是冷清似月光,我却轻嗅到了阳光的味道。只因你的情意如此真切,纵相隔千年,那隐藏不住的感叹仍令世人倾心。一位诗人说,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他如此地追求阳光的感动与温暖,可见也是一个痴情之人。而我却在这些凝聚了诗人千年时光的诗词间寻求到了那一束温暖。诗人灵魂的絮语凝聚在平平仄仄的音节里。在清冷的午夜,世界褪去了浮华的伪装,在
厚黑学与养生学中执着的人们也已安睡。我轻抚着这温暖立体的文字,聆听灵魂的絮语,仿佛金色的阳光拥抱着我,我不能不感动。我看到蒹葭苍苍的河畔,氓焦灼迟疑的明眸里,飘逸着伊人遥不可及的倩影。我听到荒废的沈园里,
陆游的一声轻叹“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一段缱绻的情怀终成悲剧;而报国的壮志,也被冰冷的现实压抑在了“铁马冰河”的梦里。午夜的阳光透过心血、悲伤,甚至绝望折射而来,他们在文字的田埂上真实地行走,泪水打湿了远古的书页。浮世的轻烟掩盖不了人生的迷茫,生命的繁
华挣脱不了宿命的惩戒。“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你是人间的过客,满心惆怅,满目凄凉。你“不是人间富贵花”,却似“万里西风瀚海沙”,故此,你超脱了富家子弟沉沦的苦海,把一腔才情、满腹诗意都赋予千词万绪。于是,我翻阅诗词
仿佛翻阅你的慨叹:“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那词中渗露出的点点阳光是你对平淡生活的真实追求,也温暖了我不停轻颤的心。回望现实,诗词——这种极纯粹的文字像极了戈壁滩上的阳光,被胡杨阻挡着,被凸凹的沙丘、大地的裂缝吸纳着,藏匿着,被广袤的戈壁“无以伦比”地执掌着,而那些浅薄圆滑的
文字却如浓重的雾霾沉沉地压在人的心头。在这午夜时分,有多少文学家沉浮在黄金的梦里,把灵魂放逐到荒野,诗歌这个老者已是步履蹒跚。散落黄卷古籍中珍贵的阳光,纵是千年也耀人眼睛。纵使我不能与你并肩而走,但而今我能凝望你踽踽独行的背影,抚摸你饱含深情
写下的诗篇,便已足矣。只因人生本就有黑暗和伤痛,而你们的诗词却如一束阳光,照亮尘世,穿透今世的“雾霾”,带给后人温暖。“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缕缕阳光游行在诗词中,轻吟着尘封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