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420 MB
  • 2025-04-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docx,共(14)页,1.420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223350a970681f506e59419007e1cf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

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通过教材所学

知识、史料及图片等,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影响知识点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理论体系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理论形成过程1、邓小平理论(1)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

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阐明问题: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意义:邓小平理论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4)地位: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拓展补充】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及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理论知识精讲目标导航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

题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提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即

学即练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该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

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即学即练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对邓小平的这备话理解正确的是①

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②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③要善于吸取一些失败国家的教训④只要反思过去,就能创造美好未来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1989年中共十

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解决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3)意义:“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

之源。(4)地位: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科学发展观(1)背景: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

势下的重大问题。(2)解决问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3)基本特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5)地位: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三)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中共十八大(1)召开:2012年,北京。(2)内容: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领导核心: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

中共十九大(1)召开:2017年,北京。(2)内容: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

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

行动指南。(4)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四)《宪法修正案》1、通过: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内

容: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3、作用: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

、完善发展。知识点02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经济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二)基建上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成就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三)精神上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四)文化上1、教育上,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2、文化上,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文化

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好声音。(五)军事上1、国防和军队改革(1)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2)作用: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

大进展。3、维护国家主权、安全:解放军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知识点03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二)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1、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

、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2、周边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3、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4、其他关系:中国同欧洲、拉美的关系也在相互增进了解和合

作中展开新的画卷。(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2、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

《巴黎协定》生效。(四)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1、倡议设立亚投行: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2、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

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3、影响: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六)启示1、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拓展补充】人类命运共同体(1)理论来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推

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中国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中国政府率先力行。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着

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2015年12月,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表明了中国正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即学即练3】2019年10月,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2019年11月5—10日,习近平出席并宣告第二届中国国际进

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这表明A.中国旨在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B.中国崛起并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C.中国进口贸易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D.中国政府成功化解了国际贸易壁垒【即学即练4】2001年,中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对全球贡献率为0.

53%;2015年,这一数字为24.8%;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A.初步形成点面结合的开放格局B.经济增长居于世界

首位C.经济体制改革提升经济竞争力D.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考法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及重大意义1、核心要义(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明确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

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能力拓展2、重大意义(1)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2)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角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3)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角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

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典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

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考法02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

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典例2】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

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A.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B.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D.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题组A基础过关练1.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经历了三

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打破了“个人崇拜”,第二次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打破了“所有制崇拜”。这三次思想解放A.都开始于党的中央全会B.体现了改革的渐进性特点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推动改革之路越来越顺利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战略构想提出的背景是()A.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3.下面是1978年至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

展的基本情况。这一状况表明.A.广西已经完成城乡一体化进程.B.国家对经济干预管理模式的强化C.改革开放增强了广西经济活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4.在研发经费方面,1987年日本是中国的近10倍;至2015年,中国比日本多2

5万亿日元,中国研究人员人数远超过日本。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据此可知,改革开放40多年来A.中国在科技上已经遥遥领先日本B.重视科技是中国奇迹的根

本原因C.我国在科技领域上取得巨大成就D.科技创新助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5.有学者认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A.中

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美国与中国的矛盾纠纷持续激化分层提分C.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彻底改变D.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题组B能力提升练1.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反映出A.我国已经完成了先进工业国的建设B.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

根本性转变C.我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新时代社会发展状况影响社会矛盾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矛盾判断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指明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

发展方向C.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D.与中共八大的矛盾判断保持高度一致3.截至2021年9月5日,近14亿人口的中国自武汉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到今天,共感染123181人,死亡5685人。3亿多人口的美国,共感染40761851人,死亡66546

3人,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美国不可复制中国抗疫奇迹。这一抗疫成效的不同主要是两国A.经济实力不同B.思想观念不同C.政权组织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4.如图为根据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平等发展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

展与进步》绘制的1990~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1/10万)示意图。这表明我国A.民众健康意识增强B.对外开放纵深发展C.医疗水平世界领先D.秉持人民至上理念5.1981年,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勇夺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

、收听了这一盛况。女排夺冠后,很快收到数万件海内外的贺信、贺电。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由此可见A.电视机在家庭普及B.女排精神激励国人C.排球运动推广全国D.体育强国梦想实现6.看图释史

长期以来,中国始终遵循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及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示意图(迄2018年)(1)看一看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交往和参与国际事务方面

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2)想一想上述图片反映出当前中国与世界交往中致力于构建怎样的国际关系?题组C培优拔尖练1.“南方谈话”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C.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2.1978-2017年,我国贫困人口规模及全国居民人可支配收入

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后A.脱贫攻坚任务取得全面胜利B.人均收人的提高减少了贫困人口数C.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巨大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3.从1957年开始,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广交会以

出口贸易为主,也做进口生意。对如表信息合理的解释是广交会出口成交一览表(1978-2011年部分年份数据)年份广交会年成交总额(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年收口总额百分比197843.3244.43%198044.0824.32%198556.7620.75%

1990113.4918.29%1995194.1213.05%2000286.0211.48%2005586.607.70%2011747.603.95%A.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B.中国掀起对外建交的高潮C.广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逐步下降D.改

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显著4.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娄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下列项中,符合该方案的是①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②大国协调、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③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周边国家关系④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理念”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2021年3月一组“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片在互联网上热传:一张照片是1901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强迫中国签下

《辛丑条约》时合影,一张照片是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平等对话的场景。参考快评:“两个辛丑年对比,中国早已‘换了人间’!”这种外交状况的变化反映了A.中国与美国外交分庭抗礼B.美国单边主义局面被打破C.国际关系趋向民主化发展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丝

绸之路连接亚洲、欧洲乃至非洲,得益于富饶的中亚楚河平原和中亚两河流域作为中转支撑。中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河水都注入咸海,使咸海的水位经常保持不变。……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土地资源是中亚地区两大优势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开发有利

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伴随咸海危机,源自咸海的荒漠盐碱沙尘暴严重影响了中亚地区对可再生能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咸海治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净化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转枢纽环境、建成绿色经济带

的基础工程。——摘编自徐海燕《咸海治理:丝纲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入点?》材料二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

事业。——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根据材料对古今丝路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