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共(4)页,21.5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1c36e81525a41565943ae2385f33da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射洪中学高2024级高一上期第一学月考试语文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李白是盛唐诗坛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表述不当,原文为“是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选项少了“之一”,改变了文意。故选
A。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由于热爱、仰慕那些著名侠客,他深谙剑术,所以具有了侠义风范”因果关系不当。原文为“青少年时期的李白就十分仰慕那些著名侠客,并且因这种热爱而深谙剑术,他豪放潇洒的性格特点或
与这种任侠思想颇有联系”,文中说的是或许有联系,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故选B。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说的是“李白一生都受政治理想的牵引,一生都未曾放弃建功报国的政治目标,他对仕途的执着也是他一生矛
盾思想的关键,而这种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极大”。A.意思是彼此相思彼此挂念,却不知相见是何日。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觉得情何以堪。描写的是相思之情,不符合材料三的论点。B.意思是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主要写诗人的一种孤
寂忧愁的情怀,不符合材料三的论点。C.意思是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描写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不符合材料三的论点。D.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诗
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表现了李白对仕途的执
着,符合材料三的论点。故选D。4.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体现材料中李白不受拘束、超脱世俗的自由精神。②“身登青云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句,体现李白热爱、尊崇自然,悠然自得,与自然相融的思想。③“霓为衣
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等句,写李白访仙境、见仙人,体现浓厚的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三段“他性格极具浪漫,当然这也与儒家思想的浪漫不乏联系。天生不爱拘束,也不屑权财”可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
体现材料中李白不受拘束、超脱世俗的自由精神。结合倒数第二段“李白在漫游期纵情山水时,对自然表达无限的热爱与尊崇……与自然融为一体,达物我合一之境界,将自己的思想精神放任于完全自由的境地,超脱尘世而悠然自得,其出世的倾向也有所
寻觅”可知“身登青云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句,体现李白热爱、尊崇自然,悠然自得,与自然相融的思想。结合倒数第二段“他飘逸洒脱、不拘一格、狂放不羁的性格也是道家思想的外化表现”“此外,李白求经访道,乐此不疲,寻仙觅天,津津有味,时常梦中访仙境,见
仙人,也是他飘逸灵越的思想的表现,即受道家思想影响至深”可知“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等句,写李白访仙境、见仙人,体现浓厚的道家思想。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C.“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说法错误。香雪并非爱慕虚荣
,她想在镇上的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体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可见女孩儿的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保留了纯真质朴,也不能说这是乡村文化的失落。故选C。6.①原句为短句,语言富有轻松明快的节奏感,适合表现香雪的心理。改句较为冗长。②原句运用排比句、感叹句,句式整齐,表意鲜明,增
强语势,富有力量。③改句将“大山”“月亮”“核桃”组成一个并列短语,强调的意味不突出。7.①人物纯美:香雪,天真纯洁、朴实自然,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②环境优美:小说描绘的山区景色,自然纯净,具有天然原生态的诗情画意。③语言清新:小说语言清纯
流畅,朴素自然,抒情意味浓厚。8.CDF。9.D(向前:以前)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
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可知,除了“越权进谏”外,还有其他原因。故选D。11.(我)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诗,作
歌来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因为”,于是写作(因此写作);“歌”,动词,作歌;“凡”,总共;“言”,字;每点各1分。)12.【答案】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②白居易创作的讽喻
诗常常流传到皇宫。③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参考译文:文本一:元和十年,我贬官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一位客人,夜里听见船上有弹琵琶的,听琵琶音调,铮铮然有京城曲调的韵味。问弹琵琶的人,原来是长安歌
伎,曾经向穆、曹二位大师学过琵琶,年长色衰,嫁给了一个商人。我命令手下人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弹完后,她面容忧伤。她述说了自己年轻时的欢乐生活,又说如今漂泊沦落,悲愁苦楚,四处漂流。我出京做官二年,心气和平,舒适安逸,受她这番话的触动,这天晚上才感觉
到了贬官的滋味。(我)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来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文本二:白居易,字乐天,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
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拜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
易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殿校理。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
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
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
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
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诏书下达,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治理州郡,追回诏书授任江州司马。1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A.“浩荡不凡的气象”错,全诗重在写“静谧”之景,写出“浩荡不凡”的
景象,理解有误。故选A。14.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一个“破”字,寓动于静,浮萍裂开,水面倒映出青山的影子;一叶小舟归来,船帮与水草摩擦、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②视听结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则着墨于听觉,小艇去来,水波开
合,草声微微,属于听觉描写。视听结合使其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表达了诗人对清静之境的喜爱。(每点3分,手法2分,分析1分)15.(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能开心颜(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
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拍案而起:形容十分愤怒。文中是对《琵琶行》“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的高度赞赏,“拍案叫绝”符合语境。第二空,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文中是说音乐突然停止,“
戛然而止”符合语境。第三空,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栩栩如生: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文中形容再现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绘声绘色”符合语境。第四空,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一般用
于否定句式,重在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比较。文中是把“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即相差悬殊的人混在一起来谈论,“相提并论”更符合语境。故选D。1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
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音乐比喻成铁骑、刀枪的轰鸣,表现了音乐的高亢、激烈。A.比喻,把雪比喻成梨花,表现边塞之雪的洁白、繁密、壮美。B.比喻,把雨比喻成牵丝不断的麻,表现雨的连绵不绝。C.拟人,水“护田”,山“送青
”,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D.比喻,把西湖比喻成西子,表现西湖的美丽动人。故选C。1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写琵琶女昔日在京城的情况,她昔日在京城色艺双绝、红极一时,这和被贬前的白居易在京城盛极一时
有些类似;“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都符合这个情况,可排除BC;c处是对二人相似遭遇和命运的感慨,只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符合语境,可排除ABC。故选D。19.B【解析】“耳机一戴,谁也不爱
”中的“谁”指所有人,是泛指。B项当中“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的“谁”是泛指任何人。而其他选项当中的“谁”都是特指。20.①戴上耳机就行了②应该把握什么“度”呢③“忍”并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