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15.12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11755e299d4ad69a829264028abaf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台州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地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2年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利用“中国天眼”在距离地球
2.8亿光年远的“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中发现一个巨大原子气体系统。完成下面小题。1.该原子气体系统位于()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从质量看,组成“斯蒂芬五重星系”的主要天体是()A.行星B.星云C.恒星D.卫星【答案】1.D2.C【解析】【
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原子气体系统距离地球2.8亿光年远。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由此可知,该气体系统位于银河之外,ABC错。银河系之外的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恒星系统统称河外星系,D对。故选D。【2题详解】从质
量看,“斯蒂芬五重星系”是一个巨大原子气体系统,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主要是氢、氦和微量的较重元素——构成的巨型球体,组成“斯蒂芬五重星系”的主要天体是恒星,C正确。星云是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构成的天体之一,
组成“斯蒂芬五重星系”的主要天体是不是星云,B错误。行星、卫星不发光、体积、质量较小,AD错误。故选C。【点睛】斯蒂芬五重星系是一个距离地球约2.8亿光年的星系群,其中各成员星系之间相互碰撞,数百万年来发出明亮的光芒。冰芯净积累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气候变化。马兰冰芯位于青
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下图为1888年-1998年马兰冰芯净累积量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3.太阳黑子数目变化的大致周期是()A.6年B.11年C.21年D.31年4.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
峰年多发洪涝灾害B.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与气温C.太阳活动谷年易发干旱灾害D.太阳活动谷年多现激烈天气【答案】3.B4.B【解析】【3题详解】结合所学和图表信息,太阳黑子数目变化的大致周期是11年,同时也是太阳活动周期,B正确、ACD错误
。故选B。【4题详解】表中信息无法反映太阳活动强弱与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和激烈天气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太阳活动的确会影响降水与气温,结合材料“冰芯净积累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气候变化”和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冰芯净累积量与太阳黑子数大致呈负相关,说明太阳活动
对气温和降水都会产生影响。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的影响:1、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特异性的反常气候出现的机率就明显地增多
;相反。在黑子活动的低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相对就比较平稳。2、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太阳活动会导致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因为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部吸收了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3、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活动会造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
暴现象。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地球的北极是地磁场的磁南极,地球的南极是地磁场的磁北极。磁暴一般发生在太阳耀斑爆发后20-40小时,它是地磁场的强烈扰动,磁场强度可以变化很大。它会使罗盘磁针摇摆,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到海上航行之船、空中飞行之机、甚至信鸽的飞翔。4、太阳活动对航天活动的影响:大耀
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2022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地区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是本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6.与巴厘岛相比,雅加达()A.烈度更弱B.震级更小C.震级更大D.烈度更强【答案】5.A6.D【解析】【5题详解】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9-41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
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此次地震在陆地上,震源深度10千米,因此位于地壳,故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6题详解】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有多个烈度,故B、C排除;雅加达离震中更近,因此烈度更强,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点睛】震级是地震大小的度量,是地震
释放能量级别的对数表示。它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的幅度计算得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高,表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采用的是里氏震级标准,这也是国际通用的震级标准。鲎(hòu)是地球上最
古老的物种之一,它躲过了地质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慢慢消失。下图为有清晰外壳的鲎化石。完成下面小题。7.发现该鲎化石的地层不可能形成于()A.元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8.鲎自上
世纪九十年代慢慢消失的主要原因有()①过度捕捞②栖息地破坏③海水升温④海水降温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答案】7.A8.D【解析】【7题详解】材料可知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躲过了地质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根据所学可知鲎最早应在古生代形成,元古宙时期生物多
为细胞生物,较高等生物未出现,A错误。故选A。【8题详解】鲎从地质历史时期演化生存至今,说明适应环境能力强,海水温度变化不会使得鲎出现大规模消减,③④错误;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如过度捕捞、海岸带开发栖息地破坏,①②正确。故选D。【点睛】前寒武纪出现了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古生代是低等的植物、蕨类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到脊椎动物。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爬行动物、鸟类、小型哺乳动物。新生代是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和人类出现。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沙害严重,以就地起沙为主。为保护铁路免受流沙
侵害,该路段修建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沙源主要来自于()A.江心洲B.洪积扇C.三角洲D.V形谷10.该地常年盛行风向多为()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11.该路段选择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沙的主要原因是()A.
减少高空风沙B.植树难度较大C.减少大风天气D.增加地面粗糙度【答案】9.B10.C11.B【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形,该地以就地起沙为主,故该地沙源主要来自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洪积扇,如图中的时令河出
山口处,故B正确;从图中看,大部分路段离河流较远,且图中无明显江心洲,A错误,三角洲形成于入海口地区,C错误;V形谷,河流流速快,泥沙裸露少,不是沙源的主要来源地,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结合图形可知,沙障位于青藏铁路的西侧,故该地常年盛行偏西风。
故C正确。【11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风沙的危害。风沙活动的颗粒物主要在距离地面50cm的距离,故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不是主要为了减少高空的风沙,A错误;该地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高寒、
土壤贫瘠,植树难度较大,B正确;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是为了防止风沙对铁路沿线的危害,不能减少大风天气,C错误;增加地面粗糙度是为了增加摩擦力减小风力的大小,与选择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B。【点睛】江河中的沙洲(岛屿)。它是由心滩不断增大淤
高而成。有的江心洲高出平水位以上,洪水泛滥时顶部盖上悬移质泥沙;有的江心洲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它们都比心滩稳定,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江心洲不断下移。如长江下游的太平洲、长江口的崇明岛
、湘江中的橘子洲等。克里雅河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河漫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冰川堆积13.图示地区植被()A.耐涝不抗旱B.喜湿喜高温C.喜阴且耐寒D.抗旱耐盐碱
【答案】12.A13.D【解析】【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漫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A正确;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冰川堆积都不是河漫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BCD错误。所以选A。【1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区域气候干旱,植被应具备
抗旱的特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海拔高低较低,靠近河流,区域蒸发量较大,盐碱化程度较高,植被应具备耐盐碱的特性,D正确;区域气候干旱,不具备耐涝、喜湿的特性,AB错误;不能获取喜阴、耐寒的相关信息,C错误。所以选D。【点睛】河漫滩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
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神舟十四号载
人飞船返回仓于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成功着陆在东风着陆场(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完成下面小题。14.神州飞船返回过程中,穿越地球高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是()A.不断上升B.不断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15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主要是因为该层存在()A二氧化碳B.水汽C.臭氧D.氧气【答案】14.D15.C【解析】【14题详解】高层大气底部到顶部温度变化为,先降低再升高,故神州飞船返回过程中,穿越地球高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是先降后升,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上升,主要是因为该层存在臭氧,可以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辐射,特别是紫外线,从而受热升温,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状态下,大气是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干洁空
气的主要成分为78.09%的氮,20.94%的氧,0.93%的氩。这三种气体占总量的99.96%,其它各项气体含量计不到0.1%,这些微量气体包括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在近地层大气中上述气体的含量几乎可认为是不变化的,称为
恒定组分。下图示意重庆市渝中区不同类型下垫面某时的平均地表温度。完成下面小题。16.甲、乙、丙对应的下垫面类型是().A.裸地、树林、水体B.裸地、水体、树林C.树林、裸地、水体D.树林、水体、裸地17.甲与丙气温差异较大,从受热过程看,主要原因是()A.甲的反射率较高B.甲的吸收率较高
C.丙的反射率较低D.丙的辐射作用弱【答案】16.A17.B【解析】【16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水与泥沙的热力性质差异,水的比热容大,泥沙的比热容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水体升温速度比泥土升温慢。甲地温度最高,应该为裸地,树林
、水体的升温速度慢,其中水体升温速度最慢,故丙地应该是水体,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17题详解】甲与丙气温差异较大,从受热过程看,主要原因是两者地面性质不同,甲地的吸收率更高,反射率更低,因此气温更低。故B正确;排除A、C、D,因此选择B。【点睛】影响地表温度变化的因素也比较多,
比如地表湿度、气温、光照强度、地表材质(比如是草坪还是裸露土地,还是水泥地面,或者是沥青地面)等。在夏季白天,升温最快的是裸地,升温最慢的是水体,植被居于其间。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东西横跨经度约29°。某研究机构
借助地理信息技术探究内蒙古植被带分布情况。读内蒙古植被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8.获取内蒙古地表植被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B.RSC.GNSSD.BDS19.图示①②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森林、荒漠、草原B
.荒漠、森林、草原C.荒漠、草原、森林D.森林、草原、荒漠【答案】18.B19.D【解析】【18题详解】获取内蒙古地表植被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主要通过卫星遥感(RS)获得的数据信息,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主要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A错误,GNSS一般指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BDS一般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他们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C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从①到②到③,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水汽不足,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草原、荒漠,D正确,故选D。【点睛】中纬度地区大
陆开阔,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导致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原生于非洲,为世界上
最粗的树木之一。完成下面小题。20.猴面包树原生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全年高温湿润B.全年寒冷干燥C.干湿两季分明D.四季分明,雨热同期21.该树木生长地区主要植被是()A.草原B.森林C.沼泽D.苔原【答案】20.C21.A【解析】【20题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包树粗壮,可推测其雨季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以应对漫长的干季,其降水具有明的的显的干湿两季,C正确,AB错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非洲没有温带季风气候,D错误。所以选C。【
21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推测其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植被是稀树高草,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
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
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景观为热带稀树草原。读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岩石对土壤性状发育的主要影响是()A.基性岩发育的土壤铁钙含量较低B.酸性岩发育的土壤钠钾含量较低C.碎
屑颗粒大,土壤透水透气性好D.碎屑颗粒小,土壤透水透气性好23.下列土层,甲含量最高的是()A.腐殖质层B.淋溶层C.淀积层D.母质层【答案】22.C23.A【解析】【22题详解】基性岩发育土壤铁、钙含量较高,A错误
,酸性岩是火成岩的一类,特点是铁、镁、钙含量较低,B错误。岩石碎屑颗粒大,空隙大便于空气水分流通,透水透气性好,C正确,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有机残体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形成腐殖质形成腐殖质层,含量最高的是腐殖质层,A正确,故选A。淋溶层由于
长期水分自地表向下的淋溶形成,其特征为土壤中为可溶性盐类和胶体及细小土粒,腐殖质含量少,B错误。土壤表层淋洗下来的物质,到一定深度就淀积下来形成淀积层,含有一定的下移腐殖质,C的错误。母质层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提供矿物质元素,D错误。故选A。【点睛】土壤组成:矿物
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按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黏土。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模拟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用品有可升降水槽,土壤(颗粒粗细不均),两瓶水,量角器。表中为实验数据,下图为可升降水槽示意。完成下面小题。表:流水侵蚀与堆积
地貌模拟实验数据项目第一次(α=30°)1瓶水第二次(α=30°)2瓶水第三次(α=30°)3瓶水A面侵蚀沟深度侵蚀沟宽度侵蚀沟深度侵蚀沟宽度侵蚀沟深度侵蚀沟宽度3cm4cm5cm6cm6cm7cmB面堆积物数量堆积物数量堆积物数量较少较多多24.针对该模拟实验记录数据的分析结论,正确的是()A
.侵蚀沟深度由地面坡度决定B.侵蚀沟宽度与径流量大小无关C.堆积物数量与侵蚀强度相关D.堆积物数量只与地面坡度相关25.推测存在于B面的堆积物特征是()①平面呈三角形,厚度基本一致②平面呈张开的折扇,厚度自扇顶逐渐降低③颗粒顺水流方向由粗到
细④颗粒顺水流方向由细到粗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24.C25.D【解析】【24题详解】由实验数据可知,三次实验中可升降水槽与地面的夹角均相同,AD错误;由实验数据可知,径流量越大(水
瓶水量越大),侵蚀沟宽度越大,B错误;由实验数据可知,侵蚀沟深度和宽度越大(侵蚀强度越大),堆积物数量越多,C正确。故选C。【25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可升降水槽中的土壤在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下,至B面流速减慢,土壤颗粒沉积,形成侵蚀沟口为顶点的扇状堆积体,厚度自扇顶(侵蚀沟口)向
外降低,①错误,②正确;顺着水流方向,流速逐渐减慢,搬运能力降低,颗粒大的土壤颗粒先沉积,颗粒小的土壤颗粒后沉积,故顺水流方向,颗粒由粗到细,③正确,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流水侵蚀
能力强弱与流量、流速有关,流量越大、流速越快,侵蚀能力越强;流量越小、流速越慢,侵蚀能力越弱。随着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发生堆积(沉积)。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
积岩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的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世界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边缘,其中水体源于山洪爆发引起的河流改道。图1为水上雅丹景观,图2为水上雅丹形成演
化图。26.该水上雅丹间的水体主要参与()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大循环27.据图2推测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过程是()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答案】26.B27.C【解析】【26题详解】结合材料“世界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位于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边缘”,此处距离海洋远,水循环以陆地内循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题详解】结合材料“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的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首先沉积岩在湖泊内不断沉积而成
(③),接着受到内力作用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②),然后形成雅丹体(①),最后河流流入雅丹地貌形成水上雅丹(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水上雅丹形成过程:1.亿万年前,是一片古湖,地势低洼,接受沉积,形成较厚湖相沉积层。2.青藏高原隆起
,气候变化,湖泊干涸,沉积岩层出露地表。3.沉积物不断被风化破坏,并在风力侵蚀或间接性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4.气候变化(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或人类活动(人工修建拦水坝)导致更多水流入雅丹地区,致使原来陆地上的雅丹浸泡在水中,形成水上雅丹。读海水基本性质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完
成下面小题。28.海水的密度、盐度、温度变化的共同特征是()A.随深度增加不断上升B.随深度增加不断下降C.自赤道向两侧递减D.深海的变化均较小29.对③变化特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表径流
C.海水热导率D.洋流【答案】28.D29.A【解析】【28题详解】根据图示材料可得,海水温度随着随深度增加不断降低,故A排除;密度和盐度则不断上升,因此B排除;密度在赤道附近最低,向两极逐渐升高,故C排除,可以看出海水的密度、盐度、温度变化,在2000m之下,变化趋于稳定,故D正确
;因此排除A、B、C,选择D。【29题详解】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因此主要为太阳辐射,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
点睛】表面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平均分布特点是:盐度在赤道附近较低,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中纬度各出现一个高值,再向两极又降低,至北纬60度达最低值;温度在赤道海域最高,向两极逐渐降低,可低达0~1.9°C,密度在赤道附近最低,向两极逐渐升高,可达1.026克/厘米。30.在
静稳天气条件下,因下垫面热力差异而形成的局部环流即为热力环流。图1为京津冀地区,图2为邢台气象站2016年12月(剔除6个大风日)近地风逐时的平均值。其中,风向风速分解为u、v分量,u代表东西风向,V
代表南北风向。对图2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u正值为西风,v正值为北风B.u正值为西风,v正值为南风C.u正值为东风,v负值为北风D.u正值为东风,v负值为南风【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可知邢台近太行山脉,在静稳天气条件下,下垫面热力差
异易形成山谷风。白天时吹谷风,由邢台吹向山脉为东南风,结合u代表东西风向,v代表南北风向,白天u为负值代表东风,u正值代表西风。v正值代表南风,负值代表北方,结合选项,B正确,故选B。三、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5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拉开序幕,这是到目前唯一不在夏天举办的世界杯。图1为卡塔尔地理位置图,图2是身穿白袍的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材料二:“974”体育场是八座世界杯场馆中唯一没有制冷设施的场馆,由于背靠大海、结
构通风,从波斯湾吹来的海风为“974”球场带来凉爽。(1)油气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____(填能源类型);卡塔尔修建的输气管道主要利用了海洋____资源。(2)卡塔尔地处____(填寒/温/热)带,该国男子多穿白色长袍,可以有效____(填削弱作用类型)太阳辐
射,降低体表温度。(3)请说出下列框图中数码的含义,说明卡塔尔世界杯大部分赛事安排在当地夜间举办的地理原理。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4)能正确表示海风从波斯湾吹来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虚线代表等压面)是____。【答案】(1)①.太阳能②.空间(2)①.热②
.反射(3)①.小②.长③.大气逆④.保温(4)①【解析】【分析】本题以卡塔尔世界杯举办地卡塔尔地理位置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能源类型、海洋资源类型、五带分布、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
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储存在自己的身体里,动物的食物来自植物,所以古代的动植物具有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而远古的动植物又埋藏在地下变成了煤、石油、天然气;因
此,可以说,煤、石油、天然气具有的能量最终还是来自太阳能,我们使用的这些能源,其实是亿万年前储存下来的太阳能。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将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资源,海底管道是铺设在水下或埋
于海底一定深度的输送石油、天然气、水等的管道,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小问2详解】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只有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夏季里的卡塔尔炎热潮湿,最高气温有时可达50摄氏度以上,而即使到了冬季,最高气
温也可达到30摄氏度左右,故卡塔尔地处热带。白色衣服容易反光,不吸收热量,可以有效反射太阳辐射,降低体表温度。【小问3详解】北半球冬季,一年中太阳高度角较小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较弱,且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较长,被大气削弱较多,获
得的太阳辐射能少;卡塔尔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晴天多,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低,夜晚降温快。因此夜晚气温较低,利于足球比赛,所以卡塔尔世界杯大部分赛事安排在当地夜间举办。【小问4详解】题干所提局地环流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风,是
海陆风。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海水比热容大,升温和降温都较慢,而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和降温都较快。白天,陆地和海洋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故海风发生在白天,排除②④;海洋
近地面是高压,等压面上凸是高压区,③处海洋近地面等压面下凹,不符合高压特征,故③错误;故①正确。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景观丰富。浙江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
暑假到云南研学考察,计划考察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路南石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图1为各考察点示意图。考察点一: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海拔2416米;玉龙雪山的冰川公园海拔4680米。(1)在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研学考察时要携带一些生活用品,这些物品主要是为了防____和防__
__能观察到的冰川地貌主要有____和____。考察点二:云南省石灰岩广布,岩溶地貌丰富。路南石林奇石拔地而起,千姿百态,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图2是某同学用素描记录的石林景观。(2)石林是发育良好的____(填岩溶地貌名称)群,伴生的地貌主要是__
__,从外力作用看,两者均属于喀斯特____地貌。考察点三:在西双版纳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小王同学写了以下考察日记:眼前的乔木树干高大,有些老干上长出花枝,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刨开枯枝落叶,会发现是深厚的黑土在滋养这些高大的植物
。(3)请说出小王同学日记中的两处错误,并相应地加以修正。(4)研学期间,常会看到道路中断,交通受阻的信息,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多发____、____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答案】(1)①.寒##晒(紫外线)②.缺氧③.角
峰##冰斗##U形谷④.刃脊(2)①.石芽②.溶沟③.溶蚀(侵蚀)(3)错误一:植物群落结构单一;修正:植物群落结构复杂;错误二:黑土;修正:砖红壤。(4)①.泥石流②.滑坡【解析】【分析】本道题以云南为例,设置四
道小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小,内容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小问1详解】在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研学考察时要携带一些生活用品,位于云贵高原上,该地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因此紫外线强,早晚温差大,此外游客可能有缺氧情况;该地有雪山,因此主要的冰川地貌有角
峰/冰斗/U形谷和刃脊。【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得,云南省石灰岩广布,岩溶地貌丰富。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林是发育良好的石芽,伴生的地貌为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而成,底部常充填泥土或碎屑溶沟,为溶沟。该地属于
流水溶蚀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小问3详解】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因此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生物量大;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的土壤在热带季风气候下,发生强度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而发育成的深厚红色土壤,应改为砖红壤。黑土形
成的纬度较高。【小问4详解】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因此夏季多泥石流和滑坡。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格陵兰海和挪威海位于北大西洋高纬区域,是北冰洋与大西洋的主要物质和能量交换通道。全球气候
变暖加速了格陵兰冰盖融化,对海水性质进一步产生影响。图1为格陵兰海、挪威海局部区域图。(1)B处洋流是____(填暖流/寒流),对挪威沿岸气候的主要影响是____。(2)与B海域相比,A海域盐度较____;请说出主要影响因素____。材料二:1985年挪威建成了一座装机容量为500k
W的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站,标志着波浪能发电站实用化的开始。图2是发电站内部结构示意。(3)常见的波浪是由____作用产生的。除了波浪能,目前能利用的海水运动产生的能量类型还有____、____。(4)海蚀崖崖壁陡峭,适合优先利用该项技术开发波浪能。请
说出海蚀崖的形成过程。【答案】(1)①.暖流②.增温增湿(2)①.低②.纬度(水温);洋流;冰川(浮冰)(3)①.风力②.潮汐能③.洋流能/温差能(4)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形成海蚀穴);(海蚀穴)上部岩石塌落
,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即海蚀崖;【解析】【分析】本道题主要以大西洋为例,设置四道小题,考查洋流、海水的盐度以及波浪能等知识,内容适中难度较小,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洋流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小问2详解】与B
海域相比,A海域盐度较低,因为该地纬度较高,蒸发少;且寒流控制,水温较低;有来自极地的冰川补充。【小问3详解】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这就形成了海上的波浪。除了波浪能,目前能利用的海水运动产生的能量类型
还有潮汐能和洋流能/温差能。【小问4详解】海岸受波浪侵蚀形成陡崖。多见于基岩海岸。在波浪长期冲蚀和磨蚀作用下,海岸边出现凹穴,即海蚀穴;随着冲击并不断扩大,导致顶部岩体重力崩坍,形成陡峭崖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