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PDF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43.979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pdf,共(6)页,443.97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0ea11c9f986d4683a580607a33d036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62022-2023学年下学期模拟考一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A【解析】“互为影响”错误,社会结构不会基于文化样态而做出改变。2.C【解析】“四川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却很常见”错误。3.D【解析】材料界定的是文化

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农村,强调的是精神意义上追求的对象。4.①乡村发展的“第一跳”,指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作为农业辅助的手工劳作被机器大生产代替;“第二跳”指从工业化到信息化。②第一跳属于物质上的转变

,是实际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跳侧重思想观念与精神意识等文化上的转变,更多触及人们对于新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5.①新农村建设应以实现信息化为目标,注重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文化意义上的追求

。②新农村建设中,留存在村里的人应以精神性意义上的追求为指引,尝试改变生活样式。③要借鉴外来文化观念,积极构造新式乡村发展模式,使乡村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之地。④要吸引更多的艺术家介入农村建设,提升乡村艺术和审美情趣,打造乡村休闲旅游胜地。(每点1分,意思对

即可。共4分。)6.C【解析】林则徐的临终推荐和左宗棠的收复新疆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原文也说是“巧合”,所以错误。7.D【解析】错在“详细”。文章写左宗棠的三次落第只是提及,并不详细;“博览群书”不能突出英雄形象。8.

①把左宗棠称之为“中国符号”,是说他身上有经世济用的民本思想、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君子人格,这些都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典型特征。②作者希望在左公故居通过左宗棠的事迹探究他伟大精神的形成原因,找到他成为中国人的代表的“密码

”。③作者把自己称为理想主义者,来此地追寻左宗棠的精神,充分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9.①都有坚韧自强的特征。柳树扎根在荒凉的边疆,顽强生长;左宗棠屡试不第,仍刻苦读

书,坚持不懈地发展自己。②均泽被后人。柳树成荫,带给后人美景;左宗棠勇于担当精神,收复边疆,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每点3分。共6分。有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司马光表面上直言劝

谏皇上,内心却在讨好下臣。所说全部是危害国家政务的,所结交的人都是对国政有危害的人,如果想将司马光安置在身边,让他参预讨论国家大事,这是关系到国家走向繁荣还是走向削弱的关键。“外托劘上之名”与“内怀附下之实”为对称句式,

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除CD;“而欲置之左右”为省略句,应为“而欲置之(于)左右”,“左右”解释“置”的地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A。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第一个“举”为“施行”,第二个“举”为“攻克,占领”

。句意: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故选B。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错误,原文是说“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是司马光说自己“为人正直”,“有

军事才能”于文无据。故选C。13.(1)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去执行),这不算侵夺官吏职权。【“则”,却;“修”,修正;“修之于朝廷”,状语后置;“为”,是。】(2)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当拿其他事情来说话(

或“不应当言及其他事情”)。【“枢密,兵事也”,判断句;“官各有职”,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以他事为辞”,拿其他事情来说话。】14.①时间久了老百姓变得日益贫困,②遇到战争或灾荒,弱者死于荒野,③强者聚众为2/6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

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概括即可。【古文译文】文本一: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

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读书人所争辩

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的道理就得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

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文本二:壬申年(1071),任命司马光担任枢密副使,司马光坚决推辞不肯拜官。当初,司马光跟王安石一向交情深厚,等到王安石推行新法,写信给王安石再三陈述变法之弊,又跟吕惠卿在御前讲席展开辩论,王安石很不高兴。皇

帝想要重用司马光,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司马光表面上直言劝谏皇上,内心却在讨好下臣。所说全部是危害国家政务的,所结交的人都是对国政有危害的人,如果想将司马光安置在身边,让他参预讨论国家大事,这是关系到国家走向繁荣还是走向削弱的关键。司马光的才能怎么能对国政形成危害

?但是他处在高位,那些有反对意见的人会倚重他。韩信树起汉的红色旗,赵地士兵勇气丧失。现在任用司马光,这就是给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树起一面红色旗帜。”等王安石称病在家,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陛下所以任用我,大概是了解我疏狂率直,也许对国家有

点好处。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职位使我荣耀,而不听取我的意见,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正任用人。我只是拿俸禄和职位作为自己的荣耀,而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之中,这是盗窃国家的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身谋私利。陛下果真能够罢掉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施行青苗、助役等法令,即使不任用

我,我得到的恩赐也很多了。青苗钱散发以后,使者担心他们拖欠债务,一定要让富人替穷人担保,以后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债务,就会向四方逃走;富裕的人不能离开,一定会被责令偿还其他人家所欠的债。十年以后,贫困的人跑光了,富裕的人也变成

穷人了。常平仓也废了,有军队来攻打我们,接下来又有饥荒,这样羸弱的百姓一定会死于沟壑,强壮的必然聚集成为盗贼,这是这件事必然到来的结果。”他多次上疏,皇帝派人对他说:“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该拿其他事情来说话。”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接受任命,就还是侍从,对于任何事情没有不能

说的。”适逢王安石复出主持政事,皇帝才下诏书允许司马光辞职,收回敕诰。15.解析:选CC项,过度解读,无“鸣不平”之意。这句诗的意思是“上天让你暮春开花,赛过其他花朵”,是赞美牡丹花的美艳盖过其他花朵,并非为它“鸣不平”。16.参考答案:白诗的“明朝风起应

吹尽”是虚写,借助想象设想明天的风会吹尽落花,美丽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表达惜花之情。刘诗整首都是虚写,诗人初次见到牡丹花,恍惚进入仙境,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出牡丹的倾城之色,表达了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解析】“虚”指不写眼前所见,而写回忆、想象等情景。白诗中,“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

红把火看”,通过设想明天风会吹落牡丹,诗人连夜举火赏花,来表达对暮春时节,3/6牡丹凋零的怜惜之情,表达惜春、惜花之意。而刘禹锡写牡丹更是完全没有正面描写,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却没有直接描写牡丹的姿态、色泽,而是

通过相遇时的惊喜,想象花开在“增城”神仙境界的梦幻环境,花开时“倾城”,使人们惊艳无比,以及牡丹晚发艳压群芳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牡丹的艳丽丰姿,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17.①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③第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烽火扬

州路方其破荆州……第二句:夕揽洲之宿莽海客谈瀛洲楼船夜雪瓜洲渡……18.答案示例:①千奇百怪(稀奇古怪);②天真烂漫;③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出人意料)。(每个成语1分,如答其他成语,与语境相合,亦可得分。)19.

原句改为: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要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划线句子有三种语病:一是多种否定失当,“不是不要”就改为“不是要”;二是逻辑不当,“教育的目的”对应“每一个孩子都成

为科学家”不合逻辑,应把让孩子都成为科学家的意思与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意思互换位置;二是搭配不当,“每一个孩子们”的“们”需删除。每改对一处得1分。)20.①运用比喻,将打下天文知识学习的基础比作培育一片土壤,把高深的天文知识比

作高格调的乐曲,把科学的发展比作大树枝繁叶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文科学教育的作用。②运用排比,三个“让……”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天文科学教育对天文学、科学、青少年带来的积极影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B、【解析】文中加点

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强调;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否定讽刺;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22.①水球固有频率会发生改变②水的振荡就会减缓③用到了这个原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由语境“外力施加到水球上,水会发

生振动,加入一枚钢球后……就不容易引起共振了”分析可知,加入钢球后不容易引起共振,可见水球原有的振动频率发生了改变,故可填写“水球固有频率会发生改变”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此处为照应句,“在地面上的水里放一个球”照应“在水桶表面放一片荷叶来减缓水的振荡”

,即水里放一个球水的振荡就会减缓,故可填写“水的振荡就会减缓”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此处为总结句,是对上文“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挑水时,在水桶表面放一片荷叶来减缓水的振荡”的总结,“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

是对前文“在地面上的水里放一个球,水的振荡就会减缓”这一原理的举例说明,故可填写“用到了这个原理”之类的句子。23.【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以“审美”为基本话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或自身存在的一些审美误区,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做出判断

与思考。作文材料借北大哲学教授的观点引出话题,先正面肯定近年来中国社会审美境界的巨大进步,然后列举出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最后交代出具体的论述话题——“低美感社会”。本题的写作任务中,文体方面没有太多特殊的要求,关键在于要注

意内容方面的限定性。写作时要体现出两大目的:一是对“低美感”现象表达基本的态度,二是引导读者积极踊跃参与讨论。即这篇短评的写作重心不应该是深入的议论与思考,而在于它的启发性和引导价值。这意味着写作者必须有准确的身份定位,有明确的读者意识。审题时对上述任务指令必4/6须有明晰而充

分的认识,文章的主体部分仍然属于议论性写作,对作文材料都要做“是什么(现象与表征)”“为什么(原因与危害)”“怎么样(路径与方法)”三个方面的考量。就“是什么(现象与表征)”层面来说,作文材料中有一些暗示,写作者可以联系现实,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进而增强论述的

具体性与针对性。就“为什么(原因与危害)”层面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用主义至上、眼球经济效应、崇洋媚外、盲目从众以及个体审美素养的缺乏(或审美教育方面的问题)等等;另外,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危害也是多方面、多层级的。就“怎么样(路径与方法)”层面来说,可以

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管理”“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以及“增强文化自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美育之路”等方面的思考。【立意】(1)身边美丽一直有,心中审美不可丢;(2)放慢生活节奏,审美看待世界;(3)知美、懂美、审美;(

4)消除“低美感”,迈向新境界。【素材】(1)木心告诫我们:“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可当社会被某种辨识不清的洪流卷席裹挟,当所有人都貌似向前狂奔,当我们执着于生活表象的枯荣,我们对美的感知变得日益浅薄与麻木——我们对湖光山色,云霞星辰熟视无睹;我们对晋唐书法、宋元山水更是不明其美…

…置身于这个低美感时代,我真诚地呼唤:带着美感上路!(2)是啊,这世界从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鉴赏美的能力。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充分发挥像贵刊一样有责任感的媒体的引导作用,我相信,“低美感”的浮云,一定遮不住真正热爱美的眼光,挡不住我们追求美的脚步。

(3)吴冠中先生的忧虑,今天犹在耳边:“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是的,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不懂审美,生活便会暴露出最功利最粗俗的一面,于是,人们不再惊悉瑶台坠星河,也不再

感慨人间芳菲尽,而是每天沉浸在流行歌曲里,跌落在抖音段子中,迷失在追名逐利间……于是,人们的生活便越来越无趣、人们的情趣便越来越枯萎。摒追丑泥沼,寻审美胚芽——致《美好时代》杂志社编辑的一封信尊敬的老师:您好!“

今天的中国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著名画家吴冠中曾断言道,此言信然!中国当今社会美盲占据社会潮流,某些人更是以丑为美。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深表痛心。贵报针对中国低美感现象进行讨论,我以为恰逢其时!私以为:拨云见日、深寻审美胚芽,时不我待。近日,追丑狂潮氤氲四处,

审美之心宛若深藏的种子蜷缩在泥沼中。环顾当下,网络便似乎已经开始了一个以丑为美的审丑小时代。在这个审丑的时代,偶像不如“呕像”红得快。古代便有龚自珍曾借助“病梅”的隐喻,对病态审美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表达忧思,他

落笔写下《病梅馆记》后,他不会知道,数千年后的今天,诸如凤姐、芙蓉姐姐这样传播丑文化的病态审美依然有市场,而国人仍辗转在无休止地审丑狂欢中。不同于人类日益丰盈的物质生活,现代人类的审美生活一路下滑。书法协会丑书作品频频夺冠;社会群体抖式娱乐占据主流。由“美”到“丑”

,这种病态审美耐人寻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审丑狂潮不是一天流行起来的,私以为,除了个人的审美素养走低,中国媒体的导向亦难辞其咎。由于电视一味追求流量,无底线地“娱乐至死”,于是,大小媒体与社会恶俗与审丑一唱一和。于是,奥斯卡获奖

作品不会有什么人记得几个,明星的八卦糗事人们却耳熟能详。试问,病态媒体引导的病态栏目,又怎么不会畸化出一个病态民族的病态审美?可以说,公众、媒体,共同打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审丑运动”,当然,这里面既有

赤裸裸的利益诉求,也关乎某些畸形的精神诉求,是多方共谋合演的活剧。从媒体到个人,挖掘审美胚芽时不我待。让人垮掉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那一根所引起的,每个人都应做到自觉提升审美情趣。因此,笔者以为,只有媒体担当社会责任与公众提升

媒介素养并行,才有望改变社会审丑之怪诞现象。5/6“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诚如斯言,唯怀审美之心,才有人愿意用面包去换水仙,让面包亦能开放出水仙花;才能在一片淤泥中捧出一朵莲胚,让美丽之花长久绽放。滚滚红

尘,浊浊污泥,愿我们心中都能种下一粒审美之胚,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有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走出“低美感”的恶性循环当一段段“土味视频”流传甚广,当一桩桩“戏子家事”广为人知,而与之相反的是,非遗手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画廊、博物馆平日里门

可罗雀。我们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代中国人失去了鉴赏“美”的能力?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回答是:“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纵观历史长河,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之美;有《

高山流水》的音韵之美;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之美。由此可见,中国人体内并不缺少“美”的基因。那么为什么在科技与教育如此普及的当下,鉴赏美的水平不升反降呢?在我看来,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审美教育的缺失和从众猎奇心理的泛滥。审美教育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古代中国,《周礼》规定的君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几乎都对美学观念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影响。但当今社会,虽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应试教育的“内卷化”,导致一切与分数

无关的课程都惨遭挤占。而网络上最活跃的网民们,也绝大多数受其荼毒,因而导致了审美能力的缺失。从众和猎奇心理的泛滥助长了审美水平的降低。当下,消费丑行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尤其是网络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佐料。而低俗的内容往往都是

“病毒式传播”的,为了所谓“跟上潮流”,人们看着同样低俗的视频,走向人潮汹涌的网红店,久而久之,审美水平自然就下降了。俗谚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跳出审美水平降低这个正反馈调节的恶性循环,就可能彻底失去审美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道则是从教育入手,通过加强对审美教

育的重视,从而逐步重建中国社会的美学欣赏体系。就像张世英先生所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只有大多数人达到了审美境界,社会才能摆脱“低美感社会”的桎梏,完成一次灵魂的升

华。审美,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体风貌,“低美感社会”本身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对症下药,就能走出“低美感”的恶性循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审美发展之路!寻找到那朵独属于自己的“玫瑰”——致《美好时代》栏目编辑一封信尊敬的栏目编辑:您好!作为一

名高中生读者,我想对贵刊新开辟的关于“低美感现象”的专栏发表一点意见——我想,在这个信仰生活失落文化生活粗鄙的时代,我们应该重新读读《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这样抒发对爱的理解,“你们这里的人在同一个花园里种植着五千朵玫瑰,可他们却不能从中找到自己

所要寻找的东西。”我想,这和如今低美感社会的现象是相吻合的。我们很容易看到,国人致力于美式装潢,却不解简约之意;沉醉于北欧浪漫,却枉费抔雪之情。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让国人的心灵花园有了定义数量的自由,殊不知,美感的质量,在于“用心去寻找”。正像小王子

说的那样,“他们所寻找的东西,本可以在一朵玫瑰花中找到的。”“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美盲却很多”,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言,一个文盲一定会认识到玫瑰花所代表的价格,但是他并非知道玫瑰的价值——五千朵亦少矣,他们进而遍植玫瑰,一万朵也不嫌多。《小王子》里说,大人热爱数字。大人不会问我们新朋友

的兴趣爱好,只会问“他父亲赚多少钱?”只有告诉大人“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6/6他们才会明白房子有多么漂亮。这真的很荒谬和讽刺,现实生活中,人们就是如此,很多重要的东西都被我们忽视,真正值得珍惜的美反而视而不见。难怪小王子要说:“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

心才能看清楚。”而要跳脱出如上种种病态审美的桎梏,对美育的重视必不可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通过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可以引导社会积极培育审美情操,营造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社会氛围。朱光潜在《谈美》有

言:“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我们要用心感受,悉心栽培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玫瑰花,“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诚然,建设一个有美感社会的过程不是童话故事,而是任重道远的跋涉,但我们不应因此失

去自我,以泛娱乐,泛审美的态度浑浑噩噩地走完一个心灵园丁的生命旅程。如果我们内心深处的玫瑰花园,锁住了那一亩春光,那永不会凋谢的承诺;如果世上的人们,都会用心去感受真正的美,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因美而可爱。从五千朵玫瑰到一朵的蜕变,是一种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返璞归真;是一种心有猛虎,细嗅

蔷薇的美感折服。古典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也许通过美感的培养与塑造,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玫瑰。重读《小王子》,也许能让我们懂得世界原来是一个精彩的感

性王国,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口属于自己的深井和一个可以梦想的星星,书中小王子对那朵玫瑰的炽烈天真和挚爱启迪我去寻找到那朵独属于自己的“玫瑰”,那就是爱的人生。希望每一个深受美育熏陶的人,都有一份小王子的童心——“你下午四点钟来,我三点钟就开始感到幸福。”这是阅尽五千朵玫瑰之

后,寻找到那朵独属于自己的“玫瑰”。以美育为剑,铸时代之魂几千年前,先贤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可如今,当我们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时,我们似乎对生活的美感日渐麻木而冷淡,一个“低美感社会”正在来临。我

认为,星海与灯海一色,实用与美学齐飞,我们才能够觅得“诗意地栖居”。吴冠中断言,“中国的文盲很少而美盲很多。”是的,放眼当下,不必说“土味网红脸”充斥着我们的屏幕,“伪古风设计”糟蹋着我们的文化,“奇葩建筑”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单是“网红店”和“潮牌家居”

刻意营造出的“异域风情”,就不免引起我们对美育缺失的忧思。毋庸置疑,美育是我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文化自信,因此,我们更应提高审美趣味,以丰富我们的涵养与胸怀。以美育为剑,铸时代之魂,需要学校正确的价值导向。李鹏程曾明言:“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是《无问西东》里西

南联大的学生在简陋校舍中听雨的惬意,是《放牛班的春天》中歌唱带给穷少年们的感化,也是纳粹集中营里犹太儿童画作里闪烁着的人性光辉。在“副科转正”沸沸扬扬的今天,我认为,与其将审美能力量化成考试机制中浅薄的分数,不如落实学校相关课程的开展

,在美感的熏陶下,指引学生在成长中打开求真向善的大门。以美育为剑,铸时代之魂,需要公众对美感的共同追求。马克思曾有此高见:“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的结晶。”在物质与文化生活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呼吁美的出现。当“无印良品”百货凭借着简约实用的设计在国内走红,当“百年港

湾”商业街以精美的建筑让人耳目一新,这些精致的“舶来品”不禁引起我们反思。奔走在红尘匆匆中,我们何不放下手中的名利之担,到诗词中感受“春江花朝秋月夜”的文雅,到音乐中体味“命运与英雄”的豪壮,到水墨中领悟“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快慰呢?以美育为剑,

铸时代之魂,需要公权力机关对美感建设的倡导。既然我们有江南水乡的墨瓦白墙、小船流水的朴素之美,何必生搬硬套出一个“威尼斯”的喧哗?既然我们有白山黑水的壮阔,何必巨资营造出一个“金锣宝塔”的突兀?既然我们有大漠孤烟的苍

茫,又何必照猫画虎出一片“曼哈顿”的雄奇?作为城市的规划者,应循赫尔德林“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初心,自发抵制“土建筑”和“同质化”,打造生活中的诗与远方。作家木心曾说过:“世俗越粗糙,越需要有情趣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在昼夜的柴米油盐之间寻觅心中的山川湖

海,那么我们定能走出“低美感”的阴云,享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曙光。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