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光学中考必考题强化突破(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041 M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08 光学中考必考题强化突破(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08 光学中考必考题强化突破(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08 光学中考必考题强化突破(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08 光学中考必考题强化突破(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docx,共(19)页,1.04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07732824bffe8d29080522e3cf8846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教版7年级下册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08光学中考必考题强化突破一、单选题1.(2020·衢州)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答案】D【解析】A.图甲

中应选用粗糙的硬纸板,这样会发生光的漫反射,保证我们能够从纸板上看到光路,故A错误;B.图甲中EO是入射光线,ON是法线,因此∠EON是入射角,故B错误;C.图乙中反射光肯定存在,只是没有纸板的漫反射,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存在,故C错误;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

故选D。2.(2020·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A.近视眼,镜片ⅠB.近视眼,镜片ⅡC.远视眼,镜片I

D.远视眼,镜片Ⅱ【答案】A【解析】根据乙图可知,焦点在视网膜前面,因此为近视眼,应该应凹透镜矫正,即选择镜片I,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3.(2020·湖州)下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

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A.B.C.D.【答案】A【解析游客能够从空气中看到水中的鱼,那么光线肯定是从鱼身上发出。当鱼发出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2020·宁波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A

.、放大B.、放大C.、缩小D.、缩小【答案】A【解析】因为10cm<13cm<20cm,即f<u<2f,所以物体“F”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站在发光物的左边,让光具座与我们垂直,此时我们看到发光体“F”形状是这样的,开口其实向左的。根据凸透镜成像是倒立的

可知,上下颠倒为,再左右颠倒为,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5.(2020·金华·丽水)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海市蜃楼B.镜子里的像C.耀眼的铁栏

杆D.树荫下圆形光斑【答案】D【解析】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B.镜子里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C.耀眼的铁栏杆,是由光的漫反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D.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

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6.(2020·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A.由④到②B.由③到①C.由②到④D.由①到③【答案】C【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即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距离相等,那么棋

子在甲位置的像应该在②处,棋子在乙位置的像应该在④处,那么“象”的移动是从②到④,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7.(2020·嘉兴)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

摩效果更好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答案】B【解析】A.上课区域

的光照强一些,听课老师看到的更清楚,观摩效果更好,故A正确不合题意;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既发生折射,又发生折射,故B错误符合题意;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故C正确不合题意;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8.(2020·杭州)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右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

像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内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答案】A【解析】A.当被拍物体在甲区域内时,此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A正确,B错

误;当被观察物体在乙区域内时,此时物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古C错误;当被观察物体在丙区域内时,此时物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故D错误。故选A。9.(2020九下·宁波保送考

试)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右端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C.一个实像,两个虚像D.一个实像,三个虚像【答案】B【

解析】(1)光源S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可以在凸透镜右侧两倍焦距处可以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1;(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可以成一个虚像S2;(3)虚像S3(相当于一个发光点),又可以通过凸透镜在右侧二倍焦距处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3。所

以会出现两个实像,一个虚像,如下图所示:故选B。10.(2019·温州)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A.缩小的虚像B.放大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D.放大的实像【答案】D【解析】装有水的烧瓶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后边缘薄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因为墙壁到烧瓶的距离大于蜡烛到烧瓶的距离,所以肯定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1.(2019·杭州)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佩戴

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答案】A【解析】甲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即成像在视网膜前,因此是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乙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后面,即成像在视网

膜后面,因此是远视眼,应该用凸透镜矫正,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2.(2019·杭州)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D

.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答案】C【解析】由于大气层的折射,日出的时候太阳还在地平面以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日出现象;而傍晚的时候太阳落到地平面以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太阳;如果没有了大气,则不会折射,看到日出,只有太阳升到地平面以上才可以,导致日

出会延迟;而日落则会提前;故答案为:C。13.(2019·宁波)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

然后改变玻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下列图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A.B.C.D.【答案】C【解析】圆柱形的装满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因为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

所以是左右颠倒;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上下不变,如图A;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左右颠倒,如图B;不可能出现C中的图片;当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能出现D中的图片;故选C。14.(2019·金华)我国建成全球

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答案】B【解析】AB、定日镜是平面镜,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故A正确,B错

误;CD、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只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其它都不改变,如传播速度等;故CD正确;故答案为:B。15.(2018·宁波)甘肃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月牙泉风景区的植被是一个种群B.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鸣沙山昼

夜温差较大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月牙泉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A.月牙泉风景区的植被是一个种群,植被中包括不同种类的植物,所以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B.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湖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错误;C.鸣沙山昼夜温差较大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靠近水的地方温度差较小,鸣沙山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沙石多比热容小,昼夜温度大,C错误;D.月牙泉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法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16.(2018·嘉兴)下列是观

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ACD、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光路图不能从水中进入空气;故ACD错误;B、树木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故答案为:B。17.(2018·台州)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答案】C【解析】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

垂直的目的是使成像能够与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重合,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较暗的环境中像能够更加的清晰,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在B一侧无法观察到,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的长短发生改

变,像的大小要明显小于物的大小,像物不再重合,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8.(2018·绍兴)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A.甲图:向右移动滑片,若通过R1的电流增加a安,则通过

R2的电流也增加a安B.乙图:仍呈清晰的像,若物距增加b厘米,则像距也要增加b厘米C.丙图:加水液面升高,若小铁球受到的浮力增加c牛,则大铁球受到的浮力也增加c牛D.丁图:保持天平平衡,若左侧增加d个钩码,则右侧也要增加d个钩码【答案】A【解析】A、甲电路图是串联电

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增大,通过过两个电阻器上的电流都会增大相同的量;故A正确;B、由图可知,物距等于相距呈清晰的像时,u=2f;当物距增加b厘米时,u>2

f,相距不变时也可以呈清晰的像,所以相距不用增加b厘米;故B错误;C、丙,加水升高液面时,大球排开的体积大于小球排开的液体体积,所以大球受到的浮力比小球大;故C错误;D、丁图中,左侧重力大于右侧,左侧力臂小于右侧;所以当左右各增加d个砝码时,肯定

不会平衡,故D错误;故答案为:A二、填空题19.(2020·宁波)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

在________。(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答案】(1)直线(2)镜面后【解析】(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为小朋友在镜面前,所以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镜面后。20.(20

19·台州)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

__镜。(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①传送画面数集影像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

_。【答案】(1)凸透(2)感受器(3)短(或“近”、“小”)【解析】(1)眼球相当于是可调节凹凸程度的凸透镜;(2)人工视网膜接收到画面,产生的刺激向上传递,因此人工视网膜相当于接受刺激的感受器;(3)向远处眺望时,相当于物距增大,所以为了依然能够接收到实像,相

距要变小,即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小;21.(2019·嘉兴)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一块________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______矿泉水瓶(

选填“靠近”或“远离”)。【答案】凸透;靠近【解析】(1)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由于在水平方向上水瓶中间厚边缘薄,因此相当于一块凸透镜。(2)凸透镜对光线后会聚作用,被水杯挡住部分的白纸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会聚经过焦点后向四面散开,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镜,因此

看到被遮住的光线白纸为黑色;如果我们将白纸靠近凸透镜,这时就有射入我们的眼睛,因此看到的白纸又恢复白色。22.(2019·衢州)如图为小科制作的两个实验装置。(1)图甲为“光路演示仪”,A、B、C为相同的中央有小孔的纸板,D是光屏,E为底座。

实验时,打开激光笔,调整纸板A、B、C的位置,光屏D上出现了亮斑,发现此时三块纸板上的小孔在一直线上,则可推知光在均匀空气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接着在激光笔与光屏之间大范围喷烟,能观察到激光笔发出光的传播路线,原因是烟将激光笔发出的

光________到观察者眼中。(2)图乙为“力学演示仪”,小科将一个去顶可乐罐的上端用细线吊在横杆上(可乐罐可自由转动),在罐壁等高的A、B两处沿水平方向斜扎两个同样大小的小孔,先用手指堵住小孔,再往罐子里加满水,待罐子保持静止后松手,水从两

小孔中喷出(俯视时喷水方向如图丙),罐子随即转动。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图中的虚线圆圈上用箭头表示出可乐罐转动方向。________【答案】(1)直线;反射(或漫反射)(2)【解析】(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观察者能够看到相应的光,是反射的光进入到观察者的眼睛中;(2)从AB两个空喷出来的水会可乐罐形成的力的作用,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可乐罐的受力的方向与水喷出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会导致可乐罐顺时针旋转;23.(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

对水透镜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答案】缩小;抽水【解析】图中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像距,由物距大于像距可知,物体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

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水透镜的焦距,所以应该抽水。24.(2018·衢州)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____。(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

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答案】(1)0(2)40【解析】(1)当入射角为0°时,光线不发生折射,所以折射角度为0°;故答案为:0;光路是可逆的,对于反射和折射都是一样的;所以对比表一和表二,可知当入射角为29°时,折射角为40°;故答案为:40

;三、实验探究题25.(2020·绍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

镜应该移到________厘米刻度处。(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__。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③透镜下

移一段距离(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

“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答案】(1)放大(2)45(3)①③(4)远离【解析】(1)由图可知,U=15cm,V=30cm,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由(1)可知,f<15cm<2f,V=30cm>2f;所以7.5cm<f<15cm;所以移动透镜再次成清晰

的像,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f<V<2f;所以透镜移动到45cm处即可;(3)由图甲可知,像向上移动,所以可以把蜡烛向上移一段距离、光屏上移、透镜下移均可;故①③符合题意;(4)图乙是两次会聚成清晰的像,因此去掉一个凸透镜后光线的偏折减小,所以物体要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即可;26.(20

19·绍兴)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

填入表格中。实验序号1234入射角20°40°60°80°折射角13°⑴________35°41°【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⑵________(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⑶________【答案】25°;不成正比;光从

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合理即可)【解析】【实验探究】分度盘上每个大格表示20°,每两个大格之间分为4个小格,那么分度值就是:20°÷4=5°;那么第2次实验中折射角的度数是25°;【实验结论】对比第1组和第2组数据:折射角度数之比:25°÷13°≠2;入射角度数之比:4

0°÷20°=2;因为折射角的度数之比不等于入射角度数之比,所以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成正比;【评价与交流】对比第1组和第3组数据:折射角增大:35°-13°=22°;入射角增大:60°-20°=40°

;因为:22°<40°;所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27.(2018·杭州)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________。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________。请分析原因:________。(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答案】(1)40°(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

板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120°【解析】(1)当入射角为40°时,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反射角为40°;(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

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6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28.(2018·绍兴)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

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3)对本实验的相关

评价,合理的有()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答案】(1)③(2)亮(大)(3)B,C【解析】(1)平面镜成的像是等距的,所以像到平面镜与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而标记物距平面镜3格,物到平面镜也要3格;故答案为:③;(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要让像更清晰,则发射的光线更多即可,所以物所在的房间要亮一些;故答案为:亮(大);(3)A、

该实验只能证明像与物是等距的;故A错误;B、地砖大小都是相同的,这样去确认像与物相当于坐标系的使用,更加方便准确;故B正确;C、该实验的完成就是家庭的房间,并是就地取材完成的;故C正确;故答案为:BC;29.(2017·杭州)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厘米。(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

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答案】(1)倒立、等大、实像;20(2)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厘米,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解析】【(1)由图可知,此时

的u=40.0cm=v,则u=2f,f=20.0cm;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2)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光具座也足够长,故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是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30.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

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答案】(1)会聚;11.0(2)像距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解析】(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聚的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

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0厘米。(2)在测量过程中,要移动光屏位置,使上面的像最清晰时位置,可能在确定像的位置时会不太准确,造成误差较大。31.(2015·绍兴)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

确的顺序是。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

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出相应规律________。【答案】(1)A

,B,C,D(2)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多次实验,便于得出普遍规律(3)图合理(将AA,、BB,、CC,连线,标明垂足,并分别注明测量数据),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析】(1)该实验的正确步骤为: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

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A.移

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B:B′;C:C′。那么正确的顺序为:CDBA;(2)骤A的实验目的是: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多次实验,便于得出普遍规律;(3)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进行的处理为:将AA'、BB'、CC'连线,标明垂足,

并分别注明测量数据;得到的规律为: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2.(2012·台州)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厘米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

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

了一组数据:物距u(厘米)5.06.07.08.0像距v厘米)4.55.56.57.5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__。【答案】(1)P(2)把Q到A’的距离当成像距(或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等合理

即可【解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当反射面为P时,物距较小,因此像距也较小,所以对应的像是A';当反射面为Q时,物距较大,因此像距也较大,所以对应的像是A''。因此其中A’

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P平面成像得到的。(2)我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把Q到A’的距离当成像距(或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等)。33.(2020·南浔模拟)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

律”,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C'分别表示蜡烛在A、B、C处时像的位置)(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

在ABC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________(填像的性质)的实像;(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30厘米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厘米以外处,此时物体所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是________。(3)根据如果所示的成像规律,若在将

蜡烛放在C和焦点F之间,此时,应该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使像成在C'的位置。【答案】(1)倒立、放大(2)物距越大,像越小(3)凸透镜【解析】(1)根据乙图可知,蜡烛在ABC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2)将A和C比较可知,A比C的像距大,那么对应

的像A'比C'小,且对应的像距变小,那么得到结论: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3)若在将蜡烛放在C和焦点F之间,与C相比,此时物距减小了,那么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肯定变大,即对应的像应该

在C'的右边。如果此时的像要前移成在C'的位置,那么光线就要更加会聚一些,那么应该放置一个凸透镜才行。34.(2020·温岭模拟)照相机为什么不采用小孔成像而采用凸透镜成像?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由两个不透光的筒组成,内筒能在外筒内左右移动。内

筒开口处用半透明纸作光屏,在外筒的孔上放置凸透镜(实验序号1),调节内筒位置,直至出现清晰的像,并记录现象。然后保持内外筒位置不变,仅对孔上放置的透镜及孔的大小按照序号2、3、4、5、6进行实验,记录如表:实验序号123456外筒孔中放置物体未遮盖的凸透镜小部分遮盖的凸透镜

大部分遮盖凸透镜较大孔径的小孔中等孔径的小孔较小孔径的小孔像的清晰程度清晰,能分辨出笔画清晰,能分辨出笔画清晰,能分辨出笔画很模糊,基本看不清笔画模糊,能分辨出笔画清晰,能分辨出笔画像的亮暗亮中暗亮中暗请回答以下问题:(1)小孔成像和凸透

镜成像分别利用了光的什么原理?。A.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B.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光的折射D.光的折射,光的反射(2)本实验用发光字而不用蜡烛烛焰,是因为发光字相比烛焰有以下优点:________(写出两条)。(3)一张照片要求成像清晰、亮度合适,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相机中采用凸透镜成像而不采用小孔成像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B(2)能更容易判断像的清晰程度;光源亮度更稳定。(3)凸透镜成像能兼顾亮度和清晰度,而小孔成像则是亮度合适时像模糊,像清晰时亮度暗。【解析】(1)小

孔成像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而凸透镜成像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故选B;(2)本实验用发光字而不用蜡烛烛焰,是因为发光字相比烛焰有以下优点:能更容易判断像的清晰程度;光源亮度更稳定。(3)一张照片要

求成像清晰、亮度合适,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相机中采用凸透镜成像而不采用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凸透镜成像能兼顾亮度和清晰度,而小孔成像则是亮度合适时像模糊,像清晰时亮度暗。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