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15)页,65.49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058f78d80d8d0a038f5d035fec8ee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23届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2022.4(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
、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至少在春秋战国,中国就已经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个体系的起点应该是如何把握农时。种植需要确定合适的时间
才会有好的收获,它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种自然因素配合,古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有“天人合一”与“三才”(指天、地、人)思想的形成。任何抽象的哲学理念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措施才能实现其价值。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把握农时,实现天人合一,并获得好的收成呢
?我们的祖先利用“二十四节气”掌握农时,加上北方耕、耙、耱(南方的耕、耙、耖)三者配套的抗旱保墒体系,再辅以中耕除草的技术,以少量土地养活众多人口,构筑了一条通往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可以说,深厚的农耕基因决定了中国古代的文明类型,它促成了天人合一
哲学的产生,进而孕育了“二十四节气”概念和抗旱保墒体系,构成了古代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所以说,二十四节气就是合理利用农时的典范,是当时发达的农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如今的中国农业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引进了西欧农业模式,加入了许
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其中化肥与农药在作出贡献的同时,存在诸多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河流水质普遍下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建
设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任务更加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二十四节气”理念主要告诉人们要特别关注农时,即尊重自然规律,什么时候耕地、播种、中耕除草、收获与贮藏等,都要遵循一定之规。“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依然
没有过时,这是因为不管农业生产如何发达,基础的原理不会变化,即依赖自然而生产。人们依然要遵循自古而有的尊重自然而非征服自然的知识体系,指导种植、养殖等生产的各个过程,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产方式。“二十四节气”理念正以新的形式服务于中国当代农业。传承“二十四节气”还可以对美
丽乡村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不管工业化的程度有多高,乡村依然会是中国社会的最大板块,乡村的和谐依然要与工业化进程并行不悖。城乡之间的互动应该是双向的、良性的,不能因为工业化而让乡村失去了它应有的韵味。“二十四节气”时刻提醒人们,城市不能离开乡村。通过熟悉“二十四节气”,生活
在都市的人们能够了解乡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中国在未来将越来越多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二十四节气”如同中国文化的一张核心名片,有利于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当中国人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时,西方一些国家很不适
应,认为这是中国试图主导世界的行为。实际上,中国的文化基因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和谐理念,而不是征服理念,“一带一路”是用玉帛替代干戈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世界文明史的视野中,“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只有在中华文明的和谐模式中才能产生。2016年11月30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际上是无意间送给中国人的大礼。我们应该很好地使用这个名片,排除干扰,推动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为整个人类谋福祉。(摘编自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徐旺生《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有删改)材料二: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意味着对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认可和对中国承担保护职责的信任。这就
要求我国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有序推动二十四节气的各项保护工作。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生产实践,是古代天文学和农学同步发达的结晶。其
中蕴含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二十四节气本来是大众的生产生活日用文化,始于西周,于春秋战国基本定型,于西汉完成记载。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度为其推广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古人立国,以测
天为急……察悬象之运行,示人民以法守”,通过官方推行,二十四节气才被普遍用于指导国计民生。2000多年以来,二十四节气既是国家行政的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回归生产生活日用,才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一直以来,全国各地、各民族的
人们不仅传承着二十四节气内在的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而且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因地制宜、因俗制宜的创造性利用,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既有国家祭典,又有生产仪式和习俗活动,还有谚语、歌谣、传说、诗词、工艺品、书
画等文艺作品。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有助于激起国人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增强外国人士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摘编自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张勃《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蕴》有删改)【链接材料】2
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这一天恰逢中国传统的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冬天结束,春天开始。随着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冬奥会开幕式缓缓开启。从雨水开始,至立春结束,一幅幅节气的美丽画面对应着中国古典诗词或谚语,将中国元素与冬奥会完美融合,惊艳了世界。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春秋战国,中国就已经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了以把握农时为第一步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B.在利用二十四节气进行耕作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逐渐形成,“天人合一”哲学与“三
才”思想由此产生。C.西欧农业模式的产物——农药与化肥的副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D.利用好二十四节气这张文化名片,落实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整个人类谋福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们应传承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理念,更多地利用传统有机肥料,建立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B.二十四节气是天文与农学两方面知识高度配合的体系,只能在中华文明的和谐模式中产生,是中华文明体在早期优于其他文明体的证明。C.长期以来
,二十四节气被全国各地采用,为多民族共享,各族人民通过创造性利用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D.只有采取更加有组织、有计划的措施,使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回归日常农业生产,才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才能保障国计民生。3.下列选项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初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农业。B.《吕氏春秋·审时》有言:“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C.游牧文明的发展仅需要了解四季这种较粗的时序概念,没有细分节气的需求。D.壮族霜降节、苗族
赶秋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张艺谋总导演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拉开了北京冬奥会的序幕。请你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结合你对冬奥会的认识,谈谈自己对这一设计的意图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小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学文本,完成5~8题。文本一:日内瓦湖畔的插曲(奥)茨威格一九一八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一名渔夫在日内瓦湖面上发现了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渔夫惊骇地把这个精疲力竭的人拖到自己的船上,用渔网遮盖住他的下身向岸边划去。他举起一只手向对面指着,结结巴巴地说着一
个词:“露西亚。”出于战争期间的直觉和丰富的经验,村长立刻觉察出这个人可能是从湖对岸法国那边游到这里来的。可是一本正经的审问很快就失去了严肃的意义和应有的价值,这个男人对任何问题只是疑问似的畏怯而含混不清重复地说
:“露西亚?露西亚?”村长对此感到有些恼火。这个湿滴滴的、光着大腿的男人一声不响,那对明亮的眼睛由于失望而变得黯淡无光,他那高耸的肩膀像是在重压之下垂了下来。这条被捕捞上来的“人鱼”被安置在就近的一座旅馆里。在单调的日子里,这个令人开心的插曲给人们带
来了乐趣,一些女人和男人都来这里参观这个野人。一个女人带给他糖果,可是他像个猴子似的多疑,动也不动。一个男人给他照相。所有的人都谈论他,高兴地在他周围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终于,有一个曾在外国待过并能说多种语言的饭店老板来到这个惶恐不安的人身边,轮换用德语、
意大利语、英语,而最终用俄语问话。刚一听到家乡话,这个惶恐不安的人就抽搐了一下,他那善良的面孔堆起一片宽厚的笑容,镇静而直率地谈起他的全部经历。他叫鲍里斯,是一个农奴,与妻子及三个孩子住在离大湖有五十俄里的地方。有一天,他同成千上万的人一起
被装进军车,走了好远好远,最后在一个地方登陆,然后向一个山丘冲了上去,随后他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冲锋一开始他的腿上就中了一弹,随后就被送到医院。听众马上就知道了,他是越过大半个地球来到法国前线的俄国军团
的士兵。这个性情随和的俄国人,面带半是宽厚半是狡黠的微笑说,他的伤还没有好,就问护士,俄国在什么地方,护士把方向指点给他,他通过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大体确定了方向,于是就偷偷地溜了出来,夜间走路,白天躲在干草堆里逃避巡逻兵。吃的是采到的浆果和讨来的面包,花了十天,最终他到了湖边……他胆怯地提出一
个问题,是不是他明天就可以到家。这个愚昧无知的问题先是唤起了一阵哄堂大笑,可随即这笑声变成了同情。每个人都塞给这个东张西望、显得手足无措、可怜巴巴的人一两个铜板或几张纸币。一些人开始争论起来,有些人认为应当把他交给伯尔尼的俄国领事馆,可另一些人怕这样
做他会被重新送回法国;警官在权衡是该把他当作逃兵还是当作一个无证件的外国人来对待。一个法国人叫了起来,人们对这个可怜的俄国兵不该这样顾虑重重,他可以劳动或者遣送他回去;两个妇女激烈地反对说,他的不幸不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让人背井离乡到外国打仗
,这才是一种犯罪。这时突然一位老先生断然表示,他愿为这个人付八天的生活费用,这期间行政当局应同领事馆进行交涉达成协议。这个逃亡者动也不动地凝视着老板的背影,一度明亮的脸色又阴沉下来。他眷恋的目光直到老板的背影消逝在位于高处的饭店才垂了下来,对其他人则望也不望。他整个上午蜷缩在旅馆睡房桌旁动也不动地
茫然地坐在那里。中午吃饭的时候,饭堂里集聚着一大群人,笑语喧哗,可他一个字也不懂。他的双手哆嗦起来,几乎连用勺子舀汤都舀不出来。蓦地,两行粗大的泪水簌簌滚下,沉重地落在桌上。其他人看到他流泪,一下子就静了下来。直到傍晚,
他突然立起身来,像只野兽似的顺着路向那座饭店走去。在饭店的入口处,他犹如半截枯树,僵直、黑黝黝地竖在那里。当老板向他打招呼时,他那阴沉沉的脸上才又泛起少许的光泽。“你要做什么,鲍里斯?”老板亲切地问道。“请您原谅。”这个逃亡者讪讪地说,“我想知道……我是不是可以回家。”“当然喽,鲍里斯,你可以
回家。”被问者微笑着回答说。“明天行吗?”这下子,笑容从老板脸上消逝了。“不行,鲍里斯,现在还不行。得战争结束才可以呐。”“那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战争结束?”“上帝才知道。”“很远吗?”“很远。”“得走许多天?”“许多天。”“先生,我还是要走!我身强力壮。我不
会累的。”“你没法走的,鲍里斯。这中间还有国境。”他固执地一再说:“我会游过去的。”这使老板感到难过啊,他和蔼地解释说:“不行,鲍里斯,这不行啊。国境,就是另一个国家。他们不会让你过去的。”“可我并没有得罪他们啊!我早就把我的枪扔了。我哀求他们,看在基督的份上,为什么不能让我去我老婆那里?”老
板感到一阵揪心的痛苦。“他们不会放你过去的,鲍里斯。现在人都不再听基督的话了。”“那我该怎么办,先生?我总不能呆在这里啊!这里的人不懂得我,我也不懂得他们。”“这你可以学会的,鲍里斯。”“不,先生,”俄国人垂下了头,“我学不会。先生,他们总不
能禁止我回到我老婆、回到孩子跟前去呀!我现在不再是个大兵了!”“他们还会要你当兵的,鲍里斯。”“是沙皇?”他欣喜地问道,由于期待和敬畏而浑身颤抖。“没有沙皇了,鲍里斯。人们把他推翻了。”“没有沙皇了?”他愁眉不展地望着老板,目光中的最后一丝光泽消逝了
。“我已经等了好长时间了!这儿的人不懂得我,我也不懂得他们,”他固执地重复说。“我在这儿不能过活!帮帮我,先生!”“我无法帮你,鲍里斯。现在没有人能帮助别人。”他俩站在那里,面面相觑。鲍里斯转动手上的帽子。“那他们为什么把我从家里弄出来?他们说,我得保卫俄国,保卫沙皇。可是俄
国离这儿那么远,你刚才说,他们把沙皇……您怎么说的?”“推翻了。”“推翻了。”他重复了这个词。“我现在怎么办,先生?我得回家!我的孩子在喊我。”“我无法帮助你,鲍里斯。”俄国人把头垂得越来越低,突然间他闷声闷气地说:“谢谢你,先生。”随后转身走开了。他慢
步顺路而下。老板长时间地望着他的背影,看到他没有回到旅馆,而是向湖边走去,感到十分奇怪。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回到自己饭店里去。翌日清晨,那个渔夫找到了一具溺死者的赤裸裸的尸体。裤子、帽子和外套一丝不苟地摆在岸边。由于不清楚这个陌生人的全名,人
们只在他的坟墓上竖了一个简陋的无字碑。这是那许许多多小型无字碑中的一个,它象征着无名者的命运。现在整个欧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插满了这样的无字碑。(有删改)[注]日内瓦湖,面积最大的国界湖,在瑞士境内占140平方英里,法国境内占8
4平方英里。露西亚,俄语的音译,意为俄罗斯。文本二:茨威格笔下,人物不再是单薄的名字背后的某个典型形象,而是富于多样的人性特征。因而,评论界称他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战争阴云下混乱而碎裂的生存环境,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造成了大量情感沦落者,内心
的孤独无助常常促使他们表现出一些僭越情理的行为,那完全是一种不自觉的挣扎,是溺水者妄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的徒劳。正因为此,茨威格作品的人物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勇气和高傲。茨威格的作品,始终抱着对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个乱世里人的深切理解和同情,笔下人物的奇特行为常常突如其来,让读者认
识那个时代对人物的扭曲和异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把那个时代推上了审判席。(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精疲力竭”“光着大腿”等细节,采浆果、讨面包来吃,逃离医院等描写,暗示了鲍里斯的回乡之旅注定十分艰辛。B.鲍里斯的到来引发了村民的关
注,给他糖果,给他照相,谈论他,后来为他而争吵,表现出村民浓浓的善意和温情。C.鲍里斯反复念叨着“露西亚”,在与饭店老板对话时又反复提到回家,可见他回归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非常迫切。D.饭店老板耐心地倾听鲍里斯,在鲍里斯失望离开时,他“深深地叹一口气
”,表明他对鲍里斯十分同情却又爱莫能助。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鲍里斯最后将村民送给他的衣服整齐摆放在岸边,赤裸地离开,体现了文本二所说的“异乎寻常的勇气和高傲”,也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加浓厚。B.“无字碑”是当时欧洲许多无
名军人悲惨命运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与控诉,对普通民众在战争中背井离乡、悲苦死去的同情与悲悯。C.小说插叙了鲍里斯被征从军和受伤送医的经历,使用被动句的形式表现了人物身不由己的状态,以沉重缓慢的叙事节
奏传达出惶恐不安的情绪。D.小说标题“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既是故事的主线,又意味着鲍里斯的不幸遭遇对于日内瓦湖畔的村民而言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发人深省。7.你认为鲍里斯选择死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分析鲍里斯死亡前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表现的。(4分)8.文本二中评论茨威格“抱着对生活在那个时代
、那个乱世里人的深切理解和同情”,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并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公讳仲淹,字希文。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
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力,
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
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赵元昊反河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鄜廷扦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谓无事请和,难信,
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
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思信大洽,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又求知颍
州。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B.公待
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C.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D.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
/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旧时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讳仲淹”,即“仲淹”二字应避去。B.通判,两宋时知州的副官,辅佐知州一起治理政务,对知州也有监察责任。C.为寿,指
为章献太后庆祝生日;和“沛公奉卮酒为寿”中“为寿”意思相同。D.质子,指旧时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一般由王子或世子充当,故称质子。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
仲淹出身贫苦,自强不息。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大后,独自外出求学,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痛苦,终于金榜题名,出仕做官,得以孝养母亲。B.范仲淹胸怀大志,自信敢为。他始终以天下人为念,应该做的事就尽力去做,从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像圣贤一样,做不成绝不罢休。C.
范仲淹做事坚持原则,不肯趋炎附势。章献太后当权时,他敢于直言进谏,忤逆太后旨意;当太后去世后,面对大臣的重翻旧账,他又极力维护太后的声誉。D.范仲淹戍边目光长远,不急功近利。他在延州不急于打仗,而是筑城垦田,让边境百姓安居乐业,调整军制,训练士
兵,让敌人不敢侵犯。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2)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13.范仲淹在延州有哪些功绩?(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南宋)王质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他日杂耕渭上①,忽一星飞堕②,万事成
空。使一曹三马③,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④。[注]①杂耕渭上: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据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垒,分兵屯田于渭水两岸,与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为
久驻之计。②一星飞堕:传说诸葛亮之死,夜有星赤色而芒角,自东北流向西南,投入其所居之营帐。③一曹三马:《晋书》载曹操梦三马同食一槽。自魏齐王曹芳,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掌魏国军政大权,诛杀异已,至昭子司马炎时,篡
魏自立,改国号为“晋”。④草堂翁: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营构草堂居住,写下了吊诸葛亮的千古名篇《蜀相》。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一曹三马”分析诸葛亮之死造成的直接历史后果:再也无人能够扫平曹魏,复兴汉室,使司马氏集团如蛟龙之逢云雨,灭蜀、篡
魏、平吴,建立了统一的晋王朝。B.“照乾坤”“气冲斗牛”借《出师表》盛赞美诸葛亮的忠诚与矢志北伐的决心,呼应前面“万事成空”,转而表达“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C.这首词用笔一丝不懈,叙事井井有条,剪裁史料要言不烦,理性思考与感情挥发互为表里,抽象的议论与形象的描绘交相辉映,不失为一篇
杰构。D.全词通过写诸葛亮一生际遇,表达了对英雄的惋惜、赞美、仰慕之情,又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北伐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落寞。15.这首词是《诸葛武侯传》的读后感,也是咏史怀古名作,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上阕思路。(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
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锺嵘在《诗品序》中连用两个反问句说明诗歌作用的句子是:“,。”(2)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摹写
了行人艰难的步履和惶恐的神情。(4)《归去来兮辞》中表现陶渊明归家途中无比欢快轻松的句子是:“,。”(5)《列子·皇帝》记述鸥鸟与人玩耍的情景,后人常用与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于是“鸥”的意象便引入诗歌之中,如:“,。”三、语言文字运
用(本小题共5小题,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鲁迅说:“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究竟是如何在思想和写法上进行突破的,却是一个的解释性命题。《红楼梦》用多重嵌套的手法小说的大结构。以而又精
巧自如的序曲为引线,用悲剧主体故事之外的神话寓言,来隐括全书深广的社会内容。全书有三重结构:“石——玉——石”的象征结构、“政治与爱情”的写实结构、“预言与应验”的谶纬结构。全书跌宕起伏,有时好像飞流直下,有时又如细水涓涓;忽而巨浪排空,奔腾澎
湃,忽而清浅见底,游鱼可数;或成游涡,或成潜流,形成无比复杂而广阔的局面。立体性的情节结构与复合性的主题意蕴共同构建了一个的艺术世界。时至今日,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红学”研究依然长盛不衰。17.依次填入文中横
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莫衷一是精心谋划扑朔迷离高深莫测B.见仁见智惨淡经营扑朔迷离深不可测C.见仁见智精心谋划眼花缭乱深不可测D.莫衷一是惨淡经营眼花缭乱高深莫测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体现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B.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C.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
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D.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现象”,体现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表达
效果。(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2022年2月4日晚的鸟巢灯光璀璨。开幕式上,冬奥会旗随着6名旗手进入鸟巢体育场,在距离地面45米的空中,主火炬执行机构开始运转,6根管线缓缓下垂。地面中心台的盖子滑开,露出一片藏在地下的
“雪花”。最先接通的两条线是电缆和网线,“雪花”的电路供应从地下切换到天上,主火炬有了“神经”。随后是两根氢气管插接成功,氢燃料供应正常,主火炬有了“大动脉”。最后,两根威亚钢索将这片“雪花”拉起,主火炬凌空起舞。直播镜头里,一片雪花飘到鸟巢体育馆中心,地面上的大“雪花”从平
面翻转54度,正式登台亮相。随后,火炬手登上台阶,把手中的“飞扬”火炬插入这片“雪花”的中心。研制团队利用悬挂在威亚钢索上的执行机构和地面装置的流畅配合,完成主火炬在40米高空的360度旋转,实现了“火”与“舞”的完美融合。
与以往熊熊燃烧的火炬相比,①,最后一棒进来以后,把它往上一放,它就是主火炬。这种点火方式让主火炬比以往节省了99.9%的能量,②。张艺谋认为,奥运火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象征,随着环保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他坚信以往熊熊
大火的形态,③,而北京冬奥会恰好抓住了机遇。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21.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用一段话简要概括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火炬点亮过程,字数不超过80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
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3月17日,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表示,网络谣言是广大网民最深恶痛绝的网络乱象之一。每逢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社会热点、重要国际事件,都会出现形形色色的谣言信息:有的挑唆对立、误导民众、引
发恐慌,有的干扰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有的危害网民人身财产安全,有的损害企业个人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有的甚至把矛头直接指向我们党和政府。整治网络谣言是网络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回应民众关切、保障网民权益的迫切需要。“如何更好地整治网络谣言”在育
才中学引起热议,为此,学校将举办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是“整治网络谣言,管制网络媒体更重要”,反方观点是“整治网络谣言,提高网民素养更重要”。请你以其中一方观点为标题,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写一篇辩论词。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
,自选立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命题人:兰祥苹审题人:曹文抗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23届2021-2022学年(下)第一次月考语文(一)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材料信息和理解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B项逻辑顺序有误。对应
材料一的第二段“深厚的农耕基因决定了中国古代的文明类型,它促成了天人合一哲学的产生,进而孕育了二十四节气概念和抗旱保墒体系,构成了古代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可知先有天人合一哲学,进而孕育二十四节气;且整个第二段都可
看出运用二十四节气进行耕作是重农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选项中“在利用二十四节气进行耕作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逐渐形成”以及“由此产生”的表述都颠倒了逻辑先后顺序。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整合信息和根据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选项中有些内容是整合多段的信息而成,有些不一定有原句表述,在原
文的基础上推断成立即为正确。A项由材料一第三段可以推断得出。材料中提到化肥给环境与生态带来的副作用,化肥是无机肥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中强调的二十四节气尊重自然的理念,可得出“应传承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理念,更多地利用传统有机肥料”这一说法成立;材料中的“建设生态保育型农业”对应选项里的“
建立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是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表现,“指导种植、养殖等生产的各个过程”对应选项中的“种养结合”;“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方式”对应“循环利用”。所以信息符合,推断成立,A项正确。B项“是中华
文明体在早期优于其他文明体的证明”于文无据,虽然从材料二第二段可推出“二十四节气需要天文与农学知识高度配合”,材料一第五段也明确指出“只有在中华文明的和谐模式中才能产生”,但是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这一事实,以及二十四节气的独特性,并不能作为中国早期文明“优
”于其他文明的证明,因此这一结论于文无据。且不同文明体特点不同,并无优劣之分。C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属于曲解文意。材料二第四段中“传承内在的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和“创造性利用”之间是递进关系,选项中将“创造性
利用”表述为方法途径,将“丰富多彩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观”表述为结果,曲解了句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才是由此产生的结果,而且“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文明内在统一的,并非“丰富多彩”。D项“回归日常农业生产”信息概括不全。原文还包括“生活日用”,从“国家祭典”“习俗活动”
“文艺作品”这些词语也可以得出。“才能保障国计民生”也夸大了传承二十四节气的作用。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做题时应先明确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一的观点包括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的原因以及现实意义两方面,还要熟悉运用各种
论据进行论证的常见方法,这样才能准确判断。A项为事实论据,说明中国有深厚的农耕基因,可论证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B项属于道理论据,引用《审时》中“三才”思想与农业关系的论述,证明中国古代农学思想发达是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的条件之一;C项以游牧文明和材料中的农耕文明进行对比论证,说明游牧文明不具备二
十四节气产生的条件,从而证明具有农业基因的中国具备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条件。D项虽是事实论据,但是支撑的是材料二的观点,论证我国对二十四节气的保护工作落实到位,且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各族共享的观点。4.①致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示文化自信:选择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进行冬奥倒计时,表达民族自豪感。②借冬奥会推广中国文化:用浪漫的二十四节气增强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③体现中华文明的理念与冬奥会精神的契合:二十四节气的和谐理念与冬奥会的精神契合。④表达希望与祝福:立春
预示严寒结束,春天到来,也是冬奥会蕴含生命力与希望的最好象征。(或者与本届冬奥“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吻合。)(共4分,每点1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作答时应先提取材料(包括链接材料)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的阐述,并
与冬奥会的特点及精神对接,不应泛泛而谈。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有一定了解。5.B【解析】“表现出浓浓的善意和温情”说法错误。后面有同情,但前面“这个令人开心的插曲给人们带来了乐趣,一些女人和男人都来这里参观这个野人”“这个愚昧无知的问题引起了
哄堂大笑”可见人们对鲍里斯的到来感到新奇、有趣,将他当作“令人开心的插曲”来逗乐、取笑。因此,并没有“表现出浓浓的善意和温情”。6.C【解析】C.“沉重缓慢的叙事节奏”说法错误,这一段的叙事节奏鲜明快速,简略交代情节,淡化了被征从军路上的痛苦
,因此也不显得沉重。7.①听闻沙皇已被推翻,社会的动荡使他感觉非常迷惘、无助、无可奈何;思念家乡而走投无路,内心彻底绝望,决绝赴死。(2分)第二问:如何表现死亡前的心理,通过最后的神态、语言与动作行为分
析表现了什么心理。手法+心理分析,一点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例如:通过描写鲍里斯“头垂得越来越低”等动作细节,表现了他的绝望。鲍里斯想要回家、孩子喊他等语言描写,表现了他对回家的渴望,最后的“闷声闷气”表现了他心里已经失去
希望、决绝赴死。(如有其他答案,依据文本,分析合理,亦可给分。注意答题区间“死亡前”。)8.①小说以小见大,通过叙述普通士兵鲍里斯在战争中的遭遇,表现了战争中普通人的悲惨命运,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家破人亡的侵害的控诉/批判。②小说通过描写鲍里斯的语言行为以及神态变化,展现了他的
无助和迷惘的精神状态,表达了对一个普通人在巨大社会动荡中的无所适从的同情。③通过写鲍里斯的痛苦,小说表达了对一个人所抱持的价值观遭到社会变动冲击后如何立身的思索。评分标准:本题共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
点给满分。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其中“畏法而爱己”是并列结构,“而”是连词表并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上意”的意思是“皇上的意思”,“以”是介词按照,“以上意”是介宾结构,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AD。故选C。译文:范公对待将士吏卒,一定让(他们)畏惧军法,爱惜自己。所得的赏赐,都按照皇帝的意思分别赏赐给各位将士,让他们自己感谢皇上。诸藩首领来面见,仲淹都把他们召至内室,撤去守卫,和他们交谈坦诚相待毫不疑心。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
识的能力。为寿,指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不是庆祝生日。)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做不成绝不罢休”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意思是“自我努力,就应该这样,那事情成功
与否,有时决定权并不在我这,即使是古代圣贤也不能说必定成功,我哪里敢苛求啊!”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范公呈上奏章,称天子没有面向北方的道理,况且这样做将形成后世看弱皇上而仰重太后的风气,这件事情才得以止息。得分点:(1)北面,面向北方称臣;弱,看弱;强,
仰重;渐,风气;已,止。(2)范公在延州三年,将士勇敢,边防充实,朝廷的恩德信义特别浸润人心,而且这时元昊也多次派遣使者称臣求和,皇上也在此时召范公回到朝廷。得分点:(2)实,充实;洽,浸润人心;遣使,派遣使者
;归,回到朝廷。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要点1分,任意答对3点得满分)①开垦田地,恢复废弃的军寨,使归来从事农事的人数大大增加②重亲划分训练军队,使兵将关系和谐③善意对待将士,使朝廷恩德浸润人心④与藩王以诚相交,番邦关系和谐14.D【解
析】“对朝廷的不满”尚可推断,“怀才不遇的落寞”则于词中未有明证。“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三句阐发议论,设想当世若无徐庶辈相为汲引,诸葛亮难免会被埋没,写诸葛亮得以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没有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15.①开篇
三句描写景物,从诸葛亮故居写起,以日暮“斜阳”“禾黍”“悲风”的萧瑟景象起端,渲染悲剧气氛,引出悲剧英雄的事迹。②“世若”三句议论,设想当世若无徐庶辈相为汲引,诸葛亮难免会被埋没,写诸葛亮得以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③“本计”四句记叙,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
的政治、军事活动,诸葛亮本计“东荆西益”,本可“立奇功”,奈何“转粮无路”,也为下片“杂耕渭上”张本。16.(1)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5)舍南舍北皆
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韦庄《村居书事》)海上轻鸥何处寻?烟波万里信浮沉(陆游《鸥》)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李白《
古风·摇裔双白鸥》)17.B【解析】见仁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不能判定哪个对,哪个错。精心谋划:精心筹划。惨淡经营:形容费尽心思经营谋划。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
到迷乱。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事物超然客公号的情况捉摸不透。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令人难以理解。18.D【解析】A项缺少主语,“导致……现象”搭配不当。B项缺少主语。C项“导致
……现象”搭配不当。19.①运用整句(对偶),句式整齐,富有气势。(1分)②长句短句结合,富于变化,节奏感强。(1分)③突出《红楼梦》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1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20.①这次“点燃主火炬”没有引燃过
程②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正是绿色奥运理念的体现)③总有一天要改变(每空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21.示例:一片藏在地下的“雪花”被拉起,火炬手登上台阶,把手中的“飞扬”火炬插入这片“雪花”的中心,随后主火炬缓慢升起,在高空完成360度
旋转。(评分要点:①“雪花”被拉起,②火炬手登上台阶,③把“飞扬”火炬插入“雪花”的中心,④主火炬缓慢升起,⑤主火炬在高空完成360度旋转。每个要点1分,共5分)22.略【文言译文】范公名仲淹,字希文
。仲淹两岁时成了孤儿(古代丧父曰孤),他的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又嫁到长山(地名)的朱家。仲淹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哭着离开长山到了南都。来到学堂,打扫了一间房子,日夜读书,他的起居饮食,别人都受不了,但是他自己更加刻苦。祥符八年,考中进士,被礼部选拔为
第一,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才回到长山接来并奉养老母亲。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就有高尚的节操,在富贵贫贱毁誉欢成方面没有哪一项会让他动心的,却慷慨激昂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志向,经常诵着这样的警句来勉励自己:“读书人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侍奉皇上和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
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他做事情,一定会竭尽全力,并且说:“自我努力,就应该这样,那事情成功与否,有时决定权并不在我这,即使是古代圣贤也不能说必定成功,我哪里敢苛求啊!”宋仁宗天圣年间,丞相晏殊以其精通文献典籍举荐他,皇帝就让他以大理寺丞的身份担任秘阁校理的职务。因为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
为河中府通判。过了很久,皇帝想起他的忠诚,就征召他,授予他右同谏一职。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冬至这天在前殿大会众臣。皇帝将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有关官员已经做好了准备,范仲淹呈上奏章,称天子没有面向北方的道理,况且这样将形成后世看弱皇上而仰重太后的风气,这事情才止息。后来等到太后去世,奏事的人
迎合皇上的心意,想把太后当朝时的很多政事都拿来追究,想要深责处罚她,唯独仲淹认为太后受先皇的委托,保护帮助天子,没有发现什么过失,应该忽略她为政的小过失,来保全她的大德。赵元昊在黄河以西造反,于是朝廷任命仲淹为陕西经略安
抚副使。这时,朝廷刚刚失去大将,延州情况危急。范公请求亲自守卫邮延抵挡反贼,于是就担任延州知州。元昊派人送信来求和,范公认为他没有什么原因而求和,很难让人相信,并且书信里有超越本分的封号,不能上报朝廷,于是私自写信给元昊,把叛逆与归顺
朝廷将会有的利害得失的道理告诉他,内容非常有说服力。仲淹因为擅自给叛军回信而获罪,被剥夺官职,改任耀州知州。不久朝廷在四路分置统帅,让仲淹担任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范公在延州筑起青涧城,开垦营田,恢复承平、永
平废弃的军寨,归来从事农业的熟羌有几万户。自从边防制度长久毁坏,到了士兵和将领时常不熟识的地步。范公开始将延州军队划分给六位将军,训练齐整,宋朝其他各路都把这作为样板。范公所在地方,敌人不敢进犯。范公对待将士吏卒,一定让(他们)畏惧军法,爱惜自己。所得的赏赐,都按照皇帝的意思
分别赏赐给各位将士,让他们自已感谢皇上。诸藩首领来面见,仲淹都把他们召至内室,撤去守卫,和他们交谈坦诚相待毫不疑心。对诸藩王派来做人质的王子,任凭他们随意出入,竟没有一个人逃跑。范公在延州三年,将士勇敢,边防充实,朝廷的恩德信义十分浸润(深入)人心,这时元昊
也多次派遣使者称臣求和,皇上也在此时召范公回到朝廷。范公于是因生病请求前往邓州任职。驻守邓州三年,范公的病更重了,又请求担任颍州知州。乘轿刚到徐州,便一病不起,享年六十四岁。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