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二模)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1.918 MB
  • 2024-09-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二模)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二模)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二模)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二模)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docx,共(13)页,1.91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04ebd75d64bd9de5bc0e6c3757e22e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三生物学第一部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酵母菌和蓝细菌中都能发生生命活动是()A.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O2固定B线粒体内O2和[H]结合生成水C.核糖体上tRNA与m

RNA结合D.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2.通过差速离心法从大鼠肝脏中分离得到破碎的质膜和呈小泡状的内质网。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进一步分离,测定不同密度的组分中磷脂、蛋白质和RNA的含量,结果如图1。在显

微镜下观察密度为1.130g/cm3和1.238g/cm3的组分,结果如图2。依据上述结果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质膜和光面内质网主要在图2-a的组分中B.图2-b的组分中小黑点为核糖体C.据图1推测质膜可能

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D.图2-b的组分中含有DNA分子3.研究者发现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线粒体解偶联综合征,患者线粒体的氧化功能异常活跃,使他们摄入远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但体重却很低。该病是由于12号染色体上的

基因突变,使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酶功能异常,合成ATP明显减少。据此推测不合理...的是()A.患者耗氧量可能高于正常人B.患者线粒体分解丙酮酸高于正常人C.患者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增加D.该病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

律的.4.下图是果蝇DNA复制的电镜照片,图中泡状结构①、②和③是复制过程中形成的复制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起点、边解旋边复制提高了复制效率B.③的DNA复制起始的时间早于①和②C.①②③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链D.参与DNA复制的酶有解旋酶和D

NA聚合酶5.L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该病是由仅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H基因突变,导致H酶活力缺乏所致。据此不能..得出()A.突变基因仅由女患者传递B.H酶的合成由核基因控制C.该病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D.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更高6.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扩大培养,重复实验2~5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接种时,将高浓度菌液涂布在平板培养基上B.①处滤纸

片上不含抗生素,起对照作用C.重复2~5次实验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大D.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的细菌抗药性较强7.以下过程不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是()A.抗原和抗体的结合B.血红蛋白与O2结合C.激素运输到靶细胞D.乳酸与缓冲物质反应8.某人血液化验结果显示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范围,胰岛素含量

则低于正常范围。上述指标异常可能引起()A.血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B.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快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9.下图为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小脑局部神经组织图像,①~④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A.①可以为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提供能量B.②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C.③是神经递质释放前的储存场所D.④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10.感染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患者会出现发热

、咳嗽等症状。机体在清除病毒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向B淋巴细胞呈递病毒抗原信息BB细胞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分别与其结合C.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D.体液中的病毒可以被抗体结合或被巨噬细胞吞噬11.玉米根尖处于垂直状态时,茎芽中合成的生长素(IAA)通过中

柱运输到根尖,均等地分布在根冠的各个方向;将玉米幼苗水平放置时,幼根会弯向下方生长。科研人员建立下图所示模型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机理。.推测弯曲生长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含淀粉体的根冠细胞感受重力变化B.根冠细胞中生长素载体重新分布C.根冠中的生长素向伸长区运输D.根尖近地侧的伸长区细胞生

长更快12.用一个装有葡萄糖溶液的容器培养酵母菌,一段时间后,酵母菌数量增长逐渐停滞。限制其增长的因素不包括...()A.容器的大小B.葡萄糖量C.酵母菌增殖方式D.酵母菌的密度13.将某同学用于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

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获得该同学的生态足迹(如下图)。为减少其生态足迹,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A.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B.多吃肉类、少吃蔬菜C.随手关灯、少用空调D.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废纸14.人源干细胞传代培养时,容易出现凋

亡现象。为研究物质Y和E是否能阻断细胞凋亡,利用物质Y和E处理传代培养的人源干细胞,检测某种促进凋亡的蛋白C和内参蛋白G的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接触抑制不是细胞需传代培养的原因B.Y能够明显阻断细胞凋亡的信号

通路C.内参蛋白G应在细胞间表达量差异较大D.实验还需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存活率15.下列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相匹配的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A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并培养计数某种微生物的菌落数目B诱变剂处理愈伤组织细胞并观察其分裂特定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分配

C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非本地鸟类种群的年龄结构D标记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转入的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A.AB.BC.CD.D第二部分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题。16.为研究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实验。(1)滨蟹在海岸潮间带中是玉黍螺的捕食者,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一种海藻)。滨蟹和玉黍螺均为

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生态系统______功能实现的渠道。(2)科研人员制作了四个培养箱(水流可通过),每个培养箱内放置两块平板,平板上长有墨角藻供玉黍螺取食。四个培养箱分别如下图进行处理,若干天后计数并统计平板上墨角藻的存留率。①本实验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对

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防止滨蟹直接捕食玉黍螺,但滨蟹传递的_______信息能对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产生影响。(3)上述实验统计得到的墨角藻存留率如图2.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17.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当线粒体受损时,细胞通过清

理受损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内的稳态。我国科研人员对此开展研究。(1)线粒体中进行的代谢反应会生成大量ATP,这些ATP被用于细胞内多种________(选填“吸能”或“放能”)反应。(2)科研人员推测受损线粒体可

通过进入迁移体(细胞在迁移中形成一种囊泡结构)而被释放到细胞外,即“线粒体胞吐”。为此,科研人员利用绿色荧光标记迁移体,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用药物C处理细胞使线粒体受损,若观察到________,则可初步

验证上述推测。(3)为研究受损线粒体进入迁移体的机制,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①真核细胞内的______锚定并支撑着细胞器,与细胞器在细胞内的运输有关。②为研究D蛋白和K蛋白在线粒体胞吐中的作用,对红色荧光标记了线粒体的细胞进行相应操作,检测迁移体中的红色荧光,操作及结果如图1和2.的图1

结果表明,K蛋白________。图2结果表明,_____。(4)研究表明,正常线粒体内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均,形成线粒体膜电位,而受损线粒体的膜电位丧失或降低。科研人员构建了D蛋白基因敲除的细胞系,测定并计算经药物C处理

的正常细胞和D蛋白基因敲除细胞系的线粒体膜电位平均值,结果如下表。细胞类型正常细胞D蛋白基因敲除细胞系细胞中全部线粒体膜电位的平均值(荧光强度相对值)4.15.8D蛋白基因敲除细胞系线粒体膜电位的平均值升高的原因是______。18.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为探究发热症状出现

的机制,科研人员进行实验。(1)向小鼠注射脂多糖模拟细菌感染,可引起发热。脂多糖作为_______被小鼠免疫细胞识别,引发免疫应答,进而通过_______调节,导致发热。(2)Fos蛋白在神经元中表达量低,但神经元激活后,Fo

s蛋白表达量短暂迅速增加。科研人员给正常小鼠注射脂多糖,体温达到峰值后,检测下丘脑不同区域细胞的Fos蛋白表达量,其目的是______。实验发现,下丘脑V区细胞Fos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研究V区细胞如何感知来自身体的免疫信号时,科研人员发现V区紧邻血液与脑组织间的屏障

(血脑屏障),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可以释放出细胞因子C和I,而V区细胞膜上有C和I的受体。V区神经元还接受来自邻近区域其他神经元传来的抑制性信号或兴奋性信号。用细胞因子C和Ⅰ分别处理培养的V区神经元,结果如图1.请依据图2所示机理,解释图1中细胞因子C和Ⅰ处理的

结果_____。(4)给正常小鼠注射脂多糖时,大脑皮层的M区(调控体温)也出现了Fos蛋白高表达。V区神经元的轴突与M区的神经元存在突触联系,科研人员推测,脂多糖激活V区神经元后,通过V区和M区的神经联系激活M区神经元导致发

热。为验证上述推测,有人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组阻断小鼠V区与M区的神经联系,然后注射脂多糖;对照组不阻断也不注射脂多糖,测定两组小鼠体温变化。请对该实验方案作出评价并加以完善______。19.学习以下材料,回答以下小题。细菌的群体感应:群体感应(QS)是指细菌群体在

生长过程中,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细菌产生的自体诱导物如AHL、AIP、AI-2等信号分子在胞外不断积累,诱导菌群的生理和生化特性变化,显示出少量或单个菌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单个细菌的行动是单薄的,然而当它们在一起的时候,集体行

动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例如同时释放大量毒力因子,会对宿主造成致命性伤害。某类细菌QS的机理如下图。当细菌密度达到一个临界点,AHL达到一定阈值时与受体蛋白LuxR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LuxⅠ基因和下游其他基因表达。另一类细菌的QS由信号

分子AIP调控,当AIP达到一定阈值时,激活细胞内靶基因的转录,促进“生物膜”形成、抗生素抗性增强、毒力因子的分泌等生理活动。QS调节形成的“生物膜”是指菌群生长繁殖并被自身产生的胞外多聚物(成分包括胞外多糖、蛋白质、脂质和胞外DNA

等,形态如膜状)包裹而形成的微菌落聚集体。研究表明,“生物膜”为菌群对抗某些抗生素、对抗其他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和对抗宿主免疫杀伤提供了保护屏障。上述两类细菌均能利用信号分子AI-2进行调控。近年来,通过干扰特定微生物的QS来实现群体感应猝

灭。研究和利用群体感应猝灭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方向。(1)引发QS的自体诱导物是一种信号分子,与激素的信号传递相比,自体诱导物作用的重要特点是随细菌密度增加,自体诱导物达到______时发挥作用。(2)Q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菌细胞间的通信系统,可作为

细菌“通用语言”的分子是_____。(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QS调节形成的“生物膜”与细胞膜成分相同b、自体诱导物对AHL分泌的调节存在正反馈调节c、在某些致病菌中下游其他基因可能是毒力因子基因(4)请写出一种合理的群体感应猝灭的机制:_______

。(5)细菌通过QS表现出单个细菌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使菌群能够感应环境中的信号分子,协调群体的基因表达,提高物种的_____。20.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易导致结肠癌的慢性疾病,患者肠道内会产生硫代

硫酸盐,且生成量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为简化疾病诊断和精确用药,科研人员开发了智能工程菌。(1)科研人员将抗炎蛋白基因与硫代硫酸盐特异性诱导激活的启动子Р连接,构建出图1所示表达载体。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_______的生理

状态,再将表达载体导入其中,筛选得到菌株E。饲喂菌株E的IBD小鼠症状明显缓解。选用启动子P的优点是仅在IBD发生时才表达抗炎蛋白且_______,能精准治疗IBD.(2)科研人员拟向菌株E中导入新元件,得到菌株Ec,以通过观察饲喂菌株Ec的小鼠粪便中的荧光情况来诊断I

BD严重程度。制备新元件有图2所示两种方案。①与方案1相比,方案2的主要优势是排除不同的小鼠粪便样品中________对诊断结果的影响。②利用方案2所获得的Ec菌饲喂IBD小鼠后,若粪便样品中仅发红色荧光的菌为x个,同时发红色和绿色荧光的菌为y个,则反映IB

D发病程度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3)硫代硫酸盐易被分解,因此Ec菌荧光情况的观察只能反映观察时刻的情况。为了让曾经患过IBD的情况被记录下来,科研人员继续向菌株Ec中导入含图3所示元件的表达载体,得到智能工程菌R。正常的LacZ基因编码

的蛋白可使大肠杆菌菌落在含X-gal(无色)的培养基上呈现蓝色。突变基因A-LacZ无法表达LacZ酶,B-sgRNA能使突变基因A-LacZ恢复正常序列。给小鼠饲喂智能工程菌R后,收集小鼠粪便中的工程菌R,

将工程菌R涂布在含______的平板上,若______,则说明小鼠曾患IBD.(4)为将工程菌R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请提出下一步应该研究的问题______。21.通过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可大幅降低杂交水稻

的培育难度,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两个光周期依赖的雄性不育突变株,对其进行研究。(1)A基因编码水稻花药正常发育必要的转录因子,A基因突变体(aa)表现为短日照条件下完全雄性不育,长日照

条件下育性正常,AA和Aa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育性正常。这体现出生物性状由________共同控制。(2)B基因编码水稻花药正常发育必要的另一种转录因子,纯合的B基因突变体(bb)在长日照条件下雄性半不育(花粉只有50%可育),短日照

条件下育性正常,BB和Bb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育性正常。对B和b基因的测序结果如图1.据图1分析,B基因突变体(bb)长日照条件下雄性半不育原因是______。(3)为探索A、B基因在花粉育性中的作用

,科研人员构建了双隐性突变体(aabb),检测野生型和双隐性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育性,结果如图2.结果显示,双隐性突变体的表型是_______,这说明在花粉发育中,A、B基因的作用关系为______。的(

4)已知a和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育种工作中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杂交,F1自交,得到F2.请选择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之一,写出杂交的遗传图解____(包括基因型、表型及F2比例)。(5)科研人员构建了A、B基因的启动子相互交换的重组表达载体(如图3),在短

日照条件下得到图4所示结果。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262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